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278-2020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pdf

  • SLT 278-2020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2-02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3径流资料插补延长

    系列代表性不足时,应进行插补延长。捕补延长年数应根据参 证站资料条件、插补延长精度和设计依据站系列代表性要求

    3.3.2径流系列的插补延长可采用下列方法

    1本站水位资料系列较长:且有一定长度流量资料时:可 通过本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插补延长。 2上下游或邻近相似流域参证站资料系列较长,且与设计 依据站有一定长度同步系列时,可通过水位或径流相关关系插补 延长。 3设计依据站径流资料系列较短,而流域内有较长系列雨 量资料时,可通过降雨径流关系插补延长。 3.3.3采用相关关系插补延长时应明确成因概念,相关点据散 乱时可增加参变量,个别点据明显偏离时应分析原因。相关线外 延的幅度不宜超过实测变幅的50%。 3.3.4对插补延长的径流资料,应从上下游水量平衡、径流模 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检查其合理性

    3.3.4对插补延长的径流资料镀锌电焊网标准,应从上下游水量平衡、径流模 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检查其合理性

    3.3.4对插补延长的径流资料,应从上下游水量平衡、径流

    3.4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3.4.1径流系列应通过分析系列币丰、平、枯水年和连

    粘水段的组成及径流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代表性,

    3.4.2设计依据站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可采用下列方法:

    1径流系列较长时,可采用滑动平均、累积平均、差积曲 线等方法,分析评价该系列或代表段系列的代表性。 2径流系列较短,而上下游或邻近地区参证站径流系列较 长时,可分析参证站相应短系列的代表性,评价设计依据站径流 系列的代表性。 3径流系列较短,而设计流域或邻近地区雨量站降水系列 较长时,可分析雨量站相应短系列的代表性:评价设计依据站径 流系列的代表性

    参照参证站长、短系列的统计参数或通过地区综合,对设计依据 站的径流计算成果进行调整或加以说明

    3.5.1径流频率计算依据的资料系列应在30年以上。径流的统 计时段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年、期等。 3.5.2在连序径流系列中,按大小次序排列的第m项的经验频 率应按公式(3.5.2)数学期望公式计算,

    式中P.一一第项径流的经验频率; n一一径流序列中的序位; n一连序径流序列项数。 当实测或调查的特枯水年:经考证确定其重现期后:可仍采 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经验频率力u。 3.5.3径流频率曲线的线型应采用皮尔逊Ⅲ型。经分析论证 也可采用其他线型

    3.5.4径流频率曲线的统计参数采用均值、变差系数C.和偏态

    系数(。表示。统计参数可用矩法等方法初估,用适线法调整确 定。适线时,应在拟合点群趋势的基础上,侧重考虑平、枯水年 的点据

    3.5.5当工程地址与设让依据站的集水面积相差不起

    且区间降水、下垫面条件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相似时:可按面 积比推算工程地址的径流量。当两者集水面积相差超过15%, 或虽不足15%:但区间降水、下垫面条件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 域差异较人时,应考虑区间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降水、下垫面 条件的差异,推算工程地址的径流量。

    且区间降水、下垫面条件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相似时,可按面 积比推算工程地址的径流量。当两者集水面积相差超过15%, 或虽不足15%,但区间降水、下垫面条件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 域差异较大时,应考虑区间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降水、下垫面 条件的差异,推算工程地址的径流量。 3.5.6根据资料条件和设计要求,可采用长系列或选用代表段 代表年的径流资料作为设计依据。代表段的径流系列应包含丰 平、枯水年在内的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周期,且其年径流的均值 变差系数应与长系列接近。代表年应选择测验精度较高的年份 其年、期的径流量应与设计频率的径流量接近。

    3.5.6根据资料条件和设计要求,可采用长系列或选用代表段

    代表年的径流资料作为设计依据。代表段的径流系列应包含丰、 平、枯水年在内的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周期,且其年径流的均值、 变差系数应与长系列接近。代表年应选择测验精度较高的年份, 其年、期的径流量应与设计频率的径流量接近。

    3.5.7径流资料短缺时,工程地址径流量可根据设计流域降水

    3.5.7径流资科缺时 流墩降水 资料:采用设计流域或邻近相似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估算,也可 采用经主管部门审批的最新水文图集或水文比拟、地区综合、经 验公式等方法估算。设计年径流的年内分配,可参照邻近相似流 域的资料,采用水文比拟、地区综合等方法分析确定。

    3.5.9根据设计要求,可采用随机模拟法模拟径流系列,

    3.5.10径流的分析计算成果,应与上下游、干支流和邻近流域 的让算成果比较,分析检查其合理性。

    3.6枯水径流分析计算

    3.6.1枯水径流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计算其最小流量、最小 日平均流量、时段径流量及其过程线等。 3.6.2枯水径流分析计算,应调查历史枯水水位、流量及其山 现与持续时间,河道变化、干断流情况及人类活动对粘水径流 的影响等。

    的影响等。 3.6.3枯水径流系列的插补延长,可采用水位流量关系、上下 游或邻近相似流域参证站与设计依据站的流量相关等方法。 3.6.4人类活动使工程地址枯水径流发生明显变化时,应进行 一致性处理。径流还原计算可采用分项调查、退水曲线、长短时 段或上下游枯水径流量相关等方法。现状条件下的枯水径流计算 可采用成因分析、径流相关等方法

    致性处理。径流还原计算可采用分项调查、退水曲线、长短时 段或上下游枯水径流量相关等方法。现状条件下的枯水径流计算 可采用成因分析、径流相关等方法,

    3.6.5特粘径流的重现期应根据调查资料,结合历史文献、文 物,设计流域和邻近流域长系列枯水径流、降水等资料,综合分 析确定。

    3.6.5特粘径流的重现期应根据调查资料,结合历史文献、文

    3.6.6粘水径流的分析计算:应绪合枯水径流特性,按3.5节

    3.6.6枯水径流的分析计算,应绪合枯水径流特性,按3.5节 的规定执行。粘水径流系列中出现零值时,可采用包含零值项的 频率计算方法计算。

    3.6.7枯水径流的分析让算成果,应与上下游、干支流

    流域的计算成果比较,分析检查其合理性。

    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分析

    3.7.1设让流域冰川覆盖率大于5%或受冰需融水影响的设计 依据站,其水位、流量夏季有明显日周期变化时,应根据冰雪融 水补给特性进行径流分析计算。 3.7.2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分析计算,应搜集设计流域冰川 面积和储量,季节性积雪,冰川区降水,冰川站和邻近地区探空 站气温,冰川湖容积:冰坝溃决及冰川考察研究成果等资料。 3.7.3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还原计算,除应符合3.2节的规 定外,尚应调查人工融冰化雪和冰川湖溃决等情况。资料具备时 应进行还原计算,还原计算困难时,应加以说明。 3.7.4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资料短缺时,应进行插补延长。 采用上下游径流插补延长时,应分析设计依据站与区间径流补给 条件的差异。采用邻近流域的径流资料插补延长时,应分析设计 依据站与参证站径流成因的相似性。当径流与气温关系较好时, 可用气温与径流相关,或降水、气温等与径流相关进行插补 延长。 3.7.5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可根据设计依 据站或气候一致区内邻近流域的长系列径流资料:按3.4节的规 定分析评价。冰雪融水比重较大具无长系列径流资料时,也可采 用与径流关系密切的气温资料等分析评价。 3.7.6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分析计算,可按3.5节的规定执 行。频率曲线线型,除采用皮尔逊血型外,经分析论证也可采用 适合冰雪融水补给地区的线型。 3.7.7T程地址设计径流量推算,除按3.5.5条的规定执行外, 尚应考虑设计依据站与区间径流补给条件的差异。 3.7.8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计算成果,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水 文、气象图集等资料,分析冰雪融水补给地区的水文规律,根据

    3.7.1设计流域冰川覆盖率天于5%或受冰雪融水影响的设计 依据站,其水位、流量夏季有明显日周期变化时,应根据冰雪融 水补给特性进行径流分析计算。

    面积和储量,季节性积雪,冰川区降水,冰川站和邻近地区探空 站气温,冰川湖容积,冰坝溃决及冰川考察研究成果等资料,

    定外,尚应调查人工融冰化雪和冰川湖溃决等情况。资料具备时 应进行还原计算,还原让算困难时,应加以说明

    采用上下游径流插补延长时,应分析设计依据站与区间径流补给 条件的差异。采用邻近流域的径流资料插补延长时,应分析设计 依据站与参证站径流成因的相似性。当径流与气温关系较好时, 可用气温与径流相关,或降水、气温等与径流相关进行插补 延长。

    条件的差异。采用邻近流域的径流资料插补延长时,应分析设计 依据站与参证站径流成因的相似性。当径流与气温关系较好时: 可用气温与径流相关,或降水、气温等与径流相关进行插补 延长。 3.7.5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可根据设计依 据站或气候一致区内邻近流域的长系列径流资料:按3.4节的规 定分析评价。冰雪融水比重较大具无长系列径流资料时,也可采 用与径流关系密切的气温资料等分析评价。 3.7.6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分析计算,可按3.5节的规定执 行。频率曲线线型,除采用皮尔逊血型外,经分析论证也可采用 活合冰重融水补绘灿区的线型

    据站或气候一致区内邻近流域的长系列径流资料:按3.4节的规 定分析评价。冰雪融水比重较大且无长系列径流资料时,可采 用与径流关系密切的气温资料等分析评价

    3.7.6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分析计算,可按3.5节的规定执 行。频率曲线线型,除采用皮尔逊Ⅲ型外,经分析论证也可采用 适合冰雪融水补给地区的线型

    3.7.7T程地址设计径流量推算,

    3.7.8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计算成果,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水

    文、气象图集等资料,分析冰雪融水补给地区的水文规律,根据 冰雪融水补给条件,通过上下游及邻近流域成果比较,分析检查 其合理性。

    3.8岩溶地区径流分析计算

    3.8.1岩溶地区设计依据站与邻近非岩溶地区水文站的年径流 系数相差20%以上,且径流年内分配有明显差异,或设计依据 站以上流域地下分水线与地面分水线的控制面积相差20%以上 时,应根据岩溶地区的径流特性进行径流分析计算

    3.8.2岩溶地区径流的分析计算,应调查搜集设计依据站以上

    3.8.2岩溶地区径流的分析计算,应调查搜集设计依据站以上 地下分水线及其控制面积:漏斗、溶洞、泉水山露及伏流、暗河 的水文特征,人类活动影响等资料。必要时,可开展连通试验或 设站观测。

    据设计依据站径流推算T程地址径流时:应考虑区间岩溶对径 的影响。

    3.8.5采用上下游或邻近流域参证站的径流年内分配推求设

    依据站的年内分配时,应分析溶洞、暗河等的调蓄作用对径流年 内分配的影响。

    3.8.6岩溶地区径流计算成果,可通过上下游、邻近流域参数 比较,降雨径流关系对比分析及径流参数等值线图查算等,检查 其合理性。对比分析时,应将非闭合流域计算成果换算成闭合流 域相应成果。

    3.9.1地下水资源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计算补给量、排泄 量、可开采量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影响。 3.9.2地下水资源量分析计算,应搜集含水层特征、水文地质 参数、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和地下水动态观测等资料:

    参数、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和地下水动态观测等资料。 3.9.3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区域地形地貌

    3.9.3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区域地形地貌

    特征、地层岩性、地下水类型和矿化度等进行分级、分区

    3.9.4水文地质参数应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室内外试验资料 分析确定。资料短缺时,可移用岩性、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相似 的邻近地区参数,并分析其合理性,也可按照附录A取值。 3.9.5地下水资源量应以现状条件为基础,按水文地质单元分 区、分年计算。资料不足时,可仅计算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3.9.6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可只计算排泄量。平原、盆地区地 下水资源量应以计算补给量为主。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 区,应利用排泄量法结合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补给量与排泄量 的平衡分析

    1潜水可开采量应在地下水区域性评价基础上确定 2承压水可开采量应在满足开采量和水位变化不超过规定 要求、不影响已建水源地的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 问题等条件下确定

    4.1悬移质泥沙分析计算

    4.1.1悬移质泥沙分析计算,根据T程设计要求和资料条件可 包括下列内容: 1多年平均含沙量、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及其年内分配。 2不同典型年的年平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及其年内分配, 3实测最大的断面平均含沙量及其山现时间,最大、最小 年输沙量及其山现年份。 4多年平均和多年汛期平均颗粒级配,平均粒径、中数粒 径、最大粒径及矿物组成。 5泥沙来源、地区分布、水沙关系及人类活动影响调查 分析。 4.1.2人类活动对工程地址的输沙量影响显著时:应进行资料 致性分析,分析不同代表时段泥沙特征值。 4.1.3设计依据站具有20年及以上:且有一定代表性悬移质泥 沙资料时,可统计泥沙特征值。 4.1.4设计依据站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系列不足20年,或虽有 20年但代表性不足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捕补延长: 1流量资料系列较长时,可采用流量与悬移质输沙率的关 系插补延长。 2上下游或邻近流域参证站有较长悬移质泥沙资料时,可 建立设计依据站与参证站悬移质输沙量的相关关系,并考虑区间 或邻近流域产输沙特性的差异插补延长。 4.1.5悬移质泥沙系列的代表性分析可采用下列方法: 1悬移质泥沙系列较长时可按3.4.2条1款的规定评价长 系列或代表段系列的代表性。

    4.1.5悬移质泥沙系列的代表性分析可采用下列方法:

    1悬移质泥沙系列较长时可按3.4.2条1款的规定评价长 系列或代表段系列的代表性。 2悬移质泥沙系列较短,而径流系列较长且水沙关系较好

    时,可分析径流相应短系列的代表性,评价泥沙系列的代表性。 3悬移质泥沙系列较短,而上下游或邻近相似流域参证站 有较长悬移质泥沙系列时,可分析参证站相应短系列的代表性, 评价设计依据站泥沙系列的代表性。 4.1.6无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时,可用下列方法估算多年平均 输沙量: 1进行短期悬移质泥沙测验,可按4.1.4条的规定捕补延 长泥沙系列后进行估算。 2上下游或降水、产沙条件相似的邻近流域有径流、泥沙 资料时,可采用类比法估算。 3采用经主管部门审批的输沙模数图估算。 4采用侵蚀模数估算时,应通过输移比进行改正。 4.1.7悬移质输沙量计算成果,可通过上下游沙量平衡和降水、 产沙条件相似的邻近流域输沙量的对比分析,检查其合理性

    4.2推移质泥沙分析计算

    4.2.1设计依据站具有较长系列的推移质泥沙实测资料时,可 统计下列特征值: 1 多年平均和不同典型年推移质年输沙量及其年内分配。 2颗粒级配及平均粒径、巾数粒径和最大粒径。 4.2.2上游有较大的蓄水工程时,可只计算蓄水T程至工程地 址区间的推移质输沙量。

    4.2.3推移质泥沙实测资料短缺时,根据设计要求和资料

    可来用下列方法估算多年平均拥移质输沙量: 1推移质泥沙实测系列较短,而流量系列较长时,可建立 流量或断面平均流速与推移质输沙率的关系估算。 2无推移质泥沙实测资料时,可进行短期推移质测验:按 本条1款的规定估算。 3利用上下游或邻近流域已建水库的泥沙淤积量和颗粒级 配估算入库推移质输沙量,并考虑地区产沙和推移因素的差异

    估算设计依据站推移质输沙量。 4利用推移质输沙试验推算。 5借用邻近相似流域参证站或已有类似工程的推悬比估算 推移质输沙量。 6采用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估算时,应查明公式的适用条件 和范围,选用两种以上公式,并合理选用其成果。 4.2.4推移质输沙量计算成果,应采用多种方法,经综合比较 后确定,并检查其合理性。

    6采用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估算时,应查明公式的适用条件 和范围,选用两种以上公式,并合理选用其成果。 4.2.4推移质输沙量计算成果,应采用多种方法:经综合比较 后确定,并检查其合理性。

    4.2.4推移质输沙量计算成果,应采用多种方法,经综合比较

    5.1江河水位分析计算

    5.1.1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可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1根据设计流量,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推求。 2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河势较为稳定,河道冲淤变化、人类 活动等因素对水位影响较小,且有30年以上水位资料时,可采 用水位频率计算法推求。 3受项托影响的河段和平原水网地区,可采用水力学等方 法推求。 4受凌汛影响的河段,按SL428的相关规定执行。 5.1.2实测水位系列不足30年时:可用下列方法插补延长: 1上下游测站有较长水位系列,且与设计依据站水位关系 较好,可采用水位相关插补延长。 2采用设计断面所在河段调查、实测的水面线捕补延长。 5.1.3水位频率曲线线型可采用皮尔逊型。经分析论证,也 可采用其他线型。设计重现期与水位观测年限相近或小丁水位观 测年限时,可采用经验频率曲线。 5.1.4水位经验频率,应按公式(3.5.2)计算。 5.1.5水位频率计算,可采用实测水位减断流水位或历年河底 最低点高程后的数值进行,再加上减去的数值推求设计水位。 5.1.6受顶托影响的河段,应分析于支流洪水遭遇特性。在沿 海地区,应分析洪潮遭遇特性。 5.1.7设计水位计算成果,应根据河段特性,结合上下游站计 算成果,检查其合理性

    5.2.1潮水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计算设计高、低

    5.2.1潮水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计算设计高、低潮水位:

    5.2.2设计依据站有30年以上潮水位资料系列时,可直接进行 潮水位分析计算。

    5.2.2设计依据站有30年以上潮水位资料系列时,可直

    5.2.3设计依据站实测潮水位系列有5年以上,但不足30年

    时,可用邻近地区有30年以上资料,且与设计依据站有同步系 列的潮位站作为参证站,可采用极值同步差比法、相关分析法推 求设计潮水位。参证站的气象条件、受河川径流影响、潮汐特性 及受增减水影响等应与设计依据站相似

    5.2.4潮水位频率曲线线型可采用皮尔逊型。经分析论证, 也可采用其他线型

    5.2.4潮水位频率曲线线型可采用皮尔逊型。经分机

    5.2.6设计潮水位过程线可采用典型的或平均偏于不利的潮水 位过程。 5.2.7设让潮水位让算成果应通过多种途径综合分析,检查其

    5.2.6设计潮水位过程线可采用典型的或平均偏于不利的潮

    5.2.7设计潮水位计算成果应通过多种途径综合分析,检查其 合理性。

    5.3水位流量关系拟定

    5.3.1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应拟定河道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

    5.3.1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应拟定河道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 系。水位高程系统应与下程设计采用的高程系统一致。 5.3.2设计断面实测水位、流量资料较充分时,可根据实测资 料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设计断面有实测水位资料、上下游有 可供移用的流量资料时,可根据实测水位和移用流量拟定水位流 量关系曲线

    5.3.3上下游有可供移用的流量资料,设计断面无实测水位资 料时,应设站观测水位。设计断面有实测水位资料、上下游无可 供移用的流量资料时,应在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施测流量。 5.3.4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无实测水文资料时,应进行水文调查 和临时测流,用多种方法综合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5.3.4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无实测水文资料时,应进行水文调查 和临时测流,用多种方法综合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5.3.4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无实测水文资料时,应进行水文调查

    5.3.5非单一性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应分析其成因,

    映不同影响因素的下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1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河段,可拟定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 线,也可分别拟定涨水及落水部分的外包线或平哟线。 2受下游变动可水影响的河段,可拟定以下游顶托水位 (流量)为参数的一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断面冲淤变化较大的河段,可拟定现状水位流量关系曲 线。也可根据设计要求:预估某设计年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5.3.6设计断面位于河湾、分汉等河段时,应分析横比降或分 流的影响,可分别拟定左、右岸或各河汉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5.3.7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外延,应利用实测大断面、洪 水调查等资料,根据断面形态、河段水力特性,采用多种方法综 合分析拟定。低水延长,应以断流水位控制。 5.3.8拟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应从依据资料、河段控制条件 方法与参数等方面,检查其合理性。

    要素、水面蒸发、水温和

    6.1主要气象要素统计分析

    6.1.1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概述流域主要气候特性,统计工 程地址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 6.1.2流域气候特性,可利用流域内气象观测资料和有关分析、 研究成果,概述流域的气候背景和降水、气温、水面蒸发等要素 的时空分布

    程地址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 6.1.2流域气候特性,可利用流域内气象观测资料和有关分析、 研究成果,概述流域的气候背景和降水、气温、水面蒸发等要素 的时空分布。 6.1.3工程地址气象要素特征值,应采用T程地址邻近且有代 表性台站的观测资料统计。气象要素特征值可包括下列内容: 1多年平年、月降水量及各等级降水量出现日数,累年 时段最人降水量及山现时间。 2多年平均年、月平均气温、地温、湿度和气温累年年 月极值及其出现时间。 3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 4多年平均年、月平均风速,年、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累年年、月最大风速及其山现时间,多年平均年、月大风日数。 5多年平均年、月霜、雪、雾、雷暴等天气现象出现日数 及霜、雪、雷暴的初、终期。 6干程需要的其他气象要素特征值。 6.1.4气象要素特征值的统计系列不宜少于30年。系列较短 时,宜插补延长,

    6.2水面蒸发分析计算

    .. 观测精度较高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水面蒸发观测资料计算。 6.2.2利用水面蒸发观测资料计算水库、湖泊蒸发量应符合下 列规定:

    6.3.1水温分析计算应包括天然河道水温特征值统计和建库后 水库水温分布分析。 6.3.2大然河道水温应统计多年平均年、月平均值,年、月平 均值的最大、最小值,实测最大、最小值和山现时间,以及下程 设计要求的其他特征值。 6.3.3设计依据站具有10年及以上水温观测系列时,可直接统 计有关特征值。水温观测系列不足10年时,可插补延长。受上 游蓄水丁程影响河段,应分析下程前后水温变化。无资料时,可 进行观测或类比分析。 6.3.4水库水温分析计算应包括水库水温分布类型判别和库表 水温、库底水温、水库垂向水温分布的估算等。 6.3.5水库水温分布和各项特征值:可采用自然地理条件、水 库特性相似的已建水库水温观测资料,进行类比分析确定,或按 卫的宝管

    6.3.3设计依据站具有10年及以上水温观测系列时,可直接统 计有关特征值。水温观测系列不足10年时,可插补延长。受上 游蓄水工程影响河段,应分析工程前后水温变化。无资料时,可 进行观测或类比分析

    6.4.1对有冰情的工程地址及有关河段,应统计冰情

    5.4.1对有冰情的工程地址及有关河段,应统计冰情特征值

    分析冰情特性和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可能出现的冰情问题

    6.4.2河流冰情特征值可包括下列内容

    1初冰、流冰花、封冻、开河、流冰、终冰的平均、最早、 最晚日期。 2最大冰厚、冰花厚及其发生日期。 3流冰花的疏密度、流冰花总量和最大冰花流量。 4流冰的疏密度、流冰总量和最大冰流量、最大流冰块的 尺寸和冰速。 5不同开河形式的出现儿率。 6冰塞、冰坝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 6.4.3设计依据站冰情观测系列在20年及以上时,可直接统计 冰情特征值。不足20年或虽有20年但仍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 进行冰情调查,综合分析确定冰情特征值。 6.4.4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无冰情资料时,可采用下列方法估算 冰情特征值: 1T程地址与邻近参证站水力条件、日照和其他热力条件 相似时,可移用参证站的统资料。水力和热力条件差异较大 时,应结合调查和对比观测资料进行修正。 2采用经主管部门审批的冰情特征值图表查算。 3采用地区经验公式估算时,应对公式币的系数进行分析 论证, 4采用热平衡方法估算时,按照附录C执行。 6.4.5工程冰情分析计算可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来水、来冰过程。 2工程施工导流或排冰建筑物的排冰能力,设计来水、来 冰条件下设计断面的雍水高度。 3工程运行期水库冰厚及末端形成冰塞、冰坝的可能性和 雍水高度。 4输水渠道沿程冰情变化及其对输水能力的影响。 5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结冰特性及对库容的影响,冰盖的

    6水库下游或输水渠道零温断面位置及不封冻距离。 7工程需要的其他冰情分析内容。 6.4.6 工程冰情可采用下列途径分析计算: 1 有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水力学、热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2缺乏实测资料时,可参照邻近地区工程兴建前后冰情变 化规律及其分析研究成果进行类比估算。 6.4.7冰情分析计算成果,应从计算方法、地区综合分析等方 面进行合理性检查。对重要工程的冰情,可通过野外调查或模型 试验验证成果的合理性

    7.1施工期水文测报规划

    7.1.2 施工期水文测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初步拟定水文预报项目和方案。 2 规划水情站网。 3初步拟定通信方式。 4编制投资概(估)算。 7.1.3施工期水文预报项目和方案,应根据下程施T对水文预 报的要求及流域暴雨洪水、产汇流、冰情等特性拟定。 7.1.4施工期水情站网规划时,应利用现有的水情站。现有的 水情站或其观测项目不能满足水文预报的要求时,应提山增血的 测报项目或增建的水情站点的数量及位置。 7.1.5通信方式应根据施工水文预报要求、现有通信设施状况, 所在地区地形、运行维护条件等结合通信方式的特点拟定。重要 报汛站应有应急措施。 7.1.6人工测报难以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时,可结合运行期的要 求建立施工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7.2运行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7.2.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可根据工程任务和运行调度的要求进 行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应实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便于建设和运行管理

    7.2.2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确定系统目标和任务。 2 拟定水文预报方案。 3 拟定遥测站网规划方案

    确定系统目标和任务。 2 拟定水文预报方案。 3 拟定遥测站网规划方案

    4确定系统功能和主要技术要求。 5 初步确定通信组网方案和数据处理系统。 6 编制投资概算。 7.2.3 水文预报方案应根据程运行要求和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拟定。 7.2.4 遥测站网规划应满足水文预报和运行调度的要求,充分 利用现有的水情站网。现有水情站网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遥

    7.2.4遥测站网规划应满足水文预报和运行调度的要求,充分 利用现有的水情站网。现有水情站网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遥 测站。

    预报及调度作业等基本功能,并确定系统规模,规定数据采集分 辨力、通信频段和信道带宽、系统响应速度、可靠性等技术 指标。

    7.2.6通信方式应根据系统设计要求、所在地区地形、运行维

    护条件等,结合通信方式特点分析确定,可采用公网、卫星等。 也可采用混合方式。重要遥测站应具备备用通信方式。

    7.2.7数据处理系统应具有数据接收、处理、存贮、查询、计

    A.0.1各种岩性给水度,见表A.0.1。

    A.0.1各种岩性给水度u,见表A.0.1。

    附录A主要水文地质参娄

    表A.0.1各种岩性给水度

    A.0.2不同渠床衬砌、岩性和地下水埋深情况的n、、m,见 表A.0.2。 A.0.3不同岩性渗透系数K,见表A.0.3。

    表A.0.2不同渠床衬砌、岩性和地下水埋深情况的Ⅱ、、m

    表A.0.2(续)地下水渠系有效渠系诊漏渠床下修正系数分区砌情况埋深利用系数补给系数性/m州亚黏土0.550. 320. 144术衬砌亚砂上0.40~~0.500.35~~0.500.18~0.304亚黏、亚砂上0.40~0.550.320.14~0.300. 55~0. 730. 320. 09~~ 0. 14半干早亚黏土>40.55~~0. 700.300.09~0.14半湿润部分衬砌<40.55~0.680. 370. 12 ~~ 0. 17地区亚砂上>40.52~0.730.350.10~0.17亚黏、亚砂上0.55~0.730.32~0.400.09~0.17亚黏土<.40.65~0.880.320. 04 ~0. 11衬砌亚砂上0.57~~0. 730. 370. 10 ~ 0. 16表A.0.3不同岩性透系数K岩性黏土亚黏土亚砂上粉砂粉细砂细砂中砂粗砂砂砾石卵砾石诊透0.0010.02~0. 2 ~20~50~80~系数K0. 51 ~~53~~851510~251. 050150300/(m/d)0.05426

    固定资产标准B.0.1水库水温分布类型可按公式(B.0.1)指标判别。

    天然河道冰厚增长可用公式(C.

    h=k( I t: 1)

    (C. 1. 1D)

    式巾m—冰期最大冰厚,cm; Φ—纬度,其范围为36°N~54°N

    式巾W一秋季流冰花总量,密实体,10*m; Q计算断面日平均冰花流量,密实体,m/s;

    冰花密实体折算系数; 十分率表示; B———断面散露水面宽,m; V。———日平均冰花流动速度,可用平均水面流速代替, m/s; 平均冰花厚度,m; 冰花容重,g/cm; ; 结晶冰容重输电线路标准规范范本,一般近似地取0.917g/cm; 流冰花天数。

    Q,=BLBS 335%

    ....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