SY/T 7343-2016 致密气田集输设计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SY/T 7343-2016 致密气田集输设计规范
tight gas reservoir
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砂岩地层天然气气藏。 2.0.2采气管道 gas flowlines 自井口装置至集气站之间的管道,包括采气支管与采气干管。 2.0.3采气干管 productionline 将多口气井或井组采出气汇人集气站的采气管道。 2.0.4井丛 well cluster 含有两口及以上气井的并场,也称丛式井场。 2.0.5一体化集成装置 integrated unit 将容器、加热炉、机泵、塔器、白控仪表按一定功能要求 集成安装在整体撬座,实现某种生产过程
开来气的阀门管汇组成件及其配
3.0.1集输工程设计应按照批准的致密气藏开发方案和设计委 托书或设计合同规定的内容、范围和要求进行。 3.0.2集输工程设计应与气藏工程、钻并工程、采气工程紧密 结合,根据气田开发分阶段的具体要求,统一论证,综合优化 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3.0.3集输工程总体布局应根据气藏构造型态、开发方式、气 井和回注井分布、天然气处理要求、产品流向、自然条件及周 边社会环境等情况,统筹考虑气用集气工艺、采出水处理工艺 公用工程等,经技术经济对比确定。 3.0.4工艺流程设计应根据气藏工程和采气1程方案、气开产 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产品方案、地面白然条件等因系 通过技术、经济对比确定,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与节能的要求。 2利用气开能量,优化简化集气工艺。 3根据气并产出物化学组分、物性特点,预测腐蚀状况 尤化选择系统材料及防腐方案。 4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高效节能设备。 3.0.5实施滚动开发的气田,工程分期和设备配置应考虑近期 和远期的衔接,保证气田有效开发。 3.0.6集输工程宜采用标准化、模块化、撬装化设计。 3.0.7本规范中未涉及的内容执行现行国家标准《气田集输设 计规范》GB50349的有关规定
汽车标准4.1.1集输总工艺流程应根据天然气气质、气井产量
4集输总工艺流程应根据大然气气质、气开产量、压力、 温度和气田构造形态、驱动类型、井网布置、开采年限、逐年 产量、产品方案及自然条件等因素,以提高气田开发的整体经 济效益为日标,综合分析确定。 4.1.2集输系统的设计能力应根据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规定 的年最大集气量确定。每口气开年生产天数应按330d计算。采 气管道的设计能力应按气开的产量和输送压力确定。集气管道 的设计能力宜按其所辖采气管道设计能力的总和的1.2倍确定。
果榭息 温度和气田构造形态、驱动类型、井网布置、开采年限、逐年 量、产品方案及自然条件等因素,以提高气由开发的整体经 济效益为日标,综合分析确定
4.1.2集输系统的设计能力应根据设计委托书
的年最大集气量确定。每口气开年生产天数应按330d计算。采 气管道的设计能力应按气开的产量和输送压力确定。集气管道 的设计能力宜按其所采气管道设计能力的总和的1.2倍确定。
减速度、天然气处理工艺和贸易交接点压力的要求综合论证 确定。
4.1.4致密气宜采用“并下节流,并口不加热、不注醇,中 低压集气,带液计量,并间电接、常温分离,二级分离、集中 处理”的总体工艺。
4.2.1防止水合物生成宜采用井下节流工艺或低压运行方式, 也可通过技术经济对比后选择注入抑制剂、加热等方法。 4.2.2天然气输送温度应高于水合物形成温度3℃以上。 4.2.3井口采用抑制剂防止水合物时,宜采用甲醇、乙二醇。 站场抑制剂储存量应按使用量、供货及运输情况确定,并不宜 小于7d。
4.2.1防止水合物生成宜采用井下节流工艺或低压运行方式,
备节能保温措施。同时,管道防腐层的选择应能适应加热温度 的要求。
4.3.1气液分离宜设置在集气站。 4.3.2气液分离宜采用重力分离器。重力分离器型式选择宜符 合下列规定: 1液量较少,要求液体在分离器内的停留缓冲时间较短 时,宜选用立式重力分离器 2液量较多,要求液体在分离器内的停留缓冲时间较长 时,宜选用卧式重力分离器。 3气、油、水同时存在,并需分别进行分离时,宜选用二 相卧式分离器。 4.3.3市力分离器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油气分离器规 范》SY/T0515的有关规定。
4.3.4立式币力分离器的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9,TZ D=0.350×10 3 pw.K.
式中:W 液滴在分离器中的沉降速度(m/s): Re 诺数: g 重力加速度,g=9.81m/s; d. 液滴直径,取60×10m~100×10^m; P.. 液体的密度(kg/m): P; 气体在操作条件下的密度(kg/m); 阻力系数,按公式(4.3.62)计算f(Re2),再查 本规范附录B得出f值; : 一气体在操作条件下的黏度(Pa·s)。 4.3.7分离器内通过丝网捕雾器的设计速度,宜取丝网最大允 许速度的75%。气体通过丝网最大允许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表4.3.7K,常数选取
4.3.8分离器排液系统应根据气液比、产液量波动、停留时间 及生产管理的要求合理设置。 4.3.9分离器排液管道的管径按下式计算:
及生产管理的要求合理设置。
4.3.9分离器排液管道的管径按下式计算:
d =18.8, 4v
武中:d 管道内径(mm): 4 管道内液体的体积流量(m/h); V 管道内液体流速(m/s)。 4.3.10分离器排液管道内的平均流速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 定,可取0.8m/s~1.4m/s,最大不应超过3m/s。 4.3.11气液分离设备宜通过优化结构及分离元件等方式提高分 离效率,减小设备尺寸。 4.3.12对于含液量大的集气站,宜采用二级分离串联组合的 方式。 4.3.13气液混输的集气系统应根据采、集气管道清管工艺和段 塞流计算结果,增加分离器储液空间或设置段塞流捕集器
4.4.1气田增压时机与增压站的布置应满足气田总工艺流程及 总体布局的要求,与气藏压力递减情况及开发方案相适应。 4.4.2根据致密气井产量和压力下降快的特点,宜在丛式井组
4.4.1气由增压时机与增压站的布置应满足气由总工艺流程及
4.4.2根据致密气井产量和压力下降快的特点,宜在
或集气站进行集中增压,增压规模和时间根据产量和压力予 确定,分阶段实施。
4.4.3压缩机配置应满足站内不同生产阶段增压气量的需要,
4.4.3压缩机配置应满足站内不同生产阶段增压气量
宜采用排量大小搭配、撬装式机组,不宜设置备用机组;压缩 机可采用往复式、离心式或螺杆式机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选 确定。同一气田或区块应尽量减少压缩机的类型
气量的波动范围。在满足工艺条件下,压缩机选型宜符合下列 要求: 1当天然气流量不稳定、气量较小或压比较大时,宜选用 往复式压缩机。 2当流量比较稳定,且气量较大时,宜选用离心式压缩机, 3当流量较小、进气压力比较平稳,可选用螺杆式压缩 机。当气质较贫时,可选用喷油螺杆式压缩机。 4.4.5对称平衡式往复式压缩机和螺杆式压缩机可采用无固定 连接压缩机基础
4.4.6与往复式压缩机组连接的管道宜采川金属软管
4.4.7压缩机的驱动方式可采用电动机或燃气机驱动,
当地供电条件、供电距离、供电可靠性、电价、气价等因素 经技术经济综合比选确定。
4.4.8压缩机组的布置应根据
高寒地区宜室内布置压缩机组,其他地区宜路天或棚式布置。 在周边环境对噪声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应采取针对性降噪措施。
4.5.1采用串接工艺的单井,宜设置井口计量。 4.5.2气井计量宜采用不分离计量方式用于开发生产动态分析。 4.5.3集气站内部生产外输计量,宜采用标准孔板节流装置 计量系统最大允许误差应在土5.0%以内;自用气计量宜采用旋 进流量计,最大允许误差应在土7.0%以内。
4.5.4湿气交接计量宜按双方计量协议确定的方式执行。计量 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GB/T 18603和现行行业标准《原油天然气和稳定轻烃交接计量站计量 器具配备规范》SY/T5398的有关规定。
4.6截断保护与安全泄放
4.6.1采用并下节流工艺的并口应设置可靠的截断保护设施。 4.6.2致密气安全泄放系统设计应简化。当气液比较小时,闪 蒸与放空分液可合并设置。 4.6.3集输站场放空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 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和现行行业标准《卸压和减 压系统指南》SY/T10043的有关规定。
5.0.1采气管道宜采用井间串接方式。 5.0.2采气干管流速宜控制在4m/s~10m/s,采气干管敷设宜 采用“米”字型。 5.0.3针对井间串接放射状采气管网,串接宜在井场完成。 5.0.4对于滚动开发的气由,天然气集输管道阀室应考虑预留 口,满足后期进气需要 5.0.5集输管道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 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气田集输设计规范》GB50349的 有关规定。
5.0.1采气管道宜采用井间串接方式。 5.0.2采气干管流速宜控制在4m/s~10m/s,采气干管敷设宜 采用“米”字型。 5.0.3针对井间串接放射状采气管网,串接宜在井场完成。 5.0.4对于滚动开发的气由,天然气集输管道阀室应考虑预留 口,满足后期进气需要。 5.0.5集输管道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 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气田集输设计规范》GB50349的 有关规定。 5.0.6集气管网布置形式应根据集气工艺、气田构造形态、井
5.0.6集气管网布置形式应根据集气工艺、气用构造
6.1.1站址应根据已批准的气由开发总体规划、集输管道的走 句、所在地的城镇规划、交通规划以及依托条件确定。 6.1.2站址选择应综合分析交通运输、水源、电源、公用设施 和生活基地等依托条件。改扩建工程宜在既有站场内或其附近 实施。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SY/T0048的有关规定。 6.1.3站场与周围设施的区域布置防火问距、噪声控制和环境 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8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T.业企业噪声控 制设计规范》GB/T50087和《T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的有关规定。 6.1.4站场的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表6.1.4的有关规定。防洪设 计标高应比设计洪水位高0.5m以上。在淤积严重地区,还应计 人淤积高度
表6.1.4气田集输站场的防洪设计标准
6.1.5站场邻近江河、湖泊、海岸布置时,应采取又防止可燃、 有毒液体流入水域的措施。
6.1.5站场邻近江河、湖泊、海岸布置时,应采取防止可燃, 有毒液体流入水域的措施
6.1.6站场平面布置应满足功能需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节约用地, 6.1.7站场宜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模块在平面布置的基 础上进行组合,并满足工艺要求。
.1.8站场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气田开发并网布置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及气田生产可 依托条件统一规划布置各类站场,站场位置应符合集输工程总 流程和产品流向的要求,并应方便生产管理。 2应根据开发方案提供的并位及钻并安排,结合管网布 置、气体流向、当地地理环境及地形条件,对布站位置进行方 案比选,合理确定站场位置和数量。 3应根据致密气由单并压力、产量下降快的特点,合理确 定集气半径。地形平坦地区,集气半径不宜大于8km,以水平 开为主开发区域的集气平径不宜大于10km。山区可适当减少。 4天然气宜集中处理,各类站场宜联合建设
6.2.1 井场应按无人值守设计。 6.2.2 并场流程及设施宜简化,可不设置放空设施 6.2.3 开场流程宜预留新并接入。 6.2.4 井场宜设保护围栏。 6.2.5井场设计应适合工程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优先利用太阳 能、风力等天然资源。
6.3.1气田边远区块、布井密集区和地形起伏较大地区,宜设 置集气阀组。 6.3.2 阀组应具备集气、截断功能,可设清管;宜采用撬装化 设计。阀门宜选手动。
6.3.3 阀组集气半径不宜超过5km,辖井数不宜超过10口。 6.3.4 集气阀组应按无人值守设计。 6.3.5 集气阀组宜与井场合建,可不设放空设施
6.4.1集气站宜具备集气、分离、增压、计量、清管、外输功能。 6.4.21 集气站宜按模块化设计,采用一体化集成装置。 6.4.3 根据生产性质和功能将集气站分成生产区、辅助生产区 站外截断区和放空火炬区,各区位置及功能应相对独立。 6.4.4集气站应设中低压切换和压缩机旁通流程。 6.4.5 集气站宜按无人值守设计,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6.4.1集气站宜具备集气、分离、增压、计重、清管、外输功能。
监控中心对集气站的集中监视和控制。 2站场定期巡检、运行远程监控、事故紧急切断、故障人 工排除。
6.5.1一体化集成装置应能自动完成生产信息采集、传输、控 制、保护和状态监测等功能,并可根据需要实现在线分析、实 时自动控制等高级功能。替代站场单元的一体化集成装置,可 以结合整个站场的自控要求和自控系统统一设计。 6.5.2一体化集成装置应配套标准的通信接口、通信协议及通 信点位图。 6.5.3自带PLC控制系统的一体化集成装置,应配套相应的组 态说明及布线图。
信点位到 6.5.3自带PLC控制系统的一体化集成装置,应配套相应的组 态说明及布线图。
6.5.4设有增压设备的一体化集成装置,应考虑增压设备 动对装置的影响,增压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相 准及规定。
6.5.5一体化集成装置中压力容器、管道组件、阀门、电
置和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设计、选型、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
7.1.1并场设置的紧急切断阀应具有远程关断功能。
7.1.3并场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设备宜采用一体化集成的远程 终端单元(RTU)。丛式井场应设置一套RTU,单井井场与相邻 井场距离较近时,RTU宜共用设计;RTU宜与风光互补供电设 备共用安装杆
7.1.4集气站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合并
设计时,输入/输出卡件应独立设置。
7.1.6作业区监控中心应具有以
1开场、站、管道主要生产数据采集、存诺和集中监控 管理,并将生产数据上传,同时接受采气厂级生产调度中心的 指令。 2 显示动态工艺流程图。 3 监视可燃气体泄漏和火灾报警。 4 设备故障报警、分析和统计。 5 报警显示、管理以及事件的查询、打印。 6 实时和历史数据的存储、归档、管理以及趋势图显示。 7 生产统计报表的生成和打印。 8 系统诊断及网络监视、管理。 9 数据安全管理。 10 时钟同步
11 权限管理和安全管理。 12为其他管理系统提供所需生产数据。
11权限管理和安全管理。
7.2.1站场通信方式宜采用光纤通信,也可采用无线通信。租 用公网运营商电路时,宜租用专线传输电路。 7.2.2并场通信宜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业务应以传输生产数据 为主,兼顾图像的传输,传输设备宜选用低能耗型。 7.2.3在传输设备的选型与通信系统的组网中应保证数据传输 的安全性,租用公网通信时,应对数据加密传输。 7.2.4光缆线路的敷设方式应根据油气田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 择,线路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5102的规定,与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时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及施工 规范》SY/T4108的规定
7.2.5集输管道巡检和维抢修部门,宜选用移动通信设备或
附录A气体空间占有的空间面积分率K,和 高度分率K,的关系
附录 A气体空间占有的空间面积分率K,和
空间占有的空间面积分率K,和高度分率
K 0.98 0.96 0.94 0.92 0.90 0.88 0.86 K, 0.995 0.987 0.976 0.963 0.948 0.932 0.914 K, 0.84 0.82 0.80 0.78 0.76 0.74 0.72 K2 0.897 0.878 0.858 0.837 0.816 0.793 0.771 K, 0.70 0.68 0.66 0.64 0.62 0.60 0.58 K, 0.748 0.724 0.700 0.676 0.651 0.627 0.601 K. 0.56 0.54 0.52 0.50 0.48 0.46 0.44 K, 0.576 0.551 0.526 0.500 0.475 0.449 0.424
附录B液滴在气体中的阻力系数计算列线图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 用“可”。 2本规范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 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拉伸强度测试标准,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 用“可”。 2本规范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 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GB/T186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气田集输设计规范》GB50349 《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0048 《油气分离器规范》SY/T0515 《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及施工规 范》SY/T4108 《原汕天然气和稳定轻烃交接计量站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SY/T5398 《卸压和减压系统指南》SY/T10043 《通信线路T程设计规范》YD51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GB/T186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气田集输设计规范》GB50349 《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0048 《油气分离器规范》SY/T0515 《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及施工规 范》SY/T4108 《原汕天然气和稳定轻烃交接计量站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SY/T5398 《卸压和减压系统指南》SY/T10043 《通信线路T程设计规范》YD5102
制定过程中,本规范编制组对我国致密气田地面工程建设 中的建设现状和集输工艺技术做了广泛调查研究,收集、听取 了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同时吸收、借鉴了其 他相关行业的成熟经验和相关标准规定。 为便于设计、施工、验收和监督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本规范编制组按章、节、 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 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本条文说明不具备 与本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本 规范的参考
1.0.1本条说明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1.0.2本条说明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以目前国内最大的 致密气田一苏里格气田所形成的苏里格模式和系列成果为依 据编制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陆上致密气田集输新建、改扩 建和改造工程设计。是对现行国家标准《气田集输设计规范》 GB50349的补充。不包括净化处理部分内容,不适用于含硫化 氢致密气田。 1.0.3本条说明本规范与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关系
1.0.1本条说明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1.0.2本条说明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以目前国内最大的 致密气田一苏里格气田所形成的苏里格模式和系列成果为依 据编制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陆上致密气田集输新建、改扩 建和改造工程设计。是对现行国家标准《气田集输设计规范》 GB50349的补充。不包括净化处理部分内容,不适用于含硫化 氢致密气田。 1.0.3本条说明本规范与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关系。
本章所列术语,其定义及范围仅适用于本规范 本章所列术语,大多数是参照《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基本 术语》SY/T0439确定的,并结合致密气田生产发展的实际做 了适当完善和补充。 2.0.1“致密气藏”参照《天然气藏分类》GB/T26979根据气 藏储层物性划分气藏类型来定义
本章所列术语,其定义及范围仅适用于本规范 本章所列术语,大多数是参照《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基本 术语》SY/T0439确定的天然气标准规范范本,并结合致密气田生产发展的实际做 了适当完善和补充。 2.0.1“致密气藏”参照《天然气藏分类》GB/T26979根据气 藏储层物性划分气藏类型来定义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