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 62-201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浆液通过射浆管注入到孔段底部,部分浆液渗入到岩体裂阴 中,部分浆液通过回浆管返回,保持孔段内的浆液呈循环流动状 态的灌浆方式。
浆液通过管路注入到孔段内和岩体裂隙中,不再由孔段内返 回的灌浆方式。
一种灌浆工程的设计和控制方式,这种方式提出一个灌 度指数(GIN)机电标准规范范本,以此作为各个孔段灌浆过程的控制和结束务
2.0.10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从上向下逐段进行钻孔,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 底的灌浆方法
2.0.11自下面上分段灌浆法
将灌浆孔一一次钻进到设计深度:然后自孔底开始往上逐 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口的灌浆方法
在钻孔的某些部位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另一些部位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的方法。
在钻孔孔口安装孔口管,自上而下分段进行钻孔和灌浆 段灌浆时都在孔口连接孔口封闭器下人射浆管进行循环式灌 方法。
0.14套阀管灌浆法slceveg
在覆盖层中钻孔在孔内置人套阀管并在管外环状空隙充填 氏强度浆体,在套阀管内使用灌浆塞进行灌浆的方法。
灌浆工程中,用于查明验证或补充灌浆区域地质资料的,最 先施工的少数灌浆孔。
利用水泵或水柱自重,将清水压入钻孔试验段,根据一定时 同内压人的水量和施加压力大小的关系,计算岩体相对透水性和 了解裂隙发育程度的试验
2.0.17简易压水试验simplewaterpressuretest
一种试验时间较短、精确度较低的压水试验,其自的是了解 藿浆施工过程中岩体透水性变化的趋势。
2.0.18注水试验iniection test
通过向覆盖层的钻孔中连续注水,测定注水量、注水水位与 时间的关系,从而计算覆盖层透水性的试验
灌浆段的灌浆工作达到结束条件后,为使已灌人的浆液加速 凝固、提高强度,继续使用灌浆泵对灌浆孔段内的浆液施加压力 的措施。
2.0.20 闭浆 measurements for keeping stage closed
灌浆段的灌浆工作结束后,为防止灌入孔段和裂隙内的浆氵 在地下水压力、地层压力或浆液自重作用下由孔口溢出,使用 聚塞或孔口封闭器继续保持孔段封闭状态的措施
灌浆压力不小于3MPa的水泥灌浆
水泥浆液中所含的水与水泥成分数量的比值。我国通常使用 质量(重量)比,用数字或分式表示。同样,水与固相材料(水 泥、黏土、粉煤灰等)的比值称为水固比
覆盖在基岩之上的各种成因的松散堆积、沉积物地层。本标 准主要指适宜于灌浆处理的砂卵砾石层、砂王层和人工填筑的碎 石土层等,
3。1。1灌浆工程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地质条 牛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因素确定。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 酸盐或复合硅酸盐水泥。当有抗侵蚀或其他要求时,应使用特和 水泥。 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灌浆时浆液水灰 比不宜大于1。
3。1.2灌浆用水泥的品质应符合GB175或所采用的其他水泥
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和雌幕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 32.5或以上,坝体接缝灌浆、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 级可为42.5或以上。 唯幕灌浆、坝体接缝灌浆和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细度宜 为通过80u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 3。1。3灌浆用水泥应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不 应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
3。1。4灌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
缝灌浆和岸坡接触灌浆宜使用普通水泥浆液。在特殊地质条件下 或有特殊要求时,根据需要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可使用下列 类型浆液: 1细水泥浆液,系指十磨细水泥浆液、超细水泥浆液,湿 磨细水泥浆液。 2水泥基混合浆液:系指掺有掺合料的水泥浆液,包括黏 土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水泥砂浆等。 3稳定浆液,系指掺有稳定剂,2h析水率不大于5%的水
泥浆液。 4膏状浆液,系指以水泥、黏土为主要材料的初始塑性屈 服强度大于50Pa的混合浆液。 5其他浆液。 3.1.6覆盖层灌浆材料应根据覆盖层的地层组成、透水性、地 下水流速、灌浆材料来源和灌浆目的等要求,通过室内浆材试验 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可使用下列类型浆液: 1水泥基浆液,包括普通水泥浆、细水泥浆、黏土(膨润 土)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矿渣粉水泥浆、水泥砂浆、水玻璃 水泥浆等。 2黏土浆、膨润浆:或掺人丁胶凝材料的黏土浆、膨润 土浆。 3化学浆液,如水玻璃类、内烯酸盐类、沥青等。 4其他浆液 3.1.7根据灌浆需要,灌浆浆液或浆液组成部分的材料应满足 下列要求: 1灌浆用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4,黏粒(粒径小于 0.005mm)含量不宜少于25%,含砂量不宜大于5%,有机物 含量不宜大于3%。黏土宜采用浆液的形式加人,并筛除大颗粒 和杂物。 2灌浆用膨润土,其品质指标应符合GB/T5005的规定。 3灌浆用粉煤灰,根据工程需要可使用工级或Ⅱ级粉煤灰, 其品质指标应符合DL/T5055的规定。 4灌浆采用的砂应为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粒径不 宜大于1.5mm。 5根据灌浆需要,在浆液中加人的其他掺合料,应通过室 内试验或现场试验确定。 38一相湿滋重带一可左水湿妆游中加下列外加剂
2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奈系高效减水剂、聚 羧酸类高效减水剂等。 3稳定剂,膨润土及其他高塑性黏土等。 4其他外加剂。 3.1.9各类浆液中加人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性能及数量, 应根据工程情况和灌浆目的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 定。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SD108或DL/T5100的有关规定。 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宜以水溶液状态加人。膨润土宜加水润 胀后再加人。
应根据工程情况和灌浆目的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 定。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SD108或DL/T5100的有关规定。 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宜以水溶液状态加入。膨润土宜加水润 张后再加入。
3.1.10普通水泥浆液可不进行室内试验。其他
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下列性能试验: 1掺合料(或细水泥)的细度和颗分曲线。 2浆液的流动性或流变参数。 3浆液的密度、析水率或沉降稳定性 4浆液的凝结时间或丧失流动性时间 5浆液结石的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渗 透系数、渗透破环比降。 6其他试验 3.1。11灌浆浆液在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温度、密度、析水率和 漏斗黏度等性能的检测,发现浆液性能偏离规定指标较大时,应 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浆液主要性能现场检测方法见附录A。
。2.1制浆机的技术性能应与所搅拌浆液的类型、特性相适应: 保证能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高速制浆机的搅拌转速应不小于 200r/min。
保证能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高速制浆机的搅拌转速应不小于 1200r/min。 3.2.2灌浆泵的技术性能应与所灌注的浆液的类型、特性相适 应。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压力波动范围 宜小于灌浆压力的20%,排浆量能满足灌浆最大注入率的要求。 为减小灌浆泵输出压力的波动,宜配置空气蓄能器
立。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压力波动范围 宜小于灌浆压力的20%,排浆量能满足灌浆最大注人率的要求。 为减小灌浆泵输出压力的波动,宜配置空气蓄能器
3.2.3灌浆管路应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应能承受1.5倍的最 大灌浆压力。灌浆泵到灌浆孔口的输浆管长度不宜大于30m 3.2.4灌注膏状浆液和沥青等高凝聚力浆液时,宜根据浆液特 性选择制浆与灌浆设备。灌浆管路直径宜大,长度宜短。 3.2.5灌浆塞应与所采用的灌浆方法、灌浆压力、灌浆孔孔径 及地质条件相适应,可选用挤压膨胀式橡胶灌浆塞或液(气)压 式胶囊灌浆塞。灌浆塞应有良好的胀和耐压性能,在最大灌浆 压力下能可靠地封闭灌浆孔段,并应易于安装和拆卸
3。2。3灌浆管路应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应能承受1。5倍的最 大灌浆压力。灌浆泵到灌浆孔口的输浆管长度不宜大于30m 3.2。4灌注膏状浆液和沥青等高凝聚力浆液时,宜根据浆液特 性选择制浆与灌浆设备。灌浆管路直径宜大,长度宜短。
3.2.5灌浆塞应与所采用的灌浆方法、灌浆压力、灌
及地质条件相适应,可选用挤压膨胀式橡胶灌浆塞或液(气) 式胶囊灌浆塞。灌浆塞应有良好的膨胀和耐压性能,在最大灌光 压力下能可靠地封闭灌浆孔段,并应易于安装和拆卸
3。2。6灌浆管路阀门应采用可承受高压水泥浆液冲蚀的耐磨灌
3.2。6灌浆管路阀门应采用可承受高压水泥浆液冲蚀的耐磨 浆阀门。
力表的量程最大标值宜为最大灌浆压力的2~2.5倍。压力表与 管路之间的隔浆装置传递压力应灵敏无碍
记录仪的技术性能和安装使用的基本要求应符合工程的需要以及 DL/T5237的规定,灌浆记录 的校验应遵循SL509的规定
3.2.9集中制浆站的制浆能力应满足灌浆高峰期所有机组用浆 需要,并应配备防尘、除尘设施。当浆液中需加人掺合料或外加 剂时,应增设相应的设备。
3.2.10所有灌浆设备应注意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 并应有备用量。
3。2。10所有灌浆设备应注意维护保养,保证其止常
.L.II 水片 压刀衣、催永记习 仪(包括流量计、压力计等)以及其他监测试验仪表,应定期进 行校验或检定,保持量值准确,
3.3.1制浆材料应按规定的浆液配比计量,计量误差应小于 5%。水泥等固相材料宜采用质量(重量)称量法计量。 3。3。2膨润土、黏土加人制浆前宜进行浸泡、润胀。或强力高 速搅拌,充分分散黏土颗粒。
速搅拌,充分分散黏土颗粒。
3.3.3水泥浆液宜采用高速搅
3。3。3水泥浆液宜采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拌制,水泥浆液的搅拌 时间不宜少于30s。 拌制水泥黏土(膨润土)浆液时宜先加水、再加水泥拌成水 泥浆,后加黏土浆液搅拌。加黏土浆液后的拌制时间不宜少于 2min。如使用黏土(膨润土)直接搅拌成浆时:应先制成黏士 膨润土)浆液,再加人水泥充分搅拌。 细水泥浆液和稳定浆液应使用高速搅拌机拌制并加入减水 剂,搅拌时间不宜少于60s。 膏状浆液应使用大扭矩的搅拌机,搅拌时间应结合浆液配比 通过试验确定。 沥青等其他浆液的搅拌设备和搅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3.3.4各类浆液应搅拌均匀,使用前应过筛。浆液自
完的时间,细水泥浆液不宜大于2h,水泥浆不宜大于4h,水氵 黏土浆不宜大于6h,其他浆液的使用时间应根据浆液的性能 验确定。
3.3.5浆液宜采用集中制浆站拌制
液,输送到各灌浆地点调配使用。输送浆液的管道流速宜为 1.4~2。0m/s。各灌浆地点应测定从制浆站或输浆站输送来的浆 液密度,然后调制使用
3.3。6应对浆液密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保
3.3。6应对浆液密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保持势 液性能符合工程要求
4。0.1下列工程应进行现场灌浆试验: 11级、2级水工建筑物基岩雌幕灌浆、覆盖层灌浆。 2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1级、2级水工建筑 3其他认为有必要进行现场试验的灌浆工程。 4.0.2现场灌浆试验宜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或招标设计阶段进 行。试验应包含下列任务: 1试验论证本工程拟采用灌浆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施 工效果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2试验评价雌幕灌浆后地基的渗透性和抗渗透破坏能力, 固结灌浆后地基的物理学特性与渗透性·探索受灌地层的灌浆 特点、单位注人量大小、抬动变形特性等。 3推荐合理的灌浆布置,如灌浆孔排数、排距、孔距、孔 深等。 4推荐适宜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灌浆压力、灌浆材料、 浆液配比与浆材性能,适宜的水灰比。 5试验确定工程重大地质缺陷的灌浆处理措施。 6研究适合本工程特点与要求的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为编制灌浆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制定验收评价标准提供技术 依据。 7为施工工效、进度、工程造价分析及灌浆工程优化等提 供依据
4.0.3试验场地选择与试验方案确定时,应综合考虑下
1试验场地应具有代表性。选取的试验场地应能充分反映 际施工的地质条件,当存在多个性状不同的地质单元或复杂地 县时,应视情况布置多个试区和进行多组试验
2研究试验工程与后期建设工程的结合问题。当在工程建 设部位进行试验时,应对试验工程的利用及与永久工程灌浆的衔 接做好安排,且不宣进行破坏性检查;当可能对建筑物或地基产 生不利影响时,应另选试验地点。 3试验方案应符合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试验项目、组 (孔)数、辅助检查与测试、室内试验等应与试验研究的目标要 求相适应,满足获取所需的数据支持与依据。试验程序安排应合 理,满足工程总体进度要求。 4试验场地施工干扰少,水电、交通方便,辅助工程量小 4。0。4试验施工完成后应留有必要的时间进行灌浆效果的测试 并提出专项测试报告 。0.5对灌浆试验的全过程,包括实施的每个步骤或每道工序 应做详细、准确的记录 4。0。6试验完成后,应按照试验的目的和要求对全部试验成果 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元整的灌浆式验报告。 4。0.7在施工前或施工初期,宜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其目的 是验证灌浆工程施工详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调试运行钻孔灌 收旅工玄炫编
5。1。1本章规定适用于水工建筑物一般基岩惟幕灌浆的施工 全强风化岩层、大型岩溶充填物、宽大软弱构造带等的灌浆处理 还应参照第10章“覆盖层灌浆”的有关规定。 5。1。2水库蓄水前,应完成蓄水初期最低库水位以下的雌幕灌 浆并检查合格;水库蓄水或阶段蓄水过程中,应完成相应蓄水位 以下的雌幕灌浆并检查合格。
1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厚度达到设计规定的盖重厚度要求。 上部结构混凝土厚度较小的部位(趾板、压浆板、心墙底板、岸 坡坝段、尾坎等),须待混凝土浇筑达到其完建高程和设计强度, 压浆板、趾板等加固锚杆砂浆达到设计强度;防渗墙与覆盖层下 惟幕灌浆时,达到相应设计规定。 2相应部位的基岩固结灌浆、混凝土坝底层灌区接缝灌浆 岸坡接触灌浆完成并检查合格。 3相应部位灌浆平洞的挖、混凝土衬砌(或喷锚支护) 回填灌浆、围岩固结灌浆完成并检查合格。 4灌浆区邻近30m范围内的勘探平洞、大口径钻孔、断 (夹)层等地质缺陷的开挖、清理、混凝土回填、灌浆等作业完 成,影响灌浆作业的临空边坡锚固、支护完成并检查合格。
5。1。4进行工程总体进度安排时,应对雌幕灌浆(含搭接幕
灌浆)及与其相关的混凝十浇筑、岸坡接触灌浆、灌浆平洞与弓 水洞衬砌、导流洞封堵等的施工时间做好统筹安排。 5。1。5灌浆前,应查明灌浆区内已布设的各种监测仪器、电缆 管线、止水片、锚杆、钢筋等设施的具体位置,当灌浆孔位放样 出现与上述设施相矛盾或潜在矛盾时,应适当调整灌浆孔位或孔
管线、止水片、锚杆、钢筋等设施的具体位置,当灌浆孔位放样 出现与上述设施相矛盾或潜在矛盾时,应适当调整灌浆孔位或孔
向。灌浆过程中,应对上述设施进行妥善保护
过程中,应对上述设施进行妥善
5。1。6雌幕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由三排孔组成
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孔,后灌注中间排孔,每 排孔可分为二序。由两排孔组成的惟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后灌 注上游排孔,每排孔可分为二序或三序。单排孔雌幕应分为三序 灌浆。
5.1.7在雌幕的先灌排或主
在一序孔中选取,其间距宜为16~24m,或按该排孔数的10% 布置。岩溶发育区、岸坡卸荷区等地层性状突变部位先导孔宜适 当加密。
5。1。8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惟幕灌
浆时,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以及后序排的第次序孔 与其相邻部位前序排的最后次序孔之间,在岩右中钻孔灌浆的高 差不应小于15m。
差不应小于15m。 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进行雌幕灌浆时,相邻的前序孔灌 浆封孔结束后,后序孔方可进行钻进,但24h内不应进行裂隙润 洗与压水试验
5。1。9混凝土防渗墙下基岩幕灌浆宜采用自上而下
法或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不宜直接利用墙体内预理灌浆管作为 孔口管进行孔口封闭法灌浆
浆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方可钻进
5.1。11工程必要时,应安设抬动监测装置,在灌浆过程中
5。2.1雌幕灌浆孔的钻孔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灌浆方法与钻 孔要求确定。当采用自上而下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时,宜采 用回转式钻机和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当采用自下而上灌 浆法时,可采用回转式钻机或冲击回转式钻机钻进
5.2.2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不应大于10cm,孔深不应小 于设计孔深,实际孔位、孔深应有记录。
5.2.2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不应大于10cm,孔深不应小 于设计孔深,实际孔位、孔深应有记录。 5.2.3幕灌浆中各类钻孔的孔径应根据地质条件、钻孔深度、 钻孔方法、钻孔要求和灌浆方法确定。灌浆孔以较小直径为宜
钻孔方法、钻孔要求和灌浆方法确定。灌浆孔以较小直径为宜, 但终孔孔径不宜小于Φ56mm;先导孔、质量检查孔孔径应满足 获取岩芯和进行测试的要求。
5.2.4幕灌浆中的各类钻孔均应分段进行孔斜测量。垂直的
5.2.4雌幕灌浆中的各类钻孔均应分段进行孔斜测量。垂直的
或顶角不大于5°的钻孔,孔底的偏差不应大于表5.2.4的规定 如钻孔偏斜值超过规定,必要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5.2.6灌浆孔或灌浆段及其他各类钻孔
及时进行钻孔冲洗。钻孔冲洗一般采用天流量水流冲洗。冲洗 后,孔(段)底残留物厚度不应大于20cm。 遇页岩、黏土岩等遇水易软化的岩石时,可视情况采用压缩 空气或泥浆进行钻孔冲洗
。2。7当施工作业暂时中止时,孔口应妥加保护,防止流进污 水和落人异物
卡钻、塌孔、掉块、钻速变化、回水变色、失水、涌水等异常情 兄时,应详细记录。
5.3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
5。3.1采用目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和孔口封团法进行雌幕灌浆时, 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应进行裂隙冲洗。裂隙冲洗宜采用压力水冲 洗,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天于1MPa,冲洗时间 至回水澄清时止或不大于20min。 当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可在灌浆前对全孔进行一次 裂隙冲洗。
5.3。2雌幕灌浆先导孔、质量检查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
5.3.4岩溶、断层、天型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地质条件复杂地
区,以及设计有专门要求地段的裂隙冲洗,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或按设计要求执行。对遇水后性能易恶化的地层,可不进行裂隙 冲洗,且宜少做或不做压水试验
5.4灌浆方法和灌浆方式
5.4。1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唯幕灌浆可选用自上 而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及孔口封闭 灌浆法。
用循环式灌浆或纯压式灌浆。当采用循环式灌浆法时,射浆管应 下至距孔底不大于50cm。
5.4.3幕灌浆段长宜为5~6m,具备一定条件时可适
二 长,但最长不应大于10m,岩体破碎、孔壁不稳时灌浆段长应 缩短。混凝土结构和基岩接触处的灌浆段(接触段)段长宜
5。4。4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第1段(接触段)灌
灌浆塞宜跨越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安放;以下各段灌浆塞应阻塞 在灌浆段段顶以上50cm处,防止漏灌。 5。4。5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如灌浆段的长度因故超过 10m,对该段灌浆质量应进行分析,必要时宜采取补救措施 5。4。6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注并待凝,待凝时间 不宜少于24h,其余灌浆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但灌浆前孔口 涌水、灌浆后返浆等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应待凝。待凝时间应根 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灌浆塞宜跨越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安放;以下各段灌浆塞应阻塞 在灌浆段段顶以上50cm处,防止漏灌
5.4。6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注并待凝,待凝时间 不宜少于24h,其余灌浆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但灌浆前孔口 涌水、灌浆后返浆等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应待凝,待凝时间应根 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5.4。7先导孔各孔段宜在进行压水试验后及时进行灌浆,也可
在全孔压水试验完成后自下而上分段灌浆
5.4。8不论灌前透水率大小,各灌浆段均应按技术要求进行
5。5。1灌浆压力应根据工程等级、灌浆部位的地质条件、承受 水头等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拟定。重要工程的灌浆 压力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施工过程中,灌浆压力可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调整。灌浆压力的改变应征得设计同意。
5.5.2采用循环式灌浆时,灌浆压力表或记录仪的压力变送器
应安装在灌浆孔孔口处回浆管路上;采用纯压式灌浆时。压力表 或压力变送器应安装在孔口处进浆管路上。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 与灌浆孔孔口间的管路长度不宜大于5m。灌浆压力应保持平 稳,宜测读压力波动的平均值,最大值也应予以记录
5.5.3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灌浆压力的提升可采用分级 升压法或次升压法。升压过程中应保持灌浆压力与注人率相适 应,防止发生抬动变形破坏。
5。5。3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灌浆压力的提升可采用
级,细水泥浆液水灰比可采用3、2、1、0。5四级,灌注时由称
级,细水泥浆液水灰比可采用3、2、1、0.5四级,灌
至浓逐级变换。开灌水灰比根据各工程地质情况和灌浆要求确 定,采用循环式灌浆时,普通水泥浆可采用水灰比5。细水泥浆 可采用3;采用纯压式灌浆时,开灌水灰比可采用2或单一比级 的稳定浆液。
5.5.5特殊地质条件下(如洞穴、宽大裂缝、松散软
经试验验证后,可采用稳定浆液、膏状浆液进行灌注。其浆液的 成分、配比以及灌注方法应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 确定。
5.5.6当采用多级水灰比浆液灌注时,浆液变换应符合下列 原则:
5。5。6当采用多级水灰比浆液灌注时,浆液变换应符合下列
1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人率持续减少时,或注入率不 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应改变水灰比。 2当某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时,或灌浆时间已达 30min时,而灌浆压力和注人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 浓一级水灰比。 3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5.5.7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 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5。5.8灌浆过程的控制也可采用灌浆强度值(GIN)等方法进
行,其最大灌浆压力、最大单位注入量、灌浆强度指数、浆液配 比、灌浆过程控制和灌浆结束条件等,应经过试验确定。
5.6。1孔口封闭法适用于块状、厚层、高倾角岩层等地层的高 压灌浆,当应用于软弱破碎岩石地基或覆盖层时,应按10.3节 的规定执行。
与灌浆,镶铸孔口管,并待凝48~72h
5.6。4孔口管埋人基岩的深度应根据最大灌浆压力和岩体特性 确定。采用5MPa以上高压灌浆时,孔口管埋人基岩的深度不应 小于2m,
5.6.5孔口管段以下2~3个灌浆段,段长宜短,灌浆压力递增 宜快,再以下各段段长宜为5m,按设计最大灌浆压力灌注。 5.6。6孔口封闭器应具有良好的耐压和密封性能,灌浆管应能 在灌浆过程中灵活转动和升降
5.6.5孔口管段以下2~3个灌浆段,段长宜短,灌浆压力递增
5.6.7灌浆管的外径与钻孔孔径之差宜为10~20mm,若用钻
杆作为灌浆管,应采用外平接头连接。各段灌浆时灌浆管应深人 灌浆段底部,管口离孔底的距离不应大于50cm。
5.7.1雌幕灌浆孔终孔段的透水率或单位注人量大于设计规定 值时,其灌浆孔宜继续加深。
5。7。2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 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待凝、复灌等 方法进行处理,
5.7.3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应阻塞串浆孔,待灌浆孔灌浆 结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扫孔、冲洗、灌浆。如注入率不大,且 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也可一泵一一孔同时灌浆。 5.7.4灌浆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5.7.3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应阻塞串浆孔,待灌
结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扫孔、冲洗、灌浆。如注人率不大,且 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也可一泵一孔同时灌浆。
5.7.4灌浆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按下列原
1应尽快恢复灌浆。如无条件在短时间内恢复灌浆时,应 立即冲洗钻孔,再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行 扫孔,再恢复灌浆。 2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如注 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即可采用中断前水泥浆的比级继续灌注;如 注人率较中断前减少较多,应逐级加浓浆液继续灌注;如注入率 较中断前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采取补救措施。 5。7.5孔口有涌水的灌浆孔段,灌浆前应测记涌水压力和涌水 量,根据涌水情况,可选用下列措施综合处理: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 2 缩短灌浆段长 3 提高灌浆压力 4 改用纯压式灌浆。 5 灌注浓浆 6 灌注速凝浆液。 7 屏浆 8 闭浆。 9 待凝。 10 复灌。
2缩短灌浆段长 3 提高灌浆压力 改用纯压式灌浆。 灌注浓浆 6 灌注速凝浆液。 7 屏浆, 闭浆。 9 待凝。 10 复灌。 5.7.6 灌浆段注人量大而难以结束时,应首先结合地勘或先导 孔资料查明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下列措施处理: 1 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 2灌注速凝浆液。 3灌注混合浆液或膏状浆液。 5.7.7对溶洞灌浆:应查明溶洞规模、发育规律、充填类型、 充填程度和渗流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1溶洞内无充填物时,根据溶洞大小和地下水活动程度, 可泵入高流态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或投人级配骨料再灌注水泥砂 浆、混合浆液、膏状浆液,或进行模袋灌浆等。 2溶洞内有充填物时,根据充填物类型、特征以及充填程
孔资料查明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下列措施处理: 1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 2灌注速凝浆液。 3灌注混合浆液或膏状浆液。 5.7.7对溶洞灌浆:应查明溶洞规模、发育规律、充填类型、 充填程度和渗流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1溶洞内无充填物时,根据溶洞大小和地下水活动程度: 可泵入高流态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或投人级配骨料再灌注水泥砂 浆、混合浆液、膏状浆液。或进行模袋灌浆等。 2溶洞内有充填物时。根据充填物类型、特征以及充填程
度,可采用高压灌浆、高压旋喷灌浆等措施。灌浆注入量 可按照5.7.6条规定处理。
度,可来用高压灌、高压喷灌等措施。灌泵注人 可按照5。7.6条规定处理。 5。7.8灌浆过程中如回浆失水变浓,可选用下列措施处理: 1适当加大灌浆压力。 2采用分段阻塞循环式灌注。 3 换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浆灌注。 4 加密灌浆孔。 5若回浆变浓现象普遍,上述处理措施效果不明显,应研 究改用细水泥浆、水泥膨润土浆或化学浆液灌注。 5。7。9灌浆过程中,为避免射浆管被水泥浆凝铸在钻孔中。可 选用下列措施处理: 1按照5.6。11条规定进行操作。 2如灌浆已进入结束条件的持续阶段,并仍为浓浆灌注时 可改用水灰比为2或1的较稀浆液灌注。 3条件充许时,改为纯压式灌浆。 4如射浆管已出现被凝住的征兆,应立即放开回浆阀门」 强力冲洗钻孔,并尽快提升钻杆。 5。7。10灌浆孔段遇特殊情况,无论采用何种措施处理,均应进
5.7.10灌浆孔段遇特殊情况通信标准,无论采用何种措施处理
行扫孔后复灌,复灌后应达到规定的结束条件
5.8.1各灌浆段灌浆的结束条件应根据地层和地下水条件、浆
5。8。1各灌浆段灌浆的结束条件应根据地层和地下水条件、浆 液性能、灌浆压力、浆液注入量和灌浆段长度等综合确定。应符 合下列原则: 1当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后: 继续灌注30min,可结束灌浆。 2当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流速大、注人量较大、灌浆压 力较低时,持续灌注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液置换孔内稀浆或积水,采用全孔灌浆封孔法封孔。封孔灌浆压
力: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和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可采用 全孔段平均灌浆压力或2MPa;采用孔口封闭法时,可采用该孔 最大灌浆压力。封孔灌浆时间可为1h
5。9.1本节适用于灌浆平洞内上下两层雌幕间的搭接惟幕灌浆, 以及地下洞室(引水洞、导流洞、泄洪洞等)与雌幕交部位的 搭接惟幕灌浆。
洞上游侧,水平或下倾向成排布置,宜布置3排或4排。孔深应 穿过上层主雌幕。相应部位的上层主雌幕孔应深人至下层灌浆平 洞底板高程以下不小于5m。地下洞室与幕交叉部位的搭接惟 幕应在地下洞室内环向成排辐射形布置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宜布置4~6环(排) 搭接幕的防渗标准宜与相连接的主雌墓一致
....- 相关专题: 水泥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