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pdf

  •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9-29
  • 发 布 人: wenjingming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计参数的估计可按附录A进行,步骤如下: 1采用矩法或其它参数估计法,初步估算统计参数。 2采用适线法调整初步估算的统计参数。调整时,可选定目标函数求解统 计参数,也可采用经验适线法。当采用经验适线法时,应尽可能拟合全部点据; 拟合不好时,可侧重考虑较可靠的大洪水点据。 3适线调整后的统计参数应根据本站洪峰、不同时段洪量统计参数和设计 值的变化规律,以及上下游、干支流和邻近流域各站的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必 要时可作适当调整。 3.1.6 当设计流域的洪水和暴雨资料短缺时,可利用邻近地区分析计算的洪峰、 洪量统计参数,或相同频率的洪峰模数等,进行地区综合,用于设计流域。 3.1.7当设计流域缺乏洪水和暴雨资料,但工程地点附近已调查到可靠的历史 洪水,其重现期又与工程的设计洪水标准接近时,可直接采用历史洪水或进行适 当调整,作为该工程的设计洪水。 柜

    3.2.2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时,可根据工程和流域洪水特性,采用下

    1同频率放大法。按设计洪峰及一个或几个时段洪量同频率控制放大典型 洪水过程,也可按几个时段洪量同频率控制放大,所选用的时段以2~3个为宜。 2同倍比放大法。按设计洪峰或某一时段设计洪量控制,以同一倍比放大 典型洪水过程,

    手的入库洪水,可根据资料条件选用下列方

    1流量叠加法。当水库周边附近有水文站汽车标准,其控制面积占坝址以上面积比 重较大、资料较完整可靠时,可分干支流、区间陆面和库面分别计算分区的入库 洪水,再叠加为集中的入库洪水。 2流量反演法。当汇入库区的支流洪水所占比重较小时,可采用马斯京根 法或槽蓄曲线法反演推算入库洪水。 3水量平衡法。对于已建水库,可根据水库下泄流量及水库蓄水量的变化 反推入库洪水。 3.3.2# 根据资料条件及工程设计需要,可采用下列方法计算集中的或分区的入 库设计洪水。 1当有较长的入库洪水系列时,可采用频率分析法计算入库设计洪水。 2当入库洪水系列较短,不能采用频率分析法时,可采用坝址设计洪水的 放大倍比放大典型入库洪水,作为入库设计洪水。 3当汇入库区的支流洪水所占比重较小时,可采用流量反演法由坝址设计 洪水推求入库设计洪水。

    3.4.1 当汛期洪水成因随季节变化具有显著差异时,可根据水库运行调度需要, 分析计算分期设计洪水。 3.4.2汛期分期的划分,应有较明显的洪水成因变化规律,各分期洪水量级应 有明显差别,以划分2~3个分期为宜。 3.4.3分期洪水系列由每年期内最大值组成,选样时应保持洪水过程的完整性。 3.4.4 当上游水库采用分期设计洪水调度时,应计算区间相应的分期设计洪水 并与上游水库相应的下泄洪水过程组合计算设计断面的设计洪水。 3.4.5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时,历史洪水重现期应在分期内考证,其重现期不应 短于在年最大洪水系列中的重现期

    3.4.6对计算的分期设计洪水,应分析各分期的洪水统计参数和同频

    的年内变化规律,并与年最大值洪水统计参数和同频率设计值进行比较,检查其 合理性。

    3.5施工分期设计洪水

    3.5.1计算施工分期设计洪水时,分期既要考虑工程施工设计的要求,又要使 起时期基本符合洪水成因变化规律和特点,分期不宜太短,一般以不短于1 个日为宜

    起时期基本符合洪水成因变化规律和特点,分期不宜太短,一般以不短于1 个月为宜。 3.5.21 施工分期洪水系列选样原则可参照汛期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时的选样原则 执行。施工期洪水系列跨期选样时,跨期不宜超过5~10日,跨期选样计算的施 工分期设计洪水不应跨期使用。 3.5.3 当设计依据站实测流量系列较长、且施工设计标准较低时,施工分期设 计洪水可根据经验频率曲线确定。 3.5.4 当上游有调蓄作用较大的水库工程时,应分析计算受其调蓄影响后的施 工分期设计洪水。 3.5.5 对计算的施工分期设计洪水,应分析各施工期洪水的统计参数和同频率 设计值的年内变化规律,检查其合理性,必要时可适当调整

    3.5.5对计算的施工分期设计洪水

    4根据暴雨资料计算设计洪水

    4.1.1水利水电工程各种标准的设计暴雨包括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点或面暴雨

    量、暴雨的时程分配和面分布等。 4.1.2流域各种历时设计面暴雨量,可根据流域面积大小和资料条件采用下列 方法和附录B1的有关规定计算。 1当流域各种历时面暴雨量系列较长时,可采用频率分析的方法计算。 2当流域面积较小,各种历时面暴雨量系列短缺时,可用相应历时的设计 点暴雨量和暴雨点面关系间接计算。 暴雨点面关系,应采用本地区综合的定点定面关系;当资料条件不具备时也 可借用动点动面关系,但应作适当修正。 3当流域面积很小时,可用设计点暴雨量作为流域设计面暴雨量。 4当涝区内暴雨资料短缺时,可采用典型年法计算。 5当设计流域高程梯度变化较大时,设计面暴雨量应根据雨量随高程变化 的规律进行合理性检查,必要时作适当修正。 4.1.3各种历时设计点暴雨量可采用下列方法和附录B2的有关规定计算。 1在流域内及邻近地区选择若干个测站,对所需各种历时的暴雨量作频率 分析,并进行地区综合。根据测站位置、资料系列的代表性等情况,合理确定流 域的设计点暴雨量。 2从经过审批的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上查算工程所需历时的设计点暴雨 量。当本地区及邻近地区近期发生大暴雨,或依据不同年代图集查算的成果差别 较大时,应对查算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4.1.4设计暴雨频率分析可按本规范3.1节的有关规定和本条下列规定进行。 1特大暴雨的重现期可根据该次暴雨的雨情、水情和灾情以及邻近地区的 长系列暴雨资料分析确定。 2当设计流域或港区缺乏大暴雨资料而邻近地区已出现大暴雨时可移

    用邻近地区的暴雨资料加入设计流域或涝区暴雨系列进行频率分析。但对移用的 可行性及重现期应进行分析,并注意地区差别,作必要的改正。 3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及设计值应进行地区综合分析和合理性检查 4.1.5设计暴雨量的时程分配应根据符合大暴雨雨型特性的综合或典型雨型 采用不同历时设计暴雨量同频率控制放大。 4.1.6 设计暴雨量的面分布,应根据符合大暴雨面分布特性的综合或典型面分 布,以流域设计面雨量为控制,进行同倍比放大计算。也可采用分区的设计面雨 量同频率控制放大计算。 4.1.7 汛期分期设计暴雨计算有关分期的规定,可按本规范3.4节的有关规定 热行

    4.2.1采用水文气象法推求可能最大暴雨时,应分析设计流域和邻近

    用水文气象法推求可能最大暴雨时,应分析设计流域和邻近地区暴雨

    特性及成因,并根据资料条件和设计要求,采用下列方法: 1设计流域有特大暴雨资料时,可用暴雨放大法。 2邻近地区有特大暴雨资料时,可用暴雨移置法。 3流域面积大、设计历时长时,可用暴雨组合法。 4设计流域及气候一致区内有较多特大暴雨资料时,可用暴雨时面深概化 法。 4.2.2,放大暴雨时,应根据所选暴雨的具体情况,按附录C有关规定确定放大 方法和放大指标。 1当所选暴雨为罕见特大暴雨时,可只作水汽因子放大。以地面露点作为 水汽因子指标时,应分析地面露点在时间和地区上的代表性。 2当所选暴雨为非罕见特大暴雨,动力因子与暴雨有正相关趋势时,可作 水汽和动力因子放大。放大时应分析上述因子的合理组合。以风速作为动力因子 指标时,应分析代表站风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代表性。 放大时应根据因子的物理特性,选用暴雨过程中实测资料的最大值或重现期 为50年的数值作为放大指标。

    4.2.3移置暴雨时,应研究移置的可能性。设计流域与被移置暴雨发生地区应 有相似的关气、气候、地形条件。暴雨移置时,应根据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的差 异对暴雨进行移置改正。 4.2.4组合暴雨时,应分析形成暴雨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天气系统衔接演变的可 能性,并分析论证组合方式的合理性。 4.2.5 暴雨时面深概化时,应分析分区综合的可能最大暴雨时面深外包线的合 理性。转换为设计流域可能最大暴雨时,应符合设计流域的暴雨特性。 4.2.6 当流域面积小于1000km~,暴雨资料又较缺乏时,可根据本地区的可能 最大24小时点暴雨等值线图和点面关系查算设计流域的可能最大暴雨。如本地 区及邻近地区近期发生特大暴雨应对查算的成果进行检查,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4.2.7可能最大暴雨的时程分配和流域面分布,可采用典型或综合概化的雨型 放大确定

    4.3产流和汇流计算

    4.3.1由设计暴雨计算设计洪水或由可能最大暴雨计算可能最大洪水时,应充 分利用设计流域或邻近地区实测的暴雨、洪水对应资料,对产流和汇流计算方法 中的参数进行率定,并分析参数在大洪水时的特性及变化规律。参数率定与使用 方法应一致;洪水过程线的分割与回加应一致。不同方法的产流和汇流参数不应 任意移用。

    中的参数进行率定,并分析参数在大洪水时的特性及变化规律。参数率定与使用 方法应一致;洪水过程线的分割与回加应一致。不同方法的产流和汇流参数不应 任意移用。 4.3.2产流和汇流计算应根据设计流域的水文特性、流域特征和资料条件,采 用与其相适应的计算方法。产流计算可采用暴雨径流相关、扣损等方法。汇流计 算可采用单位线等方法如流域面积较小可用推理公式计算。当资料条件允许时 也可采用流域水文模型进行计算

    4.3.2产流和汇流计算应根据设计流域的水文特性、流域特征和资料条件,采 用与其相适应的计算方法。产流计算可采用暴雨径流相关、扣损等方法。汇流计 算可采用单位线等方法,如流域面积较小可用推理公式计算。当资料条件允许时 也可采用流域水文模型进行计算

    控制非线性外延的临界雨强或临界流量。 4.3.5当流域面积较大、暴雨在面上的分布不均匀、产流和汇流条件有较大差 异时,可将流域划分成几个计算单元,分别进行产流和汇流计算,再经河道演算、 并与底水组合叠加后,作为设计断面的洪水过程线。 4.3.6用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峰流量后,如工程设计需要,可采用概化方法计 算设计洪水过程线。 4.3.7由设计暴雨计算的设计洪水或由可能最大暴雨计算的可能最大洪水成 果,应分别与本地区实测、调查的大洪水和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检查 其合理性。

    控制非线性外延的临界雨强或临界流量

    5.0.1当设计断面上游有调蓄作用较大的水库或设计水库对下游有防洪任务 时,应对大洪水的地区组成进行分析,并拟定设计断面以上或防洪控制断面以上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 5.0.2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可采用典型洪水组成法和同频率洪水组成法拟定。 1典型洪水组成法。从实测资料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大洪水作为典型,按设 计断面洪峰或洪量的倍比,放大各区典型洪水过程线。 2同频率洪水组成法。指定某一分区发生与设计断面同频率的洪水,其余 分区发生相应洪水。 两种洪水组成法的各分区设计洪水过程均应采用同一次洪水过程线为典型。 5.0.3对拟定的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和各分区的设计洪水过程线,应符合大洪水 地区组成的一般规律,并从水量平衡及洪水过程线形状等方面进行合理性检查; 必要时可适当调整。 5.0.4计算受上游水库影响的设计洪水时,可根据拟定的各分区不同洪水地区 组成的设计洪水过程线,经上游水库调洪后与区间洪水叠加,得到设计断面不同 组合的设计洪水过程线,从中选取对工程较不利的组合成果。 设计水库对下游有防洪任务时,下游防洪控制断面设计洪水过程线可按上述 原则分析确定。 5.0.5有条件时,可采用地区洪水频率组合法或洪水随机模拟法推求受上游工 程调蓄影响的设计洪水

    1典型洪水组成法。从实测资料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大洪水作为典型,按设 计断面洪峰或洪量的倍比,放大各区典型洪水过程线。 2同频率洪水组成法。指定某一分区发生与设计断面同频率的洪水,其余 分区发生相应洪水。 两种洪水组成法的各分区设计洪水过程均应采用同一次洪水过程线为典型。 5.0.3对拟定的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和各分区的设计洪水过程线,应符合大洪水 地区组成的一般规律,并从水量平衡及洪水过程线形状等方面进行合理性检查; 必要时可适当调整。

    5.0.5有条件时,可采用地区洪水频率组合法或洪水随机模拟法推求受上

    采用地区洪水频率组合法时,可以各分区对工程调节起主要作用的时段洪量 作为组合变量,分区不宜太多。 采用洪水随机模拟法时,应合理选择模型,并对模拟成果进行统计特性及合 理性检验。

    6 干旱、岩溶、冰川、 平原及滨海地区设计洪水计算

    6 干旱、岩溶、冰川、平原及滨海地区设计洪水计算

    旱、岩溶、冰川地区设计洪水

    6.1.1当计算干旱、岩溶、冰川等地区的设计洪水时,应考虑流域特殊的自然 条件和水文特性。

    6.1.2用流量资料计算干旱地区设计洪水时,应充分搜集和调查设计流域及邻 近地区的洪水、暴雨资料,采用地区综合分析方法进行论证,合理确定设计洪水, 用暴雨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应合理选定计算时段,分析产流期雨强与下渗 的关系,当流域面上产流和汇流条件差异较大时,可采用局部产流与局部汇流方 法计算设计洪水。

    6.1.2用流量资料计算干旱地区设计洪水时,应充分搜集和调查设计流域及邻

    用暴雨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应合理选定计算时段,分析产流期雨强与下渗 的关系,当流域面上产流和汇流条件差异较大时,可采用局部产流与局部汇流方 法计算设计洪水。 6.1.3计算岩溶地区设计洪水时,应调查了解设计流域与相邻流域之间的水量 交换、伏流暗河区的范围及滞洪与泄流情况等。 用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应分析明流区与伏流暗河区出流组成及其在设 计条件下的变化,检查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 用暴雨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应分析确定设计条件下的造洪面积按明流区 伏流暗河区分别计算。 在天坑、漏斗等较多的岩溶发育地区,也可采用反映岩溶特征的产流、汇流 综合参数计算。 6.1.4计算冰川融雪地区设计洪水时,应了解降水、冰雪消融和冰川湖溃决等 形成洪水的类型、季节特征等,并分析降雨洪水、冰雪消融和冰川湖溃决洪水的 变化规律。 当流域仅有降雨洪水和冰雪消融洪水或两者形成的混合洪水时,可采用年最 大洪水系列计算设计洪水,也可按洪水成因分别计算设计洪水。

    6.1.3计算岩溶地区设计洪水时,应调查了解设计流域与相邻流域之间的水量

    用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应分析明流区与伏流暗河区出流组成及其在设 计条件下的变化,检查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 用暴雨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应分析确定设计条件下的造洪面积按明流区 伏流暗河区分别计算。 在天坑、漏斗等较多的岩溶发育地区,也可采用反映岩溶特征的产流、汇流 综合参数计算。

    6.1.4计算冰川融雪地区设计洪水时,应了解降水、冰雪消融和冰川湖溃》

    当流域仅有降雨洪水和冰雪消融洪水或两者形成的混合洪水时,可采用年最 大洪水系列计算设计洪水,也可按洪水成因分别计算设计洪水。 冰川湖溃决的洪水,不宜直接加入频率计算。可通过调查确定工程以上流域 现存的冰川湖数量、分布情况及容积等,估算其溃决洪水。

    6.2平原及滨海地区设计洪水

    6.2.1 平原地区的设计洪水,可根据不向情况,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1洪水系列受分洪溃口影响时,应计算归槽设计洪水。 2湖泊围垦等对洪水调节程度各年不同,逐年还原困难时,可按控制断面 以上总入流洪水系列计算设计洪水。 3缺乏实测流量资料时,可采用雨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计算时宜考虑地 下水位对产流的影响。 6.2.2涝区的设计排涝流量,应先按本规范4.1节有关规定确定设计暴雨,再 根据所在地区水文资料条件和涝区特点,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1涝区洪水主要来自山丘区、且有对应的暴雨资料时,可按本规范4.3节 的有关规定,采用产、汇流方法计算设计排涝流量。 2涝区面积较大、且区域内暴雨洪水资料短缺时,可采用排涝模数经验公 式计算设计排涝流量,但应对有关参数进行地区综合分析。 3涝区面积较小、在不超过农作物耐淹历时条件下,可采用平均排除法确 定设计排涝流量。 4涝区蓄涝容积较大时,可采用概化方法计算涝区设计洪水过程线,经排 涝演算后确定设计排涝流量。

    7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对设计洪水的影响

    7.0.1当设计流域内的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使产流、汇流条件有明显改变时 应估算其对设计洪水的影响。 7.0.2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在流域面上分布不均匀时,可分区估算其对设计洪 水的影响。 7.0.3 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对不同量级洪水的影响不同,除应估算其对中小洪 水的削减作用外,还应估算遇大洪水时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损毁对下游设计洪水 的影响。 7.0.4 估算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对设计洪水的影响时,应以对洪水影响较大的

    A.1洪水频率曲线统计参数的估计和确定

    A.1.1参数估计法。洪水系列统计参数可采用矩法估计,也可采用概率权重矩 法、双权函数法、线性矩法等估计。本附录仅列出矩法基本公式如下: 1对于n 年连序系列,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各统计参数:

    式中X一特大洪水变量(j=1,:,a); X一实测洪水变量(i=l+1,...,n)。 N一一历史洪水调查考证期; a一特大洪水个数; l一一从n项连序系列中抽出的特大洪水个数。 A.1.2适线法。适线法的特点是在一定的适线准则下,求解与经验点据拟合最 优的频率曲线的统计参数。一般可根据洪水系列的误差规律,选定适线准则。当 系列中各项洪水的误差方差比较均匀时,可考虑采用离(残)差平方和准则;当 绝对误差比较均匀时,可考虑采用离(残)差绝对值和准则;当各项洪水(尤其 是历史洪水)误差差别比较大时,宜采用相对离差平方和准则,也可采用经验适 线法。 1离差平方和准则,也称最小二乘估计法。频率曲线统计参数的最小二乘 估计使经验点据和同频率的频率曲线纵坐标之差(即离差或残差)平方和达到极 小。

    9#+1=0 F a )"(X ao ao F=(f.,",f.) X =(X,,..,X.)" afi af. af. oX ac aF 0. a0 af. ax ac. ac,

    afi af. af. ac. ac aF 0. 0. a0 ax ac ac

    k = 0,1,2,.

    f2(p;0) 0 x? 0 G = 0 f(p:;0) x 0

    4经验适线法。采用矩法或其它方法估计一组参数作为初值,通过经验判 断调整参数,选定一条与经验点据拟合良好的频率曲线。适线时应注意: 1)尽可能照顾点群的趋势,使频率曲线通过点群的中心,但可适当多考虑 上部和中部点据。 2)应分析经验点据的精度(包括它们的横、纵坐标),使曲线尽量地接近 或通过比较可靠的点据。 3)历史洪水,特别是为首的几个历史特大洪水,一般精度较差,适线时 不宜机械地通过这些点据,而使频率曲线脱离点群;但也不能为照顾点群趋势使 曲线离开特大值太远,应考虑特大历史洪水的可能误差范围,以便调整频率曲线。

    当总体分布为皮尔逊Ⅲ型分布,根据n年连序系列,用矩法估计参数时,设 计洪水值X,的均方误(一阶)近似公式为

    x.C, B(绝对误差) n

    A.3地区洪水的频率组合

    1对于控制断面以上有两个分区的情况,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A.3.1对于控制断面以上有两个分区的情况,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设控制断面时段洪量为Z,上游水库断面相应的洪量为X,区间相应的洪量 YM

    多个分区的情况,可参照两个分区的计算原则进行。

    A.3.2独立性检验。在对X与Y进行频率组合计算之前,应对X与Y是否相 互独立作检验。可采用相关系数、联列表、实测资料检验等方法。

    n;m n; (n,m:)

    A.3.3变量相互独立时的频率组合计算。当采用离散求和法计算时,

    Y的频率曲线离散成阶梯状,X与Y只能取有限个状态值。设X取nx个状态, Y取n个状态,则Z的取值状态数为:

    对Z的每一个取值状态Z.,,选择一个典型年洪水过程线,按X;与Y;控制 缩放水库断面及区间的洪水过程线将水库断面的洪水过程线经调洪后得到下泄 流量过程线,再与区间洪水过程线组合后,就得到控制断面在该状态下受到上游 水库调蓄影响的洪水过程线。对乙的所有取值状态重复上述计算,可得到nz条 洪水过程线及每一状态相应的频率区间,据此可直接统计出控制断面受上游水库 调蓄影响的洪水峰、量频率曲线及其设计值。 A.3.4变量不独立时的频率组合计算。当X与Y不独立时,应进行独立性处理。 般采用变量代换。 。如X与Y存在线性相关,可采用

    式中Ex、E为新构建的随机变量 、K,为转换系数。以新变量Ex或 E,代替Y和X。系数K、K,可由最小二乘法确定 :

    式中X,、Y一一分别为随机变量X和Y的样本系列变量; x、y一一分别为随机变量X和Y的样本均值。 在变量代换中,一般对均值较小的变量作代换。经独立性处理后,就可按独 立随机变量进行频率组合计算

    式中X,、Y,一一分别为随机变量X和Y的样本系列变量; x、y一一分别为随机变量X和Y的样本均值。 在变量代换中,一般对均值较小的变量作代换。经独立性处理后,就可按独 立随机变量进行频率组合计算。

    附录 B 暴雨及产流汇流计算

    B.1.1设计面暴雨量可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 1如雨量站网较密,观测系列又较长,应尽可能直接根据设计流域的逐年 最大面雨量系列作频率分析,以推求流域的设计面雨量。 2如流域面积较小,直接进行面暴雨频率分析的资料统计有困难时,可用 相应历时的设计点雨量和点面关系间接计算设计面雨量。 设计面雨量H可用设计点雨量H。和点面换算系数αa求出:

    B.1.1设计面暴雨量可按下列规定进行计

    B.1.2各种历时设计暴雨量可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

    1对于工程规模较大、要求计算的历时较多、雨量资料条件又较好的流域, 可对本流域及附近的若干个雨量站,分别统计设计所需的各历时年最大点雨量进 行频率分析民用航空标准,并对较大地区范围的资料作地区综合与合理性检查。 2当流域面积小于1000km时,可根据经过审批的各历时点暴雨统计参数

    等值线图查读计算几种标准历时的设计点雨量。 对于流域面积特小、又处于暴雨统计参数高值中心地区的工程,应对中心地 区的统计参数作大比例尺的补充分析,防止遗漏大暴雨资料。 3为计算任意历时的设计雨量,可先计算n种标准历时的设计雨量,然后 在双对数纸上绘制雨量历时曲线,从中内插所需历时的设计雨量。当分段雨量历 时关系接近直线时,也可采用暴雨递减指数公式,根据相邻两个标准历时ta和t 的设计雨量Ha和Hb,以及该区间的暴雨递减指数nab,内插所需历时t:相应的雨 量:

    概化为椭圆形的长短轴之比)和雨轴方位(等雨深线长轴与经线的夹角)。综合 雨型还应考虑雨量量级、地形、大气系统的影响呵

    B.2 暴雨洪水的产流、汇流计

    B.2.1降雨产流按下列方法计算

    B.2.2洪水汇流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稀土标准瞬时单位线的一阶原点矩; 降雨(或净雨)强度(mm/h);

    =0.278 L T = 0.278 mJ1/301/4

    ....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 水利水电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