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ES 30-2021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技术指南.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4.3尾水水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4.3.1尾水人工湿地与污水处理厂同步设计施工时,按照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污染物指标浓度最高值作 为尾水人工湿地的进水设计指标值;对于已经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应收集近三年内尾水水质数据,不足 三年时应以运行期内水质数据为准。污水处理厂近三年处理水量变化较大时,应同步收集尾水水量数据。 4.3.2尾水水质按照HJ91.1进行分析与调查。 4.3.3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后排放出水水质评价符合GB3838的规定,
4.4.1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之后排放水的水质应满足受纳水体要求路桥施工组织设计 ,主要水质指标和部分一类污染物 指标(GB18918中表2)应符合GB3838的规定。
T/CSES 30=2021
4.2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处理效率一 般建议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到20%,氨氮去除率 %~75%,总氮去除率达到50%~80%,总磷去除率达到60%~80%
5.1.1小型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工程的日处理能力宜<10000m3/d。 5.1.2中型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工程的日处理能力宜为10000m3/d~50000m3/d。 5.1.3大型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工程的日处理能力宜为≥50000m3/d
5.2.1应符合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交通、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 发展扩建和再生水回用等因素。 5.2.2应考虑自然背景条件,包括土地面积、地形、气象、水文以及动植物生态因素等,满足工程地质 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要求。 5.2.3应考虑防洪排涝,符合该地区防洪标准的规定,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且不影响行洪安 全 5.2.4应符合城镇、居住区或厂区总体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避让基本农田和规划林地。 5.2.5宜建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 5.2.6宜选择自然坡度为0%~3%的洼地或塘,以及未利用土地。 5.2.7宜靠近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排放点、监控点或处理后回用的地点
5.3.1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按建(构)筑物使用功能和流程要求,结合地形、气候和地质 条件,便于工程施工、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等因素,合理安排,紧凑布置。 5.3.2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施宜集中布置,其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与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单元 保持一定距离。 5.3.3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应设置通向各建(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 5.3.4多单元人工湿地净化系统高程设计应尽量结合自然坡度,内部水体流动宜采用重力流形式,水位 需提升时,宜一次提升。高程计算时,以最终出水设计标高为基准从后向前推算。 5.3.5对并联运行的人工湿地应设均匀配水装置及配套构筑物,各人工湿地单元间宜设可切换的连通管 渠或超越管架。 5.3.6尾水人工湿地出水的设计标高应高于受纳水体最高洪水位,防止受纳水体的倒灌,必要时采取适 宜的防洪措施,
6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
T/CSES 302021
图 1 工艺流程A
1.9当人工湿地接纳工业废水占总处理污水量≥60%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时,可采用的工艺流程
6. 2 工艺设计要求
6.2.1.1净化尾水的人工湿地面积应按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重金属等进水负荷和去除效率进行确 定,应取其设计计算结果中的最大值,同时应满足水力负荷的要求, 6.2.1.2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设计尾水进水水量可调节,应具备10%~20%的超负荷运行能力;同时 应设置暴雨、洪水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直排通道,避免造成极端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的冲击。
T/CSES 30=2021
6.2.2表面流人工湿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a)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5:1 b)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坡度宜小于0.5%。
6.2.3潜流人工湿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单元面积宜小于3000m; b)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沿水流方向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以下; c)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宜采用规则的几何形状,长度宜小于60m;采用不规则形状的潜流人工 元,应特别考虑均匀布水和集水系统; d)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坡度宜小于1%; )潜流人工湿地底部宜设置排泥设施,定期启动排泥
6.2.5稳定塘应符合下列要求
a)稳定塘宜利用自然地形的高差进行进水和出水布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应设置单独的闸门,并宜 采用对角线布置; b)稳定塘宜采用溢流形式进水,并应设置浮渣挡板; )稳定塘与稳定塘之间的过水方式宜采用溢流坝、堰、涵洞或管道,多个塘之间宜采用廊道型的布 置方式,进水口宜采用扩散或多点进水方式,出水坝、堰、涵洞或管道应有调整塘内水深的功能。
6.4水生高等植物选择
T/CSES 302021
6.4.1尾水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有抗冻及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经 济价值、容易管理的本土水生高等植物。 6.4.2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后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时,应谨慎选择凤眼莲等外来入侵物种。 6.4.3人工湿地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水生高等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栽种,增加水生高等植物的多样性并提 升景观效果。 6.4.4应根据我国南北方地域不同特点选择与种植人工湿地植物,实现人工湿地一年四季的稳定运行, 保障尾水生态净化效果
6.5.1尾水人工湿地单元宜采用穿孔管、配(集)水管、配(集)水堰、配水井、配水槽等设施来实现 集配水的均匀布置。 6.5.2穿孔管、配(集)水管、配(集)水堰等设施应选择不易变形的材质,耐腐蚀,抗老化;穿孔管 的长度应与人工湿地单元的宽度大致相等。管孔密度应均匀,管孔的尺寸和间距取决于尾水流量和进出 水的水力条件,管孔间距不宜大于人工湿地单元宽度的10%。 6.5.3穿孔管周围宜选用粒径较大的基质,其粒径应大于管孔孔径。 6.5.4在寒冷地区,人工湿地集、配水及进出水管的设置应考虑防冻措施。 6.5.5根据地形地势、尾水排放管、排水去向、排水规划等条件合理规划设置尾水管网收集系统,并根 据收集规模、设计坡度、设计充满度等确定沟渠及管道规格,一般应按重力流方式进行排水沟渠及管道 规划设计。尾水人工湿地出水可采用沟排、管排和井排等方式,并设溢流堰、可调管道及闸门等具有水 位调节功能的设施。 6.5.6尾水人工湿地出水量较大且跌落较高时,应设置消能设施。 6.5.7尾水人工湿地应设置排空阀等排空设施。 6.5.8排水管材选取应遵循性能可靠、工程造价合理、便于施工和维护的原则,并充分考虑管道沿线的 地质条件。 6.5.9中小型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的收集管道宜采用排水塑料管(包括UPVC管、PVC管、HDPE 管和PE管等)。 6.5.10大型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的收集管道宜采用HDPE管或钢管。 6.5.11管道设计最大充满度、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可按GB50014取值。 .5.12管道坡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酌情减小,但应有防淤和清淤措施, 6.5.13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可设置通气管,应根据排水管排水能力及管道长度确定,一般不宜小于排 水管管径的1/2。
6.6湿地植物厌氧发酵液补碳
6.6.1当尾水中碳源缺乏和冬季脱氮微生物活性低导致人工湿地脱氮效率下降时,可添加湿地植物厌氧 发酵液提高尾水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 6.6.2人工湿地植物收割并粉碎后,以一定的体积比加入尾水,并接种适量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厌 氧发酵后制成湿地植物厌氧发酵液。 6.6.3宜选择草、苦草等沉水植物作为发酵产酸的湿地植物,也可以采用挺水植物等水生高等植物进 行厌氧发酵 6.6.4分析湿地植物厌氧发酵液中总有机碳、有机酸、氮和磷含量,碳:氮:磷的含量比宜为 200~300:5:1。 6.6.5添加湿地植物厌氧发酵液使尾水中碳氮比达到3~5:1为宜,
T/CSES 30=2021
T/CSES 30=2021
6. 7±二次污染的防治
在收集接纳尾水确实需要进行提升时,设置尾水提升泵站,泵站设置宜参照GB50014相关
检查井的位置,应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 离处。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根据疏通方法等具体情况确定,并参考GB50069相关标准
排水管渠出水口位置、型式及出口流速,应根据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水体的流量、水位变化 流方向、水土流失、波浪状况、自净能力、地形变迁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其余辅助设施按用 014及相关标准执行。
3.1.1施工单位应具有国家相应的施工资质,除遵循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之外,还应遵循国家有关部门 预发的劳动安全及卫生、消防等强制性标准。 8.1.2施工中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器件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应取得供货商的产品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3.1.3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变更应在取得主管部门对设计变更的批复 后进行。 3.1.4施工单位应做好文明施工,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 粉尘、废气、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3.1.5构筑物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50141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 50204的有关规定;设备安装和验收应符合GB50231的有关规定;管道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 50268的有关规定:光伏电池的验收应符合GB/T37655的有关规定。
8.1.1施工单位应具有国家相应的施工资质,除遵循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之外,还应遵循国家有关部门 领发的劳动安全及卫生、消防等强制性标准。 8.1.2施工中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器件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应取得供货商的产品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3.1.3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变更应在取得主管部门对设计变更的批复 后进行。 8.1.4施工单位应做好文明施工,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利 粉尘、废气、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3.1.5构筑物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50141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 50204的有关规定;设备安装和验收应符合GB50231的有关规定;管道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E 50268的有关规定:光伏电池的验收应符合GB/T37655的有关规定
T/CSES 302021
8.3.1工程的环境保护验收应按GB5033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 隐蔽工程应进行分步验收。 8.3.2人工湿地工程相关专业验收的程序和内容应符合GB50093、GB50141、GB50204、GB50231、 GB50254和GB50268等标准的规定。 8.3.3经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合格后,工程方可正式投入使用运行。 8.3.4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办理单体验收手续后,建设单位应组织通水试运行,试运行期限为一年,施工 单位应在试运行期间内对工程质量承担保修责任。试运行一年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竣工验收。
9.1.1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宜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和管理经验的第三方运营公司运行管理,或由当地污 水处理厂专职人员维护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均应经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9.1.2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扫保养,预防设备发生故障,保证人工湿地出水水 质达标。 9.1.3应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报请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备案。
9.2.1水生高等植物的管理
T/CSES 30=2021
a)根据水生高等植物不同生长期进行管理,补种缺苗、勤除杂草、合理施肥; b)提高人工湿地水位,优化人工湿地水生高等植物的处理负荷,保障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水生高等植 物正常生长; c)对人工湿地水生高等植物进行合理收割,及时清理枯枝败叶,挺水植物收割次数宜为每年1~2 次,并注意收割季节和收割植物的留存量,不得影响水生高等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收割宜在生 长后期,可以提高氮和磷去除率; d)冬李宜采取减少湿地进水量、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湿地植物覆盖、泳层覆盖法、增加基质层厚度 等保温方法,防止水生高等植物冻害; e)加强人工湿地水生高等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不宜大规模使用杀虫剂,防止引入新的污染物: f)夏季水生高等植物移栽期间,可加大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植物灼伤: j)水生高等植物残体污染物含量不超过有关规定,可作为肥料或饲料,也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燃料 或作为编织物、造纸、调制香水等原料,可厌氧发酵生产有机酸,制备生物质炭等
9.2.2设施的运行管理
a)进出水设施的维护管理,人工湿地单元进水后,应检查配水效果,配水应均匀,不得有侵蚀和短 流现象; b)结合日常监测数据,观察人工湿地进水的处理效率,严格控制进水中悬浮物浓度,避免人工湿地 基质床堵塞,必要时局部更换人工湿地基质或排空轮休等; c)人工湿地进水量应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不得长时间断流; d)优化控制人工湿地的运行水位,促进水生高等植物生长。对于表面流人工湿地,启动期间,应逐 步提高人工湿地水位;正常运行后,可在春季适当降低水位,促进新芽生长。对于潜流人工湿地,可间 歇性放空人工湿地,改善人工湿地处理性能; e)对尾水输送管道、沟渠、集水和排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淤维护与处理单元堤坝的维修: f)人工湿地的服务年限一般为1015年,人工湿地运行所需的水泵、鼓风机、管道、阀门和闸门等 设备及器材应经常维护,定期保养,保证开启正常,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或使用备用设备。
9.2.3低温运行管理
a)采取强化措施,如预处理、人工曦气、添加厌氧发酵液、延长水力停留时间等,提高冬季湿地运 行效果; b)冬季低温运行时,应对进、出水管采取防冻保温措施。应防止布水、通气管道冻结或破裂: c)通过人工湿地水生高等植物的优选、基质优化,增强冬季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d)可采取植物覆盖、冰雪覆盖、塑料温室大棚、塑料薄膜覆盖等等保温措施。
9.3.1水质监测系统。应加强系统各单元的进水、出水水质监测,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规定, 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9.3.2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水位、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大肠菌群等,选择性检测悬 浮物、叶绿素a、电导率等,监测频次宜为每周一次。有条件的大规模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出水 可设置在线监测系统 9.3.3对于采用潜流人工湿地的建设项目,应加大悬浮物的监测频次,宜选择每月一次。 9.3.4当接纳以工业废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时,应加大人工湿地出水中pH和电导率等项目 的监测频次。
9.3.1水质监测系统。应加强系统各单元的进水、出水水质监测,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规定, 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9.3.2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水位、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大肠菌群等,选择性检测悬 学物、叶绿素a、电导率等,监测频次宜为每周一次。有条件的大规模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出水 可设置在线监测系统 9.3.3对于采用潜流人工湿地的建设项目,应加大悬浮物的监测频次,宜选择每月一次。 9.3.4当接纳以工业废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时,应加大人工湿地出水中pH和电导率等项目 的监测频次。
公差标准T/CSES 302021
日常进、出水水质管理检测的基础 专业环境检测机构定期(以季 单位)或不定期进行水样监测,并据此评付 湿地深度净化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
表A.1给出了屋水人工湿地单元相关设计参数。
附录A (资料性) 屋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推荐工艺流程中人工湿地单元设计参数
表A.1尾水人工湿地单元相关设计参数
胶合板标准T/CSES 302021
附 录 B (资料性) 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推荐的湿地植物
表B.1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推荐的湿地植物类型和种类
....- 相关专题: 污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