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18-200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pdf

  • SL18-200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05
  • 发 布 人: 月光忆江南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L18-200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pdf

    5.1.9外加剂品质应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 (DL/T5100—1999)的规定。 5.1.10拌和及养护用水应采用清洁水。 5.1.11沥青混凝土可采用60甲或100甲道路石油沥青,其品质 应符合表5.1.11规定。填缝材料采用的3号煤焦油,其粘度为 C l% 5 ~ 20s。

    表5.1.11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5.1.12渠道防渗结构采用的聚乙烯、聚氯乙烯及其改性塑膜,其 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1.12一1规定采用的沥青玻璃纤维布油 毡(简称油毡),应厚度均匀,无漏涂、划痕、折裂、气泡及针孔 在气温0~40℃下易于展开,其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1.12一2规 定。 采用的复合土工膜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其它塑膜,弹性体改 性沥青防水卷材(SBS)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等多种 类型的改性沥青及高分子防水卷材。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 术标准的规定

    建筑造价、预算、定额5.1.12—1塑膜的技术要习

    5.1.13在寒冷地区,高分子防渗保温卷材用作渠道防渗、保温防 冻材料,其品质应符合表5.1.13一1规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用 作渠基土的保温防冻材料,其品质应符合表5.1.13一2规定。也可 采用膨胀珍珠岩板和矿渣棉板等,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技 术标准的规定。

    表5.1.13—2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物理力学性能

    5.2防渗结构的技术要求

    5.2.1渠道防渗结构的厚度宜按表5.2.1 渠道水流含推移质 较多、且粒径较大时,宜按表列数值加厚10%~20%

    防渗衬砌结构的允许最大渗漏量、适用条件、 2.2确定。

    5.3.1防渗结构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土质、地下水位等自 然条件,渠道大小、输水方式、防渗标准、耐久性等工程要求,水 资源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结合运用情况,土地利用、材料来源、 劳力、能源及机械设备供应情况等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按照 本规范5.2.1和5.2.2规定,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选定 5.3.2选定防渗结构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并应满 足下列要求: 1 防渗效果好,最大渗漏量能满足工程要求。 2 经久耐用,使用寿命较长。 3 输水能力和防淤抗冲能力高。 4 施工简易,质量容易保证。 5管理维修方便,价格合理。

    6.1.1防渗渠道设计应根据灌区的水土平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要求,通过分析计算、技术经济比较,优选合理方案,提高渠道 水利用系数。 6.1.2防渗渠道设计应做好前期的调研及资料收集工作。资料的 收集按本规范4.1~4.3执行。 6.1.3防渗渠道设计应按照渠道工程级别或规模、不同设计阶段 的要求,遵照包括本规范在内的国家有关规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进行。渠道工程级别和规模的划分见表6.1.3。

    表6.1.3防渗渠道工程级别和规模划分标准

    式中u一渠道起始断面流量,m/s; g一渠道渗漏损失流量,m/s。

    Q. =Q. + q

    q = Ka x ·L /86.4

    出渠首流量。 2正向递推法。适用于已知渠首流量及各分水口分水流量比 例,求各分水口的分水流量。渠首流量、各渠段渗漏损失流量、各 分水口的分水流量应符合水量平衡条件。计算时,从渠首顺水流方 向,逐渠段递推,通过试算,求出各分水口的分水流量。参见附录 B进行计算。 6.3断面形式 6.3.1防渗明渠可供选择的断面形式有梯形、弧形底梯形、弧形 坡脚梯形、复合形、U形、矩形,无压防渗暗渠的断面形式可选用 城门洞形、箱形、正反拱形和圆形,详见图6.3.1。

    图6.3.1防渗渠道断面形式

    防渗结构的选择一并进 行。不同防渗结构适用的断面形式可按表6.3.2选定

    表6.3.2不同防渗结构适用的断面形式

    6.4.1防渗渠道的边坡系数,应按下列要求计算或选定。

    防渗渠道的允许不冲流

    6.5.1防渗渠道断面尺寸应按公式(6.5.1)进行计算。断面尺寸确 定后应校核其平均流速,满足不冲不淤要求。

    图6.5.3弧形底梯形断面

    图6.5.4u形断面

    耕地时,K,值可按表6.5.4选用。 表 6.5.4U 形渠道的 A

    表6.5.4U形渠道的K值

    图6.5.5弧形坡脚梯形断面

    式中H一底部圆弧矢高,m; 一底部圆弧圆心角,rad r一底部圆弧半径,m。

    6.6伸缩缝、砌筑缝及堤顶

    6.6.1刚性材料渠道防渗结构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应依 据渠基情况、防渗材料和施工方式按表6.6.1选用;伸缩缝的形式 见图6.6.1;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缝的间距、气温变幅、填料性能 和施工要求等因素,采用2cm~3cm。伸缩缝宜采用粘结力强、变 形性能大、耐老化、在当地最高气温下不流尚、最低气温下仍具柔 性的弹塑性止水材料,如焦油塑料胶泥填筑,或缝下部填焦油塑料 胶泥、上部用沥青砂浆封盖,还可用制品型焦油塑料胶泥填筑。有 持殊要求的伸缩缝宜采用高分子止水带或止水管等。伸缩缝填料的 配合比和制作方法见附录F

    表 6.6.1防渗渠道的伸缩缝间脂

    为软基或地基承载力明显变化时,浆砌石防渗结构宣设置沉降缝。

    3.正水带 图6.6.1风性材技防渗层电缩缝形式

    6.6.2水泥土、混凝土预制板(槽)和浆石,应用水泥砂浆或 水泥混合砂浆砌筑,水泥砂浆勾缝。混凝土U形槽也可用高分子止 水管及其专用胶安砌,不需勾缝。浆砌石还可用细粒混凝土砌筑。 砌筑和勾缝砂浆的强度等级可按表6.6.2选定;细粒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低于C15,最大粒径不大于10mm。沥青混凝士预制板宜采用沥 青砂浆或沥青玛蹄脂砌筑。砌筑缝宜采用梯形或矩形缝,缝宽 1.5cm~ 2.5.cm

    表6.6.2砂浆的强度等级 单位:MPa

    6.6.3防渗渠道在边坡防渗结构顶部应设置水平封顶板,其宽度为 15cm~30cm。当防渗结构下有砂砾石置换层时,封顶板宽度应大于 防渗结构与置换层的水平向厚度10cm,当防渗结构高度小于渠深时 应将封顶板嵌入渠堤。

    6.6.4防渗渠道堤顶宽度可按表6.6.4选用,渠堤兼做公路时,应

    按道路要求确定。U形和矩形渠道,公路边缘宜距渠口边缘0.5m~ 1.0m。堤顶应作成向外倾斜1/100~2/100的斜坡。 表6.6.4防渗渠道的堤顶宽度

    按道路要求确定。U形和矩形渠道,公路边缘宜距渠口边缘0.5m~ 1.0m。堤顶应作成向外倾斜1/100~2/100的斜坡。 表6.6.4防渗渠道的堤顶宽度

    7.2.1弱湿陷性土基和新建过沟填方渠道,宜采用适应基土变形 的渠道断面和防渗结构。 7.2.2强湿陷性土基,宜采用深翻回填渠基、设置灰土夯实层、 打孔浸水重锤夯压或强力夯实等方法处理。处理深度应根据当地情 况,经试验确定,

    7.3.1高、中分散性王渠床的迎水面和堤顶(或台),宜用灰 压实处理。灰土中掺生石灰3%~5%,处理厚度20cm,干密度不 应小于1.60g/cm。堤顶(台)灰土层上应覆盖10cm厚的非分散 性土。 7.3.2低分散性土(或中间状态土)渠道的迎水面和堤顶(或台) 宜用土工膜防渗。迎水面与渠道膜料防渗结构应一致;堤顶膜上应 覆盖40cm~50cm厚的当地土,并压实。 7.3.3渠道外坡或挖方渠道战台以上的渠坡,当坡高小于4m时 宜换土15cm~20cm,种植草皮;当坡高大于或等于4m时,宜设

    7.3.1高、中分散性王渠床的迎水面和堤顶(或台),宜用灰王 玉实处理。灰土中掺生石灰3%5%,处理厚度20cm,干密度不 应小于1.60g/cm。堤顶(台)灰土层上应覆盖10cm厚的非分散 性土。 7.3.2低分散性土(或中间状态土)渠道的迎水面和堤顶(或台) 宜用土工膜防渗。迎水面与渠道膜料防渗结构应一致;堤顶膜上应 覆盖40cm~50cm厚的当地土,并压实。 7.3.3渠道外坡或挖方渠道台以上的渠坡,当坡高小于4m时 宜换土15cm~20cm,种植草皮;当坡高大于或等于4m时,宜设

    置10cm厚的混凝土格栅或土工格栅种植草皮并每隔10m~20m 设置纵、横向混凝土排水明沟系统。

    7.4.1弱膨胀土渠道,宜采用适应基土变形的渠道断面和膜料防 渗结构,堤顶膜层上应覆盖40cm~50cm厚的当地士,并压实。 7.4.2在强膨胀土或裂隙多的中膨胀土上的输水渠道,其迎水面 和堤顶(或台),宜用石灰掺量为4%~8%的灰土压实处理。其 厚享度为20cm~30cm,干密度不小于1.55g/cm。堤顶(或台)灰 土层上覆盖10cm厚的非膨胀土。 7.4.3渠道外坡及挖方渠道战台以上的内坡,当坡高小于4m时 宜换土20cm~30cm,种植草皮;当坡高大于或等于4m时,宜设 置10cm厚的混凝土格栅或土工格栅种植草皮并每隔10m~20m 设置纵、横向混凝土排水明沟系统。

    7.5.1盐溃土渠道,应测定盐渍士中易溶盐的成分和含量。氯化 钠盐土,可不进行处理;碳酸钠盐土,宜采用适应基土变形的渠道 断面和防渗结构;硫酸钠盐土,当硫酸钠含量大于2%时,应进行 处理。 7.5.2盐胀土渠道,可用砂砾石或灰土等非盐胀土置换盐胀土 也可用化学添加剂Ca(OH)2、NaCl、CaCl2、BaCl2等进行化学 处理,使盐胀土转化为非盐胀土。化学添加剂的最优掺量,应根据 盐土中易溶盐的成分和含量,通过试验确定。盐胀土的处理深度可 等于设计冻深,但堤顶(战台)应大于0.5m,迎水面应大于1.0m。 7.5.3渠道外坡或挖方渠道战台以上的渠坡,按本规范7.3.3的规 定执行。

    7.6.1渠道防渗工程环境同时具备下列3个条件时,应进行防冻 胀设计: 1土质:土中粒径小于0.05mm的土粒含量按重量比大于总 土重的6%; 2冻深:标准冻深(邻近工程地点气温条件相近的气象站近

    期观测系列不短于20年的历年最大冻深平均值)大于0.1m; 3水分:冻结初期土的含水量大于0.9倍塑限含水量;或地 下水位至渠底的理深小于土的毛管水上升高度加设计冻深。 7.6.2渠基土的设计冻深、冻胀量和冻胀性级别,应按《水工建 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中规定的方法确定。 7.6.3当渠基土的冻胀性属I、Ⅱ级时,宜按渠道大小等情况分 别采用下列不同的渠道断面和防渗结构: 1小型渠道采用整体式混凝土U形槽衬砌。 2中型渠道采用弧形断面或弧形底梯形断面,板膜复合防渗 结构。 3大型(或宽浅)渠道采用弧形坡脚梯形断面,板膜复合防 渗结构。并适当增设纵向伸缩缝,适应冻胀变形。 4梯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可采用架空梁板式(预制口形板) 或预制空心板式防渗结构。 7.6.4当渠基土的冻胀性属Ⅲ、IV、V级时,宜按渠道大小和形 式等情况分别采用下列不同的渠道断面和防渗结构: 1小型渠道采用地表式整体混凝土U形槽或矩形槽。槽底 立按本规范7.6.5要求设置保温层或非冻胀性土置换层,槽侧回填 土高度应小于槽深的1/3。也可采用暗渠或暗管输水,其顶面的埋 深应不小于设计冻深。 2渠深不超过1.5m的宽浅渠道,宜采用矩形断面,渠岸用 挡土墙式结构,渠底用平板结构,墙与板连接处设冻胀变形缝。 3大、中型渠道,应结合本规范7.6.5中措施,采用7.6.3 中的渠道断面和防渗结构。

    6.5冻胀土基处理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防渗结构下设置保温层(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高分 子防渗保温卷材等)保温层在强度、压缩系数、吸水率、耐久性 等方面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大型渠道的保温层厚度,应通过热 工计算确定;中、小型渠道,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高分子 防渗保温卷材保温时,其厚度可取地下水影响系数为1.0的设计 冻深的1/10~1/15。 2当地或附近有较丰富和适宜的非冻胀性土时(土中粒径 小于0.05mm的土粒含量不大于总土重的6%),可采用非冻胀性土

    置换渠床冻胀性土。渠床各部位的置换深度Zn可按表7.6.5取值。 当置换层有被淤塞危险时,应设置反滤层或土工织物保护;当置换 材料饱水时,必须保证冻结期置换体有排水出路

    表 7.6.5 渠床置换比 值表

    生:直换比是防渗结构厚度S与直换深度之之和同设计冻深之之比, 百分数%表示。 3设置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和土中水分。设置方法可 按下列不同情况分别确定。 1)当冻结层或置换层以下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厚度小于 10m,深层地下水埋深距设计冻深大于3m时,可在渠 底每隔10m~20m设一眼盲井,使冻结层或置换层与 透水层联通。 2)当渠床的冻结深度内有排水出路时,可在设计冻深底部 设置纵、横向暗排系统,把渠床冻结层中的重力水或渠 道傍渗水排出渠外。 3对于冬季输水的防渗渠道,当渠侧有傍渗水补给渠床时 可在最低水位以上设置反滤排水体,必要时设置逆止 阀。排水口及逆止阀设在最低行水位处,将傍渗水排入 渠内。 4用压实或强夯法提高渠床土的密度,应同时满足压实度 不低于0.98,干密度不低于1.60g/cm且不小于天然干密度的1.05 倍的要求压实深度不应小王渠床置换深度

    7.7.2沙士基宜先振动压实后开挖挖好的渠床应立刻喷射1cm

    厚的水泥浆或涂抹1cm~2cm厚的水泥砂浆固沙层。 7.7.3山、塬边渠道,可采用灌浆法填堵裂缝、孔隙和小洞穴。 灌浆材料可用粘土浆或水泥粘土浆。灌浆的各项技术参数宜经过试 验确定。对浅层窑洞、墓穴和大孔洞,可采用开挖回填法处理。 7.7.4膜料、沥青混凝土防渗渠道,必要时,应在渠基土中加入 灭草剂进行处理,并回填、夯实、修整成型后,方可铺。 7.7.5改建的防渗渠道基土,应特别注意渠坡新、老土的结合。 填筑时,应将原渠坡挖成台阶状,再在上面夯填新土,整修成设计 要求的渠道断面。 7.7.6地下水位高于渠底的刚性材料防渗渠道和埋铺式膜料防渗 渠道应按附录E规定在渠基设置排水设施并保证排水出口畅通。

    8.1.1粘性士的选用和粘砂混合土、灰土、三合土、四合士等混 合土料的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确定: 1通过试验确定粘性土、不同配合比混合土料的夯实最大干 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2按不同粘性土和不同配合比混合土料的最优含水率、最大 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和渗透试验。根据最大强度、最小渗透 系数选用粘性土和确定混合土料的最优配合比。 3粘性土和粘砂混合土还应进行泡水试验。若试验发现试体 崩解或呈浑浊液时,应改换粘性土和调整粘砂混合土的配合比。 8.1.2无条件进行试验时,混合土的配合比可按以下要求选定: 1灰土的配合比应根据石灰的质量、土的性质和工程要求选 定。可采用石灰与土之比为1:3~1:9。使用时,石灰用量还应根据 石灰储放期的长短适量增减,其变动范围宜控制在±10%以内。 2三合土的配合比宜采用石灰与土砂总重之比为1:4~1:9。 其中,土重宜为土砂总重的30%~60%;高液限粘质土,土重不宜 超过土砂总重的50%。 3采用四合土时,可在三合土配合比的基础上加入25%~ 35%的卵石或碎石。 4粘砂混合土中,高液限粘质土与砂石总重之比宜为1:1。 8.1.3无条件进行试验时,灰土、三合土等土料的最优含水率, 可按以下要求选定: 1灰土可采用20%~30% 2三合土、四合土可采用15%~20%。 3粘性土、粘砂混合土宜控制在塑限土4%范围内,并可参见 表8.1.3选用。

    8.1.4土料防渗结构的厚度应根据防渗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中、 小型渠道可参照表8.1.4选用

    3.1.4土料防渗结构的厚度应根据防渗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中、 小型渠道可参照表8.1.4选用

    表8.1.4土料防渗结构的压

    8.2.2水泥土防渗结构的厚度,宜采用8cm~10cm;小型渠道不 应小于5cm。水泥土预制板的尺寸,应根据制板机、压实功能、运 输条件和渠道断面尺寸等因素确定,每块预制板的重量不宜超过 50kg 8.2.3耐久性要求高的明渠水泥土防渗结构,宜用塑性水泥土铺 筑,表面用水泥砂浆、混凝土预制板、石板等材料作保护层。水泥 土28d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5MPa。 8.3砌石防渗

    8.3.1砌石防渗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3.1砌石防渗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3.1砌石防渗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浆砌料石、浆砌块石挡土墙式防渗结构的厚度,应根据使 用要求确定。护面式防渗结构的厚度,浆砌料石宜采用15cm~ 25cm;浆砌块石宜采用20cm~30cm;浆砌石板的厚度不宜小于3cm (寒区浆砌石板厚度不宜小于4cm) 2浆砌卵石、干砌卵石挂淤护面式防渗结构的厚度,应根据 使用要求和当地料源情况确定,可采用15cm~30cm。 8.3.2防止渠基淘刷,提高防渗效果,宜采用下列措施: 1干砌卵石挂淤渠道,可在砌体下面设置砂砾石垫层,或铺 设复合土工膜料层。 2浆砌石板防渗层下,可铺设厚度为2cm~3cm的砂料,或低 标号水泥砂浆作垫层。 3对防渗要求高的大、中型渠道,可在砌石层下加铺粘土

    三合土、塑性水泥土或塑膜层。 8.3.3护面式浆砌石防渗结构,可不设伸缩缝;软基上挡土墙式 浆砌石防渗结构宜设沉陷缝,缝距可采用10m~15m。砌石防渗层 与建筑物连接处,应按伸缩缝结构要求处理。 8.4 混凝土防渗

    8.4.1混凝士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电力弱电施工组织设计

    8.4.1混凝土性能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中型渠道防渗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水工混凝 土试验规程》(DL/T5150一2001)进行试验确定,其选用配合比应 满足强度、抗渗、抗冻和和易性的设计要求。小型渠道混凝土的配 合比,可参照当地类似工程的经验采用。 2混凝土的性能指标不应低于表8.4.1一1中的数值。严寒和 寒冷地区的冬季过水渠道,抗冻等级应比表内数值提高一级。

    3渠道流速大于3m/s,或水流中挟带推移质泥沙时,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5MPa。

    4混凝土的水胶比,应为砂石料在饱和面干状态下的单位用 水量与胶凝材料的比值,其允许最大值可参照表8.4.1一2选用。

    注1:低温季节施工时,落度宜适当减小;高温季节施工时,宜适当增 大。 注2:采用衬砌机施工时,落度不大于2cm。

    6大、中型渠道所用的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的最小用量不宜 少于225kg/m;严寒地区不宜少于275kg/m。用人工捣固时,应 增加25kg/m;当掺用外加剂时,可减少25kg/m。 7混凝土的用水量及砂率可分别按表8.4.1—4及表8.4.1—5 选用。

    注:石料常用两级配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即粒径5mm~20mm的占40%~45%,20mm~40mm 的占55%~60%

    8渠道防渗工程所用水泥品种以1~2种为宜,并应固定厂 家。当混凝土有抗冻要求时,应优先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当环境 水对混凝土有硫酸盐侵蚀时,应优先选择抗硫酸盐水泥。 9粉煤灰等掺和料的掺量,大、中型渠道应按《水工混凝土 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一1996)通过试验确定;小型渠 道混凝士的粉煤灰掺量,可按表8.4.1一6选定。

    ....
  • 工程技术
  • 相关专题: 渠道防渗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