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2T 0045-2022 集中式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1.3.1供水管网漏水探测应通过开挖验证、计算漏水点定位误差和定位准确率等方式进行成果 1.3.2漏水点定位误差不宜>1m,准确率不应<90%
DB2102/T00452022
4.1.3.3开挖验证确认的漏水点,应现场拍摄漏水点的影像资料,并估算漏水量。 4.1.3.4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成果报告内容应符合CJJ159的相关规定。
4.1.4.1选择漏水探测方法时应符合CJJ159的相关要求,可选择不同的方法逐步缩小探测范围,条 件复杂时宜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综合探测,具体如下: 4.1.4.2在进行漏点预定位时可用噪声法、栓阀听音法等传统方法,也可利用漏损预警平台对独立计 量区内的流量和压力节点实施远程实时检测管道标准,应测算出区域漏水情况,辅助查找漏点; 4.1.4.3在进行漏点精确定位时,可用地面听音法、钻孔听音法、相关分析法、探地雷达法、分布式 光纤传感系统、电磁探测、CCTV检测等方法进行精确定位。 4.1.4.4在选择探测方法时,应按施工现场、管道埋设情况、周围环境及现有器材,因地制宜的选择 方法和手段。
4. 1. 5 探测周期
4.1.5.1检漏周期应符合CJJ92的规定。针对铸铁管、水泥管、小区支管等应缩短检漏周期,宜1 次/月,最长不少于4次/年。应当进行1次/月的管网漏损数据统计和分析,用于制定管网维护计划。 4.1.5.2应按照管网的实际情况制定检漏周期。管径≥DN300宜不少于1次/年,管径
4. 2.1管材与配件选用
4.2.1.1其余管径的管道宜综合考虑技术性、施工工艺、技术性、卫生条件等方面进行选择管材, 4.2.1.2密封圈的选用应符合GB/T13295的有关规定。 4.2.1.3配水管上开洞接水的接水阀夹箍的材质,应与配水管材质相同。 4.2.1.4输配水管道的管材及金属管道内防腐材料和承插管接口处填充料应符合GB/T17219的有关规 定。 4.2.1.5特种工程(如定向钻管、顶管,非标口径管道接拢,特大口径输水管、桥管等)宜采用PE100 管或钢管,配件宜采用相同材质、等级的配件。 4.2.1.6管材、配件和附属设备宜实行甲供,宜采用综合评标法进行招标采购,材料入库或使用前应 按批次进行随机抽样送检,
阀门启闭应在地面上作业,阀门方样尺寸不统一时,应改装一致,阀门理设过深的应设加长 能在地面上启闭作业的阀门应进行改造
新建道路及交通紧忙、支管弯管少、不易开挖等地区供水管道的修复更新,宜选用非开挖修 支管、弯管多的复杂管段,不宜采用非开挖修复。
2支管、弯管多的复杂管段,不宜采用非开挖
DB2102/T00452022
4.2.3.3管道缺陷只在极少数点位出现的管段,宜采用局部非开挖修复;管道缺陷在整个管段上普遍 存在的管段,宜采用整体修复方式。 4.2.3.4管体机构良好、仅存在功能性缺陷的管段,宜采用非结构性修复:有严重结构缺陷的管段 宜采用结构性修复。 4.2.3.5开挖修复技术的相关施工及验收应按GB50268的标准执行。 4.2.3.6非开挖修复方法设计、施工及验收应满足CJJ/T244和CJJ/T226的相关要求。 4.2.3.7供水单位应规定漏水修复时限。地下管道漏水应在24h之内修复;≤DN500管道爆管修复时 间应在12h之内,大于DN500管道爆管修复时间应在18h之内。 4.2.3.8管网漏水修复,应保证质量,漏水修复点不应在2年内发生重复漏水(外力损坏除外)。 4.2.3.9应制定供水管道爆管抢修预案,规定抢修过程时间节点,应在接到爆管信息后10min内出动 阀门车,2h内关闭所有相关阀门止水。 4.2.3.10管网抢修可按管道损坏所影响的供水范围、管道属性、停水时间、抢修难易程度、经济损失 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分级处置和管理。 4.2.3.11管网抢修应按故障和事故的影响范围、管网分布和用户状况,合理调度供水,减少对用户的 影响。确需停水或降压供水时,应在抢修前通知用户。
备选项目。 4.2.4.2应将管网养护信息(如漏损类型、地点、管道腐蚀程度)等录入GIS系统,定期(宜1次/年) 对管网养护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分析结果提出管网更新改造的备选项目。 4.2.4.3应按照管网爆管和漏损统计报表,列出易漏、易爆管道,作为管道改造备选项目 4.2.4.4应按照用户水压、水质的投诉信息,对反映集中的地区,结合管道漏损维修历史数据,确定 需要加强观察的待选范围,作为改造备选项目。 4.2.4.5应按照管道测流、测压及摩阻系数值的测定,摸清管道的实际运行情况,寻找需要改造的管 道,或运用水力模型的模拟运行,寻找隐性易漏、易爆管道,作为改造备选项目。 4.2.4.6供水单位对需要改造的管道项目,应结合供水专项规划,制定管网改造规划,作为指导年度 管网改造计划的依据。 4.2.4.7应按管网改造资金的筹措情况,结合市政、交通等因素,按轻重缓急情况,制定年度管网改 造的实施计划。 4.2.4.8管网改造计划中,应优先考虑以下管道: 4.2.4.9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年久老化管道; 4.2.4.10 非标口径、管材质量又差的管道; 4.2.4.11 经常发生爆管或漏水严重的管道; 4.2.4.12无内衬、结垢严重的管道; 4.2.4.13 流量、压力不足的管道; 4.2.4.14市政综合工程中需要改造的供水管道。 4.2.4.15 5列入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计划的小区,且符合管网改造要求的,宜安排计划、同步实施。 4.2.4.16应留有不可预见、突发的管网应急改造的管网改造资金。
DB2102/T00452022
.Z.4.1 予以截断,且应在竣工图中详细注明截断的位置以及废除管道的位置。 4.2.4.18应建立相关制度和考核标准。 4.2.4.19管网改造方法包括改敷设较大口径管道、开挖更换管道、胀破旧管、牵引换管、水泥砂浆衬 里(包括刮垢)、环氧树脂衬里(包括刮垢)、滑衬软管、非开挖内插较小口径管道、翻转法等,具体参照 表1。
4.3.1水厂泵站管理
4.3.1.1泵站管理单位应按泵站具体情况,按有关规定完善机电设备及管路的标识,其内容应符合 GB/T30948的相关规定。 4.3.1.2泵在长期运行后,若机组出现泄漏、性能下降时应停泵检查。必要时可更换易损件(如轴承, 机械密封、叶轮等),机组大修期为一年。长期停用和大修后的机组投入正式运行前,应进行试运行。 4.3.1.3设备操作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启动、运行过程中应监视设备的电气参数、温度、声音、振 动和异常情况,并每1h2h记录一次。 4.3.1.4应按GB/T30948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定期巡视检查运行设备、备用设备。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 改障,应查明原因,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 4.3.1.5电气设备、仪表、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等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或 检测不合格的,不应投入运行。 4.3.1.6在严寒季节,应对设备采取保温防冻措施,设备停用期间应排净设备及管道内积水,抽送含 泥沙水质的设备应清除内部淤泥,电气设备和自动化装置等应在最低环境温度限值以上运行。 4.3.1.7水泵运行中发生断轴故障、轴承温度过高、压力表、电流表的显示值过低或过高、机房管线、 闸阀发生大量漏水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机, 4.3.1.8当泵房突然断电或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打开事故排放口闸阀,将进水口处闸阀全部关闭 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不应擅自接通电源或修理设备。 4.3.1.9主水泵、主电机等电器设备的运行应按GB/T30948的规定执行。 42446
DB2102/T00452022
4.3.1.11对运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应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4.3.1.12严寒地区的泵站,每年冬季应对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等进行防冻维护保养,其维护保养应符 合GB/T30948的相关规定。
4.3.1.11对运行申发现的设备缺陷应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4.3.1.12严寒地区的泵站,每年冬季应对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等进行防冻维护保养,其维护保养应符 合GB/T30948的相关规定。 4.3.1.13设备检修应做好质量控制及验收工作,质量验收包括检修人员自检和验收人员验收。检修人 员应做好检修记录,按照质量标准检查合格后,由验收人员验收,验收报告应由检修人员和验收人员签 名。 4.3.1.14主机组及其他电器设备的检修周期应符合GB/T30948的相关要求,
4.3.2中途加压泵站管理
4.3.2.1中途加压泵站的运行及检修管理应符合本文件4.4.1的要求。 4.3.2.2设备、设施在正常状态下,运行状态应置于自动运行位置,所有操作标志应简单明确,故障 停用、维修的设备设施应设置警示标志。 4.3.2.3应检查水泵填料压盖处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 4.3.2.4操作人员应保持泵站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叶轮、阀、管道堵塞物。 4.3.2.5泵房的提升水池水位应保持正常,应每年至少清理一次。 4.3.2.6进口管道、泵应充满液体,泵不应在汽蚀状态下运行。 4.3.2.7应1次/月对所有中途加压泵站进行巡检,并对水泵进行保养。 4.3.2.8应定期检查电机电流值,不应超过电机额定电流。 4.3.2.9巡检时应检查水泵运转声音、运转电流、机组振动噪音情况、温度是否正常、控制是否自动 如发现异常噪声或水压指针波动大等现象,应及时停止设备运转并关闭电源,上报进行检修。 4.3.2.10应检查管路系统中阀门工作状态是否良好,管路上压力变送器和压力表是否有读数、读数是 否相近,管路有无滴水、漏水、锈蚀现象。 4.3.2.11应检查自来水水源、各电气控制柜电源是否正常,检查电气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端子接 线有无松动,柜内封堵是否完好。 4.3.2.12应检查排水系统是否是自动状态,启动设备检查排水是否顺畅。 4.3.2.13应检查设备标识、泵房及设备卫生、通风、湿度情况。 4.3.2.14应检查远程通讯系统和视频安防系统的运行状况。
4. 3. 3二次供水泵站管理
4.3.3.1×二次供水泵站的管理应按本文件4.4.2.1~4.4.2.6的规定执行。 4.3.3.2居民建筑二次供水系统具备移交条件的,应当移交给供水单位管理。 4.3.3.3二次供水单位应负责二次供水泵房内所有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巡视、保养和检修工作 并做好设备运行保养、检修记录。 4.3.3.4泵房内设备、设施操作应由二次供水单位巡检维护人员负责。 4.3.3.5巡检人员应1次/月对所有二次供水泵房(罐式)进行巡检,2次/月对水箱供水泵房进行巡检 并做好相应巡检台账。 4.3.3.6巡检内容应按本文件4.4.2.7~4.4.2.14的规定执行。 4.3.3.7调度中心对远程监控系统和每个泵房视频监控系统的巡查应1次/月,发现问题及时联系二
DB2102/T00452022
相互关系,应明确各用水设备和用水点的布局 4.3.3.9应按照调度中心或安装公司维修人员通知,对故障情况进行判断并及时到现场处置。
4.3.4压力调控管理
4.3.4.1在保障用水户压力需求的同时,应按水厂分布、管网特点和管理要求,尽量降低管网运行压 力,减少漏损量。 4.3.4.2宜采用分区调度、区域控压、独立计量区控压和局部调控等方式管理压力分布差异较大的供 水管网,宜引入调流阀、智能控压设备等技术,量化漏损水量的区域分布,使区域内管网压力达到合理 水平。 4.3.4.3供水距离较远的管网,宜通过设置管网中途增压泵站,采取逐级增压输送的方法降低出厂管 网压力。 4.3.4.4宜采取逐步调减的原则,按需要选择恒压控制、按时段控制、按流量控制和按最不利点压力 控制等方式进行压力控制。
4. 3. 5 调度管理
4.3.5.1应编制调度计划,发布调度指令协调水厂、泵站和管网等管理部门,处理管网运行突发事件, 编写突发事件处理报告等。 4.3.5.2实时运行调度时,管网运行调度人员应按实际情况调整日调度计划、发布日调度计划,按照 调度计划合理控制管网供水压力,对当天启闭的干管阀门进行操作管理。 4.3.5.3应急调度时,应制定本供水区域内供水调度应急预案。发生影响日常供水调度的突发性供水 事件时,应当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启动供水调度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5.1.1用户漏损控制
5.1.1.1应建立各类用水项目(住宅、非住宅等)的用水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按用水实际情况,定期 修正。 5.1.1.2应探讨新生特殊用水项目的新用水管理模式,处理特殊用户的漏损控制专项问题 5.1.1.3对市政、消防等非定点用水,宜列入有效用水量统计并核定水量向用水单位收取费用。 5.1.1.4有利于安全用水、减少漏损的新型用水设备(如阀门、水表、泵组等)和新型用水材料应积极 选用。 5.1.1.5应建立远程控制水表等新型表具的长效管理机制,优先发展大口径水表的远程控制系统 5.1.1.6应定期巡检管线、二次供水设施,加强漏水检测力度。对不属于供水单位产权的用水设施, 应督促相关单位主动查漏、及时修复。
DB2102/T00452022
5.1.2.1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涉及的各类水量数据,以及漏损率修正值各类数据的采集和统计时限 应为全年。 5.1.2.2应健全各类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资料。 5.1.2.3应正确建立各级流量计和总分表逻辑关系,编排抄表册应省时高效。抄表日程表每月抄表日 差幅不宜过大,以确保抄表周期平衡。 5.1.2.4宜对水量统计指标的内容、计算方法等进行比较分析,确保漏损水量统计正确、有效。 5.1.2.5应对用户信息进行动态维护,加强计费用水的收费管理。 5.1.2.6应建立计量管理考核体系,对新建住宅小区安装的考核表宜实行远程在线监控,实时监控住 宅小区管网漏损情况,老旧小区应按管网改造及资金情况酌情加设考核表。 5.1.2.7统计报表数据应与供水单位流量计量设备的水量系统、用户收费系统和生产运行统计台账数 据相一致,与漏损率、产销差率统计时限相一致。 5.1.2.8应利用信息化分析手段,梳理不同行业、不同用水性质、不同供水区域的水量统计数据,通 过对行业代码、用水性质、抄表簿册和管网块号的分类,对水量进行分类、汇总。 5.1.2.9应掌握道路绿化面积、浇酒频次、二次供水设施、数量等统计数据,明确统计内容、统计口 径、编制和审核职责、报送周期等。
5. 2. 1 水表选用
5.2.1.1应按照用水户的用水状况选用相匹配的水表,选用原则应符合CJ/T454的相关规定。 5.2.1.2在各类同口径水表无法与用水量相匹配时,应按实际用水情况,按照各管道常用流量和安装 条件,采取更改水表口径、水表类型等方式。 5.2.1.3供水单位应逐步将精度较低的普通水表更换为精度较高、量程较大的高精度计量表具,应定 期校准用户水表。
5. 2. 2 水表安装
5. 2. 2 水表安裂
5.2.2.1新建住宅安装水表时宜使用远传水表,涉及到旧用户账户换表时也应更换为远传水表 5.2.2.2水厂的供水、生产运营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居民家庭用水以及政策性减免水费等都 应装表计量。市政公用消防设施宜安装水表计量,非市政公用消防设施应安装消防水表计量。 5.2.2.3水表的安装应符合GB/T778的相关要求 5.2.2.4水表安装前,应将管道内的杂物冲洗干净。现场使用的水压和水温应都在水表的工作量程内 宜安装水表箱,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
5.2.2.5水表安装的位置应方便后期的维护和
2.2.6水表上下游的直管段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水表的上游和下游处的连接管道不能缩 兰密封圈不应突出伸入管道内或错位;水表水流方向要和管道水流方向一致;水表安装以后,应 水充满管道,防止高速气流冲坏水表;安装位置应保证管道中充满水,气泡不集中在表内,水表 至少有一处的管线位置高于水表位置,
5. 2. 3水表更换
5.2.3.1水表的检定及使用期限应符合CJ/T454的相关规定。 5.2.3.2宜对大用户水表按实际情况缩短更换年限。
5.2.3.2宜对大用户水表按实际情况缩短更换年限。
5.2.3.2宜对大用户水表按实际情况缩短更换年限
5.2.4新装水表外发管理
6.2.5大用户用水管理
DB2102/T00452022
5.2.5.1按照用水实际情况,应对1000m/月以上的大用户进行重点管理,大用户宜全部安装在线远 传水表。 5.2.5.2应建立大用户用水异常情况评估、售水量变化评估工作机制,做到每天校核,有问题及时处 理。 5.2.5.3应加强对大用户的远程监控,定期分析大用户的用水量高、低变化规律或异常,及时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5.2.6市政、消防用水管理
5.2.6.1供水单位应与用户协商,确定固定用水点并加装水表,按表计量收
2.6.1供水单位应与用户协商,确定固定用水点并加装水表,按表计量收费。 2.6.2应设专职人员,加强巡查,摸清情况,及时制止违章用水
5.2.7.1校对表的安装范围。中心城区宜以5000户以下的居民小区为一个单元,5000户以上的居民 小区分为两个或多个单元。郊区(县)宜以自然村为单元。 5.2.7.2校对表应由专人管理,保证正常抄读。对水量差额超过正常范围的校对表,应进行调查、分 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5.2.7.3对差额率较大的校对表应安装远程监控仪,分析监控仪远传数据,进一步确定差额原因,采 取措施。
5.2.8远传水表维护管理
5.2.8.1专职的维护人员应每星期对每个小区数据采集一次,分析比较水量,判断故障状态,如发现 异常水量应需逐一现场核实,并将情况及时告知用户。 5.2.8.2对远传水表应每月按10%的比例进行人工抽查抄读,重点抽查用水量环比变化较大的水表, 发现远传数据异常的,应及时报修。 5.2.8.3对发现的各类故障,应进行分类汇总,及时联系供应商、设计、安装和维修等部门,协同解 决问题。 5.2.8.4维修部门接到维修单后,应及时派维修人员或协调电信人员到现场进行维修,维修完毕将数 据等信息报送维护部门。 5.2.8.5因电路信号与传送系统出现问题的水表应采用人工抄表。
.2.9非远传水表管理
5.2.9.1应实行二级复核机制,加强复核审核工作,定期开展抄表质量抽查工作,实行抄表员收入定 量计件考核,确保抄见率和准确率。 5.2.9.2非居民水表抄表宜引入抄表APP方式,抄表后台管理系统应具备抄表质量审核、抄表轨迹定 业
5.2.9.3供水企业管理人员应定期调整抄表员的抄表路线,定期交叉复检
6.1.1.1管网分区的管理方案如下
DB2102/T00452022
1.1管网分区的管理方案如下: 分区管理方案设计,应同时考虑保障管网安全供水的要求和控制投资规模的要求,综合利用安 装流量仪和关闭阀门等方式对管网进行区域划分: 管网分级,应按供水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成若干级。一级管网分区边界宜选用与营业分公司管网 片区管理机构一致的边界。最小一级分区宜选择较小规模的住宅小区作为DMA分区,区域内用 户数量不宜超过5000户。
6.1.2分区计量管理
6.1.2.1供水单位应结合扩大供水范围规划和成片区旧城改造,逐步建立测流独立计量区(DMA)系统, 实现“分区计量、网格监控、小区考核”的计量体系。应进行供水平衡分析,评估各区域内管网漏损状 况。
6.1.2.2DMA建设内容如下
在进行DMA的分区之前,首先应掌握DMA管网的干管和配水管的敷设情况和关键阀门位置,其 次应暂定出DMA的边界;最后应收集DMA入口和小区内部压力水量数据进行分析; 在明确DMA管网的基本情况后,应在DMA内部和外部选择合适位置,安装压力记录仪,然后开 展零压力测试工作; 一在进行DMA验证时,所有的流量仪应正常工作;边界阀门应100%关闭;零压力测试应通过; 所有内部阀门应处于100%开启状态。测试证实边界封闭,关键阀门应封闭并标记; 在选择分区流量计时,一级分区流量计担负着相邻水量考核区域的计量重任,应兼有准确和稳 定的特性,宜选用管道式流量计;二级分区重点在于提供管网突发性爆漏监控,流量计量应稳 定,如管网不具备安装管道式流量计时可考虑选用插入式流量计:之后级别的计量器具涉及水 量计费,应具有准确的特性; 在进行闭水实验后,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区域范围并明确区域供水方式后,在每一个DMA区域 供水管线上安装远传流量计,方便DMA的管理及用水情况分析。 1.2.3DMA的管理内容如下: 一 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应建立记录与记录流程,对最小夜间漏量、大用户夜间用水量等漏损基础 数据进行评价; 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应包括收集和处理DMA数据、选择优先探漏的区域、调 查异常之处、对边界进行检查。
6. 2. 1水量平衡分析
DB2102/T00452022
6.2.1.6免费用水量的计量或未计量部分可通过用水情况估算得出。
6. 2. 2漏损评定
6.2.2.1应以综合漏损率、漏损率、单位管长漏损水量三个指标来衡量基础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 6.2.2.2应引入水表抄见率、抄准率、抢修及时率、供水设施完好率、压力合格率等指标,分析方法 应主要基于独立计量区(以下简称“DMA”)分区计量对新增漏量和存量漏损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 6.2.2.3集中式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应按CJJ92的规定达到一级标准10%。 6.2.2.4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应按居民抄表到户水量、单位供水量管长、年平均出厂压力和最大冻土 深度进行修正,修正值的计算应按CJJ92的规定执行。
6. 2. 3漏损原因分析
应在管网漏损普查、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分析管网漏损原因,包括物理漏失内部因素、物 外部因素和表观漏损因素,明确漏损控制重点。
6.3.1供水SCADA调度监控系统
6.3.1.1SCADA调度范围应为整个供水管网和管道附属设施、管网系统内的增压泵站、清水库及水厂 出水泵房等。 6.3.1.2应按用水量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分类分布和管网压力分布等情况,建立用水量和管网压 力分析系统。 6.3.1.3应建立满足调度需求的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管网各监测点压力、流量;水厂出水泵房、 管网系统中的泵站等设施运行的压力、流量、电量和水泵开停状态等;调流阀的启闭度、流量和阀门前 后的压力;大用户的用水量和供水压力数据等。 3.3.1.4宜安装智能消防栓,通过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消防栓状态、用水情况等信息的远程监控
6.3.2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
6.3.2.1应采用计算机软件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内供水管网进行集中管理。 6.3.2.2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符合GB/T18578的有关规定。 6.3.2.3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包括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下管线、阀门、消火栓、监测设备和泵站 等图形、坐标及属性数据。
6.3.3管网数学模型系统
DB2102/T00452022
6.3.3.1宜采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建立管网数学模型(包括水力和水质模型) 6.3.3.2管网水力模型应具备的功能:水力平差计算和多工况运行校核计算;管网运行状态在线模拟; 管网运行状态评估。 6.3.3.3管网水力模型应按管网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进行校核,90%的节点压力模拟计算结果与压力监 测点数据的平均误差应小20kPa;90%的管段流量模拟计算结果与流量监测点数据的平均误差应<10%。 6.3.3.4在水力模型的基础上可建立管网水质模型,可选择余氯、水龄等为管网水质模拟参数 6.3.3.5管网数学模型应定期进行维护路基标准规范范本,与管网新建、修复和更新改造保持同步。应按模型精度和管 网建设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网数学模型维护更新制度。 6.3.3.6应制定管网信息资料收集制度,安排专门机构管理管网信息资料,配备专业的信息维护人员 承担管网信息收集、整理和保存等管理工作。 6.3.3.7管网数学模型与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宜无缝连接
6.3.4漏损监控管理平台
6.3.4.1应逐步完善漏损监控平台的开发、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逐步实现向数据中台、移动端等 技术的转变,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控制漏损中的重要作用。 6.3.4.2应逐步完善数据中台系统,逐步整合管网基础数据、监测数据、营业计量数据、热线数据等, 实现水务数据统一管理,并以服务的方式支撑应用系统。 6.3.4.3应运用服务端软件对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和存储,通过对通讯设备通讯协议进行解读,将接 收到的有效数据分解出来并保存到数据库中,逐步在漏损控制与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数据资产 的价值。 6.3.4.4应利用客户端软件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有效数据,结合管网漏损分析中的夜间最小流量分析 法、压力流量分析法,通过报表、图表等多元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也可基于DMA分区计量原理将分区内 各种终端设备用水量进行相关联计算,得到各区域内的管网漏损率。 6.3.4.5应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模型计算,优化全市供水调度方案,合理调节水厂出厂压力、加压泵站 压力和小区泵站压力,在合适的地方增设增压阀以及泵站。 6.3.4.6重要的分区边界和常用的调节阀门应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
6. 4. 1安全预警
6.4.1.1安全预警管理应按区域的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建设和应对自然灾害等的需要,对重点地区管 线的风险源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 6.4.1.2应建立管网事故统计、分析和相关档案管理制度,按照管网事故的统计分析数据,提出安全 预警方案。 6.4.1.3应编制管网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不同类别的管网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置办法及 处置流程和责任部门,并纳入供水单位的总体应急预案。 6.4.1.4按管网安全和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应建立分级处置制度。当管网安全事故和突发事 件发生时,在应急处置的同时,应上报有关部门。
工程监理标准规范范本DB2102/T00452022
6.4.1.6应运用管网数学模型对管网运行状况、水质污染源位置及影响区域进行模拟分析,优化预警 方案。
5.4.2.1管网水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迅速采取关阀分隔、查明原因、排除污染和冲洗消毒等措施, 对短时间不能恢复供水的,应启动临时供水方案。 6.4.2.2发生爆管、破损等突发事件时,应迅速关阀止水,组织应急抢修,当影响正常供水时,应启 动临时供水方案。 6.4.2.3发生供水压力下降等突发事件时,接到报警后应迅速赶到现场,查找降压原因,明确降压范 围及影响状况,及时处置,恢复供水。 6.4.2.4因进行管道维修、抢修实行计划停水后,如工程未能按时完工,应启动停水区域应急供水方 案。 6.4.2.5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应对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处置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评估和整改报告,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