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319-201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 SL 319-201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1.68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1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L 319-201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在底流消能反弧段末端、消力池池首设置一定高度的跌坎 形成的底流消能型式,

    2.0.13坝面台阶消能

    对线弹性有限元法分析所得的应力分量,沿指定路径进行 分,求出截面相应内力,再用材料力学方法按直线分布假定进 等效求出的应力

    设计龄期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MPa),强度 证率为80%,表示符号为“C险期强度”

    增加已建成运行重力坝的高度

    dam strengthening

    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受力状态等措施,提高已建重力 坝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2.0.18气温骤降suddendropinairtemperature 日平均气温在3d内连续下降累计6℃以上。 2.0.19基础温差foundationtemperaturedifference 建基面以上0.4L(L为浇筑块长边尺寸)高度范围内的基 础约束区内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该部位稳定温度之差。 2.0.20上下层温差temperaturedifferencebetweentheupper andlowerlayerofconcrete 在老混凝土面(混凝土龄期超过28d)上下各0.25L(L为 浇筑块长边尺寸)高度范围内,上层新浇筑混凝土的最高平均温 度与下层混凝土的平均温度之差。

    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受力状态等措施,提高已建重 坝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andlowerlayerofconcrete 在老混凝土面(混凝土龄期超过28d)上下各0.25L(L 浇筑块长边尺寸)高度范围内,上层新浇筑混凝土的最高平均 度与下层混凝士的平均温度之差

    3.0.1重力坝轴线宜布置成直线。地形和地质条件不容许的 也可布置成折线或曲线。 3.0.2坝体布置应结合枢纽布置全面考虑,合理安排泄洪、供 水、发电、灌溉、航运、排沙、排漂、过鱼等建筑物的布置,避 免相互干扰。宜首先考虑泄洪建筑物的布置,使其顺应河势,下 泄水流不致冲淘坝基和其他建筑物的基础及岸坡,并使其流态和 冲淤不致影响其他建筑物的使用。

    1水库运行和泄洪以及排漂浮物的要求。 2 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下游河床及两岸抗冲性能。 3下游水深及消能要求。 4 坝体分段情况,与相邻建筑物的关系。 5 闸门型式、工作条件及运行方式。 3.0.5 坝体可根据以下功能要求设置泄水孔: 1有泄洪要求时。 2地震设计烈度为8度以上或坝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或 有其他降低、放空库水要求时。 3有下游供水、灌溉要求时。 4有排沙要求时。 5J 施工期有泄洪要求,又适宜于结合为永久泄洪孔时。 6有下泄生态用水要求时。 3.0.6泄水孔型式、位置、高程、孔数和孔口尺寸的选择应考 虑以下因素:

    1布置条件:位于狭窄河道的泄水孔宜与溢流坝段结合, 其消能方式应与溢流坝统一考虑;宽阔河道宜考虑分开布置;排 沙孔应靠近发电或灌溉、供水进水口、船闸闸首等部位,其流态 不得影响这类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2运行条件:调节水库水位、下泄流量、放水期限、检修 条件、排沙及排漂等。 3施工条件:泄水孔设于不同位置对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 的影响,施工期泄洪及下游供水要求等。 4闸门工作条件、启闭机及坝体结构强度等。 3.0.7设于坝体内的底孔、缺口、梳齿等施工导流建筑物,应 根据导流方案和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确定,其布置应考虑下 列要求: 1能宣泄所承担的施工期导流设计流量。 2与永久泄水建筑物布置相结合。 3在通航河流上应考虑施工期通航要求,或采取其他措施 来满足。 4有需要时,能通过浮冰或其他漂浮物。 5宣泄导流标准洪水时应不致冲坏永久建筑物或影响施工 进度。 6) 施工方便,运行可靠,便于回填封堵。 7 施工期生态用水要求。 3.0.8坝体泄洪消能防冲型式应根据坝体高度、泄洪流量、坝 基及下游河床和两岸地形地质条件,下游河道水深变化情况,结 合排冰、排漂浮物等要求合理选择。 3.0.9工农业及城市生活供水管道的取水口高程,应根据供水 期引水高程、流量和水量等要求确定,必要时应考虑水温和泥沙 情况分层设置。 3.0.10设于坝内的发电引水管道的进水口高程,应根据水利动 能设计要求和泥沙淤积等条件确定,必要时应考虑水温情况分层 设置

    各种进水口的布置尚应符合SL285的规定 3.0.11设置在坝上的过坝建筑物的进出口宜远离泄洪建筑物的 进出口,并应满足相应的水流要求。通航建筑物应符合JTJ 305、SL660的规定。 3.0.12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泄洪消能方式,电站厂房可布置在 坝后或坝内,并应符合SL266的规定。 3.0.13大型工程的重力坝布置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验证运行 期和施工期流态与冲淤状况等是否满足各项建筑物的运行需要。 中型工程宜进行水工模型试验

    4.1.1坝体结构应根据坝的受力条件以及坝址的地形地质、水 文气象、建筑材料、施工工期等条件,通过总体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4.1.2各坝段上游面宜协调一致,坝段两侧横缝上游面止水设 施宜呈对称布置,需要调整时宜逐步过渡。 4.1.3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设计措施应符合GB51247的 规定。 4.1.4寒冷地区的混凝土重力坝的抗冰冻设计应符合GB/T 50662的规定,

    4.2.1坝顶高程应高于水库最高静水位。坝顶上游防浪墙顶的 高程应高于波浪顶高程,其与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 可由公式(4.2.1)计算,应选择两者中防浪墙顶高程的高者作 为最低高程。

    Ah=hi% + h, + h

    式中h一 防浪墙顶至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h1%一 累计频率1%的波高,m,按照SL744的有关规定 计算; h,——波浪中心线至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 m,按照SL744的有关规定计算;

    表 4. 2. 1 安全加高h

    表4.2.1 安全加高h

    4.2.2坝顶布置应综合考虑交通、闸门、启闭设备、操作检修 电气设备、监测和消防等布置要求。 4.2.3坝顶布置应结合工程的建筑总体规划,与周围环境相 协调。

    4.3.1非溢流坝段的基本断面呈三角形,其顶点宜在水库最高 静水位附近。基本断面上部可设坝顶结构。 4.3.2坝体的上游面可为铅直面、斜面或折面。实体重力坝上 游坝坡宜采用1:0.2~1:0。坝坡采用折面时,折坡点高程应 结合电站进水口、泄水孔等布置,以及下游坝坡优选确定。 下游坝坡可采用一个或几个坡度,应根据稳定和应力要求并 结合上游坝坡同时选定。下游坝坡宜采用1:0.8~1:0.6。对 横缝设有键槽进行灌浆的整体式重力坝,可考虑相邻坝段联合受 力的作用选择坝坡。 4.3.3非溢流坝段布置供水、 发电 灌溉进水口或引水管道时

    4.3.3非溢流坝段布置供水、发电、灌溉进水口或引水管道时 进水口或引水管道宽度不宜超过坝段宽度的1/2,高坝应经论证 确定。

    4.3.4宽缝重力坝的上游坝坡宜适当放缓。宽缝宽度,可

    当坝体布置有引水管道、泄水孔、导流底孔时,该部分坝体 结构和宽缝布置应经论证确定

    4.3.5宽缝重力坝迎水面头部最小厚度可取该高程库水作用水

    头的0.07~0.10倍,并不得小于3.0m。宽缝尾部坝体最小厚度

    程宜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4.4.6有排冰要求的溢流坝段,溢流孔口尺寸还应结合冰情资 料确定,堰上水深宜大于流冰期最大冰厚,冰块应能自由下泄而 不致破坏下游设施。下游应有导墙、护岸等设施;闸墩墩头宜呈 锐角形状,必要时宜经试验确定。

    4.4.7闸门应选择合理的门槽型式,避免门槽处产生过大的负

    4.4.7闸门应选择合理的门槽型式,避免门槽处产生过大的负 压而引起空蚀破坏。溢流坝段设置的闸门布置应符合SL74的 规定。

    4.4.8溢流坝段设置宽缝时应符合4.3.4~4.3.6条的有关

    4.5.1泄水孔可设在溢流坝段的下部或专设泄水孔坝段,并应 有消能设施。

    有消能设施, 4.5.2坝身泄水孔内应避免有压流与无压流交替出现。 4.5.3坝身泄水孔可采用明流孔,也可采用有压孔。 明流孔中有压段和明流段组成

    坝身泄水孔内应避免有压流与无压流交替出现。

    有压段包括进口段、门槽段和压坡段,该段的体型设计应使 其在各种流量下保持正压,并要求断面变化均匀,泄流能力大。 有压段末端设工作闸门,其上游设事故检修门。该段体型设计见 附录A.2。 明流段的孔顶高度应留有余幅。直线段孔身为矩形时,孔顶 距水面的高度可取最大流量时不掺气水深的30%~50%;孔顶 为圆拱形时,其拱脚距水面的高度可取不掺气水深的20%~ 30%;孔顶为扁圆拱时,可参照圆拱孔顶的要求略予增加,并应 保证泄流时不被淹没。 明流段出口宜高出尾水位,防止在无压段出现水跃

    进行分析研究,并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4.5.6有压孔进口段体型布置要求与明流孔进口段基本相同

    4.5.6有压孔进口段体型布置要求与明流孔进口段基本相同

    其下游宜设置事故检修闸门门槽段,再接平坡或小于1:10的缓 坡段。工作闸门设在有压孔出口端,出口端上游设一压坡段。孔 口断面可为矩形或圆形。有压孔的体型设计见附录A.2。

    1明流孔的工作闸门,可采取弧形闸门或平面闸门;事故 检修门为平面闸门。弧形闸门的启闭机室宜设于坝内,对于中坝 也可设于坝顶;平面闸门的启闭机室宜设于坝顶。位于坝内的启 闭机室应布置通风、防潮及空调等设施。 2有压孔的工作闸门可采用弧形闸门、平面闸门、锥形阀 或其他型式的门、阀。当有压孔不设钢衬时,非汛期宜用事故检 修闸门挡水

    4.5.8坝身泄水孔的闸门门后不能充分通气时,应在紧靠闸门

    下游的孔口顶部设置通气孔,其上端应与启闭机室分开,并应 防护设施。通气孔设计应符合SI74的有关要求。

    4.5.11坝身泄水孔的衬护,应根据水力条件、孔口尺寸、水流 含沙特性、孔口运行条件等因素确定。内水压力较高的有压孔和 明流孔的有压段,宜采用钢衬或高性能混凝土,钢衬应与外围混 凝土可靠结合,

    和SL252的有关规定执行。 5.1.3泄水建筑物的水力设计计算可按附录A所列公式进行。 5.1.4泄水建筑物的消能防冲设计,除应符合3.0.8条规定外, 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5.1.3泄水建筑物的水力设计计算可按附录A所列公式进行。

    1消能设施应做到消能效果良好、结构可靠,防止空蚀和 磨损,防止淘刷坝基和岸坡,保证坝体及有关建筑物的安全。 2对于设计洪水及以下各级洪水,尤其是常遇洪水,选定 的消能型式应具有良好的消能效果;对于超过消能防冲设计标准 的洪水,允许消能防冲建筑物出现不危及挡水建筑物安全,不影 响枢纽长期运行并易于修复的局部损坏。 3对于淹没于水下的消力池、消力等消能设施,宜为运 行期的排水检修提供条件

    5.1.5挑流消能宜用于坚硬岩石上的高坝、中坝,低坝应经论 证才能选用。 坝基有延伸至下游的缓倾角软弱结构面,可能被冲坑切断而 形成临空面,危及坝基稳定或岸坡可能被冲刷破坏的,不宜采用 挑流消能,应做专门的防护措施

    5.1.6底流消能宜用于中坝、低坝或基岩较软弱的河道。高坝 采用底流消能应经论证,但不宜用于排漂和排冰,消力池池底流

    5.1.6底流消能宜用于中坝、低坝或基岩较软弱的河

    速较大的可采用跌坎底流消能等型式,但应经水工模型试 验证。

    位稳定,尾水较深,河床和两岸在一定范围内有较高抗冲能入 可排漂和排冰的情况。

    位稳定,尾水较深,河床和两岸在一定范围内有较高抗

    5.1.8消力底消能宜用于尾水较深且下游河床和两岸有一定抗 冲能力的河道

    5.1.8消力底消能宜用于尾水较深且下游河床和两岸有

    5.1.9坝面台阶消能宜用于设计单宽流量小于20m7

    的中坝、低坝,单宽流量较大或高坝采用坝面台阶消能应进行 门论证或采用联合消能

    5.1.10联合消能宜用于高坝、中坝,且泄洪量大,河床

    窄,下游地质条件较差或单一消能形式经济合理性差的情况。 合消能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证,对于运行水头高、泄流量大的泄洪建筑物应进行单体或局部 等模型试验。中型工程宜进行水工模型试验,水力条件较简单的 中型工程则可参照类似工程经验计算确定

    5.2泄流能力及消能计算

    5.2.1溢流坝和泄水孔的泄流能力,可按照附录A.3计算。 5.2.2溢流坝水面线计算,弗劳德数Fr>2的,应考虑波动及 掺气影响,估算公式见附录A.3。边墩或导墙顶高程应根据计算 水面线加高0.5~1.5m确定。

    5.2.1溢流坝和泄水孔的泄流能力,可按照附录A.3计算。

    掺气影响,估算公式见附录A.3。边墩或导墙顶高程应根据计 水面线加高0.5~1.5m确定

    5.2.3挑流消能设计应对各级下泄流量进行水力计算,挑流水 舌挑射距离和跌入下游河床的最大冲坑深度可按照附录A.4 计算。

    5.2.3挑流消能设计应对各级下泄流量进行水力计算,挑流

    5.2.4底流消能设计应对各级下泄流量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扩

    坦高程、长度、厚度和尾水淹没度等。跌坎底流消能应根据水工

    5.2.5护坦长度根据其上是否设置辅助消能设施及

    可按照附录A.5计算。护坦上无辅助消能设施的,尾水淹没度 可取1.05~1.10。

    5.2.6护坦上的时均水压力分布,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护坦面为水平的,作用在其上的时均水压力可近似取计 算断面上的水深。 2不设消力墩、坎等辅助消能设施的护坦上发生水跃的 可将跃首、跃尾间水面连一直线,作为近似水面线。 3护坦上设有消力墩的,墩下游可按跃后水深计算,墩上 游可按跃后水深的一半计算。 5.2.7鼻坎、溢流式厂房顶板、护坦等部位的脉动压力和护坦 上消力墩及尾坎等所受的冲击力,可按照附录A.5的公式进行 计算

    5.2.8设计单宽流量小于20

    考相关工程经验进行设计;设计单宽流量大于或等于20m/(s m)的,宜在台阶前设置通气孔和前置掺气坎,重要和复杂的工 程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3高速水流区的防空蚀设计

    5.3.3对可能产生空蚀破坏的部位或区域,应采取以下防空蚀

    措施: 1选择合理的建筑物体形尺寸。 2控制过流面的不平整度,可按附录表A.6.2执行。 3可按附录A.6.3设置掺气措施,过流面在设置掺气设施 之后的不平整度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 4采用抗空蚀性能好的护面材料。 5选用合理的运行方式。 5.3.4流速大于30m/s的泄水建筑物宜采取掺气措施,特殊重 要工程和流速大于35m/s的建筑物应通过减压箱模型试验确定 防空蚀措施。 5.3.5在多泥沙河流上,泄水建筑物应考虑挟沙的高速水流磨 捐和空蚀的规合作用

    .4.1挑流鼻坎有连续式、差动式、窄缝式和扭曲式等型式, 应经比较选定。鼻坎最低高程宜高出按5.1.2条规定的消能防冲 没计洪水标准泄洪时相对应的下游水位,但可略低于下游最高水 立。挑流鼻坎的体型应通过比较选定,并宜满足以下规定。 1差动式鼻坎的设计应合理选择反弧段半径、挑角差、高 氏坎宽度比和高低坎的高差。鼻坎处平均流速大于16m/s的, 可考虑在鼻坎和反弧段间接入直线过渡段以改善流态。差动式鼻 坎的上齿坎挑角和下齿坎挑角的差值宜为5°~10。上齿宽度和 下齿宽度之比宜大于1.0,齿坎高宜为1.5m。高坎侧宜设通气 孔,高坎顶面的棱角宜做成圆弧状。 2窄缝式鼻坎适用于狭窄河谷高水头的溢洪道和深孔。出 口断面型式有矩形、梯形、Y形、V形及不对称形等。窄缝式 鼻坎的断面型式、挑角、收缩比和长宽比宜通过试验比较确定。 3扭曲式鼻坎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选择转向角度和水舌 落点。 5.4.2挑流消能的安全挑距,应不影响坝趾基岩稳定。冲坑最

    低点距坝趾的距离应大于2.5倍坑深。水舌入水宽度应不影响冲 坑两侧岸坡或其他建筑物的稳定

    5.4.3采用底流消能的,应保证消力池内形成稳定水跌,避免 产生回流。消力池内和尾坎前后应清理干净,不允许堆积石渣等 杂物。

    5.4.4消力池宜采用等宽矩形断面。水跃前段,地形许可的

    采用斜护坦。跃前断面平均流速小于16m/s的,护坦上可设置 消力墩等辅助消能设施。寒冷地区,辅助消能设施应符合GB/T 50662的规定

    消力池导墙外侧河床中如有一定水深,可适当降低墙高,允许墙 顶有不大的漫溢水头

    消力池导墙外侧河床中如有一定水深,可适当降低墙高,允许墙

    5.4.6采用面流消能、序流消能的,宜采取下列措施

    5.4.6采用面流消能、序流消能的,宜采取下列措施,防止坝 基和下游河岸的淘刷:

    1鼻坎下设置齿墙或短护坦。 2 两侧设置一定长度的导墙,防止横向回流。 3下游设置护岸措施。 4 闸门均匀开启泄流。

    5.4.7联合消能型式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防冲设施可按照 5.4.1~5.4.6条的规定设计

    5.5.1泄洪雾化影响区的确定,宜参照类似工程的经验进行类 比估算,或进行数值计算;对泄洪强雾化区可能影响建筑物安全 的工程,宜开展物理模型试验

    5.5.2坝下游的建筑物及露天电气设备、输电线路、交通道路

    等,宜避开强雾化区,或采取保护措施

    6.2.1混凝土重力坝应以材料力学法和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万

    果作为确定坝体断面的依据,有限元法作为辅助方法。 用材料力学法计算实体重力坝坝体上游面、下游面应力的计 算公式见附录B。 高坝及修建在复杂地基上的中坝宜进行有限元分析,必要时 可采用结构模型试验或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 项体内的孔口等结构复杂部位的配筋设计,宜用有限元法确 定其应力分布,并按SL191的有关规定进行钢筋配置。 6.2.2重力坝的设计断面应由基本荷载组合控制,并以特殊荷 载组合复核。复核特殊荷载组合时,可考虑坝体的空间作用或采 取其他适当措施增强安全性

    6.2.3宽缝重力坝坝体应力计算可采用材料力学法,头部附

    6.2.4空腹重力坝可采用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有限元法计

    6.2.5横缝不灌浆的重力坝,其强度和稳定计算宜按平面问是

    考虑,可取一个坝段或取单位宽度进行计算。 横缝灌浆的整体式重力坝属于空间问题,设计中可考虑其 体作用

    6.2.6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坝体动力结构计算应符合GB512

    6.3.1应力计算可根据工程规模和坝体结构情况,计算下列内 容的部分、全部,或另加其他内容: 1计算坝体选定截面上的应力(应根据坝高、坝体结构等 因素合理选定计算截面,包括坝基面、折坡处的截面及其他需要 计算的截面)。

    2计算坝体削弱部位(如孔洞、泄水管道、电站引水管道 部位等)的局部应力。 3计算坝体个别部位的应力(如闸墩、胸墙、导墙、进水 口支承结构、宽缝重力坝的头部等)。 4需要时分析坝基内部的应力。 6.3.2重力坝坝基截面的垂直应力应按式(6.3.2)计算

    武中6y 坝基截面垂直应力,kPa; 作用于坝段上或1m坝长上全部荷载(包括扬压 力,下同)在坝基截面上法向力的总和,kN; 作用于坝段上或1m坝长上全部荷载对坝基截面形 心轴的力矩总和,kN·m; A 坝段或1m坝长的坝基截面积,m"; 坝基截面上计算点到形心轴的距离,m; J—一坝段或者1m坝长的坝基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 矩, m

    6.3.3按式 (6. 3. 2)计

    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运用期: 1)在各种荷载组合下(地震荷载除外),坝睡垂直应力不 应出现拉应力,坝趾垂直应力不应大于坝体混凝土容 许压应力,并不应大于基岩容许承载力。 2)在地震工况下,坝趾垂直应力不应大于坝体混凝土动 态容许压应力,并不应大于基岩容许承载力。

    6.3.4重力坝坝体应力应符合下列要

    运用期: 1)坝体上游面的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计扬压力)。 2)坝体最大主压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容许压应力值

    3)在地震工况下,坝体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动态容许 应力。 2施工期: 1)坝体任何截面上的主压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容许压 应力。 2)在坝体的下游面,主拉应力不大于0.2MPa。 3坝体局部区域拉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宽缝重力坝离上游面较远的局部区域,允许出现拉应 力,但不超过混凝土的容许拉应力。 2)当溢流坝堰顶部位出现拉应力时,应配置钢筋。 3)廊道及其他孔洞周边的拉应力区域,宜配置钢筋:有 论证时,可少配或不配钢筋。 6.3.5计算重力坝坝体应力可不考虑纵缝影响;但对于高坝及 坝上游面有倒悬的,应考虑在施工期纵缝灌浆前上游坝块的应力 情况,对不利应力情况应采取措施加以限制和改善。 6.3.6对岸坡坝段,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坝基开挖,应 计算在三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坝距垂直应力宜为压应力, 出现较小拉应力的,应采取措施保证运用期和施工期的稳定和应 力要求。 6.3.7不能作为平面问题处理的坝体或坝段,以及其他不能用 材料力学法进行应力分析的结构,可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分析。 6.3.8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计算的坝基应力,其坝部位垂直 拉应力区宽度,宜小于坝至惟幕中心线的距离,且宜小于坝底 宽度的0.07倍。 6.3.9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计算坝体应力,单元形状及部分精 度应结合坝体体形合理选用,计算模型及计算条件等应接近于实 际情况。有限元等效应力宜参照6.3.4条关于应力指标的规定, 对超出指标的,应分析其原因,采取有关处理措施。 6.3.10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应按大坝混凝土的极限强度除以相应 的安全系数确定。

    计算在三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坝垂直应力宜为压应大 出现较小拉应力的,应采取措施保证运用期和施工期的稳定和 力要求

    6.3.7不能作为平面问题处理的坝体或坝段,以及其他

    拉应力区宽度,宜小于坝至惟幕中心线的距离,且宜小于坝底 宽度的0.07倍。

    9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计算坝体应力,单元形状及剖分精

    6.3.9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计算坝体应力,单元形状及剖分

    度应结合坝体体形合理选用,计算模型及计算条件等应接近于实 际情况。有限元等效应力宜参照6.3.4条关于应力指标的规定 对超出指标的,应分析其原因,采取有关处理措施。 6.3.10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应按大坝混凝土的极限强度除以相应 的安全系数确定。

    6.3.10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应按大坝混凝土的极限强度除以相应 的安全系数确定。

    1坝体混凝土抗压安全系数,基本组合不应小于4.0;特 殊组合(不含地震工况)不应小于3.5。 2局部混凝土有抗拉要求的,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0。 3地震工况下,混凝土的动态容许应力应按大坝混凝土动 态极限强度除以相应的安全系数确定。基于拟静力法计算的坝体 混凝土抗压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5,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08;基于动力法计算的坝体混凝土抗压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3,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 注:大坝混凝土的静态极限强度是指设计龄期150mm立方

    3地震工况下,混凝土的动态容许应力应按大坝混凝土动 态极限强度除以相应的安全系数确定。基于拟静力法计算的坝体 昆凝土抗压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5,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08:基于动力法计算的坝体混凝土抗压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3,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 注:大坝混凝土的静态极限强度是指设计龄期150mm立方 体强度,强度保证率为80%。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极限 强度可取静态抗压极限强度的1.2倍,动态抗拉极限强 度可取动态抗压极限强度的0.1倍;抗震设防为甲类工 程的大坝混凝土的动态性能由试验确定。 3.11 坝体局部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应符合SL191。

    2.3,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

    注:大坝混凝土的静态极限强度是指设计龄期150mm立方 体强度,强度保证率为80%。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极限 强度可取静态抗压极限强度的1.2倍,动态抗拉极限强 度可取动态抗压极限强度的0.1倍;抗震设防为甲类工 程的大坝混凝土的动态性能由试验确定。 11 坝体局部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应符合SL191

    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

    式中K—按抗剪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f——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摩擦系数。 3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规定

    6.4.2坝基岩体内存在软弱结构面、缓倾角裂隙的,应核算深 层抗滑稳定。根据滑动面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后,可分为单滑 面、双滑面和多滑面计算模式,以刚体极限平衡法(见附录C) 计算为主,高坝或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坝宜辅以有限元法、地质力 学模型试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综合评定,其成果可作为坝基处理方 案选择的依据

    6.4.3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按附录C计算。按抗剪断

    6.4.3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按附录C计算。按抗剪断

    表6.4.3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1对于缓倾角结构面倾向与水流交角较大的,宜按整个坝 段三维状态计算,并可考虑侧向岩体的阻滑作用。 2对于坝基岩体内无不利的顺流向断层,或顺流向裂隙不 发育,以及横缝设有键槽并灌浆的坝段,可计入相邻坝段的阻滑 作用,

    水电站厂房或其他大体积建筑物与坝体的联合作用,但应做好可 靠的传力措施

    6.4.6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坝基抗滑稳定时,宜采用变形体极限 分析方法来确定安全系数;坝基临界失稳状态宜采用塑性区贯通 准则。

    6.4.7较陡的岸坡坝段,宜按整个坝段三向荷载的合力方向分 析计算其抗滑稳定性。坝体形状不规则或受力条件复杂的特殊坝 段,宜对整个坝段进行抗滑稳定分析

    6.4.8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断摩擦系数f和凝聚

    静力计算时,按试验的峰值小值平均值并结合现场情况

    和类似工程综合确定。 2动力计算时,按试验的峰值平均值并结合现场情况和类 似工程综合确定。 6.4.9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之间、岩体及结构面的抗剪断 摩擦系数f、凝聚力c和抗剪摩擦系数f的取值:规划阶段可 参考附录D选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其后的各设计阶段,应经 现场试验确定;中型工程的中、低坝,若无条件进行野外试验 时,宜进行室内试验,并参照附录D选用。

    6.5溢流坝闸墩结构设计

    6.5.1溢流坝闸墩的强度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闸墩承受最大纵向力、相应侧向力、竖向力及自重情况 下,核算其纵向强度。 2闸墩承受最大不平衡侧向力、相应纵向力、竖向力及自 重情况下,核算其横向强度。 3 对闸门槽和弧形闸门铰支座等部位的强度进行核算。 4 必要时应核算闻墩的变位。 6.5.2闻墩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核算纵向强度时,应使墩内不产生拉应力,此时闻墩周 边可按构造或其他条件配置钢筋。拉应力较难避免的,应按小偏 心受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2核算横向强度时,应将闸墩视为固端的整体构件,按偏 心受压或偏心受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墩的高部受拉区的刻缝控制和支恋

    6.5.2闻闸墩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核算纵向强度时,应使墩内不产生拉应力,此时闻墩周 边可按构造或其他条件配置钢筋。拉应力较难避免的,应按小偏 心受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2核算横向强度时,应将闻墩视为固端的整体构件,按偏 心受压或偏心受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3弧形闸门支座附近闸墩的局部受拉区的裂缝控制和支座 截面的剪跨比应满足设计构件要求

    5.2闸墩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要

    6.5.3弧形闸门的闸墩承受较大作用力的,可采用预应

    ....
  • 水利管理 混凝土结构
  • 相关专题: 重力坝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