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2月).pdf

  •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2月).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9-0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体育馆建筑是城市重要的公共设施之一。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与周边 其他功能区及建筑有一定距离,相互干扰少。对外交通便捷,内部场地开 散、停车便捷、交通顺畅。给水排水、供配电、通讯等市政设施齐全;室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内空间开阔高大,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各分区出入口和交通流线相对独立, 又联系便捷;室内水、电、暖、通讯、消防、无障碍等基础设施齐全,各 功能区配套设施齐全相对独立。在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状况下,有 利于救护和有关车辆快速进出与停放:有利于在室外场地进行临时设施搭 建:室内场地能布置较多的医疗床位灰铸铁标准,各功能区可改造为既独立又关联的 具有相关医疗功能的用房。基于上述特点,体育馆有快速改造为具有相当 规模临时医疗中心的基础条件

    本《指南》以应对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为假设前提。为此而进行 的改造设计预案必须遵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易感人群的基 本准则,同时原则上应满足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标准的规定 (相关规范、标准详见附录1)。如应急改造由于现状条件及临时应急性 持点等原因无法满足改造要求时,应确定合理的设计依据和标准,不得降 低医疗业务流程及感染控制等卫生防疫要求和性能标准,必要时组织专项 技术论证,并应征得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后实施。

    1)应急性原则:应在功能布局、设备设施及运维等方面体现应急特 征:应充分利用工业化建造技术,如采用装配式、模块化、成品等技术措 施,就地取材,优先采用当地成熟的施工技术,满足应急防控的需要。 2)安全性原则:应遵循安全至上的原则,保障建筑结构安全、设施 设备运行安全、消防安全和环境安全,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合理性原则:应选择在选址条件、建筑空间结构、机电系统等方 面具备应急快速改造条件的体育馆,要善落实医疗流程和使用要求,并充 分听取医疗专家的建议,制定合理改造方案,确保临时医疗设施有效运行。 4)可逆性原厕:应充分结合与利用现状空间划分、建筑结构、设备 设施、机电系统等,尽量不改动或少改动,制定适宜的改造方案,为后续 灰复原使用功能提供便利条件。 5)实操性原卿:改造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经济、社会条件,充分 考虑设施储备、经费投入、使用效率、施工条件、部门协同等因素,便于 快速组织实施。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或事故快速建造的能有效实施医疗 台的临时场所,

    医护人员的休息、调整、生活区。该区域属于清洁区,

    患者集中隔离、治疗的病区。该区域属于污染区。

    医护人员经卫生通过后的工作区,包括办公、诊疗、护士站、治疗 量间、临时休息等用房。

    集中收治患者的病区以及患者通过的有病毒污染的区域,也是医护人 员对惠者进行诊疗、护理及污物暂存、处理的区域。

    清洁区、平污染区、污染区等相邻空间之间设置的有组织气流井形 生安全屏障的间隔空间,

    位于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医护人员经更衣、沐浴、换鞋、洗手等 卫生处置的通过式空间。

    病区内独立设置的临时重症隔离区,为待转院惠者提供的隔离空间 治空间。

    病区内独立设置的,为惠者康复出院前提供的临时观察区

    完成接受患者的相关工作程序的区域,

    在病区内为重症患者设置的全封闭负压隔离空间

    “三区”是指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通道”指医护通道和 惠者通道。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三、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3.1既有体育馆改造条件评估

    3.1.1应避免与高密度居民区、学校等人员密集活动区直接相邻。 3.1.2远离水源保护地。 3.1.3与周边建筑物之间应有不小于20米的隔离间距。 3.1.4具备完善的市政设施或改扩建条件,市政污水和雨水管线分设 3.1.5建筑使用正常,比赛场地宜位于地面层。 3.1.6结构安全可靠。 3.1.7设备、设施配套齐、安全可靠且运行正常

    3.2场地临时改造要点

    3.2.1临时医疗中心实行全封闭管理。 3.2.2合理利用现有场地的各出入口,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合理组织 洁污、医惠、人车等流线,避免交义感染。 3.2.3应妥善处理废水、废弃物,满足卫生防护和环境安全要求。 3.2.4场地出入口附近应布置救护车冲洗消毒场地。 3.2.5场地内临时设置的医护人员卫生通过用房、病人卫浴用房等 应严格做好防护

    4.1.1充分结合和利用既有建筑的空间划分、功能布局、建筑结构、 设施设备、机电系统等,在满足临时医疗中心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内 部改动尽可能采用可逆的快速改造。 4.1.2必须新增的医疗辅助设施优选在体育馆建筑外部设置。 4.1.3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必须符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 离易感人群的相关要求。

    4.2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要点

    4.2.1*功能分区 改造设计应严格符合“三区两通道”的要求。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均为 隔离区。清洁区与隔离区之间应严密分隔,并设置相应的卫生通过和缓冲 间。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宜分别布置在原体育馆的不同防火分区内: 以减少改造工作量。 4.2.2*流线与流程 严格遵循医护人员与惠者流线分设、清洁物流和污染物流分设的原则, 严防交叉感染。结合医护人员工作流程,应按清洁区→半污染区一→污染区 顺序,合理组织流线;患者入院与出院流线应分设,重症惠者转运出口应 独立设置,并与康复惠者区域及出口通道保持20米以上距离。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4.2.3各功能区设计要点

    4.2.4无障得设计 场地与建筑应满足无障碍使用要求。主要出入口及内部医疗通道应有 到达各医疗区域的无障碍通道。既有建筑内部通道有高差处应采用坡道连 通,坡度符合无障碍通道要求,并确保移动病床及医护人员同时通过的必 要宽度。 4.2.5*消防设计 应符合现行国家及江苏省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1)病床区内各围合护理分区应不少于两个蔬散口,分区内任一点至 分区疏散口的距离不大于30米,分区之间应形成消防疏散通道,分区之 间消防疏散通道宽度不宜小于4米。分区内通道及蔬散通道地面应粘贴地 面蔬疏散指示标志。分区隔断材料应选用防火材料,高度不宜小于1.8米。 2)改建后各楼层或高大空间内容纳的人数应根据现有疏散楼梯及安 全出口的疏散宽度确定,疏散楼梯间或高大空间安全出口净宽度按不小于 1米/100人计算。 3)应急改造时采用的装配式设施的柱、梁、標等结构构件的耐火等 级应由产品供应商提供相关消防性能检测报告,并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4.2.6标识 应根据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不同行为进行不同类型的标识提示,包括各 功能区、行为要求、蔬散路径、床位导示、洁污分区、洁污流线、污废处 置要求和关键作业流程要求等。标识应醒目清晰。

    4.3相关技术方案及建议

    4.3.1合理利用原体育馆设施 改造设计要合理利用体育馆原有设施,以下三个区域原则上应根据原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4.3.2需局部新建的医疗辅助设施

    5.1.1建筑功能及平面改造使用的主材应符合防火、环保、轻型的要 求,建造方式宜满足可快速拼装和拆卸的要求。 5.1.2注重对原有主体结构的保护,复核增设的隔墙、设施和设备等 荷载是否对原结构安全产生影响。

    5.2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要点

    5.2.1既有结构安全评估 复核改造后建筑物的整体重量,不应超过原有建筑物实际重量的1.1 倍; 对新增分隔墙体、增设重型医疗设备的各个局部结构单元,复核其竖 向荷载下的楼盖承载能力,局部不足时:可增设临时支撑。部分重型设备 可通过调整布置位置至竖向承重构件周边等措施,避免对主体结构进行加 固。 5.2.2馆外新增结构 对无法避免的馆外新增小型建筑物,宜来用装配整体式单元结构组合 而成。 5.2.3构造设计 1)室内新增的隔墙,应采用装配式轻质墙板或轻钢龙骨墙板;位于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比赛大厅的隔断,宣尽可能采用组合自立式成品,避免在比赛大厅设置临 时锚栓等,尽量减少对原有楼地面造成损伤。 2)对架空的较重管道和设备应另行设置相应的设备支架。 3)室外新增钢结构的露天部分应有防腐措施。室外装配式临时工程 宜架空处理:直接落地时,落地处局部向外找坡,防止钢柱脚腐蚀。

    6.1.1改建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给水排水 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传染病 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 医疗设施设计标准》T/CECS661的规定。 6.1.2*严禁未经消毒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隔离区生活污废水、医疗 废水排放至市政排水管网。 6.1.3原有给水排水系统仅用于清洁区,不进行改造。新增设备和系 统用于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在满足临时医疗中心使用需求的同时,宜施工 方便、快捷且便于后期拆除、恢复。 6.1.4消防设施配置应符合应急部消防救援局《发热病患集中收治临 时医院防火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6.2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要点

    6.2.1给水系统 1)生活给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有关规定。最高日用水定额可按每床每天80~120L计。 2)*供水系统应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防止回流污染,当系统风险 高时,应采用断流水箱加水泵供水方式,且应设置消毒设备。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3)洗浴区生活热水系统宜采用集中供应系统。加热方式宜采用空 原热泵,当采用电热水器时,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 4)每个隔离病区应单独设置饮用水供水点,宜采用电开水器

    1)生活污水与雨水应分别收集,消毒池前室外污水管网采用无检查 并的管道连接方式。 2)患者出入口及室外场地应加强地面防护及消毒措施;有条件的可 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消毒后排放,初期雨水量按降雨量15mm~25mm计算。 3)在车辆出入口处应设冲洗和消毒设施,消毒废水应排入污水系统。 4)污染区与半污染区的卫生器具和装置的污废水与排水通气系统均 应独立设置。 5)*通气管口四周通风良好,且通气管口应设置高效过滤器和其他 消毒设备。 6)排水系统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水封破坏的技术措施,可采用洗手盆 的排水给地漏水封补水。 7)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的空调冷凝水应分别收集排入多通道地漏。 6.2.3污水处理 1)污水处理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消毒系统等。 2)*半污染区、污染区污废水必须预消毒后排入化粪池,并应经二 次消毒达标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3)污水在化粪池中的停留时间不应少于36h。 4)消毒池、化粪池等均应封闭,废气应收集消毒。 5)预消毒池宜采用臭氧消毒,消毒时间不应小于0.5h;消毒池消毒 时间不应小于2. 0h。

    6.2.4消防 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有关规定 建筑灭火器按严重危险级场所配置。 2)贵重设备用房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 3)在新增生活给水系统上设置消防软管卷盘,其布置应满足至少有 1股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的要求。

    6.3相关技术方案及建议

    6.3.1充分利用原有卫生设施和给水排水系统为清洁区医护入员使 用,新增卫生设施和给水排水系统为污染区患者及半污染区医护人员使用。 6.3.2新增供水系统采用装配式不锈钢箱泵供水设备,设置在清洁区, 用于新增的用水设施和消防卷盘。 6.3.3新增热水系统采用模块化空气源热泵机组,设置在室外清洁区, 用于患者及医护人员洗浴。 6.3.4新增的通气管口设置高效过滤器和其他消毒设备。 6.3.5新增的室外污水排水管网采用无检查并的管道连接方式,并根 据要求设置通气管及清扫口。 6.3.6新增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预消毒→化粪池→消毒池工艺,并配 备废气处理系统。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7.1.1*应调研核实原通风空调系统的现状,并根据应急临时医疗中 心建设要求及使用特点确定通风空调系统改造方案,充分利用既有设备设 施,适宜改造。 7.1.2*通风空调系统应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域独立设置。 7.1.3*通风空调系统的送排风机应设置在清洁区,且平污染区、污 染区的排风机应设置在清洁区专用机房内或室外安全处,送排风机不应设 于同一机房内。 7.1.4通风空调系统中不应安装对人体有损害的臭氧、紫外线等消毒 装置。 7.1.5防排烟系统设计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建筑防 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等规范及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兼 顾医院应急和临时的特点。

    7.2.1设有空调系统时,各功能房间温度宜控制在18~28℃。 7.2.2清洁区可采取机械通风方式或自然通风;半污染区、污染区应 采取机械通风方式。 7.2.3*负压隔离单元的最小换气次数应不小于12次/h,患者集中

    收治区的最小换气次数应不小于12次/h(以2.5来高度为计算依据), 半污染区的最小换气次数应不小于6次/h。机械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 应能保证各区压力梯度要求。 7.2.4*污染区、平污染区排风系统应设高效过滤器,排风的高效过 滤器应安装在房间的排风口处。 7.2.5惠者集中收治区厕所及盟洗间应设排风系统,满足换气次数 12次/时,排风口处应安装高效过滤器。 7.2.6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送、排风机的安装位置,半污染区、污染 区的排风机应当设在排风管路末端,排风系统的排出口不应临近人员活动 区,且宜高空排放。新风取风口及其周围环境必须清洁,保证新风不被污 染。排风系统的排出口、污水通气管与送风系统取风口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20米或垂直距离不得小于6米。 7.2.7检验室内检验台、通风橱应设独立的排风系统,室外排风出口 应设置在高处,具体要求按《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执行。 7.2.8*管道穿越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围护结构处应采取密封措施。

    7.3.1*不同污染等级区域压力梯度的设置应符合定向气流组织原 则,应保证气流从清洁区→半污染区一污染区方向流动。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7.3.2相邻相通不同污等级房间的压差(负压)不小于5Pa,负压 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惠者集中收治区、缓冲间与半污染区;清洁区气压相 对室外大气压宜保持正压。 7.3.3房间送风口与排风口布置应符合定向气流组织原则,气流组织 应防止送排风气流短路。 7.3.4医护人员通过“一次更衣→二次更衣一→缓冲间”后,从清洁区 进入到隔离区,在“一次更衣”设置不小于30次小时的送风,各相邻 隔间设置D300通风短管,气流流向从清洁区至隔离区。医护人员通过“缓 冲间一→脱隔离服间→脱防护服间→脱制服间→淋浴间→一次更衣”后,从 隔离区返回清洁区,在“缓冲间→脱隔离服间,设置不小于30次小时 的排风,各相邻隔间设置D300通风短管,气流流向从清洁区至隔离区

    7.4相关技术方案及建议

    7.4.1患者集中收治区可将原有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切换为全新风运行 模式,关闭回风阀(不得漏风),全开新风阀,同时送风机变频(或者台 数控制)调整风量至所需送风量。有条件时空调机组可增设空气净化消毒 装置。 7.4.2患者集中收治区可利用原有的排风风机及排风主管机械排风; 如无法利用原有的排风风机及排风主管时,应增设排风系统。患者集中收 治区通风系统应考虑风量平衡措施,排风量为送风量的1.2倍。 7.4.3惠者集中收治区排风口宜通过立管引至下部,形成上送下排的 有序气流组织,风管可考虑采用成品风管等能快捷安装的管道。 7.4.4污染区如原通风系统不满足临时医疗中心的要求,可增设明 装的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量大于送风量,保持负压,送风应经过粗效、

    中效、业高效过滤器三级过滤处理。 7.4.5清洁区可保留原新风系统或增设新风系统,关闭原排风系统, 清洁区宜保持正压。 7.4.6惠者集中收治区的空调系统由回风工况调整为全新风工况,送 风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可考虑开大机组水阀,提高供回水温差等措施。 7.4.7惠者集中收治区可在各区域适当布置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空气 净化器。冬季室内温度过低时,惠者集中收治区可在各区域适当布置电热 供暖设施。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8.1.1电气设计应符合临时医疗中心防控及诊疗要求。 8.1.2应充分利用原有供配电系统,兼顾建设方便快捷。 8.1.3电气设计不应对体育馆原配电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确保体育馆 可复用。

    8.2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要点

    8.2.4对于中断供电时间不得大于15s的电气负荷,应设置UPS不间 断电源装置,供电持续时间不应小于15min。 8.2.5临时医疗中心的配电箱(柜)、控制箱(柜)应设置在非污染区 宜设置在专用房间内。 8.2.6负压隔离病房通风和空调系统配电线路应采用双回路专用线路 供电,双电源在末级配电箱(柜)切换,控制宜采用成套定型产品:并满 足通风空调联动控制要求,宜在护士站(值班室)设置集中监控装置。 8.2.7临时医疗中心重症区域的照明与模块化重症隔间一体化配套, 隔离区及其他场所正常照明宜采用原来场所的照明,隔离单元和隔离区走 廊应设置夜间值班照明,隔离区照明宜在护士站(或值班室)统一控制。 8.2.8考虑应急特征,临时医院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灯的备 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疏散通道上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 平照度不应低于10勒克斯。应急疏散照明系统参照《消防应急照明和疏 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的要求设计。 8.2.9医疗场所及其他需要灭菌消毒的场所应设置紫外杀菌灯或空气 灭菌器插座。紫外杀菌灯应采用专用开关,不得与普通灯开关并列,应设 专用标识,距地宣为1,8来。平时有人滞留的场所若采用紫外杀菌灯,宜 米用间接式灯具或照射角度可调节的灯具。 8.2.10线路选型及敷设,电线电缆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消防负 荷供电线缆的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的有关规定。线缆宣在槽盒内及穿线管明敷设,槽盒及穿线管应采用不燃 型材料,线路穿越防火分区隔墙的缝隙及槽口、管口应采用不燃材料可靠 密封,线路穿越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隔墙的缝隙及槽口、管口应可 靠封堵。 8.2.11防雷与接地系统应利用体育馆已建的防雷接地系统,临时医 疗中心的保护接地、功能性接地、屏蔽接地等共用接地系统。抢救室、治 疗室、淋浴间或有洗浴功能的卫生间等应采取辅助局部等电位联结, 8.2.12供配电系统和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江苏省颁布的规范 与标准要求,特殊情况应通过专家与行政管理部门协商决定,

    8.3相关技术方案及建议

    8.3.1了解体育馆变配电系统变压器安装容量,确定是否增设箱式变 配电站。 8.3.2设置室外防雨静音箱式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电源。 8.3.3在建筑内增设临时配电间、配电系统满足临时医疗中心用电。 8.3.4利用临时医疗区原建筑场所照明,结合改造增补夜间值班照明、 应急照明、应急疏散指示照明。 8.3.5结合临时医疗中心隔断设置形式按现行规范设置火灾自动报警 及消防联动控制,并接入体育馆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9.1.1智能化设计应符合临时医疗中心防控及诊治要求。 9.1.2改造工程应充分利用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信息机房及相关设施, 为改建提供便利。 9.1.3临时医疗中心区域的信息传输系统宜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 方式,优先采用无线方式。 9.1.4改造工程不应对体育馆原智能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确保体育 馆可复用。

    9.2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要点

    新闻出版标准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口控制系统,宜在体育馆已建的系统中护展完善。 9.2.4*根据医疗流程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对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 洁区进行医疗流线管理;系统采用非接触式识别方式,当发生火灾或出入 口控制装置电源发生故障时,出入口控制应处于开启状态。 9.2.5隔离病房宜设置探视系统和视频监护系统,病房探视和护理呼 叫信号系统宜采用无线传输系统形式,视频监护系统宜自成系统。 9.2.6临时医疗中心清洁区宜设置远程会诊(会议)系统,除具备远 程会诊、视频会议功能外,还应具有应急响应功能。 9.2.7智能化系统线路选型宣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线缆宣在槽盒内 及穿线管明敷设,槽盆及穿线管应采用不燃型材料,线路穿越防火分区隔 墙的缝隙及槽口、管口应采用不燃材料可靠密封,线路穿越清洁区、污染 区和半污染区隔墙的缝隙及槽口、管口应可靠封堵

    9.3相关技术方案及建议

    9.3.1公共信息网络、建筑设备专用信息网络可接入体育馆已建的对 应信息网络,共用网络设备。 9.3.2布线系统信息插座位数量需求参考: 重症监护病房每床位设置2个医务专网信息插座:轻症病区内按全覆 盖原则设置无线AP点:护士站设置1个语音插座、3个医务专网插座:医 护办公室每个工位设置1个语音插座、1个医务专网插座、1个公共信息网 插座;处置室、治疗室、值班室设置1个语音插座、1个医务专网插座; 诊断报告室、检验室、设备操作间的每个工位设置1个语音插座、1个医 务专网插座:每台医疗检验、检查设备设置1个医务专网插座:每间医护 宿舍设置1个语音插座、1个公共信息网插座、1个无线AP点:会议室、

    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 设计指南

    铝合金标准规范范本改造设计的编制工作要充分了解应急状态下快速改造工程的前期准备、 施工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相关内容。

    鉴于临时医疗中心应急改造的紧急性和特殊性,在建设改造过程中, 施工单位务必严格按图施工,确保救治中心的各项功能圆满实现。设计单 立应派设计师驻现场,随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建设单位在地方政府统筹安排下,在提前做好体育馆应急改造设计预案同 时,还要做好相关材料、设备设施、装配式成品单元模块等相关内容的采 购预案,便于快速供应,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
  • 体育标准
  • 相关专题: 体育馆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