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88-2018 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CJJ/T 288-2018  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3-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JJ/T 288-2018  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柔性架空接触网的接触线最大坡

    3.1.7柔性架空接触网宜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当在车辆 基地内或有轨电车线路采用柔性架空接触网时,可采用弹性简单 悬挂,

    基地内或有轨电车线路采用柔性架空接触网时,可采用弹性简单 悬挂。 3.1.8当地面段柔性架空接触网采用简单链型悬挂时,吊弦长 度不宜小于300mm。 3.1.9架空接触网应满足限界要求;除与车辆有相互作用的零 和设备外,其他均不得侵入设备限界。 3.1.10接触网零部件应耐腐蚀、耐疲劳、强度高,频繁振动的 紧固件应采取防松措施。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 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1~TB/T2075.23的规定

    3.1.10接触网零部件应耐腐蚀、耐疲劳、强度高,频紧振动的 系固件应采取防松措施。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 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1~TB/T2075.23的规定

    取样标准3.2.1架空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符合现行行业

    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的规定。隧道内设计气温应 等合隧道内通风空调的设计要求,最高计算温度不宜大 于80℃。

    3.2.2与覆冰有关的接触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覆冰厚度应根据沿线气象记录和运营经验确定,且覆冰 厚度的取值应为5mm的整数倍; 2覆冰时的气温应按一5℃计算; 3覆冰时的风速应按10m/s计算;

    4 冰的密度应按0.9g/cm计算 2.3当按安装和维修条件进行接触网荷载验算时,其计算 宜为一5℃,计算风速宜为10m/s,覆冰厚度宜为0mm,安 维修附加荷载可取0.8kN

    3.2.3当按安装和维修条

    3.3防雷、绝缘、接地

    3.3.1架空接触网的天气过电压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上区段的架空接触网应设置避雷器,间隔不宜大 于200m; 2在隧道两端和设置隔离开关处应设置避雷器; 3在年均雷暴日不小于40d的地区,宜采取将架空地线抬 高兼作避雷线或增设避雷线等特殊防护措施,避雷线或架空地线 宜安装在平腕臂底座上方1.0m~1.5m处 3.3.2地上区段架空接触网的架空地线应每隔200m~300m设 置电压均衡器。

    3.3.2地上区段架空接触网的架空地线应每隔200m~3 置电压均衡器

    3.3避雷器与电压均衡器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2。

    小于180mm;当采用DC1500V时,不宜小于250mm。 带电部分和接地体、车体之间的最小空气绝缘间隙应 3. 3. 4的规定。

    表3.3.4接触网带电部分和接地体、车体之间的 最小空气绝缘间隙(mm)

    注:当海拨高度超过1000m时,按现行国家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 的共用技术要求》GB/T11022对空气间隙值进行修正

    3.3.5固定支持架空接触网的非带电金属体,应与

    固定支持架空接触网的非带电金属体,应与接触网架空 连接。接触网架空地线应引至牵引变电所接地装置。

    地线相连接。接触网架空地线应引至牵引变电所接地装置

    3.4.1架空接触网的接口预留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基地段应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和下锚拉线基础; 2在桥梁桥墩上或梁面上应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 线基础; 3隧道内应按接触网的要求预留槽道、锚栓或预留安装条 牛,悬挂点及下锚处应满足接触网的荷载要求,隧道的净空应满 足接触网的安装空间要求,且应按接触网的要求预留下锚洞、设 备安装洞; 4路基、桥梁、隧道应按接触网的要求预留接地极或接地 瑞子、电缆敷设通道和电缆过轨通道; 5车站结构柱、顶棚、结构横梁等需要安装接触网悬挂或 下锚的位置,应按接触网的要求进行预留; 6声屏障及沟槽管线的安装应避开接触网支柱及基础,不 导影响接触网悬挂及设备的止常安装

    1路基地段应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和下锚拉线基础; 2在桥梁桥墩上或梁面上应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 线基础; 3隧道内应按接触网的要求预留槽道、锚栓或预留安装条 件,悬挂点及下锚处应满足接触网的荷载要求,隧道的净空应满 足接触网的安装空间要求,且应按接触网的要求预留下锚洞、设 备安装洞; 4路基、桥梁、隧道应按接触网的要求预留接地极或接地 端子、电缆敷设通道和电缆过轨通道: 5车站结构柱、顶棚、结构横梁等需要安装接触网悬挂或 下锚的位置,应按接触网的要求进行预留: 6声屏障及沟槽管线的安装应避开接触网支柱及基础,不 得影响接触网悬挂及设备的正常安装。 3.4.2接触网平面布置应与轨旁信号设施相配合,不得相互 干扰。 3.4.3道岔处柔性架空接触网宜采用交叉布置方式,刚性架空 接触网宜采用平行布置方式。柔性架空接触网道岔交叉点距道岔 定位点的距离不宜小于1m。 3.4.4柔性架空接触网的终端柱距车挡不宜小于10m,当终端 柱设在线路侧面时,应满足有效供电范围要求。 3.4.5柔性架空接触网支柱跨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电 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的规定,刚性架空接触网悬挂 点的跨距宜为6m~10m。 3.4.6接触线的布置应使受电弓磨耗均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直线区段沿受电弓两侧,柔性架空接触线应按“7” 字形布置,刚性悬挂宜按等斜率布置;

    足接触网的安装空间要求,且应按接触网的要求预留下锚洞、设 备安装洞; 4路基、桥梁、隧道应按接触网的要求预留接地极或接地 端子、电缆敷设通道和电缆过轨通道; 5车站结构柱、顶棚、结构横梁等需要安装接触网悬挂或 下锚的位置,应按接触网的要求进行预留 6声屏障及沟槽管线的安装应避开接触网支柱及基础,不 得影响接触网悬挂及设备的正常安装 3.4.2接触网平面布置应与轨旁信号设施相配合,不得相互 干扰。 3.4.3道岔处柔性架空接触网宜采用交叉布置方式,刚性架空

    3.4.3道岔处柔性架

    3.4.5柔性架空接触网支柱跨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3.4.6接触线的布置应使受电弓磨耗均匀,并应符合下

    1在直线区段沿受电弓两侧,柔性架空接触线应按 形布置,刚性悬挂宜按等斜率布置; 2接触线相对受电弓中心线的最大偏移量不应大于受电

    工作长度的1/2; 3曲线区段,柔性架空接触线宜从受电弓中心向外侦 并宜使接触线与受电弓中心点的轨迹相割;对于曲线半 3000m的曲线区段,宜按“7”字形布置。

    4.7在柔性架空接触网与刚性架空接触网的衔接处,应设 柔过渡设施

    .8柔性架空接触网接触线、承力索的张力差均不应大于 称张力的10%。

    设置锚段关节。自动张力补偿装置宜采用棘轮方式,补偿装置的 补偿效率不应小于97%。

    3.4.10刚性架空接触网的锚段长度不宜大于250m,锚

    3.4.10刚性架空接触网的锚段长度不宜天于250m,锚段间宜 采用关节或膨胀接头。

    3.4.12电连接设置应满足供电方案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柔性架空接触网接触线、承力索、辅助馈线间应每隔 60m100m设置一处横向电连接; 2 锚段关节、道岔处应设置电连接: 3 刚性架空接触网非绝缘锚段关节、道分处应设置电连接 4同一供电分区的股道间应设置电连接

    3.4.14接触网的安装形式应满足人防门、防淹门等使月

    当刚性架空接触网通过防淹门时,宜设独立小锚段;当刚性架空 接触网通过人防门时,可采用直接通过并设置可拆卸汇流排的 方式。 3.4.15接触网通过区段应设置接触网终点标、安全作业标、安

    3.4.15接触网通过区段应设

    全警示标等警示保护标志。

    3.4.16对易受异物侵入的场所、易受损的支柱及拉

    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E 10009的规定

    3.5.1 接触网的电分段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牵引变电所的车站可设在列车进站端: 2 区间牵引变电所宜设在变电所直流电缆出口处: 3 配线与正线的衔接处宜设置在配线侧: 4 车辆基地与正线的衔接处宜设置在轨道绝缘节附近: 5 车辆基地各电化库入口处宜设置在库门外侧。 3.5.2 牵引变电所直流快速断路器至接触网间应设置电动隔离 开关。

    3.5.3当终端车站后面的折返线有停车检修需要时,其接触

    3.5.4对设车辆检查坑并有检修作业的折返线,其接触

    过设于当地的手动或电动隔离开关供电。接触网供电应有主备两 路电源,主电源应来自邻近牵引变电所,备用电源应来自一条正 线接触网,

    对不设车辆检查坑的折返线,其接触网供电应有主备两

    3.5.5对不设车辆检查坑的折返线,其接触网供电应有

    并宜由牵引变电所直接供电。每条库线的接触网应设置带接地刀 闸的隔离开关。

    3.6.2柔性架空接触网支柱宜采用单腕臂柱形式,当跨越多股

    道时,可采用线间立柱、与雨棚柱或结构柱共柱、顶棚或 柱、硬横跨等方案

    3.6.3柔性架空接触网支柱选型宜采用锥形钢管柱、等径钢管 柱或H型钢柱

    3.6.4柔性架空接触网的腕臂装置宜采用绝缘旋转腕臂结构

    3.6.4柔性架空接触网的腕臂装置宜采用绝缘旋转腕臂结构, 链型悬挂的吊弦宜采用整体吊弦

    6.5基础的选型应符合下列

    1路基及U形槽区段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宜采用现浇钢筋 混凝土基础; 2桥梁、框架桥上的基础应按接触网的要求进行预留设计; 3隧道内安装基础宜按接触网的要求进行预留设计; 4锚栓应按锚栓性能、基材性状、锚固连接的受力性质、 被连接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等要求选用;当抗震设防区采用结构 构件连接时,膨胀型锚栓不应作为受拉、边缘受剪和拉剪复合受 力连接件。

    3.6.6支持结构及基础设计中的荷载、结构计算、结构

    3.6.6支持结构及基础设计中的荷载、结构计算、结构设计、

    文持拍构友塞础设门 十的何载、绍构订异、铝构设 选型、耐久性设计以及防腐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 载规范》GB50009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09的规定,

    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混凝土结构后锚固 技术规程》JGJ145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 的规定。

    4.1.1架空接触网工程应按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

    架空接触网工程应按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 架空接触网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接触网施工设计说明书: 接触网平面图、安装图及安装曲线: 基础设计图、支柱设计图; 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4.2.1施工应按设计图纸标定的起测点或测量控制点为基准进 行测量。

    4.2.2测量应采用检定合格的测量器具。

    应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测量控制点开始: 2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 3 测量过程中应以设计里程、坐标校核测量结果: 4 测量偏差应分摊在相邻跨距中: 5当支柱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 度宜为设计跨距土2m,且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 跨距

    等特殊处,允许偏差应为士200mm,其他允许偏差应为 ±500mm

    缝、盾构区间管片接缝、连接螺栓或渗水、漏水区。锚栓到接缝 边缘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的要求。

    4.3.1基坑开挖前,应探测坑位附近地下理设物,并应采取预 防损坏地下设施的措施

    4.4.1钻孔前,应先探明孔位处影响钻孔的因素,如碰到钢筋, 应在充许偏差范围内重新确定孔位。 4.4.2后置镭栓的理设深度、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4.4.3锚栓螺纹及镀锌层应完好,化学锚固螺栓孔应填充密实。 4.4.4后置锚栓载荷检测应符合设计要求,化学锚固螺栓所使 用的化学填充剂应在有效期内。

    4.4.5后置锚栓的施工充许偏差应符合表4.4.5的知

    表4.4.5后置锚栓施工允许偏差

    注:刚性悬挂支持装置的后置锚栓顺线路方向铅垂度应以汇流排在线夹内有间隙 为原则

    4.4.6 桥上预埋螺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螺栓应呈铅垂状态; 2 螺栓间距施工允许偏差应为士2mm; 3 螺栓埋深施工允许偏差应为士20mm; 4 螺栓组顺线路方向的施工允许偏差应为土30mm。

    支柱、硬横跨运抵工地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

    4.5.1支柱、硬横跨运抵工地后,应进行外观检查

    下列规定: 1焊接处不应有裂纹; 2基础螺栓孔距充许偏差应为士2mm; 3钢柱镀锌层应均匀、光滑,连接处不得有露铁、毛刺、 锌瘤和多余结块,并不应有蚀坑、泛酸等缺陷; 4 硬横跨支柱和横梁的跨度、挠曲、扭曲应符合设计要求 4.5.2当进行支柱整正作业时,可采用薄厚不同的钢垫片垫在 支柱法兰盘下面调整支柱的倾斜度,且每个支柱钢垫片数不应大 于3片。 4.5.3接触网支柱承载后横、顺线路方向应直立,施工允许偏 兰应符合表4.5.3的规定

    表4.5.3支柱承载后倾斜允许偏

    1 基础帽应在支柱承载达到稳定状态后浇制: 2 浇制的基础帽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基础帽应将基础螺栓及支柱底座外露部分全部遮盖,基 础帽不应积水

    4.6.1接触网隔离开关、避雷器、电压均衡器等设备应可靠接 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2。

    4.6.2接地极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6.2接地极施工应符合下

    1向主壤打入接地极之前,应进行地下电缆或官路的调查 和探测; 2当采用垂直接地体时,应垂直打人,并应与土壤保持 接触; 3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体应平直: 4地面应平整,不应有石块或其他影响接地体与土壤紧密 接触的杂物,接地体理设后的回填应分层芬实。 4.6.3接地极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实测,实测接地电阻值应符合 本标准第4.6.1条的规定。 4.6.4隧道内接地线应和隧道壁拱圈密贴,并应通过地线卡固 定,接地线及配套零件与带电体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4.6.5下锚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锚拉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拉线板底部应和拉线基础密贴,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 要求; 3UT形形线夹在受力后,露出线夹的螺纹长度不应小 于20mm,且最大不得大于螺纹全长的1/2; 4拉线在形线夹的回头长度宜为300mm~500mm,回头 与本线的绑扎长度宜为100mm,施工允许偏差应为土10mm 绑扣应密实齐

    1下锚拉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2拉线板底部应和拉线基础密贴,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 要求; 3UT形楔形线夹在受力后,露出线夹的螺纹长度不应小 于20mm,且最大不得天于螺纹全长的1/2; 4拉线在形线夹的回头长度宜为300mm~500mm,回头 与本线的绑扎长度宜为100mm,施工允许偏差应为土10mm 绑扎应密实整齐

    4.7柔性悬挂支持装置安装

    4.7.1腕臂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铰接处应转动灵活,承力索

    4.7.1腕臂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铰接处应转动灵活,承力索 悬挂点距轨顶平面高度的施工允许偏差应为土30mm。 .7.2定位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位装置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定位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温度变化时,偏移量应 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 3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应在顺线路方向自由转动,不得卡 滞,接触线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应小 于50mm。

    1 固定角钢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充许偏差应为 土20mm; 2上下部定位绳的电分段绝缘子应在同一垂直面内,施工 允许偏差应为士50mm;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应位于股道 中间; 3上下部定位绳承载后充许有负弛度,定位绳不得有接头; 4形线夹中回头长度宜为300mm~500mm,回头长度与 本线绑扎长度宜为100mm,施工充许偏差应为士10mm,绑扎应 密实整齐。

    1悬挂底座应水平安装,槽钢、角钢、绝缘横撑应与安装 地点的轨顶平面平行; 2吊柱及T形头螺栓应铅垂安装,倾斜度偏差不宜大 于1°; 3槽钢底座、角钢、绝缘横撑、T形头螺栓等构件安装应 急固可靠,紧固件应齐全; 4螺栓防腐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垂直于绝缘子本体, 顿斜度偏差应小于或等于1。

    4.8.2当汇流排在现场加工时,切割机应垂直于汇流排

    线;切割后的汇流排切割面应符合汇流排截面尺寸偏差要

    其端部连接孔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4.8.3当汇流排定位线夹在夹持汇流排时,线夹应平整,不得卡滞。4.8.4两段汇流排之间的夹槽连接处不平顺度不得大于0.3mm;两段汇流排接缝处的缝隙不应大于1.0mm4.8.5汇流排中轴线应垂直于所在处的轨顶平面,偏斜不应大于14.8.6分段绝缘器安装处三跨内的汇流排宜呈直线状态,且该范围内不宜安装与分段无关的中间接头。4.8.7膨胀接头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后膨胀接头的接触线应与两侧接触线等高且过渡平顺,充许偏差应为士1mm。4.9架线4.9.1当两线交叉时,承力索与承力索、接触线与接触线上下位置关系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交叉点与接触线交叉点的投影位置应相同。4.9.2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线方式,放线速度宜为3km/h~5km/h,并应保持匀速恒定。架线后应采取静置或超拉等措施克服导线的端变。4.9.33架线区段的各悬挂点均应采用不伤导线的放线滑轮。4.9.4新架设的承力索、接触线不得有中间接头。4.9.5补偿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滑轮状态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完整无损,不得出现卡滞:2棘轮状态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绳应缠绕整齐、无偏磨:3坠碗应完整,表面应光洁平整,坠蛇串应排列整齐,其缺口应相互错开180°,且坠蛇不应被支柱或其他物件卡滞:4补偿绳不得有松股、断股等缺陷,不得有接头。4.9.6承力索和接触线的额定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坠碗重量充许偏差应为额定重量的士1%。4.9.7刚性接触网架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6

    1在架线作业前,应检查线盘和线材质量,线盘不得扭曲 和损坏,接触线不得有损伤、扭曲、硬弯等质量问题: 2接触线应嵌入汇流排内,在锚段内不得有硬弯; 3汇流排终端到相邻悬挂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充许 偏差应为一50mm~十20mm; 4接触线在锚段末端汇流排外余长应为100mm~150mm, 余长应沿汇流排终端方向顺延并向上弯曲,弯曲角度不宜小于 30°,且弯曲后的绝缘间隙应符合本标准第3.3.4条的规定; 5在有分段绝缘器的锚段,接触线在分段绝缘器内末端外 露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10.1柔性悬挂应依次从中心锚结处向两端调整接触线工作 面;应依次安装定位器,布置接触线拉出值;应依次安装吊弦, 调整接触线的高度。 4.10.2中心锚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柔性接触网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中心锚结 绳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线夹间距、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 设计要求; 2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导线的高度应与相邻吊弦点等高 允许偏差应为0mm~10mm。 4.10.3整体吊弦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体吊弦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间距施工充许偏差应为 土50mm; 2整体吊弦上、下端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整体吊弦不得 有散股、断股、硬弯等缺陷。 4.10.4支持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腕臂在当地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 线路中心线;当温度变化时,腕臂顺线路方向偏移量应和承力

    4.10.4支持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腕臂在当地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 线路中心线;当温度变化时,腕臂顺线路方向偏移量应和承力

    大于计算值的10%:

    4.10.5柔性架空接触网接触线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拉出值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拉出值施工允许偏差应 为士30mm; 2接触线距轨顶平面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施工充许偏 差应为士15mm; 3当采用双接触线时,同一悬挂点两接触线应等高,间距 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施工允许偏差不宜大于2mm; 4当接触线工作高度变化时,其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非绝缘锚段关节两承力索之间或两接触线之间的绝缘间 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充许偏差应为主30mm,垂直方向拾升 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绝缘镭段关节两承力索之间或两接触线之间相互间的绝 缘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充许偏差应为0mm~50mm,垂直 方向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的绝缘子距悬挂点的距离应符合 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应为土50mm,承力索接触线绝缘子应 对齐,施工允许偏差应为土50mm。

    4.11.1刚性悬挂调整应在中心锚结安装后,从中心锚结处向两 瑞依次调整接触线高度和拉出值。 4.11.2刚性架空接触网中心锚结安装形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 求,且应处于汇流排中心线的正上方,中心结底座中心横向偏 离汇流排中心不应大于30mm;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应平顺无 负弛度。

    4.11.1刚性悬挂调整应在中心锚结安装后,从中心锚结 端依次调整接触线高度和拉出值

    4.11.3刚性接触悬挂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触线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悬挂点接触线 平面高度的施工允许偏差应为土3mm,跨中弛度不得大

    直的1%0,且不得出现负弛度; 2悬挂点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应为土5mm; 3带电体距接地体绝缘距离应符合本标准第3.3.4条的规定; 4锚段关节处的两支接触线在关节中间悬挂点处应等高, 转换悬挂点处非工作支宜比工作支高出1mm3mm; 5在道岔处受电弓同时接触两支接触线范围内,两支接触 线应等高;在受电弓始触点,渡线接触线宜与正线接触线等高或 高出正线接触线1mm~3mm; 6交义渡线道岔应在交义渡线两线路中心的交义点处,两 支悬挂的汇流排中心线距交义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充许偏 差应为士5mm; 7道岔处电连接线、接地线应完整无遗漏,安装应牢固, 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8刚柔过渡转换处两支接触线应等高,在刚柔过渡交界点 处,汇流排对接触线不应产生下压或上拾

    对称中心轴上方。 4.12.3柔性架空接触网道岔在始触区的两工作支接触线距轨顶 平面高度应保持相等,充许偏差应为10mm,两接触线中有一 根应为非工作支,非工作支的接触线应比工作支接触线高出 10mm~20mm,接触线在线岔里应随温度变化自由纵向移动 始触区内无线夹区不应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任何线夹。 4.12.4柔性架空接触网道岔定位柱两条接触线拉出值均不宜超 过300mm

    10mm~20mm,接触线在线岔里应随温度变化自由纵向移动。 始触区内无线夹区不应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任何线夹。 4.12.4柔性架空接触网道岔定位柱两条接触线拉出值均不宜超 过300mm。

    柔性架空接触网的电连接线安装 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1柔性架空接触网的电连接线安装应符合

    1电连接线夹与导线接触面应平整、光洁,电连接线不应 有松散、断股等现象,电连接线夹所有安装接触面均应清洁、涂 抹导电油脂; 2电连接线夹螺栓应受力均匀,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 要求; 3当电连接线夹采用压接结构时,应使用专用压接工具进 行压接; 4横向电连接应安装在吊弦附近,道岔电连接应安装在始 触区以外,多股道电连接线应安装在1/3跨的位置。 4.13.2电连接线的长度应满足接触挂伸缩的需要,且不得侵 人设备限界

    1所有各连接部件应紧固,各转动部分应灵活; 2各传动部件安装位置应正确,固定应牢靠,传动齿轮咬 合应准确,传动操作应轻便灵活; 3电动隔离开关电动机转向应正确;机械传动系统应润滑 良好、动作平稳、噪声小,且不应有卡阻、冲击等异常情况;机 构的分、合闸指示与开关的实际分、合闸位置应相符; 4隔离开关合闸后触头间的相对位置、备用行程、分闸状 态时触头间的净距或拉开角度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5隔离开关的闭锁装置应动作灵活、准确、可靠;带有接 地刀闸的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与主触头间的机械或电气闭锁应准 确、可靠; 6隔离开关的导电部分应符合设计要求。 4.14.2避雷器、电压均衡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雷器、电压均衡器不得任意拆开,不得破坏密封和损 坏元件; 2避雷器、电压均衡器各连接处的金属接触表面应除去氧

    化膜及油漆,开应涂导电油脂: 3避雷器、电压均衡器引线连接不应使端子受到超过充许 值的外加应力。

    4.14.3分段绝缘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段绝缘器与接触线的连接应可靠,接头应平顺,不应 产生硬点;分段绝缘器两端接触线高度应与悬挂点接触线高度 致; 2分段绝缘器紧固件应齐全,连接应牢固可靠,分段绝缘 器上的锚固螺母与螺杆的扭矩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3分段绝缘器中点应设置在受电号中心位置上,充许偏差 应为土50mm; 4分段绝缘器与受电弓接触部分应调整至一个平面上,且 该平面应与轨顶平面平行,允许偏差应为士2mm。

    15标识、限界门、支柱防护

    4.15.1接触网号码、标志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号码、标志 的文字和数字应整齐、端正、清楚

    4.15.2各种标志牌均应清晰明显,安装应牢固、可靠,应便于

    1 限界门支柱理深和距线路中心线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当理设限界门支柱时,应分层劵实,支柱受力后应保持 直立。

    4.15.4邻近道路的接触网支柱应按设计要求设支柱防护

    4.16.1接触网工程竣工后,应进行冷滑试验。冷滑试验应采用 接触网检测车或有同等效果的检测车辆

    4.16.2冷滑试验应具备下列条件:

    试验区段的接触网工程已全部

    2试验区段的接触网已进行检查,记录完整,检查质量符 合验收要求; 3影响冷滑试验的绝缘包扎物等已全部拆除。 4.16.3冷滑试验的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触线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接触悬挂应无硬点; 3吊弦线夹、定位线夹、中心锚结线夹、电连接线夹、分 段绝缘器、线岔等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4接触线应无弯曲、扭转等现象; 5受电弓与悬挂定位装置、绝缘子以及接地体之间的距离 应符合设计要求。 4.16.4接触网送电开通应具备下列条件: 1接触网工程已按设计文件全面完工: 2接触网已完成冷滑试验,发现的向题已处理完毕; 3接触网绝缘子及绝缘部件已全部清扫干净,绝缘包扎物 已全部清理; 4不符合安全运营要求的构筑物及树木等均已处理完毕; 5确认送电开通区段接触网绝缘良好; 6牵引供电工程开通送电方案已批准,送电开通组织已建 立,安全设施完备; 7送电开通专用通信设施畅通、可靠。 4.16.5接触网送电前,开通区段接触网绝缘应良好,且冷滑试 验应符合本标准第5.19节的规定 4.16.6送电后,应进行接触网热滑试验。热滑试验应在接触网 带电空载运行1h且无异常后方可进行。热滑车应往返3次,第 一次运行速度宜为5km/h~10km/h;第二次运行速度宜为 30km/h~50km/h,车辆段运行速度宜为20km/h~30km/h;第 三次应按设计速度进行。

    5.1.1 接触网送电开通前,应进行绝缘电阻测试试验和导通 试验。 5.1.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可按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进行检查 记录。

    应对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外观、规格、 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并经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 全和使用功能的,应进行检验。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 防、地脚螺栓等材料,应按批次进行检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 规定。 2各工序应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并应形成记录。 3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 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 工序施工。 5.1.4零件、设备、材料进场前应按设计要求和产品技术要求

    5.1.4零件、设备、材料进场前应按设计要求和产品

    进行复检和验收。设备的电气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 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的要求

    5.1.5接触网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

    5.1.7分部工程应按一个完整部位或具有独立功能的

    5.1.8分项工程应按工种、工序、设备等划分 5.1.9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需要,检验批可按工程数量 或区段划分,其检验项目应分为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 5.1.10接触网系统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 验批划分和检验项目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5.1.11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管道标准规范范本5.1.8分项工程应按工种、工序、设备等划分

    1实物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检验,应按进场的批次 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2)对混凝土性能指标等的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和 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3)对本标准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应按抽验总点数的 合格率进行检查。 2资料检查应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 牛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 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

    1主控项自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全部合格。 2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全部合格。对有充许偏差 项目的抽查点,80%及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 最大偏差不得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3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 5.1.13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5.1.14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3分部工程中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 合设计要求。

    1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均应合格; 2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 主要功能质量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 4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 5.1.16当检验批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时,经返工重做或更 换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5.1.17对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 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进行验收。 5.1.18检验批应对全部主控项自进行检香查,应在自检合格并上 报后开始组织验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 5.1.19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 5.1.20单位工程完工后,应先进行检查评定,再组织竣工验 收,验收记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 标准》GB50300的规定

    5.1.18检验批应对全部主控项自进行检查,应在自检合格并上 报后开始组织验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 5.1.19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 5.1.20单位工程完工后,应先进行检查评定工程施工数据,再组织竣工验 收,验收记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 标准》GB50300的规定

    ....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城市轨道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