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610.4-2022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第4部分:失效可能性定量分析方法.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GB/T 26610.4-2022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第4部分:失效可能性定量分析方法
GB/T26610.4—2022
图1管理系统评价分值(X)与管理系统评价系数(FM)的曲线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企业不同装置的管理系统评价系数是相同的。该系数对被评估的所有设备作 同,不改变各设备间的相对风险排序。
7.2一般情况下螺丝标准,同一个企业不同装置的管理系统评价系数是相同的。该系数对被评估 用相同,不改变各设备间的相对风险排序
8.1设备修正系数的组成
设备修正系数由以下4个因子组成: a)技术模块因子; b)通用条件因子; c)机械因子; d)工艺因子。 各因子的主要构成见图2。
图2设备修正系数的构成
设备修正系数的计算步骤为: a)分别按照8.3~8.6与表3确定技术模块因子、通用条件因子、机械因子和工艺因子 b)将技术模块因子、通用条件因子、机械因 和作为设备修正系数
表3设备修正系数(F,)及其构成因子的取值
疲劳次因子、设备衬里破坏次因子、外部损伤次因子和脆性断裂次因子构成,用于评价潜在的损伤模式 对失效可能性的影响,主要考虑以下2个因素,
GB/T26610.4—2022
a)运行环境导致的材料损伤程度; b)检验程序对识别或检测损伤程度的有效性。 8.3.2各种损伤模式对应的损伤因子按照附录C~附录J确定,本文件不涉及的损伤模式对应的损伤 因子按GB/T30579确定。技术模块因子的分析包括以下5个步骤: a 确定潜在的损伤模式; b) 预测每种损伤模式的损伤程度并确定严重程度指数; 评价检验程序对识别或检测损伤程度的有效性; 根据严重程度指数和检验程序的有效性(包括检验次数)分别按照附录C~附录J确定每种损 伤模式对应的次因子; e) 将所有损伤模式的次因子相加得到最终的技术模块因子。 8.3.3对确定存在某种损伤模式的设备,根据以下几方面的信息或资料来评估设备的损伤程度: a) 公开发表的数据; b) 试验室数据; c 现场测试数据; d 同类设备的使用经验; 以往的检验数据。 3.3.4 如未发现损伤模式,则该设备的技术模块因子为一2。 设备,腐蚀速率的取值至少为0.0254mm/年
8.4.1通用条件因子的组成
通用条件因子由以下3个次因子组成: a)工厂条件次因子; b)寒冷气候运行次因子; c)地震活动次因子。 将上述3个次因子相加,即为通用条件因子。
通用条件因子由以下3个次因子组成: a)工厂条件次因子; b)寒冷气候运行次因子; c)地震活动次因子。 将上述3个次因子相加,即为通用条件因子
8.4.2工厂条件次因子
按照表4对工厂条件次因子进行评级和赋值。 a)企业管理的总体状况; b)对装置进行日常维护管理的措施和效果; c)是否存在油漆脱落、保温破损和蒸汽泄漏情况及严重程度。
表4工厂条件次因子赋值
8.4.3寒冷气候运行次因子
寒冷气候运行次因子可以根据装置现场的最低平均日温度确定。按照表5对寒冷气候运行次 生行赋值。对于室内装置,则宜考虑最低室内温度
表5寒冷气候运行次因子的赋值
8.4.4地震活动次因子
地震活动次因子可按GB18306中装置所在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确定。按照表6对地震 活动次因子进行赋值,
表6地震活动次因子赋值
8.5.1机械因子的组成
机械因子由以下5个次因子组成 a 结构复杂性次因子; b) 建造规范次因子; 寿命周期次因子; d) 安全系数次因子; e 振动监测次因子。 将上述5个次因子相加,即为机械因子
8.5.2结构复杂性次因子
8.5.2.1结构复杂性次因子的分类
结构复杂性次因子由以下3个子因子组成: a)设备复杂性子因子; b)管道复杂性子因子:
c)设备结构合理性子因子。
2.2设备复杂性子因子
设备复杂性子因子根据设备上的接管数量来确定。所有在用和停用的外径不小于50mm的接管 和人孔都应计算在内。根据设备的接管数量,按照表7对设备复杂性子因子进行赋值
表7设备复杂性子因子
8.5.2.3管道复杂性子因子
管道总复杂性系数按公式(3)计算:
式中: 管道总复杂性系数; n1 法兰连接面数量,每组法兰连接面复杂性系数为10.0,单位为个 n2 注人点数量,每个注入点复杂性系数为20.0,单位为个; n3 支管数量,以三通而不是注入点的形式接人被评价管段的任何管线(包括排液管、混合三 通、安全阀支管等)都被认为是一条支管,每条支管的复杂性系数为3.0,单位为个; 一阀门数量(包括除安全阀外的所有阀门),每个阀门复杂性系数为5.0,单位为个。 每米管长的复杂性系数(n/L)等于总复杂性系数(n)除以管段的长度(L),按照表8对管道复杂性 因子进行赋值
表8管道复杂性子因子
8.5.2.4设备结构合理性子因子
GB/T26610.42022
设备结构合理性子因子默认为0;如果设备结构存在明显不合理情况,即当存在其他可明显改 备受力受热设计方案时,则设备结构合理性子因子为5.0
8.5.3建造规范次因子
表9对设备的建造规范次因子进行赋值
8.5.4寿命周期次因子
根据设备的已服役年限与设计使用年限的比值,按照表10对寿命周期次因子进行赋值。设计 出设计使用年限的设备,设计使用年限一般设为20年。
表10寿命周期次因子
8.5.5 安全系数次因子
8.5.5.1安全系数次因子的组成
安全系数次因子的组成为: a)操作压力子因子; b)操作温度子因子。 将上述2个子因子相加,即为安全系数次因子
8.5.5.2操作压力子因子
表11操作压力子因子
8.5.5.3操作温度子因子
根据设备的材质和操作温度,按照表12对操作温度子因子进行赋值。
表12操作温度子因子
8.5.6振动监测次因子
表13泵与压缩机的振动监测
8.6. 1工艺因子的组成
工艺因子的组成为: a)工艺连续性次因子:
工艺因子的组成为: a)工艺连续性次因子:
b)工艺稳定性次因子; c)安全阀状态次因子。 将上述3个次因子相加,即为工艺因子。
8.6.2工艺连续性次因子
8.6.2.1工艺连续性次因子的组成
工艺连续性次因子的组成为: a)计划停车子因子; b)非计划停车子因子。 将上述2个子因子的数值相加,即为工艺连续性次因子
8.6.2.2计划停车子因子
计划停车包括计划中的按标准运行程序所实行的所有停车。根据过去3年里每年计划内停车 文,按照表14对计划停车子因子进行赋值,
表14计划停车子因子
8.6.2.3非计划停车子因子
根据过去3年里每年非计划停车的次娄 15对非计划停车子因子进行赋值
表15非计划停车子因子
8.6.3工艺稳定性次因子
根据以下6方面因素来评价装置工艺稳定性,并按照表16对工艺稳定性次因子进行赋值: a)化学工艺是否特别复杂; b)该工艺是否包括任何放热反应或异常苛刻的操作温度或压力; c)该工艺是否在本厂或其他企业引发过重大事故:
GB/T26610.42022
d)该工艺是否涉及任何未经验证的工艺技术或设计概念,或者该工艺的管道或设备是否要求来 用特殊的材料来建造; e 控制系统是否满足现行标准,是否包括具有适当安全特性的计算机控制,是否需要和/或配备 了紧急停车系统和控制系统备用电源; 相关工艺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工艺培训,
表16工艺稳定性次因子
8.6.4安全阀状态次因子
8.6.4.1安全阀状态次因子的组成
安全阀状态次因子的组成为: a) 维护程序子因子; b) 污垢状态子因子; c) 腐蚀状态子因子; d) 清洁状态子因子。 将上述4个子因子数值相加,即为安全阅状态次因子。
8.6.4.2维护程序子因子
根据安全阅实际的维护状态,按照表17对维护程序子因子进行赋值!
表17维护程序子因子
8.6.4.3污垢状态子因子
的结垢趋势,按照表18对安全阀的污垢状态子因
表18污垢状态子因子
8.6.4.4腐蚀状态子因子
表19腐蚀状态子因子
8.6.4.5清洁状态子因子
腐蚀物质或其他污染物的工艺流体,按表20对
表20清洁状态子因子
9.1超标缺陷影响系数的确定
当设备中存在超标缺陷时,应根据设备的原始制造质量及服役过程中是否存在与时间相关的退化 机理,确定超标缺陷影响系数(F,)
设备中存在超标缺陷时,根据下述条件对超标缺陷影响系数进行赋值: a) 超标缺陷在设备定期检验规程允许的范围内,或对其进行合于使用评价合格且安全系数大于 2时,取F,=1.0; b)对超标缺陷进行合于使用评价合格目安全系数小于2时.取E.三15
过超标缺陷进行合于使用评价不合格时,取FL三
时)的比值(Q),按照表21对超标缺陷影响系数进行赋值。设备的剩余寿命可以根据合于使用评价或 成熟的工程经验进行估算
服役过程中存在与时间相关的退化机理时的超标
表A.1失效概率计算表(续)
表A.1失效概率计算表(续)
管理系统评价工作手册
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工艺安全信息、工艺危害性分析、安全检查、变更管理、操作规程、安全作业、人 员培训、检验和维护、投用前的安全检查、应急措施、事故调查、分包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评估14个 方面对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评价TZZB标准规范范本,各方面需要回答的问题数及分值见表B.1
表B.1问题数及分值分配
B.2.1管理系统评价一般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被评估企业参与调查的人员应来自管理决 策层、运行(操作)、维护、安全管理、检验检测、教育培训和设计等单位或部门。 B.2.2对被指定的面谈人员,应从总管理系统评价系统中选取一组或多组与其专业知识相符的问题进 行调查。对于每一个评分项,若完全做到,则获得100%的分数,若基本做到,则获得50%的分数;若基 本未做到或未做到,则得0分。根据表B.2~表B.15计算14个方面的得分并求和,即可得到管理系统 评价分值(X)
2.3完成管理系统评价,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进行4次面谈。调查人员应比较不同面谈人员的各种
灌注桩标准规范范本表B.2安全生产责任制
表B.3工艺安全信息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