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88-2021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完整正版书扫描).pdf

  • DG/TJ08-88-2021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完整正版书扫描).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0.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2-2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G/TJ08-88-2021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完整正版书扫描)

    曙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3当公共建筑具有未设置排烟的房间,其走道或回廊设置 排烟时,该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h,或在走道两端 (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m"的可开启外窗,且两侧排烟窗的距离 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 4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设置排烟时,走道或 回廊的机概排烟量可接60m/(m·h)计算且不应小于 13000m/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地面面积2%的 自然排烟窗(口)。 5采用机械排烟方式首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的扩大前室, 争高大于3.6m时,其设计烟层底部高度2应满足下式要求 Z≥2.0+0.2H (5.2,2) 式中:H一一排烟空间的室内净高(m)。 5.2.3排烟系统排烟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防火分区中,应将面积均小于等于300m的两相邻 防烟分区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作为一个独立防烟分区的烟量。 2除中庭外,当一个排烟系统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其 系统计算排烟量应采用该系统中最大独立防烟分区的排烟量。 3一个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火分区排烟时,应按排烟量最 大的一个防火分区的排烟量计算, 4当走道与同一防火分区的其他防烟分区合用排烟系统 时,该系统的排烟量应将走道排烟量叠加。 5.2.4:中庭排烟量的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时,中庭排烟量不应小于 107000m/h且不小于周围场所防烟分区中最大排烟量的2倍。 2除商业建筑外,中庭周围场所不需要设置排烟系统,仅在 回廊设置排烟系统时,回廊的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h,中庭 的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m/h。 3中庭排烟量应按本标准第5.2.6~5.2.12条进行计算,并 一26一

    应满足本条第1款或第2款的最小排烟量要求。中庭采用自然 排烟方式时,应按本标准第5.2.13条计算有效开窗面积。 5.2.5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 1.2倍。 5.2.6各类场所的火灾热释放速率可按本标准第5.2.9条的规定 计算,且不应小于表5.2.6规定的值。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 统(简称喷淋)的场所,当室内净高过高,无法实施有效喷淋时,应 按无喷淋场所对待。

    表5.2.6火灾达到确态时的热释放速黑

    建筑造价、预算、定额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手动启动功能。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 动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活动挡烟垂壁,60s内挡烟垂壁应开启 到位。 6.2.6自动排烟窗可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温度释放 装置联动的控制方式。当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时, 自动排烟窗应在60s内或小于烟气充满储烟仓时间内开启完毕, 带有温控功能自动排烟窗,其温控释放温度应大于环境温度30℃ 且小于100℃。 6.2.7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补风机、阀门 等设施启闭状态

    附录A顶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还有两点而要 同,但在首层部分用防火墙严格进行分隔时,则上、下楼梯间为不 共用:如在此防火分隔增上设有门或窗时(图2),则为共用;②对 于建造在有坡度场地上的建筑,室外地坪有不同的标高,此时楼 梯间的室外出入口地面应指该楼梯间到达室外的地面。

    图2地上与地下楼梯共用示意图

    3.1.9建筑疏散楼梯间在首层采用兼作门厅功能的扩大前室时, 扩大前室面积往往比标准层前室面积大,开向扩大前室的疏散门 和通向室外的疏散门数量较多,按门洞风速要求的送风量会比标 准层大得多。对于火灾时开启二层或三层的公共建筑的前室加 压送风系统,首层扩大前室防烟系统不独立设置的话,送风时会 严重影响其他楼层前室的送风风量,此时必须独立设置。当首层 扩大前室仅作为人员疏散通道,不增加进人前室的疏散门时,可 与楼层的前室加压送风系统合用。本标准中住宅建筑仅要求火 49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

    灾层疏散楼梯的前室加压送风,所以该系统不必独立设置。 首层扩大前室防止烟气进人,保证人员硫散的方法有三种 自然通风方式、加压送风方式和机械排烟方式。一般来说,自然 通风防烟方法可靠性好,当具有可开启外窗的条件时,应优先采 用自然通风方式。首层扩大前室是不允许设置有可燃物的,当外 门数量较少且加压送风量能确保阻止相邻区域烟气进人扩大前 室时,可采用加压送风方式。当扩大前室无自然通风条件,外门 或进入前室的疏散门数量较多,确保室内正压有困难时,可采月 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以排除侵人前室的烟气。因此,防烟方式 需要根据建筑构造及设备布置条件等多种因素确定 3.1.10本条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机械加压送风的效果,因为 在机械加压送风的部位设置外窗时,往往因为外窗的开启面使空 气大量外泄,无法保证送风部位的正压值或门洞风速,从而造成 防烟系统失效。对于避难层(间),为了保证人员避难时的安全: 无论采用何种防烟方式,均要求设置可开启外窗,所以应作为特 殊情况处理。 3.1.12避难走道多用作解决大型建筑中疏散距离过长或难以按 照规范要求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等间题。疏散时,人员只要 进人避难走道,就视作进人相对安全的区域。为了严防烟气侵袭 避难走道,应在前室和避难走道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对 于疏散距离在30m以内的避难走道,由于疏散距离较短,可仅在 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上层的外窗或外门都可以认为是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设置。 本条所述的设置面积是指开口面积或外窗的可开启面积。 3.2.2可开启窗的自然通风方式如没有一定的面积保证,难以达 到排烟效果。本条沿袭了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对前室可开启外窗 面积的技术要求,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被证明有较强的可实施 条件。为保证可开启外窗的有效可开启面积,本条规定了窗的最 小有效开启率。 3.2.3为保证首层扩大前室自然通风防烟效果,自然排烟面积参 照合用前室的通风面积要求。扩大前室通向室外的疏散门面积 是作为自然补风使用,不应计人开窗面积中。 3.2.4发生火灾时,避难层(间)是楼内人员尤其是行动不便者暂 时避难、等待救援的安全场所,必须有较好的安全条件。为了保 证排烟效果和满足避难人员的新风需求,须同时满足开窗面积和 空气对流的要求。 由于高层病房楼及养老建筑每层的避难间面积比较小,不同 潮向的可开启外窗不易实现:这时可仅按开启窗有效面积不应小 于房间面积的3%且不应小于2㎡的要求执行。 3.2.6为保证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的地下室疏散楼梯间或前 室满足自然通风条件而设置本条。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的地 下室楼梯间和前室除了应满足本标准第3.1.3条的建筑物高度 条件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如紧靠通风条件较好 的下沉式广场等。常用的采光井净宽度一般为1m1.5m,有 些还带有雨棚,与该采光井贴邻的疏散楼梯间或前室都已不具 备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不具有自然通风条件。经分析,当采光 并的净尺寸不小于6m×6m且其上部为散开空间时,才具有 交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本标准的第3.1.8条对于地下室楼梯间 前室防烟系统的特殊情况作了明确规定,不包括在本条限制 范围内。 一51

    3.2自然通风防烟设施

    3.2.1、一且有烟气进人楼梯间,如不能及时排出,将会给上部人 员的疏散和消防人员的扑救带来很大的危险。根据烟气流动规 律,在顶层楼梯间设置一定面积的可开启外窗,可防止烟气的积 聚,以保证楼梯间有较好的疏散和救援条件。作为楼梯问,其最 50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3.3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表1同一立面上的排烟口与进风口的距离要求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

    图3进风口与排烟口位置示意图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

    采用隔增等形成的独立分隔空间实际就是一个防烟分区和 储烟仓,该空间应作为一个防烟分区设置排烟口,不能与其他相 邻区域或房间合为一个防烟分区。 自然排烟是依靠热烟气自身热浮力进行排烟,机械排烟是依 靠机械动力进行排烟。为保证排烟效率,在不同排烟方式中储烟 仓的厚度要求是不同的,条文给出了储烟仓最小厚度的要求。 4.1.4本条规定了防烟分区的设置要求。 1防烟分区设置目的是将烟气控制在着火区域所在的空间 范围内,并限制烟气从储烟仓内向其他区域蔓延。烟气层高度需 控制在储烟仓下沿以上一定高度内,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及消防 救援。防烟分区过大时(包括长边过长),烟气水平射流的扩, 会卷吸大量冷空气而沉降,不利于烟气的及时排出;而防烟分区 的面积过小,储烟能力较弱,烟气易蔓延到相邻的防烟分区。因 此,防烟分区的划分应综合考虑火源功率、顶棚高度、储烟仓形 状、温度条件等主要因素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结合建筑物类型、 建筑面积和高度,本标准规定了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 最大值。虽然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防火规范》 GB50067已规定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但也需要控制防烟分区的长 边长度,一般宜限制在60m左右。 对于一些层高较低、火灾热释放速率又比较大的特殊场合, 如地铁站台等,往往显得防烟分区面积较小。这时,可根据建筑 物空间高度、火灾荷载、火灾类型等因素,经理论分析或实验验证 后,按国家有关规定论证确定。 2建筑物中走道上的烟气蔓延是属于有限空间的水平射 流,扩散速度较快,因此防烟分区长度可以适当加长。对于 2.5m~4m宽度的走道,应控制走道面积不超过150m确定防 烟分区的长度。对于走道包含无可燃物的电梯厅、过厅等场所, 走道和加宽部分的总面积应不超过180m,这时可以用控制主走 道面积不超过150m计算确定走道的长度。 58

    对于散开式外廊、单侧或双侧侧壁与室外直接相通的通道, 不划分防烟分区。 3具备自然对流条件的场所应符合下列条件: 1)室内场所采用自然对流排烟的方式。 2)两侧排烟窗应设在防烟分区短边外墙面的同一高度位 置上(图7);窗的底边应在室内2/3高度以上,且应在 储烟仓以内

    图7具备对流条件场所自然排烟窗的布置

    3)房间补风口应设置在室内1/2高度以下,且不高于10m。 4)排烟窗与补风口的面积应满足本标准第5.2.13条的计 算要求,且排烟窗应均匀布置。 4.1.5在同一个防烟分区内不应同时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和机械 排烟方式,主要是考虑到两种方式相互之间对气流的于扰影响排 效果。在排烟时,自然排烟口还可能会在机械排烟系统动作后 变成进风口,使其失去排烟作用,同时造成排烟量不足。 4.1.6建筑物中具有多层的连通空间,其上层、下层分属于两个 不同防烟分区。为了防止烟气向上层蔓延,给人员疏散和火灾扑 教都带来困难,一般情况下烟气应在着火层及时排出。因此,在 教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位应设置挡烟垂壁或卷 带,以阻挡烟气向上层蔓延,并不得套加计算防烟分区面积, 59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

    4.2.2排烟口的布置对烟流的控制至关重要。根据烟流扩散特 点,排烟口距离如果过远,烟流在防烟分区内迅速沉降,面不能福 及时排出,将严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因此,本条规定了排烟口 排烟窗与最远排烟点的距离。对层高较高且具有对流条件的场 所,可适当放宽。 4.2.3火灾时,烟气上升至建筑物顶部,并积聚在挡烟重垂壁、梁等 形成的储烟仓内。因此,用于排烟的可开启外窗或百叶窗必须开 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的储烟仓的高度内。 1当设置在外墙上时,对设置位置的高度及开启方向本条 60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

    内排烟管道的正常运行、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空间利用率, 管道井内排烟风管可以采用镀锌钢板管材与法兰螺栓连接。

    图11排烟风管耐火恶求和排烟防火阅设置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中空气所占的比例增大,影响实际排烟量,且风管容 易产生啸叫及振动等现象,从而影响风管的结构完整及稳定性。 4.3.14利用吊顶空间进行间接排烟时,可以省去设置在吊顶内 的排烟管道,提高室内净高。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把吊顶空间作为 排烟通道,因此必须对吊顶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要求吊顶材料必须是不燃材料;根据规范要求,在一 二类建筑物中,吊顶的耐火极限都必须满足0.25h以上,在排放 不高于280℃的烟气时,可以满足0.5h以上的运行时间。其次, 规定封闭式吊顶烟气流人口的颈部排烟风速不宜大于1.5m/s, 以防止风速过高、抽吸力太大,造成吊顶内负压太大,破坏吊顶的 完整性,影响排烟效果。经调查,常用的吊顶材料单位面积的重 量应不低于4.5kg/m,在1.5m/s的颈部风速的情况下,能保证 吊顶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4.1补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理想的气流组织,迅速排除烟 气,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的进人。对于建筑地上部分 的走道和小于500m的房间,由于这些场所的面积较小,可以利用 建筑的各种缝隙,满足排烟系统所需的补风量,为了简化系统管理 和减少工程投人,本条规定不必专门为这些场所设置补风系统。但 当房间面积大于300m且小于500m时,应核算该房间门或窗补 风风速不大于3m/s。对于地下部分不大于100m房间,可以通过 走道和房间门窗进行补风,但这些门窗不得采用防火门和防火窗。 4.4.2补风应直接从室外引人,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和实验,补风 量至少达到排烟量的50%才能有效地进行排烟。 4.4.4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可以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 启外窗进行排烟补风,并保证补风气流不受阻隔,防火门、防火窗 应处于常闭状态,因而不能作为补风途径。对于一些需要排烟的 一7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

    式避难层(间)和避难走道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不但可以保证 上述区域内一定的正压值,也可为疏散与避难人员的呼吸提供必 需的室外新鲜空气, 州 封闭式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中人员掩蔽室内时清洁 通风的通风量取值的,即每人每小时6m~7m为了方便设计 人员计算,以避难层净面积每平方米30m/h计算(即按每平方 米可容纳5人计算);避难走道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是参考现 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而作出的 规定。 公共建筑首层扩大前室的疏散门有两类,第一类是由疏散楼 梯间和首层走廊等空间直接开向扩大前室的疏散门,第二类是由 首层扩大前室通向室外的疏散门。这两类疏散门在加压送风时 都会有空气流出,因此计算加压送风量时,这两类疏散门的总断 面面积都要考虑。 第一类的门不宜过多、过大,否则很难保证烟气不侵人前室; 本条限制开启的疏散门面积不超过13m。在计算第一类疏散门 面积时,如果疏散楼梯间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则该疏散楼 梯间的门不计入面积;如疏散楼梯间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则此 门应计人。设置在扩大前室中的机房、卫生间、管道井等的门都 不能作为疏散门。 当首层扩大前室的疏散门关闭时,内部压力会升高,建议设 置压差劳通装置进行控制。卖 5.1.3本条给出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的原则。充分考 实际工程中由于风管(道)的漏风与风机制造标准中允许风量 的偏差等各种风量损耗的影响,为保证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效能, 设计风量应至少为计算风量的1.2倍。 5.1.4为了阻挡烟气进人楼梯间,要求在加压送风时,防烟楼梯 间的空气压力大于前室的空气压力,而前室的空气压力大于走道

    的空气压力。根据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本条规定 了门关闭时的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避难 层的正压值。本条规定的正压值为一个范围,是为了符合工程设 计的实际情况,更易于掌握与检测。门开启时无法维持这么大的 压差,这时主要依靠具有一定风速的定向气流来阻挡烟气。 为了防止楼梯间和前室之间、前室和室内走道之间防火门两 侧压差过大而导致防火门无法正常开启,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人 员施教,本条还对系统余压值作出了明确规定。 5.1.5~5.1.8正压送风系统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着火层疏散 通道开启时门洞处具有一定风速的定向气流和其他楼层疏散通 量仅按保持着 通道门洞处的风速进行计算是不够的。 用于楼梯间大 中的加压送风管内(用于前室加压)仍 具有一定的压力,存在通过门缝、常闭风阀的渗漏风。因此,机械 和压送风系统的风量应按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和 其他门蒲风总量以及未开启常闭风阀漏风总量之和计算。需要 兑明的是,对于楼梯间其开启门是指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对于 前室,是指走廊或房间通向前室的门。 火灾时,公共建筑疏散门的开启楼层数N;一般开火灾层及 其上、下各1层,共3层;当地上楼梯间为24m以下时,开着火层 其上一层。对于住宅建筑,居民对住宅建筑内环境比较熟悉, 前且人员较少,根据多年的经验,楼梯间按规定开启楼层数,前室 『开启着火层一层的疏散门。 综上,在计算系统送风量时,对于采用常开风口的楼梯间,按 规定开启楼层的门洞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和其他楼 门漏风总量之和计算。对于采用常闭风口的前室,按照规定开 楼层的门洞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以及未开启的常闭 风阀漏风总量之和计算。一般情况下,经计算后楼梯间窗缝或 75一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

    5.2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5.2.1储烟仓是指在排烟设计中聚集并排出烟气的区域,其厚度 会影响到排烟效率;最小清晰高度是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敦所 需要的必须的高度。因此,排烟设计中控制烟层厚度即储烟仓的 享度和最小清晰高度是两个重要参数,必须确实保证。 5.2.2本条规定了排烟量的计算方法。 1,2根据火灾场景分析与工程测算,本标准对于面积小于 等于300m的房间,采用指标法计算排烟量,并考虑了最小排 烟量要求;面积大于300m时,房间最小对边距离通常有10多 米,火灾燃烧时具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对于面积大于300m的 房间,采用计算公式计算,其最小排烟量要求为30.000m/h。火 灾热释放速率可参考表5.2.6中列出的建筑类别或场所确定。对 于其他物品较少、装修简单、火灾荷载较小的房间,可通过计算或 实验的方式确定热释放速率。典型火灾的热释放速率参考值见 表4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图14相邻与独立防烟分区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空间净高按如下方法确定(图16): 1对于平顶顶棚,空间净高为从顶棚下沿到地面的距离,如 图16(f)所示。 2对于锯齿形顶棚侧窗排烟,空间净高为侧窗中心到地面 的距离,如图16(e)所示。

    3对于斜坡式的顶棚,顶排烟口排烟时,空间净高为从排烟 开口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如图16(a)所示;侧墙排烟时,空间净高 为从顶棚下沿到地面的距离,如图16(b)所示, 4对于有封闭吊顶的场所,其净高应从吊顶处算起;设置格 栅吊顶的场所,其净高应从上层楼板下边缘算起。 5.2.9排烟系统的设计计算取决于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因此, 首先应明确设计的火灾规模。设计的火灾规模取决于燃烧材料 性质、时间等因素和自动灭火设施的设置情况,为确保安全,一般 按可能达到的最大火势确定火灾热释放速率。 5.2.10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和窗口型烟羽流为 火灾情况下涉及的三种烟羽流形式,计算公式选用了NFPA92中 的公式,其形式如图17~图19所示。轴对称型烟羽流火源不受 附近墙壁的限制。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5.2.11,5.2.12规定了烟气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的确定方 法和排烟量的确定方法,公式来源于NFPA92。排烟风机的风量 选型除根据设计计算确定外,还应考虑系统的泄漏量。 以第5.2.10条中的例1为例。 M,=0.07Qz+0.0018Qc=68.86kg/s 烟气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 △T=KQc/McCp=2800/(68.86X1.01)=40.26K 环境温度20℃,空气密度为1.2kg/m",排烟量: V=M,T/poT。 =68.86X(293.15+40.26)/(1.2X293.15) =65.26m/s 5.2.13自然排烟系统是利用火灾热烟气的浮力作为排烟动力, 其排烟口的排放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烟气的厚度和温度,推 荐采用比较成熟的英国防火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 以第5.2.10条中的例1为例,现采用自然排烟系统进行设 计,自然补风。环境温度20℃,空气密度为1.2kg/m。 热释放速率的对流部分: Qc=0.7Q=0.7X4=2.8MW=2800kW 烟羽流质量流量: M,=0.07Qz号+0.001 8Qc=68.86kg/s 故烟气层温升: △T=KQc/McCp=1X2800/(68.86X1.01)=40.26K 烟气层平均绝对温度: T =To+ 293.15 + 40.26 =333.41 K

    5.2.14如果从一个排烟口排出太多的烟气,则会在烟层底部撕 开一个“洞”,使新鲜的冷空气卷吸进去,随烟气被排出,从而降低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了实际排烟量,如图21所示,因此,本条规定了每个排烟口的最 高临界排烟量,公式选自NFPA92。其中排烟口的当量直径为 4倍排烟口有效截面积与截面周长之比。例如矩形排烟口的当量 直径D(宽高为α.6)可用下式计算:

    图22排烟口设置位置参考图

    6防排烟系统控制 保 6.1防烟系统 6.1.1本条规定了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一般情况下,选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启动防烟系统。防烟系统的工作启动,需 要先期的火灾判定, ,火灾的划定一般是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 逻辑设定,探测器工作后,确认火灾应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相关要求。 6.1.2本条对加压送风机和常闭加压送风中的控制方式作出更 明确的规定。加压送风机是送风系统工作的“心脏”,必须具备多 种方式可以启动,除接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号联动启动外,还 应能独立控制,不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故隐因素的影响,如消防 控制室手动启动,加压送风口手动开启联动,加压风机房现场手 动启动等。 6.1.3由于防烟系统的可运行将直接影响到人员安全疏散,火 灾时对于公共建筑按设计要求准确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的送 风口(当系统服务楼层数极少时,也有只开启1层或2层的情 况);对于住宅建筑要求着火层开启,这样既符合防烟需要也能避 免系统出现超压现象。虽然公共建筑中要求开启着火层及其上 下层送风口,这是对绝大部分N,取3层的情况,但实际设计中也 有N,取2层,甚至取1层的情况,那么就应该按设计要求的开启 层开启。高层建筑中,医院病房及老年照料设施的避难间加压送 风时,可按同时开启3层设计。在首层扩大前室的防烟设计中, 自然通风排烟和加压送风防烟都属于防烟措施,火灾时应保证能 93

    暖通设计学习群691578041

    开启对应的首层扩大前室的防烟设施。 6.1.4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测压装置,既可作为系统运作的信 息掌控电镀标准,又可作为超压后启动风压调节措施的动作信号。由于疏 散门的方向是朝疏散方向开启,而加压送风作用方向与疏散方向 恰好相反,若风压过高,则会引起开门困难,甚至不能打开门,影 向疏散。根据系统特点,通常楼梯间可采用楼梯间压力信号调节 送风风压的方法;当要求开启2层或3层的前室加压送风时,宜 采用每层前室设置余压阀的控制方法,如图23所示。

    图23前室余压阀的设置

    ,5防烟系统设施动作反馈信号至消防控制室是为了方便消 直班人员准确掌握和控制设备运行情况

    6.1.5防烟系统设施动作反馈信号至消防控制室是为了方便消 防值班人员准确掌握和控制设备运行情况

    6.2.1本条规定了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优 先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启动排烟系统。排烟系统的工作 启动.需要前期的火灾判定给排水管理,火灾的判定一般是根据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的逻辑设定,探测器工作后,确认火灾应该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相关要求。染 6.2.2本条对排烟风机及其补风机的控制方式作出了更明确的 规定,要求系统风机除排烟口开启联动、就地启动和火灾报警系 统联动启动外,还应具有消防控制室内直接控制启动、系统中任 一排烟阀(口)开启后联动启动和排烟风机房现场手动启动,目的 是确保排烟系统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与排烟风机连锁的是烟气进人排烟风机的最后一个排烟防 火阀。超烟温时该阀自动关闭,并连锁关闭该排烟风机,同时连 锁关闭该排烟系统中相对应的补风风机。 6.2.3·本条对常闭排烟阀(口)的启动等进行规定是为了系统及 时反应动作,保证人员疏散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机械排烟系 统中的常闭排烟阀(口)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功能 和就地开启的手动装置,并与排烟风机联动。当火灾确认后,火 灾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口)、排 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同时为了防止烟气受到通风空调系统的于 扰,确保在火灾发生时,烟气能迅速得到控制和排放,不向非火灾 区域蔓延、扩散,要求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 系统。 6.2.4本标准明确规定发生火灾时只对着火的防烟分区进行排 烟。本条规定了火灾确认后,排烟区与非排烟区排烟阀(口)所处 的状态。为保证排烟效果,对担负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排 烟系统宜采用漏风量小的高气密性的排烟阀,非排烟区的排烟阀 (口)处于关闭状态,既有利于减少对排烟区的干扰和分流,防止 烟气被引人非着火区,又可保证非排烟区的空间气体压力略高于 排烟区的压力,更好地防止烟气的蔓延。 6.2.5本标准对活动挡烟垂壁的启动进行规定,也是为了确保系 统的有效、及时和可靠。与常闭排烟阀(口)一样,要求活动挡烟 垂壁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和就地手动启动功能,当火灾

    ....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