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89-2022 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7.3.2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迎水面应铺设卷材防水,管廊防水设计及施工应符合GB18242及GB50108 的规定。 7.3.3预制构件接缝所用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抗微生物侵蚀密封胶,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 容性,并具有低温柔性、防霉性及耐水性等性能。其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性能等均应满足设计要 求。其他性能根据所选用密封材料应分别满足GB50108、GB/T14683及JC/T483等的规定。 7.3.4构件接缝处密封胶的背衬材料宜选用聚乙烯塑料棒或发泡氯丁橡胶,边长或直径应不小于缝宽 的1.5倍。
8预制装配式管廊通用设计
DB42/T18892022
8.1.1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设计实施前应进行规划,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其平面布局、断面形 式、位置等应满足GB50838的要求。 8.1.2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进行总体设计,管廊的定位、空间设计、断面设计、功能节点设计等应 满足GB50838的要求。 8.1.3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进行管线设计,给水及再生水管道、排水管渠、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 电力电缆、通信线缆等设计应满足GB50838的要求。 8.1.4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进行附属设施设计,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 与报警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智能系统等设计应满足GB50838的要求。 3.1.5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宜优先采用节段拼装形式,也可采用叠合整体式水利技术论文,运输及安装条件受 限时也可采用分片形式。当采用分片式时,应对结构拆分及连接安装方案进行论证。 3.1.6预制综合管廊纵向节段长度,应根据预制管廊的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过程的工艺技术限制 条件综合确定,最小长度不宜小于2.0m。 8.1.7预制墙、板等构件的尺寸应满足生产、运输及施工要求。预制构件的配筋设计应便于工厂化生 产和现场连接。 8.1.8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平面走向应与上部道路走向平行布置。对于非直线段,可按构件生产运输 要求划分为直折段,折角宜≤15°,并满足内部管线安装设计。 .1.9综合管廊防雷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838的规定。 8.1.10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对舱室组成、段面尺寸及构件截面尺寸进行标准化设计,按照“少规格、 多组合”原则,通过标准舱室断面组合出丰富的断面形式。 8.1.11预制装配式管廊连接节点应受力明确、传力可靠,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要求。 8.1.12综合管廊应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人防设施及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协调,按规划为分 期建设的管廊及周边后期建设项目预留接口,可适度预留计划外扩展接口。不应在管廊工程完工后临时 增加分支及接口。 3.1.13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地下设施竖向规划、行车荷载、绿化种植及设计冻深等 因素综合确定。
8.2.1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布局应与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相适应。 8.2.2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 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管廊的布 局。 8.2.3干线管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带下,支线管廊宜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 车道下。缆线管廊宜设置在人行道下。 8.2.4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应设置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宜与临近公共建筑合建,建筑面积应满足使用 要求。
8.3标准断面设计与管线设计
8.3.1综合管廊断面形式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格、数量、安装要求、施工方法、预留空间等确 定。 8.3.2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断面应模数化,单舱断面宜按表1规格选用设计,双舱及多舱可按单舱规格 进行组合。
DB42/T 18892022
表1单舱管廊断面规格
8.3.3综合管廊结构主要承重侧壁的厚度不宜小于250mm,非承重侧壁和隔墙等构件的厚度不宜小于
综合管廊结构主要承重侧壁的厚度不宜小于250mm,非承重侧壁和隔墙等构件的厚度不宜小 4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最小净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性质确定, 小于表2的规定
表2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8.3.5管线设计应以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总体设计为依据。 8.3.6纳入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金属管道应进行防腐设计。 8.3.7天然气管道、采用蒸汽为介质的热力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同舱 敷设。 8.3.8纳入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的设计应符合GB50838及其他标准的规定。
DB42/T18892022
3.4.10抗震设计时,构件及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RE应按表3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 合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Re应取1.0。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RE应取为1.0。
表3构件及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VBE
8.4.11预制拼装混凝土综合管廊的抗震计算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能较准确的反映周围挡土结构和内部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 b 周围地层分布均匀、规则的综合管廊,结构分析可选择平面应变分析模型并采用反应位移法或 反应加速度法、时程分析法计算。 8.4.12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迎水面不应小于50mm;非迎水面, 预制顶板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为35mm,预制墙板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为30mm。 3.4.13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构件结构设计应满足构件连接、防雷接地及关联附属设施的要求。节 段及构件间采用预应力或螺栓连接时,其结构构造和安装工艺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3.4.14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基础计算应符合GB50007的规定,作用于底板的基底反力及其分布应根 据地基条件确定,并应符合如下规定: a)地层较为坚硬或经加固处理的地基,基底反力可视为直线分布; b)未经处理的软弱地基基底反力应按弹性地基上的平面变形截条计算确定; 对于建设场地地基土有显著变化段的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应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其 标准值应按GB50007的规定计算确定
5.1预制综合管廊应综合考虑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条件等进 设计,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并应满足结构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预制构件的接缝部位 防水、防火、防腐的措施。
3.6.2节点段主要用于设置综合管廊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等重要的功能 口,宜按以下标准化原则进行设计: a)宜将多个节点平面形状设计成相同的,减少节点段平面形状类型; 应进行标准化设计,不满足标准化设计条件时,应对连接节点进行标准化设计; 突出地面的构筑物如投料口、通风口及逃生口等,可集约化合建、标准化设计,减少突出地面 建筑。 8.6.3综合管廊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通风口等露出地面的构筑物应满足城市防洪排涝要 求,口部高出地面50cm以上,并应采取防盗、防止地面水倒灌及小动物进入的措施,在外观上宜与周 围景观相协调。突出地面的散开井口应计算雨水排放量,设计重现期宜取P=50年或按照城市防洪排涝 标准要求。 8.6.4综合管廊节点段宜优先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和部品部件,预制拼装方式可采用分片预制拼装式 或预制叠合整体式。结构形式复杂、标准化程度低的节点可采用现浇方式设计和施工。
6.6过水系的管廊段,宜采用叠合整体式预制管廊结构,并减少变形缝的数量,可采用微膨服
DB42/T18892022
土加强带无缝设计施工折
.6.7综合管廊逃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敷设电力电缆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 6 敷设天然气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 C 敷设热力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逃生口间距 不应大于100m; 敷设其他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 e 逃生口采用方形时边长不应小于1m,采用圆形时,内径不应小于1m。
9节段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设计
9.1.1节段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宜采用预应力筋连接接头、螺栓连接接头或承插式接头。当有可 靠依据时,也可采用其他能够保证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接头构造。 9.1.2节段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的截面内力计算模型宜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相同的闭 合框架模型。 9.1.3节段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预制管节的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和最大裂缝宽度应满足GB50010 的要求。 9.1.4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拼缝防水应采用弹性密封,以成型弹性密封垫为主要防水措施,并保证弹性 密封垫的界面应力满足限值要求,弹性密封垫界面应力不低于1.5MPa。应设计有可靠的防水检测构造 措施,拼缝处应有填缝材料、嵌缝材料等止水构造。 9.1.5预制节段之间拼缝间隙宜为10~20mm,拼缝处应选用弹性橡胶或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拼缝密 封垫的材质、截面尺寸、截面构造形式,与对应沟槽之间匹配关系等应符合GB50838的要求。 9.1.6拼缝接头的设计应满足管廊防水性能的要求,并应考虑设计拼缝尺寸、防水胶圈压缩比例对管 廊防水实施效果的影响。 9.1.7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宜采用中间开孔、下部开槽等特殊截面的构造形式,并应制成闭合框型
节段预制装配式管廊断面形式宜为单舱、双舱,不宜做成多舱,多舱可由单舱或双舱组拼而成 车接构造如图1所示
舱间连接构造如图1所示
间连接构造如图1所示
9.2.2钢筋骨架制作宜满足下列规定:
9.2.2钢筋骨架制作宜满足下列规定:
图1单舱、双舱组拼管廊连接构造
DB42/T18892022
a)钢筋骨架宜采用自动焊接或人工焊接成型 工焊接时,焊点数量应大于总连接点的50% 且应均匀分布,钢筋的连接处理应符合JGJ18中有关钢筋焊接和绑轧的规定;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沿预制管节长度方向(横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相邻纵向钢 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横向、纵向钢筋应均匀配置,其间距偏差不应大于5mm。
9.3.1预制节段的连接宜设置承插式接口,并采用螺栓连接或预应力筋连接,张拉或锚固时手孔的尺 寸大小应满足施工要求。 9.3.2单胶圈承插式接口 单胶圈接口可按以下两种形式设计:端面压缩胶圈密封接口(A型企口)、工作面压缩胶圈密封接 口(B型企口),分别见图2、图3。
9.3.2单胶圈承插式接口
图2A型企口型式及断面
9.3.3双胶圈承插式接口
图3B型企口型式及断面
双胶圈承插式接口设计应在管节端面 二作面均设置一道密封胶圈(C型企口),如图4所示。在中, 大型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应优先选用C型企口接口形式。
DB42/I18892022
9.3.4拼缝处应至少设置一道密封垫沟槽,密封垫及沟槽的截面尺寸应符合式(1)要求:
式中: A一一密封垫沟槽截面积; A0一 一密封垫截面积。 9.3.5带纵、横向拼缝接头的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截面内力计算模型和构件的内力分配应符合GB 50838的要求。 9.3.6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采用预应力筋或螺栓连接接头时,其拼缝接头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应符 合GB50838的要求。 9.3.7带纵、横向拼缝接头的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应考虑长期作用影 响对拼缝接头的外缘张开量进行验算,且应符合式(2)要求:
式中: 4一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拼缝外缘张开量(mm); △max 拼缝外缘最大张开量限值,一般取2mm: h一拼缝截面高度(mm); K一一旋转弹簧常数; M,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拼缝截面弯矩标准值
10分片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设计
10.1.1分片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设计可将管廊主体结构拆分成上下两个C型舱段,如图5所示,或折 分为预制墙、预制板等平面构件
C型舱段分片预制拼装管
10.1.2拆分成上下两个C型舱段的分片式管廊宜在现场拼装成完整舱段,再按节段预制装配式综合 管廊施工,其连接部位宜采用端面压缩胶圈密封接口,设置弹性密封胶圈。拆分为墙、板的分片式管廊, 连接节点及底板宜采用现浇,顶板可采用叠合板结构。 10.1.3分片预制装配式管廊的拼缝接头应满足管廊整体性、气密性、耐久性、防腐等要求。 10.1.4分片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混凝土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和最大裂缝宽度宜符合GB
DB42/T18892022
10.2.1构件按结构类型分为预制板、预制墙,按内力及配筋计算结果进行双层双向配筋,其配筋方式 和构造应满足GB50010的规定。 10.2.2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等保证结构整体性和 受力性能的构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 b 侧面与后浇混凝土结合面宜设置粗糙面,也可以设置键槽;键槽深度不宜小于20mm,宽度不 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 不宜大于30°,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 10.2.3分片预制管廊结构弹性分析时,节点和接缝的模拟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预制构件之间采用后浇带连接且接缝构造及承载力满足本标准的要求时,可按现浇混凝土 结构进行模拟; 6 对于本文件中未包含的连接节点及接缝形式,应按照实际情况模拟
10.3.1预制墙体与底板连接宜分别预留插筋,用现浇连接段进行连接。也可采用底板预留钢筋、墙体 预埋灌浆套筒的连接方式,如图6所示,节点连接应考虑墙体的稳定性以及施工操作的便利性。
图6预制墙版与现浇底板的连接节点
预制顶板宜设计为整体跨越中间隔墙,连接部位座浆连接。如在中间隔墙部位拆分,与预制中 连接应采用节点现浇的形式,现浇截面呈“T”字形,现浇连接节点如图7所示。预制墙、预 施工要求预留固定模板的螺栓孔
DB42/I18892022
DB42/T 18892022
图7预制顶板与预制墙板现浇连接节点
10.3.3边跨板与侧墙之间连接宜采用现浇连接等刚性连接形式,也可采用在墙板预留牛腿 方式。现浇连接节点图如图8所示
边跨板与侧墙现浇连接
10.3.4预制外墙纵向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段连接。预制内墙可采用钢板锚栓等干式连 接,并采取可靠的防拉裂、位移措施,锚栓处预制墙、板上应预理钢板垫片。 10.3.5预制叠合顶板之间的连接宜采用底板密拼的形式,全预制顶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现浇混凝土 连接段连接。
DB42/T18892022
混凝土。 10.3.7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连接部位应预留钢筋,预留钢筋与现浇部分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焊接长
图9预制墙与现浇部位连接节点
页制板与现浇部位连接节
0.3.8纵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接头性能应满足JGJ355的要求; b)预制墙体中的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c)套简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
11叠合整体式预制综合管廊结构设计
11.1.1叠合整体式预制管廊构件可分为叠合式侧壁、叠合式中隔墙、叠合式顶板,结构底板可采用现 浇也可采用叠合板。 11.1.2叠合整体式预制管廊的拼缝接头应满足管廊整体性、气密性、耐久性等要求。 11.1.3叠合整体式预制管廊结构混凝土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和最大裂缝宽度宜符合的规 定。
DB42/T 18892022
11.2.2叠合式申隔墙构件厚度不宜小于200mm,单叶预制厚度不宜小于50mm 11.2.3叠合式顶板、叠合式底板构件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60mm,叠合式底板构件上宜设置混凝土 支腿及排气孔。 11.2.4叠合整体式预制综合管廊结构中腋角尺寸宜统一且与底板、顶板同期预制,胶角钢筋宜根据施 工、安装等因素做适当调整。 11.2.5叠合整体式预制综合管廊结构底板与侧壁角隅处附加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安装施工因素。 11.2.6叠合整体式预制综合管廊结构构件中应设置钢筋架,并应符合GB/T51231的要求。 11.2.7叠合整体式预制综合管廊各类预制构件中两侧受力钢筋及分布钢筋间距宜分别相同,不宜小 于150mm,宜以50mm为模数。
11.3.1现浇底板与叠合式侧壁、中隔墙钢筋连接宜采用搭接的方法,具体连接节点如图11所示。连 接部位座浆料应均匀铺设,座浆料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40MPa以上水泥基座浆 科
a)现浇底板与叠合式侧壁
a)现浇底板与叠合式侧壁
b)现浇底板与叠合式中隔圾
图11现浇底板与叠合式侧壁、中隔墙连接
叠合式中隔墙与叠合式顶板
图12叠合式顶板与叠合式侧壁、中隔墙连接示意(第1页/共2页)
DB42/T18892022
c)叠合式侧壁与叠合式顶板(高低跨部位)
页板与叠合式侧壁、中隔墙连接示意(第2页/
11.3.3各类构件之间的纵向连接接缝宽度不宜小于40mm,接缝处现浇混凝土应浇筑密实,其中叠合 式底板接缝宽度不宜小于300mm。 11.3.4叠合式侧壁之间、叠合式中隔墙之间连接宜采用销接连接,具体连接节点如图13所示
11.3.5叠合式顶板之间宜采用销接连接,具体连接节点如图14所示:
11.3.5叠合式顶板之间宜采用销接连接,具体连接节点如图14所示:
13叠合式侧壁之间、叠合式中隔墙之间连接示
11. 4 构造要求
b)叠合式顶板之间间接销接连接
图14叠合式顶板之间连接示意
DB42/I18892022
11.4.1叠合式侧壁与现浇底板连接,连接钢筋采用非约束搭接连接时,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a)连接钢筋应逐根连接; b 连接钢筋在叠合式侧壁与中隔墙中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 C 连接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叠合式侧壁中竖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且不宜大于200mm,连接钢筋的 直径应考虑安装工艺影响导致截面有效高度降低,经计算确定。 11.4.2 叠合式侧壁、叠合式中隔墙与叠合式底板连接处的销接环内插入连接钢筋不宜少于四根,且直 经为形成销接环两种构件的受力钢筋直径较大者。 1.4.3叠合式侧壁、叠合式申隔墙与叠合式顶板连接,销接环内插入的连接钢筋不宜小于四根,且为 杉成销接环两种构件的受力钢筋直径较大者;角隅钢筋可兼做连接钢筋。 1.4.4叠合式底板与叠合式底板连接,叠合式底板之间接缝宽度不宜小于300mm,销接环内插入的 接钢筋不宜小于四根,直径同底板受力钢筋。 11.4.5叠合式侧壁之间、叠合式中隔墙之间采用搭接连接时,连接钢筋直径及间距同侧壁、中隔墙水 平筋。 1.4.6 叠合式侧壁之间、叠合式中隔墙之间采用销接连接时,销接环内插入的连接钢筋不宜小于四根 直径同侧壁、中隔墙受力钢筋。 11.4.7叠合式顶板之间采用销接连接时,销接环内插入的连接钢筋不宜小于四根,直径同顶板受力销 筋。
2.2.1预制构件生产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监理单位对设计文件、技术要求和 质量标准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2.2.2构件生产单位应根据预制构件特征、工程量、工程进度确定模具类型,制订模具生产方案,预 制节段可采用立式或卧式模具,板式构件宜采用平放模具。模具数量和交付时间应满足生产需要。 12.2.3预制构件模具除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组装完成后应能满足构件尺寸的精度要求; b 应满足预制构件质量、生产工艺、模具组装与拆卸、周转次数等要求; C 应满足预制构件预留孔洞、插筋、预理件的安装定位要求。 12.2.4预制构件生产前应制订原材料采购计划,供应商应提供资质证明、材质单、合格证。进场原材 料应经检验满足设计及技术要求。 2.2.5预制构件生产前应制订试验计划,试验批次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2.2.6预制构件生产前应制订人员配备计划并进行生产技术交底,明确生产流程及关键点。
DB42/T18892022
a 钢筋骨架尺寸应准确,骨架吊装时应采用多吊点的专用吊架,防止骨架产生变形 b 保护层垫块宜采用专用垫块,且应与钢筋骨架或网片固定牢靠;垫块宜按梅花状布置,间距满 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 钢筋骨架应轻放入模,入模时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油污或者锈蚀; d 钢筋骨架装入模具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位置、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 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钢筋骨架尺寸和安装位置允许偏差
12.3.4预理件、预留孔洞应按构件详图安装和预留,其规格、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位置偏差应符合 表5的规定。节段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管线安装预埋件宜采用预埋槽道方式,分片预制及叠合整体式综 合管廊管线安装预理件宜买 采用预埋螺栓套简方式
表5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园林工艺、表格DB42/T 18892022
2.4.1构件生产和运输单位应制定预制构件的堆放与运输方案,其内容应包括运输时间、次序、堆放 场地、运输线路、固定要求、堆放支垫及成品保护措施等。对于超高、超宽、形状特殊的大型构件的堆 放和运输应有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2.4.2构件堆场运输及厂外运输、吊装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其强度不 低于设计强度的75%。 2.4.3构件生产堆放的场地宜分区组织,应根据构件出吊装的先后有序排列,并做好避雨防潮措施 防止钢筋锈蚀或构件机械损坏。 2.4.4预制构件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预制吊件应朝上,标识宜朝向堆垛间的通道,且不应被遮挡; 构件支垫应坚实,垫块在构件下的位置宜与脱模、吊装时的起吊位置一致; 重叠堆放构件时,每层构件间的垫块应上下对齐,堆垛层数不宜超过2层; e 预制节段及立放的板类构件堆垛层数超过2层时应验算构件、垫块及地面的承载力,并应采取 防止堆垛倾覆的措施。 2.4.5分片式、叠合式侧壁构件宜采用插放架、靠放架直立堆放;如采用水平叠放方式,应在构件下 放置垫木,叠放层数不宜大于五层。顶板和底板构件宜水平叠放在垫木上,垫放的位置垂直于构件中主 受力钢筋的方向,每堆构件下至少设置两道垫木。 2.4.6预制构件的运输车辆应满足构件尺寸和载重要求,装卸与运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运输构件时,应采取防止构件移动、倾倒、变形等的固定措施; 运输构件时,应采取防止构件损坏的措施,对构件角部或链锁接触处的混凝土,宜设置保护衬 垫; C 构件在车辆上应平稳放置,堆放方式宜与堆场堆放方式一致,且每堆构件至少用两道紧绳器与 车辆固定,并采取防止滑动的措施; d 预制管廊节段运输时不应堆叠,平板构件堆叠层数不宜超过5层,且不应超过车辆安全装载高 度及道路限高。 12.4.7 构件的运输可根据货车货架的尺寸,合理组合匹配不同类型、尺寸的管廊构件装车,提高载货 运输效率。
13.1.1装配式综合管廊安装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工程施工资质,并建立完善的工艺技术体系和质 量安全控制体系。 3.1.2装配式综合管廊基坑(槽)开挖前,应编制土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吊装施工前应编制构件吊 装施工方案,经审批后实施。 3.1.3吊装设备选型应考虑施工场地条件,满足起吊重量要求,并制订针对性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3.1.4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等参数配置吊具。吊装时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且 不应小于45°;对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宜采用有分配梁或分配桁架的吊具。 13.1.5预制管廊大规模安装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段进行安装试验,并应进行防水检测,并 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13.1.6装配式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土方回填,回填土施工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
DB42/T18892022
表6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13.2.1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施工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做好运输策划,保证道路畅通,现场道路应符合运输、起重吊装设备的通行要求: 应根据道路条件选择合适的起重吊装设备,如在基坑内设置门式起重机,应在土方开挖时做好 设备安装、运行工作面的预留; C 在起重吊装范围内应消除电线、电杆对吊装作业的影响; 吊装前应提前做好对绿化带、树木的迁移工作; e 基坑边坡的支护方式、稳定性应满足吊装工艺要求。 3.2.2应合理规划施工现场构件运输通道和临时堆放场地,管节堆放范围应在起重设备吊装半径范 围内,并应采取成品堆放保护措施。 13.2.3安装施工前,应进行测量放线、设置构件安装位置标识,并宜在基坑沿线标明桩号,确定起重 设备的停靠位置。 13.2.4安装施工前,应检查复核吊装设备及吊具处于安全操作状态,起重吊装设备的支设场地应平整, 地面承载力应满足要求。 13.2.5装配式综合管廊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和平整度应满足安装要求,垫层、防水卷材及保护层施工 应满足GB50208的规定
13.3节段预制拼装管廊施工
13.3.1对接拼装前,应提前进行测量放线,在防水保护层上用墨线弹出管廊中心线以及两侧边线。 3.3.2平放运输的管廊节段到达安装场地后应先翻转再吊运入基坑内,节段摆放间距宜为0.6m~1.0 1,排放的方向应为插口对承口,安装方向宜为由低处向高处。 13.3.3节段连接橡胶密封垫粘贴面和承插口处涂抹胶水应均匀,静置2分钟待胶水达到一定强度后 再进行粘贴,安装好后用橡胶锤均匀捶打胶条外侧保证胶条与构件接触良好,确保没有褶皱或突起。 13.3.4管廊节段间预应力筋张拉时,锚固件、垫片要紧固,防止液压油泵加压时崩坏构件。张拉锚固 的预应力值和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岩土工程,应符合GB50204的有关规定。 13.3.5安装完成后管节间的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当间距不满足要求时,应分析问题,分开重新安装 和张拉。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