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164.8-2020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 第8部分:检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重点功能应包含设备或系统涉及到参数管理、票卡处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交易管理、客 、通信恢复/开关机管理、SAM卡认证、权限管理、设备监控、票务管理、时钟同步、维修维护、 置、导入导出的功能。
6.2.3非功能性要求
非功能性要求应包含系统界面风格、操作易用性布线标准,以及设备外观、材质、工艺、配线、安装合 要求。
DB11/T 1164.82020
严重问题应包含受检设备或系统不符合轨道交通AFC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或用户需求;受检设备硬件 致性不符合要求,及以下功能处理失败或处理不准确,具体功能为:参数管理、票卡处理、财务管理、 运营管理、交易管理、客流管理、通信恢复/开关机管理、SAM卡认证、权限管理、设备监控、票务管理、 时钟同步、维修维护、设备配置、导入导出
6.3.2 ± 一般问题
一般问题应包含受检设备或系统辅助功能处理失败或处理不准确
轻微问题应包含受检设备或系统的非功能性要求不符合轨道交通AFC相关标准规范或用户需求
7.1.1通信协议检测
7.1.1.1数据传输检测
数据传输检测包含MLC系统与SC系统、SC系统与终端之间的传输检测,具体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要求如下: 1)数据传输双方采用TCP/IP长连接方式进行发送消息和接收消息。受检设备/系统作为上 位系统时,应可作为通信服务端监听指定端口,响应客户端系统或设备的连接请求,并 对连接请求进行合法性检验;受检设备/系统作为下位系统时,应可主动尝试连接服务 器,连接建立后应保证在最小消息间隔时间内至少向服务器发送1个消息: 2) 受检设备/系统应按DB11/T1164.3的要求正确发送和处理协议命令,并在消息应答延时 时间内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应答和反馈。消息构成应符合DB11/T1164.3的要求; 3) 受检设备/系统在规定通信超时时间内,未收到消息,作为上位应主动关闭TCP连接;作 为下位应主动关闭TCP连接,并在重复连接间隔时间之后,自动重复尝试连接; 4) 受检设备/系统收到异常消息,应对收到的异常消息采用“消息不正确应答”命令予以应 答,同时根据判定的错误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理。错误的类型包含关键性消息错 误、协议命令错误、数据类型编码错误、校验码错误、重复消息、包相关错误、消息超 时、消息冲突共8类; 5) 受检设备/系统发送的消息长度大于允许值时,应将消息数据体分拆到多个消息中依次发 送,发送方和接收方应将该系列消息视为一个消息; 6)当下位产生多条上传数据时,上位收到的两次即时传输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值应小 于规定值。 b) 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工具分别模拟上位系统和下位系统检测受检设备/系统,通 过仿真系统/仿真工具的记录判断受检设备/系统应满足DB11/11164.3的要求。
.1.1.2文件交换检测
DB11/T 1164.82020
a)检测内容要求如下: 1)各层级系统采用FTP协议对文件类数据进行交换; 2) 受检系统作为上位系统时,应作为通信服务端监听指定端口,响应客户端系统或设备的 连接请求,并对连接请求进行合法性检验。当传输超时是,受检方应主动断开连接; 3) 受检设备/系统作为下位系统时,应主动尝试连接服务器,连接建立后应保证在最小消息 间隔时间内至少向服务器发送1个消息; 4)当受检系统为FTP服务器时,支持的客户端连接数量应不小于250个,并且系统稳定性 及文件传输准确性应符合DB11/T1164.3的要求。 6) 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工具分别模拟上位系统和下位设备/系统检测受检设备/系统, 通过仿真系统/仿真工具的记录判断受检设备/系统应满足DB11/T1164.3的要求。
7.1.1.3 时钟同步检测
a 检测内容要求如下: 1)当受检系统为上位系统时,应作为下位设备/系统的时钟源,为其提供标准NTP时钟服 务; 2) 受检设备/系统为下位系统时,应依据需求规定的触发条件与上位系统进行时钟同步,并 且根据实际的时钟差异情况按照DB11/T1164.1和DB11/T1164.2相关时钟同步功能的规 定进行的处理。时钟同步后受检设备/系统与上位系统之间的时钟差异应小于需求规定 值。 b)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工具分别模拟上位系统和下位设备/系统检测受检设备/系统, 通过仿真系统/仿真工具的记录判断受检设备/系统应满足DB11/T1164.1和DB11/T1164.2 相关时钟同步功能的要求
7.1.1.4离线数据交换检测
离线数据交换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要求如下: 1)受检方导出数据要求如下: :网络中断情况下,受检方应以文件形式将离线数据存储在移动介质,并且当用于数据 传输的移动存储介质上没有相关目录时,受检方应创建相应目录; 网络恢复正常连接后,受检方应按正常的连接方式传输所有未传输的数据(包括在有 效期内的、已经通过离线方式传输的数据)。 2)受检方导入数据要求如下: · 网络中断情况下,受检方应正确导入数据,并按网络正常传输时获得相关数据的生效 方式生效 · 网络恢复正常连接后,受检方应对数据进行重复处理。 b)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工具分别导入或导出相关数据,通过仿真系统/仿真工具的记录 判断受检设备/系统应满足DB11/T1164.1和DB11/T1164.3相关导入导出功能的要求。
7.1.1.5读写器传输协议检测
读写器传输协议检测要求如下!
DB11/T 1164.82020
2) SLE为主控方,TPU为被控方。SLE总是命令数据的发起方,TPU总是在接收并处理命令数 据后向SLE发送反馈数据,TPU从不主动发送反馈数据包; 3) 受检设备/TPU的数据传输编码、数据包校验方式、通信超时等待时间、重试次数应遵循 DB11/T1164.3的要求。 6) 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工具分别模拟终端和TPU检测受检设备/TPU,通过仿真系统/ 仿真工具的记录判断受检设备/TPU应满足DB11/T1164.3的要求。
7.1.2接口时序检测
7.1.2.1 时序冲突解决机制检测
应包含MLC系统与SC系统、SC系统与终端之间的时序检测,具体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各层系统产生时序冲突时,应遵循上位时序优先原则。当受检设备/系统为下位时, 应等待上位时序完成后,负责重新启动自身中断时序; 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工具分别模拟上位系统和下位设备/系统检测受检设备/系统, 通过仿真系统/仿真工具的记录判断受检设备/系统应满足DB11/T1164.3的要求。
7.1.2.2同步时序检测
应建立连接时序、运营开始时序、运营结束时序,具体要求如下: 检测内容为一方启动同步时序后,双方不再发起和响应该时序约定以外的任何数据交换, 检设备/系统检测到非法数据时,应中止同步时序的进行并断开连接; b) 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工具分别模拟上位系统和下位设备/系统检测受检设备/系 通过仿真系统/仿真工具的记录判断受检设备/系统应满足DB11/T1164.3的要求。
7.1.2.3 异步时序检测
当一个异步时序被另一个同步时序引用时,则该时序亦需遵守同步时序的各项约定。异步时序中不 应引用同步时序。具体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要求如下: 1)在两层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中,需要获得对方对某个数据交换的响应,当受检设备人 系统为发起方时,应保证时序完整性; 2 在预定的响应时间内获得响应时,受检设备/系统应正常处理收到的响应数据;在预定的 响应时间内未获得响应时,受检设备/系统应自行按无法获得响应的情况进行处理,丢弃 未来延迟到达的响应数据,并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起异步响应序列。 b)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工具分别模拟上位系统和下位设备/系统检测受检设备/系统, 通过仿真系统/仿真工具的记录判断受检设备/系统应满足DB11/T1164.3的要求。
7.1.2.4时序中异常处理检测
特殊变动时序数列包含依据版本检查、审计结果等情况,特殊变动序列可能重复出现或不出现。具 本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要求如下: 1)对于固定时序,受检设备/系统应严格按照时序进行。当无法完成固定时序时,按时序无 法进行的方式处理; 2) 对于特殊变动时序数列的异常处理:受检系统为上位时,向下位要求指定数据,模拟下 位不响应受检方的数据要求。受检系统等待超时后,应继续尝试,并在三次要求同一数 据均无法获得时,受检系统应记录相关结果并继续时序的后续部分。 6) 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工具分别模拟上位系统和下位设备/系统检测受检设备/系统, 通过仿真系统/仿真工具的记录判断受检设备/系统应满足DB11/T1164.3的要求。
7.1.2.5读写器通信时序检测
读写器通信时序检测要求如下:
DB11/T 1164.82020
a)检测内容要求如下: 1)TPU与SLE之间采用异步串行通信模式; 2) 受检TPU对于即时命令应在规定时间内发送反馈数据;对于非即时命令应在内部处理结 束或有卡进入时发送反馈数据:对于命令组合,应遵循即时命令反馈优先原则: 3) 受检TPU连续接收到SLE传送命令数据时,应逐个响应; 4 对于即时响应通信,受检TPU/设备应按DB11/T1164.3要求的规定限制重发次数; 5)对于非即时响应通信,受检TPU/设备应按DB11/T1164.3要求的规定限制重发次数。 6) 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工具分别模拟设备和TPU检测受检设备和TPU,通过仿真系统/ 防真工具的记录判断受检设备和TPU应满足DB11/T1164.3的要求
终端和专用模块的外观与结构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7中5.1章的要求逐项检测 b)检测方法应使用测量、目测及触摸法进行检测
终端装配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7中5.2章的要求逐项检测 b)检测方法应使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检测。
终端和专用模块的外观与结构检测要求如下: c),依据上一检测阶段模块硬件信息,逐项检查受检设备的专用模块硬件信息是否一致; d)检测方法应使用目测法进行检测,
7.5.1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
电源模块应取得CCC认证证书。
原模块应取得CCC认证证
7.5.2抗电强度检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的耐电压强度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 终端:将电源线插到耐压测试仪输出的插座上,打开测试仪电源,设置电压为1500V, 测试时间为1分钟,按“开始”。不应有飞弧和击穿现象; 2) 专用模块:将电源线插到耐压测试仪输出的插座上,打开测试仪电源,设置电压为500 V,测试时间为1分钟,按“开始”。不应有飞弧和击穿现象
7.5.3绝缘电阳检测
绝缘电阻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的绝缘电阻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DB11/T 1164.82020
1)终端:设置测试电压为500V直流,测试时间1分钟,测得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2M 2; 2)专用模块:设置测试电压为100V直流,测试时间1分钟,测得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 20 M Q。
7.5.4接触电流检测
接触电流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的接触电流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应设置测试电压为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的110%,测试时间60S,接触电流不能超过 3.5mA
7.5.5接地阻抗检测
接地阻抗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的接地阻抗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应设置测试电流为25A,测试时间60S,接地阻抗应不大于0.1Q
7.5.6电源适应性检测
7.5.6.1电源电压适应性检测
电源电压适应性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的工作电压和电源频率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 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终端:对受检设备施加标称电压和频率的四个极限条件,受检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2)专用模块:对受试模块施加标称电压两个极限条件,受检专用模块应能正常工作。 7.5.6.2用电功率检测 用电功率要求如下:
2)专用模块:对受试模块施加标称电压两个极限条件,受检专用模块应能正常工作。 5.6.2用电功率检测 用电功率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的用电功率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应使用专用工具测试终端用电功率。
7.5.6.2用电功率检测
用电功率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的用电功率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应使用专用工具测试终端用电功率。
7. 6.1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
自动售票机和电源模块应取得CCC认证证书,其他终端检测规范见7.6.27.6.37.6.4 内容。
7.6.2无线电骚扰检测
无线电骚扰检测应满足如下要求: a)按GB9254规定的试验设备和方法对受试样品进行试验。A级设备不应超过表2、表4、表6 的限值,B级设备不应超过表3、表5、表7的限值。 b)A级设备辐射骚扰限值见表2。
DB11/T 1164.82020
表2A级ITE在10m测量距离处的辐射骚扰限值
注1:在过渡频率(230MHz)处应采用较低的限 注2:当发生干扰时,允许补充其他的规定。
c)B级设备辐射骚扰限值见表3。
表3B级ITE在10m测量距离处的辐射骚扰限值
A级设备传导骚扰限值
表4A级ITE电源端子传导骚扰限值
设备传导骚扰限值见表
表5B级ITE电源端子传导骚扰限值
表6A级电信端口传导共模(不对称)扰限值
DB11/T 1164.8—2020
g)B级设备传导共模(不对称)骚扰限值见表7。
9)B级设备传导共模(不对称)骚扰限值见表7
表7B级电信端口传导共模(不对称)骚扰限值
注1:在0.15MHZ~0.5MHz频率范围内,限值随赖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少; 注2:电流和电压的骚扰限值是在使用了规定阻抗的阻抗稳定网络(ISN)的条件下导出的,该阻抗稳定网络相对于受 试的电信端口呈现150Q的共模(非对称)阻抗(转换因子为201g150=44dB)。
7.6.3 谐波电流骚扰检测
按GB/17625.1规定的试验设备和方法对受试样品进行试验。当终端供电电压为220V,每相输入 电流不大于16A且额定功率不大于75W时,其谐波电流骚扰应符合GB17625.1中A类设备的限值要求, 见表8。
表8谐波电流骚扰限值
7.6.4电磁敏感度检测
抗扰度限值的测量方法按GB/T17618的规定进行。试验过程中运行检查程序,受试样品工作应 符合GB/T17618的要求
7.6.5静电放电抗扰度检测
静电放电抗扰度的测量方法按GB/117618的规定进行。试验过程中运行检查程序,受试样品运 常。应符合GB/T17618的要求。
DB11/T 1164.82020
终端和专用模块噪声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工作和待机情况下发出的噪音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应按GB/T6882的规定,测试点分别取前、后、左、右共四个点,测试点距离受试样 品表面1m处进行测试,取最大值
终端防尘能力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防尘能力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应按GB/T2423.37标准中的“试验Lb:自由降尘”进行
终端的防水能力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的防水能力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检测方法应依据技术要求分别按GB/T2423.38标准中的“试验Ra2:滴水箱法”或“试验Rb1.1: 摆动管法”进行。
7.10机械环境适应性检测
7.10.1振动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抗振动能力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 检测方法应按GB/T2423.10中的试验Fc”进行。在不工作的条件下,分别对三个轴向进行 振动。 7.10.2 冲击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的抗冲击能力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 检测方法应按GB/T2423.5标准中的“试验Ea”进行。包装件在不工作条件下,对Z轴向连 续冲击3次。
7.11温湿环境适应性检测
a)低温工作检测要求如下: 1)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应在DB11/T1164.7规定的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2 检测方法应按GB/T2423.1中的“试验Ad”进行。依据DB11/T1164.7的规定选取低温 工作温度值,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在此温度下运行应用程序24h。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应 工作正常,恢复时间为2h。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应进行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 测。 b) 低温贮存检测要求如下: 1)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应在DB11/T1164.7规定的低温环境下正常贮存; 2) 检测方法应按GB/T2423.1申的试验Ab”进行。依据DB11/T1164.7的规定选取低温 贮存温度值。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在不工作的条件下存放24h,恢复时间为2h。为防止 受检设备/专用模块结霜和凝露,允许将受检设备/专用模块用薄膜包装密封后进行检 测。 C)高温工作检测要求如下: 1 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应在DB11/T1164.7规定的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2) 检测方法应按GB/T2423.2中的试验Bd”进行。依据DB11/T1164.7的规定选取高温 工作温度值。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在此温度下运行应用程序24h。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应
DB11/T 1164.8—2020
工作正常,恢复时间为2h。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必须进行初始检测、申间检测和最后检 测。 d)高温贮存检测要求如下: 1)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应在DB11/T1164.7规定的高温环境下正常存; 2) 检测方法应按GB/T2423.2申的“试验Bb”进行。依据DB11/T1164.7的规定选取高温 贮存温度值。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在不工作的条件下存放24h,恢复时间为2h。 e)工作条件下的恒定湿热检测要求如下: 1 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应在DB11/T1164.7规定的恒定温湿度环境下正常工作; 2) 检测方法应按GB/T2423.3中的“试验Ca”进行。依据DB11/T1164.7的规定选取恒定 温度和湿度值。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在此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运行应用程序24h。受检设备 /专用模块应工作正常,恢复时间为2h。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必须进行初始检测、中间检 测和最后检测。 f)贮存条件下的恒定湿热检测要求如下: 1)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应在DB11/T1164.7规定的恒定温湿度环境下正常贮存; 2) 检测方法应按GB/T2423.3中的“试验Ca”进行。依据DB11/T1164.7的规定选取很定 温度和湿度值。受检设备/专用模块在不工作的条件下存放24h,恢复时间为2h。
终端和专用模块可靠性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的MCBF应满足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条件要求如下: 1)电应力应为输入电压和频率为标称值; 2) 温度应力应为常温。可以选择高温应力加速,但是不能超过45℃; 3)样机数量应为1~3台。 C) 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AG检测方法应按GB/T5080.7进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在测试环境中运行AG系统软 件,依据预定的测试用例进行通行操作,记录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依据预定的问题 定义与判据确定问题数量,依据预定的试验方案确定试验结束。如果采用多台样机,每 台样机的试验次数不应少于所有样机的平均试验次数的一半; 2 TVM检测方法应按GB/T5080.7进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在测试环境中运行TVM系统软 件,依据预定的测试用例进行售票操作,记录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依据预定的问题 定义与判据确定问题数量,依据预定的试验方案确定试验结束。如果采用多台样机,每 台样机的试验次数不应少于所有样机的平均试验次数的一半: 3) BOM检测方法应按GB/T5080.7进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在测试环境中运行BOM系统软 件,依据预定的测试用例进行车票发售和车票分析操作,记录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 依据预定的问题定义与判据确定问题数量,依据预定的试验方案确定试验结束。如果采 用多台样机,每台样机的试验次数不应少于所有样机的平均试验次数的一半; 4)专用模块检测方法(除TPU)应按GB/T5080.7进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在测试环境中 运行模块软件,使用专用检测装置依据预定的测试用例控制被测模块进行基本功能操 作,记录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依据预定的问题定义与判据确定问题数量,依据预定 的试验方案确定试验结束。如果采用多台样机,每台样机的试验次数不应少于所有样机 的平均试验次数的一半:
DB11/T 1164.82020
5)TPU检测方法应按GB/T28171进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在测试环境中运行TPU系统软 件,使用专用检测装置依据预定的测试用例进行车票处理操作,记录试验中出现的各种 故障,依据预定的问题定义与判据确定问题数据,依据预定的试验方案确定试验结束。 如果采用多台样机,每台样机的试验次数不应少于所有样机的平均试验次数的一半。 预定的测试用例应尽可能模拟设备或模块在实际使用场合的功能部面; 问题的等级划分,应按附录B的定义进行判别
终端和专用模块可维护性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的维修能力应满足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终端应对终端进行维护,使其恢复到能执行要求功能的状态,并用秒表记录时间; 2)专用模块应对专用模块进行维护,使其恢复到能执行要求功能的状态,并用秒表记录时 间。
终端和专用模块安全性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终端和专用模块的安全性应满足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按按GB4943要求进行; C)自动售票机应按CCC要求取得证书
除温湿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电源适应性检测外,本章其它检测方法在下述正常条件下进行,具体 要求如下: 温度应为15℃35℃; b)湿度应为45%RH~75%RH; c)大气压应为 86 KPa~106 KPa。
8.2.1外形尺寸检测
外形尺寸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7票箱的外观与结构要求逐项检测; b)检测方法应使用测量、目测及触摸法进行检测。
配置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7票箱的配置要求逐项检测; b)检测方法应对照配置清单逐条进行核对。
DB11/T 1164.82020
8.2.3.1票箱容量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票箱容量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应按规定值将车票装入票箱,检测票箱应能够正常工作,检测5次应全部通过。 8.2.3.2电子标签读写时间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为检测票箱电子标签读写时间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 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工具进行检测,检测5次应全部通过。 8.2.3.3电子标签读写次数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为检测票箱电子标签读写次数应符合DB11/T1164.7的规定; b)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工具进行检测。
8.3车票处理单元检测
8.3.1外形尺寸检测要求如下: 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5的外观与结构要求逐项检测; b) 检测方法应使用测量、目测及触摸法进行检测。 8.3.2 配置检测要求如下: 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5的硬件配置要求逐项检测; b) 检测方法应对照配置清单逐条进行核对。 3.3.3 功能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5的功能要求逐项检测: 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工具进行检测
3.1外形尺寸检测要求
8.3.4.1天线性能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为检测TPU天线性能应符合DB11/T1164.5的规定; 6) 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使用仿真工具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票卡类型分析检测5次,计算平均值; 2)检测应覆盖一卡通所有已发行的票卡类型和一票通所有已发行的票卡类型。 8.3.4.2车票处理时间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为检测TPU车票处理时间应符合DB11/T1164.5的规定: b) 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使用仿真工具进行检测,检测5次应全部通过; 2)检测应覆盖一卡通所有已发行的票卡类型和一票通所有已发行的票卡类型。 8.3.4.3 SAM模块性能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为检测TPU的SAM模块性能应符合DB11/T1164.5的规定; b) 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使用仿真工具进行检测,检测5次获取最大SAM卡支持能力; 2)检测应覆盖目前一卡通和一票通所有已使用的SAM卡类型。 8.3.4.4数据存储能力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为检测TPU数据存储能力应符合DB11/T1164.5的规定; b) 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使用仿真工具进行检测; 2)检测所需的数据类型应覆盖DB11/T1164.2定义的所有TPU产生的交易数据
8.3.4.1天线性能检测要求如下
8.4.1外形尺寸检测
DB11/T 1164.82020
外形尺寸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7硬币处理模块的外观与结构要求逐项检测; b)检测方法应使用测量、目测及触摸法进行检测
8.4.2.1硬件配置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7硬币处理模块的硬件配置要求逐项检测: b)检测方法应对照配置清单逐条进行核对。 8.4.2.2软件配置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7硬币处理模块的软件配置要求逐项检测 b) 检测方法应对照配置清单逐条进行核对。 8.4.2.3接口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7硬币处理模块的接口要求逐项检测; b)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工具进行检测
8.4.2.1 硬件配置检测要求如下
牛奶标准功能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应依据DB11/T1164.7硬币处理模块的功能要求逐项检测; b)检测方法应使用仿真工具进行检测
8.4.4.1假币拒收率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为检测硬币处理模块拒绝接受假币的能力应满足DB11/T1164.7的规定: 6 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假币测试样本宜选择经中国人民银行收缴、鉴定、编组的假币样品; 2)1 假币拒收率检测方法连续投入多枚假币样本,记录拒收的钱币数量与投入假币总数。假 币拒收率为拒收的钱币数量与投入假币总数之比。 3.4.4.2真币接收率检测要求如下: a) 检测内容为检测硬币处理模块对真币接收能力应满足DB11/T1164.7的规定; 6 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真币测试样本宜选择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作编号的测试样品; 2) 真币接收率检测方法连续向受检设备投入真币样本,记录接收的钱币数量与投入的真币 总数。真币接收率为接收的钱币数量与投入的真币总数之比。 3.4.4.3识别能力检测要求如下: a)检测内容为检测硬币接收模块对硬币的识别的种类应满足DB11/T1164.7的规定; b) 检测方法要求如下: 1)选用市场上流通的硬币种类; 2)向受检设备投入不同面额不同版别的硬币,记录设备可识别种类的数量。 .4.4.4单枚识别时间检测要求如下:
8.4.4.1假币拒收率检测要求如下
4.2真币接收率检测要
8.4.4.3识别能力检测要求如下
公路标准规范范本a)检测内容为检测硬币处理模块对硬币的单枚识别速度应满足DB11/T1164.
DB11/T 1164.82020
....- 交通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