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23-2021 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监测技术指南.pdf

  • DB11/T 1823-2021  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监测技术指南.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4-1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主要包括植物篱拦截带、道路生态边沟、田面生态田和植被渗滤沟等措施

    5.2.1植物篱构建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到立地条件与植物材料生物学和生态学 特性相适应。 5.2.2植物篱宜种植在反坡梯田外侧(护)及梯壁上,亦可根据现场条件在坡面种植,还可作为生 态隔离带。植物篱材料宜选择多年生草本植物、矮小的灌木等。 5.2.3植物根部或接近根部处互相靠近,一般草本或小灌木株距5cm~10cm,行距20cm~60cm 5.2.4植物篱高度一般在1.5m以下,最大不超过2.0m,宽度0.3m~1.0m。植物篱的配置、种植方法 抚育管护等应符合LY/T1914的要求。

    5.3.1道路生态边沟可采用梯形断面或矩形断面档案标准,一般底宽0.3m~0.5m,深度0.3m~0.6m,梯形断 面边坡比可根据地形条件设置。应结合地形地势条件,多样化设计,可与生态沟渠等深度净化环节结合。 5.3.2道路生态边沟底层一般铺设0.2m厚级配碎石层,碎石层上部栽植草本植物或铺设三维网草皮, 种植植物可为鸭舌草、蜈草、黄花蒿等北方优势草种,并适时辅以人工养护

    5.4.1田面生态田通过在田内侧修建小型植物边沟实现,在其中种植高羊茅、月季、香葱、薄荷 等草本植物。 5.4.2田可采用石坎和土坎,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田尺寸不宜过大,可设计为多级坎, 每级坎高度为0.5m,宽不宜超过0.3m。

    5.1植草渗滤沟为简易土沟内部填充碎石等基质材料,并在沟内种植草本植物,宜建造于果园 置。 服 5.2建设尺寸参数应符合GB/T16453.4的要求,

    6水土保持生态景观提升措施

    在人居环境差、沟道景观需要提升的区域布设措施,布设时需同时考虑植物配置和景观。

    在人居环境差、沟道景观需要提升的区域布设措施,布设时需同时考虑植物配置和景观

    DB11/T 18232021

    通过美化环境、修建休闲场地、设置宣传栏等系列措施以美化人居环境,具体要求按照附录A表A.1 的规定执行。

    6.3沟道生态景观提升

    6.3.1主要包括纵向连续性修复和横向连通性修复等。 6.3.2纵向连续性修复的主要措施是拆除横向拦水建筑物或将其改造为透水性的码石、散水坝等。 6.3.3横向连通性修复应蜓自然,避免直线化、直墙或人工痕迹很强的岸坡形式,主要包括河堤改 移、自然石及植物护岸、坡脚码石防护、生态护坡等。 6.3.4应根据两岸情况在沟道岸坡设置乔、灌、草缓冲过滤带。 6.3.5沟道生态治理应符合GB50707的规定。

    6.4.1植物配置需考虑不同空间配置要求,村落、农田、滨水、道路区域统一协调。 6.4.2植物选择需充分考虑其景观性,彩叶植物、开花植物相结合,并考虑花期。

    6.4.1植物配置需考虑不同空间配置要求,村落、农田、滨水、道路区域统一协调

    用以评估土壤侵蚀防控措施、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和水土保持生态景观提升措施实施后的效果, 质监测、土壤流失监测、植物多样性监测、山区沟道生态监测等监测内容,

    ,2.2.1监测断面布设

    7.2.2.2采样时间和频率

    监测指标应包括土壤流失量、水主流失面积等

    7.3.2.1量尺监测法

    DB11/T 18232021

    在不同时间,利用皮尺、钢尺、激光测距仪等沿侵蚀沟每隔一定的距离,测量侵蚀沟的横截面参数 (上下截面宽,左右坡度、坡长)以及沟长、沟深,以此计算侵蚀沟的体积,比较不同时间的体积变化, 人而确定侵蚀沟的士流失量。

    7.3.2.2侵蚀针监测法

    在土壤侵蚀部位,相隔一定距离钉下一系列侵蚀针,作为侵蚀基准点,并在露出地面的地方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侵蚀针露出的高度,并以此计算该区域土壤流失量,

    7.3.2.3卫星定位监测法

    星定位技不为沟德这: 地貌参数,提取监测区域数字高程模型 而获取侵蚀沟容积以及相关 沟的流失量

    7.3.2.4径流场监测法

    主要包括径流小区监测技术和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监测技术,按照SL277的要求执行。

    主要包括径流小区监测技术和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监测技术,

    7.3.2.5遥感目视解译法

    以数字遥感影像为信息源,依据野外调查过程中建立的目视解译标志,综合地物波谱知识、植被指 数及相关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等,进行土壤侵蚀区域识别,按照SL592的要求执行。

    7.3.2.6遥感光谱分析法

    .3.2.7模型参数化监测法

    生长季每月1次,非生长季每年1次

    针对物种变化比较均匀、过渡不明显的植被类型,根据分布范围设立样线。沿着样线每隔30 Om设立调查点,布设标准调查样地

    给排水图纸7.4.3.2标准地法

    选择植被典型地段,设立标准样地,分别对乔、灌、草植被调查,其基本规格为: a)乔木:设置30mx30m样方:

    DB11/T 18232021

    b)灌木:设置5m×5m样方,每个调查点至少设置5个样方; c)草本:设置1m×1m样方,在灌木样方内按对角线设置3个样方。

    记录经纬度、海拔、方位、地形地貌特征、总盖度、植物群落名称等,按乔灌草、灌草和草本群落 调查以下指标: a)乔木:种类、数量(密度)、冠幅、高度、生长状况等; b)灌木:种类、数量(密度)、冠幅、高度、生长状况等; c)草本:种类、数量(密度)、多度、高度、生长状况等。

    附录A (规范性) 人居环境改善措施 人居环境改善措施的适宜条件、技术原则和技术标准见表A1

    DB11/T 18232021

    暖通空调施工组织设计表A.1人居环境改善措施

    ....
  • 相关专题: 水土保持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