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3.1.1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 土保持概况。
5.1.1 印 土保持概况。 3.1.2简述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和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位置以及 各工程的主要任务。
3.1.2简述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和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位置以及
3.1.2简述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和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各工程的主要任务。
3.2.1 简述流域和工程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3.2.2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的气象资料邮政标准,复核 流域及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
3.2.1简述流域和工程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流域及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
3.3.1说明设计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 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简述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 测验和资料整编等情况
衣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简述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 则验和资料整编等情况 3.3.2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资料的复核情况, 对新出现的大洪水宜详细说明。对水文基本资料的可靠性进行 评价。
3.3.2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资料的复核情
对新出现的大洪水宜详细说明。对水文基本资料的可靠性进行 评价。
3.4.1概述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以及上游已建、在 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 3.4.2说明径流还原计算、系列插补延长情况,以及径流系列 计算时段的选择情况。
3.4.1概述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以及上游已建、在
3.4.3复核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
算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径流系列和 径流计算成果。
3.4.5说明水库初期蓄水期时段和水库丰、平、枯
3.4.6说明设计地区的地下水储量、空间分布以及水质情况, 确定可开采量。
5.1概述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3.5.2复核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与实测 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3.5.2复核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与实测
3.5.3概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洪水系列的还原 和插补延长情况,
3.5.3概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洪水系列的
3.5.4说明已批复的防洪规划、有关工程设计的设计洪水成果。
3.5.4说明已批复的防洪规划、有关工程设计的设计洪水成果。 3.5.5根据资料条件,工程场址设计洪水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说明增加资料后的洪水 系列年限、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设计洪水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 究阶段设计洪水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 2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增加资料后的设计 暴雨成果和产汇流计算方法、设计洪水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究 阶段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
3.5.6说明复核后的入库设计洪水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
3.5.7说明复核后的可能最大暴雨成果和可能最大洪水成果, 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的可能最大暴雨和 可能最大洪水成果。
期划分、洪水系列统计原则和参数计算等进行合理性检查,并确 定分期设计洪水成果
3.5.10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时:对防洪控制断面位置、大法
3.5.10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时,对防洪控制断面位置、天洪 水的地区组成规律和洪水遭遇情况、防洪控制断面以上设计洪水 地区组成方法、典型洪水年份、放大方法、洪水演进参数,以及 设计洪水复核成果进行说明,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 并确定采用的计算成果。 3.5.11确定输水线路与河沟交叉断面、施工支洞口断面及渣场
3.5.11确定输水线路与河沟交叉断面、施工支洞口断面及渣场
3.5.11确定输水线路与河沟交叉断面、施工支洞口断面及渣场 断面的设计洪水成果
3.6排水(涝)模数及流量
3.6.1说明排水区流域特征值、资料情况、计算方法
说明排水区流域特征值、资料情况、计算方法 说明增加资料后排水(涝)模数和流量的复核成果,与 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成果
3.6.11 说明排水区流域特征值、资料情况、计算方法。
3.7.1,简述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的 泥沙系列情况。
.7.2说明复核后的成果 开确定采用的多年平均慈移质、推 移质年输沙量成果,以及泥沙粒径和矿物成分资料
3.8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8.1,说明设计断面位置、采用的资料情况、水位流量关系曲 线推求方法。
线推求方法。 3.8.2说明增加资料复核后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与可行性研究 阶段该成果的差别,经可靠性分析后,应推荐采用的设计断面水 应流量关系曲线。必要时可分析工程建成后的水位流量关系 曲线。
位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江河设计 水位。 3.9.2引(输)水工程与河道的交叉断面、施工支洞口断面及 渣场断面,应依据实测断面资料分析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按设 计洪水流量计算设计洪水位。 3.9.3说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与洪水遭 遇情况及增加资料后的水位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 行比较,并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对于过海工程,还
位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江河设计 水位。 3.9.2引(输)水工程与河道的交叉断面、施工支洞口断面及 渣场断面,应依据实测断面资料分析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按设
3.9.3说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
遇情况及增加资料后的水位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 行比较,并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对于过海工程,还 宜复核设计断面水深、海流流向和流速分布等特征值
3.10水面蒸发和冰情
3.10.1说明蒸发血类型及观测情况,不同蒸发血的蒸发换算系 数,大水体与蒸发血蒸发量的换算系数,确定大水体的多年平均 年、月水面蒸发量。 3.10.2说明增加资料以后,复核的冰情特征值,并提出多年平 均流冰量以及最大冰块尺寸资料,分析冰情对工程施工和运行的 可能影响,提出防冰和排冰措施的建议
3. 11 水文直动测报系统
3.11.1说明设计流域水文、气象现状站网和站点情况,资料观 测年限,已建、拟建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情况与通信方式。 3.11.2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总体设计
3.12.1本章可附下列图: 1流域水系图(标明水文站、气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 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2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 3年(期)径流、年(期)降水频率曲线图。 4: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
3.12.1本章可附下列图
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 6 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 7 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8 其他有关附图。 3.12.2 2本章可附下列表格: 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 2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 区间)。 3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 及区间)。 4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5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 6其他有关附表。
3. 12. 2 本章可附下列表格
4.1.1 说明本阶段及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主要勘察成果及 结论。
4.1.1说明本阶段及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主要勘
4.1.2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察工作布置原
4.2.1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场地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与 动参数的结论
4.2.1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场地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 动参数的结论。 4.2.2当场地及其附近存在与工程安全有关的活断层时,应复 核或补充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4.2.2当场地及其附近存在与工程安全有关的活断层时,
4.3.1简述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4.3.2确定水库渗漏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等,评价 渗漏对工程安全、效益及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渗范围及观 建议。
4.3.2确定水库渗漏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等,评价水库 渗漏对工程安全、效益及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渗范围及观测的 建议。 4.3.3确定浸没地下水理深临界值和可能浸没范围,评价浸没 程度及造成的影响,提出浸没防治处理建议。
4.3.2确定水库渗漏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等,评价水库
4.3.4确定库区崩塌、滑坡、塌岸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和规模, 确定主要岩(土)体及滑带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监测资料 评价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失稳形式及危害,提出 监测和处理建议。
4.3.5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必要时
出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设计方案。
4.4.1简述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4.4.2评价各比较坝线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线比选和 坝型选择的地质意见。 4.4.3进行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确定坝基主要岩土体物理 力学参数。评价坝基(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基防渗 范围、建基标准、开挖边坡坡比等
力学参数。评价坝基(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基防渗 范围、建基标准、开挖边坡坡比等
4.5.1简述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5.1简述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5.2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 地质意见。
4.5.3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应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隧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溢洪道闸室 段及挑坎的建基标准。评价洪隧洞进出口边坡、溢洪道及消能 段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溢洪道和消能段地基抗冲刷性能
6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6.1简述发电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6.2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 地质意见。
4.6.1简述发电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6.3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选定的引水建筑物进
行工程地质分段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进出口地段地基、边 波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
4.7厂房及开关站等工程地质
4.7.1简述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7.2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 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7.1简述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7.2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
4.7.3对于选定的地面厂(站)址,应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 题,提出建基标准和开挖边坡建议。 4.7.4对于选定的地下厂房洞室群,应提出轴线比选地质意见, 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分部位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题,提出建基标准和开挖边坡建议。
4.8通航与过鱼建筑物工程地质
4.8.1:简述通航与过鱼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8.2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 地质意见。
4.8.1:简述通航与过鱼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8.3确定主要岩主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选定通航与过鱼建 筑物地基、开挖边坡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筑物地基、开挖边坡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9施工导截流建筑物工程
4.9.1简述施工导截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9.2评价围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基标准及防渗范 围的建议。 4.9.3进行导流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隧洞围岩和进出口 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其他工程地质问题。
4.9.1简述施工导截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9.2评价围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基标准及防渗范 围的建议
4.9.3进行导流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隧洞围岩和进出口 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其他工程地质问题
4.9.3进行导流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隧洞围岩
4.10.1简述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 4.10.2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及水文地质参数,分部位评价 泵站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 11.1简述水闸的工程地质条件
4.11.2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和水文地质参数,评价闸室
4.12.1简述输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12.2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 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12.3对于渠道和管道工程,应分段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 问题。 4.12.4对于隧洞工程,应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存在的 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需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洞段和预报方法的 建议。
4.12.4对于隧洞工程,应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存 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需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洞段和预报方 建议。
4.12.5对于采用TBM(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或盾构施工的险
洞,应评价隧洞地质条件对TBM或盾构施工的适宜性。 4.12.6对于渡槽、倒虹吸、涵闸等建筑物,应评价地基稳定 变形及边坡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
洞,应评价隧洞地质条件对TBM或盾构施工的适宜性。
4.13.1简述提防工程地质条件
4.13.2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各比选堤线方案存 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堤线比选的地质意见。 4.13.3对于新建堤防,应划分堤基地质结构,分段评价堤基存 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3.4对于已建堤防,除应符合4.13.3条的规定外,还应评 价堤身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险情或隐患的地质原因等 4.13.5评价穿堤建筑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3.4对于已建堤防,除应符合4.13.3条的规定外,还应评
4.14.1 简述河道及河口整治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4.14.2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段评价岸坡稳定性及 其他工程地质问题。
4. 15 灌溉工程地质
4.15.1简述灌溉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4.15.2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灌排渠道(管涵)、 隧洞、泵站及渠系建筑物等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15.3预测工程运行后灌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 壤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 建议。
4.15.4对于已出现王壤盐渍化的地区,应分析地下水与王壤的
4.15.4对于已出现土壤盐渍化的地区,应分析地下水
4.16.1 说明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 4.16.2 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天然建筑材料料场详查成果 4.16.3 说明料场复核情况及对新选料场的详查成果
4. 17. 1 本章可附下列图
4. 17 图表及附件
4.17.1 本章可附下列图: 1 区域地质图或区域构造纲要和地震震中分布图。 水库区综合地质图 3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部面图。 4 坝(闸、厂、站)址基岩顶面等高线图、平切图。 坝(闸、厂、站)线渗透部面图。 6 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平面图、部面图。 7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分布示意图。 4.17.2本章可附其他相关附件
4.17.2本章可附其他相关限
5.1.1概述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及资源开 用状况。
5.1.2说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对本工程的要求、修建本
厂程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工程任务及其主次 顺序。
5.2.1概述防洪保护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发展规划和防 洪工程现状、防洪要求。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设计成果。 5.2.2简述洪水地区组成、防洪工程体系及洪水调度方案。 5.2.3简述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防洪保护范围、保 护对象及防洪标准。
1概述河道特点、河床演变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简述堤 防建设沿革和险工险段、堤顶道路、穿堤建筑物等基本情况,拦 (跨)河建筑物、河滩阻水障碍物情况及对河道行洪的影响。 2简述河道、堤防的防洪标准、线路布置及堤距,复核各 河段现状行洪能力。 3根据本阶段增加的资料,分析代表性河段设计水位与流 量的关系,确定尾间及主要控制点设计水位:分析主槽和滩地的 设计糙率,说明闸、桥、渡槽等拦(跨)河建筑物雍水计算方 法、参数和成果,复核河道水面线。对于特别重要的防洪河段, 可进行河工模型试验,验证洪水水面线。 4复核河道清障的范围、清理措施及规模。 5复核堤防工程治理范围、措施及规模
6复核建筑物特征水位
5.2.5论述蓄滞洪区工程规模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蓄滞洪区工程的任务、在防洪工程体系中的作用、 启用标准和控制运用条件,复核分洪水位、水量和流量。 2蓄滞洪区水利计算,应说明蓄滞洪区调度运用的原则和 方式。确定起调水位,复核各种频率的泄量、设计库容及相应的 水位,列出调洪计算成果。 3复核蓄滞洪区回水曲线,列出蓄滞洪区各控制断面回水 水位。 4复核蓄滞洪区分洪、进洪、退洪建筑物的规模和主要 参数。 5复核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型式、范围、规模。 6确定蓄滞洪区预警、转移、通信等保安措施及其安全建 设、开发利用和工程管理方案,提出补偿建议。 5.2.6论述水库工程规模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防洪运用原则和规模的论证、 选择结果。 2说明所采用的不同频率洪水及典型过程线、地区洪水组 成、下游河道和水库的防洪标准,复核调洪计算的基本资料与 方法。 3说明下游防洪要求,复核防洪控制断面的允许安全泄量、 防洪水位。 4说明洪水调度原则,确定本工程洪水调节方式。 5说明水库防洪、库区没等方面对汛期限制水位的要求, 复核水库汛期限制水位。视需要对水库分期防洪水位进行分析, 选定汛期分期防洪限制水位。 6复核防洪库容,确定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泄洪建 筑物规模及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分析水库洪水调节计算 成果。 7有防凌要求的水库,应确定水库防凌调度运用方式,复
1说明蓄滞洪区工程的任务、在防洪工程体系中的作用、 启用标准和控制运用条件,复核分洪水位、水量和流量。 2蓄滞洪区水利计算,应说明蓄滞洪区调度运用的原则和 方式。确定起调水位,复核各种频率的泄量、设计库容及相应的 水位,列出调洪计算成果。 3复核蓄滞洪区回水曲线,列出蓄滞洪区各控制断面回水 水位。 4复核蓄滞洪区分洪、进洪、退洪建筑物的规模和主要 参数。 5复核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型式、范围、规模。 6 确定蓄滞洪区预警、转移、通信等保安措施及其安全建 设、开发利用和工程管理方案,提出补偿建议
5.2.6论述水库工程规模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核防凌库容和相应水位
核防凌库容和相应水位
5.3.1概述涝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地区发展规划、治涝 工程现状和治涝要求。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设计成果。 5.3.2简述治涝原则、治涝标准、治涝范围,说明各治涝分区 的自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确定治涝分区。 5.3.3概述洪涝水调度原则、治涝工程总体布局和建设内容。 5.3.4复核治涝工程规模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工程现状和治涝要求。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设计成果。
1说明涝区地形、地貌及各排水控制点的条件,复核涝区 排涝流量。 2确定骨干排涝河道(渠道)、涵闸和堤防的设计水位与设 计流量,滞涝区水位、容积和承泄区水位,以及抽排泵站的设计 水位、流量、装机容量和主要参数。 3确定治涝工程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
5. 4 河道及河口整治
5.4.1概述工程区暴雨、洪水、台风、潮汐、泥沙等特性和地 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状况、河道及河口现状,以及防洪御潮、 非涝、航运、滩涂利用和农业开发等方面的要求。说明可行性研 究阶段的主要设计成果
5.4.1概述工程区暴雨、洪水、台风、潮汐、泥沙等特性和地 形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状况、河道及河口现状,以及防洪御潮、 排涝、航运、滩涂利用和农业开发等方面的要求。说明可行性研 究阶段的主要设计成果。 5.4.2复核河道、河口的治理范围、治理标准和设计治导线。 5.4.3简述河道、河口整治工程总体布局、主要河段控制节点 位置、挡水(潮)堤线及主要建设内容。 5.4.41 论述河道、河口整治工程规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复核治理河段的设计水位、设计流量、设计河宽, 治理河口的设计潮位、河口设计断面宽度、滩面控制高程和长 度等。 2说明代表性河段的设计水位与流量关系,确定主槽与滩 灿沉出培管通送水孟体明共出管主注和术用流
5.4.2复核河道、河口的治理范围、治理标准和设计治导乡
5.4.4论述河道、河口整治工程规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复核治理河段的设计水位、设计流量、设计河宽, 治理河口的设计潮位、河口设计断面宽度、滩面控制高程和长 度等。 2说明代表性河段的设计水位与流量关系,确定主槽与滩 地设计糙率,推算河道水面线,说明其计算方法和成果。入河口
(或湖口、海口)河段的堤防应分析水位顶托影响。 3复核控导工程、河道疏浚、洲滩整治、堤防建设、河口 档洪(潮)闸等工程的主要规模和参数,及需改造的跨河、穿堤 建筑物的数量与规模
5.4.5对河口挡洪(潮)闸,基本确定防淤和冲刷的调度运用 方式。必要时,应专题研究防淤冲刷措施和工程调度运用方案。
5.4.5对河口挡洪(潮)闸,基本确定防淤和冲刷的调度运
5.5.1概述灌区自然及经济社会状况及水土资源利用、灌溉工 程、农村人饮和农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 设计成果,
5.5.2复核灌区范围和灌溉面积及设计水平年、灌溉设计
率、灌区农村生活供水保证率
5.5.3论述灌区土地分类评价、水土资源、土壤和农业生产条
件、水文气象、灌溉方式及农林牧业生产结构;分析作物组成、 轮作制度、复种指数及不同作物的灌溉制度
5.5.4分析灌区农业灌溉定额、农村生活和乡镇工业需水
夏核各业需水量、耗水量,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说明灌区水资 原供需分析计算成果,确定灌区总需水量及不同保证率典型年的 年内分配
根据综合理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测,复核灌区
布局方案。明确灌区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的划分原则,复核灌区 骨干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6论述水源工程规模应包括下
1水库工程应说明河道水文径流特性和上下游规划用水情 况,确定满足灌溉用水要求的兴利调节库容:分析复核正常蓄水 应:说明灌区引水口高程布置要求和水库泥沙淤积情况,选定死 水位;确定其他特征水位。 2直接从河道取水的引水枢纽和泵站工程,应选定设计引 水流量和设计水位
3地下水源工程应确定单井和井群的设计抽水流量、年抽 水量以及泵站扬程。 4说明径流调节计算的基本资料与方法,分析长系列径流 调节计算成果,提出灌溉设计引水量、多年平均引水量以及灌溉 保证率等指标。
5.5.7论述灌溉渠道工程规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干支渠渠线及渠系建筑物的位置。 2复核骨干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确定主要节点设计水位 3确定渠道交叉建筑物、泵站、灌区内部调蓄水库、泥沙 处理、排洪等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 5.5.8说明改良和预防盐碱(渍)化措施,确定灌区排水工程 布置和规模。 5.5.9根据灌溉分区选定典型地区,复核典型区的灌溉设计和 灌排渠系规模。
5.5.9根据灌溉分区选定典型地区,复核典型区的灌溉设计和 灌排渠系规模。 相进水林 共能和上撞址
2018标准规范范本5.5.10提出改进灌水技术、科学用水、节水节能和防止王
5.6.1概述受水区地表、地下水资源量和分布情况,说明水资 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各部门用水量、耗水量和现有水 源工程供水情况: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设计成果。 5.6.2说明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用水需求,复核供水范 、供水目标、供水对象、设计水平年及各用水对象的供水保 证率。
5.6.1概述受水区地表、地下水资源量和分布情况,
闸阀标准围、供水目标、供水对象、设计水平年及各用水对象的供 证率。
5.6.3说明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对水资源的需求,
不同水平年各部门的需水量和可供水量以及再生水、微咸水、集 蓄雨水和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可利用量,复核受水区缺水量、需 供水量和供水过程线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