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174-2017 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 GB 51174-2017  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3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7-2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 51174-2017  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urificationtan

    具有沉淀净化功能的调蓄池。调蓄池充满后,后续来水继续 进人调蓄池,而沉淀净化后的雨污水溢流至水体

    由接收池和通过池组成的调蓄池。雨污水首先进人接收池, 接收池充满后 拉伸强度测试标准,后续来水再进入按照通过池建造的净化部分。

    2.1. 10 水射器冲洗

    ydraulic fixed

    制管渠进入调蓄池水量的堰式固定设施,

    waterjeterwashing

    利用吸气管和特殊设计的管嘴,高压水流在喷射管中产生负 压,带气高压水流对池底进行冲刷清洗的过程。

    调蓄池分割成数条长形冲洗廊道,廊道始端设置储水池和门 式外形的冲洗门,廊道末端设置出水收集渠,当控制系统触发,冲 洗门瞬间将储水释放,底部喷射出的水形成强力席卷式射流,对池 底进行冲刷清洗的过程。

    2. 1. 12 水力翻斗冲洗

    hydraulicskipbucketwashing

    翻斗安装于调蓄池宽度方向池壁的上方,工作待命状态时翻 斗口朝上,冲洗调蓄池时翻斗充满水,利用偏心设计,翻斗失稳自 动翻转,对池底进行冲刷清洗的过程。

    2.1.13连续沟槽自冲洗

    调蓄池底部设计成连续沟槽,利用池内蓄水冲洗底部,通过 将势能转换为动能进入连续沟槽,在沟槽内达到自清流速,形 刷清洗的过程,

    2. 1. 14隧道调蓄工程

    2. 1. 15 竖向跌落并

    用于将浅层排水系统的雨污水送人深层隧道,并达到消 气作用的构筑物,

    3.1.1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调蓄量应根据雨水设计流量和调蓄 设施的主要功能,经计算确定,

    3.1.1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调蓄量应根据雨水设计流量和调蓄

    1当汇水面积大于2km时,应考虑降雨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性和管渠汇流过程,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 2当暴雨强度公式编制选用的降雨历时小于雨水调蓄工程 的设计降雨历时时,不应将暴雨强度公式的适用范围简单外延,应 采用长历时降雨资料计算。

    3.1.3当调蓄设施用于削减峰值流量时,调蓄量的确定应

    3.1.3当调蓄设施用于削减峰值流量时,调蓄量的确定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比较雨水调蓄工程上下游的流量过 程线,按下式计算:

    1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比较雨水调蓄工程上下游的 程线,按下式计算:

    式中:V一 调蓄量或调蓄设施有效容积(m): Q:一调蓄设施上游设计流量(m/s); Q。一调蓄设施下游设计流量(m/s); t一降雨历时(min)。 2当缺乏上下游流量过程线资料时,可采用脱过系数法,按 下式计算:

    0.65 V= 6 0.5 . Qit ni.2 t n+0.2 20.15

    式中:D一一单位面积调蓄深度(mm),源头雨水调蓄工程可按年 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单位面积调蓄深度进行计算; 分流制排水系统径流污染控制的雨水调蓄工程可取 4mm~8mm; F一一汇水面积(hm); 亚一径流系数。

    水量经综合比较后确定

    1.7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下垫面收集雨水的污染物实测浓 定。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量可为2mm~3mm,地面弃流量 4mm~8mm.

    3.1.8多功能调蓄设施的调蓄量,应综合考虑自身

    乐功能和调蓄目标后确定。

    3.1.9当排水系统在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调蓄设施时,应分

    3.2.1当雨水调蓄工程用于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和雨水综合利用 时,应确定雨水调蓄工程设计水质。设计水质应根据实测数据并 结合调查资料确定,缺乏资料时可按用地性质类似的邻近区域排 水系统的水质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优先污染物监测。 3.2.2当用于回用的雨水调蓄工程出水不能满足回用水质标准

    3.2.2当用于回用的雨水调蓄工程出水不能满足回

    时,应处理达标后回用。当同时用于多种用途时,其回用水 最高水质标准确定。

    ,其出水水质应满足受纳水体环境容量要求

    4.1.1城镇雨水调蓄工程包括水体调蓄工程、绿地广场调蓄

    程。调蓄工程的类型和形式应根据新建地区和既有地区的, 件,结合场地空间、用地、竖向等选择和确定,并应与城镇景 地、运动场、广场、排水泵站、地铁、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设) 河内湖等天然调蓄空间统筹考虑,相互协调,

    置、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可采用多 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调蓄自标,有条件的地区宜采用数学模型 方案优化。

    4.1.4用于削减峰值流量的雨水调蓄工程宜优先利用现有调蓄

    空间或设施,应将服务范围内的雨水径流引至调蓄空间,并

    4.1.5雨水调蓄工程的清淤冲洗水以及用于控制雨水径

    但不具备净化功能的雨水调蓄工程的出水,应接人污水系统;当下 游污水系统无接纳容量时,应对下游污水系统进行改造或设置就 地处理设施。

    4.1.6雨水调蓄工程出水排放至污水处理厂时,不应影响污水处

    4.1.6雨水调蓄工程出水排放至污水处理厂时,不应影响污水处 理厂的正常运行。

    4.1.7用于雨水综合利用的雨水调蓄工程应考虑其理

    4.1.9具有渗透功能的调蓄设施的底部应比当地季节性

    4:1.9其有诊透功能的呵备设施的底部应比兰地学性取商地 下水位高1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底部敷设防渗材料。 4.1.10具有渗透功能的调蓄设施与周围建筑基础之间的安全距 离不应小于3m。当安全距离无法满足时,应采取在调蓄设施四周 敷设厚度不小于1.2mm的防渗膜等措施,避免对路基或地基产 生影响。

    等因素,选择单一形式或组合形式。 4.2.2小区水体调蓄工程的调蓄量应按本规范第3.1节的规定 确定,以雨水储蓄为自的并有景观需求的小区水体调蓄工程,还需 利用水量平衡,校核水体的面积和调蓄深度

    2.3小区水体调蓄工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集中进水时,在进水端宜设置消能设施; 2人口处宜设置拦污净化设施。当采用前置塘作为拦污净 化设施时,前置塘应设置清淤通道和防护设施,其沉泥区容积应根 据清淤周期和人流雨水悬浮物(SS)负荷确定: 3宜采用生态堤岸; 4应设置溢流设施和放空设施,溢流设施和放空设施宜采用 重力排放,重力溢流管的排水能力应大于进水设计流量; 5水体内植物应根据不同水深、植物特性和景观要求选择水 生植物类型。

    1湿塘容积可分为永久容积和调蓄容积两部分,永久容积水 深应有利于水质维持,并综合考虑安全性、景观效果等因素确定 宜为0.8m~1.8m,调蓄容积应根据调蓄量、调蓄水深、水力停留

    时间、场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并应考虑长期运行后,底泥沉积造成 的有效容积减小: 2湿塘边坡坡度应根据景观效果、亲水性、安全性和调蓄空间 等因素确定,宜小于1:4,边坡较陡时应采取防侵蚀措施;边坡处应 设置宽度大于3m的挺水植物带,水深宜为300mm~500mm; 3湿塘出水口应设置溢流竖管和溢洪道,排水能力应根据下 游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确定,调蓄水量宜在24h~48h内排空。

    4.2.5 内河内湖调蓄工程的调蓄规模应根据内涝防治设计重现 期确定。

    4.2.6内河内湖调蓄工程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其功能定位、地形地 貌、周边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排水防涝、防洪和水系规 划、景观要求等因素确定。

    鑫库容的涉水构筑物必须经过排水防涝影响论证后方可建设

    动对结构的要求,护岸、护坡和雨水管渠出水口的结构设计应相互 协调。 4.2.9内河内湖调蓄工程宜通过构建生态护坡和陆域缓冲带等 生态措施,削减进入内河内湖调蓄工程的雨水径流污染,也可将隆

    动对结构的要求,护岸、护坡和雨水管渠出水口的结构设计应相互 协调。

    4.2.9内河内湖调蓄工程宜通过构建生态护坡和陆域缓

    生态措施,削减进入内河内湖调蓄工程的雨水径流污染,也可将降 雨初期的雨水截流至污水系统

    4.3绿地、广场调蓄工程

    4.3.1绿地、广场调蓄工程应根据场地条件和调蓄自的等 选择单一形式或组合形式。

    4.3.2调蓄设施宜结合城镇道路、广场、停车场和滨河空间等周 边绿地空间建设,

    节的规定确定。当调蓄设施备多种功能时,总调蓄量应为按各

    功能计算的调蓄量之中的最大值,调蓄深度和平面面积等参数应 根据设施类型和场地条件确定。 4.3.4生物滞留设施可设置于停车场、街心花园、道路两侧或小 区运地丝信器

    4.3.5生物滞留设施宜在土基上铺设,自上而下宜设置蓄水层、

    1蓄水层深度应根据生物滞留设施的型式、植物淹性能和 土壤渗透性能确定,宜为0~300mm,并应设100mm的超高; 2覆盖层厚度宜为50mm。有蓄水层时宜采用陶粒、钢渣等 材料;无蓄水层时,宜采用松树皮等材料: 3种植层介质类型和深度应满足雨水净化的要求,并应符合 植物种植要求; 4种植层底部宜设置不小于200g/m的长丝透水土工布; 5砾石层厚度宜为250mm300mm,可在其底部理置管径 为100mm~150mm的穿孔排水管

    4.3.6生物滞留设施的表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A一生物滞留设施表面积(m"); V一调蓄容积(m3),按本规范公式(3.1.5)计算; fm一土壤人渗率(mm/h); dbc一生物滞留设施种植层和砾石层的总厚度(mm); n.一植被及种植层和砾石层平均孔隙率; d.一一生物滞留设施表面蓄水层厚度(mm) 植物横截面积占蓄水层表面积的百分比,

    1可采用管道或箱涵拼装而成; 2宜设置进水井、进出水管、排泥检查井、溢流口、取水口和 单向截止阀等设施; 3宜具有排泥的功能:

    4具有渗透功能的调蓄池四周宜采用粒径20mm~50mm 级配碎石包裹,调蓄池上、下碎石层厚度均应大于150mm; 5两组调蓄池间距不应小于800mm; 6底部设置穿孔管排水时,宜选择不小于200g/m长丝土工 布包裹。 4.3.8用于排涝除险调蓄的下凹式绿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凹深度应根据设计调蓄容量、绿地面积、植物耐淹性能、 士壤渗透性能和地下水位等合理确定,宜为100mm~250mm; 2宜设置多个雨水进水口,进水口处标高宜高于汇水地面标 高50mm~~100mm,并宜设置拦污设施和消能设施; 3调蓄雨水的排空时间不应大于绿地中植被的耐淹时间; 4 应在绿地低洼处设置出流口并与下游排水通道相莲。 4.3.9下沉式广场调蓄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功能宜为削减峰值流量; 2应设置专用雨水出入口,人口处标高宜高于汇水地面标高 50mm~100mm,且应设置拦污设施,出水可设计为多级出水口形式; 3排空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4.9条的规定,宜为降雨停止 后2h内排空; 4应设置清淤装置和检修通道: 5应设置疏散通道和警示牌,并应设置预警预报系统。 4.3.10利用城镇公园等开放空间建设的多功能调蓄设施的设 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结合排水系统、城镇景观、竖向规划和公园本身的建设 进行设计,利用公园内绿地和水体等发挥调蓄功能; 2公园内发挥调蓄功能的区域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4具有渗透功能的调蓄池四周宜采用粒径20mm~50mm 级配碎石包裹,调蓄池上、下碎石层厚度均应大于150mm; 5两组调蓄池间距不应小于800mm 6底部设置穿孔管排水时,宜选择不小于200g/m长丝土工 布包裹。

    4.4.1 调蓄池设置的位置应根据调蓄目的确定,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用于削减峰值流量和雨水综合利用的调蓄池宜设置在源 头,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中的调蓄池宜设计为封闭式; 2用于削减峰值流量和控制径流污染的调蓄池宜设置在管 渠系统中,并宜设计为地下式。 4.4.2调蓄池根据是否有沉淀净化功能可分为接收池、通过池和 联合池三种类型,其选择应根据调蓄目的、服务面积和在系统中的 立置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控制径流污染的调蓄池,当进水污染初期效应明显 时,宜采用接收池;当初期效应不明显时,宜采用通过池;当进水流 量冲击负荷大,且污染持续较长时间时,宜采用联合池; 2用于削减峰值流量和雨水综合利用的调蓄池,宜采用接 收池。 4.4.3 调蓄池和排水管渠的连接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调蓄池用于削减峰值流量时,宜采用与排水管渠串联的 形式; 2调蓄池用于径流污染控制或雨水综合利用时,应采用与排 水管渠并联的形式。

    1有条件的地区,宜根据调蓄池功能、排水体制、管渠布置、 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境等因素,采用数学模型确定。 2没有条件采用数学模型的地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收池的容积,应按本规范第3.1节的规定确定; 2)通过池的容积,宜根据设计水量、污染控制自标、表面水 力负荷和沉淀时间等参数计算确定,其中表面水力负荷 和沉淀时间等宜通过试验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时,表面 水力负荷可为1.5m/(m:h)~3.0m/(m:h),沉淀 时间可为 0. 5h~1. 0h:

    4.4.7调蓄池的池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可采用矩形、多边形和圆形等。 2底部结构应根据冲洗方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门式冲洗或水力翻斗冲洗时,宜为廊道式; 2)当采用自冲洗方式时,应为连续沟槽式,并应进行水力模 型试验。 3设计底坡坡度宜为1%~2%,结构复杂的调蓄池宜进行 水力模型试验确定。 4超高宜大于0.5m。 4.4.8调蓄池的进出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水可采用管道、渠道和箱涵等形式。 2进水井位置应根据合流污水或雨水管渠位置、调蓄池位 置、调蓄池进水方式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并联形式的调蓄池进水井可采用溢流井、旁通井等形式 2)采用溢流井作为进水井时,宜采用槽式,也可采用堰式或 槽堰结合式;管渠高程充许时,应采用槽式;当采用堰式 或槽堰结合式时,堰高和堰长应进行水力计算,并复核其 过流能力; 3采用旁通井作为进水井时,应设置闸门或阀门,闸门的开 启速度宜为0.2m/min~0.5m/min,其他阀门启闭时间 应小于2min。 3进出水应顺畅,进水不应产生滞流、偏流和泥沙杂物沉积: 出水不应产生雍流。

    4进水宜设置拦污装置

    4.4.9调蓄池放空可采用重力放空、水泵排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

    式。有条件时,应采用重力放空。放空管管径应根据放空时间确 定,且放空管排水能力不应超过下游管渠排水能力。出口流量和 放空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管道就近重力出流的调蓄池,出口流量应按下式 计算:

    Q = CaA V2g(△H)

    中:t。 放空时间(h); h1一 放空前调蓄池水深(m); 放空后调蓄池水深(m); A,一t时刻调蓄池表面积(m); h调蓄池水深(m)。 3 采用水泵排空的调蓄池,放空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 一一下游排水管渠或设施的受纳能力(m/s);

    4.4.10调蓄池溢流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水力固定堰进水方式或没有设置液位自动控制设施

    的调蓄池应设置溢流设施; 2溢流管道过流断面应大于进水管道过流断面。

    4.4.11调蓄池应设置清淤冲洗、通风除臭、电气仪表等附属设施 和检修通道,并应配备安全防护、检测维护设备和用品。 4.4.12调蓄池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周边条件,选择经济、可靠的冲 洗水源。

    4.4.13调蓄池冲洗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调蓄池池型设计,

    4.4.13调蓄池冲洗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调蓄池池型设计,道

    全、环保、节能、操作方便的冲洗方式,宜采用水力自冲洗和设备冲 洗等方式,可采用人工冲洗作为辅助手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水力自冲洗时,可采用连续沟槽自冲洗等方式;采用 设备冲洗时,可采用门式自冲洗、水力翻斗冲洗、移动冲洗设备冲 洗、水射器冲洗和潜水搅拌器冲洗等方式; 2矩形池宜采用门式自冲洗、水力翻斗冲洗、连续沟槽自冲 洗、移动冲洗设备冲洗和水射器冲洗等方式;圆形池应结合底部结 构设计,宜采用潜水搅拌器冲洗和径向门式自冲洗等方式; 3位于泵房下部的调蓄池,宜选用设备维护量低、控制简单、 无须电力或机械驱动的冲洗方式

    4.4.14当采用封闭结构的调蓄池时,应设置送排风设施。设计

    透气井或排风口应设置臭气收集和除臭设施;分流制排水系统中 的调蓄池,位于居民区或重要地段的,其透气井或排风口宜设置臭 气收集和除臭设施

    处理量宜按每小时处理调蓄池容积1倍~2倍的臭气体

    积考;有特殊要求时,应结合通风系统的换气次数确定; 2除臭工艺可采用离子法、植物提取液喷淋法和活性炭吸附 法等; 3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室外露天设置的风机、电动机等,其防 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4布置应紧凑,景观要求高时,应和周边景观相协调; 5排气筒应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其位置和高度应按环境影响 评价的要求执行。 4.4.18调蓄池的配电室、控制室和值班室等宜采用地上式,并应 设有防淹措施。

    .4.19调蓄池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调蓄池自动化控制系统应根据调蓄池规模、工艺和运行管 理要求等确定,宜采用“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定期巡检”的控制模 式,并应受上级排水系统调度和管理; 2与泵站合建的调蓄池控制模式、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应结 合泵站统一考虑; 3大型调蓄池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宜为信息层、控制层和现 场层三层结构;形式简单、设备数量少的调蓄池可为控制层和现场 层二层结构; 4设备控制宜为远程控制、就地控制和机侧控制三种控制方 式。较高优先级的控制可屏蔽较低优先级的控制,每一级控制均 应设置低级别控制的选择开关; 5调蓄池应设置和上级调度系统联络的通信接口。 4.4.20调蓄池检测仪表的设置,应根据调蓄池功能、自动化程度 和运行管理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水总管宜设置流量计量设施; 2 集水池宜设置液位计: 用于控制径流污染的调蓄池,可设置自动采样器; 4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调蓄池宜设置水质监测仪表。

    4.4.21调蓄池内易形成和聚集有毒有害气体的区域,应

    4.4.22调蓄池可能出现可燃气体的区域,应采取防爆措施。

    1楼梯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应大于1100mm,倾角 应小于40°,每个梯段的踏步应小于18级,并应满足防腐和安全要 求; 2应设置栏杆,地面应防滑; 3不应对调蓄池冲洗产生影响; 4应满足人工清除池底沉积物时的运渣要求。 4.4.24调蓄池应根据设备安装和检修要求,设置设备起吊孔,设 备起吊孔尺寸应按起吊最大部件外形尺寸各边加300mm,起吊孔

    3不应对调蓄池冲洗产生影响; 4应满足人工清除池底沉积物时的运渣要求。 4.4.24调蓄池应根据设备安装和检修要求,设置设备起吊孔,设 备起吊孔尺寸应按起吊最大部件外形尺寸各边加300mm,起吊孔 的盖板宜采取密封措施

    备起吊孔尺寸应按起吊最大部件外形尺寸各边加300mm,起吊孔 的盖板宜采取密封措施

    .4.25调蓄池应采取防腐措

    4.5.1地上建筑密集、地下浅层空间无利用条件的区域可采用隧 道调蓄。

    4.5.1地上建筑密集、地下浅层空间无利用条件的区域

    1位置和走向应根据功能需求,结合排水系统、城镇道路和 河道水系等情况确定; 2可沿河道布置,埋深应与地下空间规划相协调,并根据排 放条件、当地土质、地下水位、河道、原有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 条件、经济水平和养护条件等因素确定。

    4.5.3隧道调蓄工程可由综合设施、主隧道、出水放空系统

    设施、控制系统和检修设施组成。

    1应根据地质条件、水系统、竖向跌落井、隧道结构、埋深、 进出水方式和综合投资等因素确定进水管道的位置; 2宜根据设计的截流调蓄量,采用数学模型法确定管径; 3末端应设置闸门和排气装置。 4.5.7竖向跌落并应根据截流设施和主隧道布置设置,距离较近 的多个截流设施宜接人同一竖向跌落井。 4.5.8竖向跌落并应由进水段、竖向段和脱气槽三部分组成,竖 可跌落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满足进水流量的变化; 2应采取消能措施减少水流对竖向跌落井底板的影响; 3宜采用旋流跌落井和直接跌落夹带气体式跌落井等型式; 4旋流跌落井的进水方式宜采用螺旋型或切线型; 5采用直接跌落夹带气体式跌落井时,在跌落井底应设置气 水分离槽,并应采取措施承受水流下跌产生的冲力和振动,且应设 置单独的通风系统。

    1应根据城镇内涝防治需求,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近期工程 应考虑远期发展需要,并预留接口; 2建设前应结合城镇竖向规划对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 3断面形状应根据设计流量、理设深度、工程环境条件,同时 结合当地施工、制管技术水平和经济、养护管理等要求确定,一般 宜选用圆形; 4长度、管径、流量和流速应结合其功能、调蓄量等进行系统 优化设计,并应采用水力模型对隧道内水流的流速、流态进行模拟 校核,必要时可设置流槽; 5应布置防水照明设施和实时水位、水量监测系统。供电宜 采用二路电源,二路互为备用或一路常用另一路备用; 6应合理确定冲洗和清淤的方式、机械和周期,并应确定清

    7应采取防渗防腐措施,并应设置小流量排水泵

    1用于削减峰值流量的隧道调蓄工程出水可排人城镇下游 的大型水系或水体,并不得引发排放口周边区域内涝灾害; 2宜采用重力流出水,无法重力流出水时,应在其下游设置 排空泵站,当上游未设粗格栅时,泵站内应设粗格栅;排空泵站的 流量应根据隧道调蓄工程的主体功能、运行模式、设计放空时间等 因素确定,并应设置备用泵;当隧道调蓄工程出水口受到受纳水体 顶托时,应设置防倒灌拍门或闸门; 3出水口形式和出口流速,应根据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水 体的流量、水位变化幅度、水流方向、波浪状况、稀释自净能力、地 形变迁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4出水口应采取防冲刷、消能、加固等措施,应设置警示标 志;当排水口位于通航河道岸边时,应系统评估对河道底泥的冲 刷,不得对航道产生影响: 5有冻胀影响地区的出水口,应采用耐冻胀材料砌筑,出水 口的基础应设在冰冻线以下。 4.5.11宜通过流体力学模拟或水工结构模型模拟,对隧道调蓄 工程的设计进行校正和优化。 4.5.12隧道调蓄工程应设置送排风设施,通风井宜设置除臭 设施。 一送

    4.5.13隧道调蓄工程宜设置集中的控制系统,对管渠系统所有

    4.5.14隧道调蓄工程应设置检修设

    5.1.1雨水调蓄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

    5.1.2施工单位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 实行自审、会审和签证制度;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 出意见和建议。

    行自审、会审和签证制度;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 意见和建议。

    5.1.3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对涉及危险性

    部、分项工程以及关键和重要部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 只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危险性车 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安装方案尚应按规定进行专家评

    5.2.1水体调蓄工程施工应在枯水期施工螺纹标准,并应在汛期前施工至

    体对施工人员造成损害。

    5.3.1整机安装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动力装置或传动机构均 不得在现场进行拆卸、装配和组装作业。对规定在现场按部件组 装的机械设备应按制造厂的定位标记作接点连接,连接精度应符 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2在线仪表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不得少装、漏

    5.4.3 当雨水调蓄工程出水用于雨水回用时锅炉标准,应逐段检查雨水供 水系统上的水池、水表、阀门、给水栓、取水口等,并应检查防止误 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5.4.4隧道调蓄工程的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应检验合 合设计要求。

    ....
  • 相关专题: 雨水调蓄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