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5142-2019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TG5142-2019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
沥青路面出现明显病害或部分丧失服务功能,为恢复路面技术状况而进行的功能性 或结构性修复养护工程
2. 1.3 专项养护 emergency maintenance
为恢复、保持或提升沥青路面服务功能而集中实施的路面改造、局部加宽、专项处 治、灾后恢复等养护工程
发情况下造成沥青路面损毁、中断、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等,为较快恢复路面安全 力而实施的应急性抢通、保通和抢修养护工程。
突发情况下造成沥青路面损毁、中断、产生重天安全隐患等,为较快恢复路面安全 通行能力而实施的应急性抢通、保通和抢修养护工程。
2. 1.5封层 seal coat
采用专用设备将由沥青胶结料、粗细集料、其他添加材料组成的流动型混合料喷洒 摊铺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的加铺薄层,或将沥青胶结料、碎石、纤维同步或异步洒 撒)布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的加铺薄层或应力吸收层
2.1.6含砂雾封层fog seal with sand
采用专用高压喷洒设备将由乳化沥青基或煤焦油基材料、陶土、聚合物添加剂 组成的混合料,喷洒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的封层。
2.1.7 稀浆封层 slurry seal
采用专用设备将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设计配合比拌 稀浆混合料摊铺到沥青路面上形成的封层。
采用专用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设计配合比 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沥青路面上,并形成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白 层。
2.1.9碎石封层stone seal
采用专用设备将沥青胶结料、碎石同步或异步洒(撒)布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白
2. 1. 10 纤维封层 fiber stone seal
采用专用设备在沥青路面上同步洒(撒)布一层改性乳化沥青、纤维和一层改收 化沥青,之后撒布碎石形成的封层。
由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微表处,或由碎石封层+稀浆封层组合而成的封层
2. 1. 12 功能性罩面functional overl
在原沥青路面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为修复路面轻微病害、改善使用功能 筑厚度小于6cm加铺层的养护措施。
2. 1. 13 结构性补强s
在原沥青路面不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为提高路面整体承载能力,铺筑厚 小于6cm加铺层的养护措施。
2. 1.14 局部加宽 partial widening
为改善局部线形、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而采取的局部路段加宽、弯道路段加宽、爬 坡车道增设加宽、停车港湾增设加宽、城镇出入口路段加宽等养护措施
一黏结强度; —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的剥落率; Q—一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的覆盖率; W一稀浆混合料的磨耗值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
3. 1 养护管理要求
3.1.1沥青路面养护分为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日常养护包括日常巡查、日常保养 和日常维修;养护工程包括预防养护、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养护。 3.1.2沥青路面养护工作内容包括路况调查与评价、养护决策、日常养护、养护工 程设计、养护工程施工、养护工程质量验收、跟踪观测和技术管理。 3.1.3沥青路面路况调查与评价包括损坏调查、技术状况检测和技术状况评价,应 定期进行技术状况检测与评价,及时更新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数据信息。 3.1. 4 应按公路养护科学决策的工作制度与方法进行沥青路面养护规划与年度计划 编制。 3.1.5沥青路面日常维修和养护工程应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实施过程质量控制,落 实日常维修考核和养护工程验收制度。 3.1.6沥青路面日常维修和养护工程宜进行跟踪观测,综合评价实施效果,并做好 技术总结。 3.1.7沥青路面养护工作内容实施过程的技术档案应进行管理与归档。 3.1.8沥青路面养护作业安全应符合现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和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的有关规定。
3.1.5沥青路面日常维修和养护工程应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实施过程质量控制, 实日常维修考核和养护工程验收制度
3.1.8沥青路面养护作业安全应符合现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的有关规定
3.2.1沥青路面技术状况应满足下列要求
亲合养护措施,达到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要求
2.2沥青路面日常养护应满足下列质量要
1沥青路面保持干净、整洁,及时清除杂物、积水。 2及时发现并处治裂缝、坑槽、松散、沉陷、车辙等病害,与原路面接合的界面 顺直、紧密、耐久,达到平整、美观等效果。 3路缘石保持线条直顺、顶面平整、无缺失,具有良好的视线诱导与挡水引流 效果。 4路面障碍及时清理或报告,并做好沥青路面日常巡查、病害处治和障碍清理 记录。 3.2.3沥青路面养护工程验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应符合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的有关规定
3.2.3沥青路面养护工程验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应符合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 的有关规定。
3.3.1贯彻预防性养护理念,每年应对符合条件的沥青路面实施一定里程或比例的 预防养护。
3.3.2应根据公路等级、使用年限、路面技术状况、交通量天小及组成、气候茶件 等因素,合理确定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时机。 3.3.3在预防养护时机确定的基础上,应设定预防养护目标,经过养护设计与方案 比选,采取合适的预防养护措施。
3.3.4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措施可选用封层、超薄罩面、薄层罩面等,其铺筑厚度 卜于4cm
3.3.5沥青路面实施预防养护工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封闭路面表面细小裂缝与裂隙,提高路面的防水性能。 防止路面表面松散,延缓沥青路面的老化。 2 提供表面磨耗层,提高路面的耐磨性能。 3 保持或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 4 5改善沥青路面表观效果
3. 4. 1沥青路面修复养护工程应按年度养护计划实施。
3.4.2应根据公路等级、路面技术状况、交通量天小、预期寿命等因素,合理确 五青路面修复养护目标。
3.4.3在修复养护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应根据沥青路面主导损坏类型、交通量 及组成、气候与地质条件、施工可行性、技术经济性等因素,经过养护设计与方案 先、采取罩面、结构性补强等修复养护措施。
3.4.4沥青路面实施修复养护工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沥青路面实施修复养护工程应满足下列
有效处治原路面或下承层的各类病害,并对病害处治进行动态设计。 2保证与原路面或下承层、新旧界面的黏结防水及其搭接平顺。 3工程实施后,路面技术状况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原路面设计标准。
3.5.1遵循“快速反应、有效抢险、及时处治、保障安全”的原则,应制订沥育 路面应急抢险预案,建立应急抢险工作机制,合理配备应急抢险队伍、设备、物 资等。
3.5.2对影响通行安全的突发性沥青路面损毁,应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开展应急抢 通、保通和抢修工作,安排灾后修复养护工程。
3.5.3实施沥青路面应急养护时,应设置交通安全设施,需中断交通的应合理采取 分流措施。
3.5.3实施沥青路面应急养护时,应设置交通安全设施,需中断交通的应合理采取 分流措施,
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51
4.1.1每年应组织一次公路网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调查与评定。 4.1.2每季度应组织一次用于指导日常养护的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调查 与评价,遇特殊气候、突发灾害等情况,应加大调查频率。 4.1.3对计划实施养护工程的路段,应在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调查与评 介基础上,补充专项数据调查,并进行详细的技术状况评价。 4.1.4沥青路面损坏可分为裂缝、变形及其他三类共11种,其分类标准与计算方法 应符合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5210)的有关规定,其损坏调查与技术状 兄评定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
4.1.5沥青路面技术状况用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及其分项指标表示, 其分项指标的值域为0~100。
4.2公路网级路况调查与评定
4.2.1公路网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调查与检测应按上行方向、下行方向或上下行 方向,以连续桩号1000m路段为一个基本单元,不足1000m按一个基本单元计。 4.2.2公路网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应以1000m路段为一个基本单元,不 000m按一个基本单元计,同路况调查与检测的基本单元划分。
4.2.2公路网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应以1000m路段为一个基本单 1000m按一个基本单元计,同路况调查与检测的基本单元划分。
4.2.3公路网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调查与评定方法应按现行《公路技
准》(JTG5210)的有关规定执行。
4.3日常养护路况调查与评价
4.3.1日常养护的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基本单元可根据生产安排、组织实 施等实际需要细化
4.3.2日常养护的沥青路面技未状况调查与检测宜在自动化检测基础上,采用人工 调查与设备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季度组织一次技术状况调查与检测,日常巡查发现路况变化明显时,应增加 技术状况调查与检测的频率。 2人工调查主要针对路面损坏,其指标为路面破损率(DR)。 3路面损坏采用人工调查时应丈量各类损坏的尺寸。同一位置存在不同路面损坏 时,应按损坏权重最大的计算。调查包含所有行车道,紧急停车带按路肩处理
4.3.4日常养护的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方法应按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5210)的有关规定执行,其评价结果不影响公路网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 结果。
4.4养护工程路况调查与评价
4.4.2养护工程设计的沥青路面路况数据调查与检测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养护 设计规范》(JTG5421)的有关规定执行。 4.4.3沥青路面各类损坏调查与检测数据应进行分类汇总与统计分析,其结果作为 养护工程设计和现场病害处治的依据。 4.4.4养护工程设计的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方法应按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 准》(JTG 5210)的有关规定执行。
4.5路况评价结果应用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51422019
数(POI)的评定结果进行编制。
4.5.2具体路段的沥青路面日常养护生产计划应根据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的调查与评价结果进行制订。 4.5.3养护工程计划及养护对策应根据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各分项指标 的调查与评价结果进行制订。
4.5.4对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及其各分项指标均评价为“优、良”日 设,可进行日常养护、预防养护或修复养护;对任一分项指标评价为“中”及“ 以下的路段,应安排修复养护。
4.5.5根据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及其各分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宜进行 用使用性能跟踪观测,研究使用性能变化规律,合理制订现场病害处治和养护工程拉 案。
4.5.6对影响通行安全的沥青路面损坏,应及时采取养护工程措施,并按本规范 5.3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护工作内容。 5.1.2日常养护应及时做好工作记录,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人员、完成 的工作量等内容。 5.1.3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日常养护应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日常养护也应逐步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条件受限时可采用人工作业方式
5.1.3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日常养护应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二级及二级以下公 常养护也应逐步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条件受限时可采用人工作业方式。
5.1.4日常养护作业路段应满足基本通行要求,保障现场的养护作业
5.2.1在公路养护日常巡查工作制度中应明确沥青路面日常巡查工作内容。日常 频率每日不宜少于一次,其中高速公路每日不应少于一次,遇暴雨、台风、雨雪、 等极端天气情况,应适当增加日常巡查的频率
5.2.2日常巡查应主要检查沥青路面病害,以及易诱发路面病害或影响通行的积水、 积雪、积冰、污染物、散落物、路障等情况
5.2.3日常巡查宜采用乘车、骑行或步行巡查方式,乘车巡查过程中发现路面突发 病害及异常情况时应停车辅助人工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巡查车辆的车身应有明显标识,配备导向闪光箭头,车顶宜安装带有黄闪标志 的车辆闪光灯。 2巡查人员应具备沥青路面相关专业知识,经过安全培训与作业交底,具备初步 判别路面病害及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巡查人员应穿戴安全标志服,配备简易量测工具 及照相、移动数据终端等设备。 3日常巡查车辆速度,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不宜大于60km/h,二级及二级以下公
路不宜大于40km/h,应开启车辆闪光灯和闪光箭头。停车辅助人工检查时,可临时停 靠在右侧紧急停车带或右侧路肩,巡查人员应在车辆前方快速完成检查作业后及时 撤离。 4日常巡查发现路面影响通行的障碍物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除 与处理。危及行车安全的,应采取临时安全保障措施后再进行处理;不能立即清除的, 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处理。
5.2.4日常巡查应记录发现路面突发病害与异常情况信息,宜采用移动终
人信息数据,并按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将突发病害图片、有关说明等信息一并录入,巡查 洁束后应及时整理、汇总日常巡查记录,并录入相关信息管理系统
日常巡查中发现重大情况应按相关规定
5.3.1日常保养应包括下列主要工作内容: 1清除路面泥土杂物、污染物、散落物等 2排除路面积水,疏通路面排水。 3清除路面积雪、积冰、积沙等。 4实施路面夏季洒水降温作业。
5.3.2清扫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期沿路幅右侧或左侧开展路面日常清扫作业,清扫频率应根据公路等级、交 通量大小、路面污染情况确定,遇突发污染事件应及时开展路面特殊清扫作业。 2路面清扫作业可采用机械清扫或人工清扫方式,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应以机械 清扫方式为主,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视实际情况采用合适方式进行清扫作业。 3路面清扫作业应根据现场泥土杂物、清洁情况及通车状况选择不同功能的机械 清扫设备,宜采用无尘清扫设备与工艺,机械清扫车辆应配备洒水及除尘设备,清扫作 业时应根据路面扬尘程度确定适当的洒水量,减少扬尘。 4机械清扫作业应避开交通量大的时段,不宜在影响正常交通的中间行车道和变 换车道进行。对机械无法清扫的路面边角,应进行人工辅助清洁。 5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桥梁桥面清扫频率,宜与桥面泄水孔、伸缩缝清理工 作相结合,清扫时不得堵塞桥面泄水孔和伸缩缝。 6隧道路面清扫宜在交通量较小时进行,并利用电子显示屏等设备做好安全作业 提示。清扫宜采用无尘清扫作业方式,严禁扬尘。 7沥青路面受油类物质或其他化学品污染时,应撒砂、木屑或采用化学中和剂处 理后进行清扫,影响行车安全时,应采用水冲洗干净并进一步处治
5.3.3排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期检查路面排水和积水情况,应对一般路段、桥涵、隧道路面排水系统进行 青理和疏通,保持排水功能正常、路面无积水。 2汛期前对影响路面排水的设施应进行全线检查和疏通,雨天时应及时排除积水 凡期后应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 3对沥青路面局部沉陷、横坡不适、拦水带开口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积水 应及时采取排除措施
5.3.4清除冰雪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当地历年气象记录资料、气象预测资料、路面结构、沿线环境条件等因素, 应制订切合实际情况的除冰雪和防冻工作计划,以及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气温、降雪量和 积雪深度条件下的除冰雪和防冻作业规程,配备相应的除冰雪、防冻作业人员、材料和 机具设备。 2冬季降雪或下雨时,应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出现降温、降雪时应按制订的 工作方案及时进行除冰雪和防冻,并做好桥面、坡道、弯道、匝道、收费广场等重点路 段的除冰雪和防冻措施。 3除冰雪宜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作业为辅。除雪机械的作业方向宜与正常行车 方向一致,并从路面左侧向右侧或中间向两侧依次进行。降雪量较大,难以在降雪过程 中清除全部积雪时,应在雪停后及时清除路面全部积雪。 4路面上的压实雪、融化的雪水或未及时排除的雨水形成冰冻层时,应开展除冰 与防滑作业,尤其是在大中桥、纵坡较大或平曲线半径较小路段,应做好防冰冻与防滑 处理。 5除冰雪撒布的融雪剂、防冰冻、防滑等材料宜采用环保型材料。应根据降雪情 况确定撒布时机、方式与数量,及时清除路面积雪与残留物。 6除冰雪和防冻作业可连续开展,作业现场必须实行统一指挥,并落实与作业形 式相适应的安全作业措施和交通控制措施,夜间作业时可适当增设闪光设施、警示标 志等。
5.3.5夏季洒水降温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了解当地气象温度相关资料,掌握沥青路面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应制订切合实 际情况的夏季洒水降温工作计划和作业规程。 2洒水降温作业宜采用机械方式,洒水车辆车身应有明显标识,配备导向闪光箭 头,车顶宜安装带有黄闪标志的车辆闪光灯。 3夏季连续三天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沥青路面表面温度达到60℃及以上
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5142
时,对于易发生车辙、波浪拥包的路段及上坡、弯道、桥面铺装、重载交通等路段,宜 进行洒水降温作业,或进行交通管制。 4夏季洒水降温作业时,宜选在每天12:00~15:00时间段进行。洒水车辆应行 驶在路面右侧位置。其行驶速度,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不宜大于60km/h,二级及二级 以下公路不宜大于40km/h
5.4.2沥青路面日常维修应按工作计划进行,并根据日常维修工作记录信息适时进 行日常维修质量评价与反馈。 5.4.3应分析沥青路面各类损坏与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路面结构类型、使用年 限、处治季节、气温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病害处治措施。 5.4.4应推行沥青路面病害发现、信息上报、处治审批与下达、现场处治与上报 审核与计量、效果评价等处治闭环管理。
5.4.4应推行沥青路面病害发现、信息上报、处治审批与下达、现场处治与上 核与计量、效果评价等处治闭环管理
5.4. 5各类病害处治应按本规范第 6 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6.1.1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坑槽、车辙、沉陷、波浪拥包、松散、泛油等病害应 及时进行处治,防止路面病害发展与扩大。 6.1.2因路基或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松散、碎裂等原因形成的沥青路面病害,应在 处治好路基或基层病害后,进行沥青面层处治。 6.1.3病害处治方案应根据病害类型、范围与严重程度确定,做好材料、设备和施 工准备,进行病害精细处治,达到可靠、耐久、经济、美观的处治效果。 6.1.4病害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实际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 或垂直,并在病害修补的边缘部位采取涂覆黏层材料、贴缝胶、界面加热等措施,保证 修补部分与原路面界面黏结牢固、有效防水
6.1.5因修补不良造成修补区再次损坏,应分析诊断修补不良产生再次损坏的原因, 进行根治,保证再次修补的质量。
6.1.6对坑槽、车辙、沉陷等需将原路面沥青面层挖除或铣刨后进行修补作业的病 害,宜随挖随补
6.2.1裂缝处治时机应根据裂缝类型特点、严重程度及原因确定,并采取适宜的处 治措施,及时进行裂缝封闭。
6.2.2裂缝处治可采用灌缝、贴缝、带状挖补方式,或进行组合使用。灌缝材料宜 采用密封胶;贴缝材料可采用热粘式贴缝胶和自粘式贴缝胶,其工艺可分为直接贴缝和 灌缝后贴缝。
6.2.2裂缝处治可采用灌缝、贴缝、带状挖补方式,或进行组合使用。灌缝材料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5142—2019)
6.2.3裂缝处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6.2.4灌缝处治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开槽灌缝的尺寸,宽度×深度宜为12mm× 12mm、12mm×18mm、15mm×15mm或15mm×20mm。 2采用开槽机、灌缝机、清干机等专用灌缝设备,应按开槽、清洁、干燥、灌缝 与养生工艺流程进行作业。 3灌缝成型应饱满,灌缝材料性能稳定后才可开放交通。 4施工环境温度应高于5℃,在路面表面干燥状态下施工。
6.2.5贴缝处治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贴缝前应将路面裂缝及其两侧各20cm表面范围内的泥土杂物、污染物、散落 物等清理干净,无凸起、凹陷、松散,保证裂缝作业面平整。 2贴缝胶应从裂缝一端粘贴,其长度不小于整条裂缝长度,贴缝胶应处于裂缝中 间部位;遇不规则裂缝,可将贴缝胶断开,按裂缝的走向跟踪粘贴;贴缝胶结合处形成 0~100mm的重叠。 3贴缝完成后宜采用贴缝机、铁滚等进行碾压,达到贴缝无气泡、皱褶,保证贴 逢胶与路面充分结合、黏结紧密,检查确认后开放交通。 4施工环境温度应高于5℃,在路面表面干燥状态下施工。
6.2.6裂缝处治后出现明显变形、唧泥等破坏的,应采用带状挖补方法进行彻底处 理,对损坏的基层宜采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回填处理,面层应采用与原沥青 面层相同的材料进行修补,并做好纵横向排水处理措施
6.2.7重度局部块裂、龟裂应按坑槽修补方法进行。
6.3.1应根据坑槽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因,采取合理措施及时进行修补。
6.3.1应根据坑槽病害类型、
规定: 1 坑槽修补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水损坏和老化性能 2应按“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确定路面坑槽破损的边界。坑槽修补轮 郭线与行车方向平行或垂直,并超过坑槽破损边界10~15cm。 3坑槽处治至损坏的最底部,修补后新填补部分应略高于原沥青路面。 4雨季和多雨地区,应对路面坑槽修补接缝处进行封缝处理。 5坑槽修补完成后,应清理作业区域,开放交通。
6.3.3坑槽就地热修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热修补养护车等专用设备,适用于坑槽深度不大于6cm。 2按路面坑槽修补轮廓线,将加热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加热沥青面层至可耙松 状态。 3将加热的沥青面层耙松、切边,并铲除不可利用的旧沥青混合料,坑槽表面和 周围喷洒乳化沥青等黏结材料,加人新的热料,并充分摊铺、整平。 4用压路机由边部向中间反复压实,使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5压实完成后,新修补路面喷洒适量乳化沥青。 6坑槽就地热修补原材料、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 而再生技术规范》(JTGF41)的有关规定。 6.3.4坑槽热料热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沿坑槽修补轮廓线切割开挖或铣刨至坑底的不渗水稳定处,其深度不得小于坑 曹的最大深度,坑槽较深时应按原沥青面层分层开挖,层间形成阶梯搭接,搭接宽度不 于20cm。 2清理掉路面坑槽内的松散沥青混合料,达到底部平整、坚实,壁面与公路平面 直,坑槽底面和壁面清洁、完全干燥、无松散料。 3路面坑槽底面和壁面喷洒、涂覆乳化沥青等黏结材料,黏结材料应具有较高的 结性、黏附性、弹性和延展性。 4采用专用设备对热料进行保温加热,并按开凿的层次分层填人热料,逐层整平、 实,保证修补质量。 5坑槽热料热补原材料、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 工技术规范》(ITGF40)的有关规定
6.3.3坑槽就地热修补工艺应符合下列
1采用热修补养护车等专用设备,适用于坑槽深度不大于6cm。 2按路面坑槽修补轮廓线,将加热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加热沥青面层至可耙松 的状态。 3将加热的沥青面层耙松、切边,并铲除不可利用的旧沥青混合料,坑槽表面和 周围喷洒乳化沥青等黏结材料,加人新的热料,并充分摊铺、整平。 4用压路机由边部向中间反复压实,使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5压实完成后,新修补路面喷洒适量乳化沥青。 6坑槽就地热修补原材料、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 面再生技术规范》(ITG F41)的有关规定
6.3.4坑槽热料热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6.3.4坑槽热料热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
1沿坑槽修补轮廓线切割开挖或铣刨至坑底的不渗水稳定处,其深度不得小于坑 槽的最大深度,坑槽较深时应按原沥青面层分层开挖,层间形成阶梯搭接,搭接宽度不 小于20cm。 2清理掉路面坑槽内的松散沥青混合料,达到底部平整、坚实,壁面与公路平面 垂直,坑槽底面和壁面清洁、完全干燥、无松散料。 3路面坑槽底面和壁面喷洒、涂覆乳化沥青等黏结材料,黏结材料应具有较高的 黏结性、黏附性、弹性和延展性。 4采用专用设备对热料进行保温加热,并按开凿的层次分层填人热料,逐层整平、 压实,保证修补质量。 5坑槽热料热补原材料、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有关规定
6.3.5坑槽冷料冷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清理掉坑槽内的松散沥青混合料,必要时沿坑槽修补轮廓线同热料热补工艺进 行开挖、清理,路面坑槽底面和壁面喷洒、涂覆乳化沥青等黏结材料。 2向坑槽内填入冷补材料,并摊铺、整平均匀,保证坑槽周边材料充足,采用平 板夯、夯锤或振动式压路机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5
3坑槽冷补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沥青路面坑槽冷拌修补材料SBS沥青 液》(JT/T 530)的有关规定。
.... - 资料范本 公路工程
- 相关专题: 路面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