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8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4-29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1.1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选定的规划方案的基

    .1.1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选定的规划方案的基 础上进行,为选定坝(闸)址、推荐基本坝型、枢纽布置和弓 水、排水线路方案进行地质论证。

    1调查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对工程区的区域构 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2进行库区地质调查,论证水库的建库条件,并对影响方 案选择的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3初步查明坝(闸)址区和其他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对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4对初选的移民迁建新址进行地质调查,初步评价新址区 的整体稳定性和适宜性。 5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初查。

    4.2.1区域及水库区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研究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工程区所属大地构造部位,分 所区域主要构造对工程区的影响。结合历史地震及断层活动性等 资料,对区域及场地的构造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工程区的地震 动参数。 2初步查明水库区的渗漏条件,主要内容应包括: 1)单薄分水岭、低邻谷、强透水岩层(带)、断层破碎带 和古河道、第四纪透水层等的分布和水文地质条件 对产生渗漏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作出初步评价。 2)可溶岩区喀斯特发育和分布规律、租对隔水层的厚度

    分布和封闭条件,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分析可 能发生渗漏的形式,途径及产重程度,初步评价对建 辉的影响及处理的可能性。 3)溶洞水库区和溶洼水库区略斯特泉水和暗河的分布 水文动态、流量和汇水范围,分析库坝区地表水和地 下水流系统的补排关系,初选堵体位置,初步评价建 库的可能性。 3调查库区:尤其是近坝库区的濮坡体、崩体等不稳定 岩土体和泥石流的分布、规模,初步评价其稳定性及影响;对第 四系组成的辉岸,应调查河道册岸的现状和原因计算机标准,初步分析建库 后可能岸的范围及规模。 4调查可能产生浸没地段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相对隔 水层分布和地下水埋深情况,初步预测漫没区的范围,分析引起 招泽化莉渍化的可能性。浸没评价除应符合GB50287一1999 附录C的规烂外,还应结合各地的具体情说综合考感。 5分析水库蓄水后可能引起的其他环境地质变化,包括水 库对重要矿产、居民点、名胜古迹和自然保护区影响,水库诱发 地震及塌陷的可能性,因大坝拦水断流引起下游水文地质条件的 变化等。

    4.2.2区域及水库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收集区域地质、航(卫)片解译资料、历史地震和地 震台网观测等资料,编制构造纲要图,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 稳定性。 2工程区地震动参数应按GB18306确定。地震动峰值加 速度在0.1g及以上的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所处位置 十分重要的中型工程,可复核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 3水库区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0~1:10000。测 绘范围应包括与渗漏有关的邻谷地段,平原型水库应包括围堤及 邻近地区。典型地段应作剖面地质测绘。 4对能影响建库和方案成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应布置

    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渗潇地段,水文地质勘探面应垂直和平行渗漏 方向布置,部面数量可根据渗漏地段长度及地质情况 确定。勘探方法宜以物探为主,辅以控制性钻孔。每 面控制性钻孔不宜少于3个,孔深宜达到相对 水层或强喀斯特发育下限。钻孔在蓄水位以下孔段应 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并保留适量钻孔和其他水文地质 点,起进行不少于一个水文年或一个丰水枯水季 的水文地质观测。 2)对大滑坡体、崩塌体等官以物探和坑(槽)探为主: 按其可能失稳方向布置纵、横勘探部面,必要时布置 少量的铜(井)探、钻探,并设置变形观测网点。 3)对授没和期岸区,勘探部面应垂直库岸布置,勘探方 法可采用物探、坑(井)探、钻探等。勘探点间照口 根据地貌单元和水文地质条布置,勘探点不宜少子 3个。漫没区勘探坑(我)应至地下水位以下或进人 相对隔水层, 4)岩土试验可结合勘探工作布置进行。岩土物理力学参 数在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选用

    4.2.3移民迁建新址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调套规划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者体风 化带等分布情况。 2调查规划区第四纪松散堆积层的厚度、成因类型及其分 布,特别是软弱夹层、膨胀性岩主层及其他不良岩士层的分布情 况和厚度。 3调查规划区及其附近滑坡体,朋塌体、变形岩体、泥石 流、喀斯特及不稳定岸坡等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初步分析其对场 地稳定性的影响。 4调查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文网的分布,生活用 水水源、可供开采量及水质情况等。

    1应收集区域地质、地震、矿产、航(卫)片及当地气象、 水文等资料。 2地质调查可结合水库地质测绘进行。 3对人口集中的重要集镇新址,宜进行平面或削面地质测 括规划区及对场地稳定性评价相关的地段;剖面测绘比例尺可选 用1:5000~~1:.500。 4对生活用水水源应取样进行水质分析。

    4.3.1坝(闸)址区勘察应包据下列内容

    坝(闸)址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般岩基坝(闸)址区期察内容: 1)初步套明河容地形地貌、两岸冲沟和低矮口发育状 祝,及河床深槽、埋藏谷、古河道等的分布情况。 2)初步查明第四纪沉积物的厚度、成因类型、组成物质 及分布情况。 3)初步查明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别是软弱岩层、夹层 或透镜体的性状,厚度及分布情祝。 4)初步查明地质构造,特别是主要断层、破辞带、缓倾 结构面及节理裂隙的分布、性质、产状、规模、充填 和胶结情况:并初步分析各类结构面及其组合对坝 (闸)基、边坡岩体稳定和渗漏的影响。 5)初步查明岩体风化带、卸荷带的分布规律和厚度,与 建筑物有关的滑坡体,崩塌体等的分布范围和规模! 并初张分析其稳定性及对工程的影响。 6)初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重点是岩土层的渗透性,相 对隔水层的埋深、厚度和连续性,两岸地下水水位, 环境水的腐蚀性。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性的评价应符 合GB 50287一1999附录 G的规定

    水位及其变幅,地下水水质及主的化学成分等,必要 时应研究地下水流向。土的渗透变形评价应符合 GB50287一1999附录M的规定. 5)初步查明基岩浅埋及利用基岩作防渗依托的坝() 址基岩的埋深、风化程度和渗透性。 5初步进行坝(闸)址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对坝(闸)址 及基本坝型的选择提出地质方面的建议。 4.3.2坝(闸)址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1:1000。测绘范 围应包括比较坝(闸)址枢纽、有关建筑物及其下游冲刷区在 内,当各比较坝(闸)址相距较远时,可单独测绘成图。 2物探方法应根据坝(闸)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确定 物探剖面线应结合勘探面布置,覆盖型可溶岩坝(闸)区、宽 敲河谷深厚覆盖层和软质岩基坝()址区宜布置地面物探探测 网格,并充分利用钻孔进行综合测试。 3各比较坝(闸)址区至少应布置一条代表性勤探削面, 必要时可增加勘探面。勘探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剖面上应有坑、孔控制,勘探点间距50~150m, 润床及两岸坝魔部位应布置钻孔:必要时两岸宜布置 勤探平桐。 2)君基坝(闸)址代表性期探部面上河床部位的钻孔深 度应为1~1.5倍坝高,两岸岸坡上的钻孔应进入相对 水层或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在可溶者区,控制性 孔应深至地下水位以下定深度。有特殊要求的钻 孔,其深度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3)土基坝(闸)址,每个不同工程地质单元应有钻孔控 制,一般钻孔深度宜为1一1.5倍坝高或1~~1.5倍闸 底宽度。当项(闸)基下分布有深厚软土层或强透水 层时,钻孔孔深应进人坚实土层一定深度或基岩相对 隔水层5~10m.

    4基岩钻孔应分段进行压水试验,可浴岩区根据需要宜进 行连通试验。在土基上的坝(闸)址区钻探时,应分层观测地下 水位,主要透(含)水层宜进行抽水试验或注水试验。 5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宜根据物探和室内试验成果,结合工 程地质类比法提供。主要土层有效试验组数不宜少于6组,并宜 布置原位测试。 6河水、地下水应取样作腐蚀性分析,评价其对混凝土的 腐蚀性。

    4.4厂房、溢洪道及其他地面

    4.4.1,房、溢洪道及其他地面建筑物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初步查明建筑物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风化层、喀斯特洞穴、特 殊土层等的分布情况:对地基的稳定性作出初步评价。 2初步查明建筑物区边坡的地质结构,地下水活动特点, 主要断层、软弱(破碎)夹层和节理裂隙的产状、性质、规模及 其延伸情况,初步分析各结构面及其组合对建筑物边坡稳定及地 基抗滑稳定的影响。 3初步查明建筑物区及邻近的滑坡体、崩塌体、卸荷松动 带、喀斯特洞穴和采空区等的分布及规模,对其稳定性和对建筑 物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4初步查明建筑物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坑开挖涌水, 浦砂的可能性,初步评价渗流对地基和边坡稳定的影响。 5初步查明挡水建筑物地基的渗透性,对地基的渗透稳定 性作出初步评价。 4.4.2厂房、溢洪道及其他地面建筑物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可结合坝址区勘察进行,未包括在坝址区 的应单独测绘。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1:1000。测绘范

    翻包括建筑物各比较方案及配套建筑物布置地段。 2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部面线应沿建筑物长轴线、溢洪道中心线和溢流 堰轴线布置。 2)工程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宜采用物探或坑(槽)探。 3)覆盖层较厚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勘探部面 线应布置钻探。钻孔数量可根据建筑物要求和地质条 件确定,钻孔深度宜进入拟定最低建基面以下15 20m遇特殊岩土层宜适当加深。 4)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钻孔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钻 孔深度宜进入相对隔水层5~10m。 3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此法提供,必要时 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土基上的建筑物场地应取样进行室内试验 并结合原位测试,提供物理力学参数

    4.5.1地下洞区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初步香期地下洞室清线的地形地貌特征、物理地质现象 君溶发育特征,初步评价其对地下建筑物布置和施工的影响。 2初步查明地下洞室区的地层岩性,重点是软弱、易风化、 彩胀、叫浴等君层和特殊土层的分布。 ,3初步查明地下桐室区的地质构造,主要裙镀、断层破碎 带和各种类型结构面产状、规模、性质和延伸情况:初步评价 对进、出口边坡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影响。 4初步查明地下洞室沿线主要含水层、汇水构造和地下水 溢出点位置和高程,地下水补排关系:落斯特通道、地表溪流、 辉塘或其他地下富水带(层)的分布及其对洞室的影响,预测施 工中可能突水,突泥的部位。 5初步查明地下洞室进口段、出口段、过沟浅理洞段、榜 山洞段和高压管道段的上覆岩(土)层厚度、性质、风化、卸荷

    带深度和边坡的稳定性等。 6了解和分析区域地应力特征及发生岩爆的可能性。 7广解者层中放射性矿物和有害气体的赋存情况。 8初步查明君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对围岩质量、成洞奇 件作出初步评价

    件作出初步评价。 4.5.2地下室区期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收集分已有地形、地质和航(卫)片解译资料,分析 工程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点,特别是断裂构造 软弱岩(带)和富水带(层)构造、喀斯特(洞穴)等和洞线的 关系。 2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1:1000。测绘范 围应包括地下洞室各比较方案及附属建筑物布置地段。 3沿地下洞室中线应布置助探韵面,对过沟浅埋段、地 质条件复杂的隧润进口、出口和地下厂房区:应布置平码和钻 孔,钻孔深度应进人设计洞底板高程以下不小于1倍润径。 4应收集钻进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压水试验:并 根据需要进行地下水位长期观测。 5勘探过程中宜进行孔内、洞内弹性波波速测定和简易原 位测试。 6进行必要的岩(士)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并初步进行围 岩的工程地质分类。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应符合附录A的规延。

    4.5.2地下洞室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4.6引水、排水线路勘察

    4.1引水、排水线路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初步查明引水、排水线路沿线地形地貌及喀斯特洞穴、 崩塌体、滑坡体、泥石流、古河道、移动沙丘等不良地质现象的 分布情况。 2初步查明引水、排水线路沿线地层岩性,重点是岩盐 石膏、软土、凝陷性土、膨胀土、分散性土、冻土等不良岩土层 的分布、特性及其对线和建筑物的影响。

    5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5.1.1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

    5.1.2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

    1查明水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水库渗漏、库 岸稳定、浸没和固体径流等问题作出评价,预测蓄水后可能引起 的环境地质问题。 2查明坝(闸)址、引水线路、排水线路和其他建筑物区 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为选定坝线、坝型和其他建筑物轴 线位置及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与建议。 3查明导流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必要时进行施工附属建 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与生活用水水源初步调查。 4对库区移民迁建新址进行勘察,进一步评价新址区的整 本稳定性和适宜性。 5进行天然建筑材料详查。

    5.2.1水库非喀斯特可能渗漏地段勘察应包括下列

    1查明相对隔水层及主要透水层(带)的岩土性质、厚度, 立状和延伸分布情况。 2查明渗漏层(带)的地下水位、透水性、渗透稳定性, 评价因渗漏可能引起的浸没等危害。 3查明渗漏地段泉井分布位置、高程及地下水补排关系。 4查明天然铺盖层的物质组成、厚度以及渗透特性。 5估算可能渗漏地段的渗漏量,对防渗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1一般地段可进行部面地质测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 段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0~ 1:2000。测绘范围应包括渗漏层(带)的可能人渗、出逸区和 渗漏量估算所必须的范围在内。 2垂直或平行可能渗漏方向应布置勘探部面线,部面线的 位置、数量应根据渗漏层(带)类型、产状和渗漏地段宽度而 定,并应注意不同地貌单元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代表性。 3宜采用物探方法探测渗漏层(带)的位置。地质条件复 杂地段可布置钻探,钻孔的数量和孔距可根据地质情况确定。钻 孔深度应进人相对隔水层或当地河流枯水位以下10~15m 4在设计蓄水位以下的钻孔,应分段或分层进行压水(注 水)试验,在第四系透水层中地下水位以下宜进行抽水试验。 5对钻孔地下水位应进行动态观测。 5.2.3水库喀斯特可能渗地段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喀斯特系统及主要溶蚀带(层)的发禽特征、分布 规律,形态与规模、充填程度、连通情况及其与河流的关系。 2查明地表水点和地表水:地下水网的空间分布及补给 径流、排泄关系。 3查明相对隔水层的厚度、分布、延续性及其封闭条件。 查明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分水龄的位置、高程。 5查明利用天然铺盖防渗地段的地表天然覆盖层类型、性 质、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渗透性及渗透稳定性。 6估算渗漏量,对防渗处理的范围和深度提出建议。 5.2.4水库略斯特可能渗漏地段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渗漏地段工程地质测绘可结合水库地质测绘进行 产重渗漏地段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 1:10000~~1:2000。测绘范围应包括分水岭两侧可能渗漏通道

    5.2.4水库喀斯特可能渗漫地段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渗漏地段工程地质测绘可结合水库地质测绘进行 严重渗漏地段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 1:10000~12000。测绘范围应包括分水岭两侧可能渗漏通道 的进口、出口部位及与渗漏评价有关的地段。 2对与渗漏评价有关的主要溶洞、漏斗、落水洞、地下河

    及喀斯特泉等应测绘其位置、高程、流量和延伸情况。 3对强喀斯特或断层破碎带的空间分布、岩体汇水特征、 地下水位和强透水带的位置宜采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查。物探范围 和剖面数量可根据地段重要性和喀斯特复杂程度确定。 4严重渗漏地段应垂直和平行可能渗漏方向布置勘探剖面 部面线上的钻孔不宜少于3个,其中地下水分水岭最低处附近宜 有1个钻孔。钻孔深度应进入相对隔水层,或穿过强喀斯特发育 下限,或穿过本区常年最低河水位(含邻容水位)以下适当深 度。在深喀斯特或有越流渗漏地区,孔深可根据需要确定。 5各钻孔在设计蓄水位以下应进行压水试验或注水试验。 6喀斯特区应进行连通试验,查明喀斯特洞穴间连通情况 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7应进行地下水位长期观测。对多层含水层的钻孔应分层 漏离进行观测:对与渗漏评价有关的地表水点及主要喀斯特水 点:应同步进行水位、流量等观测,观测期应不少于个水文年 或一个丰水、枯水季节。 8在喀斯特地下水流比较复杂地区或在研究喀斯特水形成 的地球化学环境时,宜对地表水点、地下水点进行化学分析,试 验项自可根据研究目的选定。 9必要时可进行堵洞试验、地下水赢含量分析、洞隙充填 物渗透破坏等专项试验。

    5.2.5水库不稳定边坡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岩质边坡或土石混合边坡的地层岩性、岩体结构、 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御荷和节理裂隙切割状况,特别是控制性 结构面的产状、性质、延伸情况及其组合关系。 2查明质边坡的士体类型、各类士层的分布、厚度、颗 粒级配和物理力学性质,库水位以下土体浸水软化崩解特性,河 岸水上、水下天然稳定坡角及浪击带稳定坡角,并收集风向、风 速资料。 3查明库区,特别是近坝库岸已变形边坡的类型、性质、

    分布范围、规模、控制性结构面产状及其力学性质。 4查明边坡地下水的赋存特点和水流活动情况。 5进行库岸边坡工程地质分类,预测和评价不同库水位的 岸坡稳定性和可变形破坏或岸的范围、规模、方式,以及变 形失稳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可能失稳边坡的防治措施利长期 观测提出建议。边坡工程地质分类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观测提出建议。边坡厂程地质分类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2.6水库不稳定边坡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应利用前阶段水库区地质图进行补充复核 近坝库岸不稳定边坡应单独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 1:5000~1:1000。测绘范围应包括与边坡稳定性评价有关的 地区。 2近坝库区或城镇附近规模较大的不稳定边坡,应平行和 垂直边坡问能失稳方问布置勤探副面线,并在前期勘探工作的基 础上补充钻孔,平碗竖井。 3对重点地段或对水库影响较大的不稳定边坡岩土体、滑 带土层应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必要时可进行滑移间原位 抗剪试验。与预测计算有关的参数可按工程地质类比法 提供。 4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并根据需要建立和完善变形监 测网。 5.2. 7 水库漫没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调套漫没区地形地貌特征,丰水季节地表水及其消泄 情况。 2套明王层成送、物理性质、厚度、颗粒组成小伏基岩 或相对隔水层的塑深。 3查明各二层的渗透性、地下水位理深和变化规律,及地 下水的补给、排条件。 4查明土的毛管水上升带高度、给水度、土壤含盐量、漫 没区植物种类和根系深度、建筑物基础型式及埋深,确定产生漫 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

    5预测浸没区的范围,对水库浸没弓起的盐渍化、沼泽化 对农作物、矿产资源、建筑物和交通线路等的危害程度作出评 价,对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6当地面高程低子水库蓄水位时,查明防护区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防护区的浸没及防护工程地基的渗透稳定 性,对结合防治浸没的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1:1000。测绘范 围应包括全部可能漫没影响区。 2垂直库岸或平行地下水流方向应布置勘探剖面线。面 线间距:农业区宜为1000~2000m,城镇区宜为500~1000m。 勘探点宜采用钻孔或试坑,每一部面线上不宜少于3个勘探点。 在可能浸没区靠近水库设计蓄水位边线附近、建筑物密集区等应 有钻孔或试坑控制,试坑深度应达到地下水位,钻孔应进入相对 隔水层。 3试坑、钻孔应进行注(抽)水试验和地下水观测。 4应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测定土的渗透系数、毛管水 上升高度、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等。主要土层的物理性 质和化学成分试验组数累计不应少于5组。 5对面积较大的重要浸没区,可根据需要利用勘探韵面上 的坑孔建立长期观测网,观测内容应包括地下水位、土壤含盐 量、水化学成分等。观测期不应少于一个丰水、枯水季节或一个 水文年。

    1调查库盆区所属地貌部位及喀斯特地貌特点。 2调查库盆区地表、地下水的汇水补给范围,各区段地表、 地下水流量变化特征,及洼地、溶洞丰水季节渍水和消泄情况 等。论证水库蓄水后与邻近沟谷、洼地及喀斯特泉的补排关系。 3查明库盆区主要消水洞穴(隙)的分布位置、性质、规 模及与库外连通程度,被掩埋的地面塌坑、溶井和其他消泄水点

    情况等。 4利用库盆覆盖层作天然铺盖防渗时,勘察内容应符合 5.2.3条5款的规定。 5查明堵体部位覆盖层的类型、性质和厚度,喀斯特洞隙 发育规律和管道枝的连通情况。在利用洞周岩壁挡水时,应调 查洞周岩壁的完整情况、有效厚度及其支承稳定性

    1浴水库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0~1:5000。 测绘范围应包括水库邻近的洼地、沟谷以及与渗漏分析有关的 地段。 2溶注水库宜采用物探探测覆盖层分布、厚度、隐伏洞穴 和强喀斯特异常位置、地下水流向等。 3溶注水库库盆主要消水区应布置勘探部面线,勘探点宜 采用钻孔,钻孔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孔深应进入可靠的相 对隔水层、强喀斯特发育相对下限或弱喀斯特发育带内。钻孔之 间宜进行无线电波透视或地质雷达探测。 4溶洞水库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1:2000。溶 同部分测绘可采取平面和剖面结合的方法,洞外部分测绘范围应 包括与渗漏有关的地段。堵体部位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 1: 500。 5溶洞水库沿堵体的主要防渗部位应布置勘探部面线,钻 孔数量和孔深应符合5.2.10条4款的规定。 6对所有钻孔应进行压水或注水试验,并观测钻孔稳定水 位。主要渗漏洞穴(含水层、带)应利用钻孔进行连通试验。 7应分段进行库盆区内的主要地表水流与地下水流流量检 测。对流量异常地段,必要时应分别设站进行长期观测,研究其 变化特点和渗漏规律。 8具备堵洞条件的溶洞水库和溶洼水库,必要时可进行堵 桐试验,实际观测库水维高和渗漏变化情况。

    库区移民迁建新址区斯察应包托

    1调查新址区微地貌和不同坡度场地的分布情况。 2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基岩风化层的厚度。间溶岩 地这重点查明喀斯特发育的基本规律、主要溶洞的分布与规模。 3查明第四纪覆层的组成物质、厚度及成因类型,特别 是软弱夹层、亲水(膨胀)性夹层、软土层、可能液化土层等的 厚度及分布情况。 4查明新址及其附近地区规模较大的滑坡体、体、潜 在不稳定岩土体及岸的分布范围、规模和边界条件,并对其稳 定佳及真他环境地质题进行预测和评价。 S查明供水水源、可开米水量和水质情况。 看评价新址区的整体稳定性,并根据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建 筑适宜程度分区。 5.2.12库区移民迁建新址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应结合水库地质测绘进行,重要集镇应单 独进行测绘,比例尺润选用1:2000。测绘范围应包括与新址场 地稳猫有关的周围地区 2新址区应布量勘探部面线,部面线长度应能控制新址边 坡及库岸。勘探方法可采用坑探、槽探或钻探:勘探点的间距和 深度闻根据具体地质条件确定。 3对供水水源成取样进行水质分析,并根据需要对新址区 主要岩土层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5.3坝(闽)址区勘察

    5.3.1一般岩基坝(闸)址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组成物质及分布情况。 2查坝(闸)址区地层岩性、岩体完整程度及物理力学 性质。对砌石坝、混凝土坝坝基,应重点查明软弱岩层、软弱夹 层,特别是缓倾角软弱夹层、断层和节理裂隙等的分布、性质 厚度、产状,延续性和组台关系。坝基软弱夹层工程地质分类应 符合附录C的规定。

    3查明坝(闸)址区地质构造和节理裂隙发育特征,查明 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的具体位置、产状、规模、充填物的性 状和透水性。对土石坝坝基,应评价其对防渗体变形及渗透稳定 的影响;对砌石项、混凝土项坝基:应评价其对坝基、坝屑稳定 的影响。 4查明岩体风化带和卸荷带的厚度及其性状。 5查明边坡的稳定状况,对开挖边坡的处理提出建议。 6查明坝(闸)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岩体渗透性的分级、 相对隔水层埋藏深度,提出防渗处理的建议。岩土渗透性分级应 冠合附录D的规定。 7查明泄流冲刷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泄流冲刷和雾化 对坝基及岸坡稳定的影响。 8对坝基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分类,提出各类岩体的物理力 学参数,并对坝基的综合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5.3.2一般岩基坝(闸)址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1:500。测绘范 围应包括枢纽所有建筑物和对工程有影响的地段。 2宜采用地震、声波、孔内电视及综合测井等物探方法探 查结构面、软弱带的产状、分布、含水层和渗漏带的位置等。 3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部面线应根据具体地质情况结合建筑物特点布置, 对士石坝,宜沿大坝防渗线或坝轴线布置;对混凝土 坝,应沿坝轴线布置。辅助部面线可根据建筑物的位 置和需要而定。溢流坝段、厂广房坝段、过坝建筑物等 应有代表性勘探纵部面。 2)沿勘探部面线除布置物探、坑(槽)探外,主勘探部 面线的河床及两岸应有钻孔控制,钻孔间距不应大于 50m,钻孔深度进入相对隔水层不应小于10m。当坝 基相对隔水层理藏较深时,孔深不应小于1倍坝高或 闸底宽度,两岸钻孔孔深应达到河水位以下或枯季地

    下水位以下,辅助勘探部面、能设施部位和存在专 门性地质问题的地段应布置钻孔:钻孔深度可根据需 要确定。 3)对混凝土坝和砌石坝,两岸坝肩宜有平碱控制,平 深度应以揭穿君体强风化带和御荷带,查明软弱君层, 层和其他不利结构面,便于进行岩体现场测试为原 则。当坝高大于70m或坝型为拱项时:宜每隔30~ 50n高差布置一层平。 4钻雅应分段进行压水试验或水试验,钻进中遇到承压 水时,应测定顶板位置、底板位置、初见水位、稳定水位,水温 及流量。坝基存在规模较大的胶结较差的顺河断层破碎带和软弱 夹层时:宜进行大于设计水头的渗透试验。 5应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评价其对混凝 土的蚀性。 6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应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程地 质类比法提供。主要君石的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组数累计不应少于 5组,对拱坝坝肩主要体应进行原位变形试验:试验点数不宜 少于3点:控制坝基、坝肩抗滑稳定的岩层或软弱结构面进行 原位抗剪(断)试验,试验组数个宜少于2组。 7必要时应对钻孔地下水应进行长期观测,对可能失稳的 边坡应进行变形观测。 5.3.3可溶岩基坝(闸)址区勘察内容,除应符合5.3.1条的 规霆外,尚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 1坝基喀斯特形态的类型:特征、分布位置,规模、发育 规律,主要溶洞和渗漏通道的空间分布、连通性和充填物的性 状、充填程度、渗透稳定性及箕对坝基(肩)痛与稳定的 影响。 2坝址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喀斯特地下水的赋存特点、水 动力特征,略斯特地下水与河水关系,以及河容水动力条件。 3相对隔水层的性组合特征、厚度、延伸分布、受构造

    破坏情况及顶板、底板附近溶蚀情况,并对相对隔水层的可靠性 作出评价。 4进行坝基喀斯特化程度工程地质分区(带),并对建基面 选择和防渗处理措施等提邸建议。 5.3.4可浴岩基坝(闸)址区勘勤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思可选用1:1000~1:500。测绘范 閣应包括枢纽及附近所有水工建筑物、两岸坝肩及与绕坝喀斯特 参漏有关的范围在内。 2主勘探部面线宜滑坝轴线或防渗线布置,上游、下游和 其他建筑物区可布置辅助勘探剖面。在宽河谷和覆盖型可溶岩 坝区,宜利用物探方法进行探查。 3主勘探削面钻间距宜为3050m。洞床部位钻深度 拉进人相对水层或弱露斯特化岩层,岸坡部位钻孔深度在平原 区宜与河床钻乳深度相同:峡容区控制性钻孔深度应达到河床底 基岩面以下10m。高峡谷区,岸坡部位可采用桐探,必要时利 用探橱布置钻化。 4各孔(洞)间宜进行无线电波透视或地震波穿透及层析 成像技术测试。 5对重要水点和洞隙可进行平桐或并探追索。 6对主要含水层和洞隙渗漏带,必要时宜进行抽水试验和 连通试验。应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对多层含水层应分层进 行观测。观测点应包括钻孔,并和主要地表水点: 7对坝基下洞隙内的充填物,宜取样进行物理性质,渗透 性和渗透稳定性试验。必婴时应进行幕灌浆试验。 5.3.5软质岩基坝(闸)址区勘察内容,除应符合5.3.1条的 规定外:尚应童点查明下列内容: 1软岩层的物理力学性状及风化、软化、泥化、解,膨 胀,抗冻、抗渗等特性,研究岩层的成岩条件、岩相变化特征。 2坝(闸)址区岩体的组成情况、完整性、变形特征,评 价其抗冲刷能力和对坝基稳定的影响

    3因软岩或软弱夹层的蠕变可能引起边坡失稳和岩体风化 卸荷情况。 4进行坝(闻)基岩层风化崩解速度的观测,评价软岩和 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 5.3.6软质岩基坝(闸)址区勘察除应符合5.3.2条规定的方 法外,尚应符合卜列规定: 1对混凝土坝和砌石坝:应对河床纵部面进行勘探,其长 度应包括下游抗力岩体和冲刷影响区。 2勘探部面线上应有钻孔控制,必要时可布置竖并。钻孔 深度宜为建基面以下1~1.5倍坝高或澜底宽度,竖井深度应能 满足抗滑和抗冲稳定计算对软岩的取样要求 3钻孔宜采用几内综合测井或雅内电视探查软弱夹层或结 构面的分布规律及特征。 4坝(闸)基主要岩石的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组数累计 不宜少于10组;软弱岩石的软化、冻融、崩解、膨胀等试验不 宜少于6组:影响坝(闸)基变形的主要岩层原位变形试验不宜 少于2点:控制坝(闸)基抗滑稳定的岩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原位 抗剪(断)试验组数不宜少于2组;岩风化期解速度观测点数 量不宜少于5点。

    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阶地类型及结构、古河道、罐 浜、古冲沟、古塘、决口口门、沙丘、地下坑穴、埋藏谷、滑坡 体等具体位置、范围及理深。 2查明坝(闸)址区土层分布,成因,并对其进行详细分 层、重点查明粉细砂、软、湿陷性黄主及具有架空结构的碎石 类土等特殊士层的分布情况、厚度、结构组成特征及其工程地质 生质,分层分段(区)提出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3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1多及以上地区的饱和无粘性 土、少粘性地基的振动羧化作出评价。 4查明坝(闸)基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埋深、厚度、分

    布范围、地下水位及其变化规律,各透水层(带)的渗透系数及 允许水力坡降。调鑫坝(押)前库区表层土的性质,分布、厚 度、颗粒组成、渗透性及渗透稳定性,研究其作为天然铺盖防渗 的可能性。 5套明岩浴陷或土柯、膨藤土胀缩性,地裂缝、消坡体 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 春套明基岩浅理区河床和两岸基君理藏和风化深度:塞岩 面起伏变化情况及防渗线部位基岩透水性。 5.3.8土基坝(闸)址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延: 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宜选用1:2000~1:500。测绘范 围应包括坝(闸)址及其附近所有水工建筑物场地、坝肩绕渗部 位和下游冲刷淤积区。 2潜建筑物轴线或防渗线应布置王勤探部线,必要时间 布置辅助勘探部面线。各勘探面线宜采用物探方法探查,并应 有坑探和钻孔控制 3生勘探韵面上坑、孔间距,丘陵峡谷区坝址不宜大于 50m,平原区坝址不宜大于100m,可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加密或 放宽孔距。,辅助勘探剖面上的坑、孔间距可根据具体需要确烂。 4当基岩理深小于1倍坝高或1倍闸底宽度时,钻孔深度 应进入基岩相对隔水层;当基岩理深很大时,钻孔深度宜为建基 面以下1.5倍坝高或1.5倍闸阐底宽度。在钻探深度内如遇有对工 程不利影响的特殊性士层时,还应有一笔数量的控制性钻孔:钻 乳深度应能满足稳定、变形和渗透计算要求。对耕基钻孔深度, 应进入桩端持力层4倍径以上。 5层的透条数和允许透比降宜由室内试验结合程 地质类比法提供,对坝(闸)址有影响的主要透水层应进行抽水 试验或注水试验,必要时宜进行渗透变形试验。基岩钻孔应进行 压水试验 6对河水、地下水和土体应取样进行腐蚀性分析,试样数 不应少于3件。

    7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及以上的坝(闸)址区的 可液化士层:应进行标准贯入等试验。 8除坑、钻探取样作室内土工试验外,应根据坝(闸)址 区地层情况进行触探、旁压、载荷及十字板剪切等原位测试。

    5.4厂房、溢洪道及其他地面

    5.4.1地面厂房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厂房、压力前池或高压管道等建筑物区地层岩性, 特别是软辆岩(夹)层、可溶岩层,软土层、粉细砂层、湿陷性 黄土、膨胀土等的分布、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的承载能 力和变形特性作出评价。 2查明厂区的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源发育规律及其组合 情况,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对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3查明厂区喀斯特洞穴、滑坡体、崩塌体、潜在不稳定岩 土体和泥石流对建筑物稳的影响。 4查明厂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岩土体渗透特性,对广房基 坑涌水、压力前池的渗漏和渗透变形作出评价

    1程地质测绘应在前阶段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作,比例尺宜选用1:1000~1:500。测绘范围应包括压力前池 成调压塔至厂房水渠地段。 2沿建筑物轴线应布置勘探面线,勘探方法可采用物探、 坑(槽)探租钻探。 3岩基钻孔深度宜进人建基面以下1015m,土基钻孔应 进入主要持力层一定深度。对主要建筑物安全有影响的边坡和厂 房后高边坡区,宜布置平码,确深可根据需要确定。 4君土物理力学参数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结合试验成果 提供。必要时,对主要岩土体可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或进行原位 测试。

    5.4.3溢洪道区勘察应包括下

    1查明覆盖层、风化层厚度和基岩的理藏深度。当溢洪道 布置在土层上时,应查明软土、膨胀士、湿陷性黄王等不食地基 土层的分布及其性状。 套明开挖边坡岩士体的性质、结构特征,特别是断层 节理裂隙密集带、软弱夹层的分布及其空间组合情况。 3查明着土体的透水性和地下水分布情况。 4查明泄流冲刷段岩体的强度和完整性程度、冲刷坑边坡 的岩体结构和稳定茶件 5分段提供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对泄洪闸基、 线边坡稳定条件和泄流冲刷段抗冲能力进行评价。

    5.4.4溢洪道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应在前阶段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工 作。测绘比例尺宜选用1:1000~1:500。测绘范围应包括从号 水渠至下游消能设施部位,以及为论证边坡稳建所需的地段。 2勘探部面线应在溢洪道区工厂程地质分段的基础上结合溢 流堰、泄槽和消能建筑物等的轴绒布置。溢流堰钻孔深度宜进入 建基面以下15一25m,并应进行压水试验。消能设施部位、挑流 坎宜有钻孔控制,钻孔深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3对影响建筑物稳定的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夹层,应取样进 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试验组数累计应不少王6组

    1工程地质测绘应在前阶段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工 作。测绘比例尺宜选用1:1000~1:500。测绘范围应包括从 水渠至下游消能设施部位,以及为论证边坡稳庭所需的地段。 2勘深面线应在溢洪道区程地质分段的基础上结合溢 流堰、泄槽和消能建筑物等的轴绒布置。溢流堰钻孔深度宜进入 建基面以下15一25m,并应进行压水试验。消能设施部位、挑流 离坎宜有钻孔控制,钻孔深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3对影响建筑物稳定的主要君土层和软弱夹层,应取样进 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试验组数累计应不少于6组。 5.4,5其他地再建筑物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地基岩土分层、厚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不 良工程地质岩土体的分布、厚度、强度和变形特性。 2查明建筑物区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的产状、性质 分布情况及其组合关系 3查明地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渗透特性。 4查明建筑物地段的边坡稳定状况,滑坡体,塌体的规 模、分布情况及其对建筑物的不利影。

    5.4,5其他地面建筑物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地基岩土分层、厚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不 度工程地质岩土体的分布、厚度、强度和变形特性。 2查明建筑物区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的产状、性质 分布情况及其组合关系 3查明地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渗透特性。 4查明建筑物地段的边坡稳定状况,滑坡体、塌体的规 模、分布情况及其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5.4.6其他地面建筑物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2000~1:500。 2勘探面线应结合建筑物轴线布置,部面线上钻孔的数 量和深度可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确定。 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必 要时可结合勘探坑、孔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或进行原位测试。

    5.5 地下洞室区勘察

    5.5.1地下洞室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地下洞室及隧洞沿线地形地貌条件和物理地质现象: 以及山浅埋段和进口、出口边坡的稳定条件。 2查明洞室地段地层岩性、产状、风化深度和分布情况! 主要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和其他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延伸情 况、性状及其组合关系。 3查明士层洞室土层分层特性,特殊土层的分布位置、厚 度、上下接触关系,地下水埋深和补给排泄情况。 4查明地下洞室区的地下水类型、水位、富集条件和与地 表水的关系及连通条件,水温和水化学成分,洞室外水压力形成 条件,岩体高压渗透特征。 5查明喀斯特地区地表溶洞、洼地、漏斗充填情况和地下 暗河发育分布规律,分析其深部延伸情况及对洞室围岩稳定的影 响,预施工开挖突水的可能性,对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6查明地下厂房、调压井和其他大跨度、高边墙地下建筑 物以及深理隧洞洞顶、高边墙和洞室交叉段岩体稳定条件,结合 岩体应力分析产生岩爆的可能性。 7提出各类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评价洞室围岩的稳 定性。

    1工程地质测绘应在前阶段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工 作,地质条件复杂和重要的隧洞段、进口段、出口段和地下厂房 区应进行专门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2000~1:500。测绘

    范围:洞室进口、出口应包括对洞脸边坡有影响的地段;地下, 房区应包括邻近的调压并,闸门并,尾水隧润等,其他部位用根 据具体情况确定。 2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洞进口、隧洞出口、地广房、调压井、翔门井 涧室交叉部位应布置纵,横勘探剖面线。对长号水隧 洞在过沟的鞍部,宜布置勘探工作。 2)勋探部面线上的钻孔数可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复杂程 度和桐室规模确定:钻孔深度应进入洞室(并)底板 以下至少1借洞径。在滴室顶板上5~15m范围内 的九段、以及闸门并、调压并部位,应作压()水 试验。 3)地下厂房、隧洞进口、隧洞出口应布置平。 4)钻孔、平碉宜进行弹性波测试。 3围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宜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1 程地质类比法确定。对深理大跨度洞室应现场测试岩体变形模 量,必要时宜进行地应力测试。 4对工作条件恶劣、难以进行勘探工程的地区,应充分利 用航(卫)片解译成果,加强地质测绘,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预 侧天断层破碎带、接触、喀斯特地下暗河等的分布及其对地下 工程的影响。

    5. 6 引水、排水线路勘察

    5..1引水:排水线路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套明沿线的地层岩性和岩十体的透水性,特别是强透水 层、喀斯特化岩层、易风化崩解岩层、山麓堆积体、湿陷性黄 土、膨胀土、软土、冻王等不良工程地质岩土体的分布情说。 2查明浩线的地顾构造,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等的分 布情况、产状、性质及各结构面的组合关系。 3查明榜出渠段、深挖方渠段、高填方渠段地基和边坡的

    稳定条件,以及边坡不稳定若土体的分布、规模,分析其对线路 的影响;对丘陵平原区线路应重点查明特殊土的沉陷、膨胀、冻 融变形和渗漏问题,分析渗漏对浸没,土壤盐渍化等的影响及风 沙沉积可能带来的问题。 4查明各建筑物地基持力层岩性组成、性质和分布情况, 分析地基的强度、变形、渗透特征和开挖边坡稳定条件。调查各 建筑物所在溪沟的冲刷深度和覆盖层厚度,确定各建筑物基础的 安全理深 5分段评价引水、排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层的 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并对不度地质问题防治和地基处理提出 建议。 5.6.2号I水、排水线路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宜选用1:5000~1:2000,建筑物 区,证重变形边坡租喀斯特发育地段: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宜选 用1:1000~1:500。侧绘池围包括线路及真网侧各100~ 200m,必要时,两侧测绘范围可适当扩大。 2沿线路中心线、各程地质区(段)和建筑物区:应布 置勘探剖面线。 3地质条件简单的线路段,宜以物探、坑探为主;规模较 大、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区和存在特殊地质问题的线路段,应布置 钻探。勘探坑、孔的间距和深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4对特殊土,可分段(区)分层取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 质试验,试验累计组数不宜少于3组,必要时宜进行原位测试。

    稳定条件,以及边坡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规模,分样其对线路 的影响:对丘陵平原区线路应重点查明特殊土的凯陷、膨胀、冻 融变形和渗漏问题,分析渗漏对浸没,土壤盐渍化等的影响及风 沙沉积可能带来的问题。 4查明各建筑物地基持力层岩性组成、性质和分布情况+ 分析地基的强度、变形、渗透特征和开挖边坡稳定条件。调查各 建筑物所在溪沟的冲刷深度和盖层厚度,确定各建筑物基础的 安全埋深。 5分段评价引水、排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层的 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并对不度地质问题防治和地基处理提出 建议。

    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宜选用1:5000~12000,建筑物 区,证重变形边坡和喀斯特发育地段: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宜选 用1:1000~1:500。测绘范围应包括线路及其网侧各100~ 200m,必要时,两侧测绘范围可适当扩大。 2沿线路中心线、各程地质区(段)和建筑物区:应布 置勘探剖面线。 3地质条件简单的线路段,宜以物探、坑探为主;规模较 大、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区和存在特殊地质问题的线路段,应布置 钻探。勘探坑、孔的间距和深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4对特殊土,可分段(区)分层取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 质试验,试验累计组数不少工3组,必要时宜进行原位测试

    6技施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6.1.1技施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和 设计要求,补充论证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 1.2进行施工地质工作。 6.1.3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提出建议。 6.1.4对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地质监测的内容、方法、布置方

    1?Z 6.1.3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提出建议。 6.1.4对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地质监测的内容、方法、布置方 案及技术要求提出建议

    6.1.3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提出建议。

    6.2专门性工程地质勘察

    6.2.1专门性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应根据初步设计报

    1专门性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应据初步设计报告的建议 查意见: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重大地质问题和设计要求确延。 1当存在危及工程安全的不稳定边坡时,勘察内容应包括 1)复核影响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 失稳边坡的边界条件。 2)复核已有及潜在动面的物理力学参数。 3)复核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及其对程的影嗣。 4)对边坡监测、防护及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2当施工开挖后地质条件有变化时,勘察内容应包括: 1)复核项基岩体的强、弱风化深度,持力层的力学指标 2)根据断层,节理裂隙及软弱夹层的分布变化情况*复 核坝基岩体的抗滑稳定性。 3)当存在渗及渗透稳定性问题时,确定渗漏的分布范 围、规模,深度及透水岩(土)层渗透特性,评价渗 漏及渗透稳定性对工程的影响程度。 4当存在软,湿陷性黄王、膨胀主等特殊土层时,复 核特殊土层的分布范围、性状及对工程的影响

    5)复核地下洞室围君类别和力学参数, 3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天然建筑材料应进行复查。 4当施工中出现重大地质问题时,应按勘察任务书(或基 察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勘察。

    6.2.2专门性工程地质助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斯察方法和精度应根据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的性质、前 期勘察的深度及设计要求确定。 2需要详细明新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时,应进行工程地 质测绘,比例尺宜选用1:500~1:200,并应根据真体情况布 置钻探、物探,探和试验等工作。 3应结合利用已有的勘探工程和施工开挖工作面收集有关 地质资料。

    6.3.1施工地质工作的主要任

    1收集、分析、整理施工开挖所揭露的地质现象,检验前 期勘察成果,校核、,修正者士物理力学参数。 2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进行预测和预报,对二 露的不食工程地质向题的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3进行施工地质编录、测绘和地质巡视。 4参加与地魔有关的工程验敢。 5对地质监测及必要的补充地质勘察提出建议。 6编制施工地质报告。 6.3.2施工地质工作的方法,内签和技术婴求宜接按SL313 2004执行。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工程,其施工地质的取样、试 验,蓝测等工作间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简化。 6.3.3开展施工地质工作之前,应编制施二地质工作大纲,大 纲中应明确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主要技术要求及提交的资 料等。

    1地基承载力、抗剪(断)强度、建基面高程、开挖探度 及不良地基处理要求。 2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3边坡临时及永久开挖坡角、边坡形态。 6.3.5对施工中再能遇到危及施工建筑物安全的有关地质现 象,应及时进行预测和预报,其重点内容是: 1根据基坑开挖所揭露的土层情况,预测软士、湿陷性黄 土、膨胀土等特殊主层的分布位置、高程、厚度,及可能发生的 边坡滑动、塌陷、基坑涌水、涌砂和地基顶托等不利现象。 2预测洞室进中可能遇到的重大塌方、碎屑流、突水或 其他地质炭害发生的部位。 3根据边坡并挖后所揭露的岩土性质和不利结构面的分布 情祝,预测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及其边界茶件,对施工期的蓝测捷 出建议。 .3.春施工地质缴录应随开挖连续进行,主要记录施工过程中 遇到的重要地质现象、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情况、施工地质重要 事件及有关地基、围岩、边坡的处理决定。 6.3.7施工地质人员应参与地基、地下洞室围岩和开挖边坡等 的验收,并填写验收文件中的地质结论意见。 6.38对在施工开挖中新摄露的重要地质扣题的补充期察,应 按6.2节中的有关内容执行。 6.3.9施工地质应收集地基加固、防渗处理,边坡处理等施 资料及有关会议纪要、批文、通知等。 6.3.10施工期间应建立施工地质日志,逐百记录与施工地质有 关的主要事件。与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往来函件,均 应采用工作联系单的形式。 6.3.11施工地质应详细了解规划设计意图,与设计人员积极配

    5.3.11施工地质应详细了解规划设计意图,与设计人员积极配 合,做好服务工作

    7.1.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勘察宜分为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基 察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勘察。除险加固设计勘察阶段应与设 计阶段相适应。

    7.1.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查明病险水库 工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病害产生的原因,对 加固处理措施提出地质方面的建议:检查石坝坝体填筑质量 提出有关地质参数。

    7.1.4对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应进行详查。

    7.2.2安全鉴定勘察的主要任务是:

    1全面复查影响工程安全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检 查工程运行后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 2对坝基、岸坡的工程处理效果和土石坝坝体填筑质量作 出地质评价。 3初步查明工程区存在的地质病害及其危害程度,为工程 安全鉴定分级提供地质资料。中小型水库病险类型划分应符合附 录E的规定。

    4提出工程区的地震动参数。

    土石坝工程安全鉴定勘察应有

    上石坝坝体勘察内容应包括:

    1)调查坝体填筑土的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渗透特 性,软弱体(层)及施工填筑形成的软弱接触带等 的厚度和分布情况。评价填筑土的质量是否满足有关 要求 2)调查坝体渗漏、开裂、沉陷、滑坡以及其他不良地质 现象和隐惠的分布位置、范围、特征及处理情况与 效果。 3)调查坝体浸润线分布高程及其与库水位的关系,评价 防渗体和皮滤排水体的可靠性。 土石坝坝区勘察内容应包括: 1)调查坝体与坝基接触部位的物质组成及其渗透特性 及坝体理管、输水涵润的渗漫情况。 2)调查坝基、岸坡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重点是调 查坝基、坝肩渗漏情况,并对原防渗效果及渗透稳定 性进行初步评价。 3)调查可溶着坝基喀斯特发育情况及其对渗漏和坝基的 影响。 4)对湿陷性土层分布地区,调查坝基土体和运行水位漫 润线以上的项体的湿陷情况。 5)调查溢洪道、两岸坝肩及近坝库区天然边坡和人工开 挖边坡的稳定状况。

    1应收集已有地质、设计、施工和水库运行中各种监测、 险情及病害处理等签料。 2应按GB18306一2001复核工程区地震动参数。 3应复核原地质图。如果无前期勘察资料,应进行工程地 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2000~~1:500。测绘范围应包括整个 区纽布置区和近坝库区。 4宜采用物探方法探测坝基、坝体隐患的位置和分布。 多垂直和平行坝轴线应布置勘探部面线,剃面线的数量和

    勘探点的旧距可根据具体情况确。 勘探部面线上粒有钻孔控制。抽线或防渗幕线上钻 孔的深度应进人相对隔水层,其他剖面上的钻孔深度应进人坝基 以下5~10鞋。 7坝体或土基钻孔宜进行注水试验,基岩孔段应进行压水 试验。 8坝体填筑土应按坝体上游坡、下游坡分区取样进行室内 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试验,每区试验组数不宜少于6组。坝基 土层宜取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每层试验组数不宜少子 3组。 9在地震动蜂值加速度0.1多及以上地区,若坝基存在饱 和无粘性,少粘性层,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必要时可进行 剪切波速测试,

    勘探部面线上粒有钻推控制。坝轴线或防渗雕幕线上钻 孔的深度应进人相对隔水层,其他剖面上的钻孔深度应进人坝基 以下5~10鞋。 7坝体或土基钻孔宜进行注水试验,基岩孔段应进行压水 试验。 8坝体填筑土应按坝体上游坡、下游坡分区取样进行室内 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试验,每区试验组数不宜少于6组。坝基 土层宜取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每层试验组数不宜少子 3组。 9在地震动蜂值加速度0.1多及以上地区,若坝基存在饱 和无粘性,少粘性上层,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必要时可进行 剪切波速测试。 7.2.5混凝土项、砌石项工程安全鉴定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了解工程区水文地质和程地质条件,及坝基、岸坡型 挖和不良地质缺陷的处理情况。 2调查坝基和绕项渗漏的分布范围、渗漏量的动态变化及 其与库水位的关系,检查原防渗体质量,初形分析渗漏的原因和 可能的通道。 3对闻溶岩坝基的调查内容应符合7.2.3条2款3)项的 规定 4调香混凝土与基岩接融状况,及对坝基、坝肩稳定不利 的断层破辫带、软弱层等的分布情况。 5调套两岸及近坝库区边坡的稳定状况。 6调香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和渗漏状况 7.2.6混凝土坝、砌石坝工程安全鉴定勘察方法除应按7.2.4 条有关规定执行外,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粮据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采用物探方法探测地质 病害和隐惠的空间分布及位置。

    害部位布置35个孔,孔深应进入相对隔水层或强喀斯特发育 下限。 3客钻孔在进入基岩后,应进行压(注)水试验。 4对坝体与坝基接触部位,可根据需要取样进行室内物理 力学性质试验。 7.2.7其他建筑物区安全鉴定勘察可结合各工程的实际情况

    7.2.7其他建筑物区安全鉴定勘察可结合各工程的实际情况

    7.3除险加固设计勘察

    7.3.1除险加固设计勘察应在安全鉴定勘察的基础上,对土石 坝坝体及其他有关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勘察,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调查、分析土石坝坝体病害的分布情况,类型敌 成因,评价其危害程度,提供坝体渗透和抗剪力学参数。 2查明地质病售和稳惠的部位,范围和类型,分析其产生 的原因为除险适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与建议。

    渗漏及渗透稳定勘察应包括下

    土石坝坝体参痛及渗透稳定应查明下列内容: 1)坝体填筑土的颗粒组成、渗透性、分层填土的结合情 况,填士中砂性士的位置、厚度及分层结合部位的渗 透系数。 2)防渗体的渗透性、有效性及新老防渗体之间的结合 情况。 3)反滤排水棱体的有效性,项体浸润线分布,坝内理管 的完整性及管内渗漏特征, 4坝体下游坡渗水、渗漏的龍位、特征、渗漏量的化 规律及惨透稳定性。 5)坝体塌陷、裂缝及生物洞穴的分布位置、规模及延伸 连通情况 6)坝体与山坡结合部位的物质组成、密实性和渗透特性

    项(闸)基及项属渗漏及渗透稳定勘繁应查明下列内容: 1)坝基、坝肩施工期未作处理的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基 岩风化层的厚度、性质、颗粒组成及渗透特性。 2)坝基、坝肩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密集带的规模、产 状、延续性箱渗透性。 3)可溶岩区主要水地段或主要通道的位置、形态和规 模,两岸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地下水位低槽带与漏水 点的关系。 4)渗满量与库水位的柑关性。 5)渗控工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6)输水涵洞的潇水情况 7)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电力标准7.3.3渗漏及渗透稳定期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收集、分析已有地质勘察、施工编录、运行期渗流观 测的渗流量、两岸地下水位、坝体漫润线、坝基扬压力、幕后排 水、库水位及前期防渗加固处理等资料。 2工程地质测绘可在安全鉴焦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修编。比例尺可选用1:1000~1:500,测绘范围应包括与渗漏 有关的地段。 3宜采用电法、地质雷达、电磁波等物探方法探测坝体病 害、喀斯特的空间分布、渗漏通道的位置及埋藏深度。 4沿大坝防渗线和可能的渗漏通道部位应布置勘探剖面线 剖面线上应有钻孔控制,钻孔间距可根据渗漏特点确定。 5防渗线上钻孔孔深应进人相对隔水层,喀斯特区钻孔应 穿过喀斯特强烈发育带,其他部位的钻孔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 确定。 6防渗线上的钻孔应进行压(注)水试验。 7落斯特区必要时应进行连通试验:查明略斯特洞穴与漏 水点间的连通情况。

    理力学和渗透试验。 9喀斯特洞穴充填物应取样进行室内颗粒组成和渗透试验。 10检查、编录洞漏水点的位置、状况和痛水量。 7.3.4建筑物及近坝库区不稳定边坡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变形边坡、潜在不稳定边坡的边界条件、规模、地 质结构租水文地质条件。 2分析不稳定边坡形成原因,并对其失稳后间能对建筑物 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和预测 3对处理措施和长期监测方案提出建议。 7.3.5建筑物及近坝库区不稳定边坡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收集分析与边坡变形有关的资料。 2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2000~1:500。测绘范 围应包括与边坡稳定性分析有关的地段。 3勘探部面线应平行和垂直滑移方向布置,并在安全鉴定 阶段勘探的基础上补充钻孔,必要时可补充探碱或竖并。 4部面线上的钻孔间距50~100m,孔深应进人稳定岩 (土)体。 5影响建筑物安全的规模较大滑坡体,应取滑带土样进行 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抗剪试验。 6可根据需要建立地表蓝测网(点)。 7.3.6坝(闸)基及坝肩抗滑稳定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别是缓倾角软弱夹层、缓 倾角节理及其他不利结构面的产状、分布位置、性质、延伸长 度、组合关系,确定可能滑动体的边界条件,提出滑动结构面的 抗剪强度参数。 2查明坝基(屑)水文地质条件和排水条件。 3查明坝体与基岩接触面(带)特征。 4调查冲刷坑及抗力体的状况。 7.3. 7 坝(闸)基及坝肩抗滑稳定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收集分析施工期基础处理情况、冲刷坑现状、运行期

    各种观测资料。 2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测绘范围应包括与 坝(闸)基、坝肩抗滑稳定分析有关的地段。 3沿坝轴线及垂直坝轴线方向应布置勘探剖面线,部面线 上钻孔间距和位置应根据可能滑动面的分布情况确定。 4钻扎应进人可能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 5拱坝坝肩必要时可布置探。 6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确定滑面的物理力学参数,必要 时取样试验。

    1进步调查土石坝填筑料的物质组成和密实度及填筑料 的强度、变形等性能。 2查明地基土层结构、性状,重点查明软土、粉细砂等不 度士层的分布特征,可溶岩区喀斯特洞穴的分布、充填情况及理 藏深度。 3查明坝区水文地质特征,特别是产生严重渗澜的具体 位置。 4调查地基处理情况,运行期坝体垂直、水平变位情况及 变化规律。 5查明坝体裂缝分布位置、开度、长度、深度、严状及形 成原因。 6查明主石坝遵水,背水坡滑坡位置、规模和特征,分析 其产生的原因。 7查明土石坝坝面塌陷变形的位置、规模,深度,形成原 因及发生时间。 8查明湿陷性土层的厚度、下限深度,确定湿陷系数、湿 陷类型和湿陷等级。 调套坝基合拢口清基和旧坝的残留物等情况。 10调查有关地基沉陷和坝体变形的处理情况。 7.3.9地基沉陷与项体变形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火力发电厂标准规范范本7.3.9地基沉陷与坝体变形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

    1 应收集和分析已有的观测资料和应急处理资料。 2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准确测定变形位置。地质测绘比 例尺可选用1:500~1:200。 3宜采用电法、面波探测等物探方法调查集中渗漏带、空 洞、裂缝等的位置。 4沿地基沉陷和项体变形部位应布置勘探部面线,部面线 上应有坑(槽)探、井探或钻孔控制,勘探点的间距和深度可根 据具体情况确定。 5应取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7.3.10溢洪道地基抗滑稳定、边坡及泄流冲刷段边坡稳定问题 的斯察内容和方法可参照7

    的勘察内容和方法可参照7.3.4条~7.3.7条有关内容执行

    ....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 水利水电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