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珠海市住建局2017年10月)

  •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珠海市住建局2017年10月)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0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根据规划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扣除河道与雨水系统削减占比) 计算得到的,规划区域单位面积的设计调蓄容积

    2.1.15土壤渗透系数permeabilitycoefficientofsoi

    商业标准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

    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

    2.2.1绿色屋顶greenroof

    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指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 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由表层植物、覆土层和蔬水设施构建的具有 定景观效应的绿化屋面

    2.2.2下凹式绿地sunkengreenbel

    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的绿地的统称。

    2.2.3雨水花园raingarden

    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下凹式绿地,种植灌木、花草,形成小型雨水滞留入渗设 施,用于收集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暂 时滞留雨水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

    2.2.4透水铺装pervious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构。根据铺装结构 下层是否设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

    2.2.5生态树池ecological treepool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在树木的周围保留的一块没有铺装且标高低于周 边铺装的土地,可吸纳来自步行道、停车场和街道的雨水径流,是下凹式绿地的 一种。

    2.2.6植草沟grass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其他海绵城市单 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 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2.7地形改造 topography reform

    指在原始地形限定的改造范围内通过设计等高线或控制点高程来改造原有地形 的方式。

    2.2.8雨水湿塘stormwaterwetpond,stormwaterwetbasi

    2.2.9人工湿地 constructed wet

    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以雨水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 主,人为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和沉水植物、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2.2.10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system,bioretention cell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2.11植被缓冲带grassbuffer

    指坡度较缓的植被区, 经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 流中的污染物。

    2.2.12渗透管渠infiltrationtrench 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渠

    2.2.12渗透管渠infiltration trench

    2.13浅层调蓄池shallowstormwaters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采用人工材料在绿地或广场下部浅层空间设置的雨水调蓄设施,可为矩形镂空箱 体、半管式、管式等多种结构。

    2.2.14路面边缘排水系统pavementedgedrainagesystem

    沿路面结构外侧边缘设置的排水系统。通常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纵向排水管、 过滤织物等组成的。

    2.2.15生态护岸ecological slopeprotection

    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指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 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

    2.2.16陆域缓冲带landbufferzon

    包括陆生植物群落以及布设在其中的防汛通道、游步道、慢行道、休憩平台、人 工湿地、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设施

    通过切断硬化面或建筑雨落管的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 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径流雨水的方法,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3.0.1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应贯彻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理

    3.0.1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应贯彻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

    念,注重对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原有生态系 统的保护和修复,强调采用低影响的开发模式,综合采取“渗 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 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 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文的自然循环

    绵城市建设自标和具体指标,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 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 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

    0.4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区排水防涝、水污染防 治和雨水资源化利用需求,并以内涝防治和面源污染消减为主, 雨水资源化利用为辅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3.0.5应抓住主要问题而确定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

    针对珠海极端降雨天、地下水位高、原状土渗透率低、水环境 治理任务重等特点确定“六要素”中“排、净、滞、蓄”相对 是重点,“渗”和“用”为其次,但有条件的地区(如近山区域、 地下水位较低区域)尽量下渗,通过渗透压,以改善土壤及 下垫面的生态环境,一般地区“用”为次要目标,但淡水资源 缺乏的海岛则以“用”为主。

    3.0.6珠海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

    3.0.6珠海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含海绵

    0.6珠海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含海绵 城市低影响开发的内容。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主体工 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3.0.7低影响开发的各类工程措施之间应有效协同,尽可能多的预留

    3.0.7低影响开发的各类工程措施之间应有效协同,尽可能多的预留 城市绿地空间,增加可渗透地面,积蓄雨水宜就地回用

    3.0.8低影响开发的各类工程措施应与雨水外排设施及市政排水系统

    低影响开发的各类工程措施应与雨水外排设施及市政排水系统 合理衔接,不应降低市政雨水排放系统设计标准

    3.0.9低影响开发的各类工程措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其景观 效果。

    筑、给排水、结构、道路、经济等相关专业相互配合、相互协 调,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2)中珠联围、横琴海堤、白蕉联围、小林联围、乾务赤坎大联围及构筑物 防洪(潮)标准为100年一遇,淇澳海堤、竹银联围、大沙联围、上横联围、三 少联围及构筑物等均为50年一遇。 (3)大门水道、南水沥、十字沥出海口规划新建的挡潮排洪闸按防御100年 遇高潮设计,闸内现有堤防远期将成为内堤,但尚未修建上述水闸前仍将防御 外江风潮,担负保护平沙、南水、三灶、红旗等地城镇和大面积农田的任务,故 亦按防御20年一遇高潮的标准加固。 (4)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小(二)型水库20年一遇,小(一)型50年 遇,中型水库100年一遇。

    (4)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小(二)型水库20年一遇,小(一)型50 遇,中型水库100年一遇。

    (5)排洪渠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截洪沟设计标准为25年

    (5)排洪渠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截洪沟设计标准为25年一遇。

    4.3.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 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总图)层面的海绵城市规划中逐层落实,下一级指标的加权 平均应满足上一级指标的要求, (2) 珠海市市域层面(专指建设用地范围)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70%。 (3) 各区(功能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确定,主要的影响要素如下: a)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情况; b)绿地、水系等生态性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 c)生态格局建设和保护思路; d)受纳水体环境目标。 (4) 珠海市各区(功能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可参照下表取值

    珠海市各区(功能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且标可参照下表取值。

    2珠海市各区(功能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a.地块(指市政道路围合的区域,下同)面积≥3万m,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系数1.1; 1万m≤地块面积<3万m,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系数1.0;地块面积<1万m,对 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系数0.9。 b.位于水浸黑点汇水区,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系数1.1。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c.直接排入水质目标为II类、IⅢI类江河和近岸海域的汇水区,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 系数1.1。 d.若项目地块属于以上两种及以上情况,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年径流总量控制且目标

    a.地块面积≥3万m,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系数1.1;1万m≤地块面积<3万m,对应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系数1.0;地块面积<1万m,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系数0.9。 b.位于水浸黑点汇水区域,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系数1.1。 C.直接排入水质目标为II类、II类江河和近岸海域的汇水区,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系数 1.1。 d.若项目地块属于以上两种及以上情况,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6)1 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总图)应根据控规层面用地大类的年径流总量控 制要求落实为具体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布局面积、调蓄容积等指标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4.3.2对于城市建成区,在不降低现有水域面积的前提下

    4.3之对于城币建成区,任降低现有尔域值概的前提下,应 大水域面积率,2020年水域面积率达到3.5%以上(不含外江水 域),2030年水域面积率达到4.0%(不含外江水域)(各区各有 不同,具体以《珠海市河湖水系低影响开发专项规划》为准) 4.3.3对于新建城区,自然条件较好的,应提高水域面积率标准,2020 年水域面积率达到8%以上(不含外江水域),2030年水域面积 率达到10%(不含外江水域)。

    4.3.3对于新建城区,自然条件较好的,应提高水域面积率标准,2020

    对于全市而言,2020年水域面积率达到10.12%以上(含外江水 域),2030年水域面积率达到12%以上(含外江水域)

    域),2030年水域面积率达到12%以上(含外江水域)。

    4.3.5保护现有河湖水域空间不被挤占,新建城区河网密度

    4.3.5保护现有河湖水域空间不 新建城区河网密度不宜低于

    4km/km(以河宽20m计,折算水面率8%~10%),河网间距宜 小于700m。

    4.3.6新建河涌、排洪渠、人工湖等在满足防洪安全前提下

    建设生态护岸,现状“三面光”河道、排洪渠等应结合城市更新 逐步改造为生态型

    4.4.1水环境质量标准

    全市所有自然水体均不得出现黑臭现象

    类标准,且不得劣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3)II类水环境功能区:黄杨河、磨刀门水道、螺洲溪等,具体详《广东省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近岸海域按《广东省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执行: 4)II类水环境功能区:鸡啼门水道等,具体详《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划》,近岸海域按《广东省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执行; 5) IV类水环境功能区:前山河(市区河道)等,具体详《广东省地表水环 境功能区划》,近岸海域按《广东省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执行

    4.4.2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1)直接排入水质目标为IⅡI类、IⅢ类江河和近岸海域的汇水区,其雨水年径 流污染去除率应达到40%(以TSS计,下同)。 (2)其他江河、港渠等汇水区,其雨水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应达到35%

    雨水替代传统水源,主要用于景观水体补水、园林绿化浇洒、道路冲洗等,到2020 年,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到2030年,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

    4.5.2 污水再生利用率

    4.5.3管网漏损控制率

    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到2030年

    2020年珠海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2%,2030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 在10%以内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现状改造项目下垫面改造面临诸多实际困难,本导则暂不约束其综合雨量径流系 (3)暴雨强度公式

    珠海市暴雨强度公式(2016版)

    822.407(1+0.776LnP) (t + 5.000) 0.390 Q= qYF

    式中: 一一流量径流系数(可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取值) F一汇水面积(hm) Q——设计雨水流量(L/s) P一设计暴雨重现期(年) t一降雨历时(min) t=t1+t2

    t1一一地面集水时间(min),应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度和地面种类计算确 定,一般采用5~15min

    ti一一地面集水时间(min),应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度和地面种类计算确 定,一般采用 5~15min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土壤渗透系数应以实测资料为准,缺乏资料时,可参考下表确定各种土壤层 的渗透系数,

    (5)各类地表污染负荷值

    初期雨水径流污染(也称面源污染),是城市水体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一般与城 市降雨特性、下垫面特性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应以实测数据为准,无实测资料时, 可按下表取值。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4.6.2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对于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等顶部或结构内部有蓄水空间的渗透设施,设 施规模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对透水铺装等仅以原位下渗为主、顶部无蓄水 空间的渗透设施,其基层及垫层空隙虽有一定的蓄水空间,但其蓄水能力受面层 或基层渗透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透水铺装可通过参与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的 方式确定其规模。 (1)渗透设施有效调蓄容积

    式中:V一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部蓄水空间的容 积,m3; V一渗透设施进水量,m3,参照“容积法”(见4.6.3)计算; Wp——渗透量,m3。 (2)渗透设施渗透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Wp=KJAsts 式中:Wp—渗透量,m3; K一一土壤(原土)渗透系数,m/s; J一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 As—有效渗透面积,m 渗透时间s,指降雨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一般可取2h。 渗透设施的有效渗透面积A: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水平渗透面按投影面积计算; 2)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计算; 3)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计算: 4)地下渗透设施的顶面积不计

    4.6.3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雨水罐、蓄水池、雨水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以储存为主要功能时,其储存容积 应通过“容积法"计算,并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综合确定

    应通过“容积法”计算,并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综合确定。 V=10HβF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mm; 雨量径流系数: F一汇水面积,hm。 用于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径流污染控制时,雨水调蓄池的有效容积可参照《室外排 水设计规范》(GB50014)进行计算

    4.6.4以调节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调节塘、调节池等调节设施,以及以径流峰值调节为目标进行设计的蓄水池、雨 水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的容积应根据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下游雨水管道负 荷(设计过流流量)及入流、出流流量过程线,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调节 设施容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V—调节设施容积,m3:

    Qou——调节设施的出流流量,m3/s; t——计算步长,s;

    6.5以转输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一一流量径流系数; q——设计暴雨强度,L/(shm); F一一汇水面积,hm?。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设计重现期的取值及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等还应符合《室外排 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5.1.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规划要求应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

    5.1.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规划要求应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

    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总图)的全过程, 并应安排专门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研究和规划内容。

    应根据珠海市实际需要,各区(功能区)单独编制海绵城市建 设规划。

    5.1.2应根据珠海市实际需要,各区(功能区)单独编制海纟

    5.1.2应根据珠海市实际需要,各区(功能区)单独编制海绵城市建

    贡条件等特点,兼顾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雨水资 源化等合理确定。万山海岛宜结合自然地理状况、规划建设情 况单独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及分类控制目标

    能部门,在相关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落实珠海市海绵城市的建设 内容。

    5.1.5各层级规划管控指标体系互动反馈,最终落实到具体地块控制 指标中。

    《珠游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5.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

    《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

    每绵城市专项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协调、优化和衔接各相关规划、 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规划编制应从城市综合建设条件出发,协调 相关专项规划,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划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分区,合理 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并按建设管理分区进行分解给排水标准规范范本,明确部门分工,加强协 作,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机制。

    包括规划背景、城市概况、上位规划概要、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2)现状条件与问题及需求分析

    1)基础特征分析 包括对降雨、城市下垫面(不透水面积的空间分布)、城市面源污染、合流 制及其污染、土壤、生态本底、地下水、城市开发前水文特征分析(产汇流,降 雨平衡)等的分析。 2)问题识别与需求分析 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方面开展问题与需求分析,

    包括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范围及期限、规划总体目标、技术路线,

    包括海绵城市空间格局构建,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及海绵设施 选择。

    标准血压(5)海绵城市单元控制

    ....
  • 相关专题: 海绵城市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