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362-2021 城市桥梁隧道景观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 DBJ/T13-362-2021  城市桥梁隧道景观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9-0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J/T13-362-2021  城市桥梁隧道景观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2.0.14洞外亮度adaplation luminance

    距洞口一个停车视距外、离路面1.5m高,正对洞口方向 视场范围内环境的平均亮度。

    进入隧道的第一照明段桥梁标准规范范本,是使驾驶员视觉适应由洞外高亮度 不境向洞内低亮度环境过渡设置的照明段。

    遂道入口段与中间段之间的照明段,是使驾驶员视觉适应由 隧道入口段的高亮度向洞内低亮度过渡设置的照明段。

    沿行车方向连接入口段或过渡段的照明段,是为驾驶员行车 提供最低亮度要求设置的照明段

    因光源间隔布置或自然光对间隔布置的格栅投射产生的明暗 交替现象,当交替变化频率在一定范围时,对驾驶员产生烦躁 紧张、焦虑的心理,影响行车安全。

    3.1.8城市桥梁造型应表现其主体结构形式,车行桥应选用 合理、传力路径清晰的桥型

    3.1.8城市桥梁造型应表现其主体结构形式,车行桥应

    1所处区域和场地环境分析。 2主视点的确定及其需求分析。 3方案构思,如与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城市特质、精神风 貌的关联等。 4设计方案及主视点效果图。 5特殊桥型的结构可行性分析,含对景观影响大的主要构件 的尺寸分析,保证方案与建成效果的一致性,

    3.2高架桥、跨线桥、立交桥

    3.2.1高架桥及其匝道桥、同一条道路上的多座跨线桥、同一立 交的桥梁,宜采用造型一致或相近的梁形和墩形。

    1当各联梁高、外轮廓发生变化时,宜进行过渡处理。 2主梁和防撞护栏的倒到角、切角、凹槽、滴水沿、纵向构件 等的位置、形状、大小宜保持一致。 3防撞护栏在伸缩缝位置宜做适当处理,使断缝不明显 3.2.3条件充许时,单幅高架桥一般路段的桥下空间高度宜不小 于梁宽的1/3。 3.2.4梁式桥应在结构合理的基础上采用较小梁高和适当梁形, 以获得较轻盈的视觉效果。 3.2.5应合理选择防撞护栏型式和外立面形状,以获得较轻盈的 视觉效果。

    3.2.6较长路段桥梁下方有与之平行的地面道路时,杨

    保持相同或接近,桥墩外缘与桥下道路的路缘石的距离宜保持一 致。

    1宜选用视觉较通透的墩形。 2墩梁造型应协调;宜通过侧下方视角的透视图进行评价。 3所选墩形应能适应所需的高度、宽度、厚度的变化,并有 良好且相似的视觉效果。 4需进行单、多墩变化或门架墩变化时,应考虑墩形的适应 性。 5需进行视觉上的体量削减时,可采用墙面设凹槽、切角缩 小墙面、倒角柔化边界等方式。 6带盖梁的桥墩,墩柱尺寸应与盖梁尺寸协调;宜通过侧下 方视角的透视图进行评价。 3.2.8对排水管、滴水沿、抗震挡块、支座及垫石等梁底外露设 施,应注重细节设计,做到整齐、不明显、易检修。 3.2.9桥梁伸缩缝位置应注意防水设计,桥梁翼缘应设滴水沿, 避免桥面雨水水渍污染梁底和桥墩。 3.2.10立交匝道桥宜采用金属梁柱式护栏。 3.2.11桥梁引道挡墙外露地面最大高度不宜大于4.5m,对于软基 路段不宜大于3.5m。 3.2.12桥梁引道挡墙宜采用垂直绿化等方式进行视觉上的体量削 减。当道路空间受限时,桥台侧墙和引道挡墙顶部宜适当悬挑 3.2.13桥梁引道防撞护栏的起止处,宜设置渐变段过渡至道路路 缘石断面。

    2.14桥面绿化设计应符合下列判

    1高架桥较长路段与两侧建筑距离较近时,宜设桥面外侧绿 化。 2桥面外侧绿化种植槽应与防撞护栏一体化设计。 3宜设置自动浇灌系统:种植槽排水不应排至桥面

    4宜选择具有浅根性、穿刺性弱、耐热性强、抗逆性强、吸 尘抗噪性强、粗生易管的植物品种。桥面外侧绿化宜选择花期长、 色彩鲜艳的植物品种,不宜采用易落叶、易枯萎的植物品种;中 央隔离带绿化宜选择株型紧凑的植物品种

    3.2.15桥下绿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架桥、跨线桥桥下绿化宜结合地面道路绿化景观统筹考 虑。 2高架桥、跨线桥桥下地面绿化植物宜选择低矮灌木和地被 植物。 3带裂缝工作的桥梁构件,应避免爬藤植物长期依附。重要 构件需长时间定检的桥梁,立体绿化方式应有利于日常巡查检测。 4桥下绿化不应妨碍行车视线,不应遮挡交通标志。 5桥下绿化空间较大时,宜按海绵城市理念设计。 3.2.16桥梁色彩可选择清水混凝土原色,或结合防腐要求采用浅 色调、低彩度的涂料涂装。当采用清水混凝土原色时,应提出保 证混凝土表面施工质量的要求。 3.2.17声屏障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与防撞护栏一体化设计。 2在满足受力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宜采用尽可能小的构件 尺寸。 3屏体宜采用透明材料,构件色彩应与桥梁色彩协调。 4防撞护栏宜考虑预留后期增设声屏障的条件。 3.2.18在不影响行车视线的情况下,大型立交桥宜采用种植乔木、 垂直绿化等方式遮挡结构物。 3.2.19立交桥区域的绿化景观宜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进行设计:行 人步行路径及其视角和体验感、非机动车通行路径及其视角和体 验感、适宜提供的活动方式及活动人群的视角和体验感、地面和 近地面车道的行车动态视角、周边高处鸟瞰视角、排水、海绵城 市理念、维护管养、治安等。

    3.3.1跨水系桥梁造型风格宜与沿岸建筑和岸线景观风格协调; 自跨同一水系的多座桥梁距离较近时,宜对桥梁造型、色彩、夜 景等进行统筹考虑。

    .3.3与河道斜交且桥墩较宽的多跨梁式桥,桥墩中心线宜与 首平行布置。

    3.3.4设计水位下水面宽度小于25m的河道,宜单跨跨越河道。 3.3.5宜对桥头、桥下空间与滨水空间的衔接、功能、观景和景 观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结合设计。

    3.3.6跨水系桥梁的慢行空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3.10景观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配置亮度调节装置。 2宜采用灯光投射桥体,通过光影效果展现桥梁造型、轮廓 的方式。 3照明灯具、支架和管线宜隐藏;当无法隐藏时,应进行精 细设计,使其美观。

    3.4.1人行大桥的桥型选择和造型设计应与所处环境的空间尺 度、风貌特征、大桥平立面总体布置、桥位地形、功能需求等相 协调。

    3.4.2人行天桥应满足人行舒适度的要求。

    1栏杆扶手的拼接处应平整、无毛刺。 2桥面应避免出现局部凹点或平坡,防止积水。 3钢结构桥梁的梁底和墩柱的外露对接焊缝,宜打磨平整。 4混凝土结构梯、坡道与钢结构主梁的搭接处,牛腿外形应 与主梁外形协调;伸缩缝装置应与铺装面保持平整,并确保不漏 水。 3.4.5 设置桥面绿化时,种植槽宜与结构一体化设计。 3.4.6 单独设置桥上照明时,照明灯具和管线宜与栏杆扶手结合 设计,并应避免对行人和桥下驾驶员产生炫光 3.4.7设置夜景照明时,应避免对行人和桥下驾驶员产生炫光和 其它不适感

    4.1.1 应通过隧道环境设计,为使用者提供良好体验感。 4.1.2 应通过洞内装饰设计和洞口景观设计,使隧道美观。 4.1.3 洞口景观设计应与所在场地的空间特点和所在区域的风貌 特征相适应,使隧道与环境协调。 4.1.4城市隧道景观设计应积极而稳妥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新材料、新设备。

    4.2.1 隧道环境设计宜包括隧道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环境设计。 4.2.2 城市隧道照明可适当提高亮度标准。 4.2.3 隧道照明设计应避免产生令驾驶员不适的频闪效应,并符 合下列规定:

    4.2.1 隧道环境设计宜包括隧道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环境设计。 4.2.2 城市隧道照明可适当提高亮度标准。 4.2.3F 隧道照明设计应避免产生令驾驶员不适的频闪效应,并符 合下列规定: 1不连续灯具布置间距应满足闪烁频率低于2.5Hz或高于 15Hz。 2重要城市隧道可采用连续或半连续灯带布置方式。当采用 半连续布置方式时,一排灯具中相邻两个灯具之间的净距应不大 于灯具发光面长度。 4.2.4城市隧道照明灯具宜具有单灯亮度调节功能,并进行调光 控制设计。

    半连续布置方式时,一排灯具中相邻两个灯具之间的净距应不大 于灯具发光面长度。 4.2.4城市隧道照明灯具宜具有单灯亮度调节功能,并进行调光 控制设计。

    4.2.4城市隧道照明灯具宜具有单灯亮度调节功能,并进行 控制设计。

    4.2.5F 隧道洞口宜根据条件采取适当措施,减小隧道洞内、外亮 度差。

    4.2.5隧道洞口宜根据条件采取适当措施,减小隧道洞内、外亮

    仰角内自然光进入视线,以及格栅因太阳光投影产生的频闪效应。 减光格栅设置长度可根据人眼适应明暗变化所需时间的行程扣减 入口段、过渡段长度计算。 4.2.7行人和机动车宜分洞通行。当不具备条件分洞设置时,应 采取噪声控制措施。

    减光格栅设置长度可根据人眼适应明暗变化所需时间的行程扣减 入口段、过渡段长度计算。 4.2.7行人和机动车宜分洞通行。当不具备条件分洞设置时,应 采取噪声控制措施。 4.2.8城市车行隧道宜采取噪声控制措施 4.2.9 隧道噪音控制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4.2.10浅理的中、长、特长隧道,宜设置自然通风采光口。设于 隧道顶部的自然通风采光口,宜采取措施降低开口位置的亮度: 连续布置多个时,布置间距应避免产生频闪效应。 4.2.11对隧道行车舒适性和周边环境空气影响要求高的长隧道, 可考虑设置隧道空气净化系统

    城市车行隧道宜采取噪声控制

    4.2.10浅理的中、长、特长隧道,宜设置自然通风采光口。设于 遂道顶部的自然通风采光口,宜采取措施降低开口位置的亮度: 连续布置多个时,布置间距应避免产生频闪效应。 4.2.11对隧道行车舒适性和周边环境空气影响要求高的长隧道, 可考虑设置隧道空气净化系统

    .3.1洞内装饰设计应遵循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并符合隧 不境设计提出的要求。 .3.2应注重洞内纵向线条的流畅和设施布置的整齐有序,并又 施工允许偏差提出要求。

    订具、风机、监控摄像头等设施宜统一喷涂为深色,内装色彩不 应超过3种。

    4.3.4洞内侧壁装饰材料应采用耐火、耐潮、易清洗、耐

    时久性好的材料,应有良好的漫反射性能(反射系数大于70%, 无镜面反射),在日常使用和高温下不得分解有毒、有害气体。 需进行噪声控制时,宜采用吸声材料(结构)

    颜色宜统一,室门与装饰板应平齐、排列整齐有序。 4.3.6特长隧道、景区隧道宜进行洞内景观专项设计。

    色宜统一,室门与装饰板应平齐、排列整齐有序。

    4.3.6特长隧道、景区隧道宜进行洞内景观专项设计。

    4.4.1洞口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与洞口环境和构筑物 布置相协调,并符合隧道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 4.4.2洞口景观设计应注重进、出隧道的行车视角下的场景打造 洞口景观效果应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评价

    4.41问京规没计应充利用立体本空间,与问口外境和构现物 布置相协调,并符合隧道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 4.4.2洞口景观设计应注重进、出隧道的行车视角下的场景打造 同口景观效果应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评价。 4.4.3下沉式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散口段侧墙墙面进行图案景观装饰时应适度,应保证品位 和品质,避免肤浅、粗糙、经不起时间检验的设计。 2可通过下垂植物、洞顶开花树木,营造优美、柔和的洞口 环境。 3设置减光格栅或声屏障时,应兼顾功能性和景观性,造型 宜简洁、通透。

    4.4.4平直式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口位置和形式选择应充分结合地形,减少对自然山体的 破坏。 2坡面恢复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山体环境的融合。 3应在进、出隧道的行车动态视点下,审视绿化景观效果。 4洞外场地较开阔时,场地绿化景观设计宜通透,宜选用体 现地域特色的树种。 5城镇入口、景区附近或其它具有地标意义的隧道,可通过 洞门建筑或设置雕塑等,展示地域文化,但应把握好尺度,注重 美学品位。 6设置减光格栅或声屏障时,应兼顾功能性和景观性,应与 周边环境协调,注重细节,处理好与洞门、场地的关系,达到简 洁、大方、轻盈、通透的视觉效果,并考虑耐脏、易清洗、易维 修。

    4.5.1主通道的净宽和净高应考虑行人体验感,并符合下列规定

    4.5.1主通道的净宽和净高应考虑行人体验感,并符合下列规定: 1主通道直线长度较长时,宜适当增加通道净宽和净高 2主通道净宽较大时,宜适当增加通道净高。 3主通道与出入口连接处宜适当增加通道净高。 4.5.2 主通道可开设大窗,兼具自然通风和采光功能。 4.5.3 可考虑设置下沉广场与人行地道衔接。 4.5.4 主通道长度大于50m时,应开设自然通风有效开口面积不 小于通道室内地面面积的5%的天窗。当无法满足时,应采用机械 通风。

    小于通道室内地面面积的5%的天窗。当无法满足时,应采月 通风。

    4.5.5人流量较大或与地下建筑相接的人行地道,应加强通风设 计。

    4.5.5人流量较大或与地下建筑相接的人行地道,应加强道

    4.5.6人行地道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通道室内平均水平照度,夜间宜为301x,白天宜为100lx; 最小水平照度,夜间宜为151x,白天宜为501x。并应提供适当的 垂直照度。 2出入口照度应适当高于道路人行道平均照度要求。 3照明管理宜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自动开关、分时段 自动调节等功能。

    4.5.7人行地道装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饰风格宜简约、大方。与地下商业空间连通时,宜与其 风格协调。需打造特殊景观效果时,应保证设计品位,并进行景 观方案专项设计。 2装饰材料宜选用表面光洁、不易沾染油污、防潮防腐、耐 洗刷、易修复的环保材料,可考虑吸声材料。 3室内墙面宜采用离壁式构造,顶面宜采用吊顶构造;管线

    应隐藏;照明设施宜与吊顶结合设计。 4.5.8地面铺装材料应防滑、耐磨,防滑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的 有关规定。 4.5.9行人通行空间中的各类设施,应注重品质和细节设计。 4.5.10主通道与出入口连接处和其它行人需选择路径的位置,宜 设置导向标识。 4.5.11出入口侧墙和端墙顶面应设坡向外侧的坡面,避免雨水顺 墙面流下,污染墙面。 4.5.12出入口墙顶外侧宜设置适当宽度的绿化隔离带。 4.5.13出入口设置顶棚时,顶棚建筑的体量、形态、风格、色彩 等应与场地空间尺度和周边风貌特征相协调,宜进行适当的艺术 设计。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司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城市桥梁隧道景观设计标准

    总则 21 城市桥梁 .22 3.1一般规定. 3.2 高架桥、跨线桥、立交桥 .... 23. 3.3 跨水系桥梁 3.4 人行天桥 . 26 城市隧道 .. 28 4.1 一般规定· .: 28 4.2 隧道环境设计, .. 28 4.3洞内装饰设计 .: 31 4.4洞口景观设计.. ..32 4.5人行地道

    1.0.1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止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指导下,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成 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作为数量多、体量大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桥梁、隧道景观对城市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影响重大。 自前福建省各地市的部分城市桥梁、隧道设计中,仍然存在 观感不佳或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景观设计水平有待提升。制定 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城市桥梁、隧道,无其是量大面广的 股桥梁、隧道的景观设计,以提高设计水平。 1.0.3城市桥梁、隧道给予人们的良好感受,除了与环境协调和 视觉上的美感,还来源于人们在城市桥梁、隧道环境中获得的安 全感、舒适感和愉悦感

    3.1.3桥上行人希望与快速行驶的车辆隔离,环境优美时希

    3.1.3桥上行人希望与快速行驶的车辆隔离,环境优美时希望有 驻足观景的空间;桥下驾驶员希望视线通透、光线充足:滨水空 间的活动人群希望在桥下遮阴、避雨的同时,也能休想、休闲等。 在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安全感、舒适感、愉悦感, 并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设计,对于提高人们对城市桥梁的整体感受 是非常重要的。

    3.1.5城市桥梁存在远、近、高、低、快、慢不同视点

    3.1.7主视点场景是景观效果评价的主要对象。借助三

    型(倾斜摄影)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等,可实现“真实场 景的呈现。

    3.1.8符合结构受力原理的桥型本身具有力学美。通过添力

    能性的多余构件或过度装饰,使外形偏离主体结构形式的做法, 不符合耐久、经济、技术先进等桥梁设计基本原则,呈现的外观 效果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车行桥荷载较大,采用结构不合理、传力路径不清晰的桥型 不利于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也易造成建设、维护成本的大量增 加。

    要路段和城市中心区如市民活动聚集区、旅游区、行政中心、商 务中心和同一视野中有古桥、古建群的区域等对景观有特殊要求

    的城市桥梁,应进行桥梁景观专项设计。

    3.2高架桥、跨线桥、立交桥

    3.2.3高架桥的桥下空间采光较差、空间较压抑,适当增加桥下 空间高度或两幅桥之间的采光宽度,有助于减小桥下通行者的压 抑感,提高舒适感。 3.2.4梁式桥在低视点下,内凹的曲面(a)、斜面加倒角过渡(b)相 比竖直面(c)、外凸的曲面(d),视觉上显得梁高较小。

    3.2.5防撞护栏型式和外立面形状,图(a)、(b)、(c)、(d)视觉厚 重感依次降低。

    3.2.10立交匝道一般平曲线半径较小、桥宽较窄,采用金属梁柱 式护栏使视线较通透,有利于提高行车安全感和舒适感。 3.2.12高架桥和跨线桥的引道位置,通常因受道路宽度限制,采 用直立挡墙支挡方式,且地面车道紧邻墙面。墙面适当后退可缓 解行车压迫感,同时获得绿化种植空间

    图3.2.12悬挑式墙顶引道示意

    3.2.13混凝土护栏、组合式护栏渐变段可参照附图

    3.2.13混凝土护栏、组合式护栏渐变段可参照附图:

    圆钢标准注:1混凝土护栏;2渐变段;3路缘石 图3.2.13混凝土护栏、组合式

    混凝土护栏:2 渐变段:3路

    3.2.14桥面绿化设计的相关规定

    3.2.14桥面绿化设计的相关规定中:

    3.2.15桥下绿化设计的相关规定中:

    2较高的绿化植物影响采光和造成行车视线不通透。 3带裂缝工作的桥梁构件,如钢筋混凝土主梁、桥墩盖梁 如爬藤植物长期依附,可能存在根系扩大裂缝的风险,为安全起 见提出本条要求。 5利用桥下空间设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可起到滞留 和自然净化桥面雨水的作用。 3.2.17声屏障设计的相关规定中: 1声屏障与防撞护栏结合设计综合管廊标准规范范本,如立柱对齐、相互连接等, 减少不必要的构件。 4避免后期增加时产生不必要的附加构件,影响观感。 3218通过绿化遮域 温杰林”的成受

    3.2.17声屏障设计的相关规定口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