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6518.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绝热涂漆设计规范 第5部分:设备和管道绝热.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Q/SY 06518.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绝热涂漆设计规范 第5部分:设备和管道绝热
6.3.1保护层材料应选择强度高,在使用的环境下不得软化、不得脆裂、且应抗老化,其使用寿命 不得小于设计使用年限。 6.3.2保护层材料应具有防水、防潮、抗大气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并不得对防潮层或绝热 层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 6.3.3保护层材料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或难燃性材料。但烂存或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及管道 以及与其邻近的管道,其保护层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
6.4黏结剂、密封剂和耐磨剂
7.1.1设备和管道的绝热结构可以分为保温结构和保冷结构两种型式。保温结构由保温层和保护层 构成。对于埋地管道和设备,还应增设防潮层。对于地沟内管道和设备的保温结构,宜增设防潮层。 保冷结构由保冷层、防潮层和保护层构成。当需要蒸汽吹扫的保冷设备和管道的保冷材料不能承受吹 日介质温度时,应在其内侧增设厚度不小于20mm的绝热层,以保证其界面温度低于保冷材料所能 承受的最高温度, 7.1.2当有防结露要求或设计有规定时也需设有防潮层。
7.2.1绝热结构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因受自重或偶然外力作用而破坏。对有振动的设 的绝热结构,应进行加固。 7.2.2绝热结构可不考虑可拆卸性仿古建筑,但法兰、阀门、人孔等需要拆卸检修的部位,宜采用 绝热结构。 7.2.3绝热层厚度以10mm为单位进行分档。硬质泡沫塑料最小厚度为20mm。其他硬质 制品最小厚度可为30mm
7.2.1绝热结构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因受自重或偶然外力作用而破坏。对有振动的设备与管道 的绝热结构,应进行加固。 7.2.2绝热结构可不考虑可拆卸性,但法兰、阀门、人孔等需要拆卸检修的部位,宜采用可拆卸的 色热结构。 7.2.3绝热层厚度以10mm为单位进行分档。硬质泡沫塑料最小厚度为20mm。其他硬质绝热材料 制品最小厚度可为30mm。 7.2.4除浇注型和填充型外,在无其他说明的情况下,绝热层应按下列规定分层: a)绝热层总厚度大于80mm时应分层敷设。 当内外层采用同种绝热材料时,内外层厚度宜近似相等。 当内外层为不同绝热材料时,内外层厚度的比例应保证内外层界面处温度绝对值不超过外层 材料推荐使用温度绝对值的0.9倍;对于保冷设计,应取保冷材料推荐使用温度下限值的 0.9倍。 d) 操作温度冷热交替的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其材料应在高温区及低温区内均能安全使用
Q/SY06518.52016
当其不能承受高温介质温度时,应在内层增设保温层。增设的保温层与保冷层的厚度比例, 在冷态与热态,均应符合本条c)的规定。 e 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超高温和深冷介质管道和设备的绝热,可选用异种材料复合结构,异 种材料复合绝热层应同时符合本条c)的规定。 .2.5采用同层错缝,内外层压缝方式敷设。内外层接缝应错开100mm~150mm。水平安装的管 直和设备最外层的纵缝拼缝位置应尽量远离垂直中心线上方。纵向单缝的缝口朝下。 .2.6保温的硬质或半硬质制品的拼缝宽度应不大于5mm,保冷的硬质或半硬质制品的拼缝宽度应 天于2mm。 .2.7保冷设备及管道上的裙座、支吊架、仪表管座等附件,应进行保冷,其保冷长度不得小于保 层厚度的4倍或至垫块处,保冷层厚度宜为相连管道或设备的保冷层厚度的1/2。 .2.8对立式设备、管道和平壁面以及立卧式设备的底面,其上的绝热结构应根据需要设支承件。 支承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承件的承面宽度应小于绝热层厚度10mm~20mm,支撑件的厚度 宜为3mm~6mm。 2.9立式设备、储罐及垂直管道应设置绝热支托或支承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相邻绝热支托或支承圈的间距: 1)当为平壁保温时,应为1.5m~2m,圆筒设备保温为2.5m~3.5m,管道保温为4m~6m。 2)平壁或圆筒保冷时,均不得大于5m。 3)当垂直管道采用软质材料绝热时,支托的间距宜为0.5m~1m。 b)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垂直管道,也可采用$4mm的镀锌铁丝在管外壁上拧成扭瓣 箍环,利用扭瓣索挂绝热层。 .2.10立式设备采用预制块或毡席保温材料进行卧式安装时,除应符合7.2.9的要求外,还应焊接 保温钉。 .2.11卧式保温设备两端的封头、立式设备的封头及支腿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均应焊接元形及L 保温钉。 .2.12保冷层支承件应选冷桥断面小的结构形式。若管卡式支承环的螺孔端头伸出绝热层外,应把 卜露处的保冷层加厚,封住外露端头。 2.13支撑件的位置应避开法兰、配件或阀门。对立式设备及管道,支撑件应设在阀门、法兰等的 方,其位置应不影响螺栓的拆卸。 .2.14需热处理的设备,其保温支承构件必须在制造厂焊好,如果设备未带保温支承构件,可在现 杨设置螺栓连接的角钢支承圈。 .2.15不锈钢与合金钢设备管道上的支承件,宜采用抱箍型结构。 2.164 钩钉和销钉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温层用钩钉、销钉,宜用s3mm~$6mm的圆钢制作,对软质绝热材料时应采用下限,其 材质应与管道及设备的材质相匹配。 b) 硬质材料保温钉之间距300mm~600mm,且钉宜根据制品几何尺寸设在缝中作攀系绝热层 的柱桩之用。 ) 软质材料保温钉之间距不宜大于350mm。每平方米面积上钉的个数为:侧面不宜少于6个, 底部不宜少于9个。 2.17 保冷层不宜使用钩钉结构。 .2.18 对有振动的情况,钩钉应适当加密。 .2.19 保温层捆扎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保温结构中宜采用镀锌铁丝、镀锌钢带、不锈钢丝和不锈钢带作保温结构的捆扎材料。保温 捆扎材料规格宜按照表1确定
当其不能承受高温介质温度时,应在内层增设保温层。增设的保温层与保冷层的厚度比例, 在冷态与热态,均应符合本条c)的规定。 e 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超高温和深冷介质管道和设备的绝热,可选用异种材料复合结构,异 种材料复合绝热层应同时符合本条c)的规定。 7.2.5采用同层错缝,内外层压缝方式敷设。内外层接缝应错开100mm~150mm。水平安装的管 道和设备最外层的纵缝拼缝位置应尽量远离垂直中心线上方。纵向单缝的缝口朝下。 7.2.6保温的硬质或半硬质制品的拼缝宽度应不大于5mm,保冷的硬质或半硬质制品的拼缝宽度应 不天于2mm。 7.2.7保冷设备及管道上的裙座、支吊架、仪表管座等附件,应进行保冷,其保冷长度不得小于保 冷层厚度的4倍或至垫块处,保冷层厚度宜为相连管道或设备的保冷层厚度的1/2。 7.2.8对立式设备、管道和平壁面以及立卧式设备的底面,其上的绝热结构应根据需要设支承件, 支承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承件的承面宽度应小于绝热层厚度10mm~20mm,支撑件的厚度 宜为3mm~6mm
保温结构中宜采用镀锌铁丝、镀锌钢带、不锈钢丝和不锈钢带作保温结构的捆扎材料。保 捆扎材料规格宜按照表1确定。
O/SY06518.52016
表1保温捆扎材料规格
b) 硬质保温制品捆扎间距应不大于400mm,半硬质保温制品捆扎间距应不大于300mm,软质 保温制品捆扎间距应不大于200mm,每块绝热制品上的捆扎不得小于2道,半硬质保温制 品长度大于800mm时,应至少捆扎3道,软质制品两端50mm长度内应各捆扎1道。 设备和管道双层、多层保温时应逐层捆扎,内层可采用镀锌钢带或镀锌铁丝捆扎。外层宜用 镀锌钢带捆扎。当保护层材料为不锈钢薄板时,外层捆扎材料应采用不锈钢带。 2.20 保冷层捆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保冷层捆扎应以不损伤保冷层为原则,最外层捆扎材料宜采用带状材料,不宜采用铁丝。 b) 采用双层或多层保冷时,内层应逐层捆扎,捆扎材料应采用不锈钢带。 ,2.21 设备封头的各层捆扎,可利用活动环和固定环呈辐射型固定或“十”字型固定。 2.22 球形容器的捆扎应从赤道放射向两极,在赤道处捆扎间距应小于300mm。 .2.23 球形容器单层保冷应采用不锈钢带捆扎,采用双层或多层保冷时,内层应采用不锈钢带 困扎。 .2.24 绝热层不得采用螺旋缠绕法捆扎。 2.25 对有振动的情况,绝热层捆扎应加强。 2.26 设备或管道采用硬质绝热制品时,应留有适当的伸缩缝,并符合下列要求: a 水平管道每隔4m6m留设一道伸缩缝。 b) 立式设备及垂直管道,应在绝热支托下留设伸缩缝。 c 管道弯头两端的直管段上,可各留一道伸缩缝,公称直径大于300mm的高温管道必须在弯 头中部增设一道伸缩缝。 d) 卧式设备的筒体距封头连接处100mm~150mm处均应留设一道伸缩缝。 e) 方形设备壳体上有加强板时,其绝热层可不留伸缩缝。 环形容器的伸缩缝,对浇注或喷涂绝热层,可用嵌木条方法留设。 g) 伸缩缝的宽度宜为25mm。 .2.27 伸缩缝内应先清除杂质和硬块,充填导热系数相近似的软质绝热材料。高温设备及管道伸缩 逢外侧应再进行保温。 .2.28保冷层伸缩缝,应采用软质泡沫塑料条填塞或挤刮入发泡剂型黏结剂,外面用50mm宽的 不干胶带粘贴密封,缝的外面必须再进行保冷 2.29多层绝热层伸缩缝的留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保冷层及高温层的各层伸缩缝必须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大于100mm
Q/SY06518.52016
7.2.30保冷层中的承载部位处,应设置硬质保冷垫块, 7.2.31当被绝热的设备或管道材料为不锈钢时,严禁绝热结构中的镀锌辅材与其接触。
7.3.1设备和管道的防潮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外表面、埋地或地沟内敷设管道的保温层外表面,应设防潮层 b)在环境变化与振动情况下,防潮层应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7.3.2常压立式储罐的防潮层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外表面、埋地或地沟内敷设管道的保温层外表面,应设防潮层。 b 在环境变化与振动情况下,防潮层应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7.3.2 常压立式储罐的防潮层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防潮层的高度不宜小于100mm。 液体储存温度大于120℃时,防潮层用浸石油沥青的硬质保温制品或其他符合耐温要求的防 水材料填充。 液体储存温度小于95℃时,防潮层可不用防水材料填充。 7.3.3 防潮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内层为石油沥青玛蹄脂,中层为有碱粗格平纹玻璃布,外层为石油沥青玛蹄脂。 b) 橡胶沥青防水冷胶玻璃布防潮层等。 c) 新型冷胶料卷材防潮层、冷涂料防潮层等。
a) 内层为石油沥青玛蹄脂,中层为有碱粗格平纹玻璃布,外层为石油沥青玛蹄脂。 b 橡胶沥青防水冷胶玻璃布防潮层等。 新型冷胶料卷材防潮层、冷涂料防潮层等。 7.3.4使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做保冷层时,应防止与防潮层起化学反应
,4.1绝热结构外层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结构应严密牢固,在环境变化与振动情况下,不渗水、 裂纹、不散缝、不坠落。 4.2宜选用金属材料作为保护层。在腐蚀性环境下宜采用耐腐蚀材料做保护层,有防火要求的设 及管道宜选用不锈钢薄板做保护层。海边环境选用不锈钢薄板做保护层时,应涂防腐涂料。 4.3当采用镀锌钢板或铝合金板作为保护层时,不需涂防腐涂料。 4.4当采用非金属材料作为保护层时,应用不燃烧材料抹平或用防腐涂料进行涂装。 4.5金属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4.6设备、管道的金属保护层接缝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搭接、插接或咬接及嵌接型式,并符合 下列规定: a 硬质绝热制品金属保护层纵缝,在不损坏里面制品及防潮层的前提下可采用咬接。半硬质和 软质绝热制品的金属保护层的纵缝可用插接或搭接,搭接尺寸不得少于30mm。插接缝可用 自攻螺钉或抽芯铆钉连接,搭接缝宜用抽芯铆钉连接。钉的间距宜为150mm200mm。 b 金属保护层的环缝可采用搭接或插接。搭接时一端应压出凸筋,搭接尺寸不得小于50mm。 水平设备及管道上的纵向搭接应在水平中心线下方15°~45°的范围内顺水搭接。除有防坠落 要求的垂直安装的保护层外,在保护层搭接或插接的环缝上,不宜使用自攻螺钉或抽芯铆 钉固定。直管段上为热膨胀而设置的金属保护层环向接缝,应采用活动搭接形式。活动搭 接余量应能满足热膨胀的要求,且应不小于100mm,其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硬质保温制品,活动环向接缝应与保温层的伸缩缝设置相一致。 2) 软质及半硬质保温制品,介质温度小于或等于350℃时的活动环向接缝间距为4m~ 6m,介质温度大于350℃时的活动环向接缝间距为3m~4m。 管道弯头起弧处的金属保护层宜布置一道活动搭接形式的环问接缝。 d 保冷结构的金属保护层接缝宜用咬接或者钢带捆扎结构,不宜使用螺钉或者铆钉连接,1 便 用螺钉或铆钉连接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加上品
Q/SY06518.52016
密封板(材质与保护层一致),用自攻螺钉固定,玛蹄脂或密封胶密封。
1:备增加刚 注2:立式储罐罐顶的保护层宜采用平板保护层
7.4.8设备、管道绝热的金属保护层遇到障碍时,应开出合适的孔眼,其开口误差一般不得超过 3mm。开口处的缝隙应予以密封。 7.4.9用金属做保护层时,保温层的表面应平整、干燥。 7.4.10 在已安装的金属护壳上,严禁踩踏或堆放物品。 7.4.11 露天设备不宜采用抹面保护层。否则,应在保护层外表面上采取防水措施。 7.4.12 用抹面做保护层时,保温层外必须抹平、压光,厚度应均匀。 7.4.13 裙座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应采用抹面保护层
.1.1工艺无特殊要求时,应以经济厚度法计算保温层厚度。当经济厚度偏小,且散热损失量超过 最大允许散热损失时,应采用最大允许热损失量下的保温厚度,且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应满足以下 10
要求: a) 环境温度不高于25℃时,设备及管道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应不超过50℃。 b) 环境温度高于25℃时,设备及管道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可比环境温度高25℃。 8.1.2防烫伤部位的保温层,应按表面温度法计算厚度,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不宜超过60℃ 8.1.3延迟冻结、凝固、结晶时间或控制物料温降的保温层,应按热平衡方法计算厚度。
8.2.1为减少冷量损失的保冷层应采用经济厚度法进行计算。 8.2.2为防止外表面结露的保温层应采用表面温度法计算。 8.2.3工艺允许一定冷量损失的保冷层应采用热平衡法计算,并校核外表面温度,外表面温度应高 于露点温度1℃~3℃
.3.1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保温或保冷层厚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平面保温或保冷层的厚度应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
式中: 绝热层厚度,m; f 热能价格,元/10°kJ;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W/(m·K); 一年运行时间,h; 一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ta———环境温度,℃; —绝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K) P 绝热结构的单位造价,元/m
按复利计算的绝热工程投资偿还年分摊率,用百分数表示 年利率,复利,用百分数表示; 2一计息年数,年。 b)圆筒保温或保冷层的厚度应按公式(3)和公式(4)计算:
式中: D。——绝热层的外直径,m;
只值后,D。可用猜算法求得,值从附录A的
O/SY06518.52016
O/SY06518.52016
8.3.2用表面温度法计算保温或保冷层厚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2用表面温度法计算保温或保冷层厚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平面保温或保冷层的厚度应按公式(5)计算。
平面保温或保冷层的厚度应按公式(5)计算。
式中: 一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b)圆筒保温或保冷层的厚度应按公式(4)和公式(6)计算
(冷)损失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温或保冷层的表面热(冷)损失应按公式(8)
8.3.4表面热(冷)损失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 R:一绝热层热阻,平面:m·℃/W;圆筒:m·℃/W; R绝热层表面热阻,平面:m.℃/W;圆筒:m·℃/W。 b)圆筒保温或保冷层的表面热(冷)损失应按公式(9)计算
Q:——球形容器外保冷层外表面冷量总损失量,W。 8.3.5最大允许冷损失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Q一一球形容器外保冷层外表面冷量总损失量,W。 5最大允许冷损失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环境温度t与露点温度ta之差小于或等于4.5时,最大允许冷量损失应按公式(1 计算。
[Q]一一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散热(冷)损失量,W/m’; ta一露点温度,℃。 b)当环境温度t.与露点温度t.之差大于4.5时,最大允许冷量损失应按公式(12)计算
8.3.6最大允许热损失量应符合表3
6最大允许热损失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最大允许热损失量
.3.7保温层外表面温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平面保温层的外表面温度应按公式(13)计算
b)圆筒简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应按公式(14)计算
9以每米长度绝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
b)圆筒保冷层外表面温度应按公式(16)计算
O/SY06518.52016
c)球形容器保冷层外表面温度应按公式(17)
t, = ta xD.a
主充许温降或指定温降条件下输送流体管道的保温层厚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无分支管道的保温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二≥2时,应按公式(4)和公式(18)计算:
L一一管道实际长度,m; K,—管道通过支吊架处的热(或冷)损失的附加系数,可取1.05~1.15 b 分支管道保温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支点处的温度应按公式(21)计算:
D。 K, : tir ...... (22) D. 元Dea] t + tfr 2t, tfr ta
11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平面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厚度,内层绝热厚度应按公式(24)计算,外层绝热厚度 按公式(25)计算
8.3.11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61 内层绝热层厚度,m; 入1 复合绝热结构的内层绝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K); 复合绝热结构中的内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2—外层绝热层厚度,m; 入z——复合绝热结构的外层绝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K)
O/SY 06518.52016
圆筒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厚度计算,内层绝热厚度应按公式(26)和公式(27)计 算,外层绝热厚度应按公式(28)和公式(29)计算。
8.3.12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热(或冷)损失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8.3.12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热(或冷)损失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圆筒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热(或冷)损失量应按公式(31)计算。
8.3.13双层异材内绝热层的外表面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8.3.13双层异材内绝热层的外表面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b)圆筒双层异材保温应按公式(33)计算
Q= Dmo lr D. 2入 D 2 D
c)计算出双层异材绝热层界面处的温度t。后,应校核其外层绝热材料对温度的承受能力。当t。 超出外层绝热材料的安全使用温度的0.9倍时,必须重新调整内外层厚度比。 3.14除经济厚度计算法外,采用其他方法计算的保冷层厚度应乘以保冷厚度修正系数K修正 车为最终保冷层计算厚度
8.4绝热计算数据的选取
8.4.1保温计算数据
保温计算数据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t: 1)无衬里的金属设备和管道的表面温度,取介质的正常操作温度。 2)有衬里的金属设备和管道,应经传热计算确定其外表面的温度。 b)环境温度ta: 1 室外的设备和管道,在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和散热损失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常年运行者 取历年年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季节性运行者,取历年运行期间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2 室内的设备和管道,在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及散热损失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均取20℃。 3 在有工艺要求的各种保温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应按最不利的条件取值。 4 在防烫伤保温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取历年最热月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5) 在防止管道内介质冻结计算中,环境温度应取冬季历年极端最低温度的平均值。 6 地沟内的管道,在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及散热损失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管道的表面温度为80℃时,环境温度取20℃;管道的表面温度在81℃~110℃之间 时,环境温度取30℃,当管道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110℃时,环境温度取40℃。 c)表面放热系数α: 1)在经济度计算及散热损失计算中,可取α=11.63W/(m,℃)。 2)在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计算中,可按下式取值: 并排敷设:α=7.0+3.5/w; 单根敷设:α=11.63+7.0/Vw。 其中风速在经济保温厚度计算中,取历年年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在热平衡计算中,取历年 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d) 界面温度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同材料复合保温结构界面处的温度必须低于或等于外 层保温材料推荐使用温度的0.9倍以内
8.4.2保冷计算数据
保冷计算数据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备和管道外表面温度t取介质的最低操作温度。 b 环境温度t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时:常年运行者,取历年年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季节性运行者, 取运行期间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2) 在防结露厚度计算和最大允许冷损失的厚度计算时,环境温度应取夏季空气调节室列 计算干球温度。 3)在表面温度和热量损失的计算中,环境温度取厚度计算时的对应值。 露点温度ta应根据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t.和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中的数值确定, 并符合GB50264的有关规定。 不同材料复合保冷结构界面处的温度绝对值必须低于或等于外层保冷材料推荐使用温度的 0.9倍以内。有热介质扫线要求的保冷结构,其界面温度同时不得超过保冷材料推荐使用温 度上限值的0.9倍。 e 保冷层外表面温度t.取年累计最热月相对湿度平均值下的露点温度加1℃~3℃
O/SY 06518.52016
对于软质材料应取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可查SH/T3010一2013中 .4或Q/SY06518.2中表2。
8.4.4绝热结构的单位造价P
石油化工企业取5~7年。
8. 4. 6 年利率1
热价和冷价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具体情况确定,可按实际购价或生产成本取值。当没有数 据时,按以下方式取得: a)热价可按公式(34)估算:
f. = 1000 ×C · C, · P gF : 7B
C1 工况系数,1.2~1.4; 拥值系数,利用锅炉出新蒸汽的设备及管道取1,辅助蒸汽管道取0.75,疏水管道、连 排污及扩容器取0.5 照明标准,通大气的放空管道取0;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kg; F 一燃料到厂价,元/t; /B 锅炉热效率,0.76~0.92,大容量锅炉取值应靠上限,小容量锅炉取值应靠下限。 冷价可按GB50264的有关规定计算,或取热价的6倍
8.4.9保冷厚度修正系
保冷厚度修正系数K应按表4的规定取值
表4保冷厚度修正系数K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Q/SY 06518.52016
塔吊标准规范范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企业标准 炼油化工工程绝热涂漆设计规范 第5部分:设备和管道绝热 Q/SY06518.5—2016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内部发行) 880×1230毫米16开本1.5印张44千字印1—800 2016年5月北京第1版2016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18536定价:18.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880×1230毫米16开本1.5印张44千字印1—800 2016年5月北京第1版2016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18536定价:18.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