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2018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3.1.5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应合理利用既有路面结构,积极采用路面材料循环不 及节能环保的养护新技术。
.2.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应按调查与评价、病害诊断与养护对策选择、技术诊 及施工图设计的流程开展工作。
3.2.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流程应按图3.2.2进行
要求。 3.3.2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设计年限应参照表3.3.2选用饲养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适 当调整。
3.3.2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设计年限应参照表3.3.2选用,有特殊要求 当调整。
图3.2.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流程图
3.2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设计年限(年)
3.3.3结构性修复设计年限应综合考虑交通状况、路面使用性能、养护目标等因 行选择,作为路面结构验算的计算参数。
3.4公路沥青路面功能性修复预期使用年限(金
3.3.5功能性修复预期使用年限应与养护目标相匹配,结构组合设计时应选择能 足预期使用年限要求的结构组合形式及材料类型。
3.3.6预防养护的预期使用年限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原路状况、投资计划和选用 的技术措施等因素合理选择,宜为2~5年。
4.2.2既有路面结构形式应综合技术标准及养护信息数据进行确认。各种已实 范养护措施的使用效果应综合分析历年路况检测数据、交通状况及自然条件等数据 导到。
4.2.3交通量和交通组成数据应至少包含最近3年的交通量观测资料。轴载谱数据 应采用专用轴载调查设备进行连续检测,若条件不具备时可进行抽样调查。轴载谱数据 调查及分析方法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的相关规定
4.3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评价
4.3.1养护设计时应采用检测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否则应按现 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相关规定重新检测。 4.3.2路面技术状况数据的检测要求应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进行区分,并符合表 4.3.2的要求。
4.3.1养护设计时应采用检测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否则应拉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相关规定重新检测。
4.3.2路面技术状况数据的检测要求应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进行区分,并符合 .3.2的要求。
表4.3.2路面技术状况数据检测要求
吸公路路面损坏数据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分方向进行检测。 2.路面抗滑性能和路面磨耗数据可根据检测设备条件二者取。
技术状况 数据宜米用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采集,不具备条件时可采用人 技术状况数据检测应符合表4.3.3的规定,人工检测方法可参照本规范附
工检测。路面技术状况数据检测应符合表4.3.3的规定,人工检测方法可参照本规范附 录A.1
4.3.4路面损坏宜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并根据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示准》(JTCH20)的要求,计算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破损率(DR)等,统计 各评价单元的典型病害类型
3.5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应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检测得到,并根据现行《公 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要求,计算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在不具备 化检测的条件下,可采用三米直尺测量路面的最大间隙,并利用表4.3.5对检测结 #行评价
表4.3.5路面平整度评定标准
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计算方法,计算单位路段长度平均车辙深度(RD 及车辙深度指数(RDI)。
4.3.7路面抗滑性能数据应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或人工检测得到,开根据现行《公 络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计算方法,计算单位路段长度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SRI)。
4.3.8横向力系数(SFC6o)、构造深度(TD)、摆值(BPN)及动态摩擦系数 DFT。)等检测指标可与交工验收标准相比较,分析路面抗滑性能。
4.3.8横向力系数(SFC6o)、构造深度(TD)、摆值(BPV)及动
4.4预防养护专项数据检测与分析
4.4.1采用预防养护的设计单元,应结合路况特点,针对路表面结构层病害分布特 点、纹理特征、材料特性及路面结构渗水状况等开展专项检测工作。 4.4.2路表面出现轻微裂缝的设计单元,应对其裂缝发展层位、发展形态、影响面 识进行调查,分析裂缝产生原因。
4.4.3抗滑性能不良的设计单元,应对其路表面纹理特征及表面层集米
有生能良 查,判断引起路面抗滑性能不良的原因。
查,判断引起路面抗滑性能不良的原因。
香,判断引起路面抗滑性能不良的原因。
及渗水性能进行调查,判断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封水效果
4.5修复养护专项数据检测与分析
4.5.1采用修复养护的设计单元,应结合路况特点,开展修复养护专项数据检测 工作。
采用修复养护的设计单元,应结合路况特点,开展修复养护专项数据检测
表4.5.2修复养护专项数据检测要求
4.6施工图设计相关资料调查
应在技术设计完成后进行施工图设计相关
4.6.2施工图设计补充数据调查要求宜符合表4.6.2的规定
病害诊断与养护对策选择
病害诊断与养护对策选择
5.1。1各设计单元的养护对策应在开展专项数据调查、确定病害发展层位、 珍断病 害产生原因、判断病害发展趋势后进行选择。 5.1.2路面病害原因诊断应综合考虑路况专项检测数据、交通荷载、气候环境、施 工质量等因素。
5.1.3养护对策选择应最大限度利用既有路面结构,并对结构层中的病害进行 处治。
2.1利用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分析后,可将各评价单元划分 方养护及修复养护等养护类型,划分方法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评价单元养护类型划分方法
5.2.2表5.2.1中各指标值域应根据各评价单元的建养历史、交通状况、养护水平 况现状及养护目标等因素综合确定。在缺少相关数据及经验的情况下,可参 5.2. 2的取值范围。
表5.2.2养护标准值参考范围
5.4.3根据病害发生的层位不同,沥青路面病害可分为路基结构不稳定、基层结 坏、沥青面层结构破坏及沥青表面层性能衰减等类型。
5.4.4路面病害产生原因应基于建养历史、交通荷载、路况特点和专项调查结果 结合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5.4.5路面病害原因诊断结果应与路况和专项调查结果相互匹配,病因诊断分析可 参考表5.4.5。
病害诊断与养护对策选择
6.2.3沥青面层结构组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沥青面层结构组合设计应符合工列规
1既有路面水损坏严重的路段,宜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加密实沥青混凝 土表面层的组合形式提高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 2既有路面裂缝较多的路段,可适当增加加铺层厚度,并设置应力吸收层,下面 层宜采用性能良好的骨架嵌挤型混合料。 3重车比例较大的路段,可采用改性沥青结合料,添加抗车辙改性剂,采用粗粒 式级配类型等,提高加铺结构高温稳定性
6.2.4基层及底基层结构组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基层及底基层结构组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路面高程不受限制时,宜采用现场冷再生的方式对破损基层进行修复,结合料
类型可包括水泥、石灰、粉煤灰、乳化沥青或泡沫沥青等,再生层可作为新路面结构底 基层或基层,其上可加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或沥青碎石材料作为补强层。 2不具备基层现场再生条件时,宜优先考虑对既有路面基层材料进行厂拌冷再生, 用于新路面结构基层或底基层。 3对地下水位过高、原基层或底基层受污染或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宜在 底基层底部增设相应功能层
6.2.5路面各结构层的层间黏结应符合下列规定:
4.1方案比选应从技术和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推有 理的养护方案。
6.4.2技术和环境因素比选时,应综合考虑路面使用性能、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工 期、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效果、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
6.4.3经济因素比选时,可采用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方法计算的初期养护投资、后 期养护费用等,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本规范附录C。 6.4.4交通因素比选时,应综合考虑施工期绕行线路及道路使用者费用、封闭交通 时间、交通组织方式等因素
6.4.3经济因素比选时,可采用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方法计算的初期养护投资、 用养护费用等,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本规范附录C。 6.4.4交通因素比选时,应综合考虑施工期绕行线路及道路使用者费用、封闭交 间、交通组织方式等因素
7.1。1应按本规范第4.6节的要求进行补充数据调查后,根据优化方案开展施工图 设计。 7.1.2施工图设计应包括材料组成设计、结构力学验算、路面排水设计、交通组织 设计、其他设计等内容。 7.1.3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应参照现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 法》的要求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7.2.1沥青路面材料配合比应根据确定的养护方案,结合当地筑路材料供应状况升 展设计,并提出材料的质量要求。 7.2.2路面材料应根据沿线料场分布和材料性能检测结果,并结合材料性能要求和 地区路面使用经验进行合理选择。 7.2.3筑路材料应进行现场取样,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等相关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养护需求,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7.2.4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和《公路沥青路面再 生技术规范》(JTGF41)等的相关规定,明确混合料的施工工艺要求。
7.3.1路面结构力学验算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的布 舰定。
养护设计规范(JTG5421一
7.3.2应按各结构层混合料的最终设计参数开展结构力学验算,必要时可调整路面 结构厚度及结构层材料。
7.4.1存在排水不良或排水设施损坏的路段,应根据路况调查结果,结合水文及 情况,开展排水系统设计。
7.5.3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安全设施配备及养护安全作业应符合现行《公 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的相关规定
.5.4养护作业控制区应综合考机械设备作业条件、对交通通行的影响等因素 合中央分隔带开口、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出入口的具体位置,进行合理设置
7.6.1应根据需要开展与路面养护工程相关的其他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包括路 线设计、路基设计、桥涵和隧道维修加固设计、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等。 7.6.2其他项目设计应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
7.7施工图设计文件编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54212018
附录A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数据调查方法
A.1路面病害人工调查
1.2龟裂病害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并应分别记录各等级龟裂的面积。在 面的相同区域内存在不同等级的龟裂病害且难以区分时应按最严重的病害级主
算。鱼裂病害如图A.1.2所示。
算。鱼裂病害如图A.1.2所示。
历青路面养护设计数据调查
图A.1.2角裂病害标注图例
A。1.3块状裂缝划分为轻、重两个等级,并应分别记录各等级块裂的面积。在路面 的相同区域内存在不同等级的块裂病害且难以区分时,应按最严重的病害等级计算。另 外,当块裂区域内存在龟裂时,计算块裂面积时应减去龟裂部分的面积。块状裂缝病害 如图A.1.3所示。
图A.1.3块状裂缝病害标注图例
1.4纵向裂缝划分为轻、重两个等级,并应分别记录各等级纵向裂缝的长度及裂 边支缝发展形态。在路面的相同区域内存在不同等级的纵向裂缝且难以区分时肉制品标准,应 严重的病害等级计算。同时,当纵向裂缝穿过龟裂区域时,该区域里纵向裂缝的长 应算入纵向裂缝计算的总长度内。纵向裂缝病害如图A.1.4所示。
缝周边支缝发展形态。在路面的相同区域内存在不同等级的纵向裂缝且难以区分时,应 按最严重的病害等级计算。同时,当纵向裂缝穿过龟裂区域时,该区域里纵向裂缝的长 度不应算入纵向裂缝计算的总长度内。纵向裂缝病害如图A.1.4所示。 A。1.5横向裂缝划分为轻、重两个等级,并应分别记录各等级横向裂缝的长度及裂 缝周边支缝发展形态。在路面的相同区域内存在不同等级的横向裂缝且难以区分时,应 按最严重的病害等级计算。同时,当横向裂缝穿过龟裂区域时,该区域里横向裂缝的长 度不应算入横向裂缝计算的总长度内。横向裂缝病害如图A.1.5所示。
。1.5横向裂缝划分为轻、重两个等级,并应分别记录各等级横向裂缝的长度及裂 边支缝发展形态。在路面的相同区域内存在不同等级的横向裂缝且难以区分时,应 严重的病害等级计算。同时,当横向裂缝穿过龟裂区域时,该区域里横向裂缝的长 应算入横向裂缝计算的总长度内。横向裂缝病害如图A.1.5所示。
图A.1.6坑槽病害标注图
A.1.7松散病害划分为轻、重两个等级,并应分别记录各等级松散病害的面积、集 料散失情况、坑洞数量等。在路面的相同区域内存在不同等级的松散病害且难以区分 时,应按最严重的病害等级计算。松散病害如图A.1.7所示。
图A.1.9车撤病害标注图例
A.1.10波浪拥包病害划分为轻、重两个等级,并应分别记录各等级波浪拥1 的面积、波峰和波谷之间的高差等。波浪拥包病害如图A.1.10所示。
试验、检测与鉴定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54212018)
图A.1.10波浪拥包病害标注图例
....- 相关专题: 沥青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