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电子版教材.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1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支路为次十路与居住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 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三、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一)按路面结构类型分类(见表1K411011) 道路路面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块路面三大类: (1)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贯人式和沥青表面处治。沥青混合料 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中、轻交通道路。 (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与钢 纤维混凝土,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3)砌块路面适用于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行街。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 (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 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 类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英国标准称压实后的混合料为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 沥青贯人式碎(砾)石面层等。 (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 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K411012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管材标准1K411000 城镇道路工程
2.路基填科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的细粒士,不适于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 页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 市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同时应采取在边 构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 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为100~150mm。 (三)基层与材料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 力扩散到路基。基层可分为基层和底基层,两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 度也不同。 (2)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湿润和多雨地区,宜 采用排水基层。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 通),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 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3)常用的基层材料: 1)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 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 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所用的工业废渣(粉煤灰、钢渣等)应性能稳定、无风 化、无腐蚀。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属于柔性基层,可用作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为防 止冻胀和湿软,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粒径小于5mm)的10%, 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20%。级配砾石用作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底基 层时,级配中最大粒径宜小于53mm,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 (四)面层与材料 (1)高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表) 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2)沥青路面面层类型: 1)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包括SMA(沥青玛瑞脂碎石混合料)和OGFC(大空隙开 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等嵌挤型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面层,其种类 应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孔隙率划分。 2)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支路及其以下道路的面层、支路的表面层,以及各级沥青路面 的基层、连接层或整平层;冷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冷补。 3)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I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通过在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添加合成沸石产生发泡润滑作用、拌合 度120~130℃条件下生产的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相同。 4)沥青贯人式面层: 沥青贯人式面层宜用作城市次干路以下道路面层,其主石料层厚度应依据碎石的粒行 确定,厚度不宜超过100mm。 5)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其 集料最大粒径应与处治层厚度相匹配 二、结构层与性能要求 (一)路基 (1)路基既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础条件,也是道路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 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 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 (2)性能主要指标: 1)整体稳定性: 在地表上开挖或填筑路基,必然会改变原地层(土层或岩层)的受力状态;原先处于 稳定状态的地层,有可能由于填筑或开挖而引起不平衡,导致路基失稳。软土地层上填筑 高路堤产生的填土附加荷载如超出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就会造成路堤沉陷;在山坡上开 挖深路堑使上侧坡体失去支承,有可能造成坡体塌破坏。在不稳定的地层上填筑或开挖 路基会加剧滑坡或塌。因此,必须保证路基在不利的环境(地质、水文或气候)条件下 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以发挥路基在道路结构中的强力承载作用。 2)变形量控制: 基层及其下承的路基,在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如地基软弱填土过分疏 松或潮湿时,所产生的沉陷或固结、不均匀变形,会导致路面出现过量的变形和应力增 大,促使路面过早破坏并影响汽车行驶舒适性。因此,必须尽量控制路基、地基的变形 量,才能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 (二)垫层 (1)垫层主要设置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路段上,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前者出现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结构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设置防冻垫层可以使 路面结构免除或减轻冻胀和翻浆病害。 1)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 2)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3)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2)性能主要指标: 1)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 2)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150mm,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 内宽度。 (三)基层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苟裁的坚向力并担面层下佳的应
1K411000 城镇道路工程
扩散到路基。且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习冻 释变形对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面层下的基层 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 (2)性能主要指标: 1)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2)不透水性好。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 各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 (四)面层 (1)面层直接承受行车的作用,用以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包 活舒适性和经济性),以满足汽车运输的要求。 (2)面层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 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3)路面使用指标: 1)承载能力: 当车辆荷载作用在路面上,使路面结构内产生应力和应变,如果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 结构层的强度或抗变形能力不足以抵抗这些应力和应变时,路面便出现开裂或变形(沉 陷、车辙等),降低其服务水平。路面结构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周期性影 响,也会使其承载能力下降。路面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疲劳损坏和塑性累积变形,需要维 修养护,但频繁维修养护势必会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营。为此,路面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 用需要,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2)平整度: 平整的路表面可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力,行车产生附加的振动小,不会造成车辆颠 簸,能提高行车速度和舒适性,不增加运行费用。依靠先进的施工机具、精细的施工工 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经常、及时的维修养护,可实现路面的高平整度。为减缓路面 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厚度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3)温度稳定性: 路面材料特别是表面层材料,长期受到水文、温度、大气因素的作用,材料强度会下 降,材料性状会变化,如沥青面层老化,弹性、黏性、塑性逐渐丧失,最终路况恶化,导致 车辆运行质量下降。为此,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 4)抗滑能力: 光滑的路表面使车轮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汽车在雨雪天行驶或紧急制动或转弯时,车 轮易产生空转或溜滑危险,极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 耐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路面抗滑能力强,可缩短汽车的制动距 离,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 5)透水性: 一般情况下,城镇道路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以防止水分渗人道路结构层和土基,到 使路面的使用功能丧失。 6)噪声量: 城市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会使人们出行感到不舒适,也会使居民生活质
1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量下降。城市区域应尽量使用低噪声路面,为营造静谧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近年我国城市开始修筑降噪排水路面,以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减少城市交通噪 声。降噪排水路面的面层结构组合一般为:上面(磨耗层)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 面层、下(底)面层等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这种组合既满足沥青路面强度高、高低温 性能好和平整密实等路用功能,又实现了城市道路排水噪功能
IK411013水泥混凝十上路面构造特点
一、构造特点 (一)垫层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环境下,水泥混凝土道路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 (1)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 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 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 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 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二)基层 (1)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 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勾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 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 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和多 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 (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 (4)各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 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三)面层 (1)面层混凝土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 混凝土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 (性(抗冻性),表面应抗滑、耐磨、平整。 (2)混凝土面层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会产生胀缩。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裂缝或翘曲, 凝土面层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接缝,形成一块块矩形板。一般相邻的接缝对齐, 错缝。每块矩形板的板长按面层类型、厚度并由应力计算确定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IK411014沥雪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K411014香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结构组成与分尖 (一)材料组成 (1)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组成,有的
K4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K411000 城镇道路工程
(一)沥青 我国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2008规定:城镇道路面 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其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1.粘结性 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即沥青的粘度。常 用的是条件粘度,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一2004也列人了60℃动力 粘度(绝对粘度)作为道路石油沥青的选择性指标。对高等级道路,夏季高温持续时间 长、重载交通、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结构层,宜采用 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对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宜选用稠度小的沥青。当 需要满足高、低温性能要求时,应优先考虑高温性能的要求。 2.感温性 感温性是指沥青材料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感应性。表征指标之一是软化点,即沥青在 特定试验条件下达到一定粘度时的条件温度。软化点高,意味着等粘温度也高,因此软化 点可作为反映感温性的指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一2004规范新增了 针入度指数(PI)这一指标,它是应用针入度和软化点的试验结果来表征沥青感温性的 项指标。对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高等级道路,夏季高温 持续时间长的地区、重载交通、停车站、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车速较慢的路段或部 位需选用软化点高的沥青,反之,则用软化点较小的沥青。 3.耐久性 沥青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受到热、光、水、氧气和交通荷载等外界因素的作用 而逐渐变硬、变脆,改变原有的粘度和低温性能,这种变化称为沥青的老化。沥青应有足 够的抗老化性能(即耐久性),使沥青路面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我国相关规范规定, 采用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测老化后沥青的质量变化、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10℃或 5℃)等来反映其抗老化性。通过水煮法试验,测定沥青和集料的粘附性,反映其抗水损 害能力,等级越高,粘附性越好。 4.塑性 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即反映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过 去采用的25℃延度不能比较黏稠石油沥青的低温性能。现行规范规定:25℃延度改为10℃
K4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LK411015沥青路而材料的再生应用
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主要涉及沥青路面材料再生机理、再生剂的技术要求、再生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因素及厂拌生产工艺。 一、再生目的与意义 (一)再生机理 (1)沥青路面材料在沥青混合料拌制、运输、施工和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由于加 热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沥青逐渐老化,胶体结构改变,导致沥青针人度减小、粘度增 大,延度降低,反映沥青流变性质的复合流动度降低,沥青的非牛顿性质更为显著。沥青 的老化削弱了沥青与集料颗粒的粘结力,造成沥青路面的硬化,进而使路面粒料脱落、松 散,降低了道路耐久性。 (2)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沥青的再生是沥青老化的逆过 程。在已老化的旧沥青中,加入某种组分的低粘度油料(即再生剂),或者加入适当稠度 的沥青材料,经过科学合理的工艺,调配出具有适宜粘度并符合路用性能要求的再生沥 青。再生沥青比日沥青复合流动度有较大提高,流变性质大为改善。 (3)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是用组合加热机械将原有老化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熔化, 再用加热的粑松机械将其耙松,掺入定量的再生剂和新沥青料,并用摊铺机重新摊铺、
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压,使旧路变成新路面。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耙松厚度、掺料均匀性以 及井周处理、压实度及周边绿化保护。 (二)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或者废弃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翻挖、回 收、破碎、筛分,再添加适量的新集料、新沥青,重新拌合成为具有良好路用性能的再生 沥青混合料,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的整套工艺技术。 (三)再生意义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 利于处理废料,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再生剂技术要求与选择 ()再生剂作用 (1)当沥青路面中的旧沥青的粘度高于106Pa·s或针人度小于40(0.1mm)时,应 在旧沥青中加人低粘度的胶结料一一再生剂,调节过高的粘度并使脆硬的旧沥青混合料软 化,便于充分分散,和新料均匀混合。 (2)再生剂还能渗人旧沥青中,使其已凝聚的沥青质重新熔解分散,调节沥青的胶 体结构,改善沥青流变性质。 (3)再生剂主要采用低粘度石油系的矿物油,如精制润滑油时的抽出油、润滑油、 机油和重油等,为节省成本,工程上可用上述各种油料的废料。 (二)技术要求 (1)具有软化与渗透能力,即具备适当的粘度。 (2)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复合流动度接近1,显现牛顿液体性质。 (3)具有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即应富含芳香酚。可以再生效果系数K一一再生 沥青的延度与原(旧)沥青延度的比值表征旧沥青添加再生剂后恢复原沥青性能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 (5)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化和耐候性(以试验薄膜烘箱试验前后粘度比衡量)。 (三)技术指标 (1)根据我国目前研究成果,再生剂的推荐是:25℃粘度:0.01~20Pa·s;25℃复 合流动度大于0.90;芳香酚含量大于30%;25℃表面张力大于36×10~N/m;薄膜烘箱试验 钻度比(n后/m篇)小于3。 (2)日本的再生剂质量标准还要求:不含有毒物质;根据施工性能和旧料物理性能 灰复的能力确定60℃粘度;应有足够高的闪点(施工安全性);规定了薄膜烘箱试验后的 站度比和质量变化(保证再生路面的耐久性)。 三、再生材料生产与应用 (一)再生混合料配合比 (1)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可采用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包括集料 及配、混合料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确定。经验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 十,应考虑旧路面材料的品质,即回收沥青的老化程度,旧料中沥青的含量和集料级配, 小须在旧料配合比、集料级配、再生沥青性能等方面调配平衡。 (2)再生剂选择与用量的确定应考虑旧沥青的粘度、再生沥青的粘度、再生剂的贴
I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度等因素。 (3)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含量:如直接用于路面面层,交通量较大,则旧料含量 取低值,占30%~40%;交通量不大时用高值,旧料含量占50%~80%。 (二)生产工艺 (1)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可根据再生方式、再生场地、使用机械设备不同而分为热 拌、冷拌再生技术,人工、机械拌合,现场再生、厂拌再生等。采用间歇式拌合机拌制 时,旧料含量一般不超过30%,采用滚筒式拌合机拌制时,旧料含量可达40%~80%。 (2)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原则上参照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由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组成的复杂性,个别指标可 适当放宽或不予要求,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经验确定。 (3)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 度、流值等 (4)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 裂抗拉强度比等,其技术标准参考热拌沥青混合料标准。 (三)再生混合料用于路面下层 在保证再生混合料质量的基础上宜尽可能多地使用旧料
常见挡士墙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在城市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挡土墙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土墙、装配式钢筋混凝 土结构挡土墙、砌体结构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按照挡土墙结构形式及结构特点,可分 为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柱板式、锚杆式、自立式、加筋土等不同挡土墙, 其结构形式及结构特点简述见表1K411016。
挡土墙结构形式及分类
I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背在上下墙间设衡重台,利用衡重台上的填土重量使全墙重心后移 曾加墙体的稳定性。 悬臂式挡土墙由底板及固定在底板上的悬臂式立壁构成,主要依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 维持挡土构筑物的稳定。 扶壁式挡土墙由底板及固定在底板上的墙面板和扶壁构成,主要依靠底板上的填土重 量维持挡土构筑物的稳定。 带卸荷板的柱板式挡土墙是借卸荷板上部填土的重力平衡土体侧压力的挡土构筑物。 锚杆式挡土墙是利用板肋式、格构式或排桩式墙身结构挡土,依靠固定在岩石或可靠 地基上的锚杆维持稳定的挡土建筑物。 自立式挡土墙是利用板桩挡土,依靠填土本身、拉杆及固定在可靠地基上的锚锭块维 特整体稳定的挡土建筑物。 加筋土挡土墙是利用较薄的墙身结构挡土,依靠墙后布置的土工合成材料减少土压力 以维持稳定的挡土建筑物。 挡土墙基础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序施 工。施工中应按设计规定施作挡土墙的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和结构变形缝。挡土墙 投人使用时,应进行墙体变形观测,确认合格要求。 二、挡土墙结构受力 挡土墙结构会受到土体的侧压力作用,该力的总值会随结构与土相对位移和方向而变 化,侧压力的分布会随结构施工程序及变形过程特性而变化。挡土墙结构承受的土压力 有: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静止土压力(见图1K411016a):若刚性的挡土墙保持原位静止不动,墙背土层在未 受任何干扰时,作用在墙上水平的压应力称为静止土压力;其合力为E。(kN/m)、强度 为P.(kPa)
图1K411016土压力的三种形式 )静止士压力:(b)主动土压力:(c)被动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见图1K411016h):若刚性挡土墙在填土压力作用下, 背离填土一 动,这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将由静止压力逐渐减小,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土体开 始剪裂,并产生连续滑动面,使土体下滑。这时土压力减到最小值,称为主动土压力。合 力和强度分别用E(kN/m)和P。(kPa)表示。 被动士压力(见图1K411016c):若刚性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填土一侧移动,这时
K4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将由静止压力逐渐增大,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土体开始剪裂 出现连续滑动面,墙后土体向上挤出隆起,这时土压力增到最大值,称为被动土压力。 三种土压力中,主动土压力最小:静止土压力其次:被动土压力最大位移也最大
1K411021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二、路基施工特点与程序
、路基施工特点与程序 (一)施工特点 (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工程施工区域内 的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 多,导致施工变化多。尤其是旧路改造工程,交通压力极大,地下管线复杂,行车安全、 行人安全及树木、构筑物等保护要求高。 (2)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 指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二)施工项目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 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 (三)基本流程 1.准备工作 (1)按照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交通导行方案设置围挡,导行临时交通。 (2)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 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使作业人员掌握要点,明确责任。 (3)对已知的测量控制点进行闭合加密,建立测量控制网,再进行施工控制桩放线 则量,恢复中线,补钉转角桩、路两侧外边桩等。 (4)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 示准击实、CBR试验,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 武验。
(1)地下管线、涵洞(管)等构筑物是城镇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西洞(管)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进行,但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先地 ,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2)既有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拆改、加固保护。 (3)修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设施,为后续的土、石方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3.路基(土、石方)施工 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路基、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等。 二、路基施工要点 (一)填土路基 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需要填筑土方(即填方路基)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IK411022城镇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
城市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主要应掌握: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压买机具 压实方法与压实厚度三者的关系,达到所要求的压实密度。 一、路基材料与填筑 (一)材料要求 (1)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填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1K4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值应符合表1K411022的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4)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压机夯实,防正漏夯,要求芬击 三、土质路基压实质量检查 (1)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 (2)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 (3)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定、平顺。 (4)路基顶面(路床)应进行压实度和弯沉值检测,并符合设计或相关标准要求。
1K411023岩士分类与不良上质处理万法
(一)按土的工程分类标准分类 (1)依据《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工程用土指工程勘察、建筑物 也基、堤坝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所涉及的土类,有机土是指土料中大部分成分为有机物质 土。 列土的指标确定
1K4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租
K411024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香
一、地下水分类与水土作用
(一)地下水分类 (1)地下水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颗粒孔隙之中以及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土中水 具有固、液、气三种形态,其中液态水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毛细水可在 毛细作用下逆重力方向上升一定高度,在0℃以下仍能移动、积聚,发生冻胀。 (2)从工程地质的角度,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又可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
1K4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水、承压水(见图1K411024)。上层滞水分布范围有限,但接近地表,水位受气候、季 节影响大,大幅度的水位变化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潜水分布广,与道路等市政公用工 程关系密切。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平原地区,若潜水的矿化度较高且埋藏较浅,应注意土的 盐渍化。由于盐溃土可使路基盐胀和吸湿软化,所以路基施工时要做好排水工作,并采用 隔离层等措施。承压水存在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一定的水头高度,一般需注意其 向上的排泄,即对潜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或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
1K4I 1(24 班下水理务
(一)水土作用 (1)工程实践表明:在对道路路基施工、运行与维护造成危害的诸多因素中,影响 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水与土体相互作用,可以使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导致路 基或地下构筑物周围土体软化,并可能产生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等危 害。因此市政公用工程,特别是城镇道路的安全运行必须考虑沿线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 件及活动规律,以便采取措施保证工程安全。 (2)道路沿线地表水积水及排泄方式、邻近河道洪水位和常水位的变化,也会造成 路基产生滑坡、沉陷、冻胀、翻浆等危害。为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应根据当地的具体 条件和工程特点,采取防护与加固措施,并注意与当地环境协调。 (3)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其他形式的水文和水文地质因素对路基或其他 构筑物基础的稳定性有影响,也是影响主体结构安全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需要在工程 建设和维护运行中充分考虑。 二、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 路基的各种病害或变形的产生,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湿和冲刷等破坏作用有关。 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基抗变形能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或隔水措施,以消 除或减轻水对路基稳定的危害。 (一)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分为地面和地下两类。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 等办法达到迅速排水的目的。在有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流危害路基边坡稳定时,可设置渗 构或截水沟。边坡较陡或可能受到流水冲刷时,可设置各种类型的护坡、护墙等。 (二)路基隔(截)水 (1)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路床标高时、应设置暗沟渗沟或其他设施以址除或部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断地下水流,降低地下水位。 (2)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水位较高,路基处于过湿状态或强度与稳定性不符合要求 的潮湿状态时,可设置隔离层或采取疏干等措施。可采用土工织物、塑料板等材料疏干或 超载预压提高承载能力与稳定性。 三、危害控制措施 (一)路基与路面 (1)路基结构形式要满足设计要求。基层施工中严格控制细颗粒含量,在潮湿路 段,应采用水稳定好且透水的基层。对于冻深较大的季节性冻土地区,应采取预防冻胀和 翻浆的具体措施。 (2)面层结构除满足设计要求外,应考虑地表水的排放,防止地表水渗人基层; 且其总厚度要满足防冻层厚度的要求,避免路基出现较厚的聚冰带而导致路面开裂和过 大的不均匀冻胀。如果面层厚度不足,可用水稳定性好的砂砾料或隔温性好的材料设置 垫层。 (二)附属构筑物 (1)过街支管与检查井接合部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渗漏水造成路面早期塌陷。 (2)管道与检查井、收水井周围回填压实要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相关规定,防止地 表水渗人造成道路的破坏。
基层的材料与施工质量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最关键因素。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一)定义 目前大量采用结构较密实、孔隙率较小、透水性较小、水稳性较好、适宜于机械化施 工、技术经济较合理的水泥、石灰及工业废渣稳定材料施工基层,这类基层通常被称为无 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二)分类 (1)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按配合比要求掺人 一定量的水泥或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和水拌合而成的混合料,被称为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 视所用材料,分别称为水泥(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稳定粒料等。 (2)用一定量的石灰和粉煤灰与其他集料相配合并加入适量的水,拌合而成的混合 料被称为石灰粉煤灰稳定土或稳定粒料。 二、常用的基层材料 (一)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1)石灰稳定土有良好的板体性,但其水稳性、抗冻性以及早期强度不如水泥稳定 土。石灰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并与养护温度密切相关,温度低于5℃时强度几乎不增长。 (2)石灰稳定土的干缩和温缩特性十分明显,且都会导致裂缝。与水泥土一样,由 王其收缩裂缝严重、强度未充分形成时表面会遇水软化,容易产生唧浆冲刷等损坏,石灰
I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土已被严格禁止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只能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 (二)水泥稳定土基层 (1)水泥稳定土有良好的板体性,其水稳性和抗冻性都比石灰稳定土好。水泥稳定 土的初期强度高,其强度随龄期增长。水泥稳定土在暴露条件下容易干缩,低温时会冷 缩,导致裂缝 (2)水泥稳定细粒土(简称水泥土)的干缩系数、干缩应变以及温缩系数都明显大 于水泥稳定粒料,水泥土产生的收缩裂缝会比水泥稳定粒料的裂缝严重得多;水泥土强度 没有充分形成时,表面遇水会软化,导致沥青面层龟裂破坏;水泥土的抗冲刷能力低,当 水泥土表面遐水后,容易产生唧浆冲刷,导致路面裂缝、下陷,并逐渐扩展。为此,水泥 土只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 (三)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1)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是石灰粉煤灰类的稳定土(粒 料),简称二灰稳定土(粒料),其特性在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中具有典型性。 (2)二灰稳定土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性和一定的抗冻性,其抗冻性能 比石灰土高很多。 (3)二灰稳定土早期强度较低,但随龄期增长并与养护温度密切相关,温度低于4℃ 时强度几乎不增长;二灰中的粉煤灰用量越多,早期强度越低,3个月龄期的强度增长幅 度就越大。 (4)二灰稳定土也具有明显的收缩特性,但小于水泥土和石灰土,也被禁止用于高 等级路面的基层,而只能做底基层。二灰稳定粒料可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与底基层。 (5)二灰稳定粒料基层中的粉煤灰,若三氧化硫含量偏高,易使路面起拱,直接影 响道路基层和面层的弯沉值。 【案例1K411031】 1.背景 某公司中标城市主干道路面大修工程,其中包括部分路段的二灰粒料路基施工。施 工项目部为了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采取夜间运输基层材料,白天分段摊铺碾压的做 法。施工中发现基层材料明显离析,压实后的表面有松散现象;局部清除浮料后采用贴 科法补平。现场监理工程师发现后认定为重大质量事故隐患,要求项目部采取措施进行 纠正。 2.问题 (1)从背景材料看,控制基层材料离析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2)试分析压实后的基层表面产生松散现象的主要成因。 (3)清除浮料后局部采用贴料补平法是否可行? (4)监理工程师为何认定为重大质量隐患? 3.参考答案 (1)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基层材料离析: 1)基层材料生产: ①集料堆放要采用小料堆,避免大料堆放时大颗粒流到外侧。 ②二灰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减少混合料中小于0.075mm顺验的金量
1K411000 城镇道路工程
③混合料的总拌合时间一般在35s左右。 2)基层材料运输堆放: 为避免运输堆放的离析现象,装料时应分次、均匀上料;卸料时要尽量使混合料整体 卸落;堆放料堆应便于摊铺,避免二次倒运。 3)基层材料摊铺: 尽可能连续摊铺混合料。施工场地受到限制时应尽可能减少停顿和重新启动次数;特 别是调整摊铺机的速度,使摊铺机的产量和拌合机的产量相匹配等。 (2)从背景材料看,可能原因有:混合料运送堆放未很好覆盖,且摊铺前堆放时间 长,混合料含水量未视条件适当调整,以使现场的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3)不可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2008中规定:基层施工 中严禁用贴薄层方法整平修补表面。贴薄层找平后基层整体稳定性差。 (4)因为基层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 层、垫层、土基,起主要的承重作用;对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应有较高的要求;出现背景 所说的路面基层问题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所以可以认定为重大质量隐患。
K411032城镇道路基层施1技
石灰稳定士基层与水泥稳定王基层
、石灰稳定工基层 (一)材料与拌合 (1)石灰、水泥、土、集料拌合用水等原材料应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配合比设计。 (2)城区施工应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不得使用路拌方式,以保证配合 比准确且达到文明施工要求。 (3)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变化、集料的颗粒组成变化、施工温度的变化、运输距离 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 (4)稳定土拌合前,应先筛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粗颗粒。 (5)宜用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拌合,拌合应均匀。 (二)运输与摊铺 (1)拌成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水泥稳定土材料自搅拌至摊铺 完成,不应超过3h。 (2)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3)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 (4)厂拌石灰土类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润湿。 (5)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 快碾压密实。 (三)压实与养护 (1)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2)摊铺好的石灰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 范围内。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
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内侧问外侧碾压。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 (4)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 (5)石灰土压实成活后应立即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 为止;水泥土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6)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二、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 ()材料与拌合 (1)对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按规范要求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使其符合设计与检验标准的要求。 (3)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强制式拌合机拌制,配料应准确,拌合应 均匀。 (4)拌合时应先将石灰、粉煤灰拌合均匀,再加人砂砾(碎石)和水均匀拌合。 (5)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二)运输与摊铺 (1)运送混合料应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和遗撒、扬尘。 (2)应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 (3)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 (三)压实与养护 (1)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 (2)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3)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4)混合料的养护采用湿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 进行养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小于7d。 三、级配砂砾(碎石)、级配砾石(碎砾石)基层 (一)材料与拌合 (1)所用原材料的压碎值、含泥量及细长扁平颗粒含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 求,级配符合要求。 (2)采用厂拌方式,强制式拌合机拌制。 (二)运输与摊铺 (1)运输中应采取防止遗撒和防扬尘措施。 (2)宜采用机械摊铺,摊铺应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梅花”“砂窝”) 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3)压实系数均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每层应按虚铺厚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 匀,厚度一致。 (三)压实与养护 (1)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视压实碎石的缝隙情况 散布嵌缝料。 (2)控制碾压速度,碾压至轮迹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坚实。 (3)未铺装上层前不得开放交通
IK411033 主工合成材科的应用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士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是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类型产品,是城镇道路岩土工程 中应用的一种新型工程材料的总称。 (一)分类 土工合成材料可分为土工织物、土工膜、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和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等 类型。 (二)功能与作用 (1)土工合成材料可设置于岩土或其他工程结构内部、表面或各结构层之间,具有 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等功能。 (2)当工程中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兼有其他功能且要考虑这些功能的作用时,还需进 行相应项目的校核设计。 二、工程应用 (一)路堤加筋 (1)路堤加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当加筋路堤的原地基的承载力不足 时,应先行技术处理。加筋路堤填土的压实度必须达到路基设计规范规定的压实标准。土 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网等土工合成材料均可用于路堤加筋,其中土工格栅宜选择强度 高、变形小、糙度大的产品。土工合成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较高的撕破强度、顶 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性能。 (2)加筋路堤的施工原则是以能够充分发挥加筋效果为出发点。合成材料连接应牢 固,受力方向的连接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300mm,连接 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50mm。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 等坚硬凸出物。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后宜在48h以内填筑填料,以避免其过长时间受阳光直 接曝晒。填料不应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面,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 不宜大于1m,以防局部承载力不足。卸土后立即摊铺,以免出现局部下陷。 (3)第一层填料宜采用轻型压路机压实,当填筑层厚度超过600mm后,才允许采用 重型压路机。边坡防护与路堤的填筑应同时进行。 (二)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1)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对台背路基填土加筋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 不均勾沉降。加筋台背适宜的高度为5.010.0m。加筋材料宜选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 其20℃时抗拉强度(kN/m)应大于6(纵向)和大于5(横向),拉伸模量(kN/m)大于 100。台背填料应有良好的水稳定性与压实性能,以碎石土、砾石土为宜。土工合成材料 与填料之间应有足够的摩阻力。 (2)土工合成材料与构造物应相互连接,并在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上分层铺设,加筋 材料间距应经计算确定。在路基顶面以下5.0m的深度内,间距宜不大于1.0m。纵向铺设长 度宜上长下短,可采用缓于或等于1:1的坡度自下而上逐层增大,最下一层的铺设长度不 应小于计算的最小纵向铺设长度。 (3)施工程序:清地表一地基压实一→锚固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张紧并定位一→分层
1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摊铺、压实填料至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标高。相邻两幅加筋材料应相互搭接,宽度 宜不小于200mm,并用牢固方式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合成材料强度的60%。台背填料应 在最佳含水量时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宜不大于300mm,边角处厚度不得大于150mm。 压实标准按相关规范执行。施工时应设法避免任何机械、外物对土工合成材料造成推移或 损伤,并做好台背排水,避免地表水渗入、滞留。 (三)路面裂缝防治 (1)采用玻纤网、土工织物等土工合成材料,铺设于旧沥青路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的沥青加铺层底部或新建道路沥青面层底部,可减少或延缓由旧路面对沥青加铺层的反射 裂缝,或半刚性基层对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用于裂缝防治的玻纤网和土工织物应分别满 足抗拉强度、最大负荷延伸率、网孔尺寸、单位面积质量等技术要求。玻纤网网孔尺寸宜 为其上铺筑的沥青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0.5~1.0倍。土工织物应能耐170℃以上的高温。 (2)用土工合成材料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对旧沥青路面裂缝进行防治,首先要对旧路进行 外观评定和弯沉值测定,进而确定旧路处理和新料加铺方案。施工要点是:旧路面清洁与整 平,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洒布粘层油,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铺筑新沥青面层。 (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要点是: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旧路面清洁和 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洒布粘层油,铺沥青面层。 为防止新建道路的半刚性基层养护期间的收缩开裂,可将土工合成材料置于半刚性基 层与下封层之间,以防止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上。施工方法与旧沥青面裂缝防治相同。 (四)路基防护 1.路基防护 主要包括:坡面防护一防护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而破坏的土质或岩石边坡;冲刷防 护一一防护水流对路基的冲刷与淘刷。土质边坡防护可采用拉伸网草皮、固定草种布或网 格固定撒草种。岩石边坡防护可采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沿河路基可采用土工织物软体沉 排、土工模袋等进行冲刷防护,以保证路基坚固与稳定。 2.坡面防护 土质边坡防护的边坡坡度宜在1:1.0~1:2.0之间;岩石边坡防护的边坡坡度宜缓于 1:0.3。土质边坡防护应做好草皮的种植、施工和养护工作。施工步骤是:整平坡面,铺 设草皮或土工网,草皮养护。易碎岩面和小量的岩崩可采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加固,以裸 露或埋藏方式进行防护。岩石边坡防护施工步骤是:清除坡面松散岩石,铺设固定土工网 或土工格栅,喷护水泥砂浆,岩面设置排水孔。 3.冲刷防护 土工织物软体沉排系指在土工织物上放置块石或预制混凝土块体为压重的护坡结构,适 用于水下工程及预计可能发生冲刷的路基坡面。排体材料宜采用聚丙烯编织型土工织物。土 工织物软体沉排防护,应验算排体抗浮、排体压块抗滑、排体整体抗滑三方面的稳定性。 土工模袋是一种双层织物袋,袋中充填流动性混凝土、水泥砂浆或稀释混凝土,凝固 后形成高强度和高刚度的硬结板块。采用土工模袋护坡的坡度不得陡于1:1。模袋选型应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当地土质、地形、水文、经济与施工条件等确定。确定土工模袋的厚 度应考虑抵抗弯曲应力、抵抗浮动力两方面因素。土工模袋不允许在沿坡面的分力作用下 产生滑动。模袋铺设流程:卷模袋一设定位桩及拉紧装置一铺设模袋。模袋铺设、压稳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模袋表面、滤孔和进行养护。 (五)过滤与排水 可单独使用土工合成材料或与其他材料配合,作为过滤体和排水体用于暗沟、渗沟、 坡面防护,支挡结构壁墙后排水,软基路堤地基表面排水垫层,也可用于处治翻浆冒泥和 季节性冻土的导流沟等道路工程结构中。
模袋表面、滤孔和进行养护。 (五)过滤与排水 可单独使用土工合成材料或与其他材料配合,作为过滤体和排水体用于暗沟、渗沟、 坡面防护,支挡结构壁墙后排水,软基路堤地基表面排水垫层,也可用于处治翻浆冒泥和 季节性冻土的导流沟等道路工程结构中。 三、施工质量检验 (一)基本要求 (1)土工合成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或相关规范要求,外观无破损、无老化、无污染。 (2)在平整的下承层上按设计要求铺设、张拉、固定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后无皱 折、紧贴下承层,锚固端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3)接缝连接强度应符合要求,上、下层土工合成材料搭接缝应交替错开。 (二)施工质量资料 (1)施工质量资料包括材料的验收、铺筑试验段、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2)由于土工合成材料大多用于隐蔽工程,应加强旁站和施工日志记录。
1K411041沥青混合料而层施工技术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重点介绍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包括沥青混合料的 运输、摊铺、压实成型、接缝,开放交通等内容。 一、施工准备 (一)透层、粘层、封层 (1)透层。为使沥青混合料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能很好 渗人表面的沥青类材料薄层。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前应在基层表面喷洒透层油,在透层油 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作透层油。 (2)粘层。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 沥青材料薄层。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凝或中凝 液体石油沥青作粘层油。粘层油宜在摊铺面层当天洒布。 (3)铺筑在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面层下面的称为下封层。封层油宜采用 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封层集料应质地坚硬、耐磨、洁净且粒径与级配应符合要求。 (4)透层、粘层宜采用沥青洒布车或手动沥青洒布机喷洒,喷洒应呈雾状,洒布均 匀,用量与渗透深度宜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通过试洒确定。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 稀浆封层法施工。 (二)运输与布料 (1)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运料车车厢板,装料前应喷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 剂。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 (2)运料车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施工时发现沥青混合料不 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结团成块、已遭雨淋则不得使用。
I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TZZB标准规范范本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8)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转动速度与摊铺速度应保持均衡。为减少摊铺中沥青混合 料的离析,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布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 人工反复修整。 (二)人工施工 (1)不具备机械摊铺条件时(如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 分,以及小规模工程),可采用人工摊铺作业。 (2)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预先设置挡板;摊铺时应扣布料,不得扬锹远甩; 边摊铺边整平,严防集料离析;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尽快碾压:低温施工时,卸下的沥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拌沥声混合料的碾压温度(℃
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 始。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 (5)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以增加密 实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对粗集料为主的混合料, 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宜大于30mm),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
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K4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目部组织突击施工面层,没有采取特殊措施。 (4)为避免对路下管道和周围民宅的损坏,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 工程于12月底如期峻工,开放交通。次年4月,该道路路面出现成片龟裂,6月中旬沥 青面层开始出现车辙。 2.问题 (1)项目部下达提前开工令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指出路面各层结构施工不妥之处。 (3)分析道路面层出现龟裂、车辙的主要原因。 3.参考答案 (1)项目负责人下达开工令是错误的。因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对开工日期都有 约定。项目部应根据合同安排进度,并且在开工前先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申请报告, 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后下达开工令,项目部应按监理的指令执行。 (2)不妥之处主要是: 1)沥青混凝土面层不符合规范关于施工期的日最高气温应在5℃以上的规定;石灰及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类基层宜在冬期开始前30~45d停止施工。 2)不符合规范关于基层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养护7d的规定。 (3)道路路面出现龟裂和车辙主要成因: 1)路面基层采用的是石灰稳定类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其强度增长与温度有密切 关系,温度低时强度增长迟缓。为使这类基层施工后能尽快增长其强度,以适应开放交通 后的承载条件,规范规定这类基层应在5℃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且应在出现第一次冰 冻之前1~1.5个月以上完工。 开放交通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基层强度不足,使整个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出现成 片龟裂的质量事故。 2)沥青路面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应采取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并应采取快 卸、快铺、快平、快压等措施,以保证沥青面层有足够的碾压温度和密实度。 3)次年6月以后出现车辙,主要原因是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致使沥青 混合料的压实密度不够,在次年气温较高时,经车轮碾压压实,形成车辙。 双41142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以下主要介绍改性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通称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 施工工艺,包括生产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开放交通等内容。 一、生产和运输 (一)生产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除遵照普通沥青混合料生产要求外,尚应注意以下几点: (1)改性沥青混合料正常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 的厚度确定,可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表1K411042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生产 温度提高10~20℃。当采用表1K411042以外的聚合物或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时,生产温度 由试验确定
....- 电子标准
- 相关专题: 一级建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