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712-2021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SL/T 712-2021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3.0.5河湖生态流量应明确设计保证率。设计保证率应根据河
胡水文情势和水资源条件、生态保护目标重要性、工程调控能力 以及河湖设计生态流量保障的可能性等因素合理确定。生态基流 没计保证率应不小于90%;敏感期生态流量保证率应根据敏感 对象的功能要求,结合区域水文变化规律和生态特点确定;基本 生态流量的年内不同时段值和全年值保证率原则上应不低于 75%;目标生态流量设计保证率原则上不应低于50%。
过滤器标准3. 0. 7 河湖生态流量计算应采用天然径流系列。 对于人类活动
十扰较大的河流水系,应对实测径流系列进行还原计算。对于 垫面变化对径流影响较大的河流水系,还应对天然径流系列进 致性分析修正,反映现状下垫面条件
水面面积等指标表示。河流宜用流量、水量等指标,湖泊、沼泽 宜用水位、水面面积等指标,河流水系宜采用流量、水量等 指标。
3.0.9河湖生态流量应在科学计算、统筹协调、综合平
出上综合确定。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河湖生态保护目标、 水资源条件、水文情势、生态演变规律、开发利用压力等,并结
合资料条件,选择适宜的水文学法、水力学法、栖息地模拟法等 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应对计算结果进行流域上下游与十支流水量 平衡、生态保护目标与水源条件匹配、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协调等 办调平衡分析;应对协调平衡结果,进行可达性分析,综合确定 河湖生态流量。主要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的水文学法、水力学 法、栖息地模拟法等方法见附录A。 3.0.10河湖生态流量计算,应根据江河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调查 评价,水利综合、专业和专项规划编制,水工程规划设计调度管 理,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水资源调度管理以及河湖生态 呆护治理修复与管理等工作对河湖生态流量计算的不同要求,并 结合资料条件,合理确定工作深度
流域综合规划、河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 市总体规划等规划及其实施情况,有关流域、区域生态流量的科 研成果,水资源论证、环境影响评价等成果,以及流域区域河湖 生态流量调度保障的相关法规文件等。
4.0.2基本资料缺乏或不能满足生态流量计算要求时,应
计算需要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补充调查可通过实地勘察、典 周查与补充监测等方式进行,调查工作应符合相应规范和标准 要求。
收集和调查的资料应进行复核、整理和分析,重点对来
4.0.3收集和调查的资料应进行复核、整理和分析,重点对
源不同的资料进行复核,必要时可进行技术审查,确保资料口径 的统一和资料系列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
4.0.4根据收集和调香的资料,可分析河湖生态环境历史过
变化,河湖生态环境功能和生态状况与水文过程的相互关系,以 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工程建设运行对河湖生态状况的影响
5.1.1应根据不同工作的要求,合理确定河流生态流量计算范 围、控制断面及生态保护目标,采用天然径流系列,选择合适的 方法进行计算和结果合理性分析。
围、控制断面及生态保护目标,采用天然径流系列,选择合适的 方法进行计算和结果合理性分析。 5.1.2应根据河流生态环境功能、生态状况、大然来水过程以 及河流的开发利用程度,分别计算基本生态流量、目标生态 流量。
5.1.2应根据河流生态环境功能、生态状况、大然来水过程
5.1.2应根据河流生态环境功能、生态状况、大然来水过程 及河流的开发利用程度,分别计算基本生态流量、目标生 流量。
5.1.3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计算应遵循下列程序:
1 资料收集调查与生态状况分析。 2 河流控制断面选择, 3 河流(河段)生态保护目标分析。 4 生态水文过程分析和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比选 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计算。 控制断面目标生态流量计算。 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
5.2生态状况与保护自标分析
5.2.1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河流控制断面。控制断面原则上应 为水文监测断面,宜选取跨行政区控制断面、把口断面(人海 人干流、尾间)、重要生态敏感区控制断面、重要控制性水工 程控制断面等。较长或水文情势复杂以及生态敏感保护对象较多 的河流(河段)应选择多个控制断面。选取的控制断面位置应在 水系图上标明
5.2.2应根据河流(河段)水资源赋条件、生态环境
,结合河流开发利用历程及现状,经济社会用水和水利水电工 呈建设对水文情势、河道形态和流态、水生生物等的影响,综合
分析河流(河段)的生态状况、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 原因。
分析河流(河段)的生态状况、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 原因。 5.2.3应根据河流生态环境功能,结合河流(河段)生态状况 及主要问题,考虑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程度、河流生态修复治 理可能性以及河道内生产用水需求,综合分析确定河流(河段) 生态保护目标。 一相酒法 西
及主要问题,考虑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程度、河流生态修复 理可能性以及河道内生产用水需求,综合分析确定河流(河 生态保护目标
比选确定合适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控制断面的基本生态流量、 目标生态流量。
5.3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计算
5.3.1河流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的计算,应按生态基流、敏 感期生态流量和年内不同时段流量(水量)、全年流量(水量) 等表述,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生态基流计算按下列规定执行: 1)有长系列(n≥30年)水文资料的河流,采用Q,法、 Tennant法等方法计算。 2)缺乏长系列水文资料的河流,可采用近10年最枯月平 均流量(水位)法、类比法、原型观测法等方法综合 确定。 3)比较分析多种方法计算结果,合理确定河流(河段) 生态基流。 2敏感期生态流量,根据敏感保护对象对水文过程的要求 具体确定: 1)有长系列水文、生态观测资料的河流,可采用栖息地 模拟法的有关方法计算。 2)缺乏长系列水文、生态观测资料的河流,可采用类比 法、原型观测法。 3)比较分析多种方法计算结果,合理确定河流(河段) 敏感期生态流量。
Qbi一一基本生态流量年内不同时段值,以水量计为m。 2)如用流量表示,应将相应时段的平均流量值换算成水 量值,用式(5.3.1)计算全年值的水量,进而得到全 年平均流量,作为基本生态流量的全年值。 5在资料条件允许情况下,可采用BBM法、IFIM法、 ELOHA法、RVA法等方法计算河流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 5.3.2河流控制断面的自标生态流量,应按照维护河流良好生 态状况或维持给定的生态保护目标的需水量要求,综合考虑河道 内生产用水需求,计算年内不同时段流量(水量)和全年流量 (水量),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年内不同时段流量(水量)计算按下列规定执行: 1)采用Tennant法、频率曲线法等方法。 2)根据保护目标所对应的生态环境功能,分别计算维护 河流良好生态状况需要的流量(水量)后,综合分析
确定年内不同时段流量(水量)。水生生物需水量可选 用生物需求法。当水生生物保护物种为多个时,应分 别计算各保护物种的需水量后,综合分析确定年内不 司时段流量(水量)。输沙需水量计算可选用输沙需水 计算法,或对相关部门的输沙需水研究成果经合理性 分析后引用,河流含沙量、输沙量可按照GBT 50159的要求测定和收集。压咸需水量可根据河口水 文动力计算确定,或对相关部门的压成研究成果进行 合理性分析后弓引用。 3)比较分析多种方法计算结果,合理确定目标生态流量 的年内不同时段流量(水量)。 全年值计算按下列规定执行: 1)可采用式(5.3.2)计算:
Qti一目标生态流量年内不同时段值,以水量计为m"。 2)如用流量表示,应将相应时段的平均流量值换算成水 量值,用式(5.3.2)计算全年值的水量,进而得到全 年平均流量,作为目标生态流量的全年值。 3在资料条件允许情况下,可采用BBM法、IFIM法、 ELOHA法、RVA法等方法计算河流控制断面目标生态流量。 5.3.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常年断流的北方地区平原河流 可按照给定的生态修复治理目标,如保证部分河段槽蓄量或维持 一定的入海水量等,分析确定基本生态流量不同时段流量(水 量)或全年流量(水量)。 5.3.4丰枯变化较大的河流,应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并经合理性 可行性分析确定生态流量。生态流量计算结果不应大于河流控制 断面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
征指标。大然季节性河流,可以维系河流廊道功能为目标,确 有水期的生态流量。
5.3.6内陆河生态流量应考虑维持沿河植被需水量和尾间湖
的需水量。沿河植被需水量可根据维持沿河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 水位或埋深等要求,采用潜水蒸发法等方法计算
5.3.7河口生态流量的计算,应按基本生态流量、目标生态
量表述,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河口基本生态流量可采用入海水量法计算,或根据保护 目标所对应的生态环境功能,分别计算维持河口各项功能不丧失 需要的水量后,综合分析确定河口基本生态流量。 2河口目标生态流量应通过河口生态水文过程分析,根据 维持河口水沙、水生生物、水盐平衡等生态环境功能和良好生态 状况对人海水量的需求,分别采用河口输沙需水计算法、生物需 求法、河口盐度平衡需水计算法等方法,并综合考虑河口河道内 生产用水需求,进行计算。对于有防治海岸侵蚀要求的河流,还 应根据要求分析计算对水沙过程的需求。 5.3.8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分析检验应符 合下列要求: 1采用两种及以上方法,分析比较计算结果,并考虑区域 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和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的可能 性,合理确定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 2与河流控制断面实测径流量、大然径流量、控制断面以 上河道外用水及耗损量等进行平衡分析比较。 3比较分析同一条河流各控制断面计算结果,检验各控制
5.3.8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分析检验应符 合下列要求: 1采用两种及以上方法,分析比较计算结果,并考虑区域 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和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的可能 性,合理确定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 2与河流控制断面实测径流量、天然径流量、控制断面以 上河道外用水及耗损量等进行平衡分析比较。 3比较分析同一条河流各控制断面计算结果,检验各控制 断面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及其协调性
6湖泊、沼泽生态环境需水计算
6.1.1湖泊、沼泽生态环境需水分为人(出)湖泊、沼泽生态 流量和湖泊、沼泽生态水位(水面面积)两部分。人(出)湖 泊、沼泽生态流量计算,应按照河流控制断面有关要求处理。 6.1.2湖泊、沼泽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应结合不同工 作的要求,合理确定计算范围和生态保护目标,采用天然径流系 列,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1.3应根据湖泊、沼泽生态环境功能、生态状态及开发利用 程度与存在问题,分别计算湖泊、沼泽的基本生态流量、目标生 态流量。 6.1.4 湖泊、沼泽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应遵循下列程序: 1 基本资料收集调查与生态状况分析。 2 计算范围选择。 3 生态保护目标分析。 生态水文过程分析和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方法 比选。 5湖泊、沼泽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 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
6.2.1湖泊、沼泽生态水位(水面面积)分析计算范围应涵盖 汇人湖泊、沼泽的来水区域和出流影响范围。 6.2.2应根据收集和调查的基础资料,综合分析湖泊、沼泽的 生态环境功能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应分析水资源条件、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和生态敏感保护 且标,以及其用水需求。
2应综合分析各类开发利用活动对湖泊、沼泽的水文情势、 水质、水生生物等的影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原因。 6.2.3应根据湖泊、沼泽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生态状况及主要问 题,考虑维持湖泊、沼泽水位(水面面积)自然节律变化,结合 经济社会用水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湖泊、 沼泽的生态保护目标。 6.2.4应根据湖泊、沼泽生态保护目标对应的水文过程要求
6.3湖泊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
6.3.1湖泊基本生态流量的计算,应按最低生态水位(水面面 积)、年内不同时段水位(水面面积)和全年水位(水面面积) 表述,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最低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按下列规定执行: 1)有长系列(n≥30年)水位资料的湖泊,可首选Q 法,还可采用Tennant法。 2)缺乏长系列水位资料的湖泊,可采用近10年最枯月平 均水位(流量)法、类比法、原型观测法等方法综合 确定。 3)比较分析多种方法计算结果,合理确定最低生态水位 (水面面积)。 2年内不同时段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应按下列规定 执行: 1)采用频率曲线法等方法。通过生态一水文过程分析, 按汛期、非汛期或逐月计算基本生态流量的年内不同 时段平均水位(水面面积)。 2)根据保护目标所对应的生态环境功能,分别计算维持 各项功能不丧失需要的水位(水面面积)后,综合分 析确定年内不同时段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维持
湖泊形态功能不丧失的水位(水面面积),可采用湖泊 形态分析法。计算维持生物栖息地功能不丧失的水位 (水面面积),可采用生物空间法;当生物保护物种为 多个时,应分别计算各保护物种的水位(水面面积) 后,综合分析确定年内不同时段生态水位(水面面 积)。维持自净功能基本要求的水位(水面面积),可 按照GB/T25173的相关规定计算。 3)比较分析多种方法计算结果,合理确定基本生态流量 的年内不同时段生态水位(水面面积)。 3全年生态水位(水面面积)为年内不同时段生态水位 (水面面积)的全年平均值或不同时段的范围值。 6.3.2湖泊目标生态流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年内不同时段生态水位(水面面积)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采用频率曲线法。 2)根据保护目标所对应的生态环境功能,分别计算正常 发挥各项功能需要的水位(水面面积)后,综合分析 确定年内不同时段生态水位(水面面积)。生物多样性 需水量计算,可采用生物需求法、湖泊形态分析法等 方法;选择的物种数量和具体物种的需水要求,应比 计算基本栖息地需水时适当扩大和提高;当生物保护 自标为多个时,应分别计算各保护目标的水位(水面 面积)后,综合分析确定年内不同时段生态水位(水 面面积)。 2全年生态水位(水面面积)为年内不同时段生态水位 (水面面积)的全年平均值或不同时段的范围值。 5.3.3天然季节性湖泊可只分析确定非十期的生态水位(水 面面积)。 6.3.4内陆河尾间湖泊生态水位(水面面积)应统筹考虑维持 全珊湖水水西亿告湖水礼绘技乌湖当世油国法灿工
6.3.4内陆河尾间湖泊生态水位(水面面积)应统筹考
合理湖水水面及靠湖水补给维持的湖岸带植被、周边地下水一定 水位的需水要求,综合分析确定。
6.3.5湖泊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分析检验 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两种及以上方法,分析比较计算结果,并考虑区域 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和湖泊生态水位(水面面 积)保障的可能性,合理确定湖泊生态水位(水面面积)。 2湖泊计算结果应与入(出)湖泊的河流控制断面计算结 果相协调
6.4.1应根据需要对流域(区域)内具有重要生态环境功能的 沼泽进行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 6.4.2沼泽基本生态流量的年内不同时段生态水位(水面面积) 和全年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应根据保护物种年内不同时 段和全年对核心区水面面积和水位的要求确定
定,也可对相关部门研究成果经合理性分析后引用。 6.4.4沼泽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可采用水量平衡法 6.4.5天然季节性沼泽可只分析确定非干滴期的生态水位 面面积)。
6.4.6沼泽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结果
7.0.1应在河流控制断面、湖泊、沼泽生态流量计算的基础上, 按河流水系的完整性,统筹协调水量平衡关系,在河流水系尺度 上合理确定河流控制断面、湖泊、沼泽生态流量,进而分析确定 河流水系的生态流量。 7.0.2河流水系生态流量计算应遵循下列程序: 河流控制断面、湖泊和沼泽生态流量计算与结果汇总。 2 河流水系生态流量计算。 3 河流水系生态流量平衡分析。 4 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 7.0.3 河流水系基本生态流量和目标生态流量计算,应根据河 流水系整体性和水量平衡要求,并综合考虑下列平衡关系: 1上下游、干支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之间的协调平衡。 河流控制断面、湖泊、沼泽生态流量之间的协调平衡。 3 内陆河控制断面与尾间湖泊生态流量之间的协调平衡。 4 外流河控制断面与河口生态流量之间的协调平衡。 7.0.4 河流水系基本生态流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条河流应在上下游各控制断面年内不同时段生态 流量和全年生态流量的平衡协调基础上,按从下游到上游顺 序,取各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的外包值作为该河流的基本生 态流量。 2同一个水系应在十流和各支流基本生态流量计算的基础 上,按先干流、后支流顺序,根据干流基本生态流量的要求,进 步协调各支流的基本生态流量。 3与河流存在水力联系的湖泊、沼泽的生态水位(水面面 积应纳入所在河流水系统一考虑
7.0.1应在河流控制断面、湖泊、沼泽生态流量计算的基础上, 按河流水系的完整性,统筹协调水量平衡关系,在河流水系尺度 上合理确定河流控制断面、湖泊、沼泽生态流量,进而分析确定 河流水系的生态流量。
4利用实测径流量,对基本生态流量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验证其在实际调度中的可达性,科学合理确定基本生态流量。 5应以协调后的计算结果作为河流水系基本生态流量。 7.0.5河流水系目标生态流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条河流应综合协调上下游各控制断面目标生态流量 的基础上,考虑维持水系连通等要求,自下而上取各控制断面目 标生态流量的外包值,并与该河流河道内生产需水和河道外用水 需求协调平衡后,合理确定河流水系的目标生态流量。 2同一水系应在综合协调干流目标生态流量的基础上:结 合各支流目标生态流量,考虑河道内生产需水和河道外用水需 求,协调平衡确定各支流的目标生态流量。 3有入海水量要求或尾间人湖水量要求的河流水系,可根 据入海(湖)水量要求,结合经济社会用水消耗和水量平衡分 析,确定河流水系的目标生态流量。 4对于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现状断流(十、 萎缩)严重、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要求的河流水系,可只分析确 定基本生态流量。 7.0.6应根据河流控制断面、湖泊、沼泽与河流水系的关系: 综合分析河湖生态流量与河道内生产需水、河道外用水需求的关 系,评价河流水系生态流量计算结果的协调性。 7. 0. 7 河流水系生态流量参考阈值可参照表 7. 0. 7 执行
0.7不同类型河流水系生态流量参考
表7. 0. 7 (续)
注:表中值为生态流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数。 a:基本生态流量全年值。 b:目标生态流量全年值
8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
8.0.1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以河流控制断面、湖泊、沼 泽以及河流水系生态流量成果体系为基础,综合分析流域生态环 境需水保障情况,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提供基础。 8.0.2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应以流域为整体,根据水量 平衡关系,综合分析河湖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和河道外经济社会用 水需求的合理性、河湖生态流量满足情况与存在问题。河道外经 济社会需水量和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可参照SL429的有关规 定计算。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应按图8.0.2所示进行。
图8.0.2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
8.0.3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经济社会用水与河湖生态环 境用水矛盾突出以及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河湖,应分析河湖生态 环境用水亏缺状况及原因,计算河湖生态环境用水号缺量和被经 济社会用水挤占水量。
8.0.4经济社会用水挤占河湖生态环境用水量(即挤占水量) 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河流来水情况、经济社会供用水量资料,:分析经 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用水量变化,确定现状水资源升 发利用规模和水平下,相对于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取 用当地地表、地下水量和地下水超采量。 2应进行河道外经济社会供用耗排水量平衡分析,计算经 济社会消耗的当地地表水资源量。 3应根据河道外消耗当地地表水情况,结合实测水文系列 资料,与地表水可利用量进行比较,计算挤占量。 4可分析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下、不同来水条件下的 挤占量,对应的河湖目标生态流量应采用不同来水条件下的需水 标准。 8.0.5生态补水量为通过人工措施补充重要河湖沼泽生态环境 用水量,生态补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计算需补水的河湖沼泽多年平均和其他不同来水条件 下的目标生态流量。 2应分析计算多年平均和其他不同来水条件下的河湖沼泽
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计算需补水的河湖沼泽多年平均和其他不同来水条件 下的目标生态流量。 2应分析计算多年平均和其他不同来水条件下的河湖沼泽 生态环境实际用水量。 3自标生态流量与生态环境实际用水量之差为河湖沼泽生 态环境用水亏缺量。 4应根据河湖沼泽生态保护和修复要求,综合分析生态补 水需求和供给的可能性,合理确定河湖沼泽生态补水量。
表A.0.3河道内不同生态状况对应的多年平均 天然流量百分比
该方法作为经验公式,主要适用于北温带较大的、常年性河 流,作为河流规划目标管理、战略性管理方法。使用时,丰枯时 段的划分,可根据多年平均天然月径流量排序确定;也可根据当 地汛期、非汛期时段划分确定,汛期和非汛期时段应根据南北方 气候调整。 基本生态流量取值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水资源短缺、用水 紧张地区河流,可在表A.0.3“良好”的分级之下,根据河流控 制断面径流特征和生态状况,选择合适的生态流量百分比值。水 资源较丰沛地区河流,宜在表A.0.3“很好”的分级之下取值。 目标生态流量取值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水资源短缺、用水 紧张地区河流,宜在表A.0.3“良好”和“优秀”的分级范围 内,根据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合理取值。水资源较丰沛 地区河流,宜在表A.0.3“很好”及以上分级合理取值。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开发利用程度的河流生态流量取 直范围,宜参考表7.0.7不同类型河流水系生态流量参考值 结合表A.0.3分级,合理确定不同时段生态流量。 A.0.4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水位)法。缺乏长系列水文 资料时,可用近10年最枯月(或旬)平均流量、月(或旬)平
均水位或径流量,即10年中的最小值,作为生态基流(最低生 态水位)。 本方法适合水文资料系列较短时近似采用。 A.0.5频率曲线法。用长系列水文资料的月平均流量、水位或 径流量的历史资料构建各月水文频率曲线,将一定频率相应的月 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作为对应月份的河流控制断面生 态流量,组成年内不同时段值,用汛期、非汛期各月的平均值复 核汛期、非汛期的生态流量。 计算生态基流,频率宜取90%或95%,计算其他生态流量, 频率可根据需要确定。该方法一般需要30年及以上的水文系列 数据。 A.0.6河床形态分析法。维持河床形态的河流造床功能所需水 量,可根据对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或者汛期、非汛期维持 河床形态的水量分析,分别求得。维持河流形态功能不丧失的水 量,可用维持枯水河槽的水量估算,通过分析枯水期河道横、纵 断面形态和水量一流量的关系,推求维持枯水河槽对应的需 水量。 A.0.7湿周法。湿周法是水力学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利用湿周 作为水生生物栖息地指标,通过收集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河道尺寸 及对应的流量数据,分析湿周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湿周一流 量的关系曲线(见图A.0.7)
图A.0.7湿周一流量关系示意图
中He min; 鱼类生存所需的湖泊最低水位,m; H。 湖底高程,m; 鱼类生存所需的最小水深,可根据实验资料或 经验确定,m。 2计算维持水生生物物种稳定和多样性对生存空间的需求
A.0.10生物需求法。对于有水生生物物种不同时期对水量需 求资料的,水生生物需水量可采用式(A.0.10)计算:
(A. 0. 10)
式中W 水生生物第i月需水量,m"; W; 第i月第i种生物需水量,m3;根据物种保护的 要求,可是一种或多种物种。实际计算中,可根 据实测资料和相关参考资料确定生物物种生存 繁殖需要的流速、水深等范围,再依据“流速 流量关系曲线”,确定对应的流量范围,进而计算 得到W;。 当水生生物保护物种为多个时,应分别计算各保护物种的需 水量后,综合分析确定。 一检沙重水汁管注一可平田
中W 输沙需水量,m
式中Q: 单位泥沙输沙需水量,m/t; S一一河流某断面的平均含沙量,kg/m"; 河流泥沙密度,kg/m3。 A.0.12潜水蒸发法。可采用式(A.0.12)计算内陆河沿河植 被生态需水量:
(A. 0. 12)
式中W 植被生态需水量,m; S 地下水理埋深为H时的植被面积,m; E601 601型蒸发Ⅲ水面蒸发量,m; H 地下水埋深,m; Hmax 地下水蒸发极限埋深,m; α、b一一与植被覆盖度、土质有关的经验系数。 基于以上植被蒸腾与潜水位之间的关系:宜选用最具代表性 的潜水蒸发模型一一阿维里扬诺夫公式计算植被生态需水量。式 中部分参数可通过实地试验方法获得,或参考部分研究成果确定 的经验公式获得。 A.0.13人海水量法。分析不同年代的入海水量变化及与开发 利用的关系,选择河流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的年代,如20世 纪50一60年代,用该年代多年平均来水频率对应的年均人海水 量作为大然状况下的入海水量。 参考该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占大然径流量的比例,合理确 定河口生态流量(水量)占入海水量的比例,计算河口基本生态 流量和目标生态流量。 A.0.14河口输沙需水计算法。可采用式(A.0.14)计算河口 温沙检远重具
Wpc=10Q:/C; (A.0.14) 式中 Wpe 泥沙输运需水量,10*m"; Q: 泥沙年淤积量,t; C 水流挟沙能力,kg/m3,一般采用断面平均饱和 含沙量表示。 水流沙能力与有效流速、泥沙沉速及粒径相关,在一定泥 沙淤积条件下,最大的含沙量将对应最小的泥沙输运需水量。计 算泥沙输运需水量时可根据不同河口实际情况,对参数作出相应 的选择。 A.0.15河口盐度平衡需水计算法。可采用简化的箱式模型建
(A. 0. 14)
当河口水体交换量等于河口水体体积时(△VikVestuary), 可得出一定河口盐度目标条件下的河口淡水输入量,即河口盐度 平衡需水量,如式(A.0.15一3)所示:
式中Wf一一河口盐度平衡需水量。 假定外海盐度Ssea 为恒定值,Vestuary为河口外海滨水体体 积,则有:
Vestuarv =A, H/3
式中A。 从河流近口段(0潮界)至口外海滨段的咸淡水交 界的水域面积(三角洲河口以水下三角洲为边界: 三角湾型河口以河口湾出口为外边界),m; H一一河口外边界处平均水深,m。 A.0.16湖泊形态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湖泊水面面积变化 率与湖泊水位关系来确定维持湖泊基本形态需水量对应的最低 水位。 首先通过实测的湖泊水位H和湖泊面积F资料,构建湖泊 水位H与湖泊面积F变化率dF/dH的关系曲线(见图 A. 0. 16)。
图A.0.16湖泊水位和湖泊面积变化率曲线示意图 F一湖泊面积:H一湖泊水位
在湖泊枯水期低水位附近的最大值对应水位为湖泊最低生态 水位。如果湖泊水位和dF/dH关系线没有最大值,则不能使用 本方法。 湖泊最低生态水位计算可采用式(A.0.16)计算:
F=f(H) dF dH
(A. 0. 16)
式中F 湖泊面积,m; H 湖泊水位,m; Hmin 湖泊天然状态下的多年最低水位,m; a,6 和湖泊水位变幅相比较小的一个正数,m。 A.0.17 水量平衡法。通过计算维持一定水面面积的沼泽蓄水 量来计算沼泽基本生态流量与目标生态流量。通过分析计算范围 内各水量输人、输出项的平衡关系,用水量平衡法进行计算。可 采用式(A. 0. 17) 计算:
A. 0.18 槽蓄法。计算河道蒸发渗漏需水量酒店标准规范范本,可采用式(A.0.18) 计算:
(A. 0. 18)
式中V一一计算时段内水体的净蒸发损失量,m"; A一一计算时段内水体平均需水水面面积,m; H。一一计算时段内水面蒸发深度,m; S一一计算时段内河道渗漏深,m; P一一计算时段内降雨深,m。 A.0.19类比法。对资料债乏地区,类比具有相似气候、水文 特征以及生态群落的同一水系或不同水系,综合分析估算河流生 态流量。 A.0.20原型观测法。对资料遗乏地区但有观测条件的河流, 采用实地现场观测,估算河流生态流量。 A.0.21BBM法(建筑堆块法)。组成多学科专家小组,根据 实地调查结果,通过情景模拟和水文流量分析,将河道内的流量 划分4个部分,即最小流量、栖息地能维持的洪水流量、河道可 维持的洪水流量和生物产卵期洄游需要的流量,分别确定这4部 分的月分配流量、生态状况级别和生态管理类型。BBM法的主 要目的是计算上述4部分的年均天然径流量的百分率。 A.0.22IFIM法(河道内流量增加法)。一般选择鱼类作为指 示物种,将大量水文实测数据与特定水生态生物物种在不同生长 阶段的生物学信号相结合,考虑的主要指标有水深、流速、底质 等,通过水力学模型和生物信息模型的结合,定量地反映流量变 化对目标物种栖息地的影响,将自标物种所需的生态流量与栖息 地生态状况的关系转换为流量与适宜栖息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A.0.23ELOHA法(水文变化的生态限度法)。首先根据科研 过程,按照水文情势特征对河流进行分类,分析开发前后水文情 势变化,建立水文情势变化一生态响应定量关系;再经过决策过 程,由各利益相关者评估论证对水文变化引起的生态风险,认定 可接受的生态风险水平,对生态流量标准进行决策。
A.0.24RVA法(变化范围法)。通过分析河流长系列(通常 为20年及以上)的日流量资料,计算反映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 变化指数(IHA),宜选取一定概率发生的指标值作为上下限值, 得到河流天然生态系统可承受的变化范围,拟定的生态流量过程 线应落在允许改变范围内。 A.0.25计算方法的资料要求和适用范围见表A.0.25
A.0.25计算方法的资料要求和适用范围见表A.0.25。
表A.0.25计算方法的资料要求和适用范围
商业标准表A.0.25(续)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