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291-2022 城市再生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2.0.9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与膜过滤相结合,利用膜过滤替代常规重力沉淀 与过滤的污水处理系统,
3. 1. 1 再生水处理厂
3.1.1再生水处理厂工程设计应充分调研用户的分布、需水 量及对水质的要求,根据可利用原水水质、水量和再生水用途, 进行水量平衡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再生水水源、系统形 式、处理工艺和供水规模。
包装标准3.1.2污水再生利用用途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
3.1.5再生水处理厂工程设计应符合节约用地原则,合理利 用土地资源。
3.1.5再生水处理厂工程设计应符合节约用地原则,合理
期为主的原则确定设计规模。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年~10 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年~20年。
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50年,专用设备的设计使用年 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确定,
3.1.8再生水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网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
置。污泥处理的设计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4的有关规定执行。
3.1.10再生水处理厂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1.11再生水处理生产构筑物的设计水量应按最高日供水量 加再生水处理厂自用水量确定
3.1.13再生水工程设计应优先采用节水和节能型工艺、设
3.1.14再生水处理厂的设备应实现自动化,逐步实现智能
3.1.18化验室设置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与污水处理 化验室技术规范》CJJ/T182的有关规定执行,
3.2.1再生水处理厂厂址、竖向设计应符合城镇国土空间总 本规划、再生水、节水等专项规划及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再 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的有关规定,同时综合考虑再 生水供水系统、防洪、工程地质等因素。
3.2.1再生水处理厂厂址、竖向设计应符合城镇国土空间总
3.2.2再生水处理厂总体布置除应符合本标准第3.2.1条规
1结合用户水质要求和工程建设条件,在确定的工艺组 成和构筑物形式基础上优化; 2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应符合各建筑物、构筑物的功能 和流程要求; 3附属建筑物、构筑物规模应根据再生水处理厂规模确定。
3.2.3再生水处理厂生产构筑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控制应充分利用处理厂出水水力条件及地形,力 求水力流程通畅、能耗低、土方平衡及地基处理费用少:
3.2.7厂内主要生产构筑物、建筑物之间应通行顺畅
3.2.9再生水处理厂生产废水应排人毗邻的污水处理厂
政污水管道。当不能满足排放要求时,应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 达标后排放。
3.2.10再生水处理厂应设置天门和围墙,围墙高度不宜
3.2.10再生水处理厂应设置天门和围墙,围墙高度不宜小于 2.5m。有排泥水处理的再生水处理厂,宜设置脱水泥饼专用通 道及出入口。
3.2.11厂内道路及绿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
3.3.1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再生水水源时,其水质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中一级A排放标准或现行地方标准《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 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4/2710的规定。
3.3.2再生水用于城市杂用水,其出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
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 规定。
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的规定。3.3.5再生水用于绿地灌溉,其出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的规定。3.4工艺流程3.4.1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及主要构筑物的组成,应根据再生水水源的水质和再生水用途等因素,按相似条件下再生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4.2再生水用于景观环境用水时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一级A混凝、沉淀硝化滤池/活性炭消用标准气浮、过滤反硝化滤池/臭氧毒白安徽活性炭消用地标/臭氧毒注:图中虚线框内工艺可根据来水水质情况及再生水用户要求确定是否采用。3.4.3再生水用于城市杂用水时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污水厂混凝、沉淀微滤/活性炭消用出水/臭氧气浮、过滤超滤户污水厂混凝、沉淀微滤/纳滤/反消用出水气浮、过滤超滤渗透毒3.4.4再生水用于工业用水时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污水厂混凝、沉淀消用出水气浮、过滤毒户污水厂曝气生物消用出水滤池毒污水厂混凝、沉淀微滤/纳滤/反消用出水气浮、过滤超滤渗透毒污水厂混凝、沉淀微滤/纳滤/反离子交换用出水气浮、过滤超滤渗透电渗析6
水用于绿地灌溉用水时可采用
内工艺可根据来水水质情况及再生水用户要
3.4.6当水处理工艺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时,污水处理厂可与 再生水处理厂合建,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再生水处理厂合建,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能满足用户水质要求时,可增加一种或几种其他深度处理单 元。各单元的处理效率、出水水质宜通过试验或按国内外已建 成的工程实例确定
3.5混凝、沉淀、气浮
3.5.1混凝剂和助凝剂选择及其用量,应结合水处理工艺,根 据原水混凝沉淀实验成果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再生水处理厂 运行经验,经综合比较确定
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的有 关规定。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可按最大投药量的7d~15d 用量确定。
3.5.3投药混合可采用机械混合、水力混合或其他混合方式
絮凝池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5.
表3.5.4絮凝池设计参数
3.5.5栅条(网格)絮凝池前段过栅(过网)流速应为0.30m/s ~0.25m/s,中段过栅(过网)流速应为0.25m/s~0.22m/s,末 段应安放栅条(网格)。
转速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可调;奖板边缘处的线速度应自第 一级的0.5m/s逐渐降至末级的0.2m/s。絮凝池前段宜设除 沫设施,后端宜设排泥设施
3.5.7沉淀池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流沉淀池停留时间应为2.0h~4.0h,水平流速可采 用4.0mm/s~12mm/s,池的长深比不宜小于10:1,长宽比不 宜小于4:1,有效水深宜为3.0m~3.5m。可采用重力穿孔管 排泥或机械排泥; 2升流式斜管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应为4.0m/(m·h) ~7.0m/(m:h),斜管长度宜为800mm~1000mm,倾角宜 采用60°,上部清水区高度宜大于1.0m,底部配水区高度宜大 于1.5m。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5.0m m:h)~9.0m/(m:h),斜板板距宜采用50mm~100mm, 单层斜板板长不宜大于1.0m,倾角宜采用60°。斜管(板)沉淀 也可米用穿孔管排泥或机械排泥; 3高效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10m/(m:h)~20m m:h),磁混凝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15m/(m·h)~ 40m/(m:h);污泥回流量宜占进水量的3%~8%。
3.0m/(m·h),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宜为1.5h~2.0h,机 械搅拌内循环倍数宜为3倍~5倍,并宜设调整叶轮转速和开 启度的装置。
3.5.9加压溶气气浮池设计参数宜通过实验确定。无实
1接触室的上升流速可采用10mm/s~20mm/s,分离室 的向下流速可采用1.5mm/s~2.0mm/s,分离室表面水力负荷 宜为3.5m/(m·h)~7.2m/(m·h)。气浮池的单个宽度不宜 超过10m;池长不宜超过15m;有效水深宜采用2.0m~3.0m; 2溶气罐位置宜靠近气浮池,溶气压力采用0.2MPa~ 0.4MPa,溶气水回流比为10%; 3采用高效浅层气浮的气浮池水力负荷宜为5.0m3/(m .h)~6.0m/(m·h),水深不宜小于0.6m,溶气压力可采用 0.35MPa~0.40MPa,溶气水回流比可采用15%~30% 4气浮池应设置排泥、排渣设施。 3.5.10沉淀池、澄清池、气浮池上方宜设置遮阳设施
3.6.1水处理系统应根据进水水质、处理水量、处理工艺及出 水水质等因素确定过滤形式。
3.6.2过滤系统进水浊度宜小于 10NTU。
3.6.3采用混凝沉淀处理时,宜采用重力式过滤池;用于膜处 理设备前宜采用压力式过滤器 3.6.4滤池(器)可采用石英砂滤料滤池、无烟煤和石英砂双 层滤料滤池。
3.6.5滤速、滤料组成应根
造等因素,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已有滤池的运行经验确 定,并宜符合表 3.6.5规定。
表3.6.5滤池滤速及滤料组成
3.6.6均匀级配滤料滤池宜采用气水冲洗和表面扫洗辅助系 统,双层滤料及单层细砂滤料宜采用先气冲洗后水冲洗方式 冲洗强度及冲洗时间宜符合表3.6.6规定。
表3.6.6滤池冲洗强度及冲洗时
3.6.7 过滤系统的工作周期宜采用24h~72h。 3. 6. 8 过滤系统水头损失宜采用2.0m~3.0m。 3. 6.9 滤池宜设有冲洗滤池表面污垢和泡沫的冲洗水管。 3. 6. 10 滤池宜采取临时性加氯措施。 3. 6. 11 滤池上方宜设置遮阳设施
1滤池宜采用单层均质级配石英砂滤料,滤料厚度宜采 用2000mm~2500mm,粒径宜为0.8mm~1.2mm,不均匀系数 宜小于1.5。滤速宜为8m/h~12m/h。连续气提反冲洗,气水
宜为1:5;反冲洗用水量宜为3%~7%; 滤池系统水头损失宜采用0.5m~1.0m; 滤池前应设有杂质截留过滤器; 宜采取防止生物生长堵塞滤池的措施
3.6.13滤料可采用长纤维或短纤维。长纤维滤池内宜设置纤 维密度调节装置,宜设置滤料拦截装置。 3.6.14宜采用气水反冲洗方式,反洗周期宜为8h~24h,设计参 数宜符合表3. 6.14 的规定。
表3.6.14纤维束滤池设计参数
3.6.15可采用聚酯编织针毡滤布或合成纤维绒毛滤布,最小 孔径宜为10um,表面浸没度宜为100%;滤盘直径宜为0.9m~~ 3.0m;滤速宜采用8m/h~10m/h或通过试验确定;滤盘反洗转 速宜为0.5r/min~1.0r/min,反冲洗水量宜为处理水量的1.0%, 反冲洗泵扬程宜为7m~15m。
3.7.1曝气生物滤池前宜进行预处理,宜设置精细格栅,布 间隙小于 2. 0mm。
3.7.2曝气生物滤池可采用碳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石
3.7.3曝气生物滤池宜采用滤头布水布气系统。
3.7.6容积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应符合表 3. 7. 6的规定。
3.7.6曝气生物滤池容积负荷设计
3.7.7宜采用气水反冲洗方式,反洗周期宜为8h~24h,设计 参数宜符合表3.7.7的规定。
表3.7.7滤池冲洗强度及冲洗时
3.8.1硝酸盐氮浓度小于25mg/L时应采用反硝化砂滤池,进 水总磷浓度宜小于1.3mg/L~1.5mg/L。 3.8.2反硝化砂滤池滤料高度宜为1.8m~2.5m。 3.8.3反硝化砂滤池滤料宜采用天然海砂、优质粗石英砂滤 料,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水处理用滤料》CJ/T43要求,并符合表 3. 8. 3 的规定。
化砂滤池宜采用滤砖布水布气美
表 3. 8. 7 滤池冲洗强度及冲洗时间
3.8.8反硝化砂滤池驱氮宜采用水冲扰动的方式,单格驱氮 时间宜为2min~3min。 3.8.9 碳源宜按3d~10d储药量设计。
3.9. 1 膜生物反应器进水水质应符合表3.9.1的规定。 表3.9.1膜生物反应器进水水质
表3.9.1膜生物反应器进水水质
3.9.2预处理和前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3.9.2 预处理和前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膜生物处理系统宜设置超细格栅: 污水中含有毛发、织物纤维较多时,宜设置毛发收集器; 3 污水的BOD/COD小于0.3时,宜采用提高污水可生 化性的措施; 4污水进入膜生物反应池之前,须去除尖锐颗粒等硬物。 3.9.3 生物反应池污泥负荷、污泥浓度等设计参数宜通过试 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3.9.3取值。
3.9.3生物反应池污泥负荷、污泥浓度等设计参数宜
3.9.3膜生物反应器主要设计参数
3.9.4膜生物反应器类型应根据污水浓度和水量选择浸没式 或外置式。应设置膜在线清洗或离线清洗系统,并应根据膜的 运行状况确定清洗和反洗程序
3.9.4膜生物反应器类型应根据污水浓度和水量选
表3.9.5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设
3.9.6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膜系统过滤方式宜为错流式过 滤,膜系统设计应符合表3.9.6的规定
表3.9.6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设计参数
3.10.1再生水水质有除盐要求时,宜采用纳滤、反渗透、电渗 析工艺进行预脱盐。 3.10.2膜法处理系统应根据再生水水质、后续处理工艺对水 质的要求、处理水量和试验资料,并参考类似项目的运行经验 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103膜分离设备不宜少干2套当有1套设备化学清洗或
3.10.3膜分离设备不宜少于2套。当有1套设备化学清洗或
3.10.3膜分离设备不宜少于2套。当有1套设备化
3.10.4膜分离前应设置预处理设施,宜投加抑菌剂。 3.10.5微滤膜孔径宜选用1um~0.2μm,超滤膜孔径宜选用 0.01μm~0.10μm。 3.10.6微滤、超滤系统可根据再生水的悬浮物含量选择错流 或死端过滤方式。 3.10.7微滤膜、超滤膜处理工艺主要设计参数宜通过试验或 参照相似工程的运行经验确定。无试验数据时,应符合表 3. 10. 7 的规定
表 3. 10. 7 微滤、超滤设计参数
3.10.8当膜分离系统设置自动气水反冲系统时,可使用超微 滤出水进行反洗。微滤出水应定期消毒。 3.10.9膜分离系统应设置运行及膜完整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与 控制系统。 3.10.10反冲洗水应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并应妥善处理与 处置化学清洗废液
3.10.11纳滤、反渗透应设置保安过滤器,加药及清洗装置应有 流量、压力、温度等监控措施。 3.10.12纳滤、反渗透装置水回收率应根据进水水质、膜元件的 特性及配置经计算后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纳滤装置水回收率宜为85%~90%; 2 第一级反渗透装置水回收率宜为60%~80%; 3第二级反渗透装置水回收率宜为85%~90%。 3.10.13纳滤、反渗透装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水泵宜采取变频控制或出口设置电动慢开门等装 置,采用不锈钢材质; 2纳滤、反渗透保安过滤器滤芯孔径不应大于5mm,采用 不锈钢材质; 3纳滤、反渗透产水宜设置产水箱,产水箱的容积应与后 续处理水量相匹配,宜按15min~30min总产水量确定;后续处 理采用电除盐工艺时,宜按5min~15min总产水量确定; 4冲洗水泵流量不宜小于单套纳滤、反渗透装置的产水 流量,冲洗水压力不宜小于0.3MPa,
3.10.14电除盐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给水泵宜采取变频控制,采用不锈钢材质: 2 保安过滤器的滤芯过滤孔径不应天于3um,采用不锈 钢材质; 3 电除盐回收率应根据进水水质计算确定,宜为90%~95%; 4每个电除盐模块的给水管、浓水进水管、极水进水管与 产水管、浓水出水管、极水出水管均宜设置隔离阀,每个模块的 立水管上宜设置取样阀; 5电除盐装置宜设置停用后的延时自动冲洗系统;清洗
系统可通过固定管道与电除盐装置连接; 6每套电除盐装置应设有不合格给水、产水排放或回收 普施,浓水宜回收至前级处理的进水贮水箱,极水和浓水排放 管上应有气体释放至室外的措施; 7电除盐模块应确保给水不断流,并应设有断流时自动 断电的保护措施;设备及本体管道均应有可靠的接地设计; 8电除盐装置宜采用每一模块单独直流供电方式,当模 块数量多时,也可每4块~6块模块配置1台整流装置;一个电 除盐模块应设置电流表
3.11.1各种离子交换器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 3.11.2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污水时,宜选择酸、碱消耗量低的 工艺。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宜低于理论值,同时应选择机械强 度高、抗污染能力强的离子交换剂。 3.11.3离子交换器设计主要参数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工业
3.11.2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污水时,宜选择酸、碱消耗量低的
3.11.3离子交换器设计主要参数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工业
3.12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
3.12.1去除水中色度、嘎味、有毒有害及难降解有机物,可采 用臭氧氧化技术或活性炭吸附技术。 3.12.2臭氧氧化技术设计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臭氧投量宜大于3mg/L,接触时间宜为5min~10min, 接触池应加盖密封,并应设置呼吸阀及安全阀; 2臭氧氧化系统中应设置臭氧尾气消除装置; 3所有与臭氧气体或溶解有臭氧的水体接触的材料应耐 臭氧腐蚀; 4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不同氧源的发生器。氧源及臭氧 发生装置系统、臭氧接触池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
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的有关规定; 5臭氧氧化工艺中臭氧投加量较大或再生水规模较大 时,臭氧尾气的利用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1接触时间、水力负荷与再生周期等设计参数宜通过试 验确定; 2应选择具有吸附性能好、中孔发达、机械强度高、化学 性能稳定、再生后性能恢复好等特点的活性炭; 3活性炭使用周期,应以目标去除物接近超标时为再生 的控制条件,并应定期取炭样检测。 3.12.4无试验资料时,活性炭吸附池的设计参数宜符合下列 规定: 1 空池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0min: 2 炭层厚度宜为1.0m~2.5m; 3 滤速宜为7m/h~10m/h; 4 水头损失宜为0.4m~1.0m; 5 冲洗强度宜为11L/(m·s)~13L/(m·s),冲洗历时宜为 10min~15min,冲洗周期宜为3d~~5d,冲洗膨胀率宜为15%~20%
3.13.1再生水应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工艺可采用氯消毒、二氧化 氯消毒,也可采用紫外线与氯消毒或臭氧与氯消毒的组合方法。 3.13.2消毒剂的投加量应根据试验资料或类似运行经验确 定。无试验数据时,应符合表3.13.2的规定。
表 3.13.2消毒工艺设计参数
3.13.3消毒设施和有关构筑物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 GB55027和《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的有关规定。
3.14.1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产水、送水曲线和自用水量 等确定。当管网无调节构筑物时,在缺乏数据情况下,可按再 生水处理厂最高日设计水量的10%~20%确定。
3.14.2清水池可单独工作和分别泄空。
3.15.1水泵的配置方式应根据再生水用途,单独成组布置。 水泵宜采用变频控制,实现恒压供水。 3.15.2水泵不应少于2台,并应设置备用泵。 3.15.3泵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 范》GB55026的有关规定。
3.15.3泵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 范》GB55026的有关规定。
3.16安全防护与监测
3.16.1再生水处理厂进水口、出水口、中心控制室等关键位置 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3.16.2水处理构筑物上面的通道,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地面 应有防滑措施。 3.16.3再生水取水口和取水龙头处应配置“再生水不得饮用 的耐久标识。 3.16.4再生水警示和提示标识的设置可采用涂刷或标牌的方 式,标牌的形式与尺寸、标记、技术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标牌》GB/T13306的规定。
式,标牌的形式与尺寸、标记、技术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标牌》GB/T13306的规定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的规定。 3.16.6厂内主要处理单元应设置符合生产运行要求和监管部 门规定的水质监测设备,进出水口与主要处理单元以及用户用 水点应设置水样取样装置,水质、水量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 3.16.7加氯消毒设施应设置漏氯监测报警和安全处置系统。 3.16.8再生水处理厂出厂管道起端、配水管网中的特征点,以 及各用户进户管道上宜设置测流、测压装置,并宜设置远程控 制系统
4.1.1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前应认真阅读设备、器具、产品等有关技术文件、 图纸、说明书、使用手册等文件; 2应编制安装方案,对安装过程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 量控制与质量验收; 3设备与基础的连接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 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规定; 4大型设备的吊装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 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的规定; 5管道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184的规定。
5管道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184的规定。 4.1.2设备安装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及主要装配件的规格、型号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设备附件、专用工具、备品备件应齐全、完整,数量应与 装箱单相符; 3设备的出厂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安装说明书等技 术文件应完整。
4.1.2设备安装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及主要装配件的规格、型号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设备附件、专用工具、备品备件应齐全、完整,数量应与 装箱单相符; 3设备的出厂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安装说明书等技 术文件应完整
4.1.3设备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设备调试应符合下列规
1设备试运转应按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并制定调试方 案及应急预案; 2所有设备和管线在安装时应按技术文件要求完成单 机、单池调试水利技术论文,并保存试运行记录: 3调试应按工艺流程方向进行。整体调试应在单机调试
完毕后,且相关运行参数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才能进行; 4调试期间如出现故障、异响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应 急预案,并在应急结束后重新调试
4.2.1鼓风机、空压机、水泵设备安装及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规定。 4.2.2搅拌系统装置安装及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334的规定。 4.2.3起重设备安装及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起重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的规定。 4.2.4电力变压器、电缆、开关柜及配电柜的安装及质量检验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 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现行行业标准《电气装置 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的规定。 425仪表计最装置的安装及质最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 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现行行业标准《电气装置 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的规定,
4.2.5仪表、计量装置的安装及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电子标准4.2.5仪表、计量装置的安装及质量检验应符合现不
1安装前,预埋件、膜架支架、滑道、滑轨、滑杆等构件的 数量、位置、安装高程应符合设计和厂家要求; 2单架膜组件安装后应在充满水的清洗池中进行气检: 检查并修复漏点,气检合格后再放入膜池; 3膜组件应按顺序逐个安装,与管道连接应牢固且密封 良好; 4 膜安装过程中不应出现膜丝皱折、挤压和破损现象; 5安装完成后,应将安装过程中落入膜池内或粘附在膜 组件上的杂物清理干净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