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6880.2-2021 泵用铸件 第2部分:泵用铸钢件.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JB/T 6880.2-2021 泵用铸件 第2部分:泵用铸钢件
可形状和尺寸应符合图样
a)离心泵铸件过流部位尺寸公差应符合JB/T6879的规定; b)混流泵、轴流泵开式叶片应符合JB/T5413的规定; c)特殊要求应在图样中注明。
铸件错型值不应超过壁厚尺寸公差,且错箱处清理后应圆(平)滑过渡,当进一步限制错型 在图样上注明。
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应符合GB/T6414一2017中10.2的规定;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或其他技术
L一一缺陷长度方向最大尺寸电力弱电设计、计算,单位为毫米(mm); B—缺陷宽度方向最大尺寸,单位为毫米(mm)。
4.11.5缺陷所在面尺寸的确定:
JB/T6880.22021
a)形状为圆形的平面,按直径计算; b)形状不是圆形的平面,按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确定; c)形状为曲面的表面,如外圆表面、内圆表面、壳体流道等,圆形的按直径计算,不是圆形的按 径向的最小尺寸确定。
用户/订货方对水压试验、气压试验、无损检测等有要求时,应在图样中注明或在订货协议中
方对水压试验、气压试验、无损检测等有要求时,应在图样中注明或在订货协议中商定。
4.13.1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应补焊:
a)铸件存在蜂窝状气孔; b)铸件试压渗漏,补焊后不能确保质量; c)图样中规定不应补焊的零件或部位。 4.13.2铸件缺陷超出本部分表4的规定时,在能确保使用强度和使用功能并且不因铸件的补焊而影响 铸件最终精度的情况下,可进行补焊。碳钢件和不锈耐酸钢铸件的补焊均应符合GB/T2100一2017中 3.7的规定。
碳钢件的化学成分分析应符合GB/T11352一2009中5.1的规定。不锈耐酸钢铸件的化学成分分析 应符合GB/T2100一2017中4.1的规定。碳钢件的光谱分析应符合GB/T4336的规定。不锈耐酸钢铸件 的光谱分析应符合GB/T11170的规定。
碳钢件应符合GB/T11352—2009中5.2的规定。不锈耐酸钢铸件应符合GB/T2100—2017中4.2 的规定。
不锈耐酸钢铸件的晶间腐蚀倾向试验应符合JB/T6405一2018中6.3的规定。
5.4几何形状和尺寸检验
件公称重量的确定应符合GB/T11351的规定。
铸件表面粗糙度按GB/T6060.1选定的比较样块进
铸件缺陷补焊的检验,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碳钢铸件的检验应符合GB/T11352一2009中以下条款的规定: a)检验程序应符合6.1的规定; b)检验地点应符合6.2的规定; c)批量的划分应符合6.3的规定; d)化学成分分析应符合6.4的规定; e)力学性能试验应符合6.5的规定; f)试验结果的修约应符合6.8的规定
6.2不锈耐酸钢铸件检验
不锈耐酸钢铸件的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a)检验程序、检验地点、批量的划分分别按GB/T11352一2009中6.1、6.2、6.3的规定。 b)化学成分分析应符合GB/T2100一2017中5.1的规定。 c)力学性能试验应符合GB/T2100一2017中5.2的规定。 d)晶间腐蚀倾向试验根据订货要求进行。 e)当力学性能结果不符合GB/T2100一2017中表2的规定时,可进行复检,复检可用相同状态的 试样加倍重做。若复检再不合格,则可将该批铸件连同备用试样重新进行热处理,然后按新 件要求重新进行各项检验。
6.3几何形状和尺寸检验
铸件的儿何形状和尺寸按 按图样逐件进行检验。一般铸件 证尺寸稳定性方法生产出来的 方法由供需双方商定
寿件的错型值按4.7的要求逐件检验。
6.6机械加工余量检验
余量按4.8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规则按6.3的
铸件重量和重量公差按4.9的要求进行抽检
铸件缺陷的检验按4.11的要求逐件进行。
殊要求的检验按4.12的要求逐件进行
涛件的补焊检验按4.13的要求和附录A的规定逐件进行
JB/T6880.22021
一般情况下只验收以下项目: a)几何尺寸; b)表面质量; c)铸件缺陷; d)化学成分; e)力学性能(根据商定的协议进行); f)图样中要求的项目; g)供需双方协议中商定的项目。
7标识、包装、运输和购存
铸件的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GB/T113522009中第7章或GB/T2100—2017中 的规定。
8铸造碳钢件的附加要求
铸造碳钢件的附加要求应符合GB/T11352一2009中第8章的规定。
JB/T 6880.22021
A.1.1铸件补焊时,应取得有关职能部门的同意。
1.1铸件补焊时,应取得有关职能部门的同意。 1.2需要补焊的铸件许可条件应符合4.13的规定。 1.3按铸件的使用性能,对重要件或重要部位以及必须考虑安全因素的零件或部位,补焊时应
由技术负责人审批的补 补焊通知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a)铸件材质(母材和焊材); b)缺陷情况; c)补焊方法; d)检查方法; e)热处理工艺规范(根据需要); f)补焊记录(根据需要)。
a)铸件材质(母材和焊材); b)缺陷情况; c)补焊方法; d)检查方法; e)热处理工艺规范(根据需要); f)补焊记录(根据需要)。
图A.1非穿透性部位坡口加工示意图
表A.1非穿透性部位坡口加工尺寸
JB/T6880.22021
图A.2穿透性部位坡口加工示意图
表A.2穿透性部位坡口加工尺寸
A.2.1.4对缺陷清除后的部位,应进行目视或着色检测,在判定缺陷完全被清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A.2.1.5对穿透性部位补焊时可加垫板,垫板材料可用紫铜或与母材同材质的板材,厚度一般为 3mm~5mm。如果采用与母材同材质板材,应考虑其能在补焊后用机械加工方法去除。 A.2.1.6,焊前应将补焊部位的水、油、锈等清理干净,必要时用酒精或丙酮进行清理。 A.2.1.7补焊前的预热,根据工件的材料参照表A.3给定的温度进行。预热方法,可采用加热炉整体 加热,也可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利用气体火焰进行局部预热。在补焊过程中,工件温度不能低于预热 温度。
表A.3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规范
表A.3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规范(续)
A.2.2.1铸件的补焊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下进行,同时补焊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层间温度(碳钢、低合 金钢一般不应超过350℃,奥氏体不锈钢一般不超过170℃)。有具体补焊工艺要求的按补焊工艺中规定 的层间温度进行控制。 A.2.2.2补焊时的焊条及焊接参数参照表A.3、表A.4给定的范围进行选择。有特殊要求的按具体的补 焊工艺执行。
JB/T6880.22021
1.2.2.3·为确保补焊的质量,应采用窄道多层多道焊,长度大的焊缝应分段退焊,焊缝宽度宜为焊条 直径的2倍3倍。 A.2.2.4每焊一道焊缝要认真清理、检查,当发现母材发生裂纹或焊缝部位发生裂纹、未熔合、未焊 透等缺陷时,应停止操作,清除缺陷后重新焊接。 A.2.2.5.为了减少焊接应力,可采用锤击等方法进行应力消除,但对穿透部位的第一层不准锤击,以 防止其产生裂纹。 A.2.2.6最后一层焊高度应超过工件表面0.5mm~3mm
A.3.1铸件焊后的热处理按表A.3给定的规范进行。 A.3.2加热方法原则上应采用铸件整体进炉加热。如果受工件或热处理条件所限,也可采用气体火焰 或其他方法进行局部加热,以达到消除应力的目的。 A.3.3温度控制可采用仪表、热电偶、测温笔等或其他方法测量民用航空标准,使之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A.4.2常用焊条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
A.4.2常用焊条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见表A.5。
JB/T6880.22021
表A.5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铸件补焊后一般可目视检查管材标准,有要求的进行无损检测及其他规定的检测。
根据补焊通知单的要求,对于需要做补焊记录的铸件,在补焊时应书写操作记录,并将补焊通知 及操作记录按要求存档备查。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