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200-202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41/T 2200-202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
采用数字照相机、非接触式专业数学扫描仪,对博物馆文物藏品和业务活动等进行拍摄、扫推 二维影像数据的采集方式。
采用数字照相机、胶片扫描仪、平面扫描仪,对博物馆藏品中单色相片、负片、彩色摄影文物 影像资料进行拍摄、扫描,获取二维影像数据的采集方式,
DB41/T 2200202
4. 4. 1 文物藏品
民用航空标准4. 4. 1. 1人员要求
戴品影像数据采集应由有工作经验的博物馆专职
4. 4. 1. 2 场地要求
轰影场地的选址应最大限度减少文物的搬运和挪动。场地内分拍摄区、信息登记区,场地空间应 放拍摄台、灯光、相机、电脑、工作台等,同时应考虑拍摄文物大小所需要的拍摄距离。
4. 4. 1. 3设备要求
采集设备应满足: a) 采集设备应使用成像传感器尺寸≥24mm×36mm、单张照片有效像素≥2400万的数字相机 分辨率应达到4800dpi/in以上的扫描仪。相机镜头一般使用中焦距镜头,使透视无畸变; b 灯光应使用功率稳定、色温准确、显色指数在95%以上的灯光设备; 应配置大型三脚架或立柱式相机架; 背景纸应使用纯色背景纸,常规使用中灰色,也可根据特殊需要选用其他颜色
4. 4. 1.4 拍摄要求
文物出入库应符合WW/T0018的规定,影像采集过程中,除该器物的管理人员和承担相关任 务的工作人员,其他任何人不应接触文物或对文物施加影响,以确保文物藏品安全 b 采集设备应设置感光度(ISO)≤100、存储格式为无损格式加JPEG格式、色域应设定为范围 最大的色域选项、应在拍摄光环境内进行相机白平衡设置,并在文物旁边放置色卡进行预拍 并保存; C 拍摄时根据文物具体情况(质地、器形、尺寸)及用途,选择适当相机、镜头及背景纸,并 根据器物特点调整布光,以求准确表现文物藏品的原貌结构、质感、纹饰; 文物藏品影像具体采集应按照WW/T0017附录B中拍摄工作规范执行; e 文物保护修复具体采集内容按照WW/T0011、WW/T0015、WW/T0023、WW/T0027中关于文物 保护修复记录规定,并在文物旁边放置标尺色卡; f 文物复、仿制品拍摄时应放置具体复、仿制形式说明牌: 影像采集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根据拍摄顺序填写《文物藏品影像采集登记表》,并确保影 像与文物藏品总登记账信息建立正确的关联,
4.4.2业务活动与日常工作
DB41/T2200202
影像数据采集完成,应及时进行整理、分类、述选等工作,保留有效影像,删除有明显技术问题和 内容缺陷的影像。
5. 2. 1 文物藏品
5.2.2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
收集、整理后的影像应永久保存,并建立备份和定期更新制度
DB41/T 2200202
6.1.1影像数据可采用建立层级文件夹的形式进行存储。一般应在计算机硬盘非系统分区建立“博物 馆二维影像数据”总文件夹,在总文件夹下依次按年度、类别、照片组建立层级文件夹,每一件文物藏 品和每一项业务活动均单独设立一个文件夹,作为该件文物和该项工作影像数据的根目录。 6.1.2每一文件夹内均附影像采集登记表,填写名称、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摄影者等要素,概括 解释每张影像数据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6.2.1影像数据的保存应采用硬盘、档案级光盘等作为长期存储载体。 6.2.2存储载体应为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利用,一套异地保存。 6.2.3存储数字影像档案的载体应有专门的装具,且应在载体装具上粘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载体套别 (封存保管、查阅利用、异地保存)、载体序号、保管期限、起始年度、终止年度和存入日期等。 6.2.4应建立博物馆影像信息数据库,利用服务器进行存储。
各类影像数据在拍摄采集完成后,应及时整理。在30天内入库存档
6.4.1二维影像数据的保管应符合DA/T50的要求。 6.4.2对存储影像数据的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JWC国际档案级光盘每满8年进行 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表A.1~A.2给出了博物馆文物藏品、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记信息。
人孔标准DB41/T2200202
发品影像、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记表
表A.1文物藏品影像采集登记表
ppp表A.2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记表
DB41/T 2200202
[1]WH/T81美术馆藏品二维影像数据采集规范 [2】DB41/T2160博物馆档案管理规范
....- 数据标准
- 相关专题: 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