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4730.8-20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pdf

  • JB/T 4730.8-20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9.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0-2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B/T 4730.8-20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

    4.4.2温度测量装置

    4. 4. 3标准激孔

    a)渗透型标准漏孔一是经过熔制并已校准的玻璃或石英的渗透型漏孔,它具有1×10 (Pa·m)/s~1×10~l(Pa·m)/s的氨气泄漏率; b 毛细管型标准漏孔一一是经过校准的透过管子的毛细管型漏孔消防安全,它具有与所要求的检测灵 敏度和示踪气体的实际百分比浓度的乘积相等或更小的泄漏率。

    NB/T47013.82012(JB/T4730.8)

    被检件表面应当无油液、油脂、油漆以及其他可能妨碍检测的污物。如果采用液体来清洁工件 或是在泄漏检测前进行耐压试验,则被检件在检测前应充分干爆。

    检测前,应使用塞子、盖板、密封蜡、粘合剂或其他能在检测后易于完全去除的合适材 有的孔加以密封,密封材料在检测时不应影响示踪气体的浓度。

    除非另有规定,泄漏检测宜在耐压试验之前进行。若验收方认为必要,可在耐压 行一次泄漏检测。未经设计计算确认不应抽直空。

    具体要求见本部分相应的附录。

    应按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记录检测数据或信息,并按相关法规、标准和(或)合同要求 有记录。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 委托单位; b) 检测日期; c) 工艺规程编号和版本; 被检件的名称、编号、规格、材质等; e) 采用的方法或技术; f) 检测方法或技术方案的示意图(必要时); g)检测仪器、标准泄漏孔和材料识别号: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委托单位; b)检测日期; c)工艺规程编号和版本; d)被检件的名称、编号、规格、材质等; e)采用的方法或技术; f)检测方法或技术方案的示意图(必要时); g)检测仪器、标准泄漏孔和材料识别号:

    NB/T47013.82012(JB/T4730.8)

    NB/T47013.82012(JB/T4730.8)

    h)压力表/真空表的型号、量程、精度和编号; i)温度测量设备及其编号; j)检测工况、示踪气体和气体浓度; k)检测压力和保压时间; 1)检测数据; m)检测结果; n)检测人员、报告编写人和审核人签字及资格证书编号 0)检测日期。

    h)压力表/真空表的型号、量程、精度和编号; i)温度测量设备及其编号; j)检测工况、示踪气体和气体浓度; k)检测压力和保压时间; 1)检测数据; m)检测结果; n)检测人员、报告编写人和审核人签字及资格证书编号; 0)检测日期。

    NB/T47013.8—2012(JB/T4730.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气泡泄漏检测——直接加压技术

    气泡泄漏检测一一直接加压技术,是通过将被检件内部直接用气体加压,在被检件外部直接施 加检测溶液或将被检件直接浸人溶液的方法,使泄漏气体通过液体时形成气泡,从而确定被检件是 否泄漏及漏孔的位置。

    本检测方法属于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的粗检漏方法,一般只确定被检件是否泄漏而不定量 情况下也可以定量。

    本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和本部分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A.3.2~ 内规定。

    A. 3. 2 工艺规程

    A.3.2.1重要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a)起泡溶液(牌号或型号); b)表面温度(检测期间被检件的最低温度应不低于耐压试验的相关规定,检测时的最高或最 低温度应与检测方法相一致); c)表面状态; d)照明条件; e)人员技能要求(必要时)。 2.2一般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a)加压气体; b)加压设备; c)压力表; d)保压时间; e)检测压力; f)后清洗方式; g)验收标准; h)人员资格。

    b)加压设备; c)压力表; d)保压时间; e)检测压力; f)后清洗方式; g)验收标准; h)人员资格。

    NB/T47013.8—2012(JB/T4730.8)

    缺氧情况下的安全问题。

    a)起泡溶液应在被检部位形成一层不破的薄膜,而且所形成的气泡不会因空气的干燥作用或 由于较低的表面张力而迅速破裂; b 日常用的肥皂或洗涤剂不宜用来代替气泡检测溶液; c)起泡溶液应适应检测的温度要求。

    b)日常用的肥皂或洗涤剂不宜用来代替气泡检测溶液; c)起泡溶液应适应检测的温度要求。 5浸泡池: a)浸泡池应采用水或其他适当的溶液; b)浸泡液应能适应检测的温度要求

    b)浸泡液应能适应检测的温度要求

    在检测前,检测压力应至少先保持1

    工件被检测部位的表面温度在检测过程中应不低于:5℃,也不高于50℃。必要时,充许局部加 热或冷却。当实际检测中难以达到上述温度范围要求时,如果能验证其他温度范围的检测效果,也 可采用其他的温度。

    采用浇洒、喷射或涂刷的方法将起泡溶液施加在工件待检测区域的表面。应尽量减少 施加不当所产生气泡的数量,以免掩盖由泄漏所引起的气泡。

    待检测的区域应置于浸泡液的表面之下,并应处于

    A.4.7检测后的清洗

    检测完成后,应按相关要求进行表面清洗。

    除相关法规、标准和(或)合同另有规定外;若未观察到被检测的区域有连续和重复的气泡形 成,则可验收。

    A.5.2返修和重新检测

    当观察到有泄漏时,应标出泄漏的位置 然后将被检件泄压,按相关法规、标准其他要求 处进行返修。所有经返修的部位, 应按本附录的要求重新检测

    NB/T47013.82012(JB/T4730.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气泡泄漏检测——真空罩技术

    气泡泄漏检测一一真空罩技术,是适用于检测不能直接加压的承压部件泄漏的技术。其方法是 在承压件壳体局部区域施加起泡溶液,然后通过真空罩使这一局部区域两侧形成一定的压力差,如 有泄漏发生,则会在压力低的一侧产生气泡,从而可以确定泄漏产生的部位。

    规定。 B.3.2工艺规程 B.3.2.1重要因素包括如不内容: a) 起泡溶液(牌号或型号); b) 表面温度(检测期简被检件的最低温度应不低于耐压试验的相关规定,检测时的最高或最 低温度应与检测方法相致); ) 表面状态; 照明条件; e)人员技能要求(必要时)。 B. 3. 2. 2 一般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a) 真空源; b) 真空罩(尺寸和形状); c 真空保持时间; d)真空检测压力; 压力表; f) 后清洗方式; g) 验收标准; h)人员资格。

    B.3.2.1重要因素包括如不内容:

    NB/T47013.8—2012(JB/T 4730.8)

    用或低的表面张力而迅速破裂。应尽量减少溶液由于施加不当所产生气泡的数量,以免掩 盖由泄漏所引起的气泡; b)日常用的肥皂或洗涤剂不宜用来代替气泡检测溶液; )起泡溶液应能适应检测条件的温度。

    真空罩应具有适当的尺寸。在其开底部的对面应有个观察窗,开底部的边缘应 的垫圈,使真空罩能与被检件表面密封。还应配置适当的连接头、阀门、照明以及测量用的 真空表的量程应为0kPa~100kPa或与其相当的压力单位如0mmHg~750mmHg。

    真空罩中所要求的真空可用任何适当的方法获得(例如空气排出器、真空泵或电动机 气装置等)。真空表至少应能指示低于大气压15kPa的局部真空度或者有关标准要求的局音

    工件需检测部分的表面温度在检测过程中应不低于5℃,也不高于50℃,必要时充许局部加热 或冷却。当实际检测中难以达到上述温度范围要求时,如果能验证其他温度范围的检测效果,也可 采用其他的温度

    B.4.2施加起泡溶液

    B.4.3真空罩的放置

    B.4.4压力(直空)保持

    B.4.5真空罩检测区域的重叠

    B. 4. 7泄漏显示

    B.4.8检测后的清洗

    检测完成后,应按相关要求进行表面清洗。

    除相关法规、标准和(或)合同另有规定外,若未观察到被检测的区域有连续和重复的气泡 则可验收。

    B.5.2返修和重新检测

    NB/T47013.8—2012(JB/T4730.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卤素二极管泄漏检测技术

    卤素二极管泄漏检测技术,是采用卤素二极管探测技术进行泄漏检测的方法,先进的电子卤素 检漏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探测到一个密封体或分隔两个不同压力腔的隔板上极小漏孔泄漏的卤 素气流。

    本检测方法是用于检测和确定泄漏位置的一种半定量方法,不能作为定量分析方法。

    C.3.1碱离子二极管(加热阳极)卤素检漏仆

    C.3.2电子俘获卤素检漏仪

    电子俘获卤素检漏仪的原理是其探头采用某些分子化合物对低能自由电子具有一定亲和力的 现象,这些低能自由电子由一个具有弱放射性氙源的元件使气流电离而产生,以无电子俘获能力的 氮气或氩气可用作背景气体,当气体流含有卤素时,就发生电子俘获现象,卤素离子浓度就会在仪 表上显示出来。

    本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和本部分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C.4.2和C.4.3 的规定。

    C. 4. 2 工艺规程

    C.4.2.1重要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a)检漏仪型号; b)表面状况; c)表面温度(检测期间被检件的最低温度应不低于耐压试验的相关规定,检测时的最高或最 低温度应与检测方法相一致); d)人员技能要求(必要时)。

    a)对于碱离子二极管检测,可由表C.1中选择任一 种示踪 需要的检测灵敏度; b)对于电子俘获检测,推荐使用的示踪气体为六氟化硫(SF6)。

    a)仪表一一仪器上的或附接于仪器上的仪表; b)音响装置一一能发出可听信号的扬声器或耳机; 。)指示灯——能发出可见光的指示灯。

    C.4.3.3毛细管标准漏孔

    安照4.4.3要求的毛细管型标准漏孔,示踪气体可选择符合C.4.3.1要求的100%示踪气体。

    NB/T47013.8—2012(JB/T4730.8)

    在使用标准漏孔进行校准前,仪器应先通电预热,预热的最少时间应按照仪器制造厂的 .5.2系统校准

    C. 5. 2 系统校准

    C.5.2.1标准漏孔大小

    Q一一毛细管型标准漏孔的漏率,(Pa·m")/s; Q——所要求的被检系统灵敏度,应为1xio(Pam3)/s; 一一除另有规定外;指用于检测的示踪气体浓度(以%表示

    C.5.2.2扫查速率

    在校准仪器时;应将探头在标准漏孔上进行扫查。扫查时,探头与标准漏孔的距离应保持在 以内。扫查速率应不超过能检出标准漏孔漏率为时的速率。

    C.5.2.3响应时间

    C.5.2.4校准频率和灵敏度

    除另有规定外,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在检测前和检测后,以及中间间隔不超过4h,均应进 则定。在任何一次测定中,如果仪表偏转、音响报警或指示灯表明系统不能检出C.5.2.2要习 漏,则检测系统应重新校准,并且从上六次合格的校准以后所有检测的部位均应重新进行检

    检测部位不能有干扰检测或导致结果错误的污染物。需检测的工件,如有可能,应防止 我者处于不会因通风而使所要求的灵敏度降低的场所。

    暖通空调管理C.6.2示踪气体浓度

    余另有规定外,示踪气体的体积浓度在检测压力

    在检测前,检测压力应至少先保持30min,如果在下述情况下示踪气体会立刻扩散,则最小的 保压时间也可短于上述规定: a)对于采用特殊的临时装置(如:抽气罩)以测试短接的开口工件; b)在用卤素气体进行首次加压以前,已经部分抽空的工件。

    在C.6.3要求的保压时间结束后,探头应扫过整个检测表面,扫查时探头与检测表面的 保持在3mm以内。如果系统校准时采用更小的距离,则检测扫描时的距离不应超过该距离。 65扫杰浦

    NB/T47013.8—2012(JB/T4730.8) 最大的扫查速率应按C.5.2.2的要求来确定。

    C.6.8.1和C.6.8.2为两种可以参照的实例(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应用)。

    当检测由管子构成的热交换器中管壁的泄漏时 安全生产标准,探头应插人每一管端,并保持经过验证而确定 的一段时间。检测扫查应从管板管列的最上部分开始,然后渐次往下扫查。

    C.6.8.2管子管板接头检测

    除相关法规、标准和(或)合同另有规定外,若检出的漏率不超过1×10"(Pa·m)/s的充论 则该被检测的区域应可验收。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