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307-2019 水利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除几何信息之外所有信息集合。
表示信息模型的完整性、细致程度及准确性的指标,包括建 模精度和信息粒度。
levelofmodelingdevelopment
水利工程信息模型在建模过程中,模型几何尺寸、颜色、材 质、构造、零部件特征等可视化的细致程度。低于建模精度等级 指标要求的几何变化,当不影响使用需求时电力弱电设计、计算,可不必可视化表达。
水利工程信息模型所承载的几何 息与非儿何信息的详细 程度,包含几何信息粒度和非几何信息粒度,其中,非几何信息可 进一步划分为通用属性信息和专项属性信息
信息模型交付deliveryofinforma
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将信息模型按来源、格式、级别、时间等 以数据集合的成果形式,按标准化交付流程、协议或约定,交付数 据接收方的行为和过程
3.1.1信息模型宜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 3.1.2信息模型可按工程阶段划分为:项目建议书模型、可行性 研究模型、初步设计模型、施工图设计模型、施工深化模型、施工 阶段模型、竣工模型、运维管理模型。各阶段模型信息和数据应 具有继承性。
3.2.1宜按功能、工程类别、专业、部位等方式进行工程划分和
3.2.4信息模型应采用统一的度量制和单位
注:表中建模精度的量化指标指小于该数值的构件、零部件、元素等模型部分可不予 表达
3.3.2按水利工程元素划分的各专业建模精度等级宜符合附 录B的规定。 3.3.3信息粒度应包含几何信息粒度与非几何信息粒度。宜分 别符合附录C和附录D的规定。 3.3.4涉及建筑、市政、轨道交通、水运及其他行业等模型精细 度,宜参照相应行业标准执行。在满足水利工程需求条件下,可 适度简化。
媒体补充和丰富水利工程信息
4.1.1信息模型的数据交互应按水利工程协同工作要求进行。 4.1.2信息模型的数据在各阶段之间的传递应保证其完整性 一致性、有效性、可扩充性,
4.1.3信息模型的数据宜符合工业基础类(IFC)。也可根据项
4.2.1信息模型的数据宜根据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应用需求 进行对象分类编码和唯一标识编码。 4.2.2信息模型对象分类结构应包括水利工程中的建设成果、 建设进程、建设资源、建设属性。
4.2.3信息模型对象的分类、分类编码、类目和编码的扩展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 7027、《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和现行上海 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DG/TJ08一2201的
4.2.4信息模型对象的分类编码宜采用全数字编码规则,并应 为后期应用预留扩展空间。扩展分类和编码时,不应改变本标准 中已规定的类目和编码
4.2.5信息模型对象的分类编码结构宜包括表代码、大类代码、
中类代码、小类代码和细类代码。表代码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执行。在水利工程 中,按功能分建筑物(表代码10)、按功能分建筑空间(表代码 12)、按元素(表代码14)对对象进行分类与编码,宜符合附录E的 规定。
类代码和细类代码对应的顺序码,形成信息模型唯一标识编码, 编码结构应包括表代码、分类码与顺序码,编码结构按图4.2.6 执行。大类和中类顺序码范围应为“01~99”,当其中一级无分类 时,顺序码应为“00”;小类和细类顺序码范围应为“0001~9999”, 当其中一级无分类时,顺序码应为“0000”。同类对象宜连续 编号
图4.2.6编码结构
4.2.7对象分类和唯一标识编码表达唯一性指向时,可对不同
4.2.7对象分类和唯一标识编码表达唯一性指向时,可对不同 表代码的分类编码组合使用,编码结构间可采用“十”表示概念 集合。
4.3.1数据交互和交付前,应在数据内容和格式符合互用标准 或互用协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清理和版本确认。 4.3.2数据交互和交付宜采用工业基础类或其他约定的格式, 数据交付可采用三维不可编辑格式或其他约定的格式。 4.3.3数据交付宜标识数据的级别、来源、用途、格式,交付时应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4.3.4数据交付成果应满足工程项目的使用要求,包含交付应 用的子模型及说明;必要时,也可辅以电子表格。 4.3.5信息模型数据应根据使用和管理的需求,在满足数据安
4.3.4数据交付成果应满足工程项目的使用要求,包含交付应
4.3.5信息模型数据应根据使用和管理的需求,在满足数据安 全的前提下,进行存储备份
4.3.5信息模型数据应根据使用和管理的需求,在满足数据安
5.1.1信息模型实施应采用协同工作模式。 5.1.2水利工程协同工作应基于信息模型数据管理
5.1.1信息模型实施应采用协同工作模式。
5.2.1信息模型协同工作流程应在阶段、应用和任务三个层级 各自内部建立包含参与方、数据环境、数据传递、数据交付的组织 模式,应在三者之间建立衔接关系。 5.2.2信息模型协同工作流程的设定应包括角色、权限、行为 关系、节点等要素。 5.2.3信息模型实施应制定协同工作规则,应包括项目策划、环 境配置、协同要素维护
5.3.1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实施应在协同平台上进行,协同平 台应根据参建方自身需求与能力独立搭建,或构建业主、勘察、设 计、施工和运维单位等统一的协同管理平台或者带相关数据接口 的平台。
5.3.3协同平台上的文件应按规则统一命名
5.3.4应设置协同平台的负责人,承担协同平台的管理与维护 工作。 5.3.5协同平台应能实现信息模型实施的权限分级,各参与方 应在权限范围内工作。 5.3.6协同平台宜具有文件及数据存储、版本记录、共享和参 考、依存关系、校验审核等功能。 5.3.7协同平台宜能整合不同软件的应用成果,可执行协同检 查任务。 5.3.8协同平台应采取数据安全措施和制定安全协议,确保文
6.0.1信息模型应用实施宜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信 息模型宜具有继承性,具体应用点应满足表6.0.1要求。
表6.0.1信息模型应用总览
续表 6. 0. 1
6.0.2同一应用点可用于工程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特点与 需求有所侧重和深化,包含模型精细度、专业技术要求、应用深 度等。
7.1.1场地现状仿真宜用于站点工程,可用于带状工程。输人 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初拟场址地形与空间布置模型。 2周边环境和蓝线等规划资料。 7.1.2场地现状仿真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收集的数据包括地形、水系等相关工程及场 地周边环境电子成果资料。 2场地建模。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水利工程场地、工程总 体布置和周边环境建模。 3模型整合与校验。整合各模型,对河道蓝线、用地红线与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距离等重要信息进行标注,并校验模型的完整 性、合理性。 4输出场地现状仿真成果。 7.1.3场地现状仿真的交付成果应包括场地现状仿真模型及 说明。
7.2.1 工程选址及选线宜用于站点工程,可用于带状工程。输 人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初拟的不同场址及线路方案。 2多个工程选址及选线的模型
7.2.2工程选址及选线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收集拟定的不同场址及线路方案。 2模型创建。根据拟定的多个场址及线路比选方案,创建 比选信息模型。 3 模型整合和校验。校验模型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4 利用各模型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基本选定场址及线路。 5 生成工程选址及选线成果。 7.2.3工程选址及选线的交付成果应包括各场址和线路方案模 型,以及其本选定的方模型说明
8.1.1地形和地质分析的输人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形测量和地质勘察基础资料。 2场地现状仿真模型与地形和地质模型。 8.1.2地形和地质分析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收集的数据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已有场地现 状仿真模型成果,地形测量、航空摄影及周边环境等资料及可行 性研究阶段新增的测量和勘察资料等电子成果。 2场地及地质建模。根据收集的数据,运用软件生成地形 和地质模型。 3模型整合与校验。判断地形模型是否满足本阶段信息模 型应用的要求,判断地质模型是否准确完整。 4模型分析。借助软件模拟分析场地数据,如坐标、距离、 面积、坡度、高程、断面、填挖方、等高线等;分析地质情况,如地层 分布、岩层产状、不良地质条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 5生成地形和地质分析成果。 8.1.3地形和地质分析的交付成果应包括三维地形和三维地质 模型及说明
2.1总体布置的输人数据应包括下
总体布置的输入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拟选的总体布置初步方案。 2 工程地形和地质模型与总体布置的比选模型
1数据收集。结合场地现状资料,收集水文、工程测量、工 程勘察、物探等资料,及拟定的不同总体布置方案。 2模型创建。基于收集的数据创建不同方案的总体布置模型 3模型校验。校验模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4方案比选。基于三维模型,从功能分区、主要建筑物布 置、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基本选定总体布置方案。 5生成总体布置模型成果。
8.2.3总体布置的交付成果应包括总体布置模型和说明
8.3主要建筑物及设备型式方案比
8.3.1主要建筑物及设备型式方案比选的输入数据应包括下列 内容: 1 初拟的主要建筑物布置及设备型式比选方案。 2 主要建筑物布置及设备型式比选模型。 8.3.23 主要建筑物及设备型式方案比选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 要求: 1数据收集。收集电子地图、GIS数据、地质、水文、现状资 科,初拟的主要建筑物布置、初选的机电和金属结构设备等数据。 2模型创建。基于收集的数据创建不同方案的主要建筑物 及设备专业三维模型,可同步创建参数化模板库。 3模型校验。校验各方案模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4方案比选。基于三维模型,从地基与基础、水工结构布 置、厂区及建筑造型、泵闸型式及组合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基本 确定主要建筑物和设备型式。 5生成主要建筑物及设备型式的成果。 8.3.3主要建筑物及设备型式方案比选的交付成果应包括主要 建筑物及设备专业三维模型及说明
9.1建筑物尺寸确定及设备比选
9.1.1建筑物尺寸确定及设备比选的输入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建筑物及设备型式模型。 2主要建筑物布置及设备比选初步方案。 9.1.2建筑物尺寸确定及设备比选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基于主要建筑物及设备型式模型,收集设备 型式、数量和布置要求、结构计算分析数据与成果、结构优化方案 等数据。 2模型创建。基于收集的数据创建符合建筑物主体结构尺 寸与设备深度要求的多专业综合模型,并将关键参数附加至模 型。模型宜反映几何参数化分析、物理参数调整优化或控制性参 数输人等过程数据。 3模型校验。通过碰撞检查、会审等方式确定模型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 4生成建筑物尺寸确定及设备选定的成果。 9.1.3建筑物尺寸确定及设备选定的交付成果应包括主要建筑 物及设备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及说明
概算工程量统计的输入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初步设计模型。 2 概算工程量统计模板和要求
1数据收集。包括初步设计信息模型、结构构件属性信息、 概算工程量计量规则及其他信息等。 2模型创建。对初步设计模型进行必要的拆分组合,添加 相关分类、计量等属性信息生成概算模型。 3模型校验。对模型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校验。 4概算工程量提取。基于概算模型,按水利工程类型和特 点分专业、分部位直接提取工程量,生成概算工程量。 9.2.3概算工程量统计的交付成果应包括概算模型、概算工程 量及计算说明。
9.3施工进度虚拟仿真
9.3.1施工进度虚拟仿真的输人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施工总体实施方案和进度安排表 2 施工进度虚拟仿真模型。 9.3.2 施工进度虚拟仿真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包括初步设计模型、施工总体实施方案及步 骤、施工进度安排、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风险预防措施等。 2模型创建。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的相关内容,对模型进行 合理拆分,按时间节点分组添加施工进度等信息,创建施工进度 虚拟仿真模型。 3模型校验。校验模型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4进度模拟。基于施工进度虚拟仿真模型,从施工工艺、人 机配置、物料堆放、交通组织等方面,论证并优化施工进度。对关 键节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 5生成施工进度虚拟仿真成果。 9.3.3施工进度虚拟仿真的交付成果应包括施工进度虚拟仿真 模型、动画视频及说明文件
10.1.1基于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模型会审应包括完整性检 查、合理性检查、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集中会审、模型固化。 10.1.2模型完整性检查宜通过对模型浏览、观察、剖切、视角切 换、漫游,判断信息模型中包含的构件是否完整,所包含的内容及 深度是否符合交付要求。 10.1.3模型合理性检查宜与项目设计要求、设计规范、建模规 则对接,应采用三维数字化模型检验设计方案。 10.1.4模型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应按设施设备及管线安装、安 全保护和运行维护、各专业交付模型、管线设施设备图纸等综合 要求进行。
10.1.5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收集各专业子模型与拆分模型,管线与设备 的位置和净空要求。 2模型创建。根据土建模型、设备模型、其他管线与设施模 型及碰撞检查需求创建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模型。 3碰撞检查。利用碰撞检查工具进行模型间的冲突和碰撞 检查,并进行三维管线综合,生成碰撞检查报告。 4模型调整。根据碰撞检查结果调整信息模型。 10.1.6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的交付成果应包括管线综合与碰 撞检查模型、碰撞检查报告、调整后的信息模型。碰撞检查报告 应包含项目概况、检查结果、原因分析、调整建议等要素。 1017成果交付前应对项目总装模型进行集中会审包括专
10.1.7成果交付前,应对项目总装模型进行集中会审,包
业三维会审和项目三维会审。 10.1.8模型固化应使模型内容、共享环境、版本、权限等方面不 可更改。
10.2.1主要设备运输和吊装检查的输人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总体布置图纸与主要设备运输和吊装检查初拟方案。 2主要设备运输和吊装检查模型。 10.2.2主要设备运输和吊装检查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收集总装模型与场地、交通组织、运输和吊装 方案等资料。 2模型创建。根据总装模型和主要设备安装运输等要求 创建包含机械和设备控制性参数的运输和吊装检查模型。 3过程模拟和分析。按照运输和吊装方案进行过程动态模 拟和虚拟仿真,进行方案的合理性检查分析。 10.2.3主要设备运输吊装的交付成果应包括主要运输和吊装 检查模型及合理性说明
10.3.1图纸应采用制图发布工具在模型基础上生成。 10.3.2制图发布应基于相应版本的模型,图纸内容应和模型内 容相一致,图纸宜基于模型批量生成。宜建立模型和图纸的关联 关系,通过筛选、对比、部视、统计、编码等方法实现图模一致,并 能够统一交付与归档。 10.3.3制图发布规则宜采用通用模板设定 10.3.4制图发布时对于复杂对象宜在图纸中添加与二维图纸 对象相应的局部三维模型视口
10.3.5制图发布与交付后,发生的修改应及时在模型中调整: 调整后的升版模型作为后续应用数据载体 10.3.6制图发布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0.3.5制图发布与交付后,发生的修改应及时在模型中调整,
1数据收集。收集经过模型会审后的施工图设计模型、专 业制图要求等数据。 2生成图纸。利用软件制图模板生成图纸。 3添加注释。在图纸中添加标注、说明及相关表格,对于复 杂结构及节点可采用三维透视图或轴测图表达 4图模一致。应保证最终的模型表达与图纸表达信息一致 性,并完成归档。
10.4效果渣染与动画制作
10.4.1效果道染与动画制作的输人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谊染与动画素材。 2施工图设计模型。 10.4.2效果染与动画制作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收集模型、材质、环境、漫游路径和进度计划、 景观、照明、工艺要求等数据。 2模型创建。添加绿化、人物、交通设施等,形成效果煊染 与动画制作模型。 3效果染与动画制作。设置光照、相机、角色、漫游路径 等参数,进行染与动画制作。 10.4.3效果染和动画制作的交付成果应包括煊染效果图与 动画及说明文件。
11.1.1施工场区布置的输人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布置及施工导流截流等危险性较大部分的初步 方案。 2施工场区布置比选模型。 11.1.2施工场区布置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收集水文、地形地质,以及场地布置初步方 案、大型机械设备布置要求、施工导流截流方案、重要节点计划等 资料。 2模型创建。结合施工模型创建施工场地布置模型,模型 中应包含周边环境、施工区域、场区交通、主要建(构)筑物、加工 与料场分区、场区重要管线、围堰及施工围挡等临时工程、场地复 杂节点、重点区域开挖回填堆土、安全文明施工标识等。 3场区布置方案的确定。利用场地布置模型,对多种场区 布置进行方案比选,并根据需要可对模型进行相应调整,确定合 理的场区布置方案。 11.1.3施工场区布置的交付成果应包括施工场区布置模型及 说明文件。
11.2.1施工进度控制的输入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进度计划和实际进度数据
2施工模型。 11.2.2施工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收集的数据包括施工模型、施工组织设计、施 工图纸、现场大宗物料和资源消耗比等。 2模型创建。根据施工工艺和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光伏发电标准规范范本, 进行项目工作分解(WBS),添加计划进度信息,在施工模型基础 上创建施工进度控制模型,并进行施工模拟。 3进度比对及控制。在深化的施工模型中实时添加和更新 实际进度信息,并与计划进度对比,对进度偏差进行分析,调整进 变计划,实现进度控制。 11.2.3施工进度控制的交付成果应包括施工进度控制模型及 说明文件,
11.3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控制
11.3.1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控制的输人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初步方案。 2危险性较大部分的施工模型。 11.3.2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收集的数据包括施工模型、质量管理方案和 计划、安全管理方案和计划、监测与监控数据、质量验评、危险源 预警数据、隐蔽工程控制性参数等。 2利用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向施工人员展示和传递设计意 图。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帮助施工人员理解熟悉施工工艺和流 程,识别危险源,避免理解偏差造成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 3实时监控现场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状况,对出现的质量 和安全问题,通过图像、视频、音频资料等方式关联至相关构件和 设备模型上,记录问题出现部位并分析原因,从而制定相应解决 方案。同时对出现问题相关资料分析,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
行预判和预控。 11.3.3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控制的交付成果应包括质量与安 全问题记录及解决方案和措施等。
11.4造价管理工程量计算
11.4.1造价管理工程量计算的输人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合同清单与结算资料。 2施工模型。 11.4.2造价管理工程量计算的工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收集。包括施工模型、合同清单、清单计量规则、进 变资料、结算资料及其他信息等。 2模型创建。基于施工模型,对模型进行必要的拆分组合: 添加相关分类、计量、进度等属性信息生成造价管理模型或工程 算量模型。同时,按照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往来函件、进度成本 信息等信息,对造价管理模型定期调整。 3模型校验。对模型和信息的完整性、合理性进行校验。 4造价管理工程量提取。基于造价管理模型,按清单分类 规则为依据,生成合同工程量、进度工程量、重要节点工程量、结 算工程量等。 11.4.3造价管理工程量计算的交付成果应包括造价管理模型 工程量报表及计算说明
11.5.1竣工模型构建的输入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GB/标准规范范本11.5.1竣工模型构建的输入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 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