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196-20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安全管理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50/T 1196-20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安全管理规范
7.2.1运营单位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后,应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细化绩效考核标准,并严格履职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7.2.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运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8安全规程与安全管理制度
DB50/T1196202
8.1运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 规程和安全责任制度、安全规章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 3.2运营单位应根据运营生产组织构架调整或生产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安全规程与安全管理制度进 行修订,并重新发布,确保管理制度与规程的有效性、适应性和符合性。 8.3运营单位应及时将安全规程与安全管理制度发放到相关岗位,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提 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行为。 8.4运营单位对安全规程与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每年开展1次检查。
9.1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列车驾驶员、行车调度员、通信工、信号工等关键岗位人员应持证上岗, 并定期进行复审。 9.2运营单位应当对行车值班员、列车驾驶员、行车调度员、通信工、信号工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背 景审查垫圈标准,列车驾驶员应按规定取得驾驶员职业准入资格,并定期开展心理测试,对测试结果不符合的应 进行转岗。 9.3行车值班员岗位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岗位技能、上岗要求、继续教育应符合JT/T1002.1的规定。 9.4列车驾驶员岗位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岗位技能、上岗要求、继续教育应符合JTT1003.1的规定, 9.5行车调度员岗位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岗位技能、上岗要求、继续教育应符合JT/T1004.1的规定。 9.6通信工、信号工等设备维修人员应熟悉岗位操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掌握相关专业工作技能。
10.1.1安全生产费用(简称安全费用)应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并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 企业或项目安全生产条件。 10.1.2运营单位应按规定足额提取(列支)安全费用,安全费用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 按照1.5%平均逐月提取:在此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可适当提高安全费用提取标准
10.3安全费用使用规范
10.3.1运营单位安全费用应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 时跟踪、监督安全费用使用情况,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及安全费用提取情况编制年度安全费用预算及 使用计划,纳入企业财务预算,加强安全费用管理,
10.3.3安全费用的使用应符合JT/T1180.1中安全费用使用范围规定
DB50/T1196202
11.1.1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根据培训目标、内容及要求制定年度培训 计划,按规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11.1.2运营单位应定期更新、优化培训需求,对培训效果开展评估,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11.1.3运营单位应为安全教育培训提供人员、经费和设施保障,确保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到位
11.2.1运营单位应组织新员工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及考试,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岗前安 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1.2.2运营单位应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组织考试,每年需组织从业人员接受 再教育培训,再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11.2.3离岗一年重新返岗、转岗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新设备的从业人员应按规定接 受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 1.2.4运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 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并按规定定期进行复审。
11.3.1运营单位应对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基础知识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各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 做好公众安全知识宣传。 11.3.2运营单位应针对典型事故案例开展案例分析,针对险性事件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强化安全教育 培训。
12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2.1.1运营单位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管控机制,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 理台账。 12.1.2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覆盖、科学施策、闭环管理 的原则。 12.1.3因人员、设施设备、作业环境、管理等因素变化,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或其他因素引起安全风 险上升、管控效果降低时,运营单位应提前发出预警,制定防范措施。
12.2.1运营线路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全面辨识;新线投入运营初期和正式运营时,应分别开展风 险辨识。 12.2.2有以下情况的,运营单位应开展风险专项辨识:
12.2.1运营线路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全面辨识;新线投入运营初期和正式运营时,应分别开展风 险辨识。 2.2.2有以下情况的,运营单位应开展风险专项辨识:
DB50/T1196202
b)运营单位组织构架调整; c)发生运营险性事件; d)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投用; e)车辆、信号等关键系统更新,以及车站、线路等改造后投入使用; f)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发生较大变化; g)换乘车站、出入口开通等车站结构调整; h)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生险性事件; i)需开展风险专项辨识的其他情况。 12.2.3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主要分为设施监测养护类风险、设备运行维修类风险、行车组织类风险、客 运组织类风险、运行环境类风险等五大类别。 12.2.4运营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较小四个等级,可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 标示。 2.2.5运营单位应建立风险辨识数据库,实时更新风险及管控内容,对风险实行动态管理。 12.2.6运营单位应对重大风险编制监控方案和专项应急措施,并对重大风险影响区域的相关人员组织 开展安全防范、应急逃生避险和应急处置等的宣传、培训和演练。 12.2.7重大风险管控失效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后,运营单位应及时对相关工作 进行评估总结,对管控措施进行完善改进,
a)关键设施设备更新改造; b)以防汛、防火、防寒等为重点的季节性隐患排查; c)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等关键运输节点前; d)重点施工作业进行期间; e)发生重大故障或运营险性事件; f)根据政府或有关管理部门安全部署; g)需开展专项排查的其他情况。 12.3.3运营单位应根据风险数据库对照制订隐患排查“一岗一册”,分解至各岗位,形成隐患排查手 册。 12.3.4运营单位排查出重大安全隐患应上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并制订专项整改方案,重大 隐惠未整改完毕前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控制和防范措施。 12.3.5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完毕,应及时进行验收销号
13.1.1运营单位应当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定落实相应的设备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和现场作业安全 规程,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检查,确保其处于安全可靠状态。 13.1.2运营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备品备件、抢修和应急救援器材,并做好日常管理和定期检测,确保处 于正常状态。
DB50/T1196202
中使用与系统运行无关的存储介质及软件,保证各系统软件运行安全。 13.1.4运营单位应加强对设备设施的安全巡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13.1.5运营单位应与设备设施受托维修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职责,并加强对受托单位的安 全监管。 13.1.6车辆段及停车场等作业场所的行车及检修区域应封闭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应覆盖重点区域、重 点部位。
13.2设备设施维保维修安全管理
13.2.1运营单位应制定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开展维护保养,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13.2.2运营单位对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的设备设施进行改建、扩建的,应制定专项的安全保障方案。 13.2.3运营单位应定期对报警、消防、应急照明、应急通讯、应急广播、视频监控等安全设备设施进 行功能测试,并保证齐全有效, 13.2.4设备设施维保维修的作业场所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要求。 13.2.5运营单位应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进行日常巡查,防止设施设备被损坏。
13.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13.3.1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13.3.2运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对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 问题应立即处理。 13.3.3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应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日常检查。 13.3.4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操作 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13.3.5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认真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发现事故隐 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报告。
14.1体系与制度建设
4.1.1运营单位应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产 属机构都有相应的职责、任务、目标。 14.1.2运营单位应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4.1.3运营单位应根据国家、地方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 度,并在制度中明确工会、人事、财务等相关部门在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14.2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场所管理
14.2.1运营单位应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4.2.2运营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4.2.3工作场所生产布局应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应分开,并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 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和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4.2.4运营单位应在醒目位置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 救援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结果。
14.3职业病防护设施与用品管理
DB50/T11962021
14.3.1运营单位应按标准配备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建立个人职业病防护用 品发放登记制度。 14.3.2运营单位应及时维护并定期检测职业 防护设施 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
14.4职工职业健康监护
14.4.1运营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中应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后果以及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 遇。 14.4.2运营单位应按规定组织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 禁止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调离并要善安置有职业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对遭受或 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14.4.3运营单位应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15.1.1运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运营生产事故的特点,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建立城市轨道 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与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 门等上级预案及有关规定保持衔接。 15.1.2运营单位应结合运营工作的特点,针对每一车站突发事件情况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做到“一站 一方案”,共管换乘站还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现场处置方案,并根据车站实际客流及突发事件风险 变化情况及时修订完善。针对深埋车站、长大区间隧道、公轨两用桥梁应单独编制预案。 15.1.3运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综合、专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应至少每3年对应急预案内容进行 次全面评估,遇组织架构调整、法律法规及人员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15.1.4运营单位应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应急预案,并将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向市级相关主管部门备 深,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应通报有关协作单位
5.2.1运营单位应建立运营突发事件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配齐车辆、供电、通信、线路、信号 等应急人员,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训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完善24小时应急值守和报告制 度。 5.2.2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15.3.1运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运营生产事故的特点,配备必要的灭火、排水、通风以及 危险物品稀释、掩埋、收集等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确保齐全 有效。 15.3.2运营单位应加强对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信息的动态管理。
.4.1运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运营生产事故的特点,定期组织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统 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实战演练;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当纳 工作,开展常态化演练,年度演练计划中实战演练比例不得低于70%。
DB50/T1196202
15.4.2运营单位可邀请社会公众参与应急演练,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对参与应急演练的 社会公众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安全防护。 15.4.3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演练评估工作机制,全面评估应急演练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根据评估结论和演练发现的问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持续改进应急准备工作,
16.1.1按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级别, 16.1.2运营单位应结合轨道运营安全特点,将一般事故细化分类进行定义。
5.2.1发生运营事故或运营险性事件时,运营单位应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5.2.2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时间、地点以及现场情况; b)简要经过; c)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d)已经采取的措施; e)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中断运营时间; f)初步原因分析; g)下一步措施和需要协调事项; h)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6.3.1发生运营事故或运营险性事件后,运营单位应根据应急预案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并 千展先期处置,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3.2运营单位应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乘客自救互救能力。 6.3.3应急救援人员进入有危险的现场进行抢险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6.3.4运营单位应当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对应急救援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 6.3.5运营单位应尽快核实事故相关情况,对接相应新闻单位,给予正确的新闻发布
调查处理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规章为准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计 关单位应如实提供证据,积极配合调查工作,认真调查分析、查明原因、认定损失、定性定责、 任、总结教训并提出整改措施,
17绩效考评与持续改进
17.1.1绩效考评实施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17.1.2运营单位应制定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开展绩效考评, 17.1.3绩效考评应明确绩效考评计划与要求。 17.1.4绩效考评应明确考评结论,形成绩效评定报告
17.1.1绩效考评实施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17.2绩效考评主要内容
DB50/T1196202
绩效考评主要内容应包含下列事项: a)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b)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落实方式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c)制定的相关制度措施是否符合职工的实际情况,是否与其能力、素质相适应: d)是否按规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工作,对所排查出的隐患和安全风险是否实施有效治 理与控制; e)对重大风险是否实施有效的控制: f)是否建立完整的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安全标准化制度措施管理机制; g)职工是否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立与推进提高了安全意识,是否能自觉遵守与本岗位相关的 规章; h)是否按照安全投入计划完成安全投入
运营单位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铁路图纸,应依据安全生产状况以及前一年的安全生产绩效考评结果每年 订,不断推进目标改进、指标改进、过程管控改进、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改进,强化安全生产基
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资料,安全管理资料应真实、可靠、完整、准确,不应漏填、 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有条件的应建立电子化资料
资料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安全组织机构及职责; b)安全责任体系; c)安全管理制度; d)安全会议记录; e)安全费用台账; f)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g)安全检查记录; h)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i)特种设备管理台账; j)职业健康管理台账; k)应急演练台账:
1)安全事故事件调查分析报告; m)绩效考核台账
DB50/T1196202
18.3.1运营单位应对安全管理资料保管要求进行明确。 18.3.2安全管理资料不应丢弃、损毁,宜保存不少于五年:重要的资料应永久保存。
工程造价标准规范范本18.3.1运营单位应对安全管理资料保管要求进行明确。
DB50/T1196202
....- 交通标准 安全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