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308-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GB/T 50308-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1-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 50308-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connection survey

    connection survey

    将地面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传递到地下轨道交通标准规范范本,使地上、地下坐标与 高程系统相一致的测量工作。

    2.1.9陀螺全站仪和铅垂仪组合定向

    利用陀螺全站仪和铅垂仪组合进行竖井定向的一种作业 方法,

    2.1.10费通测量1

    对相向施工的地面路基、地下隧道和高架桥建筑结构或按要 求施工到一定地点与另一建筑结构相通后,对连接偏差状况所进 行的测量工作

    2. 1.11 铺轨基标 track laying benchmarl

    2.1.12任意设站控制网

    采用任意设站边角交会法施测,具有强制对中标志,沿线路 为轨道铺设布设的平面和高程的三维控制网,

    2.1. 13 建筑 building and structure

    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场所的建筑物和 构筑物的总称。

    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限定车辆断面尺寸、限制沿线 设备安装尺寸以及确定建筑结构有效净空尺寸的图形和相应定位 坐标参数称为限界。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三类。

    2. 1.16 明挖法

    在地面修筑维持地面交通的临时路面及其支撑结构后,自上 而下开挖土方至坑底设计标高,再自下而上修筑结构的施工方 法,属于明挖法。

    开挖地面修筑地下结构顶板及其竖向支撑结构后,在顶板的

    下面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土方,分层修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属于明 挖法。

    2. 1. 19 矿山法

    传统的矿山法是指用钻眼爆破的方法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 法,又称钻爆法,现代矿山法还包括机械开挖法、新奥法等施工 方法。

    2. 1.20盾构隧道法shield method

    采用主机和后配套设备组成的全断面推进式隧道施工机械设 备,在钢壳结构保护下完成隧道掘进、出渣、管片拼装等作业的 暗挖施工方法。

    以车辆停放、检修和日常维修为主体,集中车辆段(停车 场)、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及相关的生活设施等 组成的综合性生产单位

    2.1.22车辆段depot

    承担车辆停放、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和较高或高级别 的车辆检修的基本生产单位,

    连接同一线路上两条单线区间隧道的通道,在列车于区间遇 火灾灾害、事故停运时,供乘客由事故隧道向无事故隧道疏散逃 生的过道

    沿区间线路一侧设置的人行便道,在列车遇火灾灾害、事故 停运时,供乘客疏散到安全地区的设施

    对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建筑基坑或一定范围内的岩土及 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度、裂缝和地下水、温度、应力应 变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监测,并提供变形分析预报的过程。

    在一定范围内大于或者小于标准值的程度,不影响结构的稳 定性或者完整性的值。

    2.1.28点位中误差

    mean square error of a poin

    表示点位精度的一种数值指标,指真坐标与测量最或然坐标 位置的差值平方和的平方根

    在一定测量条件下规定的测量误差绝对值的限值。通常以测 量中误差的2倍~3倍作为其极限误差。本规范以测量中误差的 2倍作为其极限误差

    2.1.30较差differential observation

    同一未知量的两个观测值之间的差

    设步骤和工程建设要求按等级进行设计。 3.1.2地面平面控制网应分为三个等级。等网为全市轨道交 通控制网,应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一次全面布设;二等网为 线路控制网,三等网为线路加密控制网,应分别采用卫星定位, 精密导线方法,分期布设。

    3.1.5线路贯穿多个使用不同平面坐标系统的行政区域时,其

    测绘成果应满足各个行政区域对于测绘成果的要求。行政区域界 线段的线路应有两套坐标成果,并应建立坐标转换关系。

    3.1.6对符合本规范埋设和使用要求的现有城市控制点的标石 应加以利用

    轨道交通控制网应根据城市建设、城市地面沉降对其影响情况进 行复测;线路控制网和线路加密控制网应在线路开工前进行复 测,工程建设中应1年~2年复测1次,并根据控制点稳定情况 增加或减少复测频次。复测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复测时采用的起算点和控制网观测方案宜与原测量一致

    2复测采用的仪器设备、观测方法、观测精度、数据处理 和成果精度宜与原测量一致。 3同一控制点的复测与原测量成果坐标分量较差的极限误 差应小于2m,其中m为复测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 4当复测与原测量成果坐标分量较差的极限误差分别小于 2m时,应采用原测量成果;大于2m时,应查明原因及时补测 或修测,并应满足与相邻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要求。

    3.2.1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1规定

    表3.2.1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

    3.2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

    :平均边长统计不包括已知点与未知点的连

    2卫星定位控制网基线长度精度宜按下式计算:

    2卫星定位控制网基线长度精度宜按下式计算:

    =Va? +(bd)?

    1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方案,收集全市或线 络沿线现有城市控制网的基础测绘资料。 2踏勘后,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建设需 要和卫星定位控制网技术要求分级进行卫星定位控制网设计。

    3一等全市轨道交通控制网应满足全市轨道交通长期规划、 建设和运营对测量控制网的需要。该网测量平差约束点应采用 CORS站或其他城市高等级控制点,且不应少于3个,并应均匀 分布在以测量范围几何中心为原点的任意直角坐标系中至少3个 象限中。 4二等线路控制网应满足各自线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 营对测量控制网的要求和需要,应采用一等全市轨道交通控制点 作为约束点,且不应少于3个,并应沿线路分布。二等线路控制 网应在隧道出入口、竖并、车站或车辆段附近设置控制点,在线 路交叉和分期建设的线路衔接或换乘处宜布设2个以上的重合控 制点。 5每个控制点应分别通过独立基线与至少两个相邻点连接, 空制网由一个或多个独立基线闭合环构成时,闭合环之间应采用 力连接。每个闭合环独立基线数不应超过6条。 6当控制点构成的三角形中,其中一条边的基线长度小于 其他两边基线长度之和的30%时,应测设独立基线

    3.2.3卫星定位控制网的选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点应选在施工变形影响区域以外利于长久保存、施 测方便、便于扩展和联测的地方。 2当利用已有城市控制点时,其标石应稳定、完好。 3二等线路控制网各控制点通视方向不应少于2个。 4建筑上的控制点应选在便于联测的楼顶承重结构上。 5控制点应避开多路径效应影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 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弓强烈的物体。 6控制点与无线电发射装置和高压输电线的间距应分别大 于200m和50m。 7控制点周围应视野开阔,便于扩展,视场内障碍物的高 度角不宜大于15°。 3.2.4各等级卫星定位控制点应埋设永久标石。标石有基本标

    3.2.4各等级卫星定位控制点应埋设永久标石。标石

    石、岩石标石和建筑楼顶标石三种。各种标石宜按本规范附录 A

    中的A.1.1、A.1.2、A.1.3所示的形式和规格理设,其中建筑 楼顶上的标石宜现场浇筑。埋石后,宜按本规范附录A中 A.3.1的规定绘制点之记,点位标识应牢固清楚,并应办理测 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3.2.5车站、洞口和竖井附近建筑楼顶上的常用二等卫星定位 控制点上宜建造强制对中照准标志。

    3.2.6卫星定位控制测量作业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6的规定。

    3.2.6卫星定位控制测量作业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6白

    3.2.6卫星定位控制测量作业技术要

    注:D为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km)。

    3.2.7控制网测量宜选用同型号关线,作业前应对卫星定位接 收机和天线等设备进行常规检查,电池容量、光学对中器对中精 度和接收机内存容量应满足控制测量作业要求。 3.2.8观测前应根据接收机数量、控制网设计图形以及交通情 况编制作业计划

    3.2.9卫星定位控制网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线整平、对中后的对中误差应小于2mm。 2 每时段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各一次,两次互差应小于

    3mm,并应取其两次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3观测时在测站不宜使用手机和对讲机。 4当遇雷电天气时,应停止观测。观测期间天气出现变化 应进行记录。 5作业时,应按作业计划规定的时间开机。观测开始后, 应记录或输人有关数据并随时检查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外 业观测手薄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2.1的内容逐项填写。 6每日观测结束后,应立即将存储介质上的数据进行拷贝, 并将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当天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3.2.10基线解算应符合下列规

    3.2.10基线解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市轨道交通控制网基线解算宜采用精密星历,使用精 密基线解算软件,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进行解算。 2线路控制网基线解算可使用商用软件,应利用产播星历 进行解算。 3基线解算中每个同步图形应选定一个起算点,且起算点 应按连续跟踪站、已知点、单点定位结果的先后顺序选择。 4观测值均应进行对流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 中的气象元素宜采用标准气象元素。 5基线解算时,对长度小于15km的基线应采用双差固定 解。长度15km及以上的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 择最优结果

    3.2.11基线向量解算的数据检验应符合下

    1同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宜小于10%。 2独立环或附合线路各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 公式的要求:

    Wx≤ 2 /ng W,≤2 /ng W,2/ng W<2/3ng

    d. < 2 /nd

    式中:ds 基线长度较差; n———同一边复测的次数; 基线长度中误差(mm)

    3.2.12重测或补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业观测未按施测方案要求执行,存在缺测、漏测时应 补测。 2当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或附合 路线闭合差检验中超限的基线可舍弃,但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 含基线数应符合本规范第3.2.2条第5款的规定,或应重测或补 测该基线,或重测同步图形。 3对于不能满足第3.2.11条第1款规定的基线,应进行重 测或补测。

    3.2.13卫星定位网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行无约束平差时,应根据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将全 部独立基线构成由闭合图形组成的控制网,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 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地心三维坐标作为 起算数据,进行三维无束平差,并提供各点在地心坐标系的三 维坐标、各基线向量、改正数和精度信息。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 对值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Vax≤ 30 VAy≤ 3g V≤ 3a

    2进行约束平差时,平差前应对约束点进行稳定性和可靠 生检验。约束平差应在所使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坐标系或国家坐标

    系中进行三维或二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可对已知点坐标、已知 距离和已知方位进行强制约束或加权约束。平差结束后应输出相 应坐标系中各点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 长、方位角、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3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同名基线无约束平差相应改正数的 较差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dVax ≤ 2a dVay ≤ 20 dV≤< 2

    3.2.14约束平差后,控制点与未作为约束点的同等级现有城市 控制点的重合点的点位较差大于50mm时,应对其进行可靠性 检验,并对约束控制点和控制方位角进行筛选后,应重新进行不 司约束控制点或不同约束方位角的不同组合的约束平差。 3.2.15卫星定位控制测量结束后,应提交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总 结或技术报告,并应包括下列资料: 1 控制网布置图。 2 测量仪器、气象观测设备检校资料。 3 外业观测手薄及记录。 4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评定资料。 5 控制点成果表。 6 控制点点之记。

    3.2.14约束平差后。控制点与未作为约束点的同等级现有城币 控制点的重合点的点位较差大于50mm时,应对其进行可靠性 检验,并对约束控制点和控制方位角进行筛选后,应重新进行不 同约束控制点或不同约束方位角的不同组合的约束平差

    或技术报告,并应包括下列资料: 1 控制网布置图。 测量仪器、气象观测设备检校资料 3 外业观测手薄及记录。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评定资料。 5 控制点成果表。 6 控制点点之记

    3.3.1三等线路加密控制网应沿建设线路两侧布设,并应采用 精密导线网测量方法施测。精密导线网应采用附合导线、闭合导 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3精密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

    1二等线路加密控制网控制点间的附合导线的边数宜少于 12条,相邻边的短边与长边比例不宜小于1:2,最短边长不宜 小于100m。当附合导线路线较长时,宜布设结点导线网,结点 间角度个数不应超过8个。 2地面导线点应选在施工变形影响区域以外,并应避开地 下构筑物、地下管线。 3建筑物顶上的导线点应埋设在其主体结构上,并便于与 高等级点联测和向下扩展的位置。 4相邻导线点间以及导线点与其相连的卫星定位点之间的 垂直角不应大于30°,视线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5在不同的线路交叉及同一线路分期建设的工程衔接处应 布设导线点。

    3.3.4精密导线点标石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面点宜按本规范附录A.1.4埋设标石。 2 楼顶点宜按本规范附录A.1.3埋设标石。 标石埋设后应绘制点之记。

    3.3.5精密导线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同时记 录检校结果。

    儿 录检校结果。 3.3.6当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其水平角人工观测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左、右角观测方法时,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360°的较差应小于4"。 2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内2C较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应符合表3.3.6的规定。

    6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3当前后视边长观测需调焦时,宜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镜同 时观测法,一个测回中不同方向可不考虑2C较差要求。 3.3.7在精密导线结点或卫星定位控制点上观测水平角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在附合精密导线两端的卫星定位控制点上观测时,宜联 测两个卫星定位控制点方向,其夹角的平均观测值与其坐标反算 夹角之差应小于6”。 2方向数多于3个时宜采用方向观测法,方向数小于3个 时可不归零。 3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3.3.6 的规定。 3.3.8附合精密导线或精密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W.),应

    3.3.8附合精密导线或精密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Ws),应 按下式计算:

    式中:mp 测角中误差(土2.5"): n 附合精密导线或导线环的角度个数。

    3.3.9精密导线网测角中误差(M.)应按下式计算

    3.3.9精密导线网测角中误差(M.)应按下式计算:

    M。一士 fp:fe n

    ,10精密导线测距时应符合下列

    3.3.10距离测量限差技术要求(mm

    注:1(a十bD)为仪器标称精度,a为固定误差,6为比例误差系数,D为距离测 量值(以km计);

    2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4次。

    2测距时,应在测前、测后各读取一次温度和气压,并取 平均值作为测站的气象数据。温度读至0.2℃,气压读 至0.5hPa。

    ,3.11精密导线边长应进行下列

    1气象改正,根据仪器提供的公式进行改正,也可将气象 数据输人全站仪内自动改正。 2仪器加、乘常数改正,应按下式计算:

    暖通空调设计、计算式中: So 改正前的距离(m); C一仪器加常数; k一仪器乘常数。 3利用垂直角计算水平距离时应按下式计算

    S=S十So·k+C

    不八 折无对垂直用的修正量 一弧与度的换算常数,0一206265(")。 3.3.12精密导线测距边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应符合下列 规定: 归化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的投影高程面上的测距

    1归化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的投影高程面上的测距 边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Ym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平均值(m) Rm一 测距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m) 测版边两澧点近媒丛标的道具

    地质灾害标准规范范本D,=D[1++4 2R2 24R2

    正 外业观测记录与内业计算成果。 2 导线网示意图。 S 导线点点之记。 导线点坐标及其精度评定成果表

    ....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