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299-2018 民用建筑辐射供暖技术标准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内层和外层为交联聚乙烯,耐热聚乙烯或聚乙烯,中间层为 增强铝管,层间采用专用热熔胶,通过挤出成型方法复合成一体 的管材。
2. 1. 19 电热式控制阀 electrical thermal
依靠阀门驱动器内被电加热的温包胀产生的推力推动阀 杆,关闭或开启阀门流道的自动控制阀,简称热电阀,
2.1.20自力式温控阀thermostat valv
可人为设定温度安全网标准,通过温包感应温度产生自力式动作,无需 外界动力调节流量,从而控制室温恒定的阀门,又称恒温控制阀。
2.1.21 温度控制器 thermostai
能够测量温度并发出控制调节信号的温度自 控器。
q 辐射面单位面积传热量(w/m) 4f 辐射面单位面积辐射传热量(W/m) 4a 辐射面单位面积对流传热量(W/m) q1 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W/m) 4r 房间单位面积平均户间传热量(W/m) Q 房间热负荷(W) Q; 未考虑附加的房间热负荷(w) Q: 房间所需地面向上的供热量(w) Q2 自上层房间地面向下传热量() P 计算房间的热负荷值(W)
toi 辐射面表面平均温度(℃) t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2.2.3压力 △P 加热管的压力损失(Pa) △Pm 摩擦压力损失(Pa) △P; 局部压力损失(Pa) 2.2.4长度 d. 管子的计算内径(m) dw 管外径(m) Adw 管外径允许误差(m) 8 管壁厚(m) As 管壁厚允许误差(m) d 管道内径(m) 1 管道长度(m) dt 管子的计算内径(m) L 按加热电缆产品规格选定的电缆总长度(m) s 加热电缆布线间距(mm) 2.2.5 面积 F. 房间内敷设供热部件的地面面积(m) M 房间使用面积(m) 2.2.6 速度 II U 水的流速(m/s) 2.2.7 密度 p 水的密度(kg/m3) 2.2.8 系数 B 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 入 摩擦阻力系数 9 局部阻力系数 6 水的流动相似系数 Res 实际雷诺数
3.1.1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 水温度不应天于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供 回水温差不宜天于10℃,耳不宜小于5℃。
表3.1.2毛细管网供水温度【℃】
3.1.3辐射供暖表面平均温度宜符合表3.1.3的规定 表3.1.3/辐射供暖表面平均温度【℃】
3.1.4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应同热源 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装置。 3.1.5采用辐射供暖的集中供暖小区,当外网的热媒温度高于
供水设计温度时,宜在楼栋的供暖热力入口处设置混水装置或换 热装置。
3.1.6辐射供暖水系统应按设备.管道及其附件所能承受的最 低工作压力和水力平衡要求进行竖向分区设置,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3.1.6辐射供暖水系统应按设备.管道及其附件所能承受的最
1现场敷设的加热管及其附件应满足系统工作压力要习 2采用供暖板地面辐射供暖时,应根据辐射供暖系统 选择相应承压能力的产品,供暖板的承压能力应根据产品 确定。
3.1.7地面上的固定设备或卫生器具不方,不应布置加热部件。
3.1.8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时,生活给水管道,电气系统管线等不
3.1.9采用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时,
1当敷设间距等于50mm,且加热电缆连续供暖时,加热电 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17W/m;当敷设间距大于50mm时,加热电 缆线功率不宜大于20/m 2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应采敢散热措施:加 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应大于10W/m,且功率密度不宜大于 80W/m; 3加热电缆布置时应考虑家具位置的影响。 3.1.10发热电缆辐射供暖宜采用地板式,低温电热膜辐射供暖 宜采用顶翻式。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本标准3.1.3条 规定。 3.1.11发热电缆辐射供暖和低温电热膜辐射供暖的加热元件
顶椰上布置电缆敷设应考虑灯具,烟感器喷头,风口,音响等 设备安装位置。
3.1.14热水吊顶辐射板为金属板的一种,可用于层高3m~30m 的建筑全面供暖和局部供暖,民用建筑其供水温度宜采用40℃~ 95的热水。 3.1.15毛细管网辐射系统单独供暖时,宜首先考虑地面理置方 式,地板面积不足时,再考愿墙面埋置方式。 3.1.16装配式居住建筑室内供暖系统宜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 射供暖系统。 3.1.17辐射供暖工程应提供下列施工图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 2楼栋内供暖系统和加热部件平面布置图: 3供暖系统原理图和局部详图/7× 4温控装置及相关管线布置图,当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 提供相关控制系统布线图: 5水系统分水器.集水器及其配件的接管示意图: 6地面构造及伸缩缝设置示意图: 7供电系统图及相关管线平面图: 8装配式建筑预留套管应按管道的定位,标高同时结合装 饰、结构专业,绘制预留图。 3.1.18施T图设计说明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室内外计算温度: 2采用的辐射供暖系统类型; 3房间总热负荷热媒总供热量.加热电缆或电热膜总供电 功率; 4热源形式及额定工况下的热媒参数和楼栋集中供暖系统 形式及设计工况下的热媒参数: 5热水系统选用的管材或供暖板,毛细管网及其工作压力, 塑料管材的管系列(S)·公称外径及壁厚,铝塑复合管和铜管的公 称外径及壁厚; 6一加热由缆或由执膜配由方类型线功率、片功率、总长
度总片数,工作电压工作温度等技术数据和条件: 7绝热材料的类型.导热系数.表观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8采用的温控措施和温控器形式,及其电控系统的工作电 压工作电流等技术数据和条件:当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说明 控制要求和原理: 9分户热计量或电能计量方式: 10填充层、面层伸缩缝的设置要求。 3.1.19楼栋内供暖系统和加热部件平面布置图应绘制下列 内容: 1采用水系统时,应绘制分水器.集水器位置及与其连接的 供暖管道: 2采用现场敷设加热部件时,应绘出客房间加热部件的具 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长度,间距加热部件管径或规格(线功 率)各加热部件环路或回路的敷设长度:配电线路布置平面图 (包括电气安全保护): 3采用供暖板、毛细管网地面供暖时,应绘出铺设位置及输 配管走向: 4伸缩缝敷设平面图。 3.2 2地面构造 3.2.1辐射地面的构造做法应根据其设置位置和加热部的类 型确定,不同类型辐射供暖地面构造做法可按本标准附录A选 用。辐射地面的构造应由下列全部或部分组成: 1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 2E 防潮层(对与土壤相邻地面): 3绝热层; 加热部件: 填充层;
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
3.2.6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供暖板时,与供暖房间相邻的楼 板,可不设置绝热层。其他部位绝热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壤上部的绝热层宜采用发泡水泥 2直接与室外空气或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绝热层宜设 在楼板下,绝热材料宜采用泡沫塑料绝热板: 3绝热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2.6的数值,
表3.2.6预制沟槽保温板和供暖板供暖地面的绝热层厚度
.2.7混凝土填充式辐射供暖地面的加热部件,其填充层和面
1 填充层材料及其厚度宜按表3.2.7选择确定: 2 加热电缆应敷设于填充层中间,不应与绝热层直接接触: 3 细石混凝土填充层上部应根据面层的需要铺设找平层: 4 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水泥砂浆填充层可同时作为面层 找平层
表3.2.7混凝土填充式辐射供暖地面填充层材料和厚度
3.2.8预制沟槽保温板辐射供暖地面均热层设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加热部件为加热电缆时,应采用铺设有均热层的保温板, 加热电缆不应与绝热层直接接触:加热部件为加热管时,宜采用 铺设有均热层的保温板: 2直接铺设木地板面层时,应采用铺设有均热层的保温板: 且在保温板和加热管或加热电缆之上宜再铺设一层均热层。 3.2.9采用供暖板时,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和敷设输配 管的部位应铺设填充板。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时,分水器,集水 器与加热区域之间的连接管,应敷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中。 3.2.10毛细管网换热器的安装方式可分为三种:顶面安装,立 面安装与地面安装,具体安装形式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3.31 热水吊顶辐射板 3.3.1当采用热水吊顶辐射供暖,屋顶耗热量大于屋面总耗热 量的30%时,应加强屋顶保温措施。 3.3.2热水吊顶辐射板的有效散热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热水吊顶辐射板倾斜安装时,应进行修正。辐射板安 装角度的修正系数应按表3.3.2确定: 2辐射板中的流体应为紊流。当达不到系统所需最小流量 时,辐射板的散热量应乘以1.18的安全系数。
3.3.2热水吊顶辐射板的有效散热量的确定应符合下
1当热水吊顶辐射板倾斜安装时,应进行修正。辐射板安 装角度的修正系数应按表3.3.2确定: 2辐射板中的流体应为紊流。当达不到系统所需最小流量 时,辐射板的散热量应乘以1.18的安全系数
表 3.3. 2 辐射板安装角度修正系数
3.3.3辐射板的最高平均水温应根据辐射板安装高度和其面积 占顶棚面积的比例按表3.3.3确定,
表3.3.3热水吊顶辐射板最高平均水温【C]
联或串联,同侧或异侧连接,并采敢使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流体 阻力平衡的措施。
联或串联,同侧或异侧连接,并采敢使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流体 阻力平衡的措施。 3.3.5布置全面供暖的热水吊顶辐射板安装时,应使室内人员 活动区辐射温度均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水吊顶辐射板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人体的舒适度确定; 2安装吊顶辐射板时,宜最长的外墙平行布置: 3 设置在墙边的辐射板规格应大于在室内设置的辐射板 规格: 4 层高小于4m的建筑物,应选择较窄的辐射板: 5 房间应预留辐射板沿长度方向热膨胀余地: 辐射板装置不应布置在对热敏感的设备附近
3.3.5布置全面供暖的热水吊顶辐射板安装时,应使室内
3.4.1车 辐射供暖房间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相关规定进行 计算。 3.4.2全面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可降低2℃。 3.4.3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应按全面辐射供暖的热负荷 乘以表3.4.3的计算系数的方法确定。
3.4.3 局部辐射供热负荷计算系数
3.4.4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 算热负荷,并进行管线布置。人 3.4.5对敷设加热部件的建筑地面和墙面,不应计算其传热 损失。 3.4.6当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的房间(不含楼梯间)高度天于4m 时,应在基本耗热量和朝向、风力、外门附加耗热量之和的基础 上,计算高度附加率。每高出Im应附加1%,但最大附加率不应 大于8%。 3.4.7采用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独立热源的辐射供暖系统,应考 虑间歇运行和户间传热等因素。
时,应在基本耗热量和朝向风历,外门附加耗热量之和的基础 上,计算高度附加率。每高出Im应附加1%,但最大附加率不应 大于8%。
3.5辐射面传热量的计算
3.5.1辐射面传热量应满足房间所需供热量的需求。辐射面传 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中:4 辐射面单位面积传热量(W/m): qf 辐射面单位面积辐射传热量(W/m): 辐射面单位面积对流传热量(W/m); qd t的 辐射面表面平均温度() ts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r 室内空气温度(℃)。
3.5.2混凝土填充式热水辐射供暖地面向上供热量和向下
量应通过计算确定。当辐射供暖地面与供暖房间相邻时,其单位 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和向下传热量可按本标准附录B确定。 3.5.3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及毛细管网辐射表面向上供热 量,以及向下传热量应按产品检测数据确定。
量应通过计算确定。当辐射供暖地面与供暖房间相邻时,其单位 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和向下传热量可按本标准附录B确定。
量,以及向下传热量应按产品检测数据确定。
式中:91 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W/m); Q1 房间所需地面向上的供热量(W): F. 房间内敷设供热部件的地面面积(m") 8 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 Q 房间热负荷(W): Q2 自上层房间地面向下传热量()。
匹配时,应根据需要采取设置换热器或混水装置等措施。换热器 或混水装置宜接近终端用户。 3.6.3采用集中热源的住宅建筑,楼内供暖系统设计应符合下 列规定: 77X 1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 2同一对立管宜连接负荷相近的户内系统; 3一对共用立管在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3户; 4共用立管接向户内系统的供,回水管应分别设置关断阀, 其中一个关断阀应具有调节功能; 5共用立管和分户关断调节阀门,应设置在户外公共空间 的管道井或小室内:/ 6每户的分水器,集水器,以及必要时设置的热交换器或混 水装置等入户装置宜设置在户内,并应远离卧室等主要功能 房间: 7采用分户热计量的系统应安装相应的热计量或热量分摊 装置: 8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工作压力不应大手0.8MPa。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宜竖向分区。 3.6.4对设置独立热源的户内系统,循环水泵的流量.扬程应符 合户内供暖(冷)系统的要求,系统定压值应符合加热部件的承压 要求。
3.6.3采用集中热源的住宅建筑,楼内供暖系统设计应符
.5分支环路的设置应符合下
1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的相同管径的客环路长度宜 接近;现场敷设加热管时,各环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当客环路 长度差距较大时,宜采用不同管径的加热管,或在每个分支环路 上设置平衡装置: 2各主要房间应独立设置环路,面积小的附属房间内的加 热管,输配管可串联: 3进深和面积较大的房间,当分区域计算热负荷时,各区域 应独立设置环路: 4不同标高的房间地面,不宜共用一个环路 3.6.6加热管的敷设间距和供暖板的铺设面积,应根据房间所 需供热量.室内计算温度、平均水温.地面传热热阻等确定。 3.6.7加热管距离外墙内表面不得小于100mm,与内墙距离宜 为200mm~300mm。距卫生间墙体内表面宜为100mm 1502
3.6.8现场敷设的加热管应根据房间的热工特性和保证地面温
设置阀门。设置混水泵的混水系统,当外网为定流量时,应设置 平衡管并兼作旁通管使用,平衡管上不应设置阀门。旁通管和平 衡管的管径不应小于连接分水器和集水器的进出口总管管径。 3.6.14分水器.集水器上均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 3.6.15加热管出地面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时,其外露部分应 加柔性塑料套管。 3.6.16每个分支环路埋设部分不应设置连接件。 3.6.17装配式居住建筑户内供暖系统的供回水管道应敷设在 架空地板内,并且管道应做保温处理。当无架空地板内时,供暖 管道应做保温处理后敷设在装配式居住建筑的地板沟槽内。 3.6.18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分,集水器宜设置在架空 地板上面或其他便于维修管理的位置。人 3.6.19装配式居住建筑设计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8 MPa; 2宜按房间划分供暖环路并配置室温自动调控装置: 3地面加热管上面不应设置与该系统无关的其他管道与管 线。地面加热管铺设应预留其他管线的检修位置。
3.7.1管道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3.7.1管道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 加热管的压力损失(Pa): △Pm 摩擦压力损失(Pa); AP; 局部压力损失(Pa):
p AP㎡一> d2
3.7.2铝塑复合管及塑料管的摩擦阻力系数,可按下列公式 计算:
3.7.3铜管的摩擦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2.51 K/d. 1 反 Re 3.72 d. Re μ1
2.51 K/d. 1 Re 3.72
3.7.8对于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的辐射供暖供冷系统,水系统设
3.8加热电缆系统的设计
3.8.1加热电缆热线间距不宜小于100mm。加热电缆热线与外 墙内表面距离不得小于100mm,与内墙表面距离宜为200mm 300mm。
3.8.2加热电缆长度和布线间距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L 按加热电缆产品规格选定的电缆总长度(m): 艺 向下传热量占加热电缆供热功率的比例,根据地面 构造按表3.8.2取值; 8 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 Q1 房间所需地面向上的散热量(W),按本标准第3.5. 4条计算确定: P. 加热电缆额定电阻时的线功率(W/m),根据加热电 缆产品规格选取: s 加热电缆布线间距(mm) F. 敷设加热电缆的地面面积(m)
表3.8.2加热电缆供暖地面向下传热量占加热电缆供热功率的比例
注:计算条件为:加热电缆外表面温度为45℃、敷设间距为200mm;采用聚苯乙烯泡 沫塑料板时,绝热层厚度为20mm,填充层厚度为40mm;采用发泡水泥时,绝热层厚度 为40mm,填充层厚度为35mm。
注:计算条件为:加热电缆外表面温度为45℃、敷设间距为200mm;采用聚苯乙烯泡
注:计算条件为:加热电缆外表面温度为45℃、设间距为200mm;采用聚苯乙烯泡 末塑料板时,绝热层厚度为20mm,填充层厚度为40mm;采用发泡水泥时,绝热层厚度 为40mm,填充层厚度为35mm。
3.8.3每个房间宜独立设置加热电缆回路。当房间所需供热功 率和加热电缆总长度超过产品规格中单根加热电缆的最大总功 率或总长度时,应将电缆分设成2个或多个独立回路。每个回路 加热电缆的最大总功率或总长度确定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宜超过所选温控器的额定工作电流: 2不应超过产品规格限制 3.8.4加热电缆宜采用平行型布置。
3.9.1建筑物供暖房间所需要的电热膜数量,应按下式进行 计算:
3.9.1建筑物供暖房间所需要的电热膜数量,应按下式进行
式中:N 所需电热膜的数量(片): P 计算房间的热负荷值(W): Pm. 每片电热膜对供暖房间的有效功率(W): 是 附加运行系数,取0.2。 3.9.2所需电热膜数量的计算结果出现小数时,应取整数部分 再加1确定其数量。 3.9.3顶层房间地面安装电热膜时需考虑通过楼板向下传热增 加电热膜的片数。 3.9.4确定房间内安装电热膜片数时,应校核地面或椰面墙面 的平均温度,且不应高于本标准第3.1.3条或第3.9.6条的最高 限值。 3.9.5 电热膜供暖的地面宜设置伸缩缝。伸缩缝不应小 于8mm。 3.9.6安装电热膜的棚面表面平均温度不应高于36C。 3.9.7安装电热膜时应采用金属龙骨做骨架,龙骨应直接固定 在房间上部楼板表面。 3.9.8绝热材料官采用厚度为 50mm无贴面玻璃丝棉黏、严禁
所需电热膜的数量(片): 计算房间的热负荷值(W): 每片电热膜对供暖房间的有效功率(W): 附加运行系数,取 0.2。
3.9.7安装电热膜时应采用金属龙骨做骨架,龙骨应直接固定
3.9.8绝热材料宜采用厚度为50mm无贴面玻璃丝棉毡。严禁 使用含金属的绝热材料
构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龙骨结构形式应为龙骨绝热层,电热膜.饰面层: 2无龙骨结构形式应为绝热层电热膜.饰面层。 3.9.12电热膜应安装在距地面200mm~2000mm的墙面部位 3.9.13安装电热膜的墙平均温度值不应高于35C。 3.9.14地面的固定设备,橱柜卫生洁具,淋浴区的下方及管道 安装位置不应布置电热膜。当卫生间,椰面布置电热膜有困难 时,可将电热膜布置在无管道.无遮挡的侧墙面。 3.9.15电热膜发热区范围内,不得有任何相互搭接的现象。 3.9.16电热膜与室内各墙面和设施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3.9 16的规定。
表3.9.16电热膜布置的最小距离【mm)
17电热膜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设置均匀分布的过热保护 且电热膜功率密度不宜大于200W/m。
装置,且电热膜功率密度不宜天于200W/m。 3.10温控与热计量 3.10.1采用集中热源的住宅热水辐射供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 计量和室温调控装置。 3.1+.2采用集中热源的辐射供暖系统应能实现气候补偿,自动 控制供水温度。 3.10.3地面辐射供暖水系统室温控制可采用分环路控制和总 体控制两种方式,自动控制阀宜采用电热式控制间,也可采用自 力式温控阀和电动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分环路控制时,应在分水器或集水器处的客个分 支管上分别设置自动控制阀,控制房间或区域的室内空气
温度: 2当采用总体控制时,应在分水器或集水器总管上设置自 动控制阀,控制整个用户或区域的室内空气温度。 3.10.4当采用加热电缆辐射供暖时,每个独立加热电缆辐射供 暖环路对应的房间或区域应设置温控器。 3.10.5温控器设置及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温型温控器应设置在附近无散热体.周围无遮挡物.不 受风直吹,不受阳光直晒.通风干燥、周围无热源体.能正确反映 室内温度的位置,且不宜设在外墙上: 2在需要同时控制室温和限制地表面温度的场合,应采用 双温型温控器: 3当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仅负担一部分供暖负荷或作为 4对开放大空间场所,室温型温控器应布置在所对应回路 的附近,当无法布置在所对应的回路附近时,可采用地温型温 控器: 5地温型温控器的传感器不应被家具,地毯等覆盖或遮挡, 宜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的位置且在加热部件之间; 6对浴室,带浴设备的卫生间,游泳池等潮湿区域,室温 型温控器的防护等级和设置位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 求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地温型温控器: 7温控器的控制器设置高度宜距地面1.4m,或与照明开关 在同一水平线上。 3.1.6壁挂炉辐射供暖系统宜采用混水装置,并宜采用室内温 控,循环水泵及壁挂炉联动的整体控制方式
1电度表的设置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并满足节能管理 的要求: 2当加热电缆,电热膜辐射供暖系统用电需要单独计费时: 该系统的供电回路应单独设置,并应独立设置配电箱和电度表: 3当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与其他用电设备合用配电箱 时,应分别设置回路: 4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配电回路应装设过载短路及剩 余电流保护器。剩余电流保护器脱扣电流应为/30mA。 3.11.2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应采用电压等级为220V/380V 的交流供电方式。 3.11.3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应做等电位连接,且等电位连接 线应与配电系统的地线连接。 3.11.4当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配电导线设计时,应合理布置 温控器接线盒等位置,减少连接管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应采用铜芯导线;导体截面应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 确定,且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和按保护 条件所确定的电流: 2固定敷设的电源线的最小芯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 3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应符合安全要求,导线穿管应满足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与加热电缆系统的设备或元件连接的 部分宜采用柔性金属导管敷设,其长度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的要求。 3.11.5温控器的工作电流不得超过其额定工作电流;当所控制 可路的T作电流大于温控器的额定T作电流时,可采用温控器与 接触器等其他控制设备相结合的形式实现控制功能。 3.11.6热水系统电驱动式自动调节阀和户内混水泵等用电设 备的电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回露应设置过载.短露及剩余电流保护器: 2当采用220V或380V交流电压为热水系统用电设备供
电时,不得将相关电气线路接线端子等部分外露:用电设备外壳 等外露可导电的部分,均应进行保护接地: 3当采用24V交流电压为热水供暖系统用电设备供电时, 其电气元件,线路应与220V交流电压等级的电器元件,线路相互 福离。 3.11.地温传感器穿线管,自动调节阀电源穿线管等均应选用 硬质套管。
4.1.3热水吊顶辐射板的型式尺寸及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的
4.2.1绝热层和预制沟槽保温板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 或不燃,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材料,并且不含殖菌源,不得 异味及可能危害健康的挥发物。
表4.2.2/绝热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主要技术指标
续表 4. 2. 2
注:1)模塑Ⅱ型密度范围在20kg/m~30kg/m3之间,Ⅲ型密度范围在30kg/m3~ 40kg/m3之间;
2)W200为不带表皮挤塑材料,X150为带表皮挤塑材料; 3)压缩强度是按GB/T8818标准要求的试件尺寸和试验条件下的数值; 4)导热系数为25℃时的数值; 5模塑断裂曲负荷或弯曲变形有一项能符合指标要求,熔接性即为合格
4.2.3预制沟槽保温板及其金属导热层的沟槽尺寸应与敷设白
加热管或加热电缆外径吻合,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板总厚度不应小于表4.2.3的要求; 2均热层最小厚度宜满足表4.2.3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均热层导热系数不应小于237w/(m·K): 2加热电缆敷设地砖,石材等面层时,均热层应采用喷涂有 机聚合物的,县有耐砂浆性的防腐材料。
钢筋标准规范范本表4.2.3预制沟槽保温板及其金属导热层最小厚腐
4.2.4发泡水泥绝热层材料应符合下列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 泥,当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水泥抗压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32.5MIPa 2发泡水泥绝热层的技术参数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表4.2.4发泡水泥绝热层物理学性能
4.2.5当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其技术指标应参照表4.2.2的 规定,选用同等绝热效果的绝热材料。
4.3.1细石混凝土填充层材料强度等级宜为C15,细石粒径宜为 5mm~12mm
煤矿标准规范范本2水泥砂浆填充层材料应符合
2宜选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3水泥砂浆质量比不应小于1:1.5 4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10。
....- 供暖标准
- 相关专题: 辐射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