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077.3-2021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管理规范 第3部分:运行保障管理.pdf

  • GB/T 34077.3-2021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管理规范 第3部分:运行保障管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4-1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3.4运行服务协议

    运行服务协议方面的具体要求如 a 应与服务使用机构签署运行服务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双方职责、服务内容、服务期限、安全保密 要求、违约责任、处理机制、服务边界、绩效考核要求和费用等条款; 服务协议应以纸质或在线电子确认,电子确认应支持PC终端、智能终端等; 服务协议应以纸质或电子方式保存,保存期为服务到期时间的后续一年

    5.3.5运行服务方案

    运行服务方案方面的具体要求如下: a 应向服务使用机构提供套餐式的运行服务出口产品标准,将多项运行服务打包组合,制定运行服务方案; b 运行服务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1)服务范围: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功能、信息资源技术、信息安全方面等; 2) 服务内容:例行服务、响应服务、优化服务、评估服务等; 3) 服务级别:制定差异化服务级别; 4) 服务目标:应提供可用性、安全性、及时性和规范性目标; 5) 资源配备:配备服务资源,包括人员、软硬件系统、维护工具等; 6)服务方式:现场响应支持、远程响应支持等

    5.3.6运行服务分级

    应对运行服务进行分级,适应用户的多种选择。运行服务的分级,由高到低,分为一到四级服务,具 本分级情况如下: a)一级服务,服务受理时间7×24h,服务响应时间为常驻、即时响应,人员到场时间为常驻、即时 响应,故障恢复时间≤2h,系统备件为关键部件及备件库,巡检周期为每日或每周定期,服务 支持为现场及远程人员支持; b)二级服务,服务受理时间7×24h,服务响应时间≤15min,人员到场时间≤2h,故障恢复时间 二4h,系统备件为关键部件及备件库,巡检周期为每月一次,服务支持为现场及远程人员 支持; 三级服务,服务受理时间5×8h,服务响应时间≤30min,人员到场时间≤6h,故障恢复时间 ≤8h,系统备件为备件库,巡检周期为每季度一次,服务支持为远程人员支持; d 四级服务,服务受理时间5×8h,服务响应时间≤30min,人员到场时间为下个工作日,故障恢 复时间≤24h,系统备件为备件库,巡检周期为每半年一次,服务支持为远程人员支持

    5.3.7运行服务报告

    运行服务报告方面的具体要求如下,

    a 应向服务使用机构提供运行服务报告,包括例行服务报告、响应服务报告、优化服务报告和评 估服务报告四类报告, b)应提供例行服务报告,不定期或每月提交一次,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基础设施:实时监控、巡检、清洁保养相关记录等; 2)支撑软件:实时监控、巡检、资产管理相关记录等; 3)应用功能:实时监控、巡检、数据初始化、数据维护相关记录等: 信息资源:实时监控、巡检、资产管理相关记录等; 5) 信息安全:安全事件监测、病毒态势、系统漏洞、数据备份相关记录等。 应提供响应服务报告,在故障、投诉处理完毕后的第二关内向服务使用机构进行提交,报告内 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基础设施:现场值守、故障处理、耗材更换、配件更换相关记录等; 2) 支撑软件:故障处理、备份恢复相关记录等; 3) 应用功能:故障处理、升级变更、参数调整相关记录等; 4 信息资源:故障处理、参数调整相关记录等; 5) 信息安全:数据加解密、接入控制、身份识别、访问授权相关记录等。 d 应提供优化服务报告,不定期或每季度提交一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基础设施:耗材更换、系统升级、配置优化、空间扩容相关记录等; 2) 支撑软件:升级、配置优化、参数调优相关记录等; 3 应用功能:升级优化、配置优化相关记录等; 4) 信息资源:升级优化、配置优化相关记录等: 5) 信息安全:系统加固、漏洞修复、行为管理控制相关记录等。 e) 应提供评估服务报告,不定期或每半年提交一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基础设施:性能评估、流量评估、改进建议等; 2) 支撑软件:性能评估、容量可用性分析、运行记录分析等; 3)应用功能:性能评估、运行记录分析、日志审计分析、进程资源消耗分析等; 4)信息资源:性能评估、运行记录分析、数据完整有效分析等; 5)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安全测评、门户网站安全测评等 f 应采用纸质或电子的方式提交报告,报告保存在服务提供机构,保存周期等同服务协议保 存期。

    a 应向服务使用机构提供运行服务报告,包括例行服务报告、响应服务报告、优化服务报告和评 估服务报告四类报告。 b)应提供例行服务报告,不定期或每月提交一次,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基础设施:实时监控、巡检、清洁保养相关记录等; 2)支撑软件:实时监控、巡检、资产管理相关记录等; 3)应用功能:实时监控、巡检、数据初始化、数据维护相关记录等: 4)1 信息资源:实时监控、巡检、资产管理相关记录等; 5) 信息安全:安全事件监测、病毒态势、系统漏洞、数据备份相关记录等。 应提供响应服务报告,在故障、投诉处理完毕后的第二天内向服务使用机构进行提交,报告内 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基础设施:现场值守、故障处理、耗材更换、配件更换相关记录等; 2) 支撑软件:故障处理、备份恢复相关记录等; 3) 应用功能:故障处理、升级变更、参数调整相关记录等; 4 信息资源:故障处理、参数调整相关记录等; 5) 信息安全:数据加解密、接入控制、身份识别、访问授权相关记录等。 d 应提供优化服务报告,不定期或每季度提交一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基础设施:耗材更换、系统升级、配置优化、空间扩容相关记录等; 2) 支撑软件:升级、配置优化、参数调优相关记录等; 3 应用功能:升级优化、配置优化相关记录等; 4) 信息资源:升级优化、配置优化相关记录等: 5) 信息安全:系统加固、漏洞修复、行为管理控制相关记录等。 e 应提供评估服务报告,不定期或每半年提交一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基础设施:性能评估、流量评估、改进建议等; 2 支撑软件:性能评估、容量可用性分析、运行记录分析等; 3)应用功能:性能评估、运行记录分析、日志审计分析、进程资源消耗分析等; 4)信息资源:性能评估、运行记录分析、数据完整有效分析等; 5)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安全测评、门户网站安全测评等 f)应采用纸质或电子的方式提交报告,报告保存在服务提供机构,保存周期等同服务协议保 存期

    5.3.8运行服务关闭

    运行服务关闭方面的具体要求如下: a)服务提供机构在服务协议到期前两个月,应以书面形式向服务使用机构发出服务到期的提示。 b) 服务提示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1)运行服务的名称、内容和期限,提醒服务即将到期; 2)征求服务是否续期,续签联系人及方式。 C 应对到期服务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离线保存,保存期为一年。 d)应释放到期服务占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6面向公务人员的运行保障管理

    应向公务人员用户提供以下服务:

    务人员用户提供以下服务

    7面向公众的运行保障管

    8面向平台资源的运行保障管理

    面向平台资源的运行保障管理的服务内容,具体包括:资源监测、资源配置、资源优化、运行安全、备 份恢复、灾备管理、应急管理、资产管理方面的内容

    应提供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a 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包括: 1)机房资源:机柜空间释放、机房的温湿度调整、机房高低压配电调整、机房UPS设备负载 调整、消防气体钢瓶增压等 2 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控制策略调整、网络设备模块更换、网络拓扑更新、路由条目清理等: 3) 主机资源:主机CPU、内存、磁盘容量的增加等; 4 存储资源:读写速度的调整、存储空间的调整等: 5) 公共性支撑软件资源:软件系统版本升级、补丁修补,数据工具的交换、融合、叠加、采样等 性能的调优等; 6) 基础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模板的更新、参数调整、进程数优化、空间容量扩容等; 7)公共性应用功能:应用功能模板更新、线程进程优化、版本升级等。 b) 每三个月进行优化操作,

    提供平台资源安全运行的相关制度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应制定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1)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机房环境安全、线缆通信安全、设备安全等; 通信与安全操作管理:恶意代码防护、网络安全、移动介质安全、信息交换安全等; 3 访间控制管理:网络访间、主机访间、应用和信息访间、移动设备访间、远程访间等: 账号与口令管理:账号权限申请、账号使用、账号变更、账号消除、口令管理等; 5)病毒及防护:病毒防御、邮件门户防护、补丁管理、攻防测试、边缘及端点防护等; 6)安全事件管理:处理原则、人员职责、事件分类分级、报告与处置、记录与总结。 b 应制定保密管理规范,严禁各类涉密设备接入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严禁涉密资料、文件、信息在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上进行交换、传输和存储, 应提供公共平台各类安全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监测服务,包括防病毒管理系统、VPN系统、加解 密系统、登录认证系统、虚拟资源隔离和防护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的运行保障。 d) 应提供服务连续性计划,具体内容见8.2.6和8.2.7。 e) 具体技术要求按照GB/T34080.3一2021执行。

    提供业务系统和数据的日常备份和恢复测试,具体要求如下: a) 日常备份: 1 应采取近线和离线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增量备份或全备份; 2) 增量备份应每天进行一次,全备份应每周进行一次; 3) 应制定备份策略,记录数据的备份方式、存放位置、备份时间、备份频度等; 4) 需采取加密处理的数据,加密操作时应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场,并形成加密记录; 5) 数据的保存期限应为三年。 b 恢复测试: 1)应对备份数据导出测试,检查备份介质的有效性,周期为每季度一次; 2)应对备份数据恢复测试,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周期为每半年一次; 3)应对业务应用恢复测试,验证应用的可用性,周期为每半年一次

    提供业务系统和数据的日常备份和恢复测试,具体要求如下: a) 日常备份: 1 应采取近线和离线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增量备份或全备份; 2) 增量备份应每天进行一次,全备份应每周进行一次; 3) 应制定备份策略,记录数据的备份方式、存放位置、备份时间、备份频度等; 4) 需采取加密处理的数据,加密操作时应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场,并形成加密记录; 5) 数据的保存期限应为三年。 b 恢复测试: 1)应对备份数据导出测试,检查备份介质的有效性,周期为每季度一次; 2)应对备份数据恢复测试,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周期为每半年一次; 3)应对业务应用恢复测试验证应用的可用性,周期为每半年一次:

    4)应形成恢复测试相关的记录。 )具体技术要求按照GB/T34080.3一2021执行

    提供同城灾备和异地数据恢复管理服务,具体要求如下; a 应制定灾备和恢复服务方案,包括人员、环境准备、流程等。 b) 应规定灾备演练频度: 1)业务应用级灾备,每年至少一次; 2)数据级灾备,每年至少两次。 c) 应制定灾备演练步骤: 制定演练方案、确定场景、演练步骤、演练预案等; 准备物资材料、仪器仪表、后勤保障、指挥部场地、办公及通信条件、车辆食宿和演练前的 培训等; 3)严格按照演练方案实施,详细记录演练的每个步骤、时间点和操作痕迹; 4)进行复盘推演,分析各环节所消耗的时间,检查时间是否是可以接受的。 d 应总结分析灾备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并逐步优化完善。 具体技术要求按照GB/T34080.3—2021执行

    提供运行供应急管理相关管理机制、演练计划,具体要求如下: a 应建立运行应急管理机制,管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建立应急响应组织,设置应急响应责任人、现场负责人、现场执行人等; 2)制定应急响应制度,规定应急响应的目标、范围、处置原则、管理措施等: 3)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规定应急响应的组织结构、人员职责、监测预警、预案启动、处置流程 及方法、保障措施等 b 应制定演练计划,演练步骤包括: 1)对演练进行准备,包括预案演练方案准备、演练步骤、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 2) 演练过程中,详细记录时间点和操作痕迹,收集证据,作为查找原因、追究责任的依据; 3) 对演练进行总结分析,包括预案事件发生原因的追溯、当前损失以及潜在影响的估算、责 任人岗位职责及动机分析等,并根据讨论结果制定相关预防措施; 对服务安全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包括应急故障的发现和预案流程的改进等; 5)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管理具体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4080.3—2021

    应提供平台资源的资产管理制度与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a 建立资产管理制度与流程,对资产的采购、人库、维修、借调、领用、折旧和报废等进行管理, b) 配置资产管理系统,将资产信息录入系统数据库。 C 资产信息的静态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1)对资产信息进行维护,包括信息的收集、手动录人等; 2)对资产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资产的利用率,合理使用资产。 d)资产信息的动态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1)对资产信息进行自动发现和采集

    2)对资产信息进行自动同步和更新。 e)建立资产台账,记录资产的账、卡、物信息,做到账物相符、账卡相符。 f)每年进行至少一次资产状况检查,形成资产清查报告

    2)对资产信息进行自动同步和更新。 e) 建立资产台账,记录资产的账、卡、物信息,做到账物相符、账卡相符。 每年进行至少一次资产状况检查,形成资产清查报告。

    应面向平台资源提供如下运行服务管理流程 建立运行保障过程中的核心管理流程,包括服务级别管理流程、事件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服务报告流程、信息安全管理流程; b)核心管理流程的具体内容可参照ITSS、ISO20000以及ITIL等执行

    面向平台资源提供如下运行服务管理流程 建立运行保障过程中的核心管理流程,包括服务级别管理流程、事件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服务报告流程、信息安全管理流程; 核心管理流程的具体内容可参照ITSS、ISO20000以及ITIL等执行

    8.4运行服务支撑系统

    应从系统功能、系统性能、系统接

    9)云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定义、自助请求、流程管理、自动部署和调度、性能管理、合规管理 服务延期、服务终止、资源回收: 10)虚拟资源管理:配置管理、资源分析、资源回收、资源池管理、配置信息收集、容量管理; 11)自动化和标准化管理:智能巡检、资源调度、动态资源调配、介质库(系统、补丁、镜像、 件)、自动化部署(虚拟机、软件、操作系统、镜像、补丁)、自动化流程库、脚本库、审核基 库、与流程管理的集成、与配置管理的集成; 12) 服务报告:服务监视报告、服务响应报告、服务故障报告、服务变更报告。 应提供云应用性能监测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自动学习:服务路径学习、业务路径生成、服务架构生成: 2 故障定位:告警视图数据挖掘、快速定位、自动定位; 3) 回放识别:服务架构回放、存储会话快照、逻辑节点回放、故障程度识别; 4) 预警规则:动态添加、即刻生效、历史数据匹配; 5) 监听解析:非耦合监听解析、会话数据监听、会话数据还原; 6) 可视化:会话数据、应用可用性、应用性能、应用负载量; 7) 组件状态展现:会话类型展现、会话渠道展现、组件指标、组件关联; 8) 关键指标展示:会话数、成功率、响应时间、响应率、返回码; 监视范围覆盖:端到端应用服务路径、双中心应用服务路径。 ) 应提供运行服务流程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服务支持流程: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 2) 服务交付流程: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安全管理; 3) 辅助管理:报表管理、值班管理、应急预案管理、规章制度管理、系统配置管理; 知识库管理:信息添加、级别分类、引用统计、人库审批、版本更新; 5 资产管理:设备类型、型号、厂商、管理域、机构、服务商、责任人、合同、文档维护。 应提供服务安全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信息采集处理功能:用户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策略的采集处理的,安全信息预处理等: 2) 信息分析处理功能:管理对象的识别定位,合规性分析,状态分析,威胁分析等; 3) 安全事件响应处置功能:响应方式和处置方式; 4) 信息展示功能:用户信息展示、资产信息展示、分析信息展示; 5) 系统支撑功能:系统维护、工单系统、自身安全; 6) 报告功能:安全故障报告、安全检查报告。 ) 应提供服务安全审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安全审计管理功能:信息综合展示、审计报表、综合配置等方面的功能: 2)SOC审计功能:安全管理用户审计、安全管理行为审计; 3) 安全应用支撑审计功能:单点登录行为审计、应用访问行为审计、应用系统安全行为审计 统一用户管理审计; 上网行为审计功能:行为分析审计、网页内容关键字审计、非TCP21端口行为审计、互 网事件管理审计; 5 数据库审计功能:用户及权限审计、数据库访问审计、数控操作审计; 6) 服务过程审计功能:故障流程审计、问题流程审计、变更流程审计、报告流程审计。 应提供业务视图管理功能,包括:视图结构和视图需求等方面。 应提供分级分域管理功能,根据地域、机构、用户进行域的划分,提供差异化个性服务等 应提供系统维护管理功能,管理的范围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和自身管理等方面 应提供统一单点登录功能,实现用户权限分级分层管理

    9)云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定义、自助请求、流程管理、自动部署和调度、性能管理、合规管理 服务延期、服务终止、资源回收: 10)虚拟资源管理:配置管理、资源分析、资源回收、资源池管理、配置信息收集、容量管理; 11)自动化和标准化管理:智能巡检、资源调度、动态资源调配、介质库(系统、补丁、镜像、车 件)、自动化部署(虚拟机、软件、操作系统、镜像、补丁)、自动化流程库、脚本库、审核基统 库、与流程管理的集成、与配置管理的集成; 服务报告:服务监视报告、服务响应报告、服务故障报告、服务变更报告。 应提供云应用性能监测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自动学习:服务路径学习、业务路径生成、服务架构生成: 2) 故障定位:告警视图数据挖掘、快速定位、自动定位; 3) 回放识别:服务架构回放、存储会话快照、逻辑节点回放、故障程度识别; 4) 预警规则:动态添加、即刻生效、历史数据匹配: 5) 监听解析:非耦合监听解析、会话数据监听、会话数据还原; 6) 可视化:会话数据、应用可用性、应用性能、应用负载量; 7) 组件状态展现:会话类型展现、会话渠道展现、组件指标、组件关联; 8) 关键指标展示:会话数、成功率、响应时间、响应率、返回码; 9 监视范围覆盖:端到端应用服务路径、双中心应用服务路径。 应提供运行服务流程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服务支持流程: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 2) 服务交付流程: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安全管理; 3 辅助管理:报表管理、值班管理、应急预案管理、规章制度管理、系统配置管理; 知识库管理:信息添加、级别分类、引用统计、人库审批、版本更新; 5 资产管理:设备类型、型号、厂商、管理域、机构、服务商、责任人、合同、文档维护。 应提供服务安全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信息采集处理功能:用户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策略的采集处理的,安全信息预处理等; 2) 信息分析处理功能:管理对象的识别定位,合规性分析,状态分析,威胁分析等; 3) 安全事件响应处置功能:响应方式和处置方式; 4 信息展示功能:用户信息展示、资产信息展示、分析信息展示; 5) 系统支撑功能:系统维护、工单系统、自身安全; 6) 报告功能:安全故障报告、安全检查报告。 应提供服务安全审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安全审计管理功能:信息综合展示、审计报表、综合配置等方面的功能: 2)SOC审计功能:安全管理用户审计、安全管理行为审计; 3) 安全应用支撑审计功能:单点登录行为审计、应用访问行为审计、应用系统安全行为审计 统一用户管理审计; 上网行为审计功能:行为分析审计、网页内容关键字审计、非TCP21端口行为审计、互 网事件管理审计; 5 数据库审计功能:用户及权限审计、数据库访问审计、数控操作审计; 6) 服务过程审计功能:故障流程审计、问题流程审计、变更流程审计、报告流程审计。 1 应提供业务视图管理功能,包括:视图结构和视图需求等方面。 应提供分级分域管理功能,根据地域、机构、用户进行域的划分,提供差异化个性服务等 应提供系统维护管理功能,管理的范围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和自身管理等方面 应提供统一单点登录功能,实现用户权限分级分层管理

    1)应提供运行服务协议管理功能,实现在线协议签订或确认

    提供运行服务支撑系统的具体系统性能要求如下: ) 系统可靠性 1)系统的退出和停止,应不影响其管理的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 2)应提供7×24h不间断服务,年系统可用性应达到99.95%以上。 系统容量 1)应至少支持2000个用户及200个并发用户,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并预留二次开发接口; 2) 支持所有主流IT设备和系统,应支持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设备和系统; 3) 监控规模网络设备应达5000台以上,主机设备应达1000台以上,支持1000项以上业 务应用; 4 监控轮询时间应小于5min并可根据业务重要程度进行自行设定阈值,误报漏报率小 于1%; 5) 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数据源进行数据采集,处理的能力应不小于每秒2000条记录; 6) 当数据库中的日志记录数达到200万条时,模糊查询的响应时间应不超过10s; 7)在主流服务器配置下,高性能的嵌入式数据,每秒处理数达到十万个SQL语句分析。 系统实时性 1)简单操作及平台数据查询操作界面响应时间应小于2s,大数据量报表数据查询操作界面 响应时间小于15S; 2)能设置监控轮询时间小于5min,并可根据设备或系统重要级别进行自行阅值设定,误报 温报离应小王1%

    提供运行服务支撑系统的具体系统性能要求如下: 系统可靠性 1)系统的退出和停止,应不影响其管理的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 2)应提供7×24h不间断服务,年系统可用性应达到99.95%以上。 系统容量 1)应至少支持2000个用户及200个并发用户,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并预留二次开发接口; 2) 支持所有主流IT设备和系统,应支持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设备和系统; 3) 监控规模网络设备应达5000台以上三层标准规范范本,主机设备应达1000台以上,支持1000项以上业 务应用; 4 监控轮询时间应小于5min并可根据业务重要程度进行自行设定阈值,误报漏报率小 于1%; 5) 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数据源进行数据采集,处理的能力应不小于每秒2000条记录; 6) 当数据库中的日志记录数达到200万条时,模糊查询的响应时间应不超过10s; 7)在主流服务器配置下,高性能的嵌入式数据,每秒处理数达到十万个SQL语句分析。 系统实时性 1)简单操作及平台数据查询操作界面响应时间应小于2s,大数据量报表数据查询操作界面 响应时间小于15S; 2)能设置监控轮询时间小于5min,并可根据设备或系统重要级别进行自行阈值设定,误报 漏报率应小干1%

    1)应具备系统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及分级分域权限管理能力,支持单点登录; 2)应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牢固的体系结构设计,具备容错容灾能力、纠错自恢复安 全机制和自动诊断告警

    1)应采用分布式结构、模块化设计,支持通过增加硬件设备提高系统的管理容量; 2)应采用B/S架构,采用可靠、安全、可移植性高的编程语言,兼容各类操作系统: 3 应支持各类大型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 系统存储能力 1)告警数据、性能数据在系统中应存储3个月; 2 资源数据在系统中应存储6个月; 3 经系统处理后的报表数据、分析数据在系统中应存储12个月; 4 经用户设定为重要的数据应长期保持 g 系统易用性 1)用户界面应简洁、友好,操作简单、提示清晰,提供系统操作在线帮助; 2 用户界面显示应采用简体中文; 3 系统应支持多种方式来呈现各类管理信息,对于统计信息,应具有表格或直观图形化(如 直方图、曲线图、饼图等)输出方式。 h)应具备系统可维护性,提供对系统自身运行情况的维护和管理,包括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监 控、系统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等。 1) 应具备可移植性,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支持集中、分布式部署,

    1)应采用分布式结构、模块化设计,支持通过增加硬件设备提高系统的管理容量; 2)应采用B/S架构,采用可靠、安全、可移植性高的编程语言,兼容各类操作系统; 3 应支持各类大型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 系统存储能力 1)告警数据、性能数据在系统中应存储3个月; 2)资源数据在系统中应存储6个月; 3)经系统处理后的报表数据、分析数据在系统中应存储12个月; 4)经用户设定为重要的数据应长期保持, g) 系统易用性 1)用户界面应简洁、友好,操作简单、提示清晰,提供系统操作在线帮助; 2 用户界面显示应采用简体中文; 3 系统应支持多种方式来皇现各类管理信息,对于统计信息,应具有表格或直观图形化( 直方图、曲线图、饼图等)输出方式, h)应具备系统可维护性,提供对系统自身运行情况的维护和管理,包括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监 控、系统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等。 应具备可移植性,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支持集中、分布式部署,

    应具备先进性 旅游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未来网络发展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提供运行服务支撑系统的具体系统接口要求如下 a) 应提供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基础设施、支撑软件、信息资源、应用功能的管理接口。 应提供与呼叫中心系统的集成接口。 c) 应提供与业务应用监控的接口。 d) 应提供与公共平台服务运营系统的接口。 e) 应提供与第三方产品对接的接口: 1 支持通用的网络产品和安全产品; 2 支持存储、备份以及其他类型设备; 3) 支持安全信息和审计信息输出的接口。 1 应提供与其他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监测系统的互联接口。 g) 接口的具体技术要求按照GB/T33780.3一2017执行

    提供运行服务支撑系统的具体系统接口 a) 应提供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基础设施、支撑软件、信息资 应提供与呼叫中心系统的集成接口。 c) 应提供与业务应用监控的接口。 d) 应提供与公共平台服务运营系统的接口。 e) 应提供与第三方产品对接的接口: 1)支持通用的网络产品和安全产品; 2) 支持存储、备份以及其他类型设备; 支持安全信息和审计信息输出的接口, 应提供与其他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监测系统的互联接口 g)接口的具体技术要求按照GB/T33780.3—2017执行。

    ....
  • 电子标准
  • 相关专题: 电子政务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