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6517.6-2016 炼油化工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6部分:余热回收站.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Q/SY 06517.6-2016 炼油化工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6部分:余热回收站
4.3.1气体分馏装置
由于气分装置各塔塔底所需温度不高,能够利用其他装置的低温热,脱乙烷塔和丙烯塔可利月 ℃~110℃的低温热媒水作为热源,脱丙烷塔底温度大于90℃,一般可利用催化装置分馏塔顶循王
4.3. 2 油罐加热
以回收的热媒水为热源,设置热媒水一原油换热器,以提高原油进罐温度满足储存和脱水的加 要,同时增设热媒水至各原油罐加热盘管跨线,用热媒水满足原油罐维温需要的热源
利用低温热媒水为热源,通过低温余热制冷机组制取5℃~15℃的冷水,用于焦化、催化、裂解 吸收稳定吸收塔,降低吸收塔温度,提高吸收效果,降低焦化、催化、裂解装置干气中液化气含量。 制取的冷水可使吸收塔的操作温度由40℃降至20℃,吸收效果大幅度提高,从而降低干气中C粉煤灰标准,以上 组分含量,提高液化气和丙烯收率。同时制取的冷水还可用于办公场所制冷,避免用电和蒸汽制冷增 加的消耗。
4.3.4加热生活用水
目前,随有劳保猫利设他 此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办公楼、 中控室、分析化验室用能也不断增加,这部分能耗影响到全厂综合能耗。如果以低温热取代上述用 能,不仅可降低全厂综合能耗,用低温热媒水代替蒸汽使直接生产能耗也得以下降,
4.3.5其他利用方式
炼化企业中还有其他一些低温余热的利用方式,例如管线维温、伴热,动力系统除盐水、新鲜水 的加热等:在优先考虑连续、稳定的热负荷用户后,可考虑过剩低温热发电
5.1.1对于使用低温热为加热热源的系统,应在余热回收站内设置蒸汽加热器作为备用热源。 5.1.2当采用工艺介质的低温热作为热源时,为保证装置平稳运行,应在余热回收站或装置内设置 可靠的甩负荷冷却器。可选用循环水冷却器或空冷器作为甩负荷冷却器。 5.1.3若热媒水管网水力工况能保证用户内部系统不汽化,压力不超过用户内部系统的允许,且热 力网资用压头大于用户系统阻力,可直接连接用户系统。 5.1.4对于使用低温热为加热热源的系统,采暖系统与主热媒水管网连接的方式宜采用间接连接 方式。 5.1.5对于手使用低温热为加热热源的系统,热媒水至装置取热和热媒水至热用户的循环水泵宜根据 各自系统的阻力降分别设置, 5.1.6热媒水管网应设有除污、放气和防止水击的措施
5.2热媒水温度的确定
热媒水最佳设计供、回水温度应根据热源、热媒水管网、热用户系统等方面的因素,通过技术经 济比较确定。当无法进行最佳供、回水温度的技术经济比较时,供、回水温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a)用于工艺装置加热热源时,供水温度应根据被加热介质参数确定,宜为100℃~130℃。 b)用于低温热发电时,设计供水温度应为110℃~130℃。 c)用于溴化锂制冷机制取低温冷水时,供水温度应不小于85℃,回水温度不应高于75℃
Q/SY06517.62016
)用于采暖和管道伴热时,供水温度宜为85℃~95℃,回水温度不宜高于75℃
·..1 水量的上下限取值应根据热网的规模和连接方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较大型热媒水管网补水量宜取低值,小型热媒水管网取高值 热源与热用户采用间接连接方式时,补水量取低值。 c) 热源与热用户采用直接连接方式时,补水量取高值。 5.3.1.2 正常情况下补水可采用除氧水、蒸汽冷凝水,并宜设置事故情况备用补水水源。 5.3.1.3 补水点宜设在热媒水管网循环水泵吸人侧的过滤器前总管上。 5.3.1.4 除氧水的补水管上应设置止回阀, 5.3.1.5 热媒水管网补水水质应符合下列条件: a 悬浮物不大于5mg/L。 b) 总硬度不大于0.03mmol/L。 C 溶解氧不大于0.1mg/L。 d) 含油量不大于2mg/L。 e) pH值(25℃)为8~11。 5.3.1.6 为保证换热器不结垢,间接连接采暖系统的补水应进行软化处理或加药处理。当采用软化 处理时,水质应符合5.3.1.5的规定,当采暖系统没有钢板制散热器时可不除氧。当采用加药处理 时,水质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悬浮物不大于20mg/L。 b) 总硬度不大于0.03mmol/L。 c)含油量不大于2mg/L。 d)pH 值(25℃) 为 8~11
5.3.2系统定压方式
3.2.1热媒水管网的定压方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定压点压力值应根据热媒水管网的水 确定,也可按公式(1)计算:
P=10H+p.+30
式中: 力 定压点的压力值,单位为千帕(kPa); H 最高用户充水高度,单位为米水柱(mH,O); 力 与热网供水温度对应的汽化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安全裕量,单位为千帕(kPa)。 5.3.2.2无法进行定压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时,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a 对于系统除氧水压力大于热网定压点压力的中小型热媒水管网,宜采用除氧水压力调节定压 方式。 b) 对于供水温度低、热用户充水高度不高的小型热媒水管网,可采用开式高位水箱定压系统, 并设氮封,防止系统氧腐蚀, 补水泵定压系统可适用于各种规模、各种水温和各种地形的热网定压系统,
式中: 定压点的压力值,单位为千帕(kPa); H 最高用户充水高度,单位为米水柱(mH,O); 力 与热网供水温度对应的汽化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安全裕量,单位为千帕(kPa)。 3.2.2无法进行定压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时,可接下列原则确定: a 对于系统除氧水压力大于热网定压点压力的中小型热媒水管网,宜采用除氧水压力调节定压 方式。 b) 对于供水温度低、热用户充水高度不高的小型热媒水管网,可采用开式高位水箱定压系统, 并设氮封,防止系统氧腐蚀, c)补水泵定压系统可适用于各种规模、各种水温和各种地形的热网定压系统
a)当采用除氧水定压时,应在循环水泵的入口回水母管上设安全阀 b 当采用开式高位水箱定压时,除热源本身所带的安全阀外,可不设其他泄压装置。 C 当采用补水泵定压时,可在热网循环水泵的入口侧设安全阀或专门的泄压管道。 d)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大于该处工作压力加0.05MPa,并小于该处设计压力。 5.3.2.4 热媒水管网供水管道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供热热水的汽化压力,并应留有30kPa的富 余压力。 5.3.2.5 热媒水管网的回水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不应超过直接连接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 b) 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得低于50kPa。 5.3.2.6热媒水管网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应保持必要的静态压力,静态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不应使热媒水管网任何一点的水汽化,并应有30kPa的富余压力。 b)与热媒水管网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充满水。 c)不应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允许压力, 5.3.2.7热媒水管网最不利点的资用压头,应满足该点用户系统所需作用压头的要求, 5.3.2.8热媒水管网设计时,应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绘制各种运行方案的主干线水压图。对于地形 复杂的地区,还应绘制最不利的支干线水压图
5.4旁滤除铁除油设施
5.4.1炼油厂中新建和改造的热媒水系统应考虑除油设施
5.4.1炼油厂中新建和改造的热媒水系统应考虑除油设施 5.4.2热媒水系统的除油设施宜按旁滤设置。 5.4.3除油的水量宜按热媒水总循环量的3%~5%考虑。 5.4.4除油后的热媒水水质含油量应不大于2mg/L。
新建和改造的热媒水系统宜设加药设施, 周节且值及加除氧剂:使热媒水减少对艺换热器及 管网的腐蚀
6.1.1甩负荷冷却器不应少于两台,可根据系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冷却器的能力。 5.1.2当采用工艺装置内工艺介质的低温热作为热源时,换热器应采取措施(如采用防腐材质、L 型管型式、管与管板胀焊加工等),防止油品漏人热媒水管网。 6.1.3用负荷冷却器不应少于两台,可根据系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冷却器的能力
6.2.1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按管网总设计流量的110%选取。 6.2.2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为设计流量条件下热源和/或热用户、热媒水管网环路压力损失之和,并另 加20%的裕量, 6.2.3循环水泵不应少于两台,互相联锁,其中一台备用。 6.2.4循环水泵应具有工作点附近较平缓的流量一扬程特性曲线,并联运行水泵的特性曲线宜相同。 6.2.5循环水泵的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管网设计参数相适应
6.2.1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按管网总设计流量的110%选取。 6.2.2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为设计流量条件下热源和/或热用户、热媒水管网环路压力损失之和,并另 加20%的裕量。 6.2.3循环水泵不应少于两台,互相联锁,其中一台备用。 6.2.4循环水泵应具有工作点附近较平缓的流量一扬程特性曲线,并联运行水泵的特性曲线宜相同 6.2.5循环水泵的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管网设计参数相适应
Q/SY06517.62016
O/SY 06517. 62016
6.3.1补水泵流量应为热网正常补给水量的4~5倍。 6.3.2补水泵的扬程应为补水定压值及调节阀压降之和的压力再加30kPa,当补水泵同时用于维持 管网静态压力时,其扬程应满足静态压力的要求。 6.3.3补水泵不应少于两台,互相联锁,其中一台备用。 6.3.4补水泵应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补水泵宜采用变频驱动
3.1补水泵流量应为热网正常补给水量的4~5倍。 3.2补水泵的扬程应为补水定压值及调节阀压降之和的压力再加30kPa,当补水泵同时用于维持 网静态压力时,其扬程应满足静态压力的要求。 3.3补水泵不应少于两台,互相联锁,其中一台备用。 3.4补水泵应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补水泵宜采用变频驱动
5.4.1当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环路时,应设置分水器和集水器,分(集)水器上应安装压力表和温度 计。分(集)水器横断面流速应按0.1m/s~0.2m/s计算,其直径应为最大接管直径的1.5~2.0倍 5.4.2对于较大的热媒水系统,宜设定压稳压罐。 5.4.3热媒水管网供水总管及用户系统回水总管上应设除污器或过滤器,其工作压力和温度应与热 网条件相符,需经常检修的除污器(或过滤器)应设旁通管
4.1当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环路时,应设置分水器和集水器,分(集)水器上应安装压力表和温度 。分(集)水器横断面流速应按0.1m/s~0.2m/s计算,其直径应为最大接管直径的1.5~2.0倍 4.2对于较大的热媒水系统,宜设定压稳压罐。 4.3热媒水管网供水总管及用户系统回水总管上应设除污器或过滤器,其工作压力和温度应与热 条件相符,需经常检修的除污器(或过滤器)应设旁通管
7.1.1站内地面宜有坡度,否则应采取措施保证管道和设备排出的水引向排水系统。当站内排水不 能直接排入室外管道时,应设集水坑和排水泵 7.1.2站内宜根据设备的检修要求设集中检修场地并在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0.7m的通道。当考虑 设备就地检修时,可不设集中检修场地
7.2.1换热器布置时,应考虑清除水垢、抽管检修的场地。 7.2.2水泵基础应高出地面不小于0.15m。水泵基础之间、水泵基础距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7m。 当地方狭窄时,电动机功率不大于20kW或进水管径不大于0.1mm的两台水泵可做联合基础,机泵 之间突出部分的净距不应小于0.3m,但两台以上不得做联合基础, 7.2.3分(集)水器应安装在便于控制操作之处。当分(集)水器靠墙布置时,与墙净距应大 于0.2mm
2.1换热器布置时,应考虑清除水垢、抽管检修的场地。 2.2水泵基础应高出地面不小于0.15m。水泵基础之间、水泵基础距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7m 地方狭窄时,电动机功率不大于20kW或进水管径不大于0.1mm的两台水泵可做联合基础,机泵 间突出部分的净距不应小于0.3m,但两台以上不得做联合基础, 2.3分(集)水器应安装在便于控制操作之处。当分(集)水器靠墙布置时,与墙净距应大 0.2mm。
1控制水平和控制方柔应结合石油化 8.2余热回收站应检测、记录热媒水管网和用户系统总管和各分支供热系统供水压力、回水压力 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热媒水管网侧流量
8.4余热回收站应设置下列自动调节和联锁
a) 自动调节供热热水温度。 自动控制补水装置的补水量, C 对于低温热回收和利用系统,自动控制至工艺装置取热的热水温度 d) 循环水泵设有压力低报警,压力低低自动启动备用泵。 e)补水泵设有压力低报警,压力低低自动启动备用泵
其设备宜布置于建筑物内,主要生产间的屋架下弦高度应按设备的高度和设备检修时的起吊高度确 定,但不宜小于4.0m。 9.2站房内的主要生产间及辅助间的耐火等级应符合GB50016的有关规定
余热回收站位于南方炎热地区时航天标准, 布置于建筑物内,主要生产间的屋架下弦高度应按设备的高度和设备检修时的起吊高度确 宜小于4.0m。 房内的主要生产间及辅助间的耐火等级应符合GB50016的有关规定
10.1余热回收站的供电负荷级别和供电方式应根据工艺要求、重要性和环境特征等因素,按GB 50052的有关规定确定。 10.2有爆炸危险、火灾危险的房间或区域内的电气设施,应符合GB50058的规定。 10.3 余热回收站的照明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 10.4 仪表集中处宜设局部照明。 10.5 余热回收站的防雷应按GB50057的规定要求设置防雷、接地设施。 10.6 余热回收站应设置检修电源。 10.7余热回收站应设置通信设施
11.1设备用冷却水应循环使用,其水压不宜小于0.40MPa。 1.2给水和排水系统应保证能放尽存水。 11.3消防设施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
12.1办公室、生活间等生产辅助房间应按GBZ1的规定执行。 12.2各种生产房间不低于+15℃ 12.3集中控制室宜采用分体式空调机组降温。 2.4对于生产车间有散热时,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当满足不了要求时,设置机械通风,通风量应根 居排除余热所需风量确定
光伏发电标准规范范本3职业安全卫生、节能节水、环保
13.1对有噪声的生产房间、各类机泵以及作业场所,应按GB/T50087的规定采取噪声控制措施 13.2炼油厂热媒水旁滤除油设施的含油污水、清洗废液,应排至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理。 13.3根据安全生产需要,宜设置下列报警联锁控制装置。 13.4系统压力过高时报警,超压时安全阀起跳。 13.5热媒水系统设置旁滤除油除铁设施,减少系统补水量
Q/SY 06517.62016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