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29-272-2019 天津市快速轨道交通盾构隧道设计规程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1各类勘探孔应在隧道两侧交错布置,当上行、下行隧道内 净距离大于等于15m时宜按单线分别布置勘探点; 2)隧道勘探孔宜布置在隧道结构外侧3m~5m处; 3勘察完成后应对勘探孔进行封孔处理并应详细记录钻孔内 遗留物; 4在隧道洞口、盾构工作井、区间风井、联络通道、工法变 换处等部位附近应布设勘探孔。 5在盾构始发或接收、穿越不良地质、穿越高等级环境风险 等特殊段落应适当加密勘探孔。 3.25对盾构区间沿线穿越的场地,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并评价地震液化和震陷的可能性,对液化程度给出具体判断。
3.3.1盾构隧道设计前应对隧道穿越和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 (构)筑物、地下管线、高压线塔、文物、地下障碍物等进行详细 调查。 3.3.2地上建(构)筑物应重点调查建(构)筑物的权属单位、建 设年代、使用情况、建筑层数、高度、结构形式、基础型式、基础 理深、基底附加压力等。采用复合地基、桩基的建(构)筑物尚应 调查地基基础的主要设计参数、施工工艺。 3.3.3地下建(构)筑物应重点调查工程的权属单位、建设年代、 使用情况、建筑平面布置、外轮廓尺寸、顶板和底板标高、施工方 法、结构形式、结构缝设置、围护结构、抗浮措施等。人防工程尚 应调查防护等级、出入口位置。 3.3.4路基结构应调查铁路(含轨道交通)或道路等级、权属单位、 路面材料、路面宽度、路堤高度、支挡结构形式及地基与基础形式 等。 3.3.5桥梁结构应调查权属单位、桥梁类型、结构布置、桥长、桥 宽、跨度、墩柱基础形式及承载力、桩基或地基加固设计参数、运 营年限等。 3.3.6市政地下管线应调查管线的权属单位、类型、平面位置、埋 深(或高程)、敷设方式、材质、管节长度、接口形式、介质类型、 工作压力、工作井及节门位置、运营年限等。 3.3.7架空高压线塔(杆)调查应包括权属单位、电压等级、悬高、 走廊宽度、高压线塔(杆)基础形式、理置深度,以及电缆与隧道 的交汇点坐标等。
3.3.8文物调查应包括其权属单位、名称、文物等级、文物保护控 制范围、结构形式、基础形式、理置深度等,文物调查还应包括名 树古木。 3.3.9地下障碍物调查应包括影响盾构施工的古井、遗留桩基、水 泵等。 3.3.10盾构隧道周边环境调查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的规定
3.4.1盾构隧道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城市规划、地形、地质、 地面及地下环境、附属结构、运营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信息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范本,并应符合 下列要求: 1线路平面宜为直线或大半径曲线,特殊情况下最小曲线半 径不应小于下列要求: 1)最小曲线半径应满足盾构施工转向的要求; 2)当最小曲线半径小于常规设计经验时,应对设计、施 工进行充分论证; 2线路纵断面应根据环境条件,充分考虑线路、行车、给排 水、节能等综合使用要求确定。 3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中的最小曲线半径、最大线路纵坡等设 计参数应符合《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及现行国家或行业相关 标准的规定。 4线路应避免穿越建(构)筑物的桩基等地下基础以及液化层 软土等不良地层及特殊土层,必须穿越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3.4.2盾构隧道覆盖层厚度、相邻隧道净距应根据隧道断面、
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隧道覆盖层厚度不宜小于盾构隧道外轮廓直径: 2并行隧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盾构隧道外轮廓直径: 3 交又隧道间的垂直净距不宜小于0.5倍的盾构隧道外轮廓 直径; 4隧道与周边环境净距应满足环境控制要求。
注:阻塞比为列车横截面积与隧道轨面以上净空面积比值。 4车外压力应满足隧道内相关设备、设施的使用安全,并应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区间设备、设施和零部件掉落危及行车安全。 5应满足列车和隧道相关设施的正常使用,且应按盈裕空间 最小的原则确定。
4.3.1隧道内轮廓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隧道建筑限界; 2隧道最小有效净空面积; 3预留综合误差及变形余量。 4.3.2当同一区间连续盾构隧道设有多种道床厚度时,应给出过渡 段设计。 4.3.3隧道内轮廓预留综合误差及变形余量不应小于150mm:当隧 道穿越区域沉降严重地段,应进行专题研究并加大预留空间。
5.1.1工程材料应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 结合其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选用。主要受力结构宜采用钢筋混 凝土结构,必要时也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和金属结构。 5.1.2一般环境条件下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50,抗渗等 级不应低于P10,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T 的规定。 5.1.3联络通道的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抗渗等 级不应低于P8。 5.1.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受力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 钢筋; 2拉筋及箍筋宜采用HPB300、HRB400、HRBF400钢筋。 5.1.5钢管片所用钢材宜采用0235钢或0345钢,质量等级不应低 于B级,材质与材料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和《建筑结构用钢板》GB/T19879的规定。 5.1.6管片连接螺栓的机械性能宜选用5.8、6.8、8.8、10.8级,且 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冲击韧性。 5.1.7注浆材料宜采用对地下环境无污染及后期收缩小的材料。
5.2.1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结构的使用年限、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及作用等级进行设计。化学腐蚀环境下隧道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控 制混凝土遭受化学腐蚀性物质长期侵蚀引起的损伤。 5.2.2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单方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最小用量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而耐 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并应满足抗裂、抗渗、抗冻 和抗侵蚀要求。 5.2.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充许值应根据结构类型 使用要求、所处环境和防水措施综合确定。处于一般环境中的结构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计及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计算裂 缝宽度允许值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和抗侵蚀要求。 5.2.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应根据结构类型 使用要求、所处环境和防水措施综合确定。处于一般环境中的结构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计及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计算裂 缝宽度允许值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一般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mm)
.2.3一般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mm)
注:1当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式中保护层的实际厚度大于30mm时,可将 护层厚度的计算值取为30mm;
2厚度不小于300m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不计干湿交替作用 5.2.4管片及盾构井结构钢筋的混凝十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类别 环境条件和耐久性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一般环境作用下管片钢筋 争保护层最小厚度外侧不应小于35mm,内侧不应小于25mm。 5.2.5处于冻融环境或侵蚀环境等不利条件下的盾构隧道,最大裂 逢宽度、钢筋净保护层最小厚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5.2.6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盾构隧道,应采用耐侵蚀混凝土或涂刷
5.2.6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盾构隧道,应采用耐侵蚀混凝土或涂刷
耐侵蚀的外防水涂层,具体要求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 水技术规范》GB50108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执行。 5.2.7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防腐、防火处理。 5.2.8采用直流电力牵引或走行轨回流的地铁隧道结构应根 据现行行业标准《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 的规定采取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6.1.1盾构隧道的荷载分类应符合表6.1.1规定。
表6.1.1盾构隧道结构的荷载分类表
1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组合,并应取各 自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 2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Yo Sd ≤ Rd
1地震作用组合下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 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人防荷载 组合下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可取1.2,有利 时可取1.0。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地震作用组合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取用,人防荷载组合时应取0: 3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应按表6.1.4确定。
表6.1.4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4人防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0。 6.1.5对结构的抗浮验算不应考虑可变荷载作用,永久荷载的分项 系数宜取 1.0。
5.2.1土压力应根据结构所处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埋置深度及相 部隧道间距等因素,结合已有的试验、测试和研究资料确定。 6.2.2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压力应根据施工阶段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地 下水位变化,按下列规定计算: 1水压力可按静止水压力计算,并应根据设防水位以及施工 价段和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两种情况, 计算水压力对结构的作用; 2砂性土地层的侧向水、土压力应采用水土分算;粘性土地
层的侧向水、主压力,在施工阶段应采用水主合算,使用阶段应采 用水土分算。 6.2.3设备荷载应根据设备的实际重量、动力影响、安装运输路径 等确定荷载大小和荷载作用范围。 6.2.4当隧道沿线存在地层不均匀、荷载突变、地下水位变化等情 况时,隧道设计应计及纵向不均匀沉降对隧道结构内力的影响。 6.2.5地面超载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隧道覆盖层厚度小于1.5m时,应考虑地面车辆荷载的动 力作用,荷载的数值及排列应按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确定; 2当隧道覆盖层厚度大于1.5m时,地面超载可按均布力考虑, 般情况可取20kPa; 3盾构始发和接收工作井施工期间的地面超载,应根据盾构机 吊装施工机具布置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30kPa。 6.2.6地铁车辆荷载及其冲击力应根据所采用的车辆轴重和排列计 算,并用通过的重型设备车辆进行验算。 6.2.7隧道内部结构、蔬散平台及设备设施应考虑气动荷载作用 当无具体资料时,可按2.0kPa取用。 6.2.8人群均布荷载应按4.0kPa计算。 6.2.9温度变化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应根据地层和隧道内的年平均温 度、最冷〈热》月平均温度进行确定。 6.2.10施工荷载应包括设备运输及吊装荷载、施工机具及人员活载 施工堆载、管片安装、千斤顶推力及注浆压力,其大小应根据施工 工艺、施工设备及施工现场情况确定。 6.2.11盾构隧道地震作用应按本规程第8章规定执行。 6.2.12人防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GB50225及现行行业标准《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 RFJ02的规定计算。
7.1.1隧道结构计算应以工程勘察资料为依据,并应考虑隧道施工 和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的改变对隧道结构的作用。 7.1.2隧道结构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法进行设计, 并应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 7.1.3盾构管片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内部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二级 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Yo应分别取1.1和 1.0;进行施工阶段承载力验算时,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o宜取1.0; 在人防荷载或地震作用组合下,相应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o宜 取1.0。 7.1.4隧道结构的计算模型应根据地层情况、管片构造特点及施工 工艺等确定,并应考虑结构与地层相互作用及管片接头的影响。 7.1.5当结构上部存在不对称荷载时,应按上部荷载实际分布情况 计算竖向荷载。 7.1.6隧道结构应按施工期间和正常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 或最小覆盖层厚度进行抗浮稳定验算,抗浮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1。 下穿水域的隧道在河床最大冲刷条件下隧道抗浮安全系数不应小 于1.15。
a)水土分算计算简图
b)水土合算计算简图
图7.2.3自由圆环法计算模型
1一管片(弯曲刚度为E);2一竖向土压力(含地面超载); 3一竖向水压力;4一侧向土压力;5一侧向水压力 6一竖向水土压力引起的地层反力;7一管片自重引起的地层反力: 8一管片自重;9一水土合算土压力(含地面超载)。 7.2.4当采用修正惯用计算法进行隧道结构计算时(图7.2.4),应符 合下列规定:
1计算模型可简化为土中自由变形且考虑管片接头影响进行 弯曲刚度折减的弹性匀质圆环,管片接头弯矩和主截面弯矩应在 型计算结果基础上进行重分配:
图7.2.4修正惯用计算法模型
1一管片(弯曲刚度为nED;2一竖向土压力(含地面超载); 3一竖向水压力;4一侧向土压力;5一侧向水压力; 6一地层水平抗力;7一竖向水土压力引起的地层反力: 8一管片自重引起的地层反力; 9一管片自重:10一水土合算土压力(含地面超载)
管片弯曲刚度应按下式进行修正:
(EI)"=n·EI
式中:n一弯曲刚度折减系娄
一弯曲刚度折减系数; EI一弯曲刚度; EI)*一修正后的弯曲刚度 头弯矩应按下式进行修正:
代中:一弯矩传递系数; M一弯曲刚度折减的弹性匀质圆环模型计算弯矩 Mi一管片接头设计弯矩 片主截面弯矩应按下式进行修正:
M. =(1+$)M
b)水土分算计算简图
1一管片;2一水土合算土压力(含地面超载);;3一管片自重; 一侧向土压力;5一上部垂直荷载反力;6一地基弹簧;7一水压力: 8一竖向土压力(含地面超载)9一管片接头;10一切向剪切弹簧: 11一径向剪切弹簧;12一回转弹簧;13一压(拉)弹簧: 14一剪切弹簧。
2采用假定抗力法时,管片与地层间的相互作用宜等效为管 片两侧的三角形分布抗力,水平直径处的抗力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q一地层抗力; k一地层抗力系数; S一水平直径处的位移。 3采用地基弹簧法时,计算模型宜采用部分地基弹簧模型,地 基弹簧应采用径向不受拉弹簧模拟: 4地基弹簧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k= K,Bl K, = kh cosα+ksinα
式中:k一地基法向弹簧刚度; Kn一地层平均法向基床系数: B一计算单元宽度; 1一相邻计算单元长度平均值: 建网全 kh一地层平均水平基床系数; k,一地层平均垂直基床系数; α一弹簧的作用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M M 900 W W 45 W W 3 M W M 4 M
式中:k一地基法向弹簧刚度: Kn一地层平均法向基床系数; A B一计算单元宽度; [一相邻计算单元长度平均值: kh一地层平均水平基床系数; k,一地层平均垂直基床系数; α一弹簧的作用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b)部分地基弹簧模型
图7.2.6地层抗力
1一地层抗力:2一地基弹簧:3一管片。
7.4.1隧道结构应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进行变形计算。
7.4.1隧道结构应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进行变形计算。 7.4.2管片收敛变形和接缝张开量应符合表7.4.2的规定
7.4.2管片收敛变形和接缝张开量限值
注:1 表中 D 指隧道外径
2表中收敛变形和接缝张开量限值不含管片拼装误差造成的变形量。
7.5.1隧道结构应进行管片接头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5.1隧道结构应进行管片接头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片接头计算内容应包括管片接头内力计算、接缝张开量 和接缝错台量计算: 2管片接头强度验算应包括连接螺栓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接缝混凝土局部受压及螺栓孔处管片抗剪和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3管片接头处设有凹凸槿槽时可不进行螺栓的抗剪强度验算 7.5.2管片环向螺栓强度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管片的环向螺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的模型计算螺栓拉应力 2钢管片的环向螺栓应采用以管片边缘为回转中心的模型计 算螺栓拉应力。 7.5.3管片纵向螺栓强度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螺栓应进行管片拼装阶段抗剪强度验算; 2应按本规程第8章的规定进行地震作用下的纵向螺栓抗拉 强度验算。 7.5.4管片直接承受盾构干斤顶作用的环面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7.5.5螺栓连接处混凝土环肋、端肋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抗剪和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7.5.6钢管片应对接头板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局部稳定性进行验 算。
8.1.1天津市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 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确定,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执行。V 8.1.2盾构隧道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抗震等级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执行。 8.1.3隧道结构抗震性能要求、抗震设防目标、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及抗震构造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 规范》GB50909的规定。
8.2.1设计地震动参数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GB18306采用。已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的盾构隧道, 设计地震动参数应根据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确定。 8.2.2设计地震动参数应根据抗震分析方法的不同而相应采用,设 计地震动参数应采用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峰值加 速度或峰值位移。 8.2.3场地地表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 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采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 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的规定。
场地地表竖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的规定确定。
8.3.1盾构隧道应根据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设防标准以及实际地 质条件,选取合适的设计地震动参数、计算模型和抗震计算方法进 行抗震计算。 8.3.2盾构隧道抗震计算应包括横向和纵向抗震计算。地形或地质 条件变化较大的盾构隧道,以及隧道交叉部位应建立三维模型进行 抗震计算。 8.3.3抗震计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隧道的工程规模、重要程度、周 围环境、地形地质条件、结构型式等因素综合确定。 8.3.4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 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的规定执行。 8.3.5盾构隧道抗震计算模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沿盾构隧道纵向应选取一个或多个地层条件和结构形式具 有代表性的横断面或纵向区段为分析对象; 2采用反应位移法进行隧道抗震计算时,设计地震作用基准 面宜取隧道结构以下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的地层位置。对于第 四纪覆盖层厚度小于70m的场地,设计地震作用基准面到结构的 距离不应小于隧道高度的2倍,对于覆盖层厚度大于70m的场地, 宜取场地覆土70m深度的位置; 3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时,模型的底部和侧面应选用合适的 人工边界。模型的计算范围应能够较真实地模拟半无限体地层的特 生,并应选用能合理考虑土体非线性的本构模型。 8.3.6盾构隧道管片、管片接头 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工作并或
8.3.6盾构隧道管片、管片接头及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工作并可
通风并连接处应进行地震工况下的强度和变形验算,并应满足下列 规定: 1应按本规程第6.1节的规定对盾构隧道管片进行地震工况 下的强度和变形验算; 2应进行隧道与联络通道连接处、隧道与盾构工作井或通风 竖并连接处的抗震验算,并应验算结构刚性交义部位的应力集中和 柔性连接部位的变形,并根据验算结果采取构造措施: 3盾构隧道在抗震设防烈度地震E2作用下,管片之间或隧道 与附属结构接头处变形量应满足密封垫防水要求。
8.4.1盾构隧道抗震、减震构造措施应包括提高隧道结构自身抗震 性能和减少地层传递至隧道结构的地震能量两类。 8.4.2盾构隧道在下列位置宜设变形缝或可挠性管片: 1盾构隧道与车站、联络通道、区间风井等构筑物相接处宜 设变形缝; 2在上覆荷载变化或下卧地层发生较大变化处宜采用可挠性 管片等适应地层变形的措施。 8.4.3盾构隧道变形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变形缝两侧的结构不应产生影响使用的差异沉降: 2 变形缝间距应根据隧道纵向充许沉降曲率、沉降差等要求 确定; 3 变形缝处弹性密封垫应加厚,其构造应符合本规程10.3的 规定; 4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区间风井等结构连接处宜采用可 性接头或低弹模材料
8.4.4盾构隧道的接头构造应有利于地震时防止管片接头的错动和 管片变位引起的磕碰破坏,管片接头的防水设计应能适应地震后接 缝张开并保证有效止水。 8.4.5盾构隧道宜避免穿越地形地质条件突变、沉降漏斗等区域。 当必须穿越时,隧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本规程第8.4.2条中增大盾构隧道适应地层变形能 力的构造措施,并对管片进行加强或采取特殊设计; 2应对可能发生的差异沉降进行必要的影响分析,宜采取软弱 地层加固等措施,必要时可扩大隧道断面以保证隧道净空。 8.4.6盾构隧道应避免穿越可能发生液化的地层:,当必须穿越时, 应根据液化层与隧道位置关系、液化等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4.7盾构隧道应避免穿越软土震陷严重地层,当必须穿越时,隧 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考虑软土震陷对隧道结构受力、稳定的不利影响; 2应采取软土震陷控制措施。
9.1.1隧道结构宜采用单层装配式管片。 9.1.2管片应设计为具有一定刚度的柔性结构,其变形和接头张开 量应满足结构受力和防水要求。 9.1.3管片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或添加纤维的钢筋混凝土管片, 也可采用钢管片、铸铁管片等。 9.1.4管片的生产与验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及 验收规范》GB50446的规定
9.2.1管片拼装方式宜采用错缝拼装方式,也可采用通缝拼装方式。 9.2.2管片排版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片可采用通用环组合方式或普通环组合方式; 2采用通用环组合方式时,管片应采用通用楔形环1种类型 3采用普通环组合方式时,管片应采用标准环、左楔形环和 右楔形环3种类型,也可采用左楔形环和右楔形环2种类型; 4通用环组合方式和普通环组合方式均应能适应直线隧道和 不同半径的曲线隧道的管片拼装要求。 9.2.3盾构隧道应进行管片设计排版,对线路进行拟合并确定不同 类型管片数量。拟合后的隧道中心线与理论隧道中心线间误差不应
9.2.4楔形量设计应符合下列
9.2.4形量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楔形量应根据管片类型及拼装方式、管片外径、管片环宽、 最小曲线半径、曲线段楔形环管片使用比例、曲线拟合误差和管片 制作的方便性等综合确定; 2楔形量大小应能满足曲线线路拟合及施工纠偏的需要: 3楔形环宜采用双面楔形形式,也可采用单面楔形形式; 4当管片采用标准环、左楔形环和右楔形环拟合线路时,管 片形量应按下式计算:
Rmin 线路最小曲线半径。 5当管片采用通用楔形环或左楔形环和右楔形环拟合线路时 管片楔形量应按下式计算:
6当管片采用错缝拼装方式时,管片楔形量宜按下式进行修 正:
式中:△o一修正后的楔形量; 一一楔形环的拼装角度。 7楔形量可根据管片设计排版适当调整装修标准规范范本,应结合使用经验确 定,常用楔形量应按表9.2.4进行选取。
表9.2.4常用楔形量范围值
9.3.1管片构造应根据隧道类型、受力条件、盾构机设备等要求, 考虑经济性、可靠性、耐久性,以及便于制造、运输、安装等条件 综合确定。 9.3.2管片宜由数块标准块、两块邻接块和一块封顶块组成;管片 分块方式应根据管片制作、运输、盾构机千斤顶布置、拼装方式、
9.3.2管片宜由数块标准块、两块接块和一块封顶块组成:管片 分块方式应根据管片制作、运输、盾构机千斤顶布置、拼装方式
结构受力与变形、防水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9.3.3管片环宽应根据隧道最小曲线半径、管片直径、管片制作与 运输、管片拼装工艺以及盾构机干斤顶行程等因素综合确定。 9.3.4封顶块接头角和插入角应根据截面内力传递、拼装方式、盾 构设备及管片生产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封顶块插入角斜率不宜大 于1/6,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小的接头角和插入角。 9.3.5管片应根据连接方式、起吊方式、拼装方式、注浆要求以及 结构受力等因素综合确定螺栓孔、定位孔、吊装孔、注浆孔的位置 与尺寸。 9.3.6螺栓孔可采用预埋套管做成等直径螺栓孔,也可采用芯棒制 作成带有一定锥度的变直径螺栓孔。螺栓直径、螺栓孔直径可按表 93.6选用
毕业设计表9.3.6管片连接螺栓及螺栓孔直径(mm)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快速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