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47-2020 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

  • DB4403/T 47-2020  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5-2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7.1.1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明 确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措施制定、风险管控层级确定、风险清单 编制、风险公告、运行考核的工作要求。 7.1.2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建立隐惠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明 确隐惠排查范围、排查内容、排查频次、隐惠治理、隐惠治理验收、隐惠台帐建立、隐患信息通报的工 作要求。 7.1.3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 的责任范围和责任内容, 职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7.2.1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双重预防机制文档记录,便于自身管理和负

    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双重预防机制文档记录,便于自身管理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肉制品标准DB4403/T472020

    职责的部门调查取阅,文档记录包括但不限于: 公交线路基础信息(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线路走向、途经站台、途经路段、线路服务时间、 线路发车间隔等); 危险源辨识台帐; 风险分析、评价记录; 风险清单; 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驾驶员、修理工等岗位风险告知卡; 较大以上风险公告栏; 风险四色分布图; 作业风险比较图。 2.2较大以上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价及实施管控的记录应单独建档。 2.3重大隐患的排查、报告、治理、验收记录应单独建档。

    7.3.1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更新识别,评估本企业规章 制度和作业规程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风险分级管控情况、隐患排查治 理情况、事故事件情况及时修订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7.3.2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宜每月进行一次公交线路的风险评估,根据季节天气特点、道路环境变化, 配车、配员变化、服务时间、发车间隔、客流变化等因素,及时修订公交线路的风险分级管控方案,

    8.1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8.1.1公共汽车运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 应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知识与能力。 3.1.2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风险管控和隐 患排查治理职责的知识与能力。

    8.2.1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通过专题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方式开展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从 业人员熟悉有关法规、标准和制度的要求,掌握本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 隐惠排查治理、应急处置的知识和技能。 8.2.2从事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 应的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 8.2.3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投入生产使用前,对相关从业人员进 行有针对性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8.2.4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基层单位在修订公交线路风险分级管控方案后,应通过班前会、公告栏等方 式及时将修订内容向驾驶员进行告知培训,确保其知悉风险变化后的规范操作要求。

    DB4403/T 472020

    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对进入本企业管辖区域从事服务作业、检查、参观、学习的外单位人员进行有 计对性的风险宣贯,并保存记录。培训和宣贯内容主要包括进入区域相关的安全规定、作业安全要求、 作业或活动可能接触到的风险、应急知识等

    ,1.2公共汽车运营企业作业场所的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办公场所、公寓、食堂、仓储区域、维修车间、 充电站等分区,其中: 场站办公楼、公寓、食堂、维修车间、喷漆车间、充电区、车辆停放区、原料堆场、仓库、废 弃物处理区、配电房、发电机房、充电站等宜划分独立风险点; 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车间可按照所包含的作业区间、设备设施、装置等进行细分; 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电气焊作业、喷漆作业、打磨作业、起重作业、电工作业、高处作业等风险级别相对较高、可 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1.3公交线路的风险点的划分宜按照途经的路口、斑马线、站台、高架桥、临海临河临崖路段、普 通道路、快速道路、辅道等进行细分。风险点分类宜包括: 拉链式通行路口; 圆饼红灯右转路口; 事故黑点; 违章多发点; 人车混行或非机动车经常出没路段; 无交通信号灯路口; 大客流点; 场站进出口。 1.4运营车辆的风险点的划分宜按照驾驶室、乘坐区域、上下车区域、仪表盘、发动机舱、电池舱、 年载安全应急装置等进行划分。

    9.1.4运营车辆的风险点的划分宜按照驾驶室、乘坐区域、上下车区域、仪表盘、发动机 车载安全应急装置等进行划分。

    9.2.1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按照风险点位划分原则,在管辖的生产活动区域、运营车辆和运行道路上 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排查,形成风险点统计表。人 9.2.2风险点统计表应包含区域位置、风险类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基本信息。 9.2.3风险点排查应按作业活动过程中涉及的场所、设施、装置、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的 方式进行。

    .1.1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辨识。 .1.2对于场所环境、设备设施和营运车辆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 .1.3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联合运用,有能力的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

    DB4403/T472020

    DB4403/T472020

    2.1危险源辨识应从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物料材料、设备设施、人员行为 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辨识。 2.2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应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事故及 在的危害因素和影响,以往活动遗留问题等。 2.3危险源辨识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以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七种类型。 2.4危险源辨识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项目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作业活动; 原辅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装置等;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 营运车辆的交通、客伤、消防、治安、防疫等,

    10.2.1危险源辨识应从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物料材料、设备设施、人员行为 和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辨识。 0.2.2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应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事故及 替在的危害因素和影响,以往活动遗留问题等。 0.2.3危险源辨识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以 及“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七种类型。 0.2.4危险源辨识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项目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10.3.1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 识工作。 10.3.2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 10.3.3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 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10.3.4作业活动的划分既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目的或性质上相对 独立。 10.3.5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覆盖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人员管理 物料材料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10.4危害因素及事故分类

    10.4.1危害因素的分类可参考GB/T13861的相关要求,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四大类。

    危害因素的分类可参考GB/T13861的相关要求,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素四大类。 事故分类可参考GB6441的相关要求,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 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室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DB4403/T 472020

    断风险危害程度(D),并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级别,其中重大风 险为企业的不可接受风险,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LEC)的步骤和内容见附录A。

    1.2.1应根据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 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风险等级,企业可根据自身风险可接受程度适度调整 险等级。 1.2.2重大风险,D≥320,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非常危险,现场的危险源多且难以控制,如 谜续作业,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2.3较大风险,160≤D<320,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现场的危险源 交多且管控难度较大,如继续作业,极易引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2.4一般风险,70≤D<160,指现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如 迷续施工,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2.5低风险,D<70,指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基本可控,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 夫。对于现场所存在的低风险,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11. 3重大风险的确定

    满足以下其中任意一项的,判定为重大风险: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重大风险的

    1.4风险点级别的确定

    11.4.1按照风险点中各类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风险级别。 11.4.2完成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将风险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记录,

    11.5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11.5.1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教育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措施中进行选择。 11.5.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经营运行情 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1.5.3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考虑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 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能力等方面。人 11.5.4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 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11.5.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增 加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2.1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DB4403/T472020

    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12.1.2分级:按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级别进行分级管控,明确风险严重程 度,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 合并或提级。 12.1.3分层:按照企业管控、部门管控、基层单位(车队、车间、公寓、食堂、仓库等)管控、班组 管控四个层级对风险进行管控,明确管控责任人。 12.1.4分专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专业进行风险管控,明确管控主体。 12.1.5重大风险由企业级负责管控。 2.1.6 较大风险由部门级负责管控。 2.1.7 一般风险由基层单位负责管控。 12.1.81 低风险由基层班组和岗位人员负责管控。 12.1.9当该等级风险不属于对应管控层级职能范围时,应当提级直至企业管控层级。

    12.2.1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后,编制或更新本单位全部风险点和各类风险信息,并汇总 至安全风险清单记录表,安全风险清单示例见附录B。 2.2.2安全风险清单应明确风险描述、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标示颜色、管控措施、管控层 级、责任部门、责任人等。 12.2.3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每季度定期向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报送较大及以上风险清单。风险清单更亲 的,公交企业应自风险清单更新之日起3日内及时报告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若风险清单中存在重大风险 公交企业应每月至少向相关监 羊细报告管控措施及效果。

    2.3.1应在单位醒目位置或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按照GB2894的要求制作公告栏内容,向 本单位成员及外来人员公告本单位的风险信息,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2.3.2存在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作业活动或岗位应设置岗位风险告知卡,按照GB2894的要求制作 吉知卡内容,用于告知作业人员本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 2.3.3告知卡内容应至少包括本区域或作业活动的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别、事故后果、风 验级别、控制措施等。 2.3.4应根据风险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应采取的防范措施通过 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等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安全措施。 2.3.5对台风暴雨等可能引发事故的风险,应建立临时风险的发布与解除机制,及时通过网络信息平 台向本单位成员及相关人员公告风险信息,并强化监测和预警。

    13.1.1企业是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 现并消除隐患,分析隐患产生的原因,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缺陷或不足。 13.1.2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或安全检查表,并组 织开展相应的培训。 13.1.3隐患排查范围应涵盖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区域、场所、设备、人员活动及相关方的服务,企 业应将相关方排查出的隐患统一纳入本企业隐惠管理,

    DB4403/T472020

    3.1.4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 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不同方式进行隐惠排查

    13.2.1企业应根据隐惠排查的结果,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惠治理方案,对隐惠进行及时治理。 3.2.2对于一般隐患,企业应按照责任分工立即或限期组织整改。 3.2.3对于重大隐患,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隐患治理方案,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包 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 3.2.4企业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隐患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 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识,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 施

    隐惠治理完成后,企业应对隐惠治理情况进行验收。 。重大隐惠治理完成后,企业应组织本企业安全 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委托专业技术机构进行评估。

    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验收和评估情况,形成隐患管理台帐,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治 理、验收和评估的闭环管理。

    13.5.1企业应至少每月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形成书面统计分析记录,并及时将分 斤结果向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通报。 3.5.2企业应通过信息系统对隐患排查、报告、治理、消帐等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统计分析,每季 度定期或实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送隐惠管理情况。 13.5.3企业应鼓励和发动员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并及时向员工反馈隐患排查及治理情况

    4.1.1企业应至少每年对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验证工作机制的可行性、适宜 生、完善性和有效性,检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人 4.1.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开展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评审工作,形成评审报告,并将评审结果向 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通报, 4.1.3企业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应通过评审全面查找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中存在的缺陷或不 足 4.1.4企业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评审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客观评估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质量,及 寸修正发现的问题和偏差,持续改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

    企业应根据以下变化情况主动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惠排查: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作业条件、生产工艺流程或关键设备设施发生变更;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 本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相关行业领域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极端天气、重大节假日等; 停工复工、试生产(运行)、重要设备检维修等非正常工况; 行业管理部门有专项工作部署

    5.1企业应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在安 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运行过程中重点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 工作。 15.2已经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企业应根据GB/T33000和本指南 的要求,补充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内容;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企业, 应按照本指南要求全面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DB4403/T47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性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式中,D一风险值;L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一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一发 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 事故概率为1。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 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 事故发生可能性与分值对应关系见表A.1。

    表A.1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对应表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现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 种情况规定若于个中间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与分值对应关系见表A.2。

    2频繁程度分值对应表

    表A.2频繁程度分值对应表(续)

    钢筋工程表A.3可能造成的后果分值对应表

    注1:本表所称“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 注2:同时符合两款及以上判定标准时从重不从轻。

    风险值(D)求出之后,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别界限值的确定可参考表A.4。

    表A.4风险级别界限值

    DB4403/T472020

    表A.4风险级别界限值(续)

    表B.1风险清单示例

    DB4403/T472020

    变电站标准规范范本《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试行)》(粤应急规(2019)1号) 《广东省安全生产领域风险点危险源排查管控工作指南》(粤安办【2016)126号)

    ....
  • 汽车标准
  • 相关专题: 公共汽车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