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450-2021 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技术规范.pdf

  • SLT 450-2021 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4.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4-16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1.1堰塞湖形成后,应快速收集堰塞湖所在区域的水文、气 象、地形、地质资料以及上下游人口、重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 和社会经济数据

    3.1.2应利用已有水位测站或增设临时水文测站获取堰塞湖上 下游水位、流量。

    止回阀标准3.1.3获得的资料应经过分析整理后方可使用

    3.2.1应收集堰塞湖区域的气温、降水、风、雾和冰情等气象 资料。

    3.2.2应收集堰塞湖相关区域自然地理、河道特性、

    湖水位及下游测站水位。水位与地形高程系统应一致。 3.2.3应分析计算堰塞湖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并适时修正。 3.2.4应提出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宜提山洪水过程线。 3.2.5应收集上下游水库和闸坝的基本资料,包括正常蓄水位 防洪高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死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 等特征水位,水位库容关系曲线,泄洪设施运行条件及泄流能力 拍线,影响范围河道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水库实时运行 水位及库、山库流量等

    3.3.1应收集物源区、堰塞体及堰塞湖上下游河道地形资料及 大地测量控制系统,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测量等资料

    3.3.3宜采用无人机等手段实测堰塞体及周边范围的地形,分

    3.3.3宜采用无人机等手段实测堰塞体及周边范围的地形,分 析堰塞体的体形,包括堰塞体长度、宽度,高度、体积和形 态等,

    3.3.4可利用河道断面与枯水期卫星遥感数据快速构建河道水

    3.3.4可利用河道断面与枯水期卫星遥感数据快速构建河道水 下地形。

    3.4.1应收集堰塞湖区所在大地构造部位、主要断裂构造及其 活动性等区域地质资料,收集附近场区已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 料。应根据GB18306和附近场区已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确定 堰塞湖(体)区的地震动参数

    3.4.1应收集堰基湖区所在大地构造部位、主要断裂构道及其 活动性等区域地质资料,收集附近场区已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 料。应根据GB18306和附近场区已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确定 堰塞湖(体)区的地震动参数。 3.4.2应收集并调查堰塞体上下游影响范围内崩塌、滑坡、泥 石流及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分析浪参数及其对 堰塞体安全的影响;对堰塞体影响较大者,应按GB50487开展 勘测丁作,根据调查和经验炎比,提山稳定分析计算的物理力学 参数建议值:分析确定潜在失稳坡体和泥石流的危害范围和危害 对象。

    3.4.2应收集并调香堰塞体上下游影响范围内崩塌、

    石流及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分析涌浪参数及其对 堰塞体安全的影响;对堰塞体影响较大者,应按GB50487开展 勘测丁作,根据调查和经验炎比,提山稳定分析计算的物理力学 参数建议值:分析确定潜在失稳坡体和泥石流的危害范围和危害 对象。

    3.4.3应调查堰塞体物源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条件、下程地质条件及变形现象等,分析堰塞体形成机制和物质 运移堆积规律,分析预测后续失稳或再次堵塞河流的可能性。 3.4.4应调查堰塞体物质组成,宜采用坑槽探、物探探测堰塞 体结构,可选取典型点位进行现场颗分试验,或采用人工智能技

    3.4.3应调查堰塞体物源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

    条件、下程地质条件及变形现象等,分析堰塞体形成机制和物质 运移堆积规律,分析预测后续失稳或再次堵塞河流的可能性

    体结构,可选取典型点位进行现场颗分试验,或采用人工智能技 术识别堰塞体颗粒组成,判定堰塞体物质组成的抗冲性能;应调 查堰塞体下游渗流情况及渗流量随堰塞湖水位的变化关系。宜根 据地面调查、探及测试分析成果提旧堰塞体材料分区、容重、 抗剪强度、渗透系数及抗冲流速等建议值

    3.4.5堰塞体抗冲刷能力可根据堰塞体物质组成,结合堰塞体

    形成机理和运移堆积规律分析确定;堰塞体溃口形态宜根据河谷 地貌、堰塞体物质组成和形态、上游来水量及库容等因素分析

    3.5.1应收集堰塞湖对外交通条件,分析评估上下游沿江(河) 道路受淹、受溃决洪水影响,以及可供水上交通和空巾交通利用 的场所位置等

    数量及实时人口热力图、城乡及农用分布,下矿企业、已建及在 建水利水电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及其防洪标准,环境敏感性指 标、河道安全泄量等。

    3.5.3宜收集应急处置施工场地及供水、电力、通信、物资任

    3.5.3宜收集应急处置施工场地及供水、电力、通信、物资供 应等施工条件资料。

    4.1堰塞体危险性判别

    4.1.1堰塞体危险性应根据堰塞湖库容、上游来水量、堰塞体 物质组成和堰塞体形态进行综合判别。堰塞体单因素危险性级别 与评价指标可按表4.1.1确定

    堰塞体单因素危险性级别与评价指标

    .1.2堰塞体危险性应按式(4.1.2)综合判别,并满足下列 要求。 1式巾参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1)α1、2、3、a4可取为0.25,也可根据4个指标的重 要性分别确定,但其和为1。

    2).A1、A2、A3、A4分别根据堰塞湖库容、上游来水量、 堰塞体物质组成t50、堰塞体儿何形态四个分级指标 的危险性级别赋分,极高危险、高危险、巾危险、低 危险分别赋值为4、3、2、1.

    A=aA+aA+A+A

    1)当A≥3.0时为极高危险 2)当2.25≤A<3.0时为高危险。 3)当1.5≤A2.25时为巾等危险。 4)当A<1.5时为低危险。 3当上游来水量小丁10m°/s或堰塞湖库容小于0.01亿m 时,堰塞体危险性级别可判别为低危险级别,影响特别重天的视 情况判别

    4.1.3当现以下不利因素时,堰塞体危险性可调高一级;同 时具有两个及以上不利因素时,可调高一至二级,直至极高危险 级别:

    1当堰塞体现渗透破坏且有进一步发展趋势。 2近堰塞体湖区存在较大规模不稳定地质体且在堰塞湖影 响下有加快变形失稳趋势可能引发较天涌浪。 3可能存在较大强度余震且对堰塞体整体稳定构成严重 影响。

    4.2堰塞湖没和溃决损失判别

    风险人口、城镇、公共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按表4.2.1 确定

    2.1堰塞湖淹没和溃决损失严重性级

    4.2.2应以单项分级指标巾损失严重性最高的一级作为该堰塞 湖损失严重性的级别。

    1.程应作为受损对象考虑。 4.2.5堰塞湖损失严重性级别可根据堰塞体溃决的泄流条件、 影响区的地形条件、应急处置交通条件、人员疏散条件等因素, 在表4.2.1基础上调整。

    影响区的地形条件、应急处置交通条件、人员疏散条件等因素, 在表 4. 2. 1 基础上调整。

    4.3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

    4.3.1堰塞湖风险等级应根据堰塞体危险性级别和堰塞湖损失 严重性级别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巾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工 级、Ⅱ级、Ⅲ级、级表示 宝

    4.3.3采用查表法确定风险等级时,查表4.3.3确定

    4.3.3采用查表法确定风险等级时,查表4.3.3确定。

    表4.3.3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

    4.3.4采用数值分析法确定风险等级时:可按附录A的方法评判。

    4.3. 4采用数值分析法确定风险等级时,可按附录 A的方

    采用数值分析法确定风险等级时:可按附录A的方法评判。 5查表法和数值分析法确定的风险等级不同时,育对风险 指标做进一步分析,合理选取堰塞湖的风险等级。

    4.3.6一条河流上有多个堰塞湖时,下游堰塞湖风险等级判别 应考虑上游堰塞湖溃决可能带来的风险

    应考虑上游堰塞湖溃决可能带来的风险

    4.4.1当堰塞体内存在薄弱带或渗透变形等缺陷,水位上涨时 可能产生塌或渗透破坏导致整体失稳时,应根据缺陷的分布高 程确定可能溃坝水位;预警水位宜由可能溃坝水位、库水位上升 速度、作业人员撤离时间、堰塞体沉陷和预警超高等因素确定。 4.4.2当堰塞体存在漫顶风险时,堰塞体应急处置的预警水位 可根据堰塞体地口高程、库水位上升速度、作业人员撤离时间、 堰塞体沉陷和预警超高等因素分析确定。 4.4.3采用引流槽作为应急处置措施时,预警水位可根据槽底 高程、库水位上升速度、作业人员撤离时间、堰塞体沉陷和预警 超高等因素分析确定。 4.4.4高位滑坡、崩塌形成的堰塞体,应急处置期间可不考虑 堰塞体沉陷。其他类型堰塞体的沉陷量可根据堰塞体岩土成分及 其密实程度,按堰塞体高的1%~3%估算。 4.4.5预警超高宜考虑最大波浪爬高、风雍水面高度和安全裕 量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条件受限时,预警超高也可根据堰塞湖 风险等级按表4.4.5选用

    4.4.1当堰塞体内存在薄弱带或渗透变形等缺陷,水位上涨时 可能产生塌或渗透破坏导致整体失稳时,应根据缺陷的分布高 程确定可能溃坝水位;预警水位宜由可能溃项水位、库水位上升 速度、作业人员撤离时间、堰塞体沉陷和预警超高等因素确定,

    4.4.1当堰塞体内存在薄弱带或渗透变形等缺陷,水位上涨

    4.4.2当堰塞体存在漫顶风险时,堰塞体应急处置的预警

    可根据堰塞体地口高程、库水位上升速度、作业人员撤离时间、 堰塞体沉陷和预警超高等因素分析确定,

    高程、库水位上升速度、作业人员撤离时间、堰塞体沉陷和预警 超高等因素分析确定。

    堰塞体沉陷。其他类型堰塞体的沉陷量可根据堰塞体岩土成 其密实程度,按堰塞体高的1%~3%估算

    44.5预管超高直考滤最大波浪柜高、风雍水面高度和安全裕 量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条件受限时,预警超高也可根据堰塞湖 风险等级按表4.4.5选用

    4.4.6最大波浪爬高、风雍水面高度计算可按SL274确定 4.4.7安全裕量可根据堰塞体危险性级别按表4.4.7确定

    4.4.6最大波浪爬高、风雍水面高度计算可按SL274确定

    表4.4.7安全裕量

    4.4.8堰塞湖应急处置采用泄流渠方案时,预警超高可按堰塞 湖风险等级取表4.4.5巾较低值,并制订作业人员撤离预案。 4.4.9堰塞体经过应急处置后的整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 于表4.4.9的规定

    表4.4.9堰塞体整体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简化毕肖普法)

    a正常情况:设计洪水位形成稳定渗流的情况。 h非常情况:1)堰塞湖水位的非常降落 2)正常情况遇地装

    4.4.10保留堰塞体作为永久建筑物时,稳定标准应根据SL 274确定

    4.4.11经过应急处置后的河道防洪标准应满足表 4.4. 11 白

    4.4.11经过应急处置后的河道防洪标准应满足表4.4.11的规 定,可综合考虑风险等级和实施条件确定是否分期。当关然河道 防洪标准低于表4.4.11的规定时,采用大然河道防洪标准

    表4.4.11堰塞湖应急处置后河道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4.4.12利用堰塞体作为永久建筑物时,洪水标准和建筑物级别 应根据GB50201和SL252确定。

    5.1.1应急处置应建立跨部门的统一联动协调机制。 5.1.2应急处置分为应急抢险处置和应急恢复处置两个阶段时, 应急抢险处置方案应由应急抢险指挥机构组织评审和实施:应急 恢复处置方案应根据应急抢险处置评估结论,经专项勘测设计并 报相关部门审查后实施。应急处置一步到位的实施方案,应由应 急抢险指挥机构组织评审和实施。 5.1.3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编制单位应具有相关资质,具备编制 处置方案和提供现场技术服务的能力。 5.1.4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应包括概况、水文、地形地质、溃坝 洪水分析、堰塞湖风险等级、对上下游的影响、1程措施与非1 程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监测预警、撤离转移范围等内容。 5.1.5应急处置方案应经决策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技术方案 现重大变更时,应报决策部门重新审批,

    应急抢险处置方案应由应急抢险指挥机构组织评审和实施:应急 灰复处置方案应根据应急抢险处置评估结论,经专项勘测设计并 报相关部门审查后实施。应急处置一步到位的实施方案,应由应 急抢险指挥机构组织评审和实施

    洪水分析、堰塞湖风险等级、对上下游的影响、T.程措施与非1 程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监测预警、撤离转移范围等内容。 5.1.5应急处置方案应经决策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技术方案 出现重大变更时,应报决策部门重新审批

    5.2.1应急处置方案应以降低堰塞湖风险,避免人身伤亡、保 证公共或基础设施安全、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原则。 5.2.2工程措施与非丁程措施应形成互补,确保避免人身伤亡。 工程措施应便于快速实施,非丁程措施应结合当地的实施条件和 已有应急预案综合确定

    5.2.1应急处置方案应以降低堰塞湖风险,避免人身伤亡、保

    塞湖,应在汛前完成应急抢险处置,并满足应急度汛要求。

    塞湖,应在汛前完成应急抢险处置,并满足应急度汛要求。 5.2.4施T条件和T期允许时,应采取降低堰塞湖水位的工程 措施。

    5.2.6现场条件允许时,引流槽上游段宜采取工程防护措施

    5.2.6现场条件允许时,引流槽上游段宜采取工程防护措施。

    体、下游影响区内重要设施等

    5.3.3非工程措施应包括上下游人员转移避险、上下游水库调

    度、通信保障系统以及设备、物资供应、运输保障措施和会商决 策机制等。

    6.1.1水文应急监测宜按SL/T784的要求开展并应包括

    水文应急监测范围确定: 一水文应急监测项目确定: 一水文监测站网布设; 一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编制; 一水文应急监测实施; 一水文信息传输; 一水文监测资料快速整编, 1.2水文应急监测范围应覆盖堰塞湖及上游一定范围、堰塞 T

    6.1.2水文应急监测范围应覆盖堰塞湖及上游一定范 体及下游受影响区域

    6.1.3水文应急监测前应现场调查、收集地理信息等基本资料

    并根据应急处置和决策需求确定监测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堰塞湖回水长度、沿程水位或水面线、水面宽、堰前水 位至堰塞体特征点高差等。 2堰塞体上下游河段典型断面测量。 3进出堰塞湖流量,堰塞体渗漏点及渗漏量,堰塞湖蓄 水量。 4下游河道控制节点水位和流量。 5堰塞体及堰塞湖上游干支流区域降水量。 6.1.4水文监测站网应充分利用现有水文测站。当现有水文测 站或其观测项目不符合水文预测、口洪水过程监测和应急处置 要求时,应增建水文站点。监测站网与观测项目可根据应急处置 进展和监测设备运行条件实时调整,临时监测站点可在堰塞湖应 急处置完成后根据需要确定撤销或保留,

    0.1.5水支应急监测方应与应急处直息体女排相协调,监测 要素、精度和频次应满足堰塞湖应急处置和溃决风险防范需要: 并根据应急处置进展情况和要求:实时调整监测对象、要素、方 法、手段与频次。水文应急监测宜采用先进观测设备和技术手 没:优先选用非接触式、智能化技术装备和自动测报方式,监测 方法应安全、快速、便捷,

    6.1.6水文信息传输应合理利用现有通信资源和设备,保证信

    6.1.6水文信息传输应合理利用现有通信资源和设备,保证信 息传输稳定可靠。

    6.1.7水文监测资料整编方法应根据测验情况、测站特性合理

    选用。应急处置监测过程巾及工作结束后,均应对水文监测资料 整理、整编、总结,应急监测资料的整编方法可适当简化。整编 成果合理性应对照水文要素间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上下游过程对 照、水量平衡等方法检查确定。

    6.1.8宜开展堰塞湖溃决过程巾泄流通道水位、流速、水深

    6.1.8宜开展堰塞湖溃决过程巾泄流通道水位、流速、水深、 过流断面宽度测量

    6.2.1水情预测方案应按GB/T22482的规定,并应根据堰塞 湖应急处置对水情预测的要求编制。实时预测过程巾应根据应急 处置进展和上下游水情变化,及时调整预测对象、要素、方法与 频次。

    6.2.2当堰塞湖所在流域缺乏水文资料时,预测方案

    近地区实测暴雨洪水资料或耦合气象数值预报产品和分布式水文 模型编制,综合分析比较后修正移用;也可利用应急监测水文资 料、水位库容关系等预估

    6.2.3应根据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暴雨及洪水特性、.

    6.2.3应根据所在地区目然地理特征、暴雨及洪水特性、上游 径流和气象预报资料开展水情预测下作,并加强常规地面、高空 探测、卫星遥感等多源异构信息融合使用,

    6.2.4水情预测方案采用的方法、系统数学模型或经验相

    调整和修正,实现滚动预报。水情预测方案应进行评定。 6.2.5洪水预测数据宜在现时校正和综合分析判断基础上,采 用多种方案和途径确定

    0.2.6应急处直水情预测应建立预警机制,根据水情预测信息 和堰塞体溃口洪水过程确定预警发布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6.3堰塞湖溃堰洪水预测

    6.3.1溃堰洪水预测应包括堰塞湖溃口洪水预测与溃堰洪水演 进预测。

    6.3.2预测堰塞体溃口洪水的主要参数应包括堰塞湖起溃水位 库容、上游来流量、堰塞体溃决历时、溃口形态及其发展过程 上游水位变化过程等

    6.3.2预测堰塞体溃口洪水的主要参数应包括堰塞湖起溃水

    6.3.3应首先根据堰塞体周边地质条件、上游来流情况、7

    冲刷能力、堰塞体抗冲性能等因素,判断堰塞体溃决的可能性。 堰塞体溃口形态及其发展过程宜根据河谷地貌形态、堰塞体物质 组成和形态、上游来水量及库容等因素分析,也可采用附录B 的经验公式拟定

    一维数学模型或平面二维数学模型确定;堰塞湖风险等级为Ⅲ 级、N级或资料缺乏时,可采用附录B中经验公式估算。

    实测来水量或预报来水量数据时,应急处置处丁汛期时,叠加洪 水标准可按表6.3.5确定,枯水期可采用当月最大月平均流量。

    用一维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确定,模型边界条件设置和参数校 验应按SL/T164和SL104的相关规定执行;条件不具备时, 可参照附录B或其他经论证的方法确定

    6.4.1安全监测范围宜包括堰塞体及其物源区、堰塞湖区有较 大危害的不良地质体、下游受溃堰洪水影响较大的重要基础 设施。

    6.4.2监测仪器应可靠适用,便于安装和观测,对应急处

    可能山现的地震、暴雨等恶劣环境应有较强适应性,监测数据应 快速处理、分析及评价。

    6.4.3巡视检查内容宜包括堰塞体变形和渗流以及滑源区

    发展。巡视检查宜每关1~2次,在高水位时应增血次数;发现 常情况应连续监测、巡视:及时上报。工程措施应急处置期 间,应对两岸不稳定地质体开展24h不间断监测、巡视,发现异 常情况及时发山预警

    设备安全的不良地质体,必须开展实时监测预报,监测方法可采 用GBSAR(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无人机、视频监控、传感监测等。

    6.4.5裂缝监测可采用钢卷尺或手持RTK(实时差分定位)仪 器等简易方法,堰塞体渗流和堰塞体及周边不良地质体变形可采 用视频监视方法

    6.5.1为保障应急处置现场通信:应充分整合公用网络资源和 专用网络资源,快速、高效组建应急通信网络,满足监测资料、 文字信息、语音影像等数据的传输要求

    条件等,结合微(短)波通信、移动公网、数字集群通信、卫星 通信等通信方式特点,选择最有效的信道,宜建立互为备份的主 信道和备用信道。 6.5.3应急测报数据传输组网结构应根据网络规模、信息流程、 信息量、节点间信息交换的频度和节点的地理位置等要求,选择 联网信道和数据传输规程,配置备用信道,实现与水文信息网和 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互连。

    条件等,结合微(短)波通信、移动公网、数字集群通信、卫星 通信等通信方式特点,选择最有效的信道,宜建立互为备份的主 信道和备用信道

    7.1.2工程措施应主要包括下列儿类:

    1堰塞湖排水:包括开挖引流槽、泄流渠、泄洪洞:水泵 抽水、虹吸排水,利用堰塞湖区现有的排水通道或对现有通道改 造利用等。 2下游行洪区内设施拆除与防护。 3堰塞湖区及下游洪水影响区可能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和次 生灾害的岸坡防护处理。 4挖除堰塞体,排泄湖水,恢复河道。 7.1.3选定的工程措施方案应在报批后组织实施

    7.1.3选定的工程措施方案应在报批后组织实施

    7.2.1堰塞湖形成后:应根据现场条件尽快实现湖水下泄,控 制堰塞湖险情发展。 7.2.2湖水排泄措施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当堰塞湖风险高,预测溃决可能性大,存在重大淹没损 失时,宜选择开挖引流槽方案。 2当预测堰塞湖短期内溃决可能性小,且堰塞湖区无重大 没损失时,宜选择开挖泄流渠方案。采用泄流渠方案时,应采 取1程措施避免泄流过程巾发生突溃风险。 3当堰塞体体积较小,具有较短时间内拆除可能性,拆除 期间湖水下泄对施下人员、施工设备及下游不构成危害时,可选 择拆除堰塞体方案。 4对来水量较小的堰塞湖,可选择水泵抽排、虹吸排水方

    7.2.1堰塞湖形成后:应根据现场条件尽快实现湖水下泄, 制堰塞湖险情发展

    案。采取其他排水措施的堰塞湖,也可通过泵抽、虹吸排水延缓 湖水上涨速度。 5当堰塞体整体稳定性好、堰塞湖短时间内不会漫顶溃决, 且有条件布置线路较短的泄洪洞并有充裕施工时间,或在抽排措 施配合下具备施T条件时,也可选择开挖泄洪洞方案。 6堰塞湖区存在天然业口或存在引水洞、灌溉洞等排水通 道时,应研究利用和改造利用现有排水通道的可能性,并对可靠 性、稳定性进行评估。

    7.3.1引流槽及泄流渠选线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轴线布置应满足施工作业相对安全、便于人员紧急撤离 避险的要求,宜利用堰塞体业口或天然低凹部位 2引流槽宜布置在堰塞体颗粒较细、容易被冲刷的部位 线路应顺直。 3泄流渠宜布置在堰塞体抗冲能力较强的部位,线路应 顺直。

    7.3.2引流槽断面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引流槽初始断面宜根据可能达到的施工强度和满足最低 水力冲刷条件综合确定。宜拟定相同开口线和坡比、不同渠底高 程的开挖方案,在实施过程巾动态调整。 2引流槽断面宜呈窄深状,结构简单。 3引流槽断面应与施工设备匹配。 4引流槽边坡应在施工过程巾和过流初期保持稳定。 5引流槽的纵坡应结合地形拟定,从上游至下游宜由缓变 陡,引流槽末端宜设置坎。 6有条件时,引流槽横断面宜采用复合断面:在上游段布 设防冲设施。

    .3.2引流槽断面设让应遵循下

    泄流渠断面及水力设计应遵循

    2泄流渠断面宜采用宽浅型的复式断面,水力设计应避免 堰塞湖发生突然渍决。 3泄流渠水力学和结构让算宜符合SL253的要求

    7.4.1堰塞体拆除方法宜根据现场施工交通条件、堰塞体物质 组成和体型确定。

    7.4.2堰塞体宜采用机械开挖与爆破相结合的拆除方式;堰

    体由块碎右或碎石上组成时,宣采用机械开挖为主的拆除方式。 爆破拆除应专门设让。

    体由块碎石或碎石上组成时,采用机械开挖为主的拆

    白砂糖标准7.5应急处置施工组织

    7.5.1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容可适当简化。 7.5.2施工方法应根据工期、交通条件、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 选择。

    7.5.3应急处置方案应进行多目标设让,方案应简捷

    湖水快速上涨或堰塞体现重大险情不能按计划完成施工时,应 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7.5.4抢险施工设备性能应满足作业需要和运输条件,数量

    7.5.4抢险施工设备性能应满足作业需要和运输条件,数量应 满足连续作业的需要

    利用已有道路、疏通部分中断的道路或开辟临时进场道路。陆路 运输确有困滩,在评估认为安全条件下,可选用水路。对于高风 险和极高风险堰塞湖,在陆路和水路运输均不具备条件时,可采 用空运。

    公路工程7.5.7爆破器材、油料等危险品运输、存储、使用应建立

    ·./ 爆破器材、油科等危险品运、仔储、使用应建立产格 的管理制度。现场条件限制,爆破器材、油料等危险品存储不符 合相关规定时,应制定专门安全措施。

    ....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 应急处置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