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
布置在一个搭蓄堤内的一个或多个
recondenser
利用过冷的液化天然气将压缩后的液化天然气蒸发气冷凝的 设备。
2.0.6开架式气化器
以海水作为热源路桥图纸,海水自气化器顶部的溢流装置依靠重力自 上而下均覆在气化器管束的外表面上,液化天然气沿管束内自下 血上被海水加热气化的设备
2.0.7浸没燃烧式气化器
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通过燃烧器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 直接进人水浴中将水加热,液化天然气流过浸没在水浴中的换热 盘管后被热水加热气化的设备。
2.0.8中间介质气化器
利用一种中间介质蒸发冷凝的相变过程将热源的热量传递给 液化天然气,使其气化的设备
liquefiednaturalgas collectedpit
用于收集事故时泄漏至地面的液化天然气的构筑物。
2. 0. 10 翻溶
由于处手不同液位液化天然气的密度或温度不同而形成的液 化天然气不同层之间剧烈运动的不稳定状态,并释放出大量的液 化天然气蒸发气的现象
储罐因漏热产生的日蒸发量与储罐总容量的百分比,以 烷计。
只有一个自支撑式结构的储罐用于容纳低温易燃液体,该储 罐可由带绝热层的单壁或双壁结构组成。
doublecontainmenttank
由一个单容罐及其外罐组成的储罐,该外罐与单容罐的径向 距离不大于6m且项部向大气开口,用于容纳单容罐破裂后溢出 的低温易燃液体X
由内罐和外罐组成。内罐为钢制自支撑式结构,用于储存低 气相压力和绝热材料,并可容纳内罐溢出的低温易燃液体,其材质 一般为钢质或者混凝土。
membrane tank
membrane tank
金属薄膜内罐、绝热层及混凝王外罐共同形成的复合结构。 金属薄膜内罐为非自支撑式结构,用于储存液化天然气,其液相荷 载和其他施加在金属薄膜上的荷载通过可承受荷载的绝热层全部 传递到混凝土外罐上,其气相压力由储罐的顶部承受。
2. 0. 16 拦蓄堤
impoundingdike/wall
液化天然气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时,防止液化天然气漫流或火 灾蔓延的构筑物
2.0.17操作基准地震
不会造成系统损坏、不影响系统重新启动并继续安全运行 最大地震。该级别的地震作用不会损害储罐系统运行的完整性 能够保证公共安全。
2.0.18安全停运地震
不会造成系统基本功能失效和破环的最大地震。该级别的地 震作用可能会造成装置和储罐的局部永久性损坏,但不会破坏系 统的完整性。
2.0.19安全停运震后余震
安全停运地震发生后产生的余震。该级别的地震再发生作用 时仍不会破坏系统的完整性。
boundary alarm system
对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边界进行防范或当该边界被外来事物侵 人后报警的防范系统及体系。
3.0.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选址,应根据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所在
3.0.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选址,应根据液化关然气接收站所在 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交通、消防、供排水、供电、通信、可 利用土地和社会生活等条件,对可供选择的具体站址进行技术、经 济、安全、环境、征地、拆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选择最优建站 地址。
划和港区规划,宜选在自然条件有利于废气扩散、废水排放的地 区,并宜远离其他环境敏感目标
3.0.3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站址应根据液化天然气码头的位置 及陆域用地面积确定,并宜选择在天然气需求量大、用户集中的 地区。
3.0.5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宜位于临近城镇或居民区全年最小频
3.0.5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宜位于临近城镇或居民区全年最小频 率风向的上风侧。 3.0.6公路、地区架空电力线路、地区输油(输气)管道不应穿越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3.0.7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 带,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3.0.8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100年 设计。
3.0.7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
1有土崩、活动断层、滑坡、沼泽、流沙、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 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以及其他方面不满足工程地质要 求的地区:
2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的地区; 3 蓄(滞)洪区; 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白然保护区; 6 历史文物、名胜古迹保护区。 3.0.10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不宜建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IV类 场地地区。 3.0.1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中液化天 然气站场区域布置的有关规定执行。
场的距离应同有关部门协商确定。
4.1.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平面应在码头、栈桥、陆域形成的总 体布置基础上,根据接收站的规模、工艺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 护、防火、安全、卫生、施工、生产、检修、经营管理、站容站貌及发展 规划等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布置。 4.1.2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平面应按功能分区布置,可分为工艺 装置区、液化天然气储罐区、火炬区、槽车装车区、公用工程及辅助 生产区、外输计量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海水取排水区、码头 区;各功能区应布置紧漆并与毗邻功能区相协调。可能散发可燃 气体的区域和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 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理划分街区和确酒
4.1.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平面应在码头、栈桥、陆域形成的总 体布置基础上,根据接收站的规模、工艺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 护、防火、安全、卫生、施工、生产、检修、经营管理、站容站貌及发展 规划等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布置
体布直基础工,根据接收站的规模、工艺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 护、防火、安全、卫生、施工、生产、检修、经营管理、站容站貌及发展 规划等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布置。 4.1.2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平面应按功能分区布置,可分为工艺 装置区、液化天然气储罐区、火炬区、槽车装车区、公用工程及辅助 生产区、外输计量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海水取排水区、码头 区;各功能区应布置紧漆并与毗邻功能区相协调。可能散发可燃 气体的区域和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 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1.3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划分街区和确定通 道宽度,街区、工艺装置区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 4.1.4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平面布置应使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 与空间景观相协调,并应与站外环境相适应。 4.1.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宜根据其使用功能综合布置。 4.1.6液化天然气储罐以及重要设备、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宜布 置在工程地质良好的地段。 4.1.7生产及辅助生产建筑物,在满足生产流程、防火、安全及卫 生要求时,宜合并建造。
4.1.2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平面应按功能分区布置可
装置区、液化天然气储罐区、火炬区、槽车装车区、公用工程及辅助 生产区、外输计量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海水取排水区、码头 区;各功能区应布置紧漆并与毗邻功能区相协调。可能散发可燃 气体的区域和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 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1.3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划分街区和确定通
中和有安静要求的场所。
站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受条件限制不能满足要 时,应采取防止泄漏的液化天然气流人工艺装置区、接收站重要 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措施。
4.1.10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改建或扩建时应结合原有总平面布 置,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的特点,相互协调、合理布置。 4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预留发展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0液化大然气接收站改建或扩建时应给合原有芯干面节
1分期建设的接收站·近远期工程应统一规划;近期工程应 集中、紧、合理布置,并应与远期工程合理衔接; 2远期工程用地宜预留在站外:当在站内或在街区内预留发 展用地时,应有依据; 3冷能利用区宜规划布置在近期工程的用地边缘,且宜独立 成区。
4.1.12接收站通道宽度应符合
1应满足安全、防火间距的要求; 2应满足各种管线、管廊、运输线路及设施、竖向设计等布置 的要求; 3应满足施工、安装及检修的要求。
4.1.13接收站绿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与接收站总平面布置、竖向尚设计及管线布置统一规划, 合理安排; 2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植物生态习性、抗污性能和苗木 来源,因地制宜进行布置; 3应满足生产、检修、运输、安全、卫生、防火、采光、通风的要 求,应避免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布置相互影响; 4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接收站主要出入门及主要道路两 旁应重点进行绿化布置; 5工艺装置和外输计量设施四周应种植对有害气体耐性及 抗性强的植物、可植地被植物或草皮; 6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区应根据厂房的生产性质、火灾危险
性和防火、防爆、防噪声、环境卫生的要求合理确定各类植物配置 方式;
7液化天然气储罐区不应绿化
4.1.14运输路线布置应使物流顺畅、短捷,并应避免或减少折返
4.1.14运输路线布置应使物流顺畅、短捷,并应避免或减少折返 迁回;人流、货流组织应合理,并应避免运输繁忙的路线与人流 交义。
4.1.15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
标准《石油大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
4.1.16生产设施宜布置在一个街区或相邻的街区内;当采用阶 梯式布置时,宜布置在同一台阶或相邻台阶上。 4.1.17工艺装置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受地形限制时,应设置有 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回车场的面积应按所配消防车辆的车 型确定,不宜小于15m×15m。
4.1.18外输计量区布置应与站外天然气管道走
1宜独立布置,当靠近生产设施布置时,应位于爆炸危险区 范围以外; 2应避免噪声、振动及电磁波对控制室的干扰; 3沿主干道布置的控制室,最外侧轴线距主干道中心的距离 不宜小于20m。
4.1.21锅炉房布置,宜靠近用热集中的设施,并宜位于可能散发
1.24化验室布置应符合下列规
1宜布置在液化天然气罐区、工艺装置区、槽车装车区和散 发粉尘、水雾设施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与振源的最小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GB50187的有关规定
1宜布置在液化大然气罐区、工艺装置区、槽车装车区和散 发粉尘、水雾设施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与振源的最小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GB50187的有关规定。 4.1.25机修、仪修、电修车间宜集中布置在接收站一侧,并宜有 较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且应避免机修车间的噪声、振动及粉尘对 周围设施的影响,其防振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
4.1.26火炬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架火炬宜位于生产设施全年最小频率风问的上风侧; 2 地面火炬宜位于生产设施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3火炬布置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 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的有关规定。 4.1.27污水处理设施宜位于接收站边缘,且地势及地下水位较 低处
4.1.28海水取水、排水区布置,应符合
1海水取、排水区宜靠近护岸布置,具体位置尚应结合海域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综合确定: 2海水排放沟(涵)的布置应根据取、排水口的位置确定,宜 短捷。
4.1.29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宜远离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外的居住区 和公共福利设施。
4.1.30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接收站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和
4.1.30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接收站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和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宜避免布置 在窝风地带
4.1.31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宜靠近码头布置,与码头的净距应符
4.1.31液化天然气储罐区宜靠近码头布置,与码头的净距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JTS165一5的有关 规定
4.1.33与罐组无关的管线、输电线路严禁穿跨越拦蓄堤区域。
与罐组无关的管线、输电线路严禁穿跨越拦蓄堤区域。
1宜位于接收站边缘或接收站外,并应避开人员集中活动的 场所、明火和散发火花的地点及厂区主要人流出人口布置; 2宜设围墙独立成区,宜设置2个出人口; 3宜设置停车场。
的平坡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一辆车长,且不应影响其他车辆的正 常行驶。
MI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布置
4.1.3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应布置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主要 人流出入口处。 4.1.3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宜位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全年最 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且环境洁净的地段。 4.1.3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建筑群体的组合及空间景观宜与 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4.1.39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出人口不宜少于2个,且宜位于不 同方向,人流、货流出人口应分开设置。
同方向,人流、货流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的一侧;主要货流出入口应位于主要货流方向,并应与接收站外运 输路线连接方便
4.1.4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周界应采用永久性围墙封闭,围墙高 度不应低于2.5m。
4.1.4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周界应采用永久性围墙封闭,
4.1.42消防站的位置应使消防车能迅速、方便地通往站内各 街区。
4.1.42消防站的位置应使消防车能迅速、方便地通在站内各
4.1.43消防站的服务范围至火灾危险场所最远点行车路程不宜 大于2.5km,且接到火警后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不宜超 过30min
4.1.43消防站的服务范围至火灾危险场所最远点行车路程不
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消防站的出人口与接收站的行政办公 及生活服务设施等人员集中活动场所的主要疏散出口的距离,不 宜小于50m
4.1.45消防车库不宜与综合性建筑物或汽车库合并建筑:特
4.1.46消防车库的大门应面向道路,距路面边缘的距离不应小 于15m,并应避开管廊、栈桥或其他障碍物;大门前场地应用混凝 土或沥青等材料铺筑,并应向道路方向设1%~2%的坡度。
于15m,并应避开管廊、栈桥或其他障碍物;大门前场地应
4.1.47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区布置应与接收站陆域布置统筹 考虑。
4.1.47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区布置应与接收站陆域布
4.1.48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区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液 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JTS165一5的有关规定。
4.1.48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区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竖向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或工业区规划中的竖向规 年应满足接收站总平面布置对竖向设计的要求。
4.2.2竖向设计应结合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确
4.2.2竖向设计应结合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确 定各类设施、道路和场地的标高,并与接收站外部现有或规划的有 关设施、道路、排水系统及周围场地的标高相协调。
4.2.3接收站场地不应遭受洪水、潮水及内涝威胁,其设计标高
4.2.4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2.6阶梯式竖向设计应符合下
1生产联系密切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布置在同一台阶或相邻 台阶上; 2台阶的长边宜平行等高线布置; 3台阶的宽度应满足建筑物、构筑物、运输线路、管线和绿化 布置等要求,以及操作、检修、消防和施工等需要: 4台阶的高度应结合生产要求、场地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条件、台阶间的运输联系和基础埋深等因素确定,并不宜高 于4m。
坡、护墙或挡土墙等。
4.2.8场地应设雨水排水系统。排除方式应结合接收站所在地 区的雨水排除方式合理选择暗管或明沟排雨水系统。 4.2.9接收站排雨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 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 4.2.10场地平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量; 3土石方平衡计算时,应考虑土壤的松散及压缩系数。 4.2.11 场地平整中,表层土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方地段基底较好的表层土位碾压密实后再填士; 2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和管线的填方地段,当表层为 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耕去、淤泥或腐殖土时,应先挖除或处理后 再填土; 3表层耕土挖后宜集中堆放,其工程量应计人土(石)方工 程量中。 4.2.12 场地平整土(石)方量的计算,可采用方格网法和断面法。 4.3道路设计 4.3.1道路布置在符合接收站总平面布置的前提下,尚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应满足生产、交通运输、消防、安全、施工.、安装及检修期间 大件设备的运输与吊装的要求: 2道路网的布置应与接收站总平而布置功能分区和街区划 分相结合,并与场地竖向设计和主要管线带的走向相协调,且宜与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布置
4.3.1道路布置在符合接收站总平面布置的前提下,尚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应满足生产、交通运输、消防、安全、施工.、安装及检修期间 大件设备的运输与吊装的要求: 2道路网的布置应与接收站总平而布置功能分区和街区划 分相结合,并与场地竖向设计和主要管线带的走向相协调,且宜与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布置;
3主、次干道布置和人、货流向应合理 4道路布置宜环行,当出现尽头式布置时,其终端应设置回 车场,回车场面积应根据所通行的车辆最小转弯平径和路面宽度 确定; 5站内道路与站外道路的衔接应短捷、通畅。 4.3.2道路横断面类型可采用城市型、公路型和混合型,并宜符 合下列规定: 1道路宜采用一种类型,也可分区采用不同类型; 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区或生产装置区、卫生要求较高 及人流较多的地段,宜采用城市型: 3储罐区、接收站边缘及人流较少或场地高差较大的地段, 可采用公路型或混合型。 4.3.3道路路面等级、面层类型,应根据道路使用要求和气候、路 基状况、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路宜采用高级或次高级路面,车间引道可与其相连的道 路相同; 2槽车装车区地面应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4.3.4道路路面宽度,主干道不应小于6.0m;次干道、支道不应 小于4.0m;车问引道不宜小于3.5m,也可与该引道连通的厂房大 门宽度相适应。 道路阁曲线斗
3.6道路交叉口路面内缘转弯半径宜符合表4.3.6的规定。
4.3.6道路交叉口路面内缘转弯半径宜符合表4.3.6
表4.3.6道路交叉口路面内缘转弯半行
4.3.7道路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
4.3.7 道路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干道纵坡不宜大于5%; 2 次干道和支道纵坡不应大于8%: 3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道路纵坡不应大于6% 4.3.8 站内消防道路路面 高度不应低于5.0m
4.3.8站内消防道路路面净空高度不应低于5.0m。
5.1.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工艺系统设计应符合安全及环保要 求,并满足接收站的正常生产、开停车和检维修的要求。
求,并满足接收站的正常生产、开停车和检维修的要求。
5.1.2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最小储存能力应根据设计船型、
5.1.3液化天然气储罐宜采用现场建造立式圆简平底储罐,其设 十压力不应超过50kPa(G)。 5.1.4液化天然气储罐及气化器出口的安全阀宜直接向大气排 放,其他工艺设备及设施的安全阀出口宜接至蒸发气系统或火炬。 5.1.5液化天然气泵及气化器应设置备用设备;液化天然气装卸 臂、蒸发气压缩机和再冷凝器等设备可不设置备用。 5.1.6需要检修和维护的工艺系统及设备应设置切断阀及盲板 等隔离设施。 5.1.7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宜设置保冷循环系统,保冷循环的液化 天然气量宜按其循环温升5C~7C确定。 5.1.8液化天然气管道系统应进行瞬态流分析。 5.1.9公称直径天于或等于DN200且长度大于100m的液化天 然气管道宜在水平段设置表面温度计监测预冷过程,水平管道应 在同一截面设置上下各1支。 5.1.10液化天然气管道的设计流速不官大于7m/s
5.1.3液化天然气储罐宜采用现场建造立式圆简平底储罐,其设
5.1.11可能出现真空的工艺设备和管道应采取防止真空造成损 坏的措施,
于被吹扫工艺设备及管道的设计压力。 5.1.13燃料气系统宜从蒸发气压缩机后引出;当从气化设施后 引出时,应设置减压设施和安全切断设施。 贤信仪主信独配界
于被吹扫工艺设备及管道的设计压力。
别出时,应设置减压设施和安全切断设施。 5.1.14紧急停车仪表宜独立配置。 5.1.15液化天然气的冷能应合理利用。
5.1.14紧急停车仪表宜独立配置。
5.2.1液化天然气的装卸船设施应与设计船型相匹配。 5.2.2装卸船计量宜采用船检尺计量,当采用流量计计量时,流 量计精度应满足贸易交接计量要求。 5.2.3液化天然气装卸船管道应设置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 宜设在栈桥根部陆域侧,距码头前沿的距离不应小于20m。 5.2.4液化天然气装卸船管道上应设置在线密闭采样分析仪表。 5.2.5装卸船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艺管道的管径应满足正常装卸的最大流量要求;
5.2.1液化天然气的装卸船设施应与设计船型相匹配。
2.3液化天然气装卸船管道应设置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 宜设在栈桥根部陆域侧,距码头前沿的距离不应小于20m。 2.4 液化天然气装卸船管道上应设置在线密闭采样分析仪表。 2.5 装卸船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艺管道的管径应满足正常装卸的最大流量要求; 2 卸船宜采用船泵输送; 3 装船宜采用液化天然气罐内泵输送; 4 当装卸船不同时操作时,装卸船工艺系统宜共用: 5 液相臂中应有1台能作为气相臂的备用
1 工艺管道的管径应满足正常装卸的最大流量要求 2 卸船宜采用船泵输送; 3 装船宜采用液化天然气罐内泵输送: 4 当装卸船不同时操作时,装卸船工艺系统宜共用 5 液租催中应行 台能作为气租健的备用
5.3.1液化天然气储罐应设置满足预冷、运行和停车操作要求的 液位、压力、温度和密度检测仪表
液化天然气储罐液位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3.2液化天然气储罐液位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于液化天然气储罐的最大充装体积流量,从最高操作液 位上升至高高液位的时间不宜小于10min,达到高高液位时应联 锁关闭入口阀门。 2储罐低低液位应根据液化大然气储罐类型及罐内泵特性 确定。
5.3.3液化天然气储罐液位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2套独立的液位计,达到高高液位或低低液位时应 报警和联锁; 2应设置1套独立的、用于高液位监测的液位计,达到高高 液位时应报警和联锁
施工组织设计标准规范范本监测需要的压力表。高压、低压及负压监测仪表应具有报警 锁功能。
5.3.5绝热层与内罐气相空间不连通时,应设置差压表或者在绝 热层设置压力表。
5.3.6液化天然气储罐温度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3.9液化大然气储罐应设置安全
检测标准量应按下列丁况可能的组 按本规范附录人的方法计 1火灾时的热量输人: 充装时置换及闪蒸; 大气压降低; 4 泵冷循环带人的热量; 5 控制阀失灵:
泄放量应按下列工况可能的组合进行计算,各种况的气体排放 量可按本规范附录人的方法计算: 1 火灾时的热量输人: 2 充装时置换及闪蒸; 3 大气压降低; 4 泵冷循环带人的热量; 5 控制阀失灵:
....- 天然气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