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1695.1-2014 三维设计导则 第1部分:炼油化工建设项目.pdf

  • Q/SY 1695.1-2014  三维设计导则 第1部分:炼油化工建设项目.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8-2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Q/SY 1695.1-2014  三维设计导则 第1部分:炼油化工建设项目

    智能二维设计流程可按图2执行

    4.2.3工艺系统专业设计工作

    广场标准规范范本图2智能二维设计流程

    工艺系统专业应进行以下设计工作: 组)根据项目的工艺技术要求,完成系统设计,包括完成设备、管道计算,设备选型,确定设 及管道设计参数,安全系统及安全附件等设计:

    c)接收材料专业返回的管道材料等级规定、 阀门和特殊件数据,以及自控专业反馈的控制联销 要求、仪表规格参数,进行系统数据库更新,并提交数据给三维布置设计; d)根据管道水力学核算结果 及设备参数

    4.2.4材料专业设计工作

    材料专业应进行以下设计工作: a)进行材料等级划分; 管道及其组成件的计算; c)编制管道材料等级规定,反馈至工艺系统专业; d)建立材料等级数据库。

    4.2.5自控专业设计工作

    自控专业应进行以下设计工作: a)根据工艺系统的P&ID图及条件完成控制联锁设计、仪表参数计算与选型,并导人系统类 据库; b)由系统数据库反馈仪表索引、仪表规格书、仪表安装图

    4.3三维布置设计流程

    三维布置设计流程可按图3执行

    4.3.2建筑、结构专业设计工作

    构专业在三维设计系统中应建立或传输建筑和结机

    图3三维布置设计流程

    4.3.3配管专业设计工作

    配管专业应在系统设计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建筑、结构等三维模型完成设备、管道和 品架三维模型设计

    4.3.4电气、电信、自控专业设计工作

    电气、电信、自控专业应结合建筑、结构、管道、设备等三维模型完成电气、电信、自控设备 电缆桥架的三维模型设计

    4.3.5暖通专业设计工作

    暖通专业应结合建筑、结构、设备、管道等三维模型完成通风、空调、供暖设备及管道等三维 型设计。

    4.3.6三维模型碰撞检查及更新

    维布置设计应定期实施碰撞检查及各专业模型整

    5.2数据的保存及修订

    三维设计各专业的设计内容及状态应通过数据库保存和记录,并通过改变数据状态实现数据的 里和信息共享。各模块的设计数据应具有单一的数据源,并自动传递至其他模块,应显示版本和修 容,

    5.3应力计算软件与三维设计软件接口

    应力专业宜采用三维设计软件将管道模型的数据输出至接口文件中,应力计算软件通过读取接 件,实现管道模型的数据传输

    5.4结构计算模型传输

    结构计算模型宜通过自动传输实现三维模型

    6三维设计系统的建立及维护

    6.1三维设计项目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应具有详细描述项目完整过程的功能, a)相关产品的软件安装; b)项目环境配置; 建立项目的工作流程; d) 用户访问权限的设置; ) 三维设计系统中项目数据的备份与电子入库;

    三维设计系统操作指南。

    6.2三维设计IT技术支持

    三维设计系统应配备专职IT技术支持人员,其工作内容包括: 编写项目作业指导书; b) 硬件选定和操作系统的安装; 软件服务环境建立; d) 项目应用环境建立; e) 全程参与后台数据库的建立; f) 定制设计成品的样式; g 对在线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 h) 对在线数据进行人库归档; 对用户给予软件技术指导

    6.3三维设计数据备份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应配备专人负责三维设计数据的备份,其工作内容包括: 建立完整的项目数据备份计划; b)在错误产生情况下,应及时恢复项目数据及项目文件; 对项目实施自动备份设置,应保留最近一周的日备份、最近四周的周备份和最近三个月的月 备份,周备份和月备份应是全局备份

    7.1工艺系统智能二维设计

    7. 1. 1 设计内容

    艺系统专业应完成并提交二维逻辑P&ID

    工艺系统智能二维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设备属性应包括位号、物理尺寸、操作和设计参数、材质隔热要求等; 仪表属性应包括位号、数量、控制要求、工艺参数等; 管道属性应包括编号、规格、等级、介质名称、介质状态、操作和设计参数、隔热防腐、试 压、探伤及清洗介质: d 特殊件属性应包括编号、数量、工艺参数及要求等

    工艺系统智能二维设计成品应包括:P&.ID、管道特性表、设备一览表、工艺特殊件类数据表 备隔热材料一览表及设备防腐材料一览表等。

    7.2自控智能二维设计

    自控专业应根据所接收到的工艺条件,完成仪表索引、仪表规格书、仪表计算及选型等

    自控智能二维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仪表位号命名规则应根据自控专业统一规定确定,并与P&ID保持一致; b)仪表安装尺寸、规格及要求应反馈至P&.ID与三维模型,保持数据一致; c)仪表规格书的工艺数据应与P&ID保持一致

    自控智能二维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仪表位号命名规则应根据自控专业统一规定确定,并与P&ID保持一致; b)仪表安装尺寸、规格及要求应反馈至P&.ID与三维模型,保持数据一致; c)仪表规格书的工艺数据应与P&ID保持一致

    8.1设备三维模型设计

    配管专业应根据设备图(包括非标设备装配图和定型设备厂家返回条件图)、设备布置图建立设 备及其附属的梯子和平台模型

    8.1.2.1设备三维模型的建立

    设备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宜采用参数化法建模,外型复杂的设备可使用基本元素组合法; b)设备位号应与设备图、P&ID中的设备位号一致; )设备模块应包括检修、操作空间功能参数; d)设备模型应考虑隔热厚度

    8.1.2.2设备管口三维模型建立

    设备管口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设备管口模型应输入管口号、管径、法兰压力等级、法兰面连接形式等: )设备管口模型名称应与设备图一致

    8.1.2.3设备定位

    据设备布置图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图进行设备定位

    8.1.2.4设备基础三维模型建立

    设备基础三维模型建立应符合以下要求: 设备基础建立分为设备基本元素组合与结构建模两种方式; 项目设计初期宜采用设备基本元素组合方式,结构专业设备基础终版图纸提交后宜采用结 构建模方式

    设备三维模型校审要点应包括: a)设备及其管口命名是否与P&ID图中的位号一致; b)设备定位是否正确; 设备外形尺寸是否与设备图一致; d)设备外形是否满足碰撞检查和生成平面定位图的要求:

    设备管口定位、类型、规格是否正确

    8.2管道三维模型设计

    管道三维模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公称直径为DN15(Vin)以上管道及管件; b) 设备和管道上的仪表; 工艺特殊件; d) 管道支吊架。

    管道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建立管道应输入与P&ID相同的工艺单元号、管段号、材料等级、介质代号和管径: b)应输人隔热及伴热代号、厚度; c)应输人介质流向; 应力管道应输人应力管系号; e) 利旧、成套设备附属管道等不需要统计材料,但应建模的管道,在管道模型完成后, 道及管件材料统计属性关闭; 设计分区中的管道应以自然断点(法兰面或焊点)分界; g 管道支吊架可采用逻辑支吊架或物理支吊架两种类型; 逻辑支吊架应输人支吊架代码,并表示准确位置; 物理支吊架应体现准确外形

    管道三维模型校审应包括以下要点: 管道三维模型校审宜按图4执行; 应校审管道与所有设施(包括设备、管道、支吊架、结构、电缆桥架、平台等)之间是否 碰撞; 应进行管道三维模型的数据一致性检查,模型完整性、合规性检查; 1 应力管道支吊架型式一致性; 应对GC1级压力管道三维模型进行审定,具体执行TSGR1001的规定

    管道三维模型设计成品应包括管道布置图、管道轴侧图和材料清单

    8.2.5.1成图内容

    管道布置图成图应包含

    管道三维模型校审流程

    a)主模型:管道模型; b)参考模型:设备模型、建构筑物模型(包括轴线、柱、梁、门、窗、地沟、地漏、楼梯间 平台、斜梯等)、电缆桥架和通风管道等

    8. 2.5.2管道布置图生成

    管道布置图生成宜符合以下要求: a)管道布置图图幅宜采用A0,A1或A2,且不宜加长和加宽; 管道布置图比例宜为1:30或1:50,特殊情况可采用其他比例; 图框应有会签栏,图签中应标明管道布置图、项目名称、子项名称、平面区域(标高及轴 线)

    8.2.5.3管道布置图标注

    标注参照HG/T20519

    8.2.6.1管道轴侧图生成

    8.2.6.2管道轴侧图包含信息

    管道轴侧图宜包含以下信息: a) 方向标,图签; b) 管道走向; C 管道元件位置与尺寸; d) 管道安装材料表; e) 元件描述; f) 管道标高; g) 管道接点及拐点处坐标; h) 显示与该管道连接的管道或设备名称; i)应力管系号、管道所在流程图号

    管道轴侧图宜包含以下信息: a) 方向标,图签; b) 管道走向; C 管道元件位置与尺寸; d) 管道安装材料表; 元件描述; C f) 管道标高: g) 管道接点及拐点处坐标; h) 显示与该管道连接的管道或设备名称; 1) 应力管系号、管道所在流程图号。

    3.3结构三维模型设计

    结构三维模型设计应包括地面以上结构和土建基础工程。地面以上结构应包含梁、柱、支撑、楼 板、平台、楼梯、栏杆、楼板预留孔洞、彩钢板墙体条、钢结构节点板等;土建基础工程应包括基 础梁、设备基础、桩基、承台等。

    结构三维模型设计宜符合以下要求: a)应根据构件的顶部标高、底部标高、截面尺寸及截面方位角等建立竖向构件模型; b)梁顶标高应与结构层标高一致

    结构三维模型校审应包括以下要点: a)结构构件的平面位置; b)结构构件(梁、板、柱、支撑、墙)的截面尺寸、截面方位角、顶或底的结构标高

    8.4建筑三维模型设计

    轴网应依据工艺总体轴网布置,建筑轴网与工艺总体轴网的轴号不同时,应以建筑轴号为基本轧 ,在建筑起始轴号处额外添加工艺总体轴号

    8.4.2.2墙体三维模型

    墙体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建立外墙、内墙、玻璃隔断、轻质隔墙模型,墙厚应以建筑图为准,未标注墙厚的隔断、 轻质隔墙等应采用厚度为50mm~100mm的墙体模型示意; b)应建立墙体上的预留洞、槽、埋件模型

    8.4.2.3楼地面三维模型

    楼地面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楼地面高度应以建筑完成面标高为准; b) 应建立楼地面预埋板、预制设备基础等预留构件模型; 应建立沉降、架空地板模型: d) 应建立管沟、排水沟模型; e)应建立池、坑及相关附属设施模型。

    8.4.2.4屋面三维模型

    屋面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根据建筑图建立屋面最终面层模型; 应建立女儿墙、挑檐、天沟、上人屋面栏杆、屋面检修梯、出屋面楼梯间、电梯机房和水 箱间等屋面附属设施模型

    8. 4. 2. 5门窗三维模型

    门窗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根据建筑图建立门窗洞口模型,必要时应建立可开启的门窗扇模型; b)应建立门窗过梁模型

    8.4.2.6顶棚三维模型

    顶棚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无吊顶房间,应建立可能影响室内净高的梁、包覆构造、悬挂构件等模型,梁高、包覆构造 层厚度、悬挂构件高度等尺寸应以相关专业具体尺寸为准; b)应建立吊顶模型,高度以建筑图吊顶底面标高为准

    8.4.2.7楼梯、电梯三维模型

    楼梯、电梯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建立楼梯模型,正确显示平台宽度、梯段宽度及坡度、栏杆扶手高度和围护结构厚度等 b)电梯应建立井道及门洞位置模型

    8.4.2.8室外工程三维模型

    室外工程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建立可能影响建筑附近管廊、设备等设施的雨棚、挑台、散水、台阶等各种挑出构 模型; b)应建立装置围堰、围堤、框架等构筑物模型

    8.4.2.9室内家具、设施三维模型

    室内家具、设施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会议室、食堂、办公室等宜建立家具模型; b)仓库、栈桥等储存、传送等功能的建筑物,宜建立货物堆放模型; c)建立相关平台、框架、钢梯、栏杆等设施模型

    建筑三维模型校审应包括以下要点 a)模型是否全面; b)尺寸是否准确; c)建筑物位置是否满足总图要求; d)完成的建构筑物模型的预留孔洞、埋件、基础等尺寸、标高是否满足相关专业要求; e)可开启门、窗扇是否与周围管廊、管道和设备相撞; f)穿墙的设备、管道等是否与门、窗洞口冲突; g)地面管沟、排水沟等起止位置是否与相关设施正确连接,走向是否满足要求

    三维模型设计成品应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部

    8.5自控三维模型设计

    自控三维模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建立自控电缆桥架、接线箱、穿线管、保温(护)箱、现场控制柜的元件库,宜按照元件等 级进行分类,各部件应注明材质、规格、重量; b) 三维模型中宜标识自控电缆桥架、接线箱、保温(护)箱、现场控制柜、分析小屋与轴线 的相对位置及标高

    自控三维模型校审应包括以下要点: a 自控电缆桥架、接线箱、保温(护)箱规格及标高是否合理; b) 接线箱、保温(护)箱、现场控制柜、分析小屋的摆放位置是否合理: C 操作及检修空间是否合理 d) 模型与所有设施(包括设备、管道、支吊架、结构、平台等)之间是否有碰撞; 应进行模型的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合规性检查,

    自控专业三维模型设计成品应包括自控电缆桥架平面布置图、仪表接线箱平面布置图和现场仪

    8.6电气、电信三维模型设计

    电气、电信三维模型设计应包括电缆桥架、设备模型。

    电气、电信专业三维模型设计宜符合以下要求: a)应输人电气、电信电缆桥架编号及规格; 宜建立配电箱、动力检修箱(动力检修插座)、现场电控柜、现场操作柱等电气设备模型 并输人设备位号; 宜建立手动报警按钮、扩音对讲话站等电信设备,并输入设备位号

    电气、电信专业三维模型设计宜符合以下要求: a)应输人电气、电信电缆桥架编号及规格; b)宜建立配电箱、动力检修箱(动力检修插座)、现场电控柜、现场操作柱等电气设备模型, 并输人设备位号; 宜建立手动报警按钮、扩音对讲话站等电信设备,并输入设备位号

    电气、电信三维模型校审应包括以下要点: a)模型与所有设施(包括设备、管道、支吊架、结构、平台等)之间是否有碰撞,定位是 准确; b)操作及检修空间是否合理; c)应进行模型的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合规性检查

    电气、电信三维模型校审应包括以下要点: a)模型与所有设施(包括设备、管道、支吊架、结构、平台等)之间是否有碰撞,定位是否 准确; b)操作及检修空间是否合理; c)应进行模型的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合规性检查

    气、电信三维模型设计成品应包括电气、电信电

    8.7暖通三维模型设计

    暖通三维模型设计宜符合以下要求: )应考虑风管道隔热厚度; b)管件模型应包括风口、风阀、四通等

    暖通三维模型设计宜符合以下要求: a)应考虑风管道隔热厚度; b)管件模型应包括风口、风阀、四通等。

    暖通三维模型校审应包括以下要点: a 暖通设备的模型尺寸、位置; 风管道模型的尺寸、位置; 模型与所有设施(包括设备、管道、支吊架、结构、平台等)之间是否有碰撞; d) 风口的遮挡情况; e)操作及检维修空间

    水利常用表格暖通三维模型校审应包括以下要点: 暖通设备的模型尺寸、位置; b 风管道模型的尺寸、位置; 模型与所有设施(包括设备、管道、支吊架、结构、平台等)之间是否有碰撞; d) 风口的遮挡情况; e)操作及检维修空间

    三维模型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管道及钢结构色样参照表1执行。

    表1三维模型标准色卡

    注1:表中所列出编号的色样均根据GB/T3181制 注2:管道紫的色样根据GB7231制定。

    8.8.2设备模型颜色设置

    纸箱标准设备模型颜色设置宜按表2规定执行。 8.8.3电气、电信、自控模型颜色设置 电气、电信、自控模型颜色设置宜按表3规定执行。 8.8.4建筑、结构模型颜色设置 建筑、结构模型颜色设置宜按表4规定执行。 8.8.5管道模型颜色设置 管道模型颜色设置宜按表5规定执行。

    3.8.5管道模型颜色设量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