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163-201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规程.pdf

  • SL/T 163-201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3-0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0.1施工导流和截流物理模型试验宜在实验室进行。当试验 在施工现场或室外场地进行时,供水系统、回水系统及附属设施 应满足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要求。 5.0.2试验仪器、仪表应按要求进行检定和校准,并应符合试 验测试精度、使用环境等要求。 5.0.3模型试验仪器设备的选择及精度要求应遵循SL155的 规定。

    6.。0。1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类型应根据试验技术要求确定。 6。0。2施工导流和截流整体模型比尺应结合试验任务要求、工 程规模、河道特性、河床覆盖层特点、抛投材料粒径、导流和截 流流量、建筑物糙率、试验量测精度要求和试验室条件等因素选 定,不宜小于1:120,模型最小水深不宜小于30mm。 6.0.3在确定河道模拟范围时,应保证导(分)流建筑物附近 流态相似,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整体模型,河道地形的模拟长度,应根据河道地形特点、 导(分)流建筑物布置等因素确定,有弯段的河段应适当延长 上下游应留置非测试段,长度宜满足1~2倍河宽或25~50倍平 均水深的要求。一 2若有通航要求,河道地形模拟范围应满足SL161.1的 规定。 3对于局部和断面模型,应减少因边界条件的简化对水流 流态带来的影响,可参照整体模型中的水流情况进行校核,必要 时采取措施给予校正。 4当施工导流模型、截流模型与枢纽整体水工模型等结合 时,模拟河道范围应按最大试验范围确定。 5模型高度的确定应满足最高试验水位和最低冲刷高程要 求,并适当留有余地。 6.0.4当河道不易冲刷且覆盖层不厚时,截流模型可按定床设 计;当河道易冲刷或覆盖层较厚时,截流河段应按动床设计,动 床范围应满足重点部位的冲淤平衡条件,且包括龙口河段、分流 建筑物进出口段。模型动床材料可按河床质起动流速相似或覆盖 层粒径级配相似进行模拟。 以下采用特殊模拟材料及试验模拟技术应进行专项试验研

    究:施工期导流过水围堰及局部区域特殊防护对采用材料、分块 大小、布设方式需要研究时,或在导流或截流的地质条件复杂区 域河道覆盖物及基岩分层对河道冲刷结果影响较大时,采用新型 施工技术时。 6.0.5模型供水流量设计应满足施工期洪水组合要求。流量量 测可采用量水堰、电磁流量计或超声波流量计。 6.0.6流量量测设施布置于模型首部时,与模型进口之间应设 置合理的过渡区。 6.0.7在模型下游水位控制站与尾门间应设置非测试段,尾门 设计应满足过流能力要求,且不影响测试区的水流相似。

    6.0.8在导流建筑物的过流面出现高速水流时,应设置测压

    施工安全资料7.2模型率定与检验

    7.2.1 试验前应对模型加工误差、漏水情况及安全稳定性进行 检查。 7.2。2应根据天然河道水文资料,校正模型河道糙率。当原型 资料不足时,可参考设计推算值或类似河道相关值。 7.2.3模型下游控制断面水位宜根据该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 线确定;当资料不足时,该处水位可通过分析综合确定。 7.2.4试验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对量水堰、量测仪器仪表进行率定

    2对模型测控系统检验校核。 3动床沙应按SL99的有关规定进行选择;抛投料按照粒 要求进行分类筛分、充足储备。 4做好各项记录的准备工作

    2对模型测控系统检验校核。 3动床沙应按SL99的有关规定进行选择;抛投料按照粒 径要求进行分类筛分、充足储备。 4做好各项记录的准备工作。

    8施工导流物理模型试验

    8。1。1河道有冲刷观测要求时,局部动床模型试验可结合定床 模型开展研究。动床模型试验充水过程中,不应扰动模拟铺沙 地形。

    8.1.2束窄河床导流模型试验研究应

    1束窄河床的泄流能力,以及束窄宽度的合理性。 2束窄河床沿程水面线、围堰迎水坡面水位及波浪参数。 3束窄河床底部及岸边流速分布,以及冲刷、淤积情况。 必要时开展防冲保护试验。 4围堰坡面及坡脚附近流速、流态,漩涡、回流等特殊流 态的范围、强度及其影响。必要时开展防冲保护试验。 5有通航要求河段的进出口水面衔接和波动,河床表面及 岸边流态、流速、水深、比降等水力参数。必要时可进行船模 试验。 81.3 明渠导流模型试验研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信息服 1 明渠泄流能力。 2 明渠进出口及渠身段的流态。 沿程水面线及弯道两侧横向比降。 4 沿渠底、渠岸、侧墙的流速分布以及冲刷、淤积情况。 纵向围堰首部布置及其型式、明渠进出口位置及型式。 6 围堰坡面及坡脚附近流速、流态,漩涡、回流等特殊流 态的范围、强度及其影响。必要时开展防冲保护试验。 7出口水流衔接、沿岸流速分布,以及出口消能型式和防 冲保护试验。 8有通航要求明渠的流态、流速、水深、比降等水力参数。 必要时可进行船模试验。

    8.1.4隧洞、底孔、涵洞导流模型试验研究应包括下列主要 内容: 1 泄流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2 明满流过渡分界点及其流量、水位特征值。 3沿程压力分布、水面线及其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相应改 善措施。 4进口立轴漩涡产生的条件和漩涡的部位、尺寸、类型, 以及消除和改善措施。 5进水口水流流态及压力分布,合理的进水口体型。 6底流消能时消力池内流速、流态、压力分布,出口下游 流速、流态、波浪以及河床、岸坡、翼墙和围堰等处的冲刷、淘 刷情况,消力池型式优化。 7挑流消能时起挑条件、挑距、 水舌轨迹、流速、流态及 河床冲刷情况等, 挑坎型式优化。 世水建筑物体 型等专项试验。 9当雾化对边坡安全及基坑有重大景的或有推移质进洞情 况时,应开展专项研究 8.1.5未完建坝体缺口导流模型试验研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未完建坝体缺口的泄流能力及缺口的形态方案。 2 过流面的水面线、压强和流速分布,产生空化空蚀的可 能性, 必要时采取的优化措施。 3水流流态和消能情况,各缺口泄流时的相互干扰、水舌 掺气、堰流和挑流情况,水流对坝面、鼻坎产生的冲击情况,以 及河床的冲刷情况。 8.1.6土石过水围堰与其他导流泄流建筑物联合导流模型试验 研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导流泄流建筑物单独泄流的泄流能力。 2土石过水围堰与导流泄流建筑物联合泄流时的泄流能力、 八法山

    1导流泄流建筑物单独泄流的泄流能力。 2土石过水围堰与导流泄流建筑物联合泄流时的泄流能力、 分流比。

    8.2.5施工期有排漂、排冰要求时,还应分析导漂、排

    2.5施工期有排漂、排冰要求时,还应分析导漂、排冰能力。

    8.3.1应根据导流模型试验研究情况,提出试验最终成果,包 括文字报告、附图、附表、照片、录像等资料。 8.3.2试验研究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试验目的与任务、 模型设计与制作、量测仪器、试验过程、试验成果与分析、结论 与建议等。

    8.3.3模型设计与制作中应阐明本模型的特点,包括模型

    8.3.4导流模型试验研究成果与分析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导流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及其改善措施,论证导流建 筑物规模及挡水建筑物高程。 2导流泄水建筑物的流速、压力分布状况,推荐优化体型。 3消能效果,评价防冲措施的合理性,提出防冲保护措施 建议。 4存在推移质进洞情况的,应分析推移质在洞内运移规律 及淤积情况,提出改善措施。 5评价导流布置方案的合理性,提出优化建议。 6过水围堰导流应分析基坑充水、过水过程,以及堰面 堰基、临时坝面流态及冲刷情况,评价防护措施的合理性。 7有通航要求的导流建筑物应阐明通航水流条件、选择合 理的航线及其改善措施。 8论证导漂、排冰能力及其预防措施。 8.3.5:有关报告编写的其他要求,应符合SL155的有关规定。 8.3.6试验照片、录像等成果应根据导流模型试验内容编辑整 理,并附相应的说明

    9施工截流物理模型试验

    ,4 平堵截流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龙口流量。 分流流量。 堤轴线断面过水宽度

    4水流流态。5堤上的流速。6堤的上游和下游水位。7分流点与汇流点水位。截流抛投材料种类及分区、抛投强度及流失量。9.1.5截流局部模型应进行不同抛投材料粒径与抗冲流速的关系试验、抛投块石稳定措施试验等。9.1.6当工程截流对块体稳定、动水中散粒料成型、堤堤头塌等有特殊要求时,应开展专项试验。9.2资料整理与分析9.2.1应根据相应的比尺,将模型数据换算成原型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校核及合理性分析、校正。9.2.2应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截流龙口单宽功率、单宽流量等。9.2.3对立堵截流试验,应根据试验得到的原始数据分别整理绘制分流流量、龙口流量、龙口最大流速和是首部流速、龙口单宽功率、龙口落差、龙口单宽流量、龙口水深等与龙口宽度的关系图表。9.2.4对平堵截流试验,应根据试验得到的原始数据分别整理绘制分流流量、龙口流量、龙口落差、龙口流速、龙口单宽功率息服务与堤上过水断面面积的关系图表。9.2.5对截流局部模型试验,应根据试验得到的原始数据整理绘制抛投料粒径或质量与流速的关系图表。9.3试验研究成果9.3.1应根据截流模型试验研究情况,提出试验最终成果,包括文字报告、附图、附表、照片、录像等资料。9.3.2试验研究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试验目的与任务、模型设计与制作、量测仪器、试验过程、试验研究成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等。16

    9.3.3模型设计与制作中应阐明本模型的特点,包括模型 界条件、糙率校正等情况

    界条件、糙率校正等情况,

    9.3.4 模型试验研究成果与分析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评价分流建筑物的分流能力,计算分流比与截流进占 关系。 2分析预进占过程,推荐龙口位置、龙口宽度。 3 推荐堤轴线位置。 4 分析不同截流方式和截流过程龙口水力参数变化规律 指出截流最困难区段和应采取的工程措施。 提出抛投进占方式和抛投强度 6 提出堤分区备料的抛投料类型、粒径和数量。 7 研究龙口护底的必要性及方案 8 总结是边坡塌规律。 对双堤或多堤立堵截流整体模型试验,还应论证 配等。 流速的关系。 11对特殊材料,应提出其不同结构型式与抛投就位性、抗 冲稳定性的专项研究成果 9.3.5有关报告编写的其他要求,应符合SL155的有关规定 9.3.6试验照片、录像等成果应根据截流模型试验过程编辑整

    9.3.5有关报告编写的其他要求,应符合SL155的有关规定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德亮金峰李学海贺昌海 车清权杨伟宫萍陈辉

    总则 23 基本规定· 25 相似准则· 26 试验设备与量测仪器. 28 模型设计.. 29 模型制作安装与检验·· 32 施工导流物理模型试验…· 34 施工截流物理模型试验 37

    1。0。1本条主要说明编制本标准的必要性和目的。必要性是作 为统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的技术标、方法 和依据;目的在于提高试验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1。0。2根据对国内主要设计、科研院所的调研情况及近十年水 利水电工程的实施情况,现今机械化水平及施工技术、车辆运输 能力提高,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和截流实施已无难度,不 需再进行模型试验。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导 流和截流模型试验,为制定合理的导流和截流方案、解决各种实 际导流和截流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其他工程相关试验也可参 照。根据现有施工现场情况及技术水平,由设计单位或项目建设 单位提出是否进行相关试验。为加快试验进程、丰富研究成果: 可同步开展数值模拟研究。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的分段围堰法导流、全段 围堰法导流及其各种综合型式的导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1)分段围堰法导流:包括束窄河床导流、河床内明渠 导流。 (2)全段围堰法导流:包括河床外明渠导流、隧洞导流、涵 管(洞)导流、渡槽导流。 (3)综合导流:包括高混凝土坝坝身设置的临时或永久底孔 导流、缺口导流、梳齿导流,土石坝坝体度汛导流,围堰过水与 遂洞结合的导流,未完建的电站机组导流,泄水闻导流、船闸导 流等。 1。0.3近年来,随着水电开发自然地向西部山区转移,呈现出 河谷狭窄、河道纵坡天、覆盖层深厚”等地形地质特征和“规 模大、布置受限、运行条件复杂”等工程布置特点,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随看尔电开发自然地向四部口区转移, 河谷狭窄、河道纵坡大、覆盖层深厚”等地形地质特征和 模大、布置受限、运行条件复杂”等工程布置特点,进一步加 了施工水力控制的难度和安全风险。在(拟)建水利枢纽工程

    复杂地质条件及采用新型技术施工时,导截流特殊边界条件要求 引入新的试验模拟技术以适应工程导流和截流研究的需要。再者 导流和截流研究中也可采用国内外新的测量技术及模拟技术。 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中,采用自动测试技术设备,可以 提高测试精度、减少人工强度,且测试便捷。采用数据处理软件 和数值图像处理技术等,可以替代人工完成地形断面数据读取、 试验数据图表化等量大、重复性强、容易出错的工作,以提高试 验效率、尽量降低错误,减小误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 及可视化进入实用阶段。数值模拟是通过数字计算来模拟所研究 对象的物理现象及其过程,近年来已在施工导流和截流问题研究 中逐渐应用,显示出了优越性。鉴于在复杂边界条件下,模型与 原型所共同遵循的力学概念及物理方程有待进一步探明,数值模 拟研究方法可作为工程方案比选应用,最终成果有待物理模型的 模拟。

    3。0。1本条阐明了研究对象以及导流模型和截流模型的一般型 式。施工导流模型试验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包括导流挡水建筑物 和泄水建筑物的整个导流工程,也可以是仅针对导流挡水建筑物 和泄水建筑物的局部导流工程。河道截流模型可分为截流整体模 型(定床或动床)、局部模型(定床或动床)和断面模型。截流 整体模型包括整个河床和分流建筑物,局部模型仅针对解决局部 问题的专项试验 重要的或难度较大的截流工程的设计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并提出截流期间相应的观测设施。当在岩基河床上截流时,可采 用定床模型; 在 软基或深覆盖层河床上截流时,贝 则采用动床模 型。河道截流包括建筑物和龙口两部分,而大多数实际工程 龙口存在覆盖层,因此,河道截流模型以整体动床模型为主。本 标准适用于河道平堵截流、立平堵截流 平立堵截流、下闸截流 等模型试验研究 3.0.2当导流建筑物因工程需要特别粗寸,而对应施工导流 和截流模型其他建筑物及河道地形为正态模型,导流建筑物根据 糙率相似达不到试验要求、对试验成果(如分流量下游冲刷 等)影响较大情况,导流建筑物也可采用变态模型模拟。 3.0.3本条说明施工导流模型和截流模型可与其他模型相结合 并阐明了结合的具体条件。在施工期有航运不断航要求的施工导 流模型和截流模型试验时,需考虑航道水力模拟技术要求,即满 足SL161.1的相关要求。 3。0。6本条主要说明在设计模型阶段采用新的模拟技术(如局 部变态模拟导流洞以纠正模型糙率对泄流能力影响、动床料铺设 分区等)及特殊材料(如透水四面体材料、圆柱体材料等就位性 较好特殊材料),应经过同行专家论证认可。

    3.0.2当导流建筑物因工程需要特别粗时,

    3.0.3本条说明施工导流模型和截流模型可与其他模型相结合 并阐明了结合的具体条件。在施工期有航运不断航要求的施工导 流模型和截流模型试验时,需考虑航道水力模拟技术要求,即满 足SL161.1的相关要求。 3。0。6本条主要说明在设计模型阶段采用新的模拟技术(如局 部变态模拟导流洞以纠正模型糙率对泄流能力影响、动床料铺设

    4.0.1、4.0.2本条提出了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应遵循的相似准 则。根据理论分析和工程经验,一般情况下,水流雷诺数需大于 明渠中水流紊流临界雷诺数下限1000,以满足水流进人阻力平 方区的条件。各水力要素比尺与模型长度比尺L,的关系为:

    V, = LI/2 Q, L5/2 T, =LI/2 (F)r=L P,=Lr n,=L1/6

    有压管道内的流动,按欧拉相似准则设计。 4.0.3本条要求截流抛投材料、抛投强度,抛投方式以及抛投 料物的人水运动方式和止动流速相似,包括投放料粒径、投放料 重量、投放高度、每次投放量、投放频次、投放位置等。 4.0.4本条要求截流动床模型满足颗粒沉降相似或遵循浮力相 以准则,比尺关系式取决于所采用的流速公式,该准则对平抛垫 底问题较重要。要求满足颗粒起动流速相似条件,比尺关系取决 于所采用的起动流速公式(如伊兹巴什公式、斯特芬森公式等)。 对于导截流模型试验,块体抗冲稳定问题是其重点研究内 容,所以模型除需满足重力相似准则外,还需满足块体抗冲稳定 的相似准则。 块体抗冲稳定可分为以下三个准则: β V (2)弗劳德相似准则: 三常数; gD

    (3)推阻力系数相等相似准则:二常数。 以上三个准则中,前两个准则只要满足重力相似准则和整体 模型的几何相似准则,即可得以满足,而第三个准则需考虑雷诺 数的范围,讨论如下: (1)关于摩擦系数f值的变化规律。摩擦系数f一Φ(形状、 性质、△/D、),当形状和材料一定时,f值基本上只受△/D 的影响。对此,日本人岩恒雄一等做过专门研究,认为于是连 续依赖△/D的,且f=力十g(△/D)"。故要保持f值不变,需保 β 满足的。 (2)关于绕流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绕流阻力系数值 (泥沙动力学中采用Cd表示)主要受形状和雷诺数Re的影响: 即:sf(n,Re)。 以往研究表明:非流线形物体(有脱体绕流时),都会出现 两个凹点。第一个凹点相应手层流边界层向紊流边界层过渡时的 雷诺数;第二个凹点相应于二种流体结构的根本改变,此时阻力 系数急剧降低,过后又回升,成为阻力危机,此时的临界雷诺数 约为4×105(对圆球、圆柱而言)。一般来讲,只在Re=10*~ 2×105时,s为常数,进人自模拟区。 (3)关于模型比尺的讨论。由此可见,不为常数时,模型 不能满足相似条件。为使模型水流雷诺数Re=10~2×105,使 为常数,进入自模拟区,以避免阻力危机,模型设计时需依据 试验条件,合理确定模型比尺。模型设计时,需根据研究问题的 范围,考虑模型试验测试范围内水流的雷诺数Re是否进人了自 模拟区,进行比尺的合理选择。 4。0。5大孔隙介质中的紊流渗透相似准则取决于所采用的紊流 渗透计算公式。此准则对渗透流量所占比率较大的工程较重要,

    5.0.1本条主要说明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应其备的条件。 当试验在施工现场或室外场地进行时,除了要设计相应的供水, 回水系统(如循环式系统包括蓄水池、水泵房、平水塔、供水 管、回水渠等)外,还要设置其他附属设施(如电磁流量计或量 水堰等量测系统和模型加工设施等)。 5.0.2、5.0.3本条对试验用的仪器、仪表提出要求,是为了使 其规范化、科学化,确保试验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仪 器、设备规格性能符合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 求,正在使用的仪器、仪表的率定或标定在有效期内。凡属市场 购置的仪器、仪表,具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合格证;各试 格。对于量测仪器、仪表的率定(校验) 次仪器、仪表和采 集系统的检定(校验),要符合国家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其周期 一般为1~2年。

    6.0.1模型类型是指整体模型(动床或定庆 或定床)或断面模型。 6。0.2本条说明模型比尺应按综合因素选 控制在1:120~1:60,导流局部模型需控 截流整体模型需控制在1:80~1:50 截 1:80~1:40,断面模型需控制在1: 5 深不宜小于30mm 为了消除 表面张力对 当工程规模较大 、试验场地和供水能力较小 小的比尺,如果在这个比尺下的模型, 糙率不能满足要求,或试验量测精度要求较 放大。当导流试验机流试验在同一模型 选择需同时满足两个试验的要求。一般来讲 体动床模型, 选择比尺还要告合河床质粒径

    6。0.1模型类型是指整体模型(动床或定床)、局部模型(动床 或定床)或断面模型。 6。0。2本条说明模型比尺应按综合因素选定。导流整体模型需 控制在1:120~1:60,导流局部模型需控制在1:80~1:50, 截流整体模型需控制在1:80~1:50 截流局部模型需控制在 1:801:40,断面模型需控制在1:50~1:20。模型最小水 深不宜小于30mn 为了消除 表面张力对水流的影响。例如, 小的比尺,如果在这个比尺下的模型水深 于30mm,或建筑物 糙率不能满足要求,或试验量测精度要求较高, 则要将比尺适当 放大。当导流试验机微流试验在同一模型上进行时,模型比尺的 选择需同时满足两个试验的要求。一般来讲, 河道截流模型为整 体动床模型,选择比尺还要壳合河床质粒径的模拟要求。 1对模型的河道地形模拟范围提出要求,以保证试验工 作段的流态相似。可参照以下经验数据选取:坝轴线上游500~ 1000m,坝轴线下游800~1500m,视工程具体情况,可酌情增 加或减少。截取范围主要由坝区地形条件、工程布置等因素确 定。当坝轴线上、下游一定距离内地形条件复杂(如有众多岛 屿、礁滩、叉河)、导流泄水建筑物轴线较长、河道较宽时,模 型范围应取规定范围中的较大值或上限值。 2说明若施工期有通航等要求时,模拟地形范围可能超过 本条1款规定的范围。 3提出了对于局部和断面模型简化边界条件的原则。当经 校核局部和断面模型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等水流情况与整体模 型差别较大时,应采取梳水墙、调流板、隔板等措施给予校正。

    作段的流态相似。可参照以下经验数据选取:坝轴线上游500~ 1000m,坝轴线下游800~1500m,视工程具体情况,可酌情增 加或减少。截取范围主要由坝区地形条件、工程布置等因素确 定。当坝轴线上、下游一定距离内地形条件复杂(如有众多岛 屿、礁滩、叉河)、导流泄水建筑物轴线较长、河道较宽时,模 型范围应取规定范围中的较大值或上限值。 2说明若施工期有通航等要求时,模拟地形范围可能超过 本条1款规定的范围。 3提出了对于局部和断面模型简化边界条件的原则。当经 校核局部和断面模型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等水流情况与整体模 型差别较大时,应采取梳水墙、调流板、隔板等措施给予校正。

    4说明当施工导流模型、截流模型与枢纽整体水工模型等 结合时,为了在同一个模型上满足不同的试验任务,模拟的地形 范围至少需满足导流模型试验的要求,当其他模型要求的地形模 拟范围较长时,模拟的地形范围需满足最大的范围要求。例如, 导流模型与泥沙模型等结合时,为了模拟库区上游来沙和淤积状 况,要求模拟坝轴线上游较长的范围,这种情况下模型上游模拟 的地形范围往往会超过本条1款的规定。 5提出了模型布置的高度范围,既要考虑最高运行水位 也要考虑河床冲刷和建筑物局部淘刷深度,以及水面涌浪等 因素。

    4说明当施工导流模型、截流模型与枢纽整体水工模型等 结合时,为了在同一个模型上满足不同的试验任务,模拟的地形 范围至少需满足导流模型试验的要求,当其他模型要求的地形模 拟范围较长时,模拟的地形范围需满足最大的范围要求。例如, 导流模型与泥沙模型等结合时,为了模拟库区上游来沙和淤积状 况,要求模拟坝轴线上游较长的范围,这种情况下模型上游模拟 的地形范围往往会超过本条1款的规定。 5提出了模型布置的高度范围,既要考虑最高运行水位, 也要考虑河床冲刷和建筑物局部淘刷深度,以及水面涌浪等 因素。 6.0.4本条提出了模型设计时采用定床和动床的一般原则,以 及动床模拟的方法,包括动床范围、动床材料模拟技术等。在整 体模型中,有动床冲刷试验要求时,要求预留动床部分,根据提 供的动床地形资料,在放水试验前进行模拟,预留动床范围以不 影响动床试验成果为原则。模拟动床材料可按河床质起动流速相 以或覆盖层粒径级配相似进行模拟。使用时间较长的动床模型: 般预留排水设施。 5.0.5本条说明了模型供水流量控制设备(量水堰、电磁流量 计和超声波流量计)的布置技术要求,以及流量控制范围。 6.0.6本条说明了模型流量控制设备装设位置根据场地情况最 好布置在靠近模型首部处,也可在做好模型防漏水措施前提下置 于模型尾门之后。规定流量两侧设施布置于模型首部时,如量水 堰、电磁流量计等,其后的管道出口与模型进口之间需设置水 池、花墙等过渡设施,必要时加盖板强制消能,以保证水流平稳

    6.0.4本条提出了模型设计时采用定床和动床的一般

    及动床模拟的方法,包括动床范围、动床材料模拟技术等。在整 体模型中,有动床冲刷试验要求时,要求预留动床部分,根据提 供的动床地形资料,在放水试验前进行模拟,预留动床范围以不 影响动床试验成果为原则。模拟动床材料可按河床质起动流速相 似或覆盖层粒径级配相似进行模拟。使用时间较长的动床模型, 般预留排水设施。

    计和超声波流量计)的布置技术要求,以及流量控制范围。 6.0.6本条说明了模型流量控制设备装设位置根据场地情况最 好布置在靠近模型首部处,也可在做好模型防漏水措施前提下置 于模型尾门之后。规定流量两侧设施布置于模型首部时,如量水 堰、电磁流量计等,其后的管道出口与模型进口之间需设置水 池、花墙等过渡设施,必要时加盖板强制消能,以保证水流平稳 进入模型,避免在模型内产生水流集中、水面波动大等不真实的 流动。

    6.0.7本条对模型下游水位控制站与尾门出口尾

    出了要求,其尺寸要保证具有足够的过流能力。由于尾门出水处 字在跌水现象(如格栅式尾门)或回弹波(如旋转平板式尾门), 因此,模型尾水位的控制位置不要太接近尾门,以保证尾水控制

    水位的真实性。 6。0.8本条要求各类导流建筑物模型需布置必要的测压孔,量 测建筑物过流面上的时均压力,为选择较优的体型提供依据。常 见的导流建筑物的过流面包括导流隧洞、坝身导流底孔、临时坝 面、梳齿、缺口、过水围堰护面板、未完建的电站机组段、闸门 槽等。高速水流一般是指流速大于15m/s的水流。 6.0。9综合考虑施工期对导流建筑物的特殊技术要求,如排漂 排冰等。 6。0。10考虑河道下游有特殊边界地形或流态,如急滩、突护 陡坎等,致使模型尾水控制失真或失效,分析其对上游水流条件 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开展专项试验研究。

    7.1.1绘制模型总体布置图和结构物模型详图是模型制作和安 装的依据。为了避免制模和安装产生差错,结构物线条和尺寸要 清晰,提出的要求需具体明确,图纸有绘图者和校核者签名。水 力要素测点布置图用于定位水力要素的测量位置,水力要素包括 水位、流速、压强等。 模型规划时同时还要进行选用模拟材料工作,对过流面粗糙 度有特殊要求的,需通过实验选取模拟材料。 7.1.2本条强调针对如存在河弯段、礁石、小岛、沙洲等地形 较复杂的河段,需加密控制断面;根据分析对水流条件或试验结 果有较大影响的复杂地形需录合运用等高线法和断面法,以准确 模拟局部地形(断面法即切割等高线法 7.1.3本条要求在制模时考虑周全,避不必要的返工,保证 试验进度。模型制作安装、率定检验、等应符合环保要求。 考虑便于观测流态、交通、工作通视距离、人身安全等情况,应 预留相应的工作空间 7.1.4要求选用透明制模材料模拟各种封闭式导流泄水建筑物 如导流隧洞、导流底孔、导流机组段等,以便于观察流态。 7.1.5本条要求模型制作安装完成后进行自检、验收,并成为 制度,以保证模型制作的精确性与合理性。 7.1.6本条提出人工截流抛投材料的模拟要求。在工程实际中 钢筋石笼因其取材方便、经济实用等,应用越来越普遍。四面体 因其抛投稳定性,使用也比较方便。钢筋石笼柔性毯为各钢筋石 笼间串联连接,形成大面积整体结构,但具有一定变形特性,可 适应地形变化、抗拒较大流速冲刷,具有较强的防护效果。 7.1.7本条主要对模型安装仪器及精度提出了要求

    7.1.4要求选用透明制模材料模拟各种封闭式导流泄水建筑物, 如导流隧洞、导流底孔、导流机组段等,以便于观察流态。 7.1.5本条要求模型制作安装完成后进行自检、验收,并成为 制度,以保证模型制作的精确性与合理性。 7.1。6本条提出人工截流抛投材料的模拟要求。在工程实际中, 钢筋石笼因其取材方便、经济实用等,应用越来越普遍。四面体 因其抛投稳定性,使用也比较方便。钢筋石笼柔性毯为各钢筋石 笼间串联连接,形成大面积整体结构,但具有一定变形特性,可 适应地形变化、抗拒较大流速冲刷,具有较强的防护效果。

    7.1.7本条主要对模型安装仪器及精度提出了要求。

    7.2。1本条要求在模型制作完成后、正式放水前,应对模型加 工误差、漏水情况及安全稳定性进行检查,以策经济、安全。 7.2。2、7.2。3说明模型率定与验证方法,对量水堰、量测仪器 仪表进行率定,保证其满足试验精度要求;对模型测控系统检验 校核,保证其正常使用状态

    。4本条要求做好试验前的各项准

    由于试验损耗及动床冲刷料级配要求, 需要充足储备,动床 冲刷石料需备量2倍以上,截流用的四面体、钢筋石笼等特殊抛 投材料需备量1.2倍以

    8施工导流物理模型试验

    8.1.1河道有冲刷试验要求时,要根据提供的河床地形资料, 在放水试验前,首先进行动床地形模拟,然后采取模型尾部缓慢 充水方式,逐渐放水浸泡模型,直到抬高至下游控制水位,以不 影响动床试验成果为原则。为提高试验效率,局部动床模型试验 可结合定床模型开展研究。 8.1.2~8.1.6根据不同模型类型观测的主要内容,在试验过程 中如发现新问题,也要列为观测内容。试验观测过程中,要注意 下列几点: (1)在各组次试验中,需保持恒定的水位和流量,在调好水 应和流量后进行量测;在观测过程和观测结束时,需对水位和流 量进行检测复核,以确保资料的可靠性。 (2)在每个组次试验中,要注意流态的观测,并做好记录和 说明。 (3)各组次的试验条件、观测资料等记录均要书写清晰,并 不得涂改。 (4)当所研究河段岸边流速、流态等水流条件恶劣时,需要 开展防冲保护试验,有通航要求河段可进行船模试验。 8.1.7本条强调试验过程中水流流态记录的重要性。 818本冬说明有关水力要素的观测方注

    8.1.7本条强调试验过程中水流流态记录的重要性。

    8.2.1本条强调试验数据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行数据的合理 性分析时,如发现异常或错误数据,要核查原始记录,必要时需 重新放水校正。

    8.2.2应按照试验任务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以便与经验值

    8.2.3要求利用试验数据绘制相应的图表,其成果要尽量符合

    8.2.3要求利用试验数据绘制相应的图表,其成果要尽量符

    工程习惯以便于分析使用,有推移质进洞情况的,对推移质在洞 内运移及淤积进行轨迹、堆积特征绘制等。 针对长隧洞有压流模拟泄流能力与实际偏差大的问题,采用 流量系数逐级迭代技术进行修正:根据模型实测有机玻璃糙率 n模,换算至原型糙率n实与设计糙率n设比较有所差异。试验成 果糙率修正过程或步骤如下: (1)根据有压淹没管流流量计算公式QuA√2gz,计算导 Q (2)模型试验流量系数μ实 包括两部分,前 +Zs 8g 系数。由式C一 由 模型实际糙率n实计算出各级流量下试验沿程损失系数,从而推 算出导流洞总局部损失系数ZS。 (3)由设计糙率n设条件下的沿程损失系数和前一步骤推算 求得的,可得到修正后的流量系数以修。 (4)由修正后的流量系数μ修、下游水位和流量计算公式, 可得到修正后的上游水位。

    8.2.4、8.2.5提出了施工期导流工程对排漂、排冰等特殊要

    3。3。1、8。3。2规定了正式提交的导流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的 内容。

    内容,要求资料准确可靠,结论明确、建议切实可行。 对施工期通航有严格要求的,需根据试验成果在该通航河段 绘制出可安全通航航带

    9施工截流物理模型试验

    9.1.1本条说明截流动床模型试验前需进行的准备工作。在放 水试验前,首先根据提供的河床地形资料进行动床地形模拟,然 后采取模型尾部缓慢充水方式,逐渐放水浸泡模型,直到拾高至 下游控制水位,以不影响动床试验成果为原则。河道有冲刷观测 要求时,局部动床模型试验可结合定床模型开展研究,以提高试 验效率。 9.1.2本条提出了单战堤立堵截流整体模型试验观测的主要内 容,针对一般立堵截流而言,在模型试验中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确定试验内容与要求。 1通过试验比选释最佳的截流堤轴线位置、龙口位置 及龙口宽度。 2在不同分流条件(由于分流建筑物进出口或上、下游围 堰拆除不彻底而留下不同岩梗高度,规动分流建筑物上游水 位与分流流量的关系曲线、进占过程对该曲线变化及其他影 响因素。 3观测不同堤预进占程序、抛投材料分区、裹头型式及 抛投强度对截流的影响。 4如果在汛前实施截流预进占,要充分结合度汛要求。在 有通航等要求的河道上截流,要观测施工进占程序对通航水流条 件的影响,确定各进占时段控制的口门宽度及封航的龙口宽度。 5观测战提上下游龙口落差、龙口流量、流速、水深、水 面宽等水力要素,随龙口束窄(立堵)或底槛升高(平堵)的变 化过程及其规律。 6对需要采取护底或垫底措施的截流方案,要通过试验比 选其结构型式(含护底范围、高程及护底材料类型、尺寸),测

    9.1.1本条说明截流动床模型试验前需进行的准备工作。在放 水试验前,首先根据提供的河床地形资料进行动床地形模拟,然 后采取模型尾部缓慢充水方式,逐渐放水浸泡模型,直到拾高至 下游控制水位,以不影响动床试验成果为原则。河道有冲刷观测 要求时,局部动床模型试验可结合定床模型开展研究,以提高试 验效率。

    定其施工期的水力条件。 7观测堤进占过程中的抛投材料的稳定情况、含流失量 的测定。 8观测进占过程中河床覆盖层的冲刷情况。 9当采用单向进占方式时,要观测龙口水流对对岸裹头的 冲刷情况,确定裹头的稳定情况,采取适宜的防冲保护措施。 9.1.3对双战堤或多堤立堵截流整体模型试验,除9.1.2条 要求的试验观测内容外,还要包括本条提出的主要观测内容。 9.1.4本条提出平堵截流整体模型试验观测的主要内容。对于 平堵截流,有全河道断面同时抛投截流,也有河滩地先堆筑堤 的预留龙口截流(一般称为立平堵截流),并有定床(含护床或 护底)和动床情况的不同抛投强度的比较试验。但对一个具体工 程的截流,需根据工程需要来确定试验内容与要求。在上述的截 流试验过程中,需详细量测各项水力要素,并记录书写清晰,为 资料整理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9.1.5截流局部模型试验,一般配合截流整体模型试验,进行

    9.1.5截流局部模型试验,一般配合截流整体模型试验,进行

    不同抛投材料粒径与水流流速的关系试验,为抛投定位和分析块 体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9.1.6在深水中截流,要求进行堤堤头塌专项试验,观测

    堤头塌部位、规模、频率等情况。由于施工及汛期水流的影 响,河道地形、堤轴线处覆盖层等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 大型或重要工程的河道截流,常需进行跟踪试验,提前预测预 报,便于工程安全实施。 另外,采取宽堤(顶宽大于30m)截流,可以改变龙口 垂线流速分布,特别是降低底部流速,增加沿程摩阻损失,有效 降低截流难度,因此,应用也比较广泛。其研究重点在于龙口流 速分布。

    9.2.1本条强调应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在进行数据的

    .2.1本条强调应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在进行数据的

    合理性分析时,如发现异常数据或错误数据,要核查原始记录 必要时需重新进行复核试验校正。

    9.2.2本条说明对于不能直接在试验中观测得到的物理量, 单宽功率、单宽流量等市政常用表格,应按照正确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整 结果。

    9.2。2本条说明对于不能直接在试验中观测得到的物理量,如 单宽功率、单宽流量等,应按照正确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整理 结果。 9。2.3~9.2.5提出了立堵截流模型试验、平堵截流模型试验、 截流局部模型试验需整理绘制的各种关系图表,为设计、现场施 工提供参考或依据。

    9.2.3~9.2.5提出了立堵截流模型试验、平堵截流模型试验 截流局部模型试验需整理绘制的各种关系图表,为设计、现场 工提供参考或依据,

    9.3.1、9.3.2 规定了正式提交的截流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的 内容。

    9.3.4本条按照专业要求,规定了截流模型试验成果需包括 主要内容,要求资料准确可靠,结论明确,建议切实可行。

    9.3.4本条按照专业要求,规定了截流模型试验成果需

    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咨询服务中心

    给水排水标准规范范本销售分类: 水工建筑物/材料试验

    ....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 水利水电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