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197-201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U.I 一闪 独立坐标系统,按测图比例尺要求作如下选择: 1中、小比例尺地形测绘,应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分带的 国家坐标系统,高原地区可采用测区平均或指定高程投影面的独 立坐标系统。 2大比例尺地形测绘,长度投影变形值不应大于5cm/km 3工程枢纽区以及重要工程建筑物区天比例尺地形测绘 宜采用挂靠在国家坐标系统下、测区或建筑物平均高程面上的独 立坐标系。
。0.2高程系统应采用现行国家高程基准,流域重点防洪区 包可采用原有高程基准。
3.0.3边远地区且与国家现行控制点联测困难时,可采用独立
的平面和高程系统。在已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的地区,可沿 的平面和高程系统混凝土标准规范范本,并提供该坐标系统与现行国家坐标系 算关系。
。0.4同一工程不同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宜采用同一平面 示系统、高程系统。
注1:h为基本等高距,m。 注2:图幅等高线高程允许中误差是依据图幅内均匀分布的检测点高程与相应 图面等高线内插求得高程的差值算出的高程允许中误差。 注3:采用10m基本等高距时,图幅等高线高程允许中误差为士5m。 注4:森林隐蔽困难地区图幅等高线高程允许中误差可为规定值的1.5倍。 注5:水下地形等高线高程允许中误差可为规定值的2倍。
14912的规定执行。
3.0.8外业观测记录宜采用电子手簿或数据终端
4.1.1平面控制可分为基本平面控制、图根平面控制
4。1。1平面控制可分为基本平面控制、图根平面控制和测站点 平面控制等,可采用GNSS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和导线(网) 测量等方法。 4。1.2基本平面控制的等级可划分为二等、三等、四等、五等 4个等级,各等级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其布设层次和精度 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1.2平面控制布设层次和精度要习
弱相邻点点位允许中误差为士5cm。 注2:条件有利时,可在基本平面控制的基础上直接加密测站点测图,较小测区 还可用图根控制作为首级控制。 注3.在满足本标准精度指标的前提下,可逐级或越级布网。
4.1.3基本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标志并绘制点之记,尺寸规格
4。1。3基本平面控制点均应理设标志开绘制点之记,尺 与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你芯开绘制点之记,八寸规格 与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1.4全站仪测图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测图需要,不宜 小于表4.1.4的规定。
生站测图图根控刷点的密度,应满定测图而安,不直 小于表4.1.4的规定。
表4.1.4图根控制点密度
4.1.5平面控制测量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4.1.5的
4.2.1GNSS测量控制网按精度可划分五个等级,各
4.2.1GNSS测量控制网按精度可划分五个等级,各等级控制 网的相邻点间距及精度要求应按表4.2.1的规定执行。
GNSS测量控制网精度分级及相邻
4.2.2GNSS网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4.2.5GNSS测量作业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4.2.6GNSS测量相对定位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d.≤2/2g = Va +(bxD)?
式中 n 闭合环中的边数; W一一环线全长闭合差,mm。 7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限差值为异步环闭合差限差 值的1/2。 4.2.7观测数据不足或环闭合差不满足4.2.6条的规定,应重 测有关基线或同步图形
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2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 等级的基线长度允许中误差的3倍。
4.2.9GNSS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 平差。 2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强制约束,也可加权 约束。 3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或三维 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相关 的精度信息。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4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4.2.1 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4.2.10采用RTK方法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应满足下列 要求: 1坐标转换参数可直接应用测区GNSS网约束平差的计算 结果,也可在测区的周边和中部均匀选择4个以上重合点求定转 换参数;当测区面积较大需要分区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时,相邻分 区公共重合点不应少于2点。 2基准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网络RTK时,基准站网点的设立应符合CH/T 2008的要求。 2)自设基准站如需长期和经常使用,宜埋设有强制对中 装置的观测墩。 3)自设基准站应设置在高一级控制点上。 4)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 高的位置;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应选 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 5)选择无线电台通信方法时,应按约定的工作频率进行 数据链设置。
4.2.10采用RTK方法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应满足
6)应设置与随机软件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 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 7)应设置基准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 和接收机天线高等参数。 流动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网络RTK的流动站应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并在有 效服务区域内,保持与服务控制中心的数据通信畅通。 2)用数据采集器设置流动站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设置 与基准站的通信。 3)RTK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或强光电干扰 源附近观测 4)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 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 行初始化操作。 5)各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6)五等及图根控制RTK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 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不应小于20个,采样间隔 2~5s;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允许较差:五等为4cm, 图根为图上0.1mm。 7)作业过程中 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 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8)每次作业开始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 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其平面坐标允许 较差为7cm。 9)五等RTK测量平面坐标转换允许残差为2cm;图根 RTK测量平面坐标转换允许残差为图上0.07mm。 10)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充许收敛精 度为2cm。 11)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 测10~15min获得固定解,然后在不丢失初始化状
态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 4RTK测量外业采集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和内外! 念查。
4.3.1三角形网测量按精度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的主要 技术要求应满足表4.3.1的规定
表4.3.1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
1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二等不 宜小于2m,三等、四等不宜小于1.2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 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2测距边宜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不宜选在烟窗、 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的上空。测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 得物。测线应离开障碍物1.3m以上并避开高压线等强电磁场的 干扰,避开视线后方反射物体。 3测距边的测线倾角不宜过大。采用对向三角高程测定高 差时,高差应小于按式(4.3.2)计算的限值,
4.3.3三角形网外业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全站仪进行三角形网的水平方向、距离、天顶距 观测。 2距离测量时使用的棱镜应与全站仪相配套,且与仪器检 定时保持一致。 3观测开始前,仪器温度应与外界环境相一致;观测过程 中,气泡中心位置不应偏离补偿器补偿范围,当气泡位置接近偏 离限值时,在观测测回间应重新整平仪器。 4。3。4:三角形网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方向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一测回操作程序、分 组观测按GB/T17942的有关规定执行。
3。4:三角形网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4.3。4:三角形网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方向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一测回操作程序、4 观测按GB/T17942的有关规定执行。 2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3.4的要求
4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士3°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同方向相邻测回 进行比较。
3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水平角观测的补测或重测: 1)当半测回归零差超限或起始方向2C互差超限时,该 测回应重测。 2)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可只重测超
限方向。 3)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该测回 应全部重测。重测测回数超过全部测回总数的1/3时, 该点应全部重测。 八光 产山
测距仪的分类和精度等级划分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按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分为四级,见表4.3.5。
表4.3.5测距仪分级技术要求
精度,按式(4.3.5)表示。 np =± (a +bD)
D =王(a +bD)
4.3.6三角形网距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站对中允许误差和镜站对中允许误差为2mm。 2测距作业前,应正确安置仪器,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至 毫米。四等及以上等级的三角形网边长测量时,应在测距前后各 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一次,取平均值。 3测距宜选择最佳时间段观测,晴天作业时应给仪器和气 象仪表打金遮阳
气象数据的观测应满足表4.3.6的规定。
凡超出表4.3.7限差的观测成果,均应进行重测。
单方向的距离,若重测超限,应重测往、返两个方向的距离
单方向的距离,若重测超限,应重测在、返两个方向的距离。 4.3.9测距边的倾斜改正值,可采用水准高差或光电测距三角 高程测量计算。当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确定高差时,应进 行对向观测。其往返测高差之差h应满足式(4.3.9)的要求。
式中——往返测观测的高差之差,m; S一一实测边长,m。
。3.10对向观测天顶距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按5.4节的相关 执行。对向观测天顶距测量中误差应满足式(4.3.10)式
(4. 3. 10)
Hmfhm DI = D Ra+Hm +hm
式中D2 高斯平面上的边长,m; Ym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平均值,m: Dy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之差,m; Rm——参考椭球面上测距边中点的平均 4. 3. 12 三角形网的测角中误美应按式(4.3.
ym D = Di(1 + 2R2 24R2
4.3.12三角形网的测角中误差应按式(4.3.12)计算
4.3.12三角形网的测角中误差应按式(4.3.12)计算
[WW] mg =± 3n
(4. 3. 12)
n一一三角形的个数。 4.3.13三角形网平差时,观测角或观测方向、观测边均应视为 观测值参与平差,平差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平差后的精度评 定,应包括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点位中误差或点位误 差椭圆参数
。4.2导线的布设应符合下列
1各级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 2导线控制用作加密网时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附合导线 布设宜为等边直伸。
3图根单定向角光电测距导线的长度应为同级附合导线长 度的0.8倍;图根无定向角光电测距导线的长度应为同级附合导 线长度的0.6倍。 4图根无定向角光电测距导线宜组成导线网;当为单一无 定向角导线时应有已知点检查;当已知点为高级点时,点位较差 或横向位移不应大于图上0.2mm;当已知点为同级点时,点位 较差或横向位移不应大于图上0.3mm
4。4.3导线网的选点可按4.3.2条执代
4。4.7图根导线水平角观测,采用DJ2型仪器时可观测 “半测回”;采用DJ6型仪器观测时可两个“半测回”,“半汉 差不应大于24"。
4.4.10 导线测量测距边的修正及归算,应符合4.3.11条的 规定。 4.4.11 导线测角中误差的计算可按左右角闭合差和导线方位角
4.4.11导线测角中误差的计算可按左右角闭合差和导线 闭合差两种方式进行。
左右角闭合差时,按式(4.4.
[fefe mg =± N n
式中f一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 n一 计算f。时的测站数; N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个数
4.4.12导线距离测量的精度评
式中ma一一对向观测一次测量的中误差,mm。 4。4。13各等级导线及导线网计算宜采用严密平差法,精度评定 应包含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 数等精度信息。
4.5.1平面控制测量工作完成后,应对下列资料进行整理:
.5.1 平面控制测量工作完成后,应对下列资料进行整理: 1 技术设计书。 埋石点点之记。
3 控制网展点图。 4 原始记录资料。 5 平面控制计算资料和控制成果表。 6 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检验资料。 7 技术总结报告。 8 其他有关的资料。 4.5.2 项目完成后电动汽车标准规范范本,应提交下列资料: 1 技术设计书。 2 埋石点点之记。 3 控制网展点图。 4 控制点成果表。 5 技术总结报告。
5。1。1高程控制可分为基本高程控制、图根高程控制和测站点 高程控制,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GNSS高 程测量,其布设层次及精度要求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注:h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5。1。2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稀土标准,应在已有高程控制网基础上: 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宜布设 成附合路线、闭合环、结点网。 5.1.3高程控制路线应选择已有的高等级水准点作为起算点
5.1.3高程控制路线应选择已有的高等级水准点作为起集
制的起算数据时,若支测路线长度大于80km,应采用不低于三 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小于80km可采用四等水准精度施测。支 测应进行往返观测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