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fineness modulus
评价砂粗细程度的指标,用筛分试验中孔径小于5mm各号 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计算得到
市政常用表格rain size modulus
评价砾右粗细程度的指标,用筛分试验中孔径大于等于 5mm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计算得到
2.1.16堆积密度bulkdensit
particle density
页粒单位体积(包括颗粒内封闭孔
可用作填筑土料或防渗土料、粒径大于5mm颗粒的质量 于总质量 50%的土料
2.1.18固壁土料stabilizingclay
2.1.21泥岩防渗料
强度较低的泥质岩,经破碎、碾压后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的料,
2. 1. 22 有用层
2. 1. 23 无用层
2.1.24剥离层stripped cover
2. 1. 24剥离层
2. 1. 25 有害层
含有有害物质不能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的岩 土层。
26平均厚度法averagethickn
采用总面积乘以岩土层平均厚度计算储量的方法
2.1.27平行断面法
采用相邻两断面的断面面积平均值乘以断面平均间距计算储 量的方法。
采用相邻勘探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乘以其顶点处有用层平均 厚度计算储量的方法
3.0.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基本任务是查明料场 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分 布、储量、质量,调查料场的开采和运输条件,评价其适用性以 及料场开采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任务书或合同中应明确工程设计方案、材料种类、用途、数量、 勘察级别等,
行现场踏勘,了解料场分布情况、土地利用现状、自然环境条 件、勘察工作条件等,编制勘察大纲。
1 工程概况、建筑物类型及设计要求的材料种类、需要量。 2 勘察级别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3 前阶段的勘察成果。 4 料场分布、地质概况、环境条件及工作条件。 5 勘察内容、勘察方法、计划工作量。 6 计划进度。 7 人员和设备安排。 8 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措施。 9 勘察成果,
3.0.5天然建筑材料料场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在考虑环境保护、经济合理、材料质量和储量的前提下, 宜由近至远,先集中后分散。 2不影响水工建筑物布置和安全,避免或减少料场开采对 工程施工的干扰。 3避开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影响
的地段。 4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料。 5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 6避免因料场开采引发环境地质问题。 3.0.6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工作的布置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应在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布置其他勘察工作。 2物探方法应根据探测目的,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岩土物 性条件选择。 3钻探、洞探、井探、坑探等勘探方法应根据料场的地形 条件、材料的地质特性和分布情况选择。 4勘探剖面宜根据料场类型,沿岩相和岩性变化大的方向 布置。勘探点宜先疏后密,逐步增加,呈网格状或三角形状 布置。 5取样组数和试验项目应根据料场储量、材料种类、用途 分布特征及其工程地质特性和勘察级别等确定。 6社会、环境因素对料场选择和开采有较大影响的工程 料场确定前勘察工作可适当简化,施工开采前应进一步勘察,并 达到详香要求。 3.0.7普查宜在工程规划场址40km范围内进行,引调水、堤 防等线状工程宜在线路两侧20km范围内进行,普查应包括下列 主要内容: 1调查、了解料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环 境地质条件及开采条件。 2调查、了解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分布、质量、储量。 3.0.8初查应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初步查明料场的地层岩性、地下水位、环境地质条件及 开米条件。 2初步查明砂砾石料和土料的成因、分布、厚度、结构特 证、颗粒组成、级配特征、物理力学性质、上覆剥离层及无用夹 层、有害夹层的岩性、分布、厚度等,
3初步查明石料的分布、厚度、地层岩性与结构、地质构 造、风化情况、物理力学性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上覆剥离 层及无用夹层的分布、厚度等。可溶岩区尚应初步查明岩溶的类 型、分布、发育特征和充填情况。 4初步查明可利用开挖料、抬填料、吹填料等其他料源的 分布、埋藏条件、岩性、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等。 5初步查明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初查储量应不少于 设计需要量的2.5倍。 6初步评价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适用性,进行料场比选 提出料场推荐初步意见和开采方式初步建议。 3.0.9详查应在初查的基础上进行,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查明料场的地下水分布特征、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条件。 2查明砂砾石料和土料的分布、厚度、结构特征、颗粒组 成及级配特征、物理力学性质、上覆剥离层及无用夹层、有害夹 层的分布、厚度等。 3查明石料的分布、厚度、岩性、结构、地质构造、风化 程度、物理力学性质、上覆剥离层及无用夹层的分布、厚度等。 可溶岩区应查明岩溶的类型、分布、发育特征和充填情况 4查明可利用开挖料、抬填料、吹填料等其他料源的分布、 岩性、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等。 5查明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详查储量应不少于设计 需要量的1.5倍。 6评价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适用性,提出料场推荐意见和 开采方式建议。 3.0.10勘察资料应及时分析、整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勘察工作结束后应编制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报告。 3.0.11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注意环境保护,遵守国家和地方政 府国士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3初步查明石料的分布、厚度、地层岩性与结构、地质构 造、风化情况、物理力学性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上覆剥离 层及无用夹层的分布、厚度等。可溶岩区尚应初步查明岩溶的类 型、分布、发育特征和充填情况。 4初步查明可利用开挖料、抬填料、吹填料等其他料源的 分布、理藏条件、岩性、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等。 5初步查明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初查储量应不少于 设计需要量的2.5倍。 6初步评价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适用性,进行料场比选 提出料场推荐初步意见和开采方式初步建议
3.0.9详查应在初查的基础上进行,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4.1.1 砂砾石料勘察应包括填筑料、反滤料及混凝土骨料勘察。 4.1.2砂砾石料勘察宜按普查、初查、详查分级进行,视需要 可合并进行。
1I类:料层厚度变化小,相变小,没有无用层或有害 夹层。 2Ⅱ类:料层厚度变化较大,相变较大,无用层或有害夹 层较少。 3Ⅲ类:料层厚度变化大,相变大,无用层或有害夹层较 多,或料场受人工扰动较大。
4.2.1料场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
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料场及料场开采可能影响区域 2 地质测绘比例尺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4.2.2料场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上部分宜采用物探、坑探、钻探、井探等方法;水下 部分宜以钻探、物探为主,必要时可采用沉井或其他有效手段。 物探方法宜采用电法和地震法。
4.3.2混凝土骨料的适用性应根据质量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及 工程验笔进行综合评价质量技术指标官符合下列规定,
4.3.2混凝土骨料的适用性应根据质量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及
图4.3.2砂级配曲线图
4.3.3胶凝砂砾石坝所需砂砾石料的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 SL 678的规定。
4.3.3胶凝砂砾石坝所需砂砾石料的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 SL678的规定。
5.1.1土料勘察应包括填筑土料、防渗土料、固壁土料及灌浆 土料勘察,类别包括一般土料、碎(砾)石土料和风化土料。 5.1.2土料勘察宜按普查、初查、详查分级进行,视需要可合 并进行。
5.1.3料场应按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分类,并宜符合下列
1一般土料、碎(砾)石土料料场分类宜符合下列规定: 1)I类:地形完整、平缓,料层岩性单一、厚度变化小 没有无用层或有害夹层。 2)Ⅱ类:地形较完整、有起伏,料层岩性较复杂、相变 较大、厚度变化较大,无用层或有害夹层较少。 3)Ⅲ类:地形不完整、起伏大,料层岩性复杂、相变大、 厚度变化大,无用层或有害夹层较多。 2风化土料场除按上述规定进行分类外,尚应考虑土料母 岩岩性、岩相特征和风化均匀程度等
5.2.1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质测绘应付合 企 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料场及料场开采可能影响区域 地质测绘比列尺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填筑、防渗土料地质测绘比位
5.2.2料场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方法宜采用坑(槽)探、井探、钻探等。 2填筑土料、防渗土料勘探点间距应根据料场类型、用途 及勘察级别确定,并宜符合表5.2.2-1、表5.2.2-2的规定, 且每一料场(区)初查不应少于1条剖面,初查和详查每条部面 上的勘探点分别不应少于2个和3个。固壁土料、灌浆土料进行 地质调查时可布置少量勘探工作;详查时应布置勘探工作,勘探 点间距宜为20~30m。
3勘探深度应揭穿有用层。有用层厚度较大时,勘探深度 应大于开采深度2.0m。 4勘探点所揭露的土层应进行分层描述,内容包括名称、 额色、结构、厚度、湿度、状态、夹层性质和厚度、碎(砾)石 或结核含量、植物根系、腐殖质等杂质含量与分布,并记录地下 水位、取样位置、高程与编号等。风化土料尚应描述母岩的地 层、岩性、风化程度等。 5.2.3取样与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5.2.3取样与试验应符合下列规
1勘探点所揭露土层均应分层取样,单层厚度较大时,每 1~3m取1组。 2扰动样宜采用刻槽法、全坑(孔)法分层采取,料层较 薄时可混合取样。原状样视需要采取。 3必要时应取样分析土料天然含水率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4各勘探点所取样品均应进行简分析。 5填筑土料、防渗土料应根据分层、分区情况取样进行全分 析,防渗土料每一料场(区)全分析试验组数应不少于表5.2.3 1的规定,填筑土料全分析试验组数可适当减少。固壁土料、灌浆 土料应按料场储量取样进行全分析,当料场储量大于1×10°m3时 累计试验组数不少于5组,小于1×10°m3时不少于3组。
6填筑土料、防渗土料每组样品重量和规格应根据试验项 目确定,并宜符合表5.2.3-2的规定。固壁土料、灌浆土料简 分析每组样应不少于1kg,全分析每组样应不少于5kg。
2填筑土料、防渗土料取样数量与规标
注:“”表示应做的试验项目;“十”表示视需要做的试验项目;“一”表示可 不做的试验项目。
5.3.2防渗土料的适用性应根据质量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及二 程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2碎(砾)石土、风化土防渗料质量技
5.3.3当采用特殊土作为填筑土料和防渗土料时,应进行专门 论证。分散性土的判别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5.3.4固壁土料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表5.3.4的规定
表5.3.4固壁土料质量技术指标
5.3.5灌浆土料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表5.3.5的规定
5.3.5灌浆土料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表5.3.5的规
表5.3.5灌浆土料质技术指标
6.1.1石料勘察应包括堆石料、砌石料、人工骨料勘察。 6.1.2石料勘察宜按普查、初查、详查分级进行,视需要可合 并进行。
6.1.3料场应按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分类,并宜符合下列
1I类:地形完整、平缓,料层岩性单一、厚度变化小: 断裂、岩溶不发育,没有无用层或有害夹层,无剥离层或剥离 层薄。 2Ⅱ类:地形较完整、有起伏,料层岩性较复杂、厚度变 化较大,断裂、岩溶较发育,无用层或有害夹层较少,剥离层 较厚。 3Ⅲ类:地形不完整、起伏大,料层岩性复杂、厚度 变化大,断裂、岩溶发育,无用层或有害夹层较多,剥离 层厚。 6.1.4料场勘察尚应分析周边地质环境对料场的影响及开挖边 坡的稳定条件,必要时开展专项研究。
建设工程标准规范范本6.1.4料场勘察尚应分析周边地质环境对料场的影响万
6.2.1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料场分布范围及料场开采可能影响 区域。 2地质测绘内容应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及水文 地质、岩体风化及地表覆盖情况等。 3地质测绘比例尺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表6.2.1各勘察级别地质测绘比例尺
6.2.2料场勘探应符合下列规
6.3.1堆石料原岩的适用性应根据质量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及 工程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表6.3.1的 规定。
表 6.3. 1堆石料原岩质 技术指标
地质灾害标准规范范本6.3.2砌石料原岩的适用性应根据质量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及
工程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砌石料岩体结构面间距宜符合砌石块度和重量要求。 2质量技术指标宜符合表6.3.2的规定
表6.3.2砌石料原岩质量技术指标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