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293-2018 城市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GB/T 51293-2018  城市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2-1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 51293-2018  城市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利用井中水垫消减水流动能的

    3.1.1给水设计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生产及生活对水量、水压利 水质的要求,应综合利用、节约用水,并应采用防污染措施。 3.1.2给水管道不应穿过车站控制室、变电所、配电房、环控电控 室、蓄电池室、通信机房、信号机房、控制室、电缆竖井及气瓶间等 房间。

    3.1.4穿过人防结构的给水管道,应结合战时用水特点设量

    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措施。

    3.1.6管道和设备应结合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电力弱电技术、方案,且应根据现

    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规定采用抗震 措施。

    3.2用水量、水质和水压

    1车辆基地、停车场及附属建筑用水量定额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2车站内工作人员生活用水定额宜为(30~60)L/(人: 班),每日3班,小时变化系数宜为2.0~2.5; 3空调冷却循环给水系统的补水量宜按循环冷却水量的 1%~2%计,空调使用时间每日宜按18h计;

    4车站公共区域冲洗用水量宜按(1~2)L/(m:次)计,每 次宜按冲洗1h计算,每日冲洗1次; 5车站内公共卫生间乘客生活用水量宜按下列卫生器具小 时耗水量计算确定,每天使用时间除残疾人厕所按10h外,其余均 按18h计算: 1)洗涤池:45L/h~360L/h; 2)洗脸盆:40L/h~60L/h; 3)大便器:自闭式冲洗阀为25L/h~144L/h,冲洗水箱为 30L/h~162L/h; 4)小便器自闭式冲洗阀:20L/h~120L/h。 3.2.2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GB5749的规定; 2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3当绿化浇灌、冲厕、洗车及清洁用水采用中水时,其水质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 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规定

    3.2.2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3.2.3水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产、生活用水水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 设计规范》GB50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及《民 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规定; 2对于地面建筑及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当市政管网供水压力 不能满足供水要求时,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 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且分区内底层部分应设减 压设施,配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O.2MPa; 3枝状市政给水管道水压值宜取0.14MPa

    3.3.1车站生产、生活给水系统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源应利用市政自来水管网压力供水;当市政自来水水压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时,应设置增压设备: 2站内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应与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 3站内给水管道宜布置为枝状单向供水管网; 4卫生间、茶水间、各类泵房、环控机房内应设置给水点,站 外空调主机宜设置冲洗水龙头; 5冷却塔补水系统应设置放空装置。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时,应设置增压设备; 2站内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应与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 3站内给水管道宜布置为枝状单向供水管网; 4卫生间、茶水间、各类泵房、环控机房内应设置给水点,站 外空调主机宜设置冲洗水龙头; 5冷却塔补水系统应设置放空装置。 3.3.2车辆基地及停车场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源应利用市政自来水管网压力供水:水压不能满足要求 的楼层应设置增压设备; 2室内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应与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 3当有中水水源时,绿化、地面冲洗及机动车清洗用水宜采 用中水,列车洗车工艺应采用自带循环回用水处理系统; 4室外宜布置为环状供水管网 5给水管道最高点应设排气阀,最低点应设泄水阀; 6当公共浴室、食堂、公寓采用集中热水供应时,热源宜选择 地热、太阳能等自然热源以及城市供热管网

    3.3.2车辆基地及停车场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 给水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和管件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标准公称压力: 2 同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用的管材及管件宜一致: 3地下车站及区间给水管道应采用金属管材,宜选用衬塑复 合钢管、铜管及薄壁不锈钢管等,衬塑复合钢管钢与塑剪切强度应 大于2.0MPa; 4室外理地给水管道应具有耐腐蚀和承受地面荷载的能力, 当管径小于DN80时,宜采用给水塑料管;当管径不小于DN8C 时,宜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 5地面车站及附属建筑室内给水管道宜采用给水塑料管、衬

    塑复合钢管或薄壁不锈钢管等; 6热水管道宜采用铜管、薄壁不锈钢管、塑料或金属复合 管等。

    3.4.2管道附件的工作压力应与管道的工作压力一致。

    3.4.4室内干管向卫生间、各独立配水点等接出的配水管上应设 置阀门。

    4.5给水管道阀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5给水管道阀门应符合下列

    1当管径不天于DN50时,宜采用截正阀;当管径天于 DN50时,宜采用闸阀或蝶阀: 2当需要调节流量、水压时,宜采用调节阀或截止阀; 3对安装空间小的场所,宜采用蝶阀或球阀; 4在水流双向流动的管段上,不得使用截止阀; 5当水泵出水管管径大于150mm时,宜采用多功能水力控 制阀。

    DN50时,宜采用闸阀或蝶阀; 2当需要调节流量、水压时,宜采用调节阀或截止阀; 3对安装空间小的场所,宜采用蝶阀或球阀; 4在水流双向流动的管段上,不得使用截止阀; 5当水泵出水管管径大于150mm时,宜采用多功能水力控 制阀。 3.4.6泵房内阀门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吸水管上应设置明杆闸阀或带自锁装置的蝶阀;出水 管上应设置正回阀或明杆闸阀;当采用蝶阀时应带有自锁装置; 2 阀件公称压力不应低于水泵额定工作压力。 3.4.7 倒流防止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安装在有腐蚀和污染的环境; 2 不得安装在室外地下水表井内; 3 排水口不得直接与排水管相连通,应采用间接排水: 4 不得安装在结冻或被水淹没的场所。 3.4.8车站给水管网最高处应设置自动排气阀,最低处应设置池 水阀。 3.4.9生活水箱进水管宜设置自动水位控制阀。

    1不应安装在有腐蚀和污染的环境; 2 不得安装在室外地下水表井内; 3 排水口不得直接与排水管相连通,应采用间接排水; 4 不得安装在结冻或被水淹没的场所。 3.4.8 车站给水管网最高处应设置自动排气阀,最低处应设置泄 水阀。

    公共卫生间、冷却塔等需独立计量的酉

    3.4.11水表安装应符合防冻、防曝晒、防撞和防要求,其直径

    3.4.11水表安装应符合防冻、防曝晒、防撞和防要求,其直径 宜与接口管径一致,且应按设计秒流量确定,表前宜设橡胶软接头 加Y形过滤器,表后宜设止回阀

    3.4.12车站站厅及站台公共区两端宜设置冲洗栓,冲洗栓与给

    3.4.13车站公共卫生间水嘴宜采用红外感应或延时自闭

    3.4.13车站公共卫生间水嘴宜采用红外感应或延时自闭水嘴; 小便器宜采用红外感应冲洗阀,天便器宜采用节水低位水箱或延 时自闭冲洗阀;残疾人卫生间应采用坐式大便器,其余卫生间宜采 用式大便器。

    3.4.14车站茶水间宜设置净水装置。

    3.4.15给水管道穿过地下结构外墙及水池壁板时应预埋柔性防 水套管。

    3.4.15给水管道穿过地下结构外墙及水池壁板时应孔

    3.5.1室外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统

    管应高于污水管0.40m及以上。

    3.5.4室内水平给水管道站厅层宜设在吊顶内,站台层宜设在站

    3.5.6给水管道应设置标志或文字标识,宜整个管道涂色

    环:穿越隔墙采用色环时,色环距离隔墙不宜大于1.0m。

    3.5.7车站公共区吊顶内给水管道宜采取防结露措施,保 壳应密封防渗。

    3.5.8寒冷及严寒地区的车站风道、出入口、洞口,高架可

    站,车辆基地或停车场内未设采暖设施的库房,对发生冻结的管 道、附件和水池,应采取防冻保护措施。

    站,车辆基地或停车场内未设采暖设施的库房,对发生冻结的管 道、附件和水池,应采取防冻保护措施。 3.5.9管道保温结构应包括绝热层及保护层,保温材料应采用 B级难燃材料

    3.6.1给水泵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3.6增压设备、水箱和泵房

    3.6.1给水泵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设置于用水负荷的中心; 2不应设在电气设备房和轨道的正上方,不应设在盛洗室 污水泵房的正下方,不宜与电气设备房相邻; 3净空高度不应小于3m,宜设有手动起吊设备; 4检修门应外开,且应满足最天设备进出及安装要求,泵房 内通道布置应满足通行及设备检修要求; 5应有减振及降噪措施。 3.6.2水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水箱有效容积大于50m3时,宜分成独立的两格,水箱 进出水管、人孔、溢流管、水位监视器及溢流报警装置应独立配置: 2水箱溢流管管径应比进水管大一级,且不得小于DN100: 泄水管管径不得小于DN75,且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 3水箱应配备消毒设备,出水管宜设置紫外线消毒。 3.6.3增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自灌式充水; 2 水泵机组宜采用金属整体台座。 3.6.4 变频给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具有自动调节转速和降压启动功能,且宜采用双电源供电: 2具有水位控制功能,且应自动启、停水泵; 3具有故障自检、报警、自动保护功能,对可恢复的故障应自 动或手动消除报警:

    .6.2水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

    设置备用水泵,且应轮换运

    3.7节水、节能与水资源利用

    4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宜设置水循环处理 设备。 3.7.2 节水系统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防超压出流的措施: 2水箱或水池应设溢流信号管和溢流报警装置; 3车辆基地和停车场集中热水供水系统应采用机械循环,用 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应平衡,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宜 大于0.02MPa: 4当采用蒸汽制备热水时,应采用间接加热措施,凝结水应 回收利用; 5管道材料与管件宜为同一材质,管件与管道应同径,连接 密封材料应卫生、严密、防腐、耐压、耐久; 6管道敷设应采取防漏措施。 3.7.3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化、洗车、地面冲洗、冲厕及冷却塔补水应选用非传统水 源,当以市政自来水洗车时,洗车水宜循环使用; 2对年均降雨量天于400mm的城市,可选用雨水作为中水水 源;对常年降雨超过800mm的城市,宜选用雨水作为中水水源; 3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宜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系统设计应

    1绿化、洗车、地面冲洗、冲厕及冷却塔补水应选用非传统水 源,当以市政自来水洗车时,洗车水宜循环使用: 2对年均降雨量大于400mm的城市,可选用雨水作为中水水 源;对常年降雨超过800mm的城市,宜选用雨水作为中水水源; 3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宜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系统设计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的规定; 4生产废水尾水应经水量平衡计算,水量不足时,应作为中 水水源; 5绿化灌溉系统应采用喷灌、微喷灌及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 方式。

    具》CJ/T164的规定,不得选用淘汰或限制使用的产品: 2公共卫生间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水嘴,小便 器、尊式大便器应配套采用延时自闭冲洗阀感应式冲洗阀、脚踏 冲洗阀,坐便器水箱一次性冲洗水量应少于6L,淋浴器宜采用即 时启闭的脚踏、手动控制或感应式自动控制装置: 3车间公用浴室宜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 水混合淋浴器; 4车辆基地及停车场内等各单体建筑应分别设置计量水表 室外绿化给水系统均应设置计量水表:车站总进水管、冷冻水补水 管、冷却塔补水管应设置计量水表;各单体建筑及车站内集中热水 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应设置计量水表; 5蓄水池或水箱进水管应设置常开电动阀,溢流管应设置事 故溢流检测装置与常开电动阀的联动系统。

    3.7.5给水系统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全

    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给水系统应利用市政管网压力供水; 2给水设备应选用低能耗产品: 3应采用水力损失小的管道,且应根据经济流速确定管径: 4给水加压泵自标能效限定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 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的规定; 5水加热设备、热水出水器、热水储存装置、热水输配水管 网、循环回水干管应采取保温措施

    4.1.1车站雨水、污水、废水系统设计应符合分类收集、独立排出 的原则。 4.1.2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及附属建筑排水系统应符合雨污分流 原则,室内生活污水排水系统与生活废水排水系统宜分开设置。 4.1.3地下车站卫生间污水排水系统应设置通气管,总通气管宜 接至排风井出口处,管口宜设置吸气阀。 4.1.4排水系统应全部排出车站、区间和附属建筑在运营中产生 的污水、废水和雨水。 4.1.5排水系统应便于清蔬及维修,宜采用重力排水方式,无重 力排放条件时应设置排水泵提升。 4.1.6接入排水系统的雨水、污水和废水的水质指标,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的规定 4.1.7排水管道不应从车站和区间接触网上方穿越。 4.1.8车站冷却塔排水宜接入市政排水系统。 4.1.9排水泵站内应设置水泵检修起吊设备,集水并盖板及预留 孔洞应符合水泵检修及安装要求,水泵阀件不宜设置于集水井内 4.1.10区间排水管道设置应符合区间管线综合布置要求,便于 维修,且不应影响火灾时人员疏散。

    4.1.1车站雨水、污水、废水系统设计应符合分类收集、独立排出 的原则。

    4.2.1车站人员生活排水及地面清扫排水量应按其用水 95%计算。

    4.2.2消防排水量应与消防用水量相同

    遇暴雨强度计算,地面集流时间宜取5min,地下隧道洞口敬开段 雨水量应按当地5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且应按当地100年一遇 暴雨强度复核,地面集流时间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 地面集流时间(min); L 坡面水流的长度(m); 地面坡度; m1 地表粗度系数,取0.013。 4.2.6 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屋面雨水量应按当地不小于10年一 遇暴雨强度计算,设计降雨历时应按5min计算,屋面溢流设施应 满足当地50年一遇暴雨强度雨水排放要求;高架区间雨水量应按 当地不小于5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地面集流时间应取5min。

    式中:t 地面集流时间(min); Ls 坡面水流的长度(m); 话 地面坡度; mi 地表粗度系数取0.013。

    式中:t 地面集流时间(min); 坡面水流的长度(m); 一 地面坡度; 地表粗度系数,取0.013。 4.2.6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屋面雨水量应按当地不小于10年一 遇暴雨强度计算,设计降雨历时应按5min计算,屋面溢流设施应 满足当地50年一遇暴雨强度雨水排放要求:高架区间雨水量应按 当地不小于5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地面集流时间应取5min。 4.2.7车辆基地、停车场雨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运用库、检修库、物资总库及综合楼屋面设置外天沟时 雨水量应按不小于当地1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降雨历时应按 5min计算;屋面应设置雨水溢流设施,且应满足当地不小于50年 遇暴雨强度雨水排放要求; 2当运用库、检修库及物资总库屋面设置内大沟时,屋面雨 水量应按当地5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降雨历时应按5min计算: 室面应设置雨水溢流设施,且应满足当地不小于100年一遇暴雨 强度雨水排放要求;

    暴雨强度计算,设计降雨历时应按5min计算,屋面溢流设 足当地50年一遇暴雨强度雨水排放要求;高架区间雨水量 地不小于5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地面集流时间应取5mir

    4.2.7车辆基地、停车场雨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运用库、检修库、物资总库及综合楼屋面设置外天沟时: 雨水量应按不小于当地1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降雨历时应按 0min计算;屋面应设置雨水溢流设施,且应满足当地不小于50年 一遇暴雨强度雨水排放要求; 2当运用库、检修库及物资总库屋面设置内大沟时,屋面雨 水量应按当地5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降雨历时应按5min计算; 屋面应设置雨水溢流设施,且应满足当地不小于100年一遇暴雨 强度雨水排放要求; 3一般性地面建筑屋面雨水量应按不小于当地5年一遇暴 雨强度计算,降雨历时应按5min计算;屋面应设置雨水溢流设

    施,且应满足当地不小于10年一遇暴雨强度雨水排放要求: 4道路雨水量应按当地3年~5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

    4.3管材、管道敷设和排水设

    4.3.1室外排水管道基础应根据管材、接口型式和地质条件确

    4.3.1室外排水管道基础应根据管材、接口型式和地质条件确 定;地质条件差的地段管道基础应采用加固措施,室外污水管道宜 采用柔性接口。

    4.3.2排水管道管材应符合

    1室外重力排水管道管材宜选用理地排水塑料管;室外理地 玉力排水管道管材宜采用球墨铸铁管、内外涂环氧树脂钢管金属 管道等; 2室内明敷重力排水管道管材宜采用阻燃型硬聚氯乙烯塑 料管; 3地下车站通气管道宜采用内外涂环氧树脂钢管,高架车 站、地面车站及地面附属建筑通气管道宜采用阻燃型硬聚氯乙烯 塑料管; 4地下车站和区间压力排水管道宜采用内外涂环氧树脂钢 管及热浸镀锌钢管金属管道; 5当地下车站或区间排水管道暗理于混凝土结构内时,宜采 用排水铸铁管或钢管等金属管道。 4.3.3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的管道应采用涂塑钢管、不锈钢管和 高密度聚乙烯管等。用于同一系统的管材和管件,以及与虹吸式 雨水斗的连接管宜采用相同材质。 4.3.4高架区间雨水管道暗埋时宜采用球墨铸铁管、排水铸铁 管、钢管等金属管道,明敷时宜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雨水斗、地漏

    高密度聚乙烯管等。用于同一系统的管材和管件,以及与虫 雨水斗的连接管宜采用相同材质

    4.3.4高架区间雨水管道暗理时宜采用球墨铸铁管、排水铸铁

    4.3.4高架区间雨水管道暗理时宜采用球墨铸铁管、排刀 管、钢管等金属管道,明敷时宜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雨水斗 及雨水收集设施宜预埋

    4.3.6排水管与排水沟相连处应设置排水隔栅,污水

    4.3.7当车站内或附属建筑室内塑料排水管穿越楼板及防火墙

    4.3.9食堂含油污水应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况下,对车站排出的粪便污水宜采用一体化埋地生物处理装置处 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物不得小于30m,不得在车站新风井5m内设置,且含油脂废水及 大量表面活性剂废水不得进人化粪池内。

    4.4.1设有自动扶梯的出入口,在扶梯基坑附近应设置排水横截 沟、集水井及提升设备。 4.4.2在露天出入口附近,站厅地面应设置排水横截沟,且应设 置集水井及提升设备。

    4.4.3敬口风亭底部应设置雨水集水井及提升设备;非尚

    底部有人防排水要求时应设置集水及提升设备,无人防排水要 求时,宜就近纳入车站废水系统

    4.4.7 当站台设有屏蔽门时,宜设置规格不小于DN75的

    地漏,地漏排水应接入站台板下水沟或线路侧沟内,地漏 绝缘带之外

    4.4.8站台板下宜设置水沟排除结构渗漏水,车站局部排水

    内宜设置集水井及排水泵,应按水箱或水池溢流量、泄流量与试验 排水量中大者选择排水泵

    4.4.11通风空调机房内应设置排水设施。

    4.4.14餐饮生活污水不应排入车站线路沟内

    置;对车站的配线区上层区域,当用于商业开发时,宜设置排水沟、 集水井及提升设备。

    4.4.16车站废水宜从排风井或活塞风井引出车站,车站污

    4.4.18区间排水沟宜设置于轨道两侧,减振地段排水沟宜

    于轨道中间,在排水沟最低点处应设置集水坑,且轨道两侧集水坑 宜通过明沟或预理埋管道连通。

    4.4.21对线路设置单向坡度的区间,在线路排水沟满足排水要

    1出水管应接至邻车站废水泵房集水井内; 2出水管应由相邻车站风道或区间中间风井排出,应经压力 检查井减压后排至地面雨水系统; 3在隧道顶部应设置不小于?250整体钢套管或竖井,出水 管在该套管或竖并内应接至地面检修并,且应经压力检查并减压 后排至地面雨水系统

    寸侧;当采用架空接触网供电时,区间压力废水管可设于隧 叫,宜设置于弱电电缆支架下部

    4.4.24当区间压力废水管穿越轨道时,应从轨道道床预留槽内

    4.5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及区间

    4.5.1雨污水系统应分流设置,宜采用重力流方式接入

    4.5.7天桥、连廊与车站主体相连处应有截水设施,

    1室内外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当 室外设置化粪池时,室内粪便污水与其他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宜分 开设置; 2室外排水宜采用重力流方式接入城市排水系统或提升 排放; 3当市政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完善时,粪便污水宜经化粪池 处理后接入污水系统,餐饮污水应经隔油处理后接入污水系统:当 市政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不完善时,生活污水应经生化处理后达 标排放; 4库房内不落轮璇坑等低洼处应增设提升设备; 5室外电缆沟应设置排水设施; 6检修库、停车库及物资总库屋面雨水排放宜采用虹吸式屋 面雨水系统,对雨水集蓄、处理及回用的方案宜作技术经济比较。 4.6.2车辆基地及停车场污水或废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含油生产废水宜采用物理化学法处理: 蓄电池间排水应达标排放: 污泥处理宜选择压滤、干化场工艺。 4.6.3 有上盖物业的车辆基地及停车场排水系统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污水处理场宜设置于平台外下风向处: 2室外地面排水系统及设施宜统一设置; 3上盖平台覆土深度不宜小于1.5m,其底板应设置排水设 施,化粪池、隔油池设施不宜设置于上盖平台; 4车辆基地及停车场室内排水系统应独立设置。

    出入口、风亭及局部排水泵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下车站散口式出入口及风亭应设排水沟和雨水泵站; 自动扶梯机坑附近、车站局部低洼处、出入口垂直电梯

    及区间折返线检修坑端部,可能积水而文不能自流排出的部位等, 立设局部排水泵站; 3应设置2台排水泵,且应能同时启动,每台排水泵排水能 力应大于最大小时排水量的1/2。 4.7.2地下隧道开洞口雨水泵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于洞口附近,道床应设置不少于2条的横向截水沟 及挡水坎,雨水进入集水井前应设置沉泥槽及算子; 2集水井内宜设置3台排水泵,且应能同时启动:每台排水 泉排水能力应大于最天小时排水量的1/3,扬水管宜为2条,且每 条可通过全部雨水流量。 4.7.3车站废水泵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设置于车站线路下坡方向: ? 集水并内应设置2台排水泵,且应能同时启动; 3 泵站总排水能力应天于消防废水量及结构渗漏水量之和: 总扬水管应设置检修阀门,排水流速不宜小于0.8m/s。 4.7.4 地下区间废水泵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置于联络通道内的泵站不得影响区间人员疏散; 2 单坡区间废水宜重力排入相邻车站; 3宜设置2台排水泵,且应能同时启动,总排水能力应满足 同司时提升区间消防废水及地下结构渗漏水量的要求; 4总出水管应设置检修阀门,排水流速不宜小于0.8ms,管 经宜为DN100~DN150,结冻地区应设置冬季放空泄水阀; 5位于水域下的区间及车站排水泵站,每台排水泵的排水能 力应大于最大小时排水量的3/4。 4.7.5泵站集水井及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支区间折返线检修坑端部,可能积水而文不能自流排出的部位 应设局部排水泵站; 3应设置2台排水泵,且应能同时启动,每台排水泵排 应大于最大小时排水量的1/2

    4.7.2地下隧道开洞口雨水泵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于洞口附近,道床应设置不少于2条的横向截水沟 及挡水坎,雨水进入集水井前应设置沉泥槽及算子; 2集水井内宜设置3台排水泵,且应能同时启动:每台排水 泵排水能力应大于最大小时排水量的1/3,扬水管宜为2条,且每 条可通过全部雨水流量。

    3车站废水泵站应符合下列

    1集水池内壁不得渗漏,集水池底应设10%的坡度坡向吸 水坑,吸水坑规格应满足水泵安装间距要求; 2集水井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功率最大一台排水泵出水量 要求;

    3集水井有效高度除应满足排水泵安装高度外,还应满足水 位控制要求; 4最低水位应满足下列排水泵运行要求: 1)深度大于1.2m的集水井内应设置固定式爬梯,其材质 应防锈蚀,宜采用不锈钢或复合金属材质; 2)废水、雨水集水井设备检修孔及人孔宜采用铸铁防滑盖 板,风亭集水井宜设置复合金属格栅盖板; 3)功率大于3.0kW的排水泵每台泵宜设置一根DN50反 冲洗管,不大于3.OkW的排水泵宜合设一根DN25反 冲洗管; 5集水并内排水泵宜采用潜水排污泵,且宜采用自动耦合式 安装。

    1泵站净高不应小于3m,矩形泵站的短边不宜小于3m,应 设置手动起吊设备: 2不应设置在电气设备房或轨道的正上方; 3应设置给水设施,设备四周应有不小于0.6m的维修 净距; 4重力污水管道接入密闭水箱处应采用柔性接头; 5当采用密闭提升装置时,泵站地面下沉的高度应满足污水 重力流入密闭水箱的要求; 6当采用密闭提升装置时,污水泵房内应设有深度不小于 0.5m的集水坑,坑内排污泵应将污水提升至水箱内。 4.8.2密闭提升装置按排水泵类型可分为离心泵式密闭提升装 置和凸轮泵式密团提开装置。离心泵式密闭提开装置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污水提升装置技术条件》CJ/T380的规定,凸轮泵式密 闭想升装置应链合下列机定

    置和凸轮泵式密闭提升装置。离心泉式密闭提开装置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污水提升装置技术条件》CJ/T380的规定,凸轮泵式密 闭提升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由凸轮泵、辅助污水泵、密闭水箱、液位传感器、控制系 统和排水管道等组成: 2应具有密封无漏、自动运转特性; 3凸轮泵与集水箱应分开设置: 4凸轮泵应设置2台泵,交替运行、互为备用; 5凸轮泵叶轮应能通过直径不小于40mm固态物体; 6公共卫生间宜采用双泵双箱布置方式,员工卫生间宜采用 双泵单箱布置方式: 7密闭水箱总有效容积应满足单台水泵连续工作时间不小 于3min,单个密闭水箱有效容积不宜小于450L; 8控制系统应具有手动、自动转换和远程监控模式。 4.8.3真空排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由无堵塞污、废水收集箱,真空系统,干式自吸排污泵及 控制系统等组成: 2污水或废水系统在进入真空排水设备前应分开,且宜采用 重力流形式接入无堵塞污水或废水收集箱内: 3干式自吸排污泵应采用开放式叶轮,叶轮应能通过直径不 小于40mm固态物体: 4排污泵、真空泵均应设置备用泵; 5设备应具有手动、自动操作模式,且应具有正常工作指示 和故障报警指示,设备运行和故障情况应能上传; 6真空系统运行真空度宜为一0.04MPa~一0.07MPa; 7真空泵、污水泵启动频率应小于20次/h,真空机组的抽吸 能力应能满足不少于5个卫生洁具同时正常使用,不得出现延时 等待现象; 8总通气管道宜接至排风井出口处; 9系统应能预防和抑制水锤发生,排污泵的进出口均应密封 严密,并应有隔振措施; 10真空连接管道应连接可靠,不得采用钢管卡箍固定,系统

    时管路不得出现异常震动,管道压力不应低于1.6MPa,管 宜设置检查口。

    4.9.1排水系统卫生防疫应符合下列规定

    1餐饮含油废水应经隔油处理后排人市政污水系统; 2卫生间、盟洗间、茶水间不应布置在餐厅、厨房等房间的正 上方,排水管道不应穿越生活饮用水池或水箱的上方; 3空调机房、泵房及开水间地漏排水不应接入生活污水系 统,生活水箱泄水管、溢流管及空调冷凝排水、开水器、热水器的 水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 4排水系统通气管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 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5污水集水箱其检修孔或人孔盖板应密闭,雨水或废水敬开 式集水井应米用格栅盖板; 6化粪池应设于室外,其外壁距构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 4.9.2车辆基地、停车场雨水径流控制宜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 铺装、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蓄水池、调 节池、植被缓冲带、绿色屋顶等技术设施。 4.9.3车辆基地、停车场上盖平台雨水宜引入周边低影响开发设 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人集中调蓄设施。 4.9.4车辆基地、停车场地面雨水宜采用生态排水和雨水管道的 综合方式,雨水经植草沟、下凹绿地进入集中调蓄设施或雨水管 道,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硬化路面宜采用透水铺装; 2绿地宜采用下回式绿地; 3景观水体宜建成集雨水调蓄、水体净化和生态景观为一体 的多功能生态水体。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42的规定

    1.3室内、室外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基础施工,土方回填应在管道施工驶 格后进行。

    5.1.6管道不宜敷设在控制箱、配电箱正上方,且不宜穿

    5.1.7当给水排水压力管道穿越结构变形缝时,应设置金属波纹 伸缩节或不锈钢软管

    5.1.7当给水排水压力管道穿越结构变形缝时,应设置金属波纹

    5.1.8室内外直埋金属管道应采取防腐处理措施,防腐层

    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

    5.1.9当管道穿越防火墙及楼板的孔洞时,应进行防火

    材料的耐火时间与所在部位楼板及墙体的耐火时间应相同 管周围应设置高出地面10mm~20mm的阻火圈,阻火圈白 等级不应低于楼板的耐火等级

    5.1.10当管道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相互平行;曲线部分应与 直线部分保持等距,管道曲率半径应相等。 5.1.11管道支吊架安装应平整、牢固,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 当安装金属管道时,管道与支吊架、管卡之间应设置与支吊架同宽 的绝缘橡胶垫隔离。

    买、准确、完整,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开工报告; 2 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3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出厂合格证及 进场验收单; 材料及设备的说明书、合格证; 5 隐蔽工程验收及中间试验记录: 6 隐蔽和理地的给水排水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7 隐蔽和理地的重力排水管道试验记录; 8 设备安装、试运转记录及报告; 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检验和检测记录; 10 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区间给水排水管道应采用型钢制作的热浸锌支架,支架和 锚栓应结合振动、疲劳、耐久性、管道应力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型钢 享度应根据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水质增加1mm~2mm的腐蚀 余量; 2支架安装位置和标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放线,安装后支架 不得超越所处地段直线或曲线设备限界: 3区间支架的锚栓应采用金属后扩底锚栓,采用双螺母加平

    垫片和弹垫片,且锚栓有效锚固深度应满足胀栓规格要求; 4管道固定支架与结构墙体之间、支架与管道之间、管卡与 管道之间应增加一层5mm厚与支架同宽的三元乙内烯橡胶隔 离,管道与型钢支架、管卡间不应直接接触; 5立管、管道接头及阀门、金属波纹管两侧应设置支架,管道 转弯处应加固处理,应安装管道支墩或设加强型接口支架。支架 的形式、规格及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

    6.2.2区间过轨管道两侧应设置绝缘接头。

    1应根据道床形式确定道床预留沟槽位置;过轨管道的材 质、连接方式及预留槽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的规定; 2过轨管道安装应满足直线及曲线段限界要求;管道安装 后,管道、管件、管道支架及法兰外表面最高点距钢轨轨底净距不 应小于70mm,且不得侵人设备限界; 3区间过轨管道两侧应设置绝缘接头,其安装部位应便于检 查和检修,过轨金属管道应采取防水绝缘措施

    取样标准5.3.1室外给水管道及设施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管道沟槽开挖应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面;地质 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槽底时,开挖沟槽可不设 支撑; 2当车辆基地及停车场室外给水管道穿越轨道时,应设置防 护涵管或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宜采用球墨铸铁管,其安装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

    规定; 3当管道穿越地下主体结构时,应预埋防水套管; 4当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或卡箍连接时,连接部位宜安装在检 查井或地沟内: 5当管道管径不天于DN450时,阀井并内井壁距管道法兰或 承口距离不得小于250mm;当管径大于DN450时,阀井内井壁距 管道法兰或承口距离不得小于350mm。

    市政定额、预算5.3.2室内给水管道及设施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水系统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维》GB5749的规定,管道应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管件、配件 的工作压力应与该管道系统的工作压力一致。 2管道的加工与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 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 3当管道采用螺纹连接时,应确保无断丝,套丝扣时破坏的 度锌层表面及外露螺纹部分应采取防腐措施。 4管道嵌墙暗敷宜按土建预留凹槽敷设,凹槽表面宜平整 深度不应超过墙壁厚度的1/3,管道应采取固定措施。 5衬塑复合钢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伤痕或裂纹,内表面不应 有气泡、针孔、脱皮、凹陷、色泽不均及分解变色线; 2)当衬塑复合钢管管径小于DN100时,可采用螺纹连接 当管径不小于DN100时,应采用法兰莲接;当衬塑复合 钢管与设备、阀门、水表、水嘴连接时,应采用专用管件或 过渡接头; 3)安装时宜选用专用施工机具; 4)不应采用重力锤击管道,切割管道不可采用挤压式切割 套丝应用水溶性切削液进行冷却切割。 6不应在衬塑复合钢管上焊接法兰。 3服3阀门及附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阀门及附件安装前,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应在每批阀门或附件中抽检10%,且其数量不应少于 1个; 2)安装在主十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阀门,应逐个进行强度和 严密性试验; 3)强度试验压力应为公称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压力 应为公称压力的1.1倍; 4)试验压力在试验持续时间内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 阀瓣密封面应无渗漏。 2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安装应紧固、严密,阀门及附件 与管道中心应垂直,阀门应启闭灵活、传动可靠,成排阀件安装应 在同一直线上,最大允许偏差应为3mm。 3阀门安装完毕后其手柄应易于操作。安装在管井、吊顶内 的管道,凡设阀门及检查口处均应设置检修门。 4阀门安装位置和高度应方便检修,当安装位置高于4m 时,宜设置固定爬梯和操作平台。 5给水户前阀、分区阀宜带PE滤网。 6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受曝晒、污染和冻结的地方,水 表底部应设置独立的支托架,水表上标示的箭头方向应与水流方 向一致。 7当安装螺翼式水表时,表前与阀门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 口直径的直线管段,表外壳距墙表面净距应为10mm~30mm,水 表进水口中心标高允许偏差应为士10mm。 5.3.4水泵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坐标、标高、尺寸和螺栓孔位置应 符合设计要求; 2水泵应采用适配的螺栓固定,螺杆外露部分长度不应大于

    ....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