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309-2020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CJJ/T 309-2020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2.1.7偏移及偏移量throwandquantityofthrow
在基准坐标系内,计算车辆轮廓线上各坐标点因车辆和轨道 的公差值、磨耗量、弹性变形量、车辆各种振动等原因,使车辆 在运行中偏离坐标点定义的基准位置的现象称为偏移。在横坐标 方向的偏移称为横向偏移,在纵坐标方向的偏移称为竖向偏移。 上述偏移的量值为偏移量。
建筑管理AMtg 车体销内上拱/销外下垂量; AMt1o 转向架构架横向制造误差值: AMt 转向架构架向上竖向制造误差值; AM12 转向架构架向下竖向制造误差值; AMt13 转向架簧下部分横向制造误差值; AMt14 转向架簧下部分竖向制造误差值 AM15 受流器横向安装误差值及尺寸公差值 AM16 受流器竖向安装误差值及尺寸公差值 Aq1 转向架轴箱轴承横向游隙; Aq2 车轮横向弹性变形; Aq3 转向架一系弹簧横向弹性变形量; △1 转向架中心销径向间隙及磨损量; △W2 转向架二系弹簧横向静态变形量; △W3 转向架二系弹簧横向动态变形量; AY.a 车体倾斜量。
Ta 车体在平面曲线外侧几何偏移量; T 车体在凸行竖曲线外侧几何偏移量: Tba 转向架在平面曲线外侧几何偏移量; Tbi 转向架在平面曲线内侧几何偏移量; T; 车体在平面曲线内侧几何偏移量; T 车体在凹行竖曲线内侧几何偏移量; △YBP 车体横向偏移量; AYsd 受流器横向偏移量; AY, 构架横向偏移量; AYw 簧下部分横向偏移量; △ZBPd 车体竖向向下偏移量; △ZBPu 车体竖向向上偏移量; AZ 车轮轮缘部分竖向向下偏移量; AZm 车轮踏面部分竖向向下偏移量;
△Zsd 受流器竖向向下偏移量; △Zu 受流器竖向向上偏移量; △Zd 转向架构架竖向向下偏移量 △Ztu 转向架构架竖向向上偏移量: AZwd 簧下部分竖向向下偏移量
2.2.3线路、轨道、供电
2.2.4设备及建筑几何特征
Ba 建筑限界曲线外侧宽度:
B; 建筑限界曲线内侧觉度; BL. 矩形隧道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建筑限界左侧面的距离; BR 矩形隧道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建筑限界右侧面的距离; 单线矩形隧道直线建筑限界宽度; bL 隧道左侧设备或支架距轨道中心线最大宽度值; bR一 隧道右侧设备或支架距轨道中心线最大宽度值: 设备安装误差和间隙; 直线结构底板至隧道顶板建筑限界高度; Hu一 曲线结构底板至隧道顶板建筑限界高度; 直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圆心距轨面的 高度; hi 设备限界高度; h2 设备限界至建筑限界在高度方向的间隙; 一计算点的横坐标值; YKa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点的横 坐标值; Ykh一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横坐 标值; Yki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内侧控制点的横 坐标值; Ys—一直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宽度点的横坐标值; 按半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 界圆心的横向位移量; y"—按全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 界圆心的横向位移量; Z一计算点的纵坐标值; Zka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点的纵 坐标值; Zkh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纵坐 标值:
Zki一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内侧控制点的纵 坐标值; 一一按半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 界圆心的纵向位移量; 按全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 界圆心的纵向位移量; AYa 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外侧总加宽量 △Yca一 车体及转向架由于轨道及车辆参数在曲线地段的变 化引起的设备限界曲线外侧加宽量: △Yci一车体及转向架由于轨道及车辆参数在曲线地段的变 化引起的设备限界曲线内侧加宽量; △Y; 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内侧总加宽量: △YQa一 欠超高引起的设备限界曲线外侧加宽量; △YQi 超高引起的设备限界曲线内侧加宽量: △a 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外侧总加高或降低量; △Z 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内侧总加高或降低量: △ZQa 欠超高引起的设备限界加高或降低量; △ZQi 超高引起的设备限界加高或降低量
g 重力加速度; Pw 风作用压强。
3.1.1限界计算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限界计算速度应付合下列规定: 1区间应为车辆构造速度; 2站站停车站有效站台范围计算速度应为60km/h; 3越行车站有效站台范围计算速度应根据屏蔽门结构强度、 车站形式、车辆及设备限界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3.1.2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之间的空间应满足轨旁设备及管线 的安装要求
当选用与本标准不同的车辆和轨道参数时,应按本标准计算方法 进行车辆限界计算,同时应满足本标准的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的 规定。
3.2.1车辆限界的计算应以平直线上的线路为基本条件,并应 根据隧道内及隧道外运行环境,分为隧道内和隧道外车辆限界。 3.2.2隧道外车辆限界应在隧道内车辆限界的基础上,另加当 地隧道外运行条件最大风荷载引起的横向和竖向偏移量。 3.2.3车辆限界的计算参数应按其概率性质分为随机因素和非 随机因素两类。非随机因素应按线性相加合成;随机因素应采取 均方值合成;并应将随机因素和非随机因素相加形成车辆的动态 偏移量。
随机因素两类。非随机因素应按线性相加合成;随机因素应采 均方值合成;并应将随机因素和非随机因素相加形成车辆的动 偏移量。
3.2.4车辆限界应由计算车辆轮廓线各点坐标加横向及竖向
3.2.5隧道内、隧道外车辆限界计算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
3.3.1直线地段设备限界与车辆限界之间的安全间距应为8mm
3.3.1直线地段设备限介 距应为8mm 一100mm。其中,车体上肩部横向间距应为100mm;车体下部 横向间距应为50mm;车体顶部向上间距应为50mm;车体下边 梁向下间距应为50mm;车下悬挂物向下间距应为50mm;转向 架部分横向及竖向间距应为15mm~30mm。直线电机初级铁芯 齿表面与感应板表面之间的气隙宜为8mm~12mm。 3.3.2曲线地段的设备限界应在直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基础上加 宽和加高,其加宽和加高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梁向下间距应为50mm;车下悬挂物向下间距应为50mm;转向
3.3.2曲线地段的设备限界应在直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基础上
3.4.1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之间的空间应根据设备和管线安装 尺寸、安装误差和变形所需的间隙确定。建筑限界和设备限界的 间距不宜小于200mm。
3.4.2建筑限界不应包含测量误差、施工误差、结构沉降、 移变形。
建筑限界可分为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圆形隧道建筑限界、
3.4.3建筑限界可分为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圆形隧道建笠
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高架建筑限界、地面建筑限界、车站建 限界和车辆基地建筑限界。
3.4.4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按直线地段设备限界进行设
.4.4 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按直线地段设备限界进行设计, 线地段应根据曲线半径、轨道超高、运行速度等进行建筑限界 宽及加高。
3.4.5单洞单线圆形隧道建筑限界应按正线盾构法施工地段
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轨道超高进行设计。 3.4.6单洞单线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应按正线暗挖法施工地段 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轨道超高进行设计
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轨道超高进行设计。
站台高度不应高于车辆客室地板
3.4.9区间建筑限界应根据区间设备限界、轨旁设备尺
表3.4.10构筑物或设备与车辆带电体或受电设备 之间的最小净距(mm)
3.4.11车辆基地的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车辆基地的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1车辆基地的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长度大于2m的库外连续建筑物至设备限界的净距不应 小于200mm,当设人行便道时,净距不应小于1000mm; 2长度不大于2m的库外非连续建筑物至设备限界的净距 不应小于200mm,当设人行便道时,净距不应小于600mm; 3车库大门边框至设备限界的横向间隙不应小于100mm;
4车库大门高度应按设备限界加不小于200mm间隙确定; 5车辆基地库内检修平台的高平台及安全栅栏与车辆轮廓 线之间,应留有80mm间隙,低平台应采用车站站台建筑限界。 3.4.12人防隔断门和防淹门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段人防隔断门和防淹门门框应按设备限界加不小于 100mm间隙确定; 2建筑限界高度应与区间矩形隧道高度相同: 3曲线地段应根据曲线半径和轨道超高按曲线地段矩形隧 道的加宽方法进行加宽及加高。 3.4.13在安装风机、风管、道岔转辙机等设备的地段,应在设 备限界的基础上根据设备安装空间需求确定建筑限界,并应采取 高部加宽及加高的措施。 2414道分反律饰阳用声相
4轨道区设备及管线布置
4.0.1各专业设备、管线位置应与连接线缆路径一致,且应符 合设备限界要求。 4.0.2各专业设备、管线应布置在建筑限界和设备限界之间的 有限空间范围内,设备和管线不得侵入设备限界。 4.0.3区间内各管线敷设路径宜连续。当管线从道床内过轨时, 宜在道床施工时预埋过轨管。 4.0.4区间设备及管线的布置宜满足安装、检修需求。 4.0.5除接触轨和感应板外,轨道区内安装的设备及管线与设 备限界应保持不小于50mm的间距。 4.0.6强、弱电设备及管线宜分别布置在线路两侧;必须布置 在同侧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强、弱电十扰距离要求。 4.0.7区间隧道内设备及管线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行车方向右侧宜布置弱电设备及管线,行车方向左侧宜 布置强电设备及管线。蔬散平台宜设在行车方向左侧,消防设 备、排水管以及维修电源箱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右侧。 2疏散平台上方2000mm空间范围内不宜安装设备及 管线。 3射流风机宜布置在隧道顶部或侧墙上部。 4各种隔断门门框外宜预理套管。 5当采用集中供冷方式时,区间隧道内的冷冻水管宜布置 在行车方向右侧。 4.0.8高架区间设备及管线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强电设备及管线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右侧,弱电设备及管 线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左侧。 2当采用侧向疏散模式时,宜在上下行线间设置疏散平台。
1强电设备及管线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右侧,弱电设备及 线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左侧。 2当采用侧向疏散模式时,宜在上下行线间设置疏散平台
3信号机宜安装在行车方向石侧。 4.0.9车站范围内设备及管线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岛式车站的广告灯箱、信号机和弱电电缆宜布置在站台 对侧,强电电缆宜布置在站台板下的结构墙外侧。 2侧式车站的广告灯箱宜布置在上下行线之间,弱电电缆 宜布置在站台内电缆通道中或上下行线之间,强电电缆宜布置在 站台板下的结构墙体外侧。
5.1L.型车限界主要计算参数
5.1.1LA型车计算车辆基本参数宜符合表5.1.1的规定
5.1.1LA型车计算车辆基本参数宜符合表5.1.1的规定。
.1.1LA型车计算车辆基本参数(m
表5.1.2L型车线路及接触轨基本参数
5.1.3 LA型车运行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高运行速度应为110km/h,车辆构造速度应为 120km/h; 2 站站停车站计算速度宜为60km/h; 3 高架线或地面线风荷载宜采用400N/m; 4 疏散平台距轨面高度不宜大于900mm; 5 正线和试车线宜采用60kg/m钢轨,车场线宜采用 50kg/m钢轨; 6 轨道最大超高不应大于150mm。 5.2L.型车车辆限界、设备限界
5.2LA型车车辆限界、设备限界
LA型计算车辆轮廓线坐标值(mm
注:表中第0点~第4点为空调机组控制点;第5点~第16点为车体控制点;第 17点~第21点为受流器自由状态控制点;第22点~第24点为车轮踏面上控 制点;第25点、第26点为轮缘上控制点;第27点~第30点为簧下控制点; 第31点、第32点为直线电机控制点,
图5.2.1LA型车隧道内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
注:表中第20a"点、第21a点为受流器非工作状态控制点
图5.2.2LA型车高架或地面直线地段车辆 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 一车辆轮廓线;b一车辆限界;c一直线设备限界
注:表中第20a"点、第21a"点为受流器非工作状态控制点。
5.3LA 型车建筑限界
5.3.1LA型车区间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图5.3.1)宜 符合下列规定:
图5.3.1LA型车区间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 直线设备限界;b一线路中心线;c一强电电缆支架;d一照明灯;e一疏散平台; f一环网电缆支架;g一漏泄同轴电缆;h一弱电电缆支架;i一信号机;
i一区间设备箱盒;k一消防水管
1左侧边墙距线路中线距离宜为2450mm,右侧边墙宜 为2300mm; 2轨面距隧道顶距离宜为4200mm
5.3.2LA型车圆形隧道建筑限界宜符合下列规定:
1)限界圆直径宜为5200mm; 2)轨面距隧道顶距离宜为4400mm。
限界圆直径宜为5200mm; 轨面距隧道顶距离宜为4400mm; 圆形隧道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宜采用移动隧道中心的 办法来弥补曲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加宽
a一曲线设备限界;b1一线路中心线;b2一隧道中线;b3一车辆中线; c一强电电缆支架;d一照明灯;e一疏散平台;f一环网电缆支架; g一漏泄同轴电缆;h一弱电电缆支架;i一信号机; i一区间设备箱盒;k一消防水管
5.3.3LA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图5.3.3) 宜符合下列规定: 1限界宽度宜为5300mm; 2轨面距隧道顶距离宜为4730mm。
图5.3.3LA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 直线设备限界;b一线路中心线;c一强电电缆支架;d一照明灯;e一疏散平台; f一环网电缆支架;g一漏泄同轴电缆;h一弱电电缆支架;i一信号机; j一区间设备箱盒;k一消防水管;H一轨道结构高度;F一矢高
图5.3.3LA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 直线设备限界;b一线路中心线;c一强电电缆支架;d一照明灯;e一疏散平台; f一环网电缆支架;g一漏泄同轴电缆;h一弱电电缆支架;i一信号机; j一区间设备箱盒;k一消防水管;H一轨道结构高度;F一矢高
5.3.4LA型车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图5.3.4)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有效站台边缘距线路中线距离宜为1648+mm,站台对 侧距线路中线距离宜为2300mm; 2站台高度宜为1030mm±5mm;
3轨面距轨顶风道底面距离宜为4200mm
3轨面距轨顶风道底面距离宜为4200mm。
图5.3.4LA型车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 车辆轮廓线;b一车辆限界;c一直线设备限界;d一漏泄同轴电缆; e—广告灯箱;f—信号机;g一弱电电缆支架;h一消防水管;
5.3.5LA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高架双线建筑限界(图5.3.5)宜 符合下列规定: 1两线之间疏散平台宽度不宜小于900mm; 2桥梁护栏距线路中线距离宜为2200mm。
5.3.5LA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高架双线建筑限界 符合下列规定: 1两线之间疏散平台宽度不宜小于900mm; 2桥梁护栏距线路中线距离宜为2200mm。
图5.3.5LA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高架双线建筑限界 租一直线设备限界:b线路中心线:c一疏散平台:d一弱电电缆支架!
e信号控制箱:信号机:g区间设备箱盒:h强电电
6.1L型车限界主要计算参数
6.1.1LB型车计算车辆基本参数宜符合表 6.1.1的规定,
6.1.1LB型车计算车辆基本参数宜符合表 6.1.1的规定。
6.1.1L.型车计算车辆基本参数(r
及接触轨基本参数宜符合表6.
1.2LB型车线路及接触轨基本参数
6.1.3LB型车运行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3LB型车运行条件应符合下
1最高运行速度应为100km/h,车辆构造速度应为110km/h; 2站站停车站计算速度宜为60km/h: 3高架线或地面线风荷载宜采用400N/m; 4疏散平台距轨面高度不宜大于800mm; 5正线和试车线宜采用60kg/m钢轨,车场线宜采用 50kg/m钢轨; 6轨道最大超高不应大于120mm。
2Ls型车车辆限界、设备限界
注:表中第0点~第5点为空调机组控制点;第6点~第18点为车体控制点;第 19点~第22点为受流器自由状态控制点;第23点、第26点、第27点、第 32点、第33点为构架控制点;第24点、第25点、第28点~第31点为簧下 控制点;第34点、第35点为直线电机控制点;第18a点为脚控制点;第 19a点、第20a点为受流器工作状态控制点。
:表中第0点~第5点为空调机组控制点;第6点~第18点为车体控制点;第 19点~第22点为受流器自由状态控制点;第23点、第26点、第27点、第 32点、第33点为构架控制点;第24点、第25点、第28点~第31点为簧下 控制点;第34点、第35点为直线电机控制点;第18a点为脚控制点;第 19a点、第20a点为受流器工作状态控制点。
出口标准图6.2.1LB型车隧道内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 a一车辆轮廓线;b一车辆限界;c一直线设备限界
B型车隧道内直线地段设备限界坐标
注:表中第20a"点、第21a点为第三轨支架控制点。
图6.2.2LB型车高架或地面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 a一车辆轮廓线:b一车辆限界:c一直线设备限界
:型车高架或地面线直线地段车辆限导
主:表中第20a"点、第21a点为第三轨支架
6.3 L,型车建筑限界
路桥工程表格6.3.1LB型车区间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图6.3.1)宜 符合下列规定: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