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332-2019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pdf

  • NBT 10332-2019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4-25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坝址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建筑材料的来源。 2结合工程任务,合理安排泄水、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放空、排沙、过 鱼、排漂、排冰等建筑物的布置。 3坝体的规模、结构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 4坝体稳定、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5施工条件、施工导流和施工布置,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要求。 4.0.2大坝、泄水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和其他主要建筑物布置,应根据其重要性、 型式、施工条件和运行管理等因素,协调布置,减少施工干扰。大坝中采用碾压混凝 土的部位宜相对集中。 4.0.3狭窄河谷上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枢纽布置宜采用岸边引水式厂房或地下厂房。 4.0.4当采用坝身引水时,可根据坝高将引(输)水管道水平布置在坝体下部或采用 背管式布置。 4.0.5碾压混凝土坝身布置泄水建筑物时,宜优先采用溢流表孔。坝身设置中孔、深 孔或底孔时,宜减少坝身孔口的层数和孔口数量。中孔、深孔或底孔宜采用平底型式。 4.0.6大坝施工可利用坝身孔口或碾压混凝土坝的缺口等导流或度汛。

    5坝体混凝土材料与性能

    5.1.1碾压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宜优先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发热量较低的硅酸盐水 尼。坝体混凝土采用碱活性骨料时应经过专门论证。 5.1.2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磷渣粉、火山灰等活性掺合料。掺合 料的品质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水工混凝土掺用磷渣粉技 术规范》DL/T5387和《水工混凝土掺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技术规范》DL/T5273的 规定。

    的规定。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宜优先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发热量较低的硅酸盐水 泥。坝体混凝土采用碱活性骨料时应经过专门论证。 5.1.2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磷渣粉、火山灰等活性掺合料。掺合 料的品质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水工混凝土掺用磷渣粉技 术规范》DL/T5387和《水工混凝土掺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技术规范》DL/T5273的 规定。 5.1.3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变态混凝土浆液水胶比及加浆量应由试验确定。采用活 性掺合料的碾压混凝土高坝、中坝的总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40kg/m3;胶凝材料 中掺合料所占的质量比,外部碾压混凝土中不宜超过总胶凝材料的55%,内部碾压 混凝土中不宜超过总胶凝材料的65%。碾压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不宜超过0.55, 5.1.4经过论证电网标准规范范本,碾压混凝土掺合料也可掺用石粉等掺合料。掺用石灰石粉的品质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掺用石灰石粉技术规范》DL/T5304的有关规定。混 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5.1.5碾压混凝土中宜掺用满足可碾性、缓凝性和耐久性要求的缓凝减水剂、引气剂 等外加剂,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 5100的规定,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含气量宜为3%~5%。 5.1.6碾压混凝土及变态混凝土的重度、强度、抗渗、抗冻、抗侵蚀、热学及抗裂等 生能应满足坝体相应部位对混凝主的性能要求,其性能参数的试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 标准《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433的有关规定进行。

    5.2.1大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以设计龄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表示,符号 为“C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为按标准方法制 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设计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80%

    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大坝碾压混凝土的设计龄期可采用90d或180d。 5.2.2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坝体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标 准值可按表5.2.2取用。碾压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其抗压强度标准值的0.08取 香

    准值可按表5.2.2取用。碾压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其抗压强度标准值的0.08取

    表5.2.2坝体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f(MPa)

    注:d为以天为单位的坝体混凝土设计龄期值。

    5.2.3标准值应采用抗剪断强度的平均值,选取时应以试验的小值平均值为基础,结 合现场实际情况,参照类似的工程经验,经试验和设计人员共同分析研究确定 高坝项、中坝的碾压混凝主层面抗剪断强度标准值宜根据层面的施工条件及处理指 施通过现场试验分析确定。原位直剪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 规程》DL/T5368和《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433的规定执行。 前期设计阶段,高坝、中坝的碾压混凝土层面抗剪断强度标准值可参考类似条件 工程的试验成果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用或按表5.2.3取用。 低坝的碾压混凝土层面抗剪断强度标准值可参照类似工程选用或按表5.2.3取 用

    表5.2.3坝体碾压混凝土层面抗剪断强度标准值

    5.2.4碾压混凝土重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宜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 规程》DL/T5433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碾压混凝土重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均取 其均值作为标准值。碾压混凝土重度也可按配合比重度和设计规定的相对压实密 度计算确定。

    DL5077的规定取值,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可参照类似工程资料采用

    6.0.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宜采用实体重力坝,其体型设计宜简单、便于碾压混凝土大 仓面机械化快速施工。中坝、低坝上游坝坡宜采用铅直面;上游坝坡采用折面时,折 坡点高程应结合电站进水口、泄水孔等建筑物的布置综合考虑。下游坝坡可按混凝土 重力坝断面的选择原则进行优选。 6.0.2坝顶高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的有关 规定。 6.0.3非溢流坝段的基本断面呈三角形,其顶点宜在坝顶附近。基本断面上部应设坝 顶结构。坝顶宽度应根据设备布置、运行、检修、施工和交通、抗震、特大洪水时抢 护等需要确定,其最小宽度不宜小于5m。 6.0.4横缝不灌浆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其强度和稳定计算宜取单位宽度或一个坝段进 行计算。不设横缝或横缝灌浆的重力坝可考虑整体作用进行强度和稳定计算。 6.0.5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应以材料力学法和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成果作为确定坝体 断面的基本依据,有限元法可作为辅助方法, 高坝及修建在复杂地基上的中坝宜进行有限元分析,必要时可采用结构模型或地 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 6.0.6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的作用及其组合、坝体抗滑稳定和应力的计算方法、计算 内容及其控制标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的有 关规定。 6.0.7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应包括沿坝基面、碾压层面和坝基深层滑 动面的抗滑稳定。 6.0.8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断面宜由持久状况控制,并以短暂状况和偶然状况复 核。复核偶然状况时,可考虑坝体的空间作用或采取其它措施。 地震作用组合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 25047的看航

    6.0.6碾压混凝重力坝上的作用及其组合、坝体抗滑稳定和应力的计算方法 内容及其控制标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 关规定。

    6.0.7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应包括沿坝基面、碾压层面和坝基 动面的抗滑稳定

    6.0.8碾压族 核。复核偶然状况时,可考虑坝体的空间作用或采取其它措施。 地震作用组合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 35047的有关规定。

    7.1.1碾压混凝土坝的上游面应设防渗层。防渗层宜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为主体, 低坝可采用三级配碾压混凝土,上游宜设变态混凝土。 7.1.2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防渗层的厚度宜为坝面承受水头的1/20~1/15。碾压混凝土 防渗层上游表面的变态混凝土厚度不宜超过1.0m。 7.1.3坝体防渗层混凝土的最小抗渗等级或最大渗透系数,根据其承受的水头,可按 表7.13采用

    表7.1.3坝体防渗层混凝土的最小抗渗等级或最大渗透系数

    7.1.4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横缝的上游面、溢流面、最高尾水位以下的下游面及穿过横 逢处的坝内廊道和孔洞四周等部位应布置止水设施。 7.1.5下游坝面应根据下游水位变幅等情况,视工程的具体条件设置防渗措施。

    7.2.1大坝混凝土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提出相应的耐久性要求,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 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DL/T5241的有关规定 7.2.2大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的有关 规定。 7.2.3坝体防渗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满足本规范第7.1.3条的规定,其他部位的坝 体混凝土抗渗等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的 有关规定。

    定 7.2.3坝体防渗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满足本规范第7.1.3条的规定,其他部位的坝 本混凝土抗渗等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的 有关规定。

    7.2.4大坝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应根据气候分区、冻融循环次数、表面局部小气候条件

    7.2.4大坝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应根据气候分区、冻融循环次数、表面局部

    8.1.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和需要设置横缝,不宜设置纵缝。横 缝间距应根据坝基地形地质条件、坝体布置、坝体断面尺寸、温度应力等因素综合比 较确定,中坝、高坝间距不宜超过30m。对体型不规则的折线坝段,宜适当减小横缝 间距,并对横缝布置及温控设计进行专门研究。 8.1.2横缝可为伸缩缝或沉降缝。止水之前的横缝宜用填缝材料隔开,其它部位可采 用切缝机成缝,缝内应充填隔缝材料,成缝面积不宜小于75%

    8.2.1碾压混凝土坝廊道设置应考虑兼作多种用途,简化廊道布置和数量。 8.2.2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宜根据灌浆、排水、交通、监测等要求设置廊道 8.2.3廊道周边宜采用变态混凝土浇筑。 8.2.4廊道底部宜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断面可采用0.3m×0.3m,底部纵坡可用0.3%

    8.3.1坝体横缝内止水设施及材料应根据工作水头、气候条件、所在部位和便于施工等 因素确定;止水设施应置于防渗层内。坝体横缝内宜设置排水管。 8.3.2坝体横缝上游宜设两道至三道止水。高坝横缝上游面附近应设置两道U型止 水铜片,中坝第一道止水片应为铜片。止水铜片的厚度宜为1.0mm~1.6mm,止水片 埋入混凝土的长度可为0.25m~0.30m。 8.3.3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内竖向排水孔应设在上游防渗层下游侧,宜采用钻孔形 成。坝体竖向排水孔应分层通至纵向排水廊道,上部应通至上层排水廊道、坝顶或溢 流面以下。排水孔孔距可为2m~3m,孔径不应小于75mm。 渗入排水孔的水可汇集到下层纵向廊道,沿集水沟或集水管经横向廊道的排水沟 汇入集水井,再用水泵或自流排水排向下游

    9.1.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应针对其通仓、薄层、连续开高等施工工艺特点,按现行行 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和《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规范》NB/T 35092的规定进行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计算分析,提出温度控制标准及防裂措施。高坝 及大型工程的中坝宜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分析,提出温度控制标准及 防裂措施:其他碾压混凝士重力可按类似工程经验,进行防裂及温度控制设计

    1坝址区年平均气温和变幅,多年月平均气温及旬平均气温。 2坝址区极端气温,气温骤降的变幅、历时和相应的频率。 3坝址区多年平均水温。 4坝基地温。 5坝址区日照,风速。 6类似工程水库水温。 9.1.3高坝和大型工程的中坝,宜进行碾压混凝土力学、热学和变形性能等试验。其 他坝可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试验,无试验资料时,可参照类似工程资料取值。 9.1.4在温度控制及防裂设计中,应重视提高碾压混凝土的自身抗裂性能,采用合适 的混凝土原材料和外加剂,改善碾压混凝土性能;合理选用施工工艺,采取合适的层 间处理措施,提高碾压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应选择合适的分仓、分块,并通过温度控 制措施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表 9.2.1碾压混凝士基础容许温差△T

    2对下列情况的混凝土基础容许温差,应进行分析论证: 1)在基础约束区范围内长期停歇或过水的浇筑块 2)基础填塘混凝土、置换混凝土及陡坡坝段等浇筑块。 3)试验或实测表明碾压混凝土具有明显的自生体积变形。 4)结构尺寸高长比小于0.5。 5)因接缝灌浆等要求需后期冷却。 9.2.2坝体上下层温差、内外温差以及各月坝体内部最高温度控制标准应根据当地气 候条件,经温度应力计算分析确定。未满28d龄期混凝土的暴露表面,应采取保温措 施;必要时,28d后的混凝土暴露表面也可考虑保温措施。对基础强约束区、上游坝 面等重要部位应加强表面保护。 9.2.3有接缝或接触灌浆要求时,灌浆温度宜取坝体稳定温度。 9.2.4温度应力控制标准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 和《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规范》NB/T35092确定

    9.2.3有接缝或接触灌浆要求时,灌浆温度宜取坝体稳定温度。 9.2.4温度应力控制标准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 和《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规范》NB/T35092确定。

    9.3坝体混凝土防裂及温度控制措施

    9.3.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分仓方式、升程高度及碾压方式应根据工程特点、温度控 制要求、施工条件、气候条件和施工进度安排等综合分析确定。 9.3.2碾压混凝土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浇筑进度,宜利用低温季节的有利时段 筑基础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宜薄层浇筑连续上升。 9.3.3减少混凝土发热量的措施应主要包括: 1合理确定掺合料的掺量,降低水泥用量。 3 使用高效减水剂。 4改善混凝土配比。

    9.3.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分仓方式、升程高度及碾压方式应根据工程特点、温度控 制要求、施工条件、气候条件和施工进度安排等综合分析确定。 9.3.2碾压混凝土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浇筑进度,宜利用低温季节的有利时段 尧筑基础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宜薄层浇筑连续上升。

    合理确定掺合料的掺量,降低水泥用量。 2 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 使用高效减水剂。 4改善混凝土配比。

    9.3.4碾压混凝土拌制应控制水泥、骨料及拌和用水等原材料的温度,并应控制骨料 含水率。

    9.3.5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宜采取风冷

    1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摊铺及碾压时间。 2混凝土运输机械采取隔热、保温、防雨等措施, 3碾压完成后及时覆盖保温材料。

    4高温期仓面采取喷雾措施。

    9.3.7混凝土浇筑后温度控制宜采用冷却水管进行一期通水冷却,通水冷却时,应严 控制水温、通水量和通水时间,避免混凝土降温速率过快和上下层温差、内外温差 过大。应根据温控计算分析成果确定是否进行中期冷却。设有接触灌浆和接缝灌浆部 位应进行后期冷却

    9.3.8碾压混凝土坝面、层面、侧面应进行保护设计,确定表面保护时段及保护标准

    9.3.8碾压混凝土坝面、层面、侧面应进行保护设计,确定表面保护时段及保护标准。

    孔口、廊道等通风部位应及时封闭。严寒及寒冷地区应加强混凝土表面的临时和永久 保温,越冬层面的保温和保温材料的揭开方式应通过研究确定。 9.3.9采用氧化镁等延迟性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应进行坝体温度应力补偿设计

    9.3.9采用氧化镁等延迟性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应进行坝体温度应力补偿设计。

    10.0.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5209和《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DL/T5211的有关规定。 10.0.2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监测设计应根据碾压混凝土的特点、大坝级别、坝高、 结构型式、地质条件等,设置必要的监测项目,提出安全监测技术要求。 10.0.3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监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项目和测点布设应针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特点,准确反映大坝的工作 性态,突出重点,对关键和重要部位布置的监测仪器设备或项目应有亢余。 2监测断面和项目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设计计算及模型试验成果、温度控制 等方面的要求综合确定,统筹安排,重点部位的监测项目应能相互校核。 3应选择适应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特点、性能稳定、技术成熟、便于安装埋设、 长期可靠工作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41级、2级坝宜设置具有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实时安全监测功能的监测自动 化系统。3级坝可设置监测自动化系统。采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同时,应具备人工测 读条件。 10.0.4安全监测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1应合理布置观测廊道和观测站。 2应为监测作业及监测设施提供良好的交通、照明、防潮、排水、保温及保安 等条件。 3监测仪器的理设安装,应减少对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干扰。仪器及电缆应有可

    10.0.4安全监测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1应合理布置观测廊道和观测站。 2应为监测作业及监测设施提供良好的交通、照明、防潮、排水、保温及保安 等条件。 3监测仪器的理设安装,应减少对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干扰。仪器及电缆应有可 靠保护措施。 10.0.5监测项目与测点布设应满足施工期的监测条件。施工期和蓄水期应及时取得 主要监测项目的基准值。水库蓄水前应制定详细的监测工作计划。首次蓄水前永久性 监测设施未完工或不具备监测条件时,应采取相应的临时监测措施。 10.0.61级、2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坝体渗透压力监测应根据上、下游水位变动区 间选择典型的连续上升层面和间歇层面作为代表性监测截面,截面上的监测仪器宜分

    别在上游防渗层、内部碾压混凝土、下游防渗层内布置。测点布置宜在防渗层及排水 孔幕前较密,坝体其他部位较疏,同一平面,自上游至下游测点间距宜由密至疏,监 则截面上坝体排水孔幕与坝体表面间不宜少于2个测点。 10.0.7坝体渗漏量监测应结合坝体结构布置和排水规划统筹考虑,宜根据廊道布 置采用分不同高程、分段集中的方式进行监测,必要时可单独监测每个坝段的渗 流量。 10.0.8坝体温度监测断面不宜少于2个。坝体温度测点应根据温度场计算预测成果 按网格布置,测点间距宜满足绘制等温线要求。测点布置宜内疏外密,间歇期碾压缝 面及过水孔口周围等温度梯度较大部位宜适当增加温度测点。坝体布置有冷却水管 时,温度监测网格宜考虑冷却水管的布置。在通水冷却期间,温度监测应按首次蓄水 期的测次频率要求开展工作。 10.0.9项体应力、应变监测宜根据项体应力计算并结合坝体混凝土分区、碾压混凝 土分层铺设特点布置,对1级坝宜布设1个~2个监测断面,断面上可设1个~3个 水平截面,每个水平截面上下游方向测点不宜少于3个。采用氧化镁等延迟性微膨胀 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可适当增加应力、应变测点布置。坝鐘和坝趾应 配合布置其它仪器加强监测,坝体受压部位宜布置压应力计。 10.0.10接缝开合度监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变形缝、灌浆缝进行,接缝监测测点分不 同高程布置,高坝不宜少于3个水平监测截面,截面上顺水流方向不宜少于2个测点。 每个接缝灌浆分区宜按一定间距布置2支测缝计。测缝计应兼具有测温功能

    11.0.1根据前期论证成果,应明确料源利用原则,提出砂石料开采规划要求。 11.0.2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及前期论证成果,应提出坝体混凝土热学、力学关键指标 要求及设计建议配合比。 11.0.3对高坝及重要的中坝,应提出开展现场生产性试验的要求,以确定施工配合 比和碾压参数,验证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流程的适应性,制定施工管理措施;高坝宜 通过取芯检测碾压混凝土物理力学参数,检验施工配合比合理性, 11.0.4连续上升的碾压混凝土层间间歇时间应控制在允许层间间歇时间以内。高坝 的允许层间间歇时间宜根据碾压混凝土的抗剪断、抗渗等性能要求,通过现场生产性 试验确定。中坝、低坝可参考类似工程经验确定。超过充许层间间歇时间的层面应进 行层面处理。 11.0.5 变态混凝土的制备、加浆方式和振捣效果宜通过试验确定。 11.0.6碾压混凝土生产能力及运输浇筑能力应满足充许层间间歇时间内仓面浇筑 强度要求。应采用有利于减少骨料分离的运输、摊铺设备和方式。 11.0.7 碾压混凝土高坝在施工过程中宜进行取芯质量检查,评价透水率、芯样外观 质量、层面结合情况并开展物理力学指标检测,进行质量总结评价。对中、低碾压混 凝土重力坝,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检查方法与项目。 11.0.8对高坝宜提出建立从原材料、拌和物、仓面碾压施工、成缝工艺、温度控制、 养护、质量检测及缺陷处理等全过程施工数字信息化管理要求。 11.0.9对大坝施工度汛,应分年提出安全度汛要求,规定度汛标准、相应工程形象 面貌要求及度汛措施

    11.0.8对高坝宜提出建立从原材料、 拌和物、仓面碾压施工、成缝工艺、温度 数字信息化管理要求

    11.0.9对大坝施工度汛,应分年提出安全度汛要求,规定度汛标准、相应工程形象 面貌要求及度汛措施,

    12初期蓄水与运行维护

    12.0.1大坝初期蓄水时,应根据工程条件提出工程形象面貌和初期蓄水技术要求, 确保初期蓄水安全。应提出蓄水期间安全监测要求,加强大坝安全监测、巡视检查, 及时开展监测资料分析与大坝工作性态安全评价。 12.0.2大坝的运行及维护应按照设计规定的工况进行。汛前应进行泄水建筑物的检 查维护,保证其泄流能力并具备正常运用条件。泄水建筑物及闸门调度应按专门编制 的水库运用与电站运行调度规程运行。 12.0.3大坝应进行日常巡视检查。每年汛期及汛前、汛后,枯水期、冰冻期进行详 细检查。应定期检查大坝安全状况,持续开展监测数据收集整理与资料整编分析,并 按照《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DL/T5313进行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对发现的 大坝缺陷和隐患,应及时处理。 12.0.4遭遇大洪水、发生有感地震或者极端气象等特殊情况,应对大坝进行详细检 查。大坝遭受超标准洪水或者破坏性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严重事件时,应及时启 动应急预案;事后应对大坝进行特种检查、进行安全评价,并复核洪水成果与地震动 参数。 12.0.5当洪水复核与洪水调节、场地地震复核成果等发生较大变化,或防洪、抗震 标准较设计提高时,应进行大坝防洪、抗震安全复核,评价大坝安全状况。 12.0.6大坝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工程缺陷和隐患处理应进行专项设计、及时处理 12.0.7大坝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性设 计统一标准》GB50199进行结构可靠性评定。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执行”。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NB/T35024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 《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35047 《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规范》NB/T35092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2020年上半年发布国标,到时将DL5077改为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5209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5211 《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DL/T5241 《水工混凝土掺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技术规范》DL/T5273 《水工混凝土掺用石灰石粉技术规范》DL/T5304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DL/T5313 《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T5368 《水工混凝土掺用磷渣粉技术规范》DL/T5387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4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特种设备标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4.0.1本条阐明采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时应该研究的主要因素。

    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与常态混凝土坝在设计上对地形、地质等方面的要求基本 相同。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而言,坝址地形条件以“U"形河谷、梯形河谷及狭窄的“V 形河谷为宜。地质条件简单、地质条件较好的坝址较好,否则将增加坝基处理工程量 并干扰碾压混凝土的快速施工,影响工程进度。水文条件将影响坝型选择及布置以及 导流度汛。气象条件如严寒、酷热、风速、降雨量、降雨天数、蒸发量等对碾压混澳 土施工和温控及防裂措施等均有影响。 2大坝是枢纽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布置碾压混凝土大坝时,要结合工 程任务,合理安排枢纽其它各类建筑物的布置。泄水、发电、导流、航运等建筑物通 常采用分散布置型式,可简化坝体结构,减少对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干扰,便于组织碾 压混凝土施工,发挥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的优势。通航河道或规划通航河道上,要研 究通航建筑物的布置和型式。通航建筑物要尽量远离枢纽泄洪消能区而靠岸边布置 并与施工导流和施工期通航统筹规划。 3为便于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采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时,要研究坝的规模 结构布置型式及主要尺寸。坝体结构布置建议简化,如尽量减少坝体中构件和坝内孔 同,避免影响碾压混凝土的上升速度。坝顶宽度要适应机械化高效快速施工的要求 4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要满足坝体稳定及混凝土强度要求。大坝抗滑稳定安全标 准及强度安全标准与常态混凝土坝的要求基本相同。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及科学研究 已越来越重视碾压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因此,也对满足耐久性提出了要求。 5碾压混凝土筑坝的施工条件包括施工场地、料源、施工机械、技术力量等, 其中碾压混凝土的总方量及施工强度与施工机械的生产能力是否相适应,是能否发挥 展压混凝土快速施工的主要因素之一。上述与施工条件有关的各个方面在采用碾压 凝土重力坝时要认真研究。 碾压混凝土的特点是能够快速施工,工程质量和效益也取决于快速施工特性的发 挥,因此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枢纽布置和施工布置要重点研究有利于碾压混凝土快速施 工的方案,为实现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创造条件。同时要尽量扩大碾压混凝土的使用 范围,使碾压混凝土的用量具有一定规模

    4.0.4坝身引水时坝内理管采用水平布置可减少常态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为上部或两 侧的碾压混凝土铺筑创造条件。中坝、低坝以采用坝内下部埋管布置为宜,高坝 以采用坝内上部理管下接坝后背管为宜。 4.0.5坝身泄洪优先采用溢流表孔,主要是为简化施工,减少混凝土分区,方便组织 碾压混凝土施工。国内外工程普遍采用这种方式,如我国的KK、JY、MHT、DCS PD、LT、GZ、GD、BS、LDL、SL、PS、JH、ST等工程,以及国外的岛地川坝(日 本)、上静水坝(美国)等均优先采用溢流表孔泄洪。部分工程因放空水库、排沙 施工期导流等,需设置中孔、深孔或底孔泄洪。 尽量减少坝身孔口的层数和孔口数量,孔口高程尽量在同一高程上,中孔、深孔 或底孔采用平底型式等均为简化坝体结构,便于碾压混凝土施工。 4.0.6在施工导流方式上,目前常采用隧洞、明渠或利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孔口 或缺口等导流方式,在狭谷河段采用隧洞导流则很普遍。近年来利用碾压混凝土重力 坝缺口过水的工程实例增多,如LT工程初期发电阶段由宽120m的坝体缺口(缺口 项段缺口高程以下坝高达152m)和2个泄洪底孔泄洪度汛。但要注意控制过流流速 项面廊道口和横缝止水等保护以及过水可能产生的冷冲击引起大坝裂缝等问题。围堰 次拦断河床、隧洞导流、坝体缺口度汛已成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枢纽施工导流的典 型布置型式

    5坝体混凝土材料与性能

    统计结果表明,百米及以上碾压混凝土坝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掺合料掺用比例 在40%~60%的范围,平均值为52.54%,掺合料掺用比例在50%~59%范围的占 78.57%。百米以下碾压混凝土坝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掺合料掺合比例在30%~65% 的范围,平均值为49.76%,掺合料掺用比例在45%59%范围的占68.97%。百米及 以上碾压混凝土坝的三级配碾压混凝土掺合料掺用比例在50%~70%的范围,平均值 为58.94%,掺合料掺用比例落在50%~64%范围的占87.24%。百米以下碾压混凝土 项的三级配碾压混凝土掺合料掺用比例在18%~70%的较宽的范围,平均值为57%, 参合料掺用比例处在55%~69%的配合比占68.75%。 百米以下碾压混凝土坝的碾压混凝土的掺合料掺用比例均低于百米及以上碾压

    425号)的水泥。 百米及以上碾压混凝土高坝的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在46kg/m3~93 kg/m的范围,平均值为67.04kg/m,在50kg/m3~79kg/m的占76.59%。百米以下碾 压混凝土坝的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在39kg/m3~116kg/m3的范围,平均值为 67.98kg/m3钙镁磷肥标准,在50kg/m3~79kg/m3的占76.56%。百米以下碾压混凝土坝采用的三级 配碾压混凝土水泥用量与百米及以上碾压混凝土高坝使用的水泥用量相当的原因是 百米以下碾压混凝土坝的一部分使用32.5MPa级(或原425号)的水泥

    三级配碾压混凝士的胶凝材料用量(坝高

    ....
  • 相关专题: 混凝土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