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107-1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重点施工工艺-明挖法.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总说明总说明8灌注桩后注浆圈护结构8.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要点。3~10MPa;对于饱和土层注浆压力宜为1.2~4MPa,软土宜取围护结构8.1.1灌注桩后注浆工法可用于各类钻、挖、冲孔灌注桩及低值,密实黏性土宜取高值;地下连续墙的沉渣(虚土)、泥皮和桩底、桩侧一定范圈土3.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降(排)体的加固。8.1.5后注浆作业开始前,宜进行注浆试验,优化并最终确8.1.2后注浆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定注黎参数。排做)1.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8.1.6后注浆作业起始时间、序和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定或焊接;1.注浆作业宜于成桩2d后开始;不宜宣退于成30d后;水2.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2.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m;基坑开挖3.对于饱和土中的复式注浆顺序宜先桩侧后桩端;对于基坑开挖对于直径不大于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对于直径大于1200mm而不大于2500mm的桩,宜对称设置3根。非饱和土宜先桩端后桩侧;多断面桩侧注浆应先上后下;桩8.1.3后注浆阀应具备下列性能: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h;监控量1.注浆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静水压力;注浆阀外部保护4.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监控量测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而不致使注浆阀受损;浆:测2.注浆阀应具备止逆功能。5.对于群桩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8.1.4浆液配比、终止注浆压力、流量、注浆量等参数设计8.1.7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注浆:结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维构防水1.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对于2.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饱和土,水灰比宜为0.45~0.65;对于非饱和土,水灰比宜为8.1.8当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或地面出现曾浆或周围0.7~0.9,松散碎石土、砂砾宜为0.5~0.6;低水灰比浆液宜桩孔串浆,应改为间歇注浆,间歇时间宜为30~60min,或调低浆液水灰比。模板体掺入减水剂;8.1.9后注浆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后注浆的各项工艺参数2.桩端注浆终止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深度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当注浆量等主要架确定,对于风化岩、非饱和黏性土以及粉土,注浆压力宜为参数达不到设计值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现混现混附灌注桩后注浆图集号20T1071附录录审核鲁宋署字校对汪岩设计高山高页123
9.2.6清刷接头、清底:成槽完成后须采用剧壁器对先施工 槽段接头进行清刷,将槽段接头上的泥皮、残留渣土清理干 净,上下往复清刷次数根据刷壁器钢丝剧上附着物情况确定。 挖槽结束后在土渣尚未沉淀前,采用置换法进行清底,使槽 内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1.15以内。 9.2.7锁口管安装:锁口管安装前应在地面进行试拼,并进 行直线度检测,槽段接头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压力对其强度和 刚度的要求。安放槽段接头时,应紧贴槽段垂直缓慢沉放至 槽底。接头应来取防止混凝土产生绕流的措施。 9.2.8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制作时,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不 宜设置在受力较大处。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连 接方式和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定。 纵向钢筋下端500mm长度范围内宜按1:10的斜度向内收口。 钢筋笼纵横桁架筋及各钢筋之间应进行有效焊接,并注意焊 接质量,保证钢筋笼的整体稳定性能及变形满足起吊与受力 要求。 9.2.9吊装钢筋笼入槽:钢筋笼起吊、运输和吊放须按吊装 方案进行。钢筋笼端部与槽段接头及相邻墙段混凝土面之间 的间隙不应大于150mm。钢筋笼应整体装配和沉放。需要分 段装配时,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钢筋连接点出现位移、 松动或开焊时,钢筋笼不得入槽,应重新制作或修整完好 钢筋笼吊点中心应对准槽段中心,垂直徐徐下降,严禁强行 入槽。 9.2.10导管安装:导管第一次使用须做水密承压试验,试 验压力应较最大槽深水压大0.1~0.2MPa,持压30min压力不 锋为合格。 9.2.11浇筑混凝土:钢筋笼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地连
墙应采用导管法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导管内应预先设 置隔水栓。槽段长度不大于6m时,混凝土宜采用两根导管同时 浇筑,每根导管分担的浇筑面积应基本均等。混土浇筑中, 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宜在2.0~4.0m之间,浇筑面上升速度 不宜小于3m/h,混凝土浇筑面宜高于地连墙设计顶面500mm。 9.2.12锁口管拔除:混凝土初凝后即应上下活动锁口管,每 10~15min活动一次,混凝土浇筑开始后3~5h开始拨管,开始约 每20~30min顶升一次,每次顶升50~100mm,应在混凝土浇筑后 Bh内全部出。 9.3地下连续墙施工分幅原则。 9.3.1地下连续墙施工时,预先沿墙体长度方向把地下连续墙 划分为若千个一定长度的施工单元,该施工单元称“单元槽 段”。 9.3.2单元槽段成槽施工宜采用跳幅间隔的施工顺序。挖槽时 按一个单元槽段进行挖掘,每个单元槽段,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挖掘段,挖掘段不宜超过3个。 9.3.3单元槽段长度的确定条件:设计构造要求、墙的深度和 厚度、地质水文情况、开挖槽面的稳定性、对相邻结构物的影 响、挖槽机最小挖槽长度、泥浆生产和护壁的能力、钢筋笼重 量和尺寸、吊放方法和起重机能力、单位时间内混凝土供应能 力、导管作用半径、拨锁口管的能力、作业空间、连续操作的 有效工作时间、接头位置等。 9.3.4一字形槽段长度宜取4~6m。当成槽施工可能对周边环 境产生不利影响或槽壁稳定性较差时,应取较小的槽段长度。 必要时,宜采用搅拌桩对槽壁进行加固。 9.3.5单元槽段的常见形式:直线形、拐角形、T字形、十字 形、Z学形、圆弧形、双折线形、三折线形、
墙应采用导管法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导管内应预先设 置隔水栓。槽段长度不大于6m时,混凝土宜采用两根导管同时 浇筑,每根导管分担的浇筑面积应基本均等。混凝土浇筑中, 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宜在2.0~4.0m之间,浇筑面上升速度 不宜小于3m/h,混凝土浇筑面宜高于地连墙设计顶面500mm。 9.2.12锁口管拨除:混凝土初凝后即应上下活动锁口管,每 10~15min活动一次,混凝土浇筑开始后3~5h开始拨管,开始约 每20~30min顶升一次,每次顶升50~100mm,应在混凝土浇筑后 Bh内全部出。 9.3地下连续墙施工分幅原则。 9.3.1地下连续墙施工时,预先沿墙体长度方向把地下连续墙 划分为若千个一定长度的施工单元,该施工单元称“单元槽 段”。 9.3.2单元槽段成槽施工宜采用跳幅间隔的施工顺序。挖槽时 按一个单元槽段进行挖掘,每个单元槽段,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挖掘段,挖掘段不宜超过3个。 9.3.3单元槽段长度的确定条件:设计构造要求、墙的深度和 厚度、地质水文情况、开挖槽面的稳定性、对相邻结构物的影 响、挖槽机最小挖槽长度、泥浆生产和护壁的能力、钢筋笼重 量和尺寸、吊放方法和起重机能力、单位时间内混凝土供应能 力、导管作用半径、拨锁口管的能力、作业空间、连续操作的 有效工作时间、接头位置等。 9.3.4一字形槽段长度宜取4~6m。当成槽施工可能对周边环 境产生不利影响或槽壁稳定性较差时,应取较小的槽段长度。 必要时,宜采用搅拌桩对槽壁进行加固。 9.3.5单元槽段的常见形式:直线形、拐角形、T字形、十字 形、Z学形、圆弧形、双折线形、三折线形
稀土标准注:清孔后在距槽底200~500mm高处进行泥浆取样
5.钢绞线锚杆杆体绑扎时,钢绞线应平行、间距均匀; 杆体插入孔内时,应避免钢绞线在孔内弯曲或扭转; 6.采用套管护壁工艺成孔时,应在拨出套管前将杆体插 入孔内,采用非套管护壁成孔时,杆体应匀速推送至孔内; 7.成孔后应及时将组装合格的杆体及定位暴、防腐套管、 注浆管、止浆器等附件一起就位插入孔内,注浆管路连接应 牢固可靠,保证畅通,防止塞泵、塞管,并及时注浆。 14.2.4注浆: 1.注浆液采用水泥浆时,水灰比宜取0.5~0.55;采用水 泥砂浆时,水灰比宜取0.4~0.45,灰砂比宜取0.5~1.0,拌 合用砂宜选用中粗砂; 2.注浆管端部至孔底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m;注浆及拔管 过程中,注浆管口应始终埋入注浆液面内,应在水泥浆液从 孔口溢出后停止注浆;注浆后液面下降时,应进行孔口补浆; 3.采用二次压力注浆工艺时,注浆管应在锚杆la/4~la/3 (la为锚杆的锚固长度)范围内设置注浆孔,注浆孔间距宜 取500~800mm,每个注浆截面的注浆孔宜取2个;二次压力注 浆液宜采用水灰比0.5~0.55的水泥浆;二次注浆管应固定在 杆体上,注浆管的出浆口应有逆止构造;二次压力注浆应在 水泥浆初凝后、终凝前进行,终止注浆压力不应小于1.5MPa; 4.采用二次压力分段劈裂注浆工艺时,注浆宜在固结体 强度达到5MP&后进行,注浆管的出浆孔宜沿锚固段全长设置, 注浆应由内向外分段依次进行; 5.基坑采用截水惟幕时,地下水以下的锚杆注浆应采取 乳口封堵措施; 6.寒冷地区在冬期施工时,应对注浆液采取保温措施: 数流退度床保挂车以上
14.2.5外锚头制作: 组合型钢锚杆腰梁、钢台座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有关规定;混 凝土锚杆腰梁、混凝土台座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14.2.6张拉锁定: 1.当锚杆固结体的强度达到15MPa或设计强度的75%后, 方可逐根进行锚杆的张拉锁定; 2.拉力型钢绞线锚杆宜采用钢绞线束整体张拉锁定的方 法; 3.预应力锚杆正式张拉前,取20%设计张拉荷载,对其预 张拉12次,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锚杆锁定前,张拉荷载 宜为锚杆所受拉力值的1.05~1.1倍,并在稳定5~10min后退 至锁定荷载锁定;锚杆张拉应平缓加载匀速,在张拉值下的 锚杆位移和压力表压力应能保持稳定,当锚头位移不稳定时, 应判定此根锚杆不合格; 4.锁定时锚杆拉力应考虑锁定过程的预应力损失量;缺 少测试数据时,锁定时的铺杆拉力可取锁定值的1.1~1.15 倍; 5.锚杆锁定应考虑相邻锚杆张拉锁定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当锚杆预应力损失产重时,应进行再次锁定;锚杆出现锚头 松弛、脱落、锚具失效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修复并对其进 行再次锁定; 6.预应力锚杆张拉前应检查高压油泵与千斤顶之间的连 接件,连接必须完好、紧固,必须在张拉端设置有效的防护 指施,
总说明总说明14.2.7锚头处理:圈护结构钢绞线多余部分宜采用冷切割方法切除,当锚杆需要再2)钻孔倾角的允许偏差应为3°;围护结构次张拉锁定时,锚具外杆体长度和完好程度应满足张拉要求。3)杆体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14.2.8质量检测:4)自由段的套管长度允许偏差应为±50mm。降(排、敏)水1.锚杆施工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2.锚杆抗拨承载力的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基坑支降(排裁)水1)钻孔孔位的允许偏差应为50mm;护技术规程》JGJ120的有关规定。基坑开挖基坑开挖监控量测监控量测结构防水结构防水附预应力锚杆图集号20T1071附录录审核鲁宋署案校对张东晓次吨设计王体广页162
15.2龙门吊基础施工工艺要点。 15.2.1龙门吊轨道在围护结构冠梁上布置或采用冠梁作为 轨道梁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应核验在最不利工况下龙门 帛荷载作用轨道梁(或冠梁)的受力和桩的承载力,需考虑 受力对围护结构的变形影响。 15.2.2根据龙门吊荷载计算基本参数、龙门吊规格、轮距等 性能参数、布置形式、地基地质条件等,通过计算确定龙门吊 轨道梁或钢筋混凝土轨道基础的断面形式、配筋、混凝土强 度等级等做法。 15.2.3土层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龙门吊轨道梁地基承载力的 要求;轨道地基开挖后,需验槽,并办理相关验槽手续。 15.2.4土层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据实际情况可换填灰 土、级配砂石等地基处理,直至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为止。 15.2.5龙门吊轨道基础必须设置在原状土或经处理的坚实地 基上,基础不应有下沉或断裂现象,混凝土基础项面宽度不
小于500mm,底面应适当放宽。 15.2.6所用钢筋应有质量合格证书、现场取样检验并取得合 格检测报告。 15.2.7钢筋下料准确,绑扎间距、保护层厚度满足相关规范 要求,保证施工质量。 15.2.8混凝土强度要求不低于C20,混凝土施工振捣密实,确 保没有蜂窝麻面,基础顶面必须找平压光,不得有石子外露 和凹凸不平现象路桥管理及其他,严禁采用在表面另铺水泥浆找平。 15.2.9加强龙门吊基础混凝土养护,保证混土强度达到设 计要求。 15.2.10轨道梁的偏差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梁中心轴线偏差<5mm; 2.梁顶面标高偏差±5mm; 3.预理埋件预埋位置准确,上预埋螺栓位移偏差<5mm
堆放,当需要堆放时应进行承载力和相关稳定性验算。 2.11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放坡平台的施工 荷载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载荷 限值。 2.12基坑开挖应采用信息施工法,根据基坑周边环境等监测 数据,及时调整开挖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2.13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基坑维护应符合下列规 定: 2.13.1雨季施工时,应在坑项、坑底来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 对地势低洼的基坑,应考虑周边汇水区域地面径流向基坑汇
水的影响;排水沟集水井应采取防渗措施。 2.13.2基坑周边地面宜作硬化或防渗处理。 2.13.3基坑周边的施工用水应有排放措施,不得渗入土体内。 2.13.4当坑体渗水、积水或有渗流时,应及时进行疏导、排 泄、截断水源。 2.13.5开挖到基底后,应及时进行混凝土垫层浇筑和主体结 构施工。 2.13.6主体结构施工时,结构外墙与基坑侧壁之间应及时回 填。
1基坑工程监测项目 1.1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 1.1.1支护结构; 1.1.2基坑及周围岩土体; 1.1.3地下水; 1.1.4周边环境中的被保护对象,包括周边建筑、管线、轨 道交通、铁路及重要的道路等; 1.1.5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总说明总说明3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及基坑巡视要点4.支撑、锚杆是否施工及时;圈护结构3.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规定5.边坡、侧壁及周边地表的截水、排水措施是否到位,坑围护结构3.1.1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边或坑底有无积水;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监测对象受力及变形关键点和特6.基坑降水、回灌设施运转是否正常:降(排)征点上,并应满足对监测对象的监控要求。7.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降(排搬)3.1.2监测点的布置不应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且便于3.2.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易于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1.周边管线有无破损、泄漏情况;水3.1.3监测标志应稳固可靠、标示清晰。2.围护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现象;水基坑开挖3.1.4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监测断面上。3.周边建(构)筑物有无新增裂缝出现;4.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基坑开挖3.1.5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5.邻近基坑施工(堆戴、开挖、降水或回灌、打桩等)变3.2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化情况;监控量3.2.1支护结构6.存在水利联系的邻近水体(胡泊、河流、水库等)的水监控量测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位变化情况。测2.冠梁、支撑、围橡或腰梁是否有裂缝;3.2.4监测设施3.冠梁、围擦或腰梁的连续性,有无过大变形;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结构防水4.围或腰染与围护桩的密贴性,围榛与支撑防坠落措施;2.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结构防水5.锚杆垫板有无松动、变形;3.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6.立柱有无倾斜、沉陷或隆起;4.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7.止水惟幕有无开裂、渗漏水;3.2.5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8.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3.3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等模板体9.面层有无开裂、脱落。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3.2.2施工工况架3.4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1.开挖后暴露的岩土体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现漫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撑(锚杆)设置是否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与设计要求一致;3.5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3.基坑侧壁开挖暴露面是否及时封闭:附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及基坑巡视要点图集号20T1071附录录审核李松梅主档捌校对程俊波打玻设计王伟锋佛撑43
注:1.车站侧境表面不得有渗漏水,否则应采取背后注累或用“水不漏”封堵等处理措施,直至墙面无明流水 2.混凝土基面的灰、泥等需用钢丝刷、打磨机刷磨干净,再用水冲洗干净,面积较大也可直接采用高压水冲洗处理。 3.图护结构内表面钢筋及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物,必须从混凝土表面去除,并用砂轮机或角磨机磨平。 4.凹凸不平处应进行凿平处理,然后用1:2.5的聚合物防水砂浆找平,
1.4制作与安装。 1.4.1模板应按图加工、制作。通用性强的模板宜制作成定 型模板。 1.4.2模板面板背侧的木方高度应一致。制作胶合板模板时 其板面拼缝处应密封。地下结构外墙的模板对拉螺栓中部应 设止水片,止水片应与对拉螺栓环焊。 1.4.3与通用钢管支架匹配的专用支架,应按图加工、制作 搁置于支架顶端可调托座上的主梁,可采用木方、木工字梁 或截面对称的型钢制作。 1.4.4支架立柱和竖向模板安装在土层上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应设置具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的垫板,且应中心承 载; 2.土层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 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猎施; 3.对软土地基应根据荷载、模板支架结构形式、受力状 态等进行核算,必要时进行地基加固。 1.4.5竖向模板安装时,应在安装基层面上测量放线,并应 采取保证模板位置准确的定位措施。对竖向模板及支架,安 装时应有临时稳定措施。安装位于高空的模板时公共安全标准,应有可靠 的防倾覆措施。应根据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和浇筑速度,采 取合理的竖向模板抗侧移、抗浮和抗倾覆措施。 1.4.6对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梁、 板跨度的1/1000~3/1000。 1.4.7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支架搭设 模板支架体系操作要点 图集号 核王利民压利民校对潘海湾马设徐兆龙徐兆龙
应完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规格、间距和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2.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 3.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 1.4.8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还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对大尺寸混骤土构件下的支架,其立杆预部应插入可调 托座。可调托座距顶部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600mm,可调托 座螺杆外径不应小于36mm,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80mm; 2.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立杆的步距不应 大于1.8m;顶层立杆步距应适当减小,且不应大于1.5m;支架 立杆的搭设垂直偏差不宜大于5/1000,且不应大于100mm; 3.在立杆底部的水平方向上应按纵下横上的次序设置扫 地杆; 4.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其紧 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1.4.9采用碗扣式、插接式和盘销式钢管架搭设模板支架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碗扣架或盘销架的水平杆与立柱的扣接应牢靠,不应滑 脱; 2.立杆上的上、下层水平杆间距不应大于1.8m; 3.插入立杆顶端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应 超过650mm,螺杆插入钢管的长度不应小于150mm,其直径应满 足与钢管内径间隙小于3mm的要求。架体最顶层的水平杆步距 应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节点间距:
4.立柱间应设置专用斜杆或扣件钢管斜杆加强模板支架。 1.4.10采用门式钢管架搭设模板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标准》JGJ/T128的有关规定; 2.当支架高度较大或荷载较大时,宜采用主立杆钢管直 径不小于48mm并有横杆加强杆的门架搭设。 1.4.11支架的垂直斜撑和水平斜撑应与支架同步搭设,架体 应与成形的混凝土结构拉结。钢管支架的垂直斜撑和水平 斜撑的搭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钢管脚手架标准的规定, 1.4.12对现浇多层混凝土结构,上、下楼层模板支架的立杆 应对准,模板及支架钢管等应分散堆放。 1.4.13模板安装应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 相对位置准确,并应防止漏浆。 1.4.14模板安装应与钢筋安装配合进行,梁柱节点的模板宜 在钢筋安装后安装。 1.4.15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脱 模剂不得污染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1.4.16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 1.4.17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1.4.18固定在模板上的预理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 漏,且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1.5拆除与维护。 1.5.1模板拆除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 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