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5148-201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 DL;T5148-201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3.8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4-21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4惟幕灌浆cu

    curtain grouting

    将浆液灌入岩体或土层的裂隙、孔隙,形成连续的阻水幕, 以减小渗流量和降低渗透压力的灌浆工程。

    通过理设管路或其他方式将浆液灌入混凝土坝块之间预设 接缝缝面园林标准规范范本,以增强坝体的整体性、改善传力条件的灌浆工程。

    将浆液灌入混凝土与基岩或混凝王与钢板之间的缝隙,以 虽接触面结合能力的灌浆工程。这种缝隙是由于混凝土的凝固 商而造成的

    2.0.7循环式灌浆circulationgrouting

    浆液通过射浆管注入孔段内,部分浆液渗入到岩体裂隙中 分浆液通过回浆管返回,保持孔段内的浆液呈循环流动状态

    浆液通过管路注入孔段内和岩体裂隙中,不再返回的灌浆 方式。

    自上而下逐段进行钻孔,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 底的灌浆方法。

    将灌浆孔一次钻进到设计深度,然后自孔底开始往上逐段 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口的灌浆方法。

    2.0.11综合灌浆法

    在钻孔的某些部位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另一些部位采 日下而上分段灌浆的方法。

    在钻孔的孔口安装孔口管,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和灌浆,各, 浆时都在孔口安装孔口封闭器进行灌浆的方法

    灌浆工程中,用于查明验证或补充灌浆区域地质资料的,最 先施工的少数灌浆孔。

    利用水泵或水柱自重,将清水压入钻孔试验段,根据一定时 间内压入的水量和施加压力大小的关系,计算岩体相对透水性和 了解裂隙发育程度的试验。

    2.0.15简易压水试验simplewatertesting

    一种试验时间较短、精确度较低的压水试验,其目的是了 浆施工过程中岩体透水性变化的趋势

    2.0.16屏浆themeasurementforkeepingpressureto stage

    灌浆段的灌浆工作达到结束条件后,为使已灌入的浆液加快 疑固、提高强度,继续使用灌浆泵对灌浆孔段内施加压力的措施。

    2.0.17 团浆 the measurement forkeeping closed stage

    U.7j家themeasurementforkeepingclosedstage 灌浆段的灌浆工作结束后,为防止孔段内的浆液返流溢出 迷续保持孔段封闭状态的措施。

    3灌浆材料、设备与制浆

    3.1.1灌浆工程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地质条件 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因素确定,通常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 硅酸盐或复合硅酸盐水泥。当有抗侵蚀或其他要求时,应使用特 种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灌浆时,浆 液水灰比不宜大于1。

    种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灌浆时,浆 液水灰比不宜大子1。 3.1.2灌浆用水泥的品质应符合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或其 他相关水泥标准的规定,以及本条文的要求。 1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和雌幕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 32.5或以上,坝体接缝灌浆、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 可为42.5或以上。 2惟幕灌浆、坝体接缝灌浆和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细度 宜为通过80u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 3.1.3灌浆水泥应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不得使 用受潮结块的水泥。 3.1.4灌浆用水应符合DL/T514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拌制 水工混凝士用水的要求。 3.1.5水泥灌浆宜使用纯水泥浆液。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或有特殊要 求时,根据需要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可使用下列类型的浆液。 1细水泥浆液:系指超细水泥浆液、干磨细水泥浆液或湿磨 水泥浆液。 2稳定浆液:系指掺有稳定剂,2h析水率不大于5%的水泥 浆液。

    3水泥基混合浆液:系指掺有合料的水泥浆液,包括黏土 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水泥砂浆等。 4音状浆液:系指以水泥、黏土为主要材料的初始塑性屈服 强度大于50Pa的混合浆液。 5其他浆液

    3.1.6根据灌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掺合料:

    1砂: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粒径不宜大于1.5mm。 2膨润士或黏性士:膨润土品质应符合GB/T5005《钻井液 材料规范》的有关规定,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4,黏粒(粒 径小于0.005mm)含量不宜小于25%,含砂量不宜大于5%,有 机物含量不宜大子3%。 3粉煤灰:品质指标应符合DL/T5055《水工混凝土用粉 煤灰技术规范》的规定。 4水玻璃:模数宜为2.43.0,浓度宜为30~45波美度。 5其他掺合料。 3.1.7根据灌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外加剂: 1速凝剂:水玻璃、氯化钙等。■* 2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聚羧 酸类高效减水剂等。 3稳定剂:膨润土及其他高塑性黏士等。 4其他外加剂。 3.1.8各类浆液中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性能及数量,应 根据工程情况和灌浆目的,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 定。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DLT5100《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 程》的有关规定。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 膨润土宜加水润胀后再加入。 3.1.9普通纯水泥浆液可不进行室内试验。其他类型浆液应根据 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下列性能试验: 1掺合料(或细水泥)的细度和颗分曲线

    3.1.9普通纯水泥浆液可不进行室内试验。其他类型浆液

    掺合料(或细水泥)的细度和颗分曲线

    DL/T51482012

    2浆液的流动性或流变参数。 3 浆液的析水率。 4浆液的凝结时间或丧失流动性时间。 5浆液结石的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 系数、渗透破坏比降。 6其他试验。 3.1.10灌浆浆液在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温度、密度、析水率和漏 斗黏度等性能的检测,发现浆液性能偏离规定指标较大时,应查 明原因,及时处理。浆液主要性能现场试验方法见附录A。

    3.2.1制浆机的技术性能应与所搅拌浆液的类型、密度相适应, 高速制浆机的搅拌转速应不小于1200r/min。 3.2.2灌浆泵的技术性能应与所灌注浆液的类型、密度相适应。 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压力波动范围宜小 于灌浆压力的20%,排浆量能满足灌浆最大注入率的要求。为减 小灌浆泵输出压力的波动,宜配置空气蓄能器。 3.2.3灌浆管路应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应能承受1.5倍的最大 灌浆压力。灌浆泵到灌浆孔口的输浆距离不宜大于30m。灌注音 状浆液时,灌浆管路直径宜大,长度宜短。 3.2.4灌浆塞应与所采用的灌浆方法、灌浆压力、灌浆孔孔径及 地质条件相适应,可选用挤压膨胀式橡胶灌浆塞或液(气)压式 胶囊灌浆塞。灌浆塞应有良好的膨胀和耐压性能,在最大灌浆压 力下能可靠地封闭灌浆孔段,并应易于安装和卸除。 3.2.5灌浆管路阀门应采用可承受高压水泥浆液冲蚀的耐磨灌浆 阀门。 滤奖压五的2倍~2

    们要求时可加测浆液密度。灌浆记录仪的技术性能和安装使用的 基本要求应符合工程的需要,以及DL/T5237《灌浆记录仪技术 导则》的规定。

    3.2.8集中制浆站的制浆能力应满足灌浆高峰期所有机组用浆需

    要,并应配备防尘、除尘设施。当浆液中需加入掺合料或 时,应增设相应的设备。

    2.9所有灌浆设备应注意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 应有备用量。

    3.2.10钻孔灌浆的计量器具,如测斜仪、压力表、流量计、密度 计(比重计)、自动记录仪等,应定期进行校验或检定,保持量值 准确。

    3.3.1制浆材料应按规定的浆液配合比计量,计量误差应小于5% 水泥等固相材料宜采用质量(重量)称量法计量。 3.3.2各类浆液应搅拌均匀,并测定浆液密度。 3.3.3纯水泥浆液的拌制时间,使用高速制浆机时应大于30s, 使用普通搅拌机时应大于3min。浆液在使用前应过筛,浆液自制 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宜大于4h。

    3.3.1制浆材料应按规定的浆液配合比计量,计量误差应小子5%。

    3.3.7寒冷季节施工应做好机房和灌浆管路的防寒保暖工

    DL/T51482012

    4.0.1下列灌浆工程应进行现场灌浆试验: 11、2级水工建筑物基岩雄幕灌浆。 2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1、2级水工建筑物基 岩固结灌浆和地下洞室围岩固结灌浆。 3其他认为有必要进行现场试验的工程 4.0.2现场灌浆试验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或招标设计阶段进 行,其主要任务是: 1试验论证本工程采用灌浆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施工效 果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2推荐合理的灌浆技术参数,如灌浆孔排数、排距、孔距、 孔深等。 3推荐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和施工参数,如灌浆压力、 灌浆材料与浆液、单位注入量范围等。 .CO 4研究适宜的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5施工工效、进度与工程造价分析等。 4.0.3灌浆试验的地点应具有代表性,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应布 置多个试区,进行多次试验。当在工程建设部位进行试验时,应 对试验工程的利用及与永久建筑物的衔接做好安排:当可能对建 筑物或地基产生不利影响时,应另选试验地点。 4.0.4对灌浆试验的全过程,包括实施的每个步骤均应做详细的 记录。 4.0.5施工前或施工初期宜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其目的是验证 灌浆工程施工详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调试运行钻孔灌浆施工 系统。

    DL/T51482012

    5.1.1唯幕灌浆施工的总进度安排应符合DL5108《混凝士重力 明设计规范》的规定。蓄水前,应完成蓄水初期最低库水位以下 的雌幕灌浆及其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蓄水后,其余部位的灌浆 应在库水位低孔口高程时施工。

    5.1.2应具备下列条件,防渗雄幕的钻孔灌浆方可开始:

    1 该部位结构物底板已经形成或已浇筑盖重混凝土,混凝土 已达到50%设计强度或10MPa以上。土石坝防渗体基础混凝土 盖板或喷混凝土护面已达到设计强度。 2同一地段的基岩固结灌浆已经完成。 3该部位底层接缝灌浆已经完成 5.1.3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由三排孔组成的唯幕,应 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孔,后灌注中间排孔,每排孔可 分为二序。由两排孔组成的惟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后灌注上游排, 每排可分为二序或三序。单排孔雌幕应分为三序灌浆。 5.1.4在惟幕的先灌排或主惟幕孔中宜布置先导孔。先导孔应在一 序孔中选取,其间距宜为16m~24m,或按该排孔数的10%布置。 5.1.5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雌幕灌浆 时,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以及后序排的第一次序孔与 其相邻部位前序排的最后次序孔之间,在岩石中钻孔灌浆的高差 不得小于15m。 5.1.6混凝土防渗墙下基岩雄幕灌浆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灌

    浆,不宜利用墙体内预理灌浆管作为孔口管采用孔口封闭法

    5.1.7惟幕后的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应在相应部位的幕灌浆 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方可钻进。 5.1.8工程必要时,应安设抬动监测装置,在灌浆过程中连续进 行观测记录,拾动值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5.2.1雌幕灌浆孔的钻孔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灌浆方法确定。 当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时,宜采用回转式 钻机和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当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 时,可采用冲击回转式钻机或回转式钻机钻进。 5.2.2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应不大于10cm,孔深应不小于 设计孔深,实际孔位、孔深应有记录。 5.2.3灌浆孔孔径应根据地质条件、钻孔深度、钻孔方法和灌浆 方法确定。灌浆孔以较小直径为宜,但终孔孔径不宜小于56mm; 先导孔、检查孔孔径应满足获取岩芯和孔内试验检测的要求。 5.2.4惟幕灌浆孔应进行孔斜测量。垂直的或顶角小于5°的惟幕 灌浆孔,孔底的偏差不应大于表5.2.4的规定。如钻孔偏斜值超过 规定,必要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2.4幕灌浆孔孔底允许偏差(m)

    对于双排或多排雌幕孔、顶角大于5°的斜孔,孔底充许偏差 值可适当放宽,但方位角的偏差值不应大于5°。孔深大于100m 时,孔底充许偏差值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深孔钻进时,应重点控制孔深20m以内的偏差。

    因,经处理后再行钻进。 5.2.6灌浆孔或灌浆段钻进结束后,应进行钻孔冲洗,孔底沉积 厚度应不大于20cm。 5.2.7当施工作业暂时中止时,孔口应妥善加以保护,防止流进 污水和落入异物。 5.2.8钻孔过程应进行记录,遇岩层、岩性变化,发生掉钻、 孔、钻速变化、回水变色、失水、涌水等异常情况,应详细记录。

    5.3裂隙冲洗与压水试验

    3.3.1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雄幕 灌浆时,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冲洗压 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MPa;冲洗时间至回水清净 时止,并不大于20min。 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各灌浆孔可在灌浆前全孔进行 三次裂隙冲洗

    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MPa;冲洗时间至回水清净 时止,并不大于20min。 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各灌浆孔可在灌浆前全孔进行 一次裂隙冲洗。 5.3.2惟幕灌浆先导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按附录B 执行。 5.3.3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惟 幕灌浆时,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宜进行简易压水试验,按附录B执 行。简易压水试验可与裂隙冲洗结合进行。 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前可进行一次全孔简易压 水试验和孔底段简易压水试验。 5.3.4岩溶、断层、大型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 以及设计有专门要求地段的裂隙冲洗,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或通过 现场试验确定。对遇水后性能易恶化的地层,可不进行裂隙冲洗 和简易压水,也宜少做或不做压水试验

    5.3.2惟幕灌浆先导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按

    5.4灌浆方法与灌浆方式

    5.4.1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惟幕灌浆可选用自上而

    5.4.1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幕灌浆可选用自上而

    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 浆法。

    推水 或纯压式灌浆。当采用循环式灌浆法时,射浆管出口距孔底应不 大于50cm。

    5.4.6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注并待凝,待凝时间 宜少于24h,其余灌浆段灌浆结束后一般可不待凝。灌浆前孔 水、灌浆后返浆或遇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宜待凝,待凝时间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5.4.7先导孔各孔段可在进行压水试验后及时进行灌浆,也可在

    5.5.灌浆压力与浆液变换

    5.5.1、灌浆压力应根据工程等级、灌浆部位的地质条件和承受水 头等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拟定。重要工程的灌浆 压力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在施工过程中,灌浆压力可根据 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灌浆压力的改变应征得设计同意。 5.5.2采用循环式灌浆时,灌浆压力表或记录仪的压力变送器应 安装在灌浆孔孔口处的回浆管路上:采用纯压式灌浆时,压力表 或压力变送器应安装在孔口处的进浆管路上:压力表或压力变送 器与灌浆孔孔口的距离不宜大于5m。灌浆压力应保持平稳,宜测

    头等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拟定。重要工程的灌浆

    DL/T51482012

    续压力波动的平均值,最大值也应予以记录。 .5.3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灌浆压力的提升可采用分级 压法或一次升压法。

    5等六个比级,灌注时由稀至浓逐级变换。 灌注细水泥浆液时,浆液水灰比可采用2、1、0.6或1、0 6三个比级。

    成混合浆液、膏状浆液等,其浆液的成分、配合比以及灌注方 立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1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小,或注入率不变而 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2当某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浆时间已达 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采用浓 级的水灰比。 3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5.5.7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 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5.8灌浆过程的控制也可采用灌浆强度值(GIN)等方注

    其最大灌浆压力、最大单位注入量、灌浆强度指数、浆液配合日 藿浆过程控制和灌浆结束条件等,应通过试验确定。

    5.6.1孔口封闭灌浆法适用于块状、厚层或高倾角岩层的高压灌 浆,其他地质条件或灌浆压力较低的灌浆工程可参照应用。 5.6.2灌浆孔孔径宜为56mm~76mm,自上而下分段钻进,分段 灌奖

    5.6.3各孔孔口管段(即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浆

    5.6.3各孔孔口管段(即混凝士

    /T51482012

    5.6.4孔口管埋入岩体的深度应根据最大灌浆压力和岩体特性确 定。最大灌浆压力为5MPa时,孔口管埋入岩体的深度不宜小于2m。 5.6.5孔口管段以下3或4个灌浆段,段长宜短,灌浆压力递增 宜快:再以下各段段长宜为5m,按设计最大灌浆压力灌注。 5.6.6孔口封闭器应具有良好的耐压和密封性能,灌浆过程中灌 浆管应能灵活转动和升降。 5.6.7灌浆管的外径与钻孔孔径之差宜为10mm~20mm,若用钻 杆作为灌浆管,应采用外平接头连接。各段灌浆时,灌浆管应深 入灌浆段底部,管口离孔底的距离应不大于50cm。 5.6.8各孔段的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可按照本章第5.3节的规 定执行。 5.6.9灌浆浆液宜采用多级水灰比,其比级设置及变换原则,可 按照本章第5.5.4条、第5.5.6条的规定执行。 5.6.10灌浆过程中应保持灌浆压力和注入率适应。一般情况下 宜来用中等以下注入率灌注,当灌浆压力大于4MPa时,注入率 宜小于10L/min。同一部位不宜聚集多台灌浆泵同时灌浆。 5.6.11灌浆过程中应经常转动和上下活动灌浆管,回浆管宜有 15L/min以上的回浆量,防止灌浆管在孔内被水泥浆凝住。

    5.7.1惟幕灌浆孔的终孔段,其透水率或单位注灰量大于设计规 定值时,钻孔宜继续加深。 5.7.2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 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闻款、待凝等方法进行处理 5.7.3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应阻塞串浆孔,待灌浆孔灌浆结 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或灌浆。如注 入率不大,且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一泵一孔同时灌浆。

    5.7.4灌浆必须连续进行,

    1应尽快恢复灌浆,否则应立即冲洗钻孔,再恢复灌浆。若 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行扫孔,再恢复灌浆。 2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如注 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即可采用中断前水泥浆的比级继续灌注: 加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小较多,应逐级加浓浆液继续灌注:如注 入率较中断前减小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则应采取补 救措施。

    根据痛水情况,可选用下列猎施综合处理: 1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 2 缩短灌浆段长。 3 提高灌浆压力。 4 改用纯压式灌浆。 5 灌注浓浆。 6 灌注速凝浆液。 7 屏浆。 8 闭浆。 9 待凝。 5.7.6 灌浆段注入量大而难以结束时,可选用下列措施进行处理: 1 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 2 灌注速凝浆液。 3灌注混合浆液或膏状浆液。 5.7.7对溶洞灌浆,应查明溶洞充填类型、规模和渗流情况,采 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1溶洞内无充填物时,根据溶洞大小和地下水活动程度,可 泵入高流态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或投入级配骨料再灌注水泥砂浆、 混合浆液、膏状浆液,或进行模袋灌浆等。 2、溶洞内有充填物时,根据充填物类型、特征以及充填程度 可采用高压灌浆、高压旋喷灌浆等措施。灌浆注入量大时,可按

    照本章第5.7.6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5.7.8灌浆过程中如回浆变浓,可选用下列措施进行处理 1适当加大灌浆压力。 2换用同水灰比的新浆灌注,若效果不明显,则继续灌注 30min后结束。 3改用分段卡塞法灌注。 4若回浆变浓现象普遍,则应研究改用细水泥浆、水泥膨润 土浆或化学浆液灌注。 5.7.9灌浆过程中,为避免射浆管被水泥浆凝住在钻孔中,可选 用以下施进行处理: 1按照本章第5.6.11条的规定进行操作。 2如灌浆已进入结束条件的持续阶段,可改用水灰比为2 或1的较稀浆液灌注。 3条件允许时,改为纯压式灌浆。 4如射浆管已被凝住,应立即放开回浆阀门,强力冲洗孔 尽快提升钻杆。 5.7.10灌浆孔段遇特殊情况时,无论采用何种措施进行处理,其 复灌前均应进行扫孔,复灌后应达到规定的结束条件。

    5.8.1各灌浆段灌浆的结束条件应根据地质和地下水条件、浆液 性能、灌浆压力、浆液注入量和灌浆段长度等确定。一般情况下, 当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iL/min后,继续灌注 30min,即可结束灌浆。 当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流速大、浆液注入量较大、灌浆压 力较低时,持续灌注的时间应延长:当岩体较完整、浆液注入量 较小时,持续灌注的时间可缩短。 5.8.2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应使用水灰比为0.5的浆液置换孔内 稀浆或积水,采用全孔灌浆法封孔。

    DL/T51482012

    5.9.1搭接唯幕罐浆应布置在主唯幕连接部位,搭接椎幕孔的排数 不宜少于主唯幕孔的排数,通常布置2排或3排,孔距宜与主雌幕 灌浆孔一致,孔向水平或下倾,孔深应穿过主惟幕上游排。相应部 位的上层主惟幕孔深入至下层灌浆隧洞底板高程以下应不小于5m。 5.9.2搭接惟幕灌浆宜在隧洞围岩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完成后 主惟幕灌浆施工前进行,也可在主雄幕灌浆完成后进行。 5.9.3搭接雌幕孔可采用风钻或其他类型的钻机钻进,终孔直径 不宜小于3&mm,孔位、孔向和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 5.9.4搭接唯幕灌浆孔钻孔结束后,应使用水或压缩空气冲净孔 内的岩粉、渣屑。灌浆前应便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冲洗时间 至回水清净时止,或不大于20min。冲洗水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 80%,并不大于1MPa 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时,是否需要冲洗以及如何冲洗 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5.9.5可在各序孔中选取不少于5%的灌浆孔在灌浆前进行简易 压水试验。简易压水试验可结合裂隙冲洗进行。 5.9.6搭接惟幕灌浆可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或分段灌浆法,纯压 式灌浆,排内分为二序施工。 5.9.7灌浆宜采用单孔灌浆的方法,在注入量较小地段,同一序 灌浆孔也可并联灌浆,并联灌浆的孔数不宜多于3个。 5.9.8搭接惟幕灌浆的压力一般可为1.0MPa~2.0MPa,如在主惟 幕灌浆之后施工,灌浆压力应取大值。 5.9.9搭接惟幕灌浆的浆液水灰比可采用2、1、0.8、0.5四个比 级,由稀至浓变换,按本章第5.5.6条的规定执行。 5.9.10搭接雄幕灌浆结束条件为: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 入率不大于1L/min后,继续灌注30min。

    5.10.1唯幕灌浆工程的质量应以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 对施工记录、施工成果资料和检验测试资料的分析,进行综合评定。 5.10.2幕灌浆检查孔应在分析施工资料的基础上,在下述部位 布置: 1 幕中心线上。 2 断层、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强岩溶等地质条件复杂的 部位。 3未序孔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 4钻孔偏斜过大、灌浆过程不正常等经分析资料认为可能对 幕质量有影响的部位。 5.10.3雌幕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可为灌浆孔总数的10%左右, 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工程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 5.10.4惟幕灌浆检查孔应采取岩芯,绘制钻孔柱状图。岩芯应全 部拍照,重要岩芯应长期保留。 5.10.5雌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d后自 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试验采用单点法,按附录B执行。 5.10.6搭接惟幕灌浆质量的检查可在搭接雌幕施工完成7d后, 或搭接惟幕和主幕灌浆全部完成后一并进行,检查孔的数量可 为搭接惟幕灌浆孔数的3%~5%,防渗标准与主椎幕相同。 5.10.7雌幕灌浆工程质量的评定标准为:经检查孔压水试验检 查,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的透水率的合格率为100%,其余 各段的合格率不小于90%,不合格试段的透水率不超过设计规定 的150%,且不合格试段的分布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评为合格。 5.10.8雌幕灌浆孔封孔质量应进行孔口封填外观检查和钻孔取 芯抽样检查,封孔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5.10.9检查孔检查工作结束后,应按第5.4节和第5.8.2条的规定进 行灌浆和封孔。

    6.1.1本章规定了混凝土坝、土石坝、水电站厂房等工程的深度 不大于15m的基岩固结灌浆的施工技术要求。深层固结灌浆和高 压固结灌浆施工应按照本标准第5章惟幕灌浆的有关规定执行。 6.1.2固结灌浆宜在有盖重混凝王的条件下进行,盖重混凝土的 厚度可为1.5m~3m,盖重混凝土应达到50%设计强度后方可开 始钻孔灌浆。 对于土石坝,固结灌浆应在防渗体基础混凝土盖板或喷混凝 士护面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6.1.3需在无盖重条件下进行固结灌浆时,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 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基面表层岩体灌浆质量。 6.1.4固结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灌浆孔排与排之间和 同一排孔与孔之间,可分为二序施工,也可只分排序,不分孔序 或只分孔序,不分排序。 6.1.5工程必要时,应安设拾动监测装置,在灌浆过程中进行拾 动监测和记录,抬动值应在设计充许范围内。 6.1.6安排总体工程进度时,应对固结灌浆和混凝土浇筑、土方 填筑的时间作统筹安排。

    6.2钻孔、钻孔冲洗与压水试验

    2.1固结灌浆孔应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选用适宜的钻机和钻 进。当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时,孔径不宜小于38mm。 2.2灌浆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宜大于10cm,钻孔方向、

    6.2.2灌浆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宜大于10cm,钻孔方向、孔

    6.2.2灌浆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宜大于10cm,钻孔方向、孔

    深应满足设计要求。当钻孔需穿透盖重混凝土或其他结构物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钻断钢筋、预埋件等,必要时应埋设导向管。 6.2.3灌浆孔或灌浆段在钻进完成后,应使用大水流或压缩空气 冲洗钻孔,排除孔内的岩粉、渣屑,孔底沉积厚度应不大于20cm。 6.2.4灌浆孔或灌浆段在灌浆前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冲 洗压力采用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MPa;冲洗时间至回水 清净时止,或不大于20min。 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对裂隙冲洗有特殊要求时,冲洗方法应通 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6.3.1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固结灌浆可选用全孔 次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镀锌电焊网标准,也可采 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或综合灌浆法。

    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或综合灌浆法。 6.3.2灌浆孔的基岩灌浆段长不大于6m时,可采用全孔一次灌 浆法:大于6m时,宜分段灌注。灌浆孔孔深不大于20m,且安 各灌浆段长度可采用5m~6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短或加 长,但应不大于10m。 6.3.3固结灌浆可采用纯压式,也可采用循环式。灌浆塞宜安装 在盖重混凝土与基岩接触的部位。当采用循环式灌浆时,射浆管 出口与孔底的距离不大于50cm。 6.3.4灌浆孔宜单孔进行灌注。对相互串浆的灌浆孔,可并联灌 注,并联孔数应不多于3个:但软弱地质结构面和结构敏感部位 不宜进行多孔并联灌浆。

    定。接触段灌浆压力不宜大于0.3MPa。以下各段灌浆时,灌炭

    宜安设在基岩中,灌浆压力可适当增大。灌浆压力宜分级升高。 应严格控制灌浆压力和注入率,防止混凝土结构物或岩体抬动。 6.3.6固结灌浆的浆液水灰比可采用2、1、0.8、0.5四个比级, 开灌浆液水灰比可选用2,其浆液变换原则可按照本标准第5.5.6 条的规定执行。经试验论证,也可采用单一比级的稳定性浆液。 6.3.7固结灌浆施工中特殊情况的处理,可按照本标准第5.7节 的规定执行。 6.3.8各灌浆段灌浆的结束条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 定。一般情况下,当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 1L/min后,继续灌注30min,即可结束灌浆。

    定。一般情况下,当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 lL/min后,继续灌注30min,即可结束灌浆。 6.3.9固结灌浆孔封孔可采用导管注浆法或全孔灌浆法

    6.4.1固结灌浆工程的质量检查宜采用检测岩体弹性波波速的方 法,检测时间可在灌浆完成14d以后,检测的仪器和方法应符合 DLT5010《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的要求,检香孔的数量和布 置、岩体波速提高的程度应由设计规定 6.4.2固结灌浆工程的质量检查也可采用钻孔压水试验的方法, 检测时间可在灌浆完成7d或3d以后,检查孔的数量不宜少于灌 浆孔总数的5%。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按附录B执行。工程质 量合格标准为:单元工程内检查孔试段合格率应在85%以上,不 合格孔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150%,且不集中。 6.43声波测试孔、压水试验检查孔完成检测工作后,应按本章 前述规定进行灌浆和封孔。

    7.1.1本章规定了水工隧洞各种灌浆的施工技术要求,竖井、斜 井等其他地下洞室的灌浆可参照执行。 7.1.2隧洞混凝土衬砌段的灌浆,应按先回填灌浆后固结灌浆 的顺序进行。回填灌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70%设计强度后进 行锅炉标准,固结灌浆宜在该部位的回填灌浆结束7d后进行。当隧洞中 布置有惟幕灌浆时,应按照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和幕灌浆的 顺序施工。 7.1.3隧洞钢板衬砌段各类灌浆的顺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钢衬 接触灌浆宜在衬砌混凝士浇筑结束60d后进行。

    7.1.3隧洞钢板衬砌段各类灌浆的顺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钢衬

    7.2.1顶拱回填灌浆应分成区段进行,每区段的长度不宜大于3 个衬砌段。区段的端部应在混凝土施工时封堵严实。 7.2.2回填灌浆孔应布置在隧洞顶拱中心线上和两侧。灌浆孔拥 距可为3m~6m,每排可为1孔~3孔。 7.2.3回填灌浆孔在素混凝土衬砌中宜直接钻进,在钢筋混凝士土 衬砌中宜在浇筑时埋设回填灌浆管。钻孔孔径不宜小于38mm, 孔深应钻透空腔或进入围岩10cm。 混凝土厚度和混凝土与围岩之间的空隙尺寸应进行记录。

    ....
  • 相关专题: 水泥灌浆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