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228-2022 轨道交通工程地下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J/T15-228-2022 轨道交通工程地下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将固化材料配制成的浆液,用压送设备注入受注体内,使 液扩散、胶凝或固化的方法。
对准混凝土裂缝表面粘贴注浆嘴,在压力作用下注人浆液的 方法。
学士标准规范范本2.0.9埋管(针)注浆
2.0.9埋管(针)注浆
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理设的注浆管(针)孔向需要注浆的部位 注入注浆材料,切断渗漏水通道的方法,
2.0.10钻孔注浆 drilling grouting
钻孔穿过基层渗漏部位,在压力作用下注入注浆材料并切断 渗漏水通道的方法。
以液态形式存在,能通过压力设备将其注入受注体后发生凝 或固化,使注浆部位物理性状及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达到补强 防渗漏目的的材料。
2. 0. 12注浆施工参数
主要包括注浆压力、注浆量、配合比、注浆速率、稳压时 注浆结束标准等注浆施工技术参数。
2. 0. 13单液注浆法
将浆液配方中的各种组分按比例混合搅拌成浆液,向受 内注入的方法。
2. 0. 14双液注浆法
按比例将两组分浆液分别泵送至混合器或分别向受注体内同 注入的方法。
2. 0. 15 表于
湿涂膜表面失去粘附力并开始结膜的状态。
3.0.1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前,应先对现场渗漏水情况进 周查,分析渗漏原因,评估结构状况及渗漏水危害,根据渗漏 原因及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渗漏水治理方案,根据渗漏水治理 案的要求验收。
3.0.2当渗漏部位有结构安全隐患时,应按国家现行有
的规定进行结构修复,渗漏水治理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结构修 同步实施或在修复后进行。
3.0.3工程结构存在变形和未稳定的裂缝时,宜待变形和裂缝 稳定后再进行渗漏水治理。
3.0.5渗漏水治理应选用绿色环保的材料。
3.0.6施工过程采取的安全措施、劳动保护应符合国家及地 现行有关规定。
1.1 渗漏水治理前应对渗漏水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1.2调查不得对混凝土渗漏水部位造成结构性损坏。 1.3调查的现场量测和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 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规定
4.2.1调查包括资料收集、现场查勘及渗漏水原因分析等
4.2.2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所处的周边环境以及气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资料; 2混凝土结构形式; 3工程各阶段混凝土结构防水及耐久性原始设计资料(防水 等级、防水构造层次、排水系统设计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4原混凝土结构防水使用的防水材料及其性能指标: 5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记录及与混凝土材料相关的原始 资料; 6 混凝土结构防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相关的验收资料; 7若混凝土结构渗漏水部位已做过处理,则须收集有关处 理的详细资料; 8相关监测资料。 4.2.3、现场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渗漏水的部位及其物理特征(几何尺寸、缺陷大小、缝 隙宽度和深度等); 2渗漏水出水的特征(点、线、面)和影响范围;
.2.3、现场查勘应包括下列内
3渗漏水的来源和渗漏路径; 4渗漏水的水质情况(是否含有泥沙颗粒、是否受污染、 相对于原设计文件其腐蚀性是否变化等); 5渗漏水的压力和流量(渗漏水呈涌水或具明显流动状态 时需量测); 6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情况、渗漏水部位的外观损伤及耐久 性损害程度; 7工程部位的环境及现场温度、湿度情况; 8工程部位其他设备、设施对渗漏水的影响: 9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条件以及其他自然或人为因素对混凝 土结构的影响; 10渗漏水的发展趋势; 11其他对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有影响的因素; 12渗漏现场调查表见本规范附录A。
4.3.1调查方法包括走访、观察、量测、无损检测、微型钻孔 检测、分析等。 4.3.2走访应主要收集资料、了解渗漏水发生的时间及状况等。 4.3.3观察应主要描述现场感官体验、影像记录渗漏水的现状 及渗漏水部位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结构的外观状况。 4.3.4量测主要对渗漏水部位混凝土缺陷情况、渗漏水渗漏量 进行定量描述。 4.3.5无损检测主要对混凝土缺陷内部做进一步调查,以便对 渗漏水部位混凝土结构损伤程度作出判断。 4.3.6微型钻孔检测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渗漏水较严重的部位, 宜采用小直径钻孔取芯机对混凝土缺陷部位做进一步的检测,以 探明混凝土缺陷部位内部受损情况及强度等。 4.3.7分析查明混凝土结构渗漏水产生的原因,可采用定性和
4.3.7分析查明混凝土结构渗漏水产生的原因,可采用
定量分析方法,必要时可采用物理模型或计算机模拟法进
5.1.1渗漏水治理方案应在渗漏水调查的基础上编制。 5.1.2渗漏水治理方案应保证原结构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要求, 不得采用有损结构安全的渗漏水治理措施及材料。 5.1.3对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等引起的混凝土结构 渗漏水,应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在混凝土结构达到安 全稳定后,再进行渗漏水治理。 5.1.4对于渗漏水压较大部位,宜辅以降水、引流、疏导等方 法综合治理。 5.1.5渗漏部位结构面基层处理应满足渗漏水治理材料及施工 工艺的要求。
5.2.1渗漏水治理方案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5.2.1渗漏水治理方案设计应付合以下规定: 1针对渗漏水原因,编制渗漏水治理方案; 2遵循渗漏水治理与混凝土结构原防水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编制渗漏水治理方案: 3渗漏水量较大时,应遵循“线漏变点漏、片漏变孔漏、 大漏变小漏、集中封堵”的原则编制渗漏水治理方案; 4当混凝土主体结构存在缺陷或壁后脱空时,应先进行修 复处理。
5.2.2渗漏水治理方案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2 渗漏水基本情况; 3渗漏水原因分析;
4渗漏水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性分析 5 渗漏水治理范围; 6 渗漏水治理方法及技术参数: 渗漏水治理材料及技术指标; 8渗漏水治理验收标准; 9安全防护措施。 5.2.3渗漏水治理方法一般有表面封闭法、填充密封法、注浆 法和更换止水带法。常用的注浆法包括贴嘴注浆法、埋管注浆法 和钻孔注浆法等形式。渗漏水治理方案设计应根据渗漏水类型及 渗漏水性质确定治理方法,参见表5.2.3。
表5.2.3根据渗漏类型及渗漏水性质确定治理方法
注:1.当表面封闭法处理无效时,需再采用注浆法处理。 2.裂缝宽度小于0.2mm时,可采用表面封闭法处理;裂缝宽度大于 0.2mm且渗水量较小时,可采用填充密封法处理;当裂缝较深且渗水 量较大时,应采用注浆法处理。 3.变形缝和施工缝进行渗漏水治理时可结合原防水设计综合考虑。 4.根据实际情况,治理方法可复合使用。 5.采取更换止水带法进行渗漏水治理时,应做专项设计。
注:1.当表面封团闭法处理无效时,需再米用注浆法处理。 2.裂缝宽度小于0.2mm时,可采用表面封闭法处理;裂缝宽度大于 0.2mm且渗水量较小时,可采用填充密封法处理;当裂缝较深且渗水 量较大时,应采用注浆法处理。 3.变形缝和施工缝进行渗漏水治理时可结合原防水设计综合考。 4.根据实际情况,治理方法可复合使用。 5.采取更换止水带法进行渗漏水治理时,应做专项设计。
2.4渗漏水治理方案设计应根据渗漏水治理方法选用治理 ,参见表 5.2.4。
5.2.4渗漏水治理方案设计应根据渗漏水治理方法选用治理木
料参见表 5.2.4。
表5.2.4根据治理方法确定治理材料
续表 5. 2. 4
注:1.渗漏水较大时宜选用快速固化型环氧树脂。
注:1.渗漏水较大时宜选用快速固化型环氧树脂。 2.两种或两种以上注浆材料可复合使用。
注:1.渗漏水较大时宜选用快速固化型环氧树脂。 2.两种或两种以上注浆材料可复合使用。 3.当壁后或混凝土缺陷部位发生大的突水涌水时,可使用聚氨酯、水泥 水玻璃等注浆材料作为临时性堵水材料
2.两种或两种以上注浆材料可复合使用。 3.当壁后或混凝土缺陷部位发生大的突水涌水时,可使用聚氨酯、水 水玻璃等注浆材料作为临时性堵水材料。
5.2.5渗漏水治理方法应包括下列主要技术要求:
1表面封闭法:治理范围,涂层厚度,涂刷次数及方向等。 2填充密封法:在混凝土表面沿裂缝走向骑缝凿出的U形 或V形沟槽的宽度、深度,材料的配合比,材料的可操作时间 材料的初凝时间,材料的抗压强度及与潮湿界面的粘结强度。 3注浆法:注浆孔大小及深度,注浆孔孔距,注浆孔分布 形式,成孔方式,注浆压力,注浆结束标准,材料的配合比,材 料的可操作时间,材料的初凝时间,材料的抗压强度及与潮湿界 面的粘结强度。 4更换止水带法:止水带的选择应根据原结构对止水带的 要求、变形缝的变形量及水压、止水带的使用环境、经济因素等 条件综合考虑确定,主要参数有止水带用途、形状、材质、规 格、强度、伸展率等。 5.3明挖法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方案设计 5.3.1明挖法混凝土结构易发生渗漏水的部位有:施工缝(后
5.3明挖法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方案设计
5.3.1明挖法混凝土结构易发生渗漏水的部位有:施工缝(后 浇带)变形缝、混凝土主体缺陷(孔洞、蜂窝、麻面、裂缝 及结构转换连接部位、抗拔桩与底板连接部位、穿墙管处等。 5.3.2明挖法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可根据渗漏部位、渗漏水 类型和渗漏水性质,选用表5.3.2中所列的技术措施
型和渗漏水性质,选用表5.3.2中所列的技术措施。
表5.3.2明挖法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技术措施
注:O一宜选,O一可选,X一不宜选
5.3.3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或与主体结构组成叠合墙结构 或复合墙结构时,墙体的幅间接缝及墙体的裂缝、空洞等缺陷部 位出现渗漏水时,应与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方法相同。 5.3.4混凝土结构中若有预埋注浆系统且完好时,宜先使用预 埋注浆系统注浆。 5.3.5对无法查明渗漏水来源的变形缝,宜对整条变形缝进行 渗漏水治理。
5.4.1盾构(顶管)法混凝土结构易发生渗漏水的部位有:管 片环纵接缝、螺栓孔、吊装孔、隧道进出洞门交接处、隧道与连 接通道相交部位、道床以下管片接头处、预留的壁后注浆孔及管 片主体结构裂缝等。
5.4.2盾构(顶管)法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可根据
参漏水类型和渗漏水性质,选用表5.4.2中所列的技术措施
表5.4.2盾构(顶管)法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技术措施渗漏部位道床以上道床以下管片主隧道进隧道与连螺栓孔、吊技术措施材料管片环纵管片环纵体结构出洞门接通道交装孔、预留接缝接缝裂缝交接处接处注浆孔注钻孔注浆法.....参考本规范浆埋管注浆法.00表5.2.4法贴嘴注浆法x参考本规范表面封闭法0X+表5.2.4参考本规范填充密封法00表 5.2.4钢板止水带更换止水带法橡胶止水带注:·一宜选,O一可选,×一不宜选5.4.3管片壁后若需注浆,应利用管片预留注浆孔进行,注浆后应对注浆孔采取密封防水措施。5.5矿山法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方案设计5.5.1矿山法混凝土结构易发生渗漏水的部位有:二衬混凝土主体缺陷(裂缝、孔洞、蜂窝、麻面)初衬与二衬混凝土之间缝隙、壁后脱空、施工缝、变形缝、锚固孔等部位。5.5.2矿山法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可根据渗漏部位、渗漏水类型和渗漏水性质,选用表5.5.2中所列的技术措施。表5.5.2矿山法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技术措施渗漏部位初衬与二衬技术措施二衬混凝土壁后施工缝、材料混凝土之间锚固孔主体缺陷脱空变形缝缝隙注钻孔注浆法...参考本规范浆埋管注浆法00表5.2.4法贴嘴注浆法11
续表 5. 5. 2
注:一宜选,O一可选,×一不宜选。
.5.3隧洞拱项部位出现较大空洞时应做专项设计,先加固 理,再进行渗漏水治理
九枕道床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
5.6.1轨枕道床混凝土结构易发生渗漏水的部位有:整体道床 与排水边沟施工缝、主体结构与排水边沟施工缝、道床及排水边 沟与填充层施工缝、主体结构与填充层施工缝、道床底板变形 缝、道床底板裂缝等部位。 5.6.2轨枕道床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可根据渗漏部位、渗漏 水类型和渗漏水性质,选用表5.6.2中所列的技术措施,
表5.6.2轨枕道床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治理技术措施
5.6.3注浆过程应对道床沉降进行监测,道床沉降变形应满足 相关的要求。
注浆过程应对道床沉降进行监测,道床沉降变形应满足 的要求。
6.1.1渗漏水治理材料技术指标及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 有关标准的规定(见附录B)。 6.1.2渗漏水治理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1渗漏水治理材料技术指标及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 关标准的规定(见附录B)。 1.2 渗漏水治理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适应现场环境条件要求; 2不得与原结构防水材料相互影响; 3 应满足工程的特定使用功能要求 应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应适应现场环境条件要求; 2不得与原结构防水材料相互影响 3 应满足工程的特定使用功能要求: 应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6.2.1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宜用于混凝土裂缝表面的封闭,不得 用于隧道腰拱线以上的混凝土表面渗漏水处理。 6.2.2水泥基聚合物防水涂料宜用于微细不渗水混凝土裂缝的 表面处理。
6.2.4高渗透型环氧树脂类防水
6.3.1硅酸盐型膨胀水泥可用于无腐蚀性渗漏水的填充密封处 理,不得用于有硫酸盐侵蚀的渗漏水治理工程。 6.3.2铝酸盐型和硫铝酸盐型膨胀水泥可用于有腐蚀性渗漏水 的填充密封处理。 6.3.3快固水泥使用时应做好基层面的清洁,按配合比配制后
6.3.3快固水泥使用时应做好基层面的清洁,按配合
3.4环氧砂浆应采用干燥骨料与环氧树脂基液进行混合,使 时基面应处于干燥状态。 3.5环氧树脂胶泥可在潮湿或干燥基面上进行施工,但施二 寸基面不得有动水或积水存在。
用时基面应处于干燥状态。
台理,其浆液的密度宜不小于1.0g/cm,初始黏度宜不大手 000mPa·s,水下初凝时间不大于60min,抗压强度不低于堵温 位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潮湿界面粘结强度不低于2.0MPa;性 型环氧树脂注浆材料宜用于混凝土缺陷修复或较小的渗漏刀 台理。
缝等的渗漏水治理,不得用于有强度要求的渗漏水部位治理。 4.5水泥类复合注浆材料宜用于壁后注浆、道床基底注浆或 空洞的注浆。
机一无机材料复合使用,材料复合使用时互相不得产生不良影响。
6.5.1止水带主要用于混凝土结构变形缝、施工缝、
止水带主要用于混凝土结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
6.5.2钢板止水带及辅助配件可选用不锈钢板止水带、合金钢
板止水带、镀锌钢板止水带、普通钢板止水带;宜用
反止水带、镀锌钢板止水带、普通钢板止水带;宜用不锈钢板 水带防止因锈蚀导致防水板破坏,失去防水、挡水功能。
6.5.3橡胶止水带可根据
应满足耐老化的基本要求。
6.5.4止水带形式及材料宜参照原设计要求执行。
7.1.1渗漏水治理施工前,应根据渗漏水治理设计方案编制施 工方案。 7.1.2 渗漏水治理应对各道工序进行检查,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记录。 7.1.3 施工期间的气候及环境条件应满足材料及施工工艺的 要求。 7.1.4渗漏水治理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钢筋网片。 715渗漏水治理应采用成品保护措施
7.1.4渗漏水治理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钢筋网片。
7.2.1表面封闭法宜用于混凝土表面缺陷和裂缝宽度小于0.2mm 的裂缝,以及渗水量为湿渍状态的部位的治理。 7.2.2基面干燥或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可选用无机防水涂料、 水泥基聚合物防水涂料等:基面湿渍或宽度小于0.2mm、有渗漏 水的裂缝可选用无机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等。 7.2.3表面封闭法宜按下列施工流程进行:基面清理一→基面修 补一涂刷(喷涂)防水材料一→表面修复一养护。 7.2.4施工前应先对修补部位进行全面清理,去除表面附着杂 质,对修补部位进行全面凿毛处理,若有表层混凝土脱落应先用 环氧胶泥、乳胶水泥等修补混凝土表层的缺损。 7.2.5沿裂缝表面涂刷封闭材料时,处理的范围宽度应超过裂 缝范围50mm,长度应沿裂缝走向超过裂缝长度500mm 7.2.6面状涂刷封闭材料时,处理的范围宽度应扩大至缺陷范 围外50mm
东耐到物科耐九 刀可刚带 通到材科; 待第一道涂刷的浆液材料表干后,再沿与第一道封闭浆液材料涂 抹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涂刷第二道封闭浆液材料。一般涂刷次数不 得少于2次,涂刷应均匀,不得有气泡产生。
7.2.8采用表面封闭法施工,应按照从高处向低处、先细部后
7.2.12对于表面封闭法治理后再次出现的渗漏点,宜在渗
7.3.1填充密封法宜用于潮湿、无较大渗漏水的施工缝、 缝、裂缝等部位,但有列车运行的轨行区上方、隧道腰拱以 位,不宜用填充密封法。
.3.2当裂缝宽度天于0.2mm且深度在50mm以内,无较天活 水且无贯穿时,可采用开U形或V形槽方式填充微膨胀水泥 快固水泥、环氧砂浆或环氧树脂胶泥。
7.3.4施工前应先对处理部位的缺陷进行修补,修补材料的强
5mm~6mm的U形或V形槽,深度稍大于裂缝原来的 当裂缝较大或较深时,沿裂缝方向凿成深30mm~50mm
100mm~150mm的U形或V形槽。
7.3.6开槽完成后应对槽内用钢丝刷、高压水或风冲扫清理干
净,槽内要求无浮尘、泥垢,对修补部位应进行全面的凿 理,保证槽内基面粗糙、干净
7.3.7填充止水材料前宜在槽内基面涂刷与密封材料相容 面处理剂。
7.3.8填充止水材料应做到连续、均匀、密实、饱满,与基层 粘结牢固。
7.3.8填充止水材料应做到连续、均匀、密实、饱满,与基层
施工环境温度、槽的大小和形状、操作的快慢等因素,宜按“少 量多次”的原则随配随用,宜控制每批配料在30min内用完。 7.3.10对于较重要的构件或部位,可在裂缝填补后,在裂缝表 面用环氧树脂粘贴1层~3层玻璃布或粘贴碳纤维布。 7.3.11填充密封处理后应对处理部位表面进行修复。 7.3.12对于填充密封法治理后再次出现的渗漏点,宜在渗漏点 处进行钻孔注浆治理。 伟用商进信美站
7.3.13治理完成后应按材料使用要求进行养护。
7.4.1注浆法宜用于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管片接缝以及 混凝土缺陷(蜂窝、孔洞)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和水压较大 或渗漏量较大的渗漏水治理
,4.2注浆法常用材料应采用环氧树脂、内烯酸盐、水泥类复 材料等。
7.4.3注浆法宜按下列施工流程进行:基面清理一→布置孔位一→
7.4.3注浆法宜按下列施工流程进行:基面清理一→布置于 钻孔(埋管/贴嘴)一→封闭并检查一→注浆一→待凝→拆管 修复。
7.4.4注浆时应遵循少量多次、低压慢注、
.4.5有补强要求的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宜采用钻孔 法。
7.4.5有补强要求的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宜采
7.4.6注浆时应从渗漏水部位的下方往上方或从注浆位置低的 一端开始,缓慢注入,使浆液在缝内向另一端流动填充,同时应 将注浆体内空气从预留未封闭的注浆孔排出。 7.4.7注浆施工前应进行注浆试验,选择合理的浆液配比、注 浆压力、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等注浆参数。 7.4.8注浆过程中应密切观测并记录进浆速度和进浆量的变化 情况。 7.4.9单液注浆时,浆液配制宜遵循“少量多次”和“控制浆 温”的原则:双液注浆时浆液配比应按材料使用说明,结合现场 实际情况试验确定。 7.4.10注浆宜连续进行,中断后至恢复注浆施工的间隔时间不 宜超过材料的初凝时间或30min。 7.4.11注浆过程中,当观察到浆液从所有注浆嘴中外溢时可终 止注浆。 7.4.12注浆全部结束且注浆材料固化后,应按工程要求处理注 浆嘴(管)封孔,并清除外溢的注浆材料。 7.4.13注浆过程中应做好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监测,防止因注浆 引起结构位移、开裂等现象。 7.4.14贴嘴注浆施工时,注浆嘴宜布置在裂缝较宽的位置及其
7.4.14贴嘴注浆施工时,注浆嘴宜布置在裂缝较宽的位置及其
交叉部位。注浆嘴间距可为200mm~300mm,裂缝封闭宽度 于50mm(图7.4.14)。
图7.4.14 贴嘴注浆布孔
7. 4. 14贴嘴注浆
7.4.15埋管注浆施工可分为开槽埋管法和非开槽埋管法丙
管:2一开V形槽、无机材料封堵:3一
图7.4.15开槽埋管(针)法示意
2采用开槽方式理管时,可沿混凝土裂缝走向骑缝凿U形 或V形沟槽。 3,开槽宜采用电动切割机开槽,沟槽宜平整。 4沟槽内应分段嵌填速凝型快固材料,并在材料初凝前用 力将拌合料压在待封堵区域,直至材料完全硬化。 5应沿沟槽间隔留置引水孔和排气孔(也可用注浆嘴作引 水孔和排气孔),引水孔在注浆完成后应采用无机防水堵漏材料 封闭。
或V形沟槽。 3,开槽宜采用电动切割机开槽,沟槽宜平整。 4沟槽内应分段嵌填速凝型快固材料,并在材料初凝前用 力将拌合料压在待封堵区域,直至材料完全硬化。 5应沿沟槽间隔留置引水孔和排气孔(也可用注浆嘴作引 水孔和排气孔),弓水孔在注浆完成后应采用无机防水堵漏材料 封闭。 7.4.16混凝土裂缝钻孔注浆应符合以下要求: 1注浆孔宜交叉布置在裂缝两侧或均匀布置在渗漏水治理 区域范围:钻孔间距根据渗漏水情况、混凝土结构缺陷等可按 200mm~500mm布置。 2注浆孔可斜穿裂缝,注浆孔垂直深度宜为混凝土结构厚 度的1/3~1/2,注浆针管深入注浆孔的深度不宜大于钻孔深度 的1/2。 3对渗水压力大及宽度较大的裂缝,可分两次钻孔注浆 第一次注浆孔深度不宜小于混凝土结构厚度的1/3,第二次注浆 孔垂直深度不宜小于混凝土结构厚度的1/2(图7.4.16)。 4对于厚度不大于200mm的混凝土结构钻孔注浆时,宜沿 裂缝垂直结构面钻孔,钻孔深度宜为结构厚度的1/2。 5钻孔注浆前,应使用钢筋检测仪确定钻孔位置的钢筋分 布情况,钻孔时应避开钢筋。
1一注浆嘴;2一注浆孔浅孔;3—注浆孔深孔;4—裂缝 图7.4.16钻孔注浆的布孔
2一注浆孔浅孔:3一注浆孔深孔:4一
图7.4.16钻孔注浆的布孔
6钻孔结束后,应使用单向刷或气泵将孔内粉末及碎屑清 理干净,防止或减少粉末、碎屑堵塞注浆孔,影响注浆效果。 7理设注浆管时,应采用强度高的堵漏材料或改性环氧砂 浆封堵注浆孔孔口,确保注浆管与钻孔紧密结合。 8封缝前应打磨及清理混凝土基层,基层处理应满足封缝 材料的施工工艺要求。
4.17壁后钻孔注浆应符合以
1钻孔应钻穿结构外墙,有外包防水层的,不宜钻穿防水 层;钻孔直径宜为50mm~70mm,钻孔间距宜为10m~15m。 2注浆管可采用钢管或塑料管园林工艺、表格,应装有阀门:注浆管直径 宜为20mm~30mm,注浆管宜凸出外墙300mm~500mm,埋 入墙内不宜小于300mm。注浆管与钻孔间的空隙应采用快速封 堵材料堵塞密封。 3注浆可采用纯水泥浆,当需要控制注浆范围或注浆总量 时,可在纯水泥浆内掺入水玻璃,水玻璃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注浆压力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注浆过程中应监测压力的变化。 4注浆时,宜打开相邻注浆管阀门,让水或水泥浆流出 当流出的水泥浆和注入的水泥浆液一致时,关闭阀门,相邻管口 不注浆,采取跳跃式注浆。当注浆完成后,如发现结构外墙有渗 漏,可进行二次补注。 5注浆过程中,应对结构进行变形监测。 6注浆完成,待浆液固结强度达到要求后,应将注浆管切
除,将包管的快速封闭材料凿除,并做防锈防腐蚀处理。 7.4.18注浆施工结束,待浆液固结强度达到要求后,注浆管应 采用切割法切除,不得采用锤击敲打。
5.2更换止水带法宜用于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部位的 漏水治理。当用钻孔注浆等方法将渗漏水堵住之后,若原止水带 受损失去止水作用时,应对原止水带进行更换
7.5.3止水带可选择钢板止水带和橡胶止水带等。
7.5.4更换止水带宜按下列施工流程进行:注浆止水一→
水利图纸、图集正水带→清理止水带基面一重新安装止水带一→固定止力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