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pdf

  • 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9.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1-2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1.1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经济社会现状和目然、 地理、资源情况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1.2说明项目所在流域(河段)、区域的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中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和审批意见,以及项目在有关规划中所处 的地位和开发次序

    3.2.1阐明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 建设的要求,水利水电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自目建设的安排。分 析项目在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江河治理开发总体布局中 的地位与作用。

    道路标准规范范本3.2.2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工程任务与建

    设目标,在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 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 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1防洪(潮、凌)工程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天洪 水、风暴潮、冰凌灾害情况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防 洪(潮、凌)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 防洪(潮、凌)能力的要求。分析本项目的防灾减灾作用与 效益。 2治涝工程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涝水灾害情况 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排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排涝能力的要求。分析本项目的排 涝减灾效益及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3河道、河口整治工程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和冲 淤变化情况,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和水沙特性变化对河道、 河口的影响,河道、河口整治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水沙特 性,河道、河口演变趋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河口治理 和工程建设的要求。分析本项目对地区防洪(潮、凌)、治涝、 农业与土地开发、航道整治、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 用与效益。 4灌溉工程应明灌区水主资源、农牧业生产现状,发生 的主要旱灾和盐、碱(渍)化情况与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 响,灌区灌溉设施、农村人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本地区农 牧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对灌溉与排水的要求,及项目建设对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农牧业综合开发和粮食生产的作用与效益。 5供水工程应阐明受水区水资源、水质状况,城镇生活与 工业、农村、环境用水和供水、节水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 在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与 制约,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 和供水工程建设的要求。分析本项目对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 障供水安全的作用与效益。对生态与环境保护供水,应阐明区域 生态与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本项目对地区和周边地区生态 与环境的影响,说明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与必 要性。 6水力发电工程应阐明地区能源情况、电力工业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经济和社会 发展对开发水电的需求,概述本项目在流域梯级开发中的地位与 作用,在电力系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建设中的作用。 3.2.4阐明本项目在保障社会和谐安定、改善生态环境和航运

    3.3.2具有多项任务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 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要求的合理性。结合工程条 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区域规划中的作用,基本确定任务的主 次顺序。

    3.3.3分期建设的项目应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任务与目标,

    3.4项目建设外部条件

    3.4.1收集有关报告和技术文件,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和邻近有 关地区的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生态、土地利用等外部条件, 说明其他行业对本项目的要求。

    3.4.2说明项目所在地区和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协作 关系和有关协议

    3.4.3说明需与有关地区、部门、行业协调的主要问题、条件 以及进展情况。

    3.4.3说明需与有关地区、部门、行业协调的主要问题、

    3.4.4说明影响项目立项和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初步解决措施。

    3.5.1 本章可附下列图: 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2 建设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 3.5.2 本章可附下列报告: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论证报告。 2 项目建设任务论证报告。

    3. 5. 1 本章可附下列图

    3.5.2本章可附下列报告

    4.1.1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水 土保持概况。

    4.1.2简述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概况

    4.1.2简述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概况

    4.2.1简述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4.2.1简述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4.2.2简述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特性和主要特征值

    4.3.1简述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 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

    4.3.2简述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等情况。

    .3.2间还设计依据站、 和科整辅等情优。 4.3.3说明水文资料重点复核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可靠性进 行初步评价

    4.4.1简述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上游已建、在建 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 4.4.2 当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较大时,应进行还原计算。 4.4.3 对短缺年份的径流进行插补延长。 4.4.4 根据工程特性,确定径流系列的计算时段(月、旬、日)。 4.4.5分析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基本确定 工程场址或区间的关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平均各月平均流量和 径流年内分配

    4.4.7分析枯水期径流特性,基本确定枯水期、最枯月径流计

    4.4.7分析枯水期径流特性,基本确定枯水期、最枯月径流计 算成果

    4.4.8 分析并基本确定丰、平、枯水年(月、旬、日)径流 过程。

    4.4.8分析并基本确定丰、平、枯水年(月、旬、日)径流

    4.4.9对灌溉或供水工程,说明有关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和地下 水补给、水位变化、水质、可开采量、空间分布等情况。

    4.5.1简述流域暴雨特性、暴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 测及调查大暴雨量级和稀遇程度。 4.5.21 简述洪水成因及其时空分布特性。 4.5.3简述历史洪水调查情况,分析并基本确定历史洪水洪峰 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和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4.5.4简述上游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说明洪水系 列的还原和插补延长情况

    4.5.1简述流域暴雨特性、暴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

    4.5.5说明已批复的防洪规划和有关设计的河流、水库等设计

    4.5. 6 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采用的洪水

    频率曲线线型和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进行洪水频率计算,分析检 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基本确定工程场址、有关断面和区间的洪 水参数及成果。选择典型洪水并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4.5.7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暴雨资料情况设

    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经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 成果。

    4.5.8说明入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经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

    分析,基本确定可能最大洪水成果。

    个析,基本确定可能最大洪水成果

    教布图,划分分期洪水的时段,提出汛期分期设计洪水成果,分 所成果的合理性。主汛期应采用年最大设计洪水成果,非主汛期 可采用相应分期的设计洪水成果

    可采用相应分期的设计洪水成果 4.5.11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说明非汛期分期时段,分期洪水计 算方法,提出分期设计洪水成果。 4.5.12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时大洪水组成情况、防洪控制断 面以上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方法、典型洪水选择、放大方法以及洪 水演进参数,提出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洪 水地区组成成果。 4.5.13说明小流域洪水计算方法,初步确定与输水工程相交的

    面以上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方法、典型洪水选择、放大方法以及洪 水演进参数,提出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洪 水地区组成成果

    沟渠洪水和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成果

    4.6排水(涝)模数及流量

    4.6.1说明排水区流域特征值、洪水资料或暴雨资料情况,计 算公式和参数选择情况。

    算公式和参数选择情况。 4.6.2提出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排水 (涝)模数及流量

    4.7.1说明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的 泥沙系列,基本确定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 4.7.2泥沙问题严重的工程,应提出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 平均或中值粒径、矿物成分等资料。

    4.8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4.8.1说明采用的实测和调查水文资料情况,设计断面位置和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

    4.9.1根据设计流量,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江河设计水 应时,说明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流量数值、采用的水位流 量关系曲线,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 4.9.2根据水位资料直接分析计算江河设计水位时,说明水位 资料插补情况、采用水位系列长度,对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 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提出水位频率计算成果,基本确定设计 断面的设计水位

    4.9.3引(输)水工程与河道交叉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可采用工程带状地形图绘制交叉断面的横断面图,利用曼宁公式 分析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根据断面设计洪水流量推求设计水位。

    可采用工程带状地形图绘制交叉断面的横断面图,利用

    遇情况,评价潮水位(年最高、年最低、年平均潮水位)资料的 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和趋势性,基本确定设计潮水位 及潮水位过程线。对于过海工程,还应说明海流规律、工程沿线 水深、海流流向、流速分布,基本确定海流流向和流速分布

    4.10水面蒸发和冰情

    4.10.1说明蒸发血类型、观测情况,不同蒸发血的蒸发换算系 数,大水体与蒸发血蒸发量的换算系数,提出大水体的多年平均 年、月水面蒸发量。 4.10.2有冰凌危害的河段,应说明冰情特征值内容和工程冰情 分析计算内容,初步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出现的冰情问 题,提出防冰和排冰措施的建议

    论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

    4.1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4.12.1本章可附下列图: 1流域水系图(标明水文站、气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 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2 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 年(期)径流、年(期)降水频率曲线图。 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 5 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 6 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 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8 其他有关附图。 4.12.2 本章可附下列表: 1 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 2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 区间)。 3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 及区间)。 4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5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 6其他有关附表

    4. 12. 1 本章可附下列图

    4.12.2本章可附下列表:

    1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 2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 区间)。 3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 及区间)。 4 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5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 6其他有关附表

    5.1.1 说明本阶段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主要成果与结论 5.1.2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累计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5.1.1说明本阶段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主要成果与结论。

    5.2.1简述区域地质条件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

    根据搜集的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初步评价工程所在地 区域构造稳定性,提出地震动参数

    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提出地震动参数

    5.3.1简述水库区的工程地质

    5. 3 水库区工程地质

    5.3.2初步确定浸没范围、滑坡和塌岸的分布和规模。初步评 价产生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等问题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必要时,针对成库、工程安全或项目建设征地实物影响较大的岩 容渗漏、滑坡、塌岸和浸没问题等进行专题研究。 5.3.3初步分析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必要时,提出建设水 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议

    5.4.1简述各比选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5.4.2初步评价各比选场址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 闸、泵站以及水电站等场址比选的地质意见。 5.4.3初步评价推荐坝址地质条件对不同坝型的适宜性,提出 坝型比选的地质意见,

    筑物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5.5输水线路工程地质

    5.5.1简述输水线路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5.5.2初步评价各比较线路及控制性建筑物地段存在的主要工 程地质问题,提出线路比选的地质意见。 5.5.3初步确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初步评价推荐线路的 渠道(管涵)、隧洞和渠系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5.5.1简述输水线路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5.6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初步分段,初步评价各段及主要穿堤建筑物存在的工程 地质问题,

    5.7.1简述灌溉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5.7.2初步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初步评价灌排渠道 (管涵)、隧洞、泵站及渠系建筑物等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5.7.3简述地下水灌溉水源的水文地质条件,初步确定主要水 文地质参数,初步进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5.7.4初步预测工程运行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 壤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的可能性。

    说明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

    件、开采和运输条件等

    5.8.3初步评价各料场的储量和质量

    5.9.1 本章可附下列图: 1 区域地质图。 2 水库区综合地质图 3 各比较方案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剖面图 4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剖面图 5 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示意图。 5.9.2 本章可附其他相关附件。

    5.9. 1 本章可附下列图:

    6.1.1概述本地区经济社会概况和发展规划,流域洪水特性、 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洪灾情况、防洪体系现状和防洪要求。 6.1.2分析不同防护对象的要求,基本确定本项目的防洪保护 范围、防洪保护对象和防洪标准。 6.1.3说明洪水地区组成,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主要防洪工程 的作用及洪水调度运用原则。 6.1.4通过技术经济综合论证,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局、主要 建设内容和分期实施方案。

    6.1.5提防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堤防工程保护的范围和保护对象。 2说明堤防建设沿革、断面型式及险工险段、穿堤建筑 物的建设年代、数量、种类、功能、特征指标和毁损情况,基 本确定堤防治理的范围、治理原则,初步选定堤防整治工程 措施。 3基本确定各河段的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设计水位,复核 现状河道的行洪能力。 4 基本选定堤线、堤距。初步选定河道行洪断面型式。 5 基本选定堤防工程的规模。 6初步选定跨河、穿堤建筑物位置和规模。 7对感潮河段,应分析潮位对行洪的影响。 8有防凌要求的河道,应分析冰凌特性,初步确定防凌流 量和水位。

    6.1.6蓄滞洪区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蓄滞洪区的任务、范围、启用标准和控制运用条件。 2 基本确定蓄滞洪区的面积、设计水位与相应库容、分洪 18

    水位和流量。 3基本确定蓄滞洪区工程总体布局和骨干工程规模。 4提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工程管理规划方案。 6.1.7水库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下游防洪要求,基本确定防洪控制断面的充许安全 泄量或防洪水位。 2初步选定水库工程控制泄量,初步确定防洪库容。 3提出水库工程防洪调度运用原则。对于梯级防洪水库, 应拟定梯级洪水联合调节原则。 4说明调洪计算采用的基本资料及汛期限制水位选择的原 则与范围,基本选定汛期限制水位,初步选定正常蓄水位、防洪 高水位和泄水建筑物规模,初步确定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 其他特征水位。 5有防凌要求的水库,应分析库区和河道的冰凌特性,初 选防凌库容

    6.2.1概述涝区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概况、地区发展规划、治 劳要求,说明涝区的降雨、水系和地形特点、涝水特性和涝灾情 况与成因,以及治涝工程现状。

    劳要求,说明涝区的降雨、水系和地形特点、涝水特性和涝灾情 兄与成因,以及治涝工程现状。 .2.2分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利规划和治涝要求,基 本确定治涝区范围。对大型涝区应拟定治涝分区

    6.2.4基本确定洪涝水调度原则和排水河道、滞涝区、承泄区 及排水方式。基本选定治涝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分期 实施方案。

    模数。初步确定设计排涝流量及排涝河道、泵站、涵闸、滞涝区 以及承泄区等治涝骨干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

    2.6拟定治涝工程调度运用方

    5.3.1概述流域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概况,以及河道 和河口整治现状与规划。对通航河道,应阐明航运现状和有关 规划。

    6.3.2基本确定河道整治和河口整治范围

    定治理河段的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和设计河宽。复核现有 河道断面的过水能力

    和工程总体布局,重要河段控制节点位置,以及主要建设内 分期实施方案

    6.3.6基本选定控导工程、河道疏挖、洲滩整治、堤防(

    建设、河口挡洪(潮)闸等骨干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分析河 道疏挖、堤防建设对跨河及穿堤建筑物的影响,初步确定建筑物 改造方案。

    6.3.7对河口挡洪(潮)闸,应对建闸的影响和替代方案进行 论证,分析河道径流、闸下水(潮)流与河势条件、建闸前后河 口的泥沙冲淤特性,拟定防淤调度运行方式和措施,提出冲淤用 水要求。

    6.4.1简述灌溉工程所在地区及灌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概 况及灌区水土资源利用、灌溉工程、农村人饮和农牧业现状及发 展规划。

    6.4.2分析灌区水土资源条件和特点,基本确定灌区范围

    出灌区土地利用规划。 6.4.4基本确定设计水平年和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农村生活 供水设计保证率。 6.4.5分析灌区农林牧业生产结构和农作物组成。初步确定灌 溉制度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6.4.6分析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提出区域水资源配置原 则,分析各种水源的可供水量。 6.4.7进行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分析,基本选定设计灌溉面积, 提出灌区灌溉用水和农村生活需水量成果。 6.4.8进行灌溉工程整体规划,提出灌区灌溉用水和农村生活、 乡镇工业需水量成果。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 分期实施方案。初步明确灌区骨于工程和由间工程的划分原则。

    出灌区土地利用规划。 6.4.4基本确定设计水平年和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农村生活 供水设计保证率。 6.4.5分析灌区农林牧业生产结构和农作物组成。初步确定灌 溉制度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6.4.6分析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提出区域水资源配置原 则,分析各种水源的可供水量。 6.4.7进行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分析,基本选定设计灌溉面积, 提出灌区灌溉用水和农村生活需水量成果。 6.4.8进行灌溉工程整体规划,提出灌区灌溉用水和农村生活、 乡镇工业需水量成果。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 分期实施方案。初步明确灌区骨十工程和由间工程的划分原则。 6.4.9水源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河道水文径流特性和上下游规划用水情况。 2分析灌区需供水量和供水过程线。 3水库工程应按灌溉用水要求初步选定兴利库容。分析正 常蓄水位范围,经综合比较,基本选定正常蓄水位。分析灌区 地分布和灌溉自流条件,初步选定死水位。初步确定其他特征 水位。 4直接从河道取水的引水枢纽和泵站工程,应统计分析河 道径流供水保证程度,基本选定设计引水流量、设计水位及主要 参数。 5具有地下水水源的灌区,应分析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 补给关系及地下水可开采量,初步确定地下水供水量。 6分析长系列径流调节计算成果,提出灌溉设计引水量 多年平均引水量以及灌溉保证率等指标。 7分析灌区水源工程引水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6.4.9水源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河道水文径流特性和上下游规划用水情况。 2分析灌区需供水量和供水过程线。 3水库工程应按灌溉用水要求初步选定兴利库容。分析正 常蓄水位范围,经综合比较,基本选定正常蓄水位。分析灌区王 地分布和灌溉自流条件,初步选定死水位。初步确定其他特征 水位。 4直接从河道取水的引水枢纽和泵站工程,应统计分析河 道径流供水保证程度,基本选定设计引水流量、设计水位及主要 参数。 5具有地下水水源的灌区,应分析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 补给关系及地下水可开采量,初步确定地下水供水量。 6分析长系列径流调节计算成果,提出灌溉设计引水量 多年平均引水量以及灌溉保证率等指标。

    1初步选定灌区渠系布置,基本选定骨十灌溉渠道设计流 量,初步确定主要节点设计水位

    2初步选定渠道交叉建筑物、泵站和灌区内部调蓄水库等 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 6.4.11分析灌区地下水状况和排水条件。对有排涝降渍、改良 盐碱要求的灌区,初步确定排水方式和排水工程布置,初步选定 主要工程的规模。

    2初步选定渠道交叉建筑物、泵站和灌区内部调蓄水库等 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

    6.4.12从多泥沙河流引水,应分析泥沙对工程规模和运行

    6.4.13初步提出灌溉田间工程典型区

    6.5.1概述流域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概况,分析受力

    区地表、地下水资源量和分布情况,说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城乡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以及现有水源工程供水 情况。

    6.5.2说明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用水需求,分析水

    研究范围,基本确定供水范围、主要供水目标、供水对象、设计 水平年及各用水对象的供水设计保证率

    水目标和措施,分析不同水平年各部门用水定额,说明不同用水 户对水量、流量和水质的要求,预测不同水平年各部门的需水量 和需水总量。

    6.5.4分析受水区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根据节水治污

    规划,分析再生水、微咸水、集蓄雨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利 用量。

    供需分析,提出各水平年的缺水量、需供水量和供水过程线

    供水可靠性。对于跨区域、跨流域调水工程,应说明水量调出区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析水量调出区各部 门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要求,论证水量调出区可调水量

    内容和分期实施方案。对进行水资源调整和置换的区域,应分析 相应工程布局和合理性

    5.8水源和调蓄工程规模论证

    1说明河道水文径流特性和上下游规划用水情况。 2水库工程应按供水要求初步选定兴利库容,分析正常蓄 水位选择范围,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正常蓄水位。说 明输水工程布置对取水口高程的要求和泥沙淤积情况,初步选定 死水位。初步确定其他特征水位。对死库容较大、供水对象较重 要、供水保证率较高的水库,必要时,可分析特枯水年动用死库 容应急供水的可能性及相应的最低供水位。 3直接从河道取水的引水枢纽、泵站工程,应统计分析河 道径流供水保证程度,基本选定设计引水流量和设计水位。 4具有地下水水源的地区,应分析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 补给关系及地下水可开采量,初步确定地下水供水量。 5从感潮河段取水的工程,应分析海(咸)潮对取水的影 响,基本确定设计供水时段和流量。

    1基本选定骨十输水渠道(管道、箱涵、隧洞)工程的设 计流量。 2初步选定主要节点设计水位。 3初步选定主要分水口门、交叉建筑物以及泵站等工程的 规模与主要参数。 6.5.10综合分析受水区、水量调出区和供水工程的技术经济条 件,通过长系列调节计算,基本确定受水区的多年平均年供水 量、设计年供水量。说明沿程输水损失情况,提出供水工程的年 引水量。

    6.5.11从多泥沙河流引水应分析泥沙淤积对供水量、

    和运行方式的影响,初步确定泥沙处理工程的布置和规模

    5.5.13初步确定水量调度原则,拟定调入水量与受水区当地水 资源联合调度运用方式

    5.6.4水库水电站工程特征水位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规划阶段拟定的梯级衔接水位,分析库区没范围、 重要淹没对象和制纳条件、工程地质与工程布置条件等因素,拟 定正常蓄水位选择范围,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正常 蓄水位。 2分析泥沙淤积高程、机组运行特性等对水库消落深度和 最低发电水位的影响,拟定死水位选择范围,初步选定死水位 初步选定其他特征水位。

    6.6.5基本选定引水式水电站设计引水流量和引水口、前池设 计水位,

    检测试验6.6.6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应包括以

    1综合分析电力系统负荷水平和负荷特性、电源构成及水 电站动能经济指标。 2说明水库调节性能和工程布置条件,拟定装机容量比选 范围和比较方案,通过综合比较,基本选定装机容量。对装机规 模较大、在电力系统中承担重要任务的水电站,应进行初步电力 电量平衡。 3分析下游不同部门用水对水电站装机容量和运行方式的

    影响。 4提出水电站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指标,分析发电 特征水头,拟定机组额定水头。 6.6.7分析水电站引水和调峰发电泄流对下游河道内、外用水 和山太应影响

    5.6.7分析水电站引水和调峰发电泄流对下游河道内、外用水 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6. 7 综合利用工程

    6.7.1概述本项目有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以及环境 情况。 6.7.2说明水库承担的各项综合利用任务,并进行排序。说明 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及航运、旅游等方 面对水库工程的要求。 6.7.3综合利用水库工程应重点协调各综合利用任务的关系: 论证满足主要任务并兼顾其他任务要求的兴利库容、正常蓄水 位、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及装机容量等主要规模指标

    6.7.1概述本项目有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以及环境 情况。

    5.7.3综合利用水库工程应重点协调各综合利用任务的关系, 论证满足主要任务并兼顾其他任务要求的兴利库容、正常蓄水 位、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及装机容量等主要规模指标

    照明标准规范范本6.7.4兴利库容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 水利水电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